一 : 2011-2012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教研安排
一、指导思想:二 : 历史教研组总结
本学期,在校领导和教导处的领导下,在全体历史老师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并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高。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常规为基础,以教学科研为先导。本学期,每位历史组老师都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抓住教学常规,全面推进新课程,探究有效教学课题,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二、主要工作(一)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优秀群体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本学期,我们历史组有七名成员强化了备课组建设,要求老师具有先进、前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独立科研的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为此,我们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专家讲座,结合学校活动,积极开展相关阅读,认真备课,认真研讨。组内教师风气正,观念新,能力强。教师成长迅速,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二)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学科特色加强学科建设,走发展内涵的道路,始终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本学期学科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如下:⑴抓常规、重落实每位教师精心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切实做好每一步骤的工作。我校要求每学期听课30次,间周教研一次。⑵抓科研、重创新在小专题活动中,我校的专题是《历史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围绕小课题,我组教师查教参,上网浏览,互相讨论,力求发挥阅读在课堂中的作用,事半功倍。备课组活动时,统一进度、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习题。充分重视集体的力量。在教研室组织的大教研活动中,我们学校成员积极参加,有网上论坛、实地听课、讨论等。通过参与,取长补短。⑶加强考试研究教育现实中,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子,也成为衡量老师、学校的重要标准。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回避应试教育。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须讲求科学的。针对课堂实效性活动。各位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讲、一背、一默、一练、一清”的有效复习模式。每节课都进行小测。教师全批,学生全改。都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极大的节省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三、不足: 1、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历史学科最新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备课组各推出一堂示范课进行研究。 2、更多、更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加强教研组老师之间教学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每个备课组负责教研组网页的一个栏目,把教研组网页建设得更好。 3、在常规教学方面,要改进的有:多听课更要多评课,博采众长;充分调动备课组长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其学科骨干作用;在做好学校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强化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三 : 历史组教研活动小结
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并紧跟新课改的步伐,积极钻研学科理论,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任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在配合学校教研工作与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均取得一定成绩。现将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抓教研组教研的实效为指导思想。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措施
1、继续抓好教研组的常规工作
①、制定好教研组计划、组织备课组做好教学进度表、集体备课、备课组计划和小结工作。
②、继续实施“走出去 请进来”横向联合方案。向市县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本学期从开学到结束,我们教研组每逢单周都积极参加市县级的教研活动。观摩了不同形式的研究课不断,同时通过听课、评课,拓展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体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③、充分利围绕课堂教学做文章。用每一次学校请进来指导的机会,给本组教师把脉,挑毛病、找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比如,高中教研员方老师本学期为了促进本校的教学工作,专程化了整整一个上午,为我校的高中历史教师做辅导,为高一、高二新教材的教师提了许多想法。并听了高三教师的复习课,肯定我们教师的工作,并针对性提出宝贵的意见。极大促进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机会多多益善。
2、加强集体备课
由于集体备课在上一个学年的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学期着重加强集体备课,比如高二备课组,相互备课,取长补短;并结合新教材、新理念,在备课中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以集体备课的方式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用校本教研的方法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常规问题,上课时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精讲,善导,激趣,引思”,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独立见解”,形成一种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形成 “自学、导学”式历史教学模式、“专题研讨”式历史教学模式。根据授课进度和教学内容,注意对练习题的精挑细选,做到“典型、启发”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一些热点、考点要让学生做熟、做烂;注意全批全改,及时反馈。积极开展作业设计研究,推动作业形式、内容的改良,精心推敲、选取,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加强教学反思
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每个备课组在活动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4、继续加强了教学中四个关系的研究
(1)加强《考试说明》和课本的关系研究
(2)加强教和学的关系研究:历史教学必须发挥两个积极性,既要有教师的积极性,又要有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识进行穿线织网,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列提纲、做表格等,从学会到会学。
(3)加强讲和练的关系研究:学校提倡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讲——要讲清基础知识,讲得线索清楚,重点突出,有层次,要加强史实、史论和史法的指导。练——要加强对各种题型的练习。练习的着眼点要放在能力培养上,并进行适应性训练。
(4)加强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的研究: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就谈不上能力,而能力又是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条件,所以获取知识只是做数学中的加法,而培养能力则是做数学中的乘法。教师讲课时不仅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而且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生对掌握的知识,不仅知其一而且知其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教师讲课时要使知识以点串线,以线成面,形成知识网络,有主体感觉,就是做到纵的一条线,横的一个面。
5、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我们觉得在我们的教学中:板书设计中可能还是干瘪的历史知识信息或历史线索的提示化符号;教师的语言表达还是缺乏智慧哲思和深刻洞见的浅显化陈述;多媒体课件里展示的是引人入胜的历史画面但缺乏沉缄深邃的激扬之情;教学中设计了疑窦丛生的问题困惑而缺乏玄妙精微的传神之道;体现了一定的史学思想但缺乏丝丝入扣的点睛之笔。凡此种种,都是我们教研组共同探究、共同努力的方向。
三、不足与有待提高之处
1、为了充分发挥我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学校需加强网络教研活动。
2、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平时的教研与指导中仍常感到“资源有限”,使用不畅,新课程的理念实践不够,以后的充电将是永恒的。
3、组内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不高,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质量不高,参与各类竞赛积极性不足,所获奖项不多。
四 : 大锣:大锣-锣的历史,大锣-结构组成
大锣,属锣的一种,因面较大故称大锣。它是铜制的,直径约30厘米,扁平圆体,有边,边孔较小,系以绳。大锣打击乐器。铜制,圆形扁平,直径约30公分,有锣门(即锣心,直径约10公分的圆平面)、锣边(与锣心相连的外围斜面)两部分。是朝鲜族的民族乐器。
锣_大锣 -锣的历史
《旧唐书·音乐志》(卷29)在“铜拔”条目中曰:“铜拔,亦谓之铜盘,出自西戌及南蛮。”这条记载中所说的铜盘是关于“锣”的最早记载。
据唐杜佑《通典》记载:公元六世纪前期,后魏就开始有了铜锣出现,当时称“打沙锣”。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锣可能是由西北少数民族或外国人传入。
宋代,锣在民间音乐形式“鼓板”中被应用。到了元代,除民间的迎赛神社常常鸣锣外,它还是杂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它除在宫廷“宴乐”使用外,也在民间流行,当时锣的制造和演奏已具有一定水平。
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锣在明、清的昆曲伴奏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大锣西传欧洲,在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开始将大锣用于管弦乐作品中,是交响乐队中唯一的中国乐器。
20世纪以来,锣已广泛用于地方戏曲、民间音乐、民间娱乐和节庆活动中,参加各种乐队的演奏。此外,它还是小贩和耍猴者沿街招揽生意的工具,以锣的特有音调代替叫卖,称之为“唤头”。
锣_大锣 -结构组成
大锣身为一圆型弧面,多用铜制结构,其四周 以本身边框固定;锣棰为一木棰。锣身大小有多种规格,小型锣在演奏时用左手提锣身,右手拿棰击锣;大型锣则须悬挂于锣架上演奏。
乐器特色: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低沉、 宏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通常,锣声用于 表现1种紧张的气氛和不祥的预兆,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效果。
锣又称“中国锣”,来自中国的民族乐队,是交响乐队中唯一的中国乐器。锣是现代交响乐队、管弦乐队中重要的打击乐器,改变锣棰棰头的结构或质地可有效地改变锣身的音色。另外,一些较小的锣有确定的音高。
锣_大锣 -音色特点
大锣圆形,铜制,锣面较大,通常直径为一尺左右。大锣种类较多,各地流行的形制不尽相同,其中京锣,苏锣等是较常用的2种。大锣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大锣声音宏亮,粗犷,可用来渲染气氛和增强节奏,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伴奏。大锣余音长,不适合演奏密集的音型。
锣_大锣 -分类
朝鲜族大锣,是朝鲜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尤为盛行。
大锣铜制,锣面平坦无脐,近边部呈坡形,锣边较窄并向背面收束,锣面直径厘米、锣边宽3厘米、背口直径50厘米,锣边一侧钻孔系绳。 演奏时,左手提锣绳,右手执棰头包布的木棰敲击。音色低沉浑厚,声音传播甚远。用于器 乐合奏、朝鲜戏剧、地方戏曲和民间演唱伴奏。常与大金、小金、大鼓一起使用。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收藏有朝鲜族大锣一面,锣面直径51厘米、边宽2.5厘米、背口直径48厘米。
锣_大锣 -演奏
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持木槌击奏,在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常用到它。它也常与别的打击乐器相互配合,但它起着最主要的作用。锣面各部分发音高低都不同,中心发音较低,靠边的部分发音较高,演奏者常利用这一特点,在锣边、锣心或二者之间,击奏不同的音色和音高。它那粗犷、宏亮的音色,给人1种震憾的感觉。
具体方法
大锣左手食指、中指与拇指拿起锣拐子(小指也可勾住锣提绳),屈肘胸前成提锣势.右手的小指纫进锣槌扣里,拇指与食指轻轻地掌握住槌杆,屈肘于锣光外面.敲击时,放松肩、肘关节,既不要挑腕也不要吊腕,要使用小臂带动手腕的背屈和掌屈力量.
附大锣演奏法口诀:
持锣平胸定高矮,轻握楗杆置锣外,
架势勿僵取自然,背起掌落别画圈。
敲锣臂带掌屈力,切不可:端肩、挑腕、用肘扌汇(左扌右汇)。
锣_大锣 -迎亲大锣
锣_大锣 -参考资料
1、《中国民族乐器》
2、大唐资料
3、
五 : 稷峰二中历史组 卫新果
第三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稷峰二中历史组 卫新果
一、目标引领
1、 了解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方式。
2、 掌握义和团的主要活动。
3、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主要国家及侵略史实。
4、 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5、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的影响。
二、梳理线索
(1)民族危机加深
①经济侵略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瓜分中国的狂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八国联军侵华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参加国家_______________
④《辛丑条约》 签订时间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讨论
归纳近代中国是怎么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三、史料探究
材料一: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逼迫同八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并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那一次斗争?
(2)材料中所指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3)“赔偿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警示:近代史上北京城遭受的两次劫难。
材料二
材料1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内有着一个人家奇迹,他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2 侵略军攻陷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不易调查。”“(皇宫)最大部分可移动之贵重物件,皆被抢去。”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点是
哪里?主凶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侵略军队?
(2)材料2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点是
哪里?主凶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侵略军队?
(3)为什么这些侵略者能在中国犯下如此罪行?这些历史事件对今天中国有什么启示?
四、归纳拓展
1、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什么被称为“洋人的朝廷”?
②中国近代农民阶级反抗外国侵略的运动主要有哪两次?
2、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史方法:
学史感悟:
五、达标测评
(1)下列农民运动中,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是( )
A.大泽乡起义B.明末农民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C.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同盟完全形成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
A.夺取更多侵华权益 B.把中国变成殖民地
C.开放中国市场 D.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4)《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表现在( )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②清政府在军队上直接受到帝国主义威胁③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④帝国主义列强形成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开始和全面加深的条约分别是( )
A.《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
B. 中俄《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C.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教研组总结-2011-2012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教研安排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