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百家讲坛阎崇年大故宫-【百家讲坛】阎崇年《大故宫》第一部(共二十讲)

发布时间:2017-08-29 所属栏目:传奇故事

一 : 【百家讲坛】阎崇年《大故宫》第一部(共二十讲)

雨中笠翁欢迎您! 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食文化、体育武术、医疗救护、养生保健。百科常识、悬疑揭密、政治军事历史、奇闻异事、空间美化、朗诵经典、音乐音画、戏剧舞蹈、曲艺小品、美图雷照、怀旧、文化、读书、博览、影视、等内容 谢谢光临

【百家讲坛】

阎崇年《大故宫》第一部(共二十讲)

    





  

【主讲人简介】



阎崇年,1934年4月24日出生,山东蓬莱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从事满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历史学者,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倡议并创建第一个专业满学研究机构——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北京满学会和北京满学研究基金会。倡议并主持第一届至第五届国际满学研讨会。北京市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百家讲坛2012年年度主讲人。阎崇年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易中天评价道——阎崇年是“百家讲坛”推出的“当头炮”,刘心武是“拐腿马”,我是“过河卒”。

阎崇年的作品《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等均为超级畅销书、常销书,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内容简介】

《大故宫》为阎崇年潜心三十年之作,共有三部。同名电视节目于2012年2月24日在央视《百家讲坛》开始播出,为该节目重点打造的年度节目,播出时间将跨越全年。本系列书首次打开故宫外延,将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山五园、避暑山庄等纳入故宫姻系,透彻解析绵延千百年的帝王族系、社会人文、文化渊源,以及建筑、文物、民风等,实为生动可读、耐人寻味的“故宫百科”。适合大众阅读。

北京故宫从决策兴建至今已609年,72万多平方米的故宫,9000余间殿宇房屋,共二十四位皇帝和一位慈禧“女皇”曾在此统治中国近500年。几百年来,这里发生着重重宫闱之中历代帝王的悲喜人生,也发生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朱元璋曾经将大明帝国首都定为南京,朱元璋之子朱棣却为何会在南京心神不定、噩梦频频?朱棣迁都北京究竟与噩梦有何联系?明永乐十九年,北京故宫正式启用,为何三个多月后,三大殿就惨遭焚毁?是谁竟然不可思议地预言了这次惊天大火?光绪皇帝结婚前一个多月,太和门忽然在一片大火中化为灰烬,朝野震惊,短短42天时间里,能否重修太和门,让皇帝顺利举行婚礼?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极大典之所,明清两代二十八位皇帝,真正在太和殿举行登极大典的只有十五位,举行亲征大典的更是只有一位。至关重要的太和大典,为什么见不到皇帝的身影?“推出午门斩首”的民间说法是否确有其事?午门内外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影响整个帝国的曲折故事?

复杂多面的故宫,既有阴暗、冷酷、血腥、暴虐,被称为“血朝廷”的一面,也有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建筑、器物、服饰、书画、典籍、档案等中华文化的火种。不了解故宫,就不了解北京。不了解北京,就难以了解中国。《大故宫》,一本阅尽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大书!带你开启中华历史的大门!

《大故宫》第一部目录

第01讲 永乐迁都

一、燕王装疯

二、血色诏书

三、白日噩梦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又一座伟大庄严的宫殿建筑群,它就是明清皇宫紫禁城,今天的人民称之为“故宫”,故宫是中华文化建筑精萃的集大成者,更是六百年沧桑离世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它曾尽享四方来朝的盛世荣华,也曾在侵略者的枪炮下黯然神伤,在这里有指点江山的王者气度,也有亲密温馨的伦常之情。一座伟大的宫殿背后必有一位伟大的主人,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办事北京城的缔造者。

第02讲 天下之中

一、哪吒传说

二、北京心脏

三、北京脊梁

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非常悠久,经过金中都和元大都建设,在明朝永乐年间迁都之前,北京城的形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历史在永乐皇帝朱棣身上转了一个弯,北京城曾经中断的“龙脉”又续上了,从此开启全新篇章,并延续至今。今天的北京,我们仍能从这些遗留的城门中看到祖先们的智慧,从这些亲切熟悉的地名中回到旧日时光。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院阎崇年为您讲述北京城的来历。

第03讲 宫前气象

一、承天之门

二、大明国门

三、正阳之门

在北京的宫城之外,出了紫禁城的正门午门以及午门南面的端门,沿着中轴线分布着几座非常重要的城门,分别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几经改名、最终被拆的大明门,建制奇特、防御外敌的正阳门。这几座气势恢宏、形态多变的大门充分展示了北京作为帝国首都的宏伟气象。其中,身为北京皇城正门的天安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天安门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五年,即1417年,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建成,当时定名为“承天门”。本期节目中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院、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为观众介绍天安门的故事。

第04讲 午门凤翔

一、午门雄姿

二、午门廷杖

三、午门献俘

午门凤翔。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由于它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取名为“午门”。午门由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成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东西城台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山环抱,金凤展翅,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本期节目嘉宾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将为讲述午门风云及明清两代发生在午门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第05讲 太和之门

一、常朝御门

二、于谦定乱

三、刘瑾闹剧

太和门是北京故宫外朝区的第一道门,也是北京故宫里最大的宫门。这里庄严肃穆,曾是皇帝上朝、接见百官、处理政事的地方;这里雄伟壮丽,曾是皇帝大婚,皇后入宫的必经之地;这里历经沧桑,曾上演过一场群臣打架的政治闹剧;这里承载兴衰,曾发生过三百个朝廷命官被一个太监罚跪的荒唐事。今天继续由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一部,第五集《太和之门》。讲述六百年风云变幻,在这个多达50根红柱子支撑的大门前,在这一对故宫最大的铜狮的注视下,这里所发生的鲜为人知的王朝故事。

第06讲 太和大殿

一、四大特色

二、四遭大火

三、四次重建

这里是皇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它位于故宫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故宫建筑群的核心,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到故宫参观都是为了要一睹它的尊容,这就是太和殿,民间常常称其为金銮殿,北京故宫里最高,最大,最美,最尊的一座宫殿,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这里从外观设计到殿内陈设,从选材用料到工艺装饰,处处彰显着皇家的权威与尊严,但是在历史长河中却屡屡失火,屡屡重建。

第07讲 太和大典

一、皇家大典

二、举荐贤能

三、殿试赐宴

太和殿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大的宫廷大殿,历经四毁四建,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建筑。作为明清两代政治性、标志性、礼仪性的宫殿,太和殿是举行国家重要大典的地方,每年的“三大节”,也就是元旦、万寿和冬至,皇帝在这里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此外,像皇帝登极、大婚、亲征这样重要的典礼也要在太和殿举行。明清两朝一共有二十八位皇帝,其中在北京执政的一共有二十四位,可是真正在太和殿举行登极大典的皇帝,只有十五位;举行大婚大典的,只有六位;举行亲征大典的,更是只有孤零零的一位。本期节目继续由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讲述大故宫,为何至关重要的太和大典总是见不到皇帝的身影以及太和大典是如何改变明清王朝命运的。

第08讲 中和方殿

一、殿中奇葩

二、多元功能

三、中和理念

在故宫外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之中,中和殿既没有太和殿的气势雄伟,也没有保和殿的富丽堂皇,它体量最小,只有太和殿的四分之一,保和殿的一半大小,它的形制也最为奇特,是四四方方的正方形,本期节目向大家介绍中和殿的作用。

第09讲 保和宫殿

一、保和规制

二、亦宫亦殿

三、平台召对

在紫禁城中,宏伟开阔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其广场,拥有至高至上的地位,象征着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保和殿是故宫外朝大殿的最后一个宫殿,承担着皇家国宴,在紫禁城中宫与殿有着严格的区分,国事曰殿,家事曰宫,然而唯有保和殿经历过五次更名,亦宫亦殿。节目中为我们介绍了保和殿五次更名的背后故事。

第10讲 保和殿试

一、殿试会士

二、金榜题名

三、钦点翰林

保和殿是故宫外朝三大殿的最后一殿,在明清两代承担着皇家国宴、仪仗、科举等重要职能。尤其重要的是:从清朝乾隆年间之后,保和殿成为科举考试殿试的固定场所。保和殿不仅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场所,更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神圣殿堂,不仅自己的命运从此改变,家庭、家族乃至家乡的未来也荣辱与共。节目中继续介绍发生在保和殿的故事。

第11讲 文华经筵

一、殿区格局

二、明清经筵

三、经筵之争

在故宫“三大殿”的东南侧、协和门以东,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群落,这就是文华殿,它与位于“三大殿”西南侧、熙和门以西的武英殿,呈东西对称、左右呼应的建筑格局。这里看似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实则惊心动魄、暗流涌动。作为专供皇帝上课的场所,文华殿曾经发生过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更见证了明清两代或忠诚、或奸佞、或智慧、或愚钝的讲经官们的各种历史印迹。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它的建设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文华殿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皇帝举行经筵。所谓经筵,指的就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这种制度自汉唐时代就有,到了宋代才正式制度化,而到明清两代,对它尤为重视。经筵说到底就是一种特殊的帝王教育制度,它的最终目的是革君心、正君心,是一种道德教育。然而,在明清两代,对皇帝的这种教育往往是失败的。本期节目,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继续讲述大故宫,讲了经筵失败的原因、明清经筵的做法带给我们的启示、建文华殿的原因,它在明清两代的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12讲 文渊书阁

一、永乐大典

二、图书集成

三、四库全书

在中国古代皇宫中,有一座有着绿色的琉璃瓦剪边和绿色的立柱的房子,这座有着独特的颜色和建筑风格的房子就是文渊阁,永乐皇帝夺取皇位之后,决定修书,其中一部大的著作就是《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用工3000人,历经几年时间才修完,字数超过3亿,经过历史的变迁,如今翻印的只有700多册,可以跟它媲美的还有两套著作,分别是《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本期节目向大家介绍文渊书阁。

第13讲 武英修书

一、武英过客

二、武英沉浮

三、武英避难

位于北京故宫外朝区的武英殿,自2005年大修完工后,这里不再是游人止步的秘密禁地,而是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书画馆对外开放,今天人们可以近距离的走近武英殿,了解武英殿。这里曾是崇祯、李自成、多尔衮争霸天下的舞台,这里还曾经是皇家的出版社,这里刻印的书统称殿本,殿本是书记版本中装帧最华贵、版本最精良的本子,被藏书家视为奇珍,武英殿也一度成为皇家文化的中心。

第14讲 内阁大堂

一、内阁变迁

二、陈氏父子

三、宰相之子

明朝朱元璋皇帝取消了内阁大学士一职,后来明朝又慢慢恢复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并延续到清朝。明清两朝的内阁大学士在简陋狭小的内阁小院里办公。陈以勤和他的儿子陈于陛都是宰相,面对隆庆皇帝的怠政,陈以勤劝说无效后只好告老还乡。陈于陛劝说万历皇帝不要怠政,皇帝不听,也不准他辞职,最后陈于陛病死在朝中。宰相杨廷和在正德皇帝突然死亡的特殊时期里,奏定了皇位,惩治了江彬,裁汰了锦衣卫,减了漕粮,在大礼仪之争中,触犯嘉靖皇帝,最后告老还乡。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也不同意嘉靖皇帝大礼仪,连遭罚俸,廷杖,遣戍三次打击,最后死在戍地。

第15讲 父子宰相

一、张氏父子

二、刘氏父子

三、翁氏父子

在紫禁城的东南角,东华门以西,协和门以东,文华门以南,坐落着一个只有几间房子的围和小院,这里就是在清朝政治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内阁大堂。无论从建筑等级、建筑体量,还是建筑规模上,内阁大堂不仅无法与富丽堂皇的“三大殿”“三大宫”相比,甚至也无法与紫禁城的其他一些建筑相提并论。可恰恰就在这样一个简陋低矮的狭窄小院,清朝先后有两百多位宰相在此办公。在这两百多位宰相之中,还有不少是父子两代人同为宰相的情况。本期节目中阎崇年研究员就为观众讲述父子宰相同在内阁大堂的故事。

第16讲 乾清宫门

一、重要决策

二、重要人才

三、重要信号

在紫禁城的“三大殿”之后,开始进入内廷,这里主要是皇帝日常生活的地方,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东六宫和西六宫为两翼,建筑格局与外朝大体一致,同时又体现着明显的尊卑等级制度。内廷区域的前门,就是著名的乾清门。这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约十六米的巨大门楼,华贵富丽而又不失皇家威严。同时,乾清门也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清朝从顺治皇帝开始,一改明朝皇帝在太和门御门听政的制度,改为在乾清门御门听政。那么,清朝为什么要修改这个制度?在这里,又决定了哪些改变清王朝命运的重要决策呢?本期节目中阎崇年研究员讲述乾清宫门的故事。

第17讲 康熙书房

一、书房创立

二、书房翰林

三、书房之外

北京故宫的建筑格局非常严谨,以乾清门前为分隔,前朝体现国家尊严,后庭照顾皇家生活。但在乾清宫院内的西南角,却有一处清朝内廷中重要的对外办公场所,它就是著名的南书房。由于是康熙皇帝亲自设立,也称为“康熙书房”。本期节目就由著名学者阎崇年为观众介绍南书房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18讲 乾清三案

一、永乐宫案

二、嘉靖宫案

三、天启宫案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后三宫之首。在中华文化中,乾代表天,皇帝以天子自居,所以乾清宫为皇帝的寝宫,乾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历经历经屡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朝嘉庆三年,即1798年所建。乾清宫的建筑规制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不仅居住于此,也处理日常政务,所以乾清宫与皇帝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数百年的岁月中,乾清宫不仅安享九五之尊的荣耀,更上演了一幕幕或凄惨悲凉或惊心动魄的故事。本期节目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介绍乾清三案。

第19讲 乾清三宴

一、康熙大宴

二、乾隆大宴

三、嘉庆大宴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后三宫之首,明清两代皇帝都曾经把这里作为寝宫,在这里居住、召见大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国使节、举行宴筵,特别是在康乾盛世,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都曾经在乾清宫举办过规模宏大的千叟宴。

第20讲 乾清三悲

一、童年之悲

二、刚愎之悲

三、末日之悲

崇祯皇帝有童年丧母之悲,他做了皇帝后,大礼迎母亲的遗像入宫,时常拜祭。他的第二个悲剧是刚愎自用,他相信太监,委以重任,但对贤臣良将猜忌杀害,先后杀了王洽、袁崇焕、陈新甲,一直都不接受暂时迁都南京的建议。当外敌攻入北京时,他迎来了末日之悲,先后杀皇后、贵妃、公主。明朝覆灭,朱家的皇亲贵族很多都惨死了。

  

【请您观看】

第01讲 永乐迁都

第02讲 天下之中

第03讲 宫前气象

第04讲 午门凤翔

第05讲 太和之门

第06讲 太和大殿

第07讲 太和大典

第08讲 中和方殿

第09讲 保和宫殿

第10讲 保和殿试

第11讲 文华经筵

第12讲 文渊书阁

第13讲 武英修书

第14讲 内阁大堂

第15讲 父子宰相

第16讲 乾清宫门

第17讲 康熙书房

第18讲 乾清三案

第19讲 乾清三宴

第20讲 乾清三悲

  





二 : 【百家讲坛】阎崇年《大故宫》第二部(共二十二讲

雨中笠翁欢迎您! 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食文化、体育武术、医疗救护、养生保健。百科常识、悬疑揭密、政治军事历史、奇闻异事、空间美化、朗诵经典、音乐音画、戏剧舞蹈、曲艺小品、美图雷照、怀旧、文化、读书、博览、影视、等内容 谢谢光临

【百家讲坛】

阎崇年《大故宫》第二部(共二十二讲)

    





  

【主讲人简介】



阎崇年,1934年4月24日出生,山东蓬莱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从事满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历史学者,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倡议并创建第一个专业满学研究机构——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北京满学会和北京满学研究基金会。倡议并主持第一届至第五届国际满学研讨会。北京市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百家讲坛2012年年度主讲人。阎崇年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易中天评价道——阎崇年是“百家讲坛”推出的“当头炮”,刘心武是“拐腿马”,我是“过河卒”。

阎崇年的作品《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等均为超级畅销书、常销书,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内容简介】

阎崇年在《大故宫2》里,展现了他数十年研究后宫历史的成果,他认为:“从后宫的级别可以看出,后妃各个级别之间待遇差别巨大,例如皇后的待遇中,每年有银l000两,每日可用猪肉166斤…….而排在妃嫔后位的常在每年只有区区50两银子,每日猪肉仅有5斤,而各种用度在《大故宫2》中一一列出,悬殊差距历历在目。这就促使后妃们拼命争宠,因为只有皇帝才可以提拔自己,才可以让自己怀孕、生龙育凤。”

而居住着大量妃嫔的偌大后宫,是如何进行管理的,阎崇年讲到:中国历代帝王,规定后妃管理制度,虽大体相同,却各有差异。总纲是制定宫规,严格管理,如清朝制定《钦定宫中现行则例》,长达828页。后妃管理基本上是“四定”:这就是定编制、定级别、定待遇、定规矩。就这四个“定”字,阎崇年列举了大量实例,使得神秘的后宫管理一目了然。

《大故宫2》中还详细介绍了皇帝结婚的全过程,展现了明清帝王严密苛刻的选秀制度,如何从全国范围内海选五千佳丽,并最终层层筛选,找出一位身高、体重、相貌、声音、谈吐、人品、性情、兴趣、特长都符合皇家标准的“心动女生”。

阎崇年以明成化帝的万贵妃为例,介绍了后宫斗争的复杂与残酷。万贵妃比成化帝大十七岁,却能终身专宠,除了其相貌的迷人之处,性情的聪颖机警、善谀帝意外,跟她善于笼络群下、细察动静、运用手腕、掌控皇帝有极大关系。万贵妃编织了一个控制后宫的严密网络,宫里其他妃嫔一旦有孕,她就派人用药,千方百计堕胎,手段残忍,令人惊心。

各讲目录

第1讲: 正大光明

一、匾的来历

二、匾后故事

三、匾外思考

乾清宫是紫禁城内廷的后三宫之首,是明清两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代表了“天”,乾清宫无论建制还是规模都是内廷的最高等级。乾清宫内陈设奢华,但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皇帝宝座上方悬挂的“正大光明”牌匾,这块匾在历史上十分重要,有关它的传说、演绎流传至今。

第2讲: 交泰乾坤

一、交泰特色

二、交泰报时

三、交泰宝玺

交泰殿位于紫禁城中乾清宫与坤宁宫的中间,看上去既不高大也不宏伟,但它的建筑非常精巧,陈设也十分精致豪华,处处彰显出皇家的气派。交泰殿不仅是皇后举行礼仪的礼堂,更承担着报时和存放国玺两个重要的国家职能。本期节目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将继续为我们讲述《大故宫》第二部之交泰乾坤,重点介绍交泰殿的建筑特色、主要职能等内容。

第3讲: 坤宁大婚

一、大婚皇帝

二、大婚准备

三、大婚典礼

坤宁宫是紫禁城后三宫之一,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与皇帝所居的乾清宫相对应,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除了皇后居住外,坤宁宫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皇帝与皇后大婚时的婚房,婚姻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终身大事,皇帝的婚姻大事更是天下的大事。本期节目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将继续为我们讲述《大故宫》第二部之坤宁大婚,重点介绍皇帝大婚、婚俗礼仪等内容。

第4讲: 坤宁不安

一、正统皇后

二、嘉靖皇后

三、同治皇后

这里是一座浪漫的宫殿,皇帝和皇后大婚的洞房就设在这里;这里是一座华丽的牢笼,多少女人的风华与青春被锁在了这里。坤宁宫,明清皇后的正宫,与乾清宫交相呼应,取天地合璧之意,寓意美好。坤宁宫的女主人皇后是皇帝的正妻,位列六宫之首,一朝国母拥有至高至尊的荣耀,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些无上荣华的背后又有多少幽怨,多少惆怅,多少鲜为人知的悲剧人生。本期节目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继续讲述了被认为是最幸运女人在坤宁宫的不幸人生。

第5讲: 坤宁不宁

一、明宫皇后

二、清宫皇后

三、坤宁之镜

坤宁宫是明清两朝皇后娘娘的正宫,在这里传出了无数关于皇家的故事。但在这个充满了荣华富贵的宫殿里,却有一个单独的房子,朴素的陈设与三口大锅,好似隐藏着无数的秘密。本期节目通过阎崇年讲师的讲述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坤宁宫里神秘萨满的故事。

第6讲: 养心帝居

一、雍正搬家

二、殿区格局

三、帝后寝宫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为大家讲解了雍正皇帝迁居养心殿的原因,养心殿院落紧凑,养心殿殿区结构,养心殿阴阳失衡,帝后的后宫生活,以及后妃们侍寝的情况。(

第7讲: 养心新政

一、雍正风暴

二、设军机处

三、解放贱民

公元1722年,清朝康熙皇帝逝世,四皇子胤禛继皇帝位,并改元雍正,清朝历史进入雍正王朝。雍正皇帝初一登基,便决定将自己的寝宫由乾清宫搬至养心殿,从此,养心殿成为紫禁城近两百年来的政治中心。由于康熙皇帝的立储问题没有处理好,导致诸皇子为争夺皇位自相残杀,最终雍正皇帝在一片质疑声中胜出,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政即将开始。

第8讲: 养心惩贪

一、高恒之案

二、王亶望案

三、国泰之案

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后即把寝宫搬到了养心殿,在此主政的十三年时间里,他勤于国政、推行改革,为“康雍乾盛世”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乾隆皇帝登极后,由于国家承平日久,国库充盈、百姓安居,当官能捞得的好处越来越多,想当官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于是官场贪污受贿、腐败滋生,于是乾隆年间出了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和珅,但是乾隆朝的贪官绝不止和珅一人,在乾隆皇帝主政养心殿时期,他亲自处理了,高恒、王亶望以及国泰等三个震惊朝野的高官腐败案件。本期节目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讲述养心惩贪。

第9讲: 养心三希

一、堂名三希

二、书坛三杰

三、法书三绝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书房和赏玩书画的私人空间,也是故宫最小的房间。两百多年前,乾隆皇帝常常独自坐在这里,静静地欣赏着三件堪称绝世珍品的书法。一间小屋,三件书法,见证了鲜为人知的历史。本期节目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讲述“养心三希”。

第10讲:养心挽歌

一、四位幼帝

二、三位太后

三、两位亲王

养心殿,是一座神秘而又传奇的宫殿。几百年间,人们对于清顺治帝死因的猜测从未停止,那么,顺治皇帝到底是出家了还是死于养心殿?养心殿,一座紫禁城中部偏西的毫不起眼的宫殿。从雍正帝开始,到清王朝灭亡,清朝有八个皇帝把养心殿,作为生活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也就是说在近两百年时间里,养心殿是清朝的政治决策中心。养心殿,既留下了雍正帝勤政的背影,也上演过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故事。那么,当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是什么样的?这个影响清朝政局达48年之久的女人,在养心殿东暖阁的薄纱帐后,都做了哪些错误的决定?清王朝的最后一天,养心殿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讲述养心挽歌。

第11讲:东西六宫

一、六宫布局

二、选妃选秀

三、后妃管理

十二座神秘宫殿是明清皇帝的后宫,位于故宫的内廷区,东西各六宫对称排列,外观格局大同小异。东西六宫禁锢着无数女人的花样年华,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内部装饰有什么特点?在一夫多妻制的君权时代,那些嫔妃们的数量、进宫的方式、她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呢?本期节目邀请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从六宫格局、选后选妃和后妃管理等方面为我们揭开东西六宫的神秘面纱。(

第12讲:景仁祸福

一、燕姞梦兰

二、不幸后妃

三、顺治佟妃

景仁宫是东六宫中最靠近乾清宫的一座宫殿,是后宫妃嫔的居所,它与西六宫的永寿宫对称分布于中轴线两侧,宫名取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本期节目向大家介绍景仁宫背后的故事。

第13讲:承乾宠妃

一、崇祯宠妃

二、顺治宠妃

三、道光宠妃

承乾宫是紫禁城后宫中的东六宫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是皇帝宠妃居住的地方。明朝崇祯皇帝的田贵妃、清朝顺治皇帝的董鄂妃、道光皇帝的孝全成皇后都曾经居住于此,皇帝和妃嫔的恩与怨、情与爱都在承乾宫中凝结,但这三位女性却都红颜薄命,徒留一段爱情传奇回荡于紫禁城中。北京社会科学研究员、北京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为你讲述承乾宠妃的故事。

第14讲:钟粹悬案

一、崇祯太子

二、道光贬妃

三、慈安之死

钟粹宫,内廷东六宫之一,取汇集精华精萃之意。清朝时期,新婚的皇后在抬进坤宁宫之前要先去钟粹宫,明清两朝,太子后妃都曾在此居住。这是一座神秘的宫殿,一些左右晚清政局的政治人物都与钟粹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一座离奇的宫殿,曾经发生了许多令人费解的历史悬案。北京社会科学研究员、北京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根据崇祯太子真假、道光无故贬妃、慈安太后死因三起悬案,为您讲述钟粹宫神秘面纱下隐藏的秘密。

第15讲:延禧永和

一、延禧水宫

二、雍正生母

三、翠玉白菜

东西六宫是皇帝嫔妃的寝宫,十二座宫殿实行统一的建制、统一的配给,但是有一座宫殿却很特别。在妃嫔们的眼中它是一个不祥之地,没有人愿意住在那里,在后世人看来它是紫禁城中不伦不类的西洋烂尾楼,这就是位于东六宫东二长街东侧最南面的延禧宫。而与延禧宫一墙之隔的永和宫却充满传奇色彩,永和宫取名“永和”意求一团和气,但是事与愿违,曾经住在这里的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和雍正帝他们母子之间产生了非常大的隔阂,以至于今天对于乌雅氏的突然离世还有许多猜测。与永和宫相关的还有一件稀世珍宝,那就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本期节目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解密“翠玉白菜”曾经的主人和曾经发生在延禧、永和两座宫殿里的传奇故事。

第16讲:景阳咸福

一、马后练衣

二、王妃冷宫

三、宫廷藏宝

紫禁城的后宫有东西各六宫的十二宫之多,由于都归嫔妃们居住,所有人都希望住的能偶离皇帝所居的乾清宫养心殿近一些,但人情分亲疏,地利自然也分远近,景阳宫与咸福宫,由于偏安东西六宫的角落,素来冷清寂寞,明朝万历年间的景阳宫,甚至一度成为令人恐怖的冷宫,今天的东西六宫都已经回归百姓,成为对外开放的博物馆,但庭前的树院内的井,都在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悲喜。本期节目请来嘉宾,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为大家讲述景阳宫和咸福宫两座宫殿里的传奇故事。(

第17讲:永寿之奇

一、万妃奇缘

二、纪妃奇遇

三、静妃奇冤

在中国古代,为保证皇嗣的延续,皇帝拥有人数众多的后宫嫔妃。人数一多难免厚此薄彼,也许是喜新厌旧的人性贪婪,也许是制约权衡的驾驭之术,皇帝很难对某一个女人专情长久。特别是新人不断涌现,故人就只能让位,但明朝成化年间却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万贵妃。她出身低微,性格刚毅,比成化皇帝大十七岁,却独得皇帝专宠数十年,致死未曾变心。成就了一段令人瞩目的爱情传奇。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为大家讲述永寿宫。

第18讲:启祥长春

一、启祥故事

二、咸丰改建

三、长春慈禧

紫禁城的东西六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场所,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的两侧东西各六座,一共十二宫。但今天的西六宫中,与养心殿相邻处却有一座“太极殿”,它不仅名字特殊,与北面的长春宫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有宫有殿的封闭院落,长春宫在晚清历史上赫赫有名,年轻守寡的慈禧皇太后在这里垂帘听政长达二十三年,长春宫里凝结着她怎样的情怀,她又为何要久居这里。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为您逐一解答。

第19讲:翊坤储秀

一、翊坤郑妃

二、两宫一体

三、储秀慈禧

储秀宫是紫禁城后宫最著名的宫殿,它对晚清后五十年的历史起到了关键而又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慈禧太后从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变成了颇受宠爱的妃子,又生下了皇帝唯一的儿子,一步步飞黄腾达的她最终成为了掌握中国命运的太后,而慈禧太后对储秀宫的感情也是非同一般。本期节目为您讲述储秀宫里那些留下历史的痕迹。

第20讲:慈禧西逃

一、仓惶出逃

二、废大阿哥

三、图新憾晚

在故宫内廷区的东侧有一座特殊宫殿,无论是建制还是规格都不亚于皇帝的居所,这里就是宁寿宫,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休准备的养老之所,但是如此豪华气派的宁寿宫乾隆皇帝一天也没住过,时隔多年慈禧太后却搬进了这里,晚年的慈禧在宁寿宫颐养天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情急之下,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慈禧出逃前宁寿宫里都发生了哪些事情,慈禧一行打算逃亡何处,慈禧在西逃途中都经历了哪些事情。本期节目为您讲述慈禧西逃的故事。

第21讲:坤宁张后

一、皇后挑选

二、皇后命运

三、皇后悲局

第22讲:坤宁萨满

一、坤宁改建

二、坤宁神杆

三、坤宁祭祀

---(由于电视节目编排,删除了21集和22集,未能播出。)

  

【请您观看】

第1讲 正大光明  第2讲 交泰乾坤

第3讲 坤宁大婚  第4讲 坤宁不安

第5讲 坤宁不宁  第6讲 养心帝居

第7讲 养心新政

第8讲 养养心惩

第9讲 养心三希  第10讲 养心挽歌

第11讲 东西六宫  第12讲 景仁祸福

第13讲 承乾宠妃  第14讲钟粹悬案

第15讲 延禧永和  第16讲 景阳咸福

第17讲 永寿之奇  第18讲启祥长春

第19讲 翊坤储秀  第20讲 慈禧西逃

第21讲 坤宁张后第22讲 坤宁萨满

  





三 : 《百家讲坛》20080309《康熙大帝》03 少年天子 – 阎崇年

内容简介:

【画外音】公元1661年的正月初七,当整个大清王朝的臣民们,还沉浸在一片过年的喜庆气氛中的时候,曾经的少年天子顺治皇帝,却在24岁这一年的新年,出人意料的突然死去!此时此刻,整个紫禁城清冷肃杀的氛围,却难以掩饰大小臣工们心中的慌乱与不祥的预感,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顺治皇帝怎么就突然死了?顺治帝的皇子们都还年幼,他留下的这个皇位究竟由谁继承?难道要再立一个少年天子吗?在这其中会不会又要上演当年争夺皇位的紧张一幕?然而三个月之后,当大清王朝的第二位少年天子康熙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却又让今天的我们惶惑不已,这个名叫爱新觉罗玄烨的8岁皇子,仅仅只是顺治8个儿子中的普通一员,更何况他并非皇长子,而是顺治的三皇子究竟是怎样特殊的历史机缘,让这样一个曾经普通的皇子成为了日后威名显赫的康熙大帝?年仅8岁的他又何以君临天下,承担起一个王朝的重任?今天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与我们一同回到公元1661年的春天,真实再现一个少年天子的登基历程,讲述康熙大帝第三集少年天子。

【正文】顺治18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这个时候,举国上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士农工商都在过年期间,紫禁城里面传出了悲哀,就是当朝的顺治皇帝驾崩了。这在朝廷来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顺治临死之前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他的皇位由谁来继承。经过顺治和他妈妈皇太后等等商量的结果,由皇三子玄烨来继承皇位。这个时候开始,康熙就成了少年天子。

【画外音】历史在我们今天看来总是很容易被模糊成几行简单的文字。但是此时此刻,坐在大清王朝皇帝宝座上的少年康熙,他的心中会有几多感慨,而在此之前的顺治皇帝究竟又在病榻之上对于皇位的继承人有过多少烦心的犹豫与艰难的取舍?在历史云烟的背后,这些曾经的细节,究竟在哪里呢?

【正文】现在讲第一个问题:八岁即位。

我先说一下,我接到一封热心观众的来信,说阎老师,经过我研究了解,康熙是孝庄太后和睿亲王多尔衮两个人的私生子。所以孝庄坚决主张让康熙来继承皇位。他留着电话,我就打电话问他,我说我不明白了,多尔衮是顺治七年死的,康熙是顺治十一年生的,中间差四年啊!他解释得很有意思,他说玄烨的年龄瞒了四岁,所以正好。我说请问你根据是什么?他说我这么分析推测的,您怎么看?我说一条史料支持没有,所以不成立。应当说玄烨就是顺治的儿子,不是多尔衮的私生子。

那么康熙继位,与他父亲、爷爷继位有什么不同?有很大不同。康熙的爷爷就是皇太极。皇太极即位的时候,因为努尔哈赤临死之前没有说清楚谁即位。但是有一条,说贵族会议就是八王共议,一块儿讨论。所以努尔哈赤死了之后,八旗贵族,八王集体讨论,决定由皇太极继承皇位。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之前,在这个之间和在这个之后,经过了非常激烈的政治斗争,甚至于把多尔衮的妈殉葬,都做了牺牲。那么皇太极死了之后,他这个皇位怎么办?因为皇太极死的太突然了。白天还在理政,晚上突然就死了。他也没想到,才52岁啊!所以没有留下遗言,他的皇位怎么继承。所以皇太极死了之后,还是按照满洲的传统,就是诸王共议,就是七个王,四个亲王,三个郡王集体讨论。一个主张豪格,一个主张多尔衮,争执不下,最后达成一个折中的方案:就是由六岁的顺治来继承皇位,解决了。那么顺治死了,他这皇位怎么办?好在顺治死之前还明白,所以他和他妈就是孝庄太后一块儿商量怎么办。在商量和酝酿过程当中,顺治皇位的继承有四种不同的意见。我把这四种意见给大家讲一下:

第一,皇帝意见:兄终弟及。皇帝就是顺治。顺治的意思是皇位由谁来继承呢?兄终弟及。哥哥百年之后由他兄弟来继承皇位。顺治有意思,为什么他的皇位不让他儿子继承,让他兄弟来继承啊?因为顺治有过沉痛的经验好教训。大家知道,顺治6岁即位的。谁来辅政呢?两个人,一个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一个是睿亲王多尔衮。后来干脆多尔衮专政,专摄朝政。顺治他们是孤儿寡母,皇权旁落,备受凄惨,这个惨痛教训对顺治来说太深刻了。顺治几个儿子都很小,如果其中的一个儿子继承皇位,还要有辅政,亲王辅政,那么他原来那个悲剧要重演,所以顺治提出来“兄终弟及”。由他兄弟或者本家兄弟选择一位来继承皇位,这是一。

第二,太后意见:玄烨即位。太后就是大家知道的孝庄太后。孝庄太后说不行,我的意见是由皇三子玄烨继位。为什么?因为太后考虑,如果是顺治的兄弟或者本家兄弟来继承皇位的话,那么顺治的儿子顶多可以做到亲王,郡王,而且还要递降。以后很难再有做皇帝机会了。同时孝庄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北京,总算18年了,受了汉族的影响,也希望是父死子继。还有一点,就是孝庄的难言之隐,因为如果是兄终弟及的话,顺治的那几个兄弟都不是孝庄自己所出,不是她生的。那人家那个孩子的亲生母亲当然要做太后了,做太后就没有孝庄的份儿了。孝庄要掌控或者干预朝政就很困难了。所以孝庄的意思是皇位要在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爱新觉罗,在皇帝的血统里面来延续,所以主张玄烨继位。这是第二。

第三,宗室意见:当立皇子。因为这个事情还有宗室,皇室的意见。他们的意见谁来继承?他们说,皇子继承。为什么?如果不是皇子继承,是宗室里面找一位本家兄弟来继承,很难摆平啊,你是张三继承,还是李四继承?摆不平就有矛盾。矛盾严重可能有冲突甚至于火并,厮杀,骨肉相残。那在皇子里头继承,问题就相对简单一些,所以宗室的意见是当立皇子。由皇子继承皇位。

第四,洋人意见:父死子继。洋人是谁呢?就是顺治征求了耶稣会士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的意见也是由顺治的儿子当中选择一位,来继承皇位。谁呢?他也同意皇太后的意见,就是皇三子玄烨。

这样顺治临终之前和他妈孝庄太后等反复商量讨论,结果决定由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这个在遗诏里面说的很清楚。

让他继承皇位,说的很明确。这个没有争议。

那有人还问了,为什么偏偏选择玄烨?这个地方我说一下,康熙他的嫡母、生母、庶母一共有17个人,给他生了8个兄弟,到他爸爸临死的时候,其中两个兄弟已经死了,还剩了六个兄弟。这六个兄弟当中,皇二子福全比玄烨大一岁,9岁。玄烨是8岁。他底下那几个兄弟五岁的,三岁的,两岁的,都太小。所以在这几个皇子当中,第一,因为玄烨他年龄比较大。第二,他岐嶷聪慧,他比较聪明,比他那个二哥聪明一点。第三,出过天花。这个很重要。因为出过天花可以终生免疫,如果不出天花,他8岁继位,过了几年以后得了天花,那么他爸爸那个悲剧重演,又要朝廷里头办丧事。一个很大的国家的政局的变动。大家知道,在万历后期出现了一个事情,就是万历死了之后立他那儿子,他那个儿子泰昌帝立了一个月就死了。所以一月之间“梓宫两哭”,就是一个月期间皇宫里面两次按着棺材,在那儿痛哭,这是一个很大的政治的变动。所以康熙因为第一,年龄比较长一点,第二,比较聪明灵慧,第三,又出过天花,所以就决定康熙来继承这个皇位。关于天花这个事情,《汤若望传》有一段记载,这段记载很少见,大家看一下:“是因为这位年龄较幼的皇子在髫龄时意见出过天花,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所以康熙出过天花,是他继承皇位的一个重要条件。

【画外音】在历经了许多其他同龄孩子所不曾有过的磨难之后,少年康熙皇帝终于在种种的历史机缘之中登上了大清王朝的皇帝宝座。他还仅仅只有8岁,不仅是今天的我们,当年登基大典上的大小臣工们心中也同样有着一个疑问:这小小年纪的皇帝撑得起如此庞大的一个大清江山吗?他又该如何处理军机大事?广告之后继续讲述。

【正文】康熙8岁继位,周岁才7岁,现在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你怎么处理国家大事啊?就必须有大臣来辅政。所以我要讲第二个问题:四臣辅政。

少年天子必然有辅政,我们中国历史上少年天子辅政,我算了一下,有5种形式:

清朝从开始到最后,外戚很重要,始终没有掌握朝政。这是它一个传统,也是清朝吸取了历史上的教训。第二,太监。清朝鉴于明朝太监专横的教训,清朝规定太监不许干政。一直到最后,清朝太监没有过大的兴风作浪。第三,宗室势力。这里头有一个问题:就是顺治的时候是宗室,就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来辅政造成了他们专权。顺治和他妈妈孤儿寡母的,很多很多的难处。所以康熙少年的时候没有用宗室辅政。再一个就是太后。清初有一个规定:就是后妃不得干政。所以从开始到慈禧之前,清朝的后妃没有干政。慈禧例外,那个单讨论。第五,就是大臣辅政。大臣辅政只有这一条了,所以顺治临死之前和他妈妈商量好了,由大臣来辅政。大臣辅政怎么个辅法?大家知道,明朝张居正的时候,万历十岁做皇帝,张居正辅政。张居正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张居正专权。也有一些其他方面负面的作用。顺治和孝庄太后吸取了万历朝张居正一个人辅政的那个历史的教训,怎么办?就采取了四个人辅政。四个人辅政可以发挥四个人的集体智慧,而且可以互相制约。避免一个人专权,独掌朝纲,飞扬跋扈。这样就决定四个大臣来辅政。

【画外音】既然有四个大臣来辅佐少年康熙皇帝,那么这四个大臣的人选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关朝廷命运的这四个人将会是谁?他们究竟如何可以在众多的大臣中脱颖而出?他们又将在其后的历史中成为怎样非同凡响的人物呢?

【正文】他们经过仔仔细细的选择,选择了四个人,就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我把这四个人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

先介绍这个索尼。索尼立过很多的战功,其中一次就是当年皇太极打北京,袁崇焕守北京的时候,福临的大哥豪格冲到阵里头,被袁崇焕包围了,险些就把豪格给杀了。这个索尼骑马冲入重围,把豪格给救出来,救了豪格一命,从此立下一个大功。因为他会汉语,汉文,所以后金军队到了永平,现在河北卢龙的时候,城里头不投降,坚决固守。这个索尼站在高处挥舞大旗,用汉语来招降,还有一个达海,用贴汉文的布告来招降,进行宣传工作,这在满洲人里头当然是很杰出的了。还有更重要的就是皇太极死了之后,为了皇位的争夺,双方是剑拔弩张。索尼带着巴雅喇,就是禁卫军坚守大清门,如果一旦势态有变化,他保卫皇室,在讨论皇位继承的高端会议上,四个亲王,三个郡王讨论,这时候索尼进去了,说主张立皇子继位,就立皇太极的儿子继位,当然就没多尔衮的份儿了,多尔衮一生气,你出去,就把索尼给轰出去了,意思就是这是四个亲王、三个郡王的会议,你根本不是宗室,你在这儿发言什么?没你的份儿,出去。但是说明一点,就是索尼对保护皇太极、顺治这个帝统是立下了大功。顺治继位之后多尔衮摄政。当然多尔衮对索尼咬牙切齿,怎么办?就发配索尼到盛京沈阳给皇太极去守昭陵去了。多尔衮死了之后,顺治念他前面这些功劳给他平反,给他封了很多的官,主要的官就是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当然考虑辅政大臣,第一选就是索尼。人家是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元老,能文能武,战功显赫,忠于皇室,当然是首选了。索尼是满洲正黄旗。

第二个就是遏必隆,遏必隆是满洲镶黄旗,遏必隆也不是一般人。他爸爸是谁啊?他爸爸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额亦都娶了努尔哈赤的女儿,额亦都是额附,汉族的话叫驸马。他早年就做宫廷的侍卫,这个遏必隆立了一个特殊的功劳,就是在松锦大战的时候,我在《明亡清兴六十年》里专门讲了松锦大战。松锦大战的时候,明朝有一个总兵叫曹变蛟,夜里头偷袭,皇太极的御营,就是皇太极住的营,一下把营台包围了,情况万分危急,差一点就把皇太极捉住或者打死,这遏必隆带人突然出来,把皇太极抢救,打败了曹变蛟的军队,救了皇太极的御命,当然这是头等大功了,而且他是镶黄旗,站在皇太极一边,为了顺治皇帝的继位,立下了社稷之功,这个人也受到多尔衮的排挤和打击,有几次论死,什么叫论死啊?就是定了死罪,缓期执行,就几次差一点要了命,多尔衮死了之后顺治给他平反,重新加以重用。

最后一个就是鳌拜,鳌拜是镶黄旗,鳌拜的祖先是谁啊?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后裔,费英东娶的是努尔哈赤的女儿,成为额附,成为驸马,所以鳌拜是一直很受重用,四朝元老,就是天聪、崇德、顺治、康熙。鳌拜作战非常勇敢,赐号“巴图鲁”,就是勇士,鳌拜还为清朝立了一个特殊的功劳,就是往南打的时候同张献忠作战,张献忠被谁射死的?鳌拜。特别是在皇太极死了之后皇位继承这个最尖锐的时候,鳌拜和索尼站在一起,维护皇太极、顺治的利益,那么多尔衮掌权之后当然对鳌拜也是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排挤、打击他,几次鳌拜论死,差点死了。多尔衮死了之后给鳌拜平反。

我们看前面三个人,正黄旗索尼,镶黄旗遏必隆,鳌拜。那么白旗怎么办?白旗得有个代表。

八旗中的上三旗就两黄一白。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怎么叫上三旗?有人说压根儿就是上三旗,不是的。当年努尔哈赤掌两黄旗,天子亲掌,皇太极继位,皇太极掌两黄旗,所以这两个旗是最尊贵的。多尔衮是掌正白旗,多尔衮在世的时候,做摄政王的时候正白旗当然地位很高,多尔衮死了之后,这正白旗归皇帝直接掌握。皇帝直接掌握仨旗,两黄加正白。所以这三个旗比其他的旗地位高一些,更尊贵一些,其他几个叫下五旗。那么多尔衮死了之后,正白旗归皇帝亲掌,正白旗得出一个人,出谁呢?就是苏克萨哈。

【画外音】在更早之前的节目中,我们已经熟知了这段历史正白旗的苏克萨哈曾经是睿亲王多尔衮手下的得力干将,在历次征战中为多尔衮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人岂不是让仇恨多尔衮的顺治恼怒不已?怎么还会重用成为辅政大臣?这其中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原委?广告之后继续讲述。

【正文】苏克萨哈也不是白吃饭的。他父亲叫苏纳,娶了谁啊?娶了努尔哈赤的女儿,也是额附,顺治的时候做到议政大臣,他也是从龙入关往南打。打的时候,在中原作战的时候,史称“六战六捷”,为清帝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你苏克萨哈,你是正白旗的啊,你是多尔衮的人,怎么能用你做辅政大臣啊?多尔衮死了之后,注意:首先举发、告发的就是苏克萨哈,他立了功了。那你正白旗你得出个代表人物啊,就出苏克萨哈吧!

这样四个辅政大臣:正黄旗索尼、正白旗苏克萨哈、镶黄旗两个,一个遏必隆,一个鳌拜。就这样一个四辅政大臣的一个班子,首辅是索尼,因为索尼资格老,地位高,权位重,所以他是首辅。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四个辅政大臣有五个特点:第一,他们都属于上三旗,这上三旗是不容易的,这上三旗,理论上“上三旗”和“下五旗”是平等的,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康熙初年,领侍卫内大臣都是从上三旗出,别的旗都不可以出。所以上三旗很重要的。

第二,他们全都是皇亲国戚。这四个人全都是皇亲国戚。

第三,他们都是异姓军功贵族。这个很重要,没有一个爱新觉罗,这个时候要重用非爱新觉罗异姓军功贵族,为了支撑巩固清初的政权。

第四,都资深、位高、权重。资格很老,有的是五朝元老,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至少是四朝元老,天聪、崇德、顺治、康熙。地位又都很重要,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等等,权力又很重,直接都掌握兵权。

第五,他们都受过睿亲王排挤。四个人无一例外都受过睿亲王多尔衮的打击、排挤,几乎给杀了。反过来说这些人都忠于顺治皇帝,政治可靠。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就是在考虑辅政大臣的时候,当时朝廷里面有三股力量:第一是皇权,第二是宗权,第三是旗权。

我解释一下。第一皇权大家都懂,皇帝这个权力,第二是宗权,宗室的权力,当年多尔衮、济尔哈朗等等他都是宗室权力。第三旗权,就是八旗贵族的权力。皇权没有问题,一定要以皇权为中心,多尔衮时候那个宗权,宗室权力太大,威胁了皇权,所以顺治和他妈孝庄太后就要削弱宗权,而重用旗权,就是八旗异姓军功贵族权力,结合起来,来巩固这个权力。适当的平衡和压抑宗室的权力,巩固康熙这个新皇帝的皇权。所以这四个辅政大臣是讲稿深思熟虑的考虑,平衡各个方面的关系。但是尽管深思熟虑,他们认为是万无一失,最后还是有失。我们以后还要谈到这个问题。

【画外音】当四个辅政大臣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军国大事的时候,年幼的康熙皇帝究竟在干什么?在他这段独特的少年时光中,是什么让他日渐地成长为一代君王呢?

【正文】康熙这时候做什么?康熙这时候8岁,他到亲政的时候是14岁。这六年做什么?我说他这六年最主要的就是学习、立志,所以我讲第三个问题:三,学习立志。

这六年期间就是康熙8岁到16岁期间,少年天子朝政大事怎么处理?就是四个辅政大臣集体办公,内阁六部的奏报到了这里,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再重要事情联名,单独不可以,联合署名才奏报皇帝和太后,然后用皇帝的名义下发来执行。康熙这个时候他小,他主要是学习。康熙的学习很重要,我想以后单讲一讲,就讲康熙的学习。在这个过程里头康熙受到很好的教育,特别是他奶奶对他的教育以及老师的教育。康熙从小立下一个很大的志向。这个志向,有一次他奶奶就问他,说你做了皇帝了,你长大以后,你这个志向是什么呢?康熙这么说的:他说:

他的目标就是平天下,天下太平,天下太平标志是什么?八个字: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我们老说太平之治,太平盛世,历史上老说这个话,不是怎么热闹,是不是“家给人足”,是不是“安生乐业”,一个朝代做到了家给人足,安生乐业,就可以算是太平之治,也可以算作太平盛世。但是康熙做了皇帝之后,这四个辅政大臣之间又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碰撞。康熙不得已的时候采取了一个措施,就是擒捕权臣鳌拜。下一讲我就讲智擒鳌拜。谢谢大家。

四 : 【阎崇年主讲】百家讲坛大故宫(文字介绍)

本文标题:百家讲坛阎崇年大故宫-【百家讲坛】阎崇年《大故宫》第一部(共二十讲)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012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