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读学弈有感-读《学弈》有感

发布时间:2017-11-23 所属栏目:读后感

一 : 读《学弈》有感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这是我读《学弈》的感受。

  《学弈》讲的是弈秋教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学得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可是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拿弓箭把天鹅射下来。这个学生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但成绩却远不如人家。

  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例子,比如我们班的一些同学,他们很聪明,不比别的同学差,可是总是考不了高分,因为他们的心不再课堂上,脑子里总想着一些电脑游戏。而那些能踏实学习的同学成绩就十分稳定,是因为他们在课堂上能专心致志地听讲。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像那个专心致志的学生一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让自己不断进步。

    北京丰台区赵登禹学校五年级:裴顺阳

二 : 读《禅学》有感

前些时候,我在新华书店购了本《名家经典散文学生阅读经典之文化哲理》用于补补我对知识的渴望。在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了施蛰存老先生的一篇名为《禅学》的散文;里面分析了三首代表‘渐悟’和‘顿悟’的著名偈语:

神秀一首: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慧能二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施蛰存老先生在问中有说到:这三首偈语,五十年前读的时候虽觉得神秀说的是老生常谈。慧能说的倒是玄妙深刻。他终于得传祖师衣钵,当之无愧。可是,现在我重读这三首偈语却有新的‘悟入’;也不知道我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我不知道施蛰存老先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可我却有不认同的看法;我没学过禅学,也没做过深入的研究。不过,认真反复念了几遍后,也算有点施蛰存老先生说的‘悟入’……

施蛰存老先生以修辞观点分析到:神秀可以说‘心如明镜’,却不能说‘心如明镜台’。‘明镜’是镜子,而‘明镜台’是安置镜子的本座子或架子。施蛰存老先生做的这个分析我赞同。而施蛰存老先生随后说慧能犯了不少错误我就不赞同了。先看‘菩提本无树’;施蛰存老先生对这句话分析道:这句简直不通。菩提树结的果实是菩提子,菩提子没有树,它从哪儿来?然而我对这句话另有其它看法:这句话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菩提树结出的果实是菩提子没错;可是,难道就不能是菩提子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根发芽,然后长成菩提树?不然,菩提树又从何而来?

又看‘明镜亦非台’施蛰存老先生分析道:这句话是句废话。谁都知道镜子不是镜台。然而,我觉得这并不是一句废话。至少神秀不知道镜子不是镜台。不然,施蛰存老先生怎能有机会说神秀那一句‘心如明镜台’是错误的呢?

再看‘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施蛰存老先生又分析道:这是常识性的错误了。我家大大小小的镜子,都是要常常拂拭,才能保持清净。而我的分析又和施蛰存先生的截然不同。何谓明镜?明镜指的是一尘不染的镜子;难道,这样的镜子还会有所谓的‘尘埃’么?那没有了‘尘埃’的镜子还用得着去拂拭么?

最后,施蛰存老先生还指出慧能还有一个大矛盾:第一偈既然说‘菩提本无树’为什么第二偈又说‘心是菩提树’?到底有没有菩提树?而我分析的又和施蛰存老先生不同:我认为这两偈并不矛盾。前面一偈指出‘菩提本无树’意思是菩提子本来就不是在树上长的;而后又指出‘心是菩提树’意思是心就像是菩提树一样。这两偈怎么看怎么就不像有矛盾;倒觉得有点前句不接后句。可仔细一看:菩提本/无树这个“本”字。我打个比喻:陆地上的许多动物原本就不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可经过了千万年的进化,它们就在陆地上生活了。这个比喻看起来是不是明确多了?慧能的意思就是如此。菩提子本来就不是在树上长的,菩提子也可能是长在菩提根下的;可是经过了千万年的进化,菩提子终长在了菩提树上。而他的这颗心,就是促成了这个进化的必然物。所以;才能‘心是菩提树’。

还有,我也并不赞同施蛰存老先生从思想上分析慧能。施蛰存老先生在文中是这样分析的:慧能是一个文盲懒汉,他出家做和尚,正如劳改犯去做专业户。他不耐烦生产劳动,却想出一个‘佛性’‘本性’来哄人。施蛰存老先生提到的这句话我是坚决反对的。原先的文盲懒汉就不能回头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吗?或许慧能重新认识了自己并要改变之前的陋习;所以才出家当的和尚。再说;劳改犯就不能去做专业户?难道劳改犯就一辈子都是劳改犯?佛家有云:‘回头是岸’。既然回头是岸,何不给他们一个回头的机会?他们既然回了头,又何在把他们往岸外推?

如果要我说对此能领悟到哪些禅意;我想,我说的不一定正确。可这也是我所领悟到的。对于神秀的偈语;我认为:形式太单一,没有什么玄机可言。而慧能的形式却是深奥无比。先是‘本无树’后又‘心是菩提树’让我觉得有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感觉。慧能又是‘身为明镜台’。把自己的身体比做明镜台;明镜台本就是一个摆设。因此我觉得:慧能认为自己的身体只是一个摆设,要用心去“开花”、“结果”才可谓清净。

对于施蛰存老先生的分析,我并不是刻意去反驳;施蛰存老先生的人生观、理解能力远比我这个毛头小子要深得多;正因为如此,所以施蛰存老先生才写出《禅学》这篇文章。这也正表现出施蛰存老先生是‘渐悟’的体现。而我,或许也就是施蛰存老先生所提到的‘顿悟’。对于‘渐悟’和‘顿悟’我也并不会刻意去研究。我相信,中华千百年来的文学或者说禅学,总有那么一个稳固的契基;因此,外国的文学者研究我国的禅学就不足为奇了。

三 : 读《学弈》有感

  今天,我们学完了新学期的第一篇课文《文言文两则》,我内心感触最深的是第一篇文言文《学弈》。《学弈》这篇古文主要写了下棋高手弈秋教两个人下棋。虽然两人在一起学,但两人的学习态度却截然不同。一人专心致志,谨记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则在做白日梦,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用弓箭将其射下。

  看来这篇古文,我深受启发,我觉得有时我们和这两个学棋的人很相似。

  记得有一天,我们快要期末考试了,数学老师就帮我们复习这一学期所有的体系及知识要点。一开始,我们听的十分认真。可到了后来,老师讲到计算圆的周长及面积的时候,有的同学就不再听了。因为这是本册书中最难的,老师反反复复讲了好多遍了,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翅膀硬了,可以飞翔了。”结果在大考的时候被扣了分(校对的时候知道的)。其实,不管这种题讲过多少遍,哪怕是100遍,但当你听到101遍的时候,你会对这种题有一种新的认识,同时也会收获一份新的果实。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的听老师讲题,要专心致志,不能心不在焉,要想学弈中的前一个学生那样谨记教诲,这样才能学业有成。

  记得,还有一次,老师教我们一些成语的用法及意思,我听到一半时就以为自己全部懂了,对这个成语了如指掌了。便开始做小动作。在写作或说话的时候乱用,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就是我像后一个学生那样虽听之却满心脑子胡思乱想,这就是因为我像后一个学生那样三心二意啊!不专心致志,怎么能学到本领呢?

  读了这篇古文,我知道了学习时一定要专心致志,认真记录,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做人处事也一样,要脚踏实地,坚持到底。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马马虎虎的学习,你将一事无成。

 

    荷城一小六年级:何旭成

四 : 学弈 有感

今天,我读了《学弈》一课,让我懂得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认真去做的道理。

  本文讲述的是弈秋教导两个学生,而学生最后的成绩却不同;原因只是一名学生三心二意;现在想想,其实与学习有什么不同呢?

  老师辛辛苦苦的教导我么这么多年,同学们都一样:两只耳朵,一双眼睛,一张嘴。可是成绩落差却十分的大;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那些同学的智力不如其他同学吗?实际上不是的,只是那些同学没有注意听课罢了。

  就算智力不同,如果他们能用心学习,比别人多付出一些,那么他们就不会得出这个结论了。

  中国有个成语“笨鸟先飞”,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会超过那些人,得到胜利,所以大家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听啊!同时也要学会辨认对错,如果老师讲错了,就一定要提出来,千万不要让老师大错特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在任何时候,都有自己的老师,正所谓“学海无涯”!

    六年级:1026599889

本文标题:读学弈有感-读《学弈》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949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