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难忍的饥饿越来越强烈-鸡饿难忍

发布时间:2017-11-25 所属栏目:原创专区

一 : 鸡饿难忍

E

  “鸡饿难忍?”哈哈,你一定会笑我写错别字了,不对,这可是我爷爷的金玉良言。到底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今年我家买了10只小鸡,看着这群叽叽喳喳毛茸茸的小可爱,我自告奋勇的承担了养鸡的任务。早上,我赶在上学前给鸡抓一把米,放学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给鸡添食,喂水,别提有多认真了。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鸡一天天的长大。可是那可爱的黄色绒毛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黄里带黑的硬硬的鸡毛,小鸡的胃口也更大了,每天喂它那么多,可放学回来只听得它们“叽叽叽”的叫个不停,好像在向我要吃的。我高兴就给他们喂点东西,事情一多就又忘记喂鸡的事了,也不管小鸡们饿成啥样儿了。

  过不了几天,就被爷爷发现了,他对我说:“点点,鸡是怎么回事呀?”我装糊涂说:“不知道,也许病了吧?”“不可能。”爷爷肯定的说,“一定是你没有喂好它们,今天我给它们喂食,小鸡们一抢而光,俗话说‘鸡饿难忍’,喂鸡可不能马虎呀!”“什么,鸡饿难忍?哈哈哈哈……”听到这个词语,我觉得太可笑了,“饥饿”和“鸡饿”,这是哪儿跟哪儿呀?“严肃点儿,”爷爷有些生气了,“要不你也饿几天试试?”“可是每天都要喂,真是太麻烦了。”我撅起嘴巴,不高兴的说。“孩子,其实喂鸡这件事呀大家也可以帮你做,只是我们想通过这件事来锻炼你的耐心和责任心。一个人要是一点儿责任心都没有,长大了别人怎么放心把事情交给他去做呢?你想想在四川灾区支援建设的叔叔们要是因为条件艰苦就放弃了对灾区的帮助,那四川的孩子现在会坐在教室里上课吗?四川的人民说不定还在流浪乞讨呢,这都是因为什么使他们坚持留下来了?你说说看?”“因为怕灾区的人没法儿生活呗。”“是呀!”爷爷高兴的说,“这就是责任心呀。你既然接受了喂鸡这件事,就要把它坚持做下去,否则那些小鸡不就会被饿死了?”我惭愧的说:“爷爷,‘鸡饿难忍’的事不会再发生了,以后做任何事我都会坚持下去,相信我!”

  “好孩子!”爷爷摸着我的头,笑了。

  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岔东小学:韩可歆

二 : 饥饿带来的美丽

饥饿可以带来美丽,信不信由你。

一:蔷薇茎

蔷薇,是乡里很普通的一种植物,开单瓣花,味道特好闻。月季、玫瑰都属蔷薇科,花都是重瓣,这是它们比普通蔷薇受宠的原因,从香味来说,野蔷薇最好,月季味淡。其实香味都相似。但在土生土长的农民孩子来说,月季、玫瑰和他们没有什么缘份;蔷薇,却是给他们每个人好感的东西。

蔷薇香,那是无疑最令人亲切的了,只是农民谈问题,喜欢实在,说到蔷薇好,绝对不说蔷薇香,只说蔷薇茎好吃。

刚从地里冒出来的蔷薇嫩茎,很茁壮,周身是莲红色,随着渐渐长高,茎和叶就朝绿色变化。红色、茁壮的蔷薇茎最诱人。轻轻一折,断了,把叶摘了,直接入口,味道那个好,难与君说。能说出来的就是涩涩的,淡淡的甜。那个涩味,绝对不令人厌的,涩味越重,越出味,越令人愉悦。

饥饿年代的人,能吃上蔷薇茎,也是缘份。一个孩子在路上走着,眼睛会不自觉地搜寻路旁野地里的蔷薇根部,如果偶然发现一株、两株蔷薇新茎,那是很令人兴奋的,无异于现在买彩票中奖。(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杨梅公儿没上社,引得鬼来骂。”这是乡里关于蔷薇茎的童谣。乡里人,没文化,把蔷薇叫成杨梅,而茎俗称为蕹,杨梅公就是蔷薇蕹,也就是蔷薇茎。乡里人为了避免蔷薇一长出来就被孩子采了(那样产量就特别少),就找出了神明来吓唬孩子。上社的日子是清明节,到了清明,植物的长势就会特别好。如果此前不采蔷薇茎,蔷薇就会长得很茂盛,这样蔷薇新茎就会很多。相反,如果清明前就把蔷薇茎采了,蔷薇就长不出来了。所以编出了那样的童谣,意思是神明要到上社才吃东西,神明都没吃蔷薇茎,谁还吃?那不是冒犯神明吗?这则童谣表现了乡里人朴素的狡黠,也表现了乡里人对神明的尊崇。

我爷爷在被火烧后的棋盘屋基上整了好大一个菜园,有上下两进,里面有金针菜、百合花之类,但这些都没有引起童年的我的高度的兴趣,我最感兴趣的是园坝上妨牲口的蔷薇,长长园坝上的蔷薇就成了我们无限快乐的源泉。因为年龄太小,或者垂青的人太多,我采不到粗壮的蔷薇茎,但可以采到很多细小的蔷薇茎,这也不错啊!儿时的伙伴看到我手中整把的小蔷薇茎,极端的羡慕,于是他们也到我家的园坝上来采,我是不允许的,有个和我同岁的男孩,遭到我反对后,捡起一块砖头,上来就照我的脑门砸下,一时间鲜血直流。

蔷薇到了秋天就没有嫩茎了,但这时它会结果,果子小小的,比豌豆稍大,成熟后,红彤彤的刹是好看。我们把它叫做秔筻籽,这也是令我们愉悦的东西,因为蔷薇果的红皮可以吃,甜甜的,但量很少,也就是能尝到甜味而已,里面的籽是不能吃的。饥饿年代的孩子眼中的蔷薇果,一点也不比现在孩子眼里的红苹果逊色,它把诗一般的情愫留在了我们童年的心中。

那时农村的儿童大约没有什么理想,但我是有一些的,我想用蜡笔画粗粗嫩嫩的蔷薇茎,然后像孙猴子一样吹口气,把画的蔷薇茎都变成真的,再把蔷薇茎献给我爷爷、奶奶,献给我爷、娘,献给…… 哦,还要献给邻家那个黄皮瘦骨的女孩。

二:米菊

我是没有吃过米菊的,我奶奶只对我说过一次,我就牢牢地把这种野草记下了。米菊开黄黄的小花,和野菊花有一点点类似,叶不大,但肥厚,浅绿色,茎上和叶的反面有丝状的白纤维。我奶奶带我讨野草的时候,教我认识了很多能吃的野草。但对米菊的印象最深。奶奶说,米菊可以做耙吃。味道好得很,但就是吃了难拉屎。我总是盼望我奶奶给我们做一次米菊耙,可是我奶奶一次也没有成全我们。大约是奶奶或爷爷或他们的儿子(就是我爷)曾经被米菊整得拉不出屎,心有余悸。

当我每次光着脚丫走在田埂上,肚子开始闹革命的时候,我眼睛就不自觉地搜寻着米菊(田埂上不会有蔷薇的),心里就老是想象把米菊作成耙的味道。

奶奶过世三十多年了,但我看到米菊就会想到奶奶,或者想到奶奶就会想到米菊。

暮春的田野上,到处有小虫在唱歌;蝌蚪在水沟里不断地摆尾;春风吹过来,柔柔的;田埂上点缀着米菊。家乡总是以这样的面貌半夜入我梦里来。

三:萝卜茎

自然,萝卜茎也被我的乡人叫做萝卜蕹,也能生着吃,有点辣,清脆爽口。能吃上萝卜茎也是有些难的,因为萝卜长茎了,地下的萝卜就再也没有吃的价值了,它的营养都供应给地上的茎乃至后来的种子。就是说,只有留种的萝卜才会有茎的,那你怎么能公开地采呢?就只有偷了。

做孩子的,谁有了萝卜茎,那是很令人羡慕的,如果萝卜茎较多,主人也会分一些给看着他吃的人。那时,他就是孩子王了,哪怕他身上很脏,或者正拖着长长的鼻涕,鼻涕早就沾上了萝卜茎,那也没关系。毕竟,萝卜茎太诱人了。等萝卜茎老了,还可以盼望吃萝卜船——就是萝卜果的外壳,当然是趁果还没有成熟的时候连壳一起吃,味道很辣,辣味是植物进化中产生的一种保护种子的手段。但碰上饥饿年代的孩子,这个手段一点不管用,那些在家里吃不饱的孩子,一旦弄上了萝卜船,就会死命的吃,嘴唇被辣得通红,手还在不断地往嘴里塞。

那年的一天,我娘去了外婆家,等到傍晚的时候,我感到了孤单,心中产生莫名的哀伤。我去村后的垄汊里等她回家。垄汊里很少有人,那天更是没看到一个人影;寂寞哀伤的情绪就在我的心中膨胀。等到暮色荡漾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人远远的来了,头上有一条蓝色的头巾,她像风一样飘过来,点燃了我心中的生气。那是我娘。我娘像变戏法一样手中拿出了满满一把茁壮的萝卜茎。真是梦一般的美丽啊!

每当想起我娘能在饥饿的年代变出萝卜茎,我就感到极端的温馨,就能品出童年苦苦涩涩中的种种美丽。

四:鸡糕

鸡糕的学名叫什么,我实在是无法想出,那是一种埋在塘泥里的东西,形象不像鸡,倒是几分像黄蜂,周身像黄蜂一样金黄,好像也有条纹,跟黄蜂一般大。肉是白色的,嫩的清脆爽口,老的则粉粉的,要是煨着吃,味道就很香。

冬天,野草都没了,到处一片萧瑟。

孩子们就到干涸的河塘边上挖鸡糕。那是很富有想象空间的活动。

其实,我更觉得鸡糕有几分像人。鸡糕的形象是富有变化的,有的像慈祥的老人,有的像劳作的农夫,有的像母亲,有的像袅娜的少女,有的像拖鼻涕的孩子。那里好像有一个无尽的世界,一个构筑在孩子心里的童话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没有饥饿,没有疾病,没有夜行的鬼,地主、反革命也不用挨斗,地上到处生长着茂盛的蔷薇,蔷薇花艳艳地在阳光下开放,飘着好闻的香气,一株株的蔷薇嫩茎茁壮地从地里不断地冒出来。田埂上到处点缀着米菊,黄黄的花,抢人眼。山上,长着许许多多的茅草,茅草就要抽穗了,孩子们都到山上去抽茅草穗,做成茅钱。茅钱,那可是好吃的东西啊。

五:茅钱

茅钱,就是茅草的穗。趁穗还在孕育中,饥饿的人把它抽出,直接食用,也是淡淡的甜,淡淡的香。孩子把嫩穗抽出了,并不舍得立即吃;先把穗衣去掉,再把嫩嫩的穗肉摆成蚊香的形状,如果一根穗肉太少,弄不成圈形,就补上另一根;最后用巴掌把穗肉拍紧,就成了银洋一样的饼了,于是就有了茅钱的叫法。孩子们会先把茅钱跟伙伴比一下,看谁的茅钱又大又嫩,赏够了就慢慢食用。一般地,还是先采,采到满满一大把了,才开始做饼的活动。当然最终会把没有做饼的茅穗带回家,给大人们吃;或者小心用橡皮筋扎好,放到书包里,带到学校慢慢吃。

我做孩子的时候,总有种自卑的感觉,老是觉得自己的一切都不够好。比如赢纸板不如老嘟,聚玉贝比不过老八,折蔷薇蕹又让人家打破了头,抽茅穗老是抽得不够嫩、不够大、不够多,作出的茅钱不如别人的气派。但没别人在场的时候,我却偶然运气变好。有一次,我偶然发现了大量没被抽过穗的茅草群,我就欣喜地从一个坟头抽到另一个坟头。忘了自卑,忘了害怕。不一会我就抽到了一大把。我选出最大、最嫩(从穗衣的颜色和手感可以判断)的,小心作出一个大大的穗肉圈,再小心拍成饼,我停住了。

我没舍得吃这个饼,我抬起头望着满山长满茅草的坟,在心里寻找一座小小的坟,那坟里埋着我的最小的妹妹。妹妹是被饿死的,我一直这样认为。最小的妹妹一直是我带,母亲整天要到生产队劳作。母亲自己也吃不饱饭,加上生妹妹的时候已经快三十岁了,又多病,所以没有奶水,每天只能吃点稀饭汤。婴儿饿了就会哭,我妹妹就整天哭。我不小心把指头放靠她的小嘴,她就快速地含住我的指头,拼命地吮吸;不再哭。我的指头上有什么呀?就是有些脏鼻涕而已。妹妹哭了,我唯一的办法就是伸出自己的脏指头放到她的嘴里让她吸。妹妹不哭了,我心里却很难受,我为自己的欺骗行为而强烈地自责、愧疚。

妹妹死了,再不用吸我的脏指头了,对我是一种解脱。后来很多时间我不敢想起她,也不敢去妹妹的坟地。抽到了很多的茅穗,打了一个大大的茅钱饼,我想给我妹妹吃,这不是我的脏手指,而是茅钱啊,妹妹,你的小坟头在哪里?我不怕黄昏来临,不怕乌鸦的叫唤,不怕野人,不怕鬼,我想把茅钱给你吃啊!

蔷薇、萝卜、米菊、鸡糕、茅草,这些不被人看重的植物,在我的心里却占有固定的一角,它们是那样的以美丽的情愫记录着我的童年,虽然每从记忆力取出一样,都不例外地让我品味饥饿和苦涩,但苦涩中又让我体味到青春的气息,让我心中充满对逝去青春的眷恋。

三 : 【连载】追梦岁月(五)“三年困难时期”忍饥挨饿的日子

【连载】追梦岁月(五)

“三年困难时期”忍饥挨饿的日子

三年困难时期,通常是指1959年下半年,1960年,1961年,1962年上半年,因缺少粮食而造成的长达三年的全国范围的严重饥饿现象。那是不堪回首的三年,凡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没有一个不挨饿的。据说毛泽东主席带头连续一星期不吃米饭,七个月不吃肉,几位中央领袖也都跟着不吃肉了。困难程度可见一斑。领袖与人民共度难关,令世界人民钦佩不已!

忍饥挨饿,对我这个从困苦家庭中熬煎出来的孩子,按说已经习以为常。小时候吃的好赖,大部分时间是粮食面,就是饿一点,还能忍受。但是三年困难时期的饥饿,与小时候的饥饿又不一样,“饿”字成了我最痛苦、最深刻、最恐惧的记忆。那种饿的感觉,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验到的。现在如果说饿,仅仅只是一种短暂的腹空现象,随时可以得到补充、解脱、消除。我们那时在长期饥饿的煎熬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恐惧的心理,即使一时用一些不堪入口的东西填饱了肚子,也逃不出那种恐惧心里的笼罩,时刻处在饥饿的折磨之中。

三年困难时期,我正在上小学。1959年的秋后,人们就开始传说“苏联老大哥逼债,我们要勒紧裤腰带还债”。大食堂饭菜质量开始下降,虽然吃得不强,但还能勉强吃饱。

第二年春天就出现了饥荒,提出‘低标准,瓜菜代’的要求,我记得当年,大人们经常开”吃饭大会”,传授外地经验,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怎样解决添饱肚子问题。食堂开始吃“膨胀饭”。顾名思义,就是把米、面多加水,反复浸泡发酵,再加碱面上笼屉蒸熟。这样虽然是“量”多了,但失去了粮食的味道,吃了非但肚子没能膨胀,反而觉得更空,美其名曰“增量法”。冬天里一段时间,一天三顿按定量吃山药或山药面饼子(每人一个),锅里是能照见人影的清清的山药面汤,吃了以后人人烧心。大人孩子传说一句形象的顺口溜:“胶皮面(指山药面)饼子,玻璃汤,吃到肚里烧得慌。”后来这句顺口溜被冠以“攻击人民公社,污蔑社会主义的反革命言论”,有人为此被拉到“社员大会”上批判,这句话的传播也就戛然而止。(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粮食越来越少,开始吃代食品。把山药(红薯)蔓、荞麦秸、玉米芯等碾成面。掺上少量粮食面蒸成饼子、团子吃。还把棉花秸、玉米轴经水浸泡后,在石头上搓出糊糊,沥水后蒸熟吃。试想,这些用来饲喂六畜、甚至六畜都不吃的柴草,用以人来吞食充饥,其滋味和难咽程度可想而知。吃了这些东西,好多人大便不下来。

严峻的现实,也使一些当权者有所惊恐,捆在食堂就餐的做法渐渐宽松,允许把定量面领回家自己做,还允许请假到外边去寻找吃的。

那两年,寻找可吃的东西,是首要之事,足迹踏遍山山水水。春夏秋,漫山遍野都有寻觅食物的人们,挖野菜、捋树叶、扒树皮。饥不择食,一些自认为可吃的东西都采集回家填肚。

那两年,我除了在校上课,就是去挖野菜,捋树叶。榆钱、榆树叶、洋槐花、洋槐叶、槐树叶、桑叶、杏树叶、柳絮、柳叶、杨叶、青杨叶等,凡是能吃的树叶,一出来几乎都被扒光。丫葱、马齿笕、老祝菜、蒺藜菜、麻糖棵等都是抢手的好野菜。挖回的野菜在锅里煮着吃,捋回的树叶掺上极少的面蒸着吃。母亲还把野菜和树叶晒干收藏,到冬天和初春时再用。我家和大部分家庭一样,把食堂里用水和好的每人二两的湿面团领回自己做。这样可以与野菜、树叶掺起来吃。这二两面就是一天的主食。因为面少不是做成“苦累”盛到碗里吃,就是做成团子两手捧着吃。由于母亲年迈,我和姐姐年小,采回的树叶往往是别人采过落下的老叶,吃到口里非常难咽。秋后把有限的红、白萝卜做成咸菜。糠菜、树叶填不饱肚子,就嚼一小块满带盐巴的咸菜,口渴再大量饮水,以暂时缓解干瘪的饥肠。有的人家还吃矸子土(一种白色泥土)。

那几年的夏天,河里的小鱼、泥鳅,雨后山坡的水牛(昆虫)、蘑菇,地里钻出的蝉蛹等,都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扑捉的对象,解馋的美味。煮这些东西,不放(没有)油和作料,只放少许食盐,有时连盐也没有。秋后,树上没有了叶子,人们把槐树上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豆扒下来,经过浸泡把外边的黄色苦皮搓掉,我们这些孩子们把透明的角质层剥下填肚,剩下里边的槐豆放到锅里煮熟了吃。

糠菜添腹还难以吃饱,营养不良使人们个个面黄肌瘦,不少人水肿,许多人得了浮肿病。村里有几人病饿而死。我姐几次因吃槐树叶中毒,脸部肿得眼都睁不开。我也因营养不良,曾一度患了夜盲症和水肿。

在那个年代,国家首脑都舍不得吃肉,平民百姓想吃肉谈何容易。家家户户不准饲养家禽家畜,平日里想吃鸡蛋和肉比登天还难,也只有过春节或者生产队的牲口死了,才有少许肉星打打牙祭。那时候我们前仙公社在南紫沟办了养猪场,因距我村只有三里之遥,村里有两人在哪里当饲养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大概是59年冬天至60年的春天,猪场里不断有猪病死埋葬。饲养员把此信息透露给了要好的邻居,趁深夜几人偷偷去把死猪挖出抬回来宰杀分吃。我家因与饲养员家庭有亲戚关系,也曾先后两次得到几斤死猪肉,那时不管对身体有没有伤害,见到猪肉不知有多么高兴,吃到肚里,稥在心里。

然而,在我的心灵里还有比挨饿和吃死猪肉更可怕的惊悸,现在想起来还毛骨悚然!有一段时间,不断听到大人们私下里悄悄议论,有的地方饿死的人很多,无人埋葬,任凭野狗撕咬吞龊;有的地方出现人吃人,有的把死人肉煮熟了,偷偷地拿到集市出卖。当时听了晚上常常噩梦惊醒。

记得好像是61年春天的一个晚上,二舅来到我家,对母亲说:“姐姐,我从南佐(集镇所在地)买了点肉,你和孩子们解解馋。”说完把一个小纸包解开放到桌子上。一股久违的香味扑鼻而来,母亲让我和姐姐先吃,剩下两快了,我们让母亲吃。母亲拿起一块吃了,好像有点疑虑,拿起最后一块看了又看,问我二舅:“玉庆,你买的这是猪肉啊?”二舅回答说:“是啊。”母亲说:“我看不像是猪肉,你看这肉皮,猪肉毛孔粗,这好像看不到毛孔,味道也与猪肉不一样。听说有把死人刨出来当猪肉卖的,这是不是人肉啊?”二舅只是搪塞说:“人家卖肉的说是猪肉,你就当猪肉吃吧,我也觉得不太像是猪肉。”一听说可能是人肉,我们娘仨不约而同感到恶心呕吐。到底是不是人肉,不得而知。反正此事在我心里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

这样饥寒交迫的生活持续了两年多。记得好像是1962年,食堂解散,上级发放一些救济粮,生活开始好转。

谈到三年困难时期,众说纷云。争议的焦点在于那个时期饿死了多少人,有的说几百万,有的说几千万。造成挨饿的原因,有的说是自然灾害加上苏联逼债:有的完全归结于中央当政决策失误、盲目冒进、瞎指挥等等。因为我当时处在小学生时代,述说的只是当年自己所见所闻的亲身经历。近几年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经历,觉得造成三年困难时期全民挨饿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们这一带来说,人为因素占主要的。

首先说粮食紧张问题。58年开办大食堂,那时提倡“放开肚皮吃饭,铆足劲头大干”,结果是放开肚皮吃饭做到了,而且浪费现象严重,多半年的时间,几乎把各户捐献的粮食吃光了;铆足劲头大干,人们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大炼钢铁、大修水库等没有收益的工程上来,58年秋后好些粮食、蔬菜,无人及时收获,烂在地里。59年以后好些土地荒芜,粮食减产。本来粮食欠收,还浮夸放卫星,夺高产,上级征收“过头粮”,所以粮食高度紧张。特别是像我们村,59年冬天因修水库全村大搬迁,原来各户多多少少掩藏的粮食,被彻底清理没收。没有一点回旋余地。

再说自然灾害问题。在我的记忆里,那三年我们这一带,属于平常年景,没有较大自然灾害。把挨饿归咎于自然灾害显然没有多大说服力。这里不仿用63年的情况加以对比。

1963年8月初的那场大雨,是我记事以来最大的水灾。阴雨连绵一直下了7天7夜。大小山沟都是哗哗流水,我村村南河水爆满,我们站在河边看到,大量的树木、家具、猪羊等随着翻滚的河流而下,洪水从西口进了村子,街南边挨河近的住户把粮食衣物搬到别人家。河道两边土地被冲走。我家的房子叮叮当当到处漏水,锅碗瓢盆全部摆到炕上地上接水,做饭都打着雨伞。

据资料记载,我县八一水库及赞皇县一带,降雨量分别为1154及1187毫米,相当于该地区1954年全年总降水量。11月中旬,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吉林、黑龙江、湖南、湖北、浙江、上海等12省市派慰问团来石家庄灾区慰问,并调来大批粮食、蔬菜、奶粉、罐头等食品和多种生产资料、生活用品。

这一年,虽然遭受严重水灾,秋庄稼几乎绝收,但是有上级及时救济,乡亲们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我家也和大家一样,分到了外地捐助的粮食和衣物,还有白萝卜等蔬菜,我觉得虽说是荒年,但是吃的比前两年还强。

就此看来,我们这一带,三年困难时期挨饿与自然灾害关系不大,关键还是人为因素左右。

这就是我所经历的三年困难时期,也是五零后的人们一生都不能忘怀的艰难岁月。

三年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挨饿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历史经验教训,应该认真总结汲取。

我们这个民族虽多次身处危机,但为什么能够铁骨铮铮,不惧强权,团结一致苦渡难关,意气风发,阔步走向中国梦的复兴崛起之路呢?

这也许就是民族梦的魅力!

【3731字】(待续)

2015年4月8日晚落笔

本文标题:难忍的饥饿越来越强烈-鸡饿难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700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