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刷爆朋友圈的足记,怎样才能避免昙花一现

发布时间:2017-11-20 所属栏目:心里敏感

一 : 刷爆朋友圈的足记,怎样才能避免昙花一现

  足记为什么会爆红?它是否会成为之前魔漫相机、脸萌那样的快速崛起快速跌落的“现象级产品”?这款突然刷爆朋友圈的产品,如何抓住或许是惟一的大发展机会,避免昙花一现的命运?

  一部大片,《烟到尽头》。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一帧就是“当我无计可施忘掉一切放手一搏。/Go for it!”这张剧照。

  不过,这也是···唯一的一帧···

  

 

  其实,这并不是真的剧照。这张“剧照”来自于一款名为“足记”的图片社交应用。用户只要在应用内拍照或者选择手机里的图片就能够轻松的制作出这样的一张“大片”。

  最近一周以来,“足记”爆红朋友圈,用户数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3月13日,足记应用总下载量达到18万次;3月15日下午,总用户数突破百万;截至3月15日晚9点,总用户数达到162万;截至3月16日晚10点,总用户数达到283万。3月17日早上,“足记”仍为App Store排行榜免费第一。从3月14日开始,因准备不足,服务器几度崩溃。

  “足记”是否像之前的魔漫相机、脸萌一样的快速崛起快速跌落的“现象级产品”?足记为什么会爆红?网易科技的记者深度体验了足记,并对足记CEO杨柳进行了深度专访,从足记的团队情况、融资情况、运营数据、产品策略、以及足记将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等,细致的剖析这款突然爆红的产品,并提出了我们的探讨:这款突然爆红的产品,如何抓住或许是惟一的大发展机会,避免昙花一现的命运?本文将有详尽的描述和探讨。

  本文的基本出发点并非是对所谓“现象级应用”现象的分析,而是站在创业团队的立场上对足记应该意识到的问题和相应的应对方法提出的探讨。

  一、足记的基本情况:

  足记是互联网公司上海如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移动端图片社交应用,于2014年12月3日正式上线。

  创始人及团队

  足记CEO杨柳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影视戏剧文学专业;毕业后从事移动运营商WAP产品和短彩信产品的开发和运营,曾经在广东移动负责过一款千万级用户量移动产品的开发。杨柳在2013年底辞职出来开始移动端应用产品的创业。作为CEO,杨柳主要负责把握足记的产品方向。

  除杨柳之外,足记团队还有两位联合创始人。负责技术的创始人陈凯,曾就职阿尔卡特朗讯,负责基站底层开发业务,是“打通中国第一个4G电话的人”;负责产品运营的创始人宇文卿,有项目管理、市场运营经验,她还出版过一本“哥哥”张国荣的传记《这么近那么远》。

  现在足记整个团队共8个人,预计未来很快会将团队规模扩大到至少12人。

  融资情况

  足记天使轮融资的完成得益于杨柳在合适的时点遇到了两位“伯乐型”的投资人。

  2014年6月时,光速安振合伙人韩彦在与杨柳接触后非常认同杨柳的产品初心,第二天一早就敲定了天使轮投资意向并很快签订了投资条款;

  紫辉创投合伙人郑刚在当月的36氪开放日活动中认识杨柳后,认为足记在电影方向上的调性和自己的投资领域非常契合,因此也主动参与了由光速安振主导的天使轮投资。

  2014年7月,足记在只有demo的情况下即完成了由光速安振领投、紫辉创投跟投的天使轮融资。

  目前,足记已经正式进入A轮融资阶段。

  部分运营数据

  由于足记正式上线仅百日有余,因此现阶段谈论DAU等数据没有意义。我们可以看一下足记从上线到截至3月16日晚间的注册用户增长情况。

  足记上线于2014年12月3日,团队始终没有对产品做过主动的推广,因此注册用户数始终处于一个比较小的规模(几万人)。

  2月7日,足记上线“大片模式(或称‘宽屏模式’)”,当天新增用户数200多人;

  次日新增过千人;

  3月13日,足记应用总下载量达到18万次;

  截至3月14日下午3点,总用户数达到70万人;

  3月15日下午,总用户数突破百万;

  截至3月15日晚9点,总用户数达到162万;

  截至3月16日晚10点,总用户数达到283万。

  显然,足记目前的用户增长态势显示出了指数级增长的潜力。

  

 

  二、目前的产品形态描述:

  足记的产品形态(安卓V2.1.4.1)描述如下:

  首屏为“足记”区块,顶部导航栏左上角为“消息/系统通知”。

  “足记”区块“热门”按钮的上半部分区域为编辑置顶的“足记”微信公众号文章(均为和电影取景地相关的文章,比如“【鸟人】取景地”)以及场景化的主题,用户可以参与进主题(比如“我在看的纸质书、那些年我们踩过的井盖”)里来生产UGC图片;

  主题部分下侧为对“可能感兴趣的人”的推送;

  再下面的主屏部分是优质UGC的feed流。

  “足记”区块的“关注”部分则为用户个人和所关注其他用户UGC内容的feed流。

  第二屏为“发现”区块,该区块顶部导航栏左上角为“搜索”,用户可以搜索国家、城市、影视、人物。

  导航栏右上角为“地图”,用户进入地图后可以看到距离自己最近的电影相关地点推送,另外,足记团队还在这部分提供了弹幕功能。

  “发现”区块的主屏部分为按照电影来区分的feed流。点击进入特定电影后,是按照该部电影中的镜头区分的feed流。

  点击进入特定镜头后,图片部分为剧照,文字描述部分是镜头的具体地点、导航(需要点击打开)和对电影及拍摄地的文字介绍。

  用户可以收藏或者点击“去过”这个地方。

  在“发现”区块的下方中央处,用户可以点击拍照将镜头图片和拍照实景结合在一起。这应该就是足记产品最初的灵感来源。

  第三屏为UGC功能按钮,目前用户可以生产的UGC类型有“文字”、“图片”和“爆料”三类。

  其中,文字和爆料两项UGC功能很快会下线。

  图片功能里目前提供了4种图片制作模式:

  普通模式、画中画模式、对比模式以及大片模式。

  普通模式下,用户拍照后可以加入“印记”(也就是很多图片应用里都有的贴纸功能/标签),可以添加滤镜、调整对比度。

  画中画模式下,用户可以选择前景图和背景图,值得一提的是,背景图默认是模糊化的,用户要点击一下背景图才会变得清晰;用户还可以调节前景图的透明度;另外,用户还可以选择前景图是否有手持图片的效果。

  对比模式下,用户可以将两张图片合成在一起并分别编辑。

  最值得说的就是让足记获得广泛关注的大片模式。

  在大片模式下,用户在用手机横屏拍照后可以在裁剪出一块区域后为该区域添加中英文字幕(用户可以选择系统将其输入的中文字幕自动翻译成英文或者在英文部分写上自己想写的内容)和电影荧幕遮幅;随后可以为“大片”添加滤镜和调整对比度。

  如果你在朋友圈看到了来自足记的“大片”分享,这些图片就是这样被创作出来的。

  第四屏为“飞呀”,原本是用来随机寻找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电影内场景的功能。这个区块很快会被调整下线。

  第五屏为“个人”,用来进行个人账户和应用的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足记的产品形态未来一定会出现大幅度的变更,这里只是对足记目前产品形态的静态展示。

  目前的产品定位和所满足的用户需求:让图片充满故事性和关联性的社交产品

  足记的目标用户群不仅仅限于文艺型的小众用户,还包括有文艺心态的大众用户。相对而言,足记对目标用户的审美要求会相对高一些。

  足记产品所提供的是一种对生活的记录方式。

  这是一种让用户将生活作为一个一个能够被戏剧化、故事化的片段并且能够形成场景和记忆之间关联性的记录方式。

  杨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拍照是为了记录,记录是为了回忆”。本质上而言,拍照的目的就是在你回忆的时候完满的呈现拍照当时的场景。为图片加入故事性和人类大脑自身的回忆模型是非常类似的,所谓“过去的事情像放电影一样”。

  因此,足记所满足的用户需求是:在手机上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对回忆这件事的诉求。

  在目前的产品形态下,对满足用户需求更加具体的表述是:让所有的用户能够以非常低成本的方式制作出有电影感的图片内容来。

  三、产品开发策略:从热爱出发的慢摸索

  足记对产品的最初定位是做“推荐电影取景地”的移动端图片应用。

  团队最初灵感来自于一位加拿大摄影师Christopher Moloney在不同的电影取景地拍摄画中画式穿越式电影照的玩法。Moloney将电影的黑白剧照“嵌入”拍摄现场,还原出经典的电影场景。这个玩法还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电·影/FILMography”。

  类似的画中画艺术品还有韩国艺术家Sungseok Ahn名为“历史的现实(Historic Present)”的系列作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

  

 

  Christopher Moloney照片,《穿普拉达的女王》取景

  足记创始团队对于电影的取景地、用电影讲故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热爱,所以决定尝试以此为出发点做一个移动端应用。

  随着产品开发的深入,足记团队也对产品的方向和定位进行着不断的调整。

  首先被否定的方向是做旅游类O2O应用,因为这意味着规模很大的线下推广和市场团队。

  在排除掉比较重的业务模式后,足记将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为移动端图片社交应用。

  产品团队对于社交产品的基本认识包括:

  用户行为必须满足高频,高频就意味着需要降低UGC的门槛;

  与此同时,产品的基本文艺调性不可违背。

  足记团队本来的节奏是在进行产品的打磨和试错的过程中找到早期核心用户,这也是为什么足记产品的整体布局还显得比较混沌的原因。

  实际上,大片模式的产生只是足记团队里网名为fomalhaut的编辑同事在玩产品的时候偶然间捣鼓出来的。

  就是这张:

  

 

  四、用户管理和关键用户体验:

  冷启动阶段及用户获取:毫无防备的突然增长

  坦率讲,足记团队本来还没有准备好进入大规模冷启动的步骤。大片模式的出现让足记的用户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团队原有规划中的发展步伐。

  有人分析称,足记之所以出现了病毒式的增长是因为足记团队在问答平台知乎上进行了相应的推广运营。

  但其实这种分析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一家应用公司准备好进行推广的话,它的服务器绝不可能在用户数量刚刚上到百万级时就出现多次崩溃的情况。

  3月16日晚上10点左右,杨柳也在朋友圈里发出了对云服务器供应商的招标要求:“提供入场全程服务架构开发”。

  网易科技了解到,足记团队8位成员几天以来一直在24小时连轴转式的升级、维护服务器和回答用户的后台问询,根本来不及处理产品的bug和其他相关问题。用杨柳的话说,“我们现在是全员客服”。

  对于无心插柳式的用户迅猛增长,实话实说,我们并不知道确切原因是什么。

  我们认为很难给出一个逻辑正确的分析,因此不准备在此进行假设性的分析。

  这种现象的诱发因素可能是多维度的,这更像是一个概率统计领域的问题。

  用户社交关系构建:用户已有的社交网络+优质UGC账号形成的群聚社区

  目前足记提供了好几种注册方式,包括使用手机、邮箱注册或者与用户自己的其他账号绑定式注册。用户可以通过绑定自己的微信、QQ、微博或豆瓣账号来完成足记的注册。

  这里面的部分注册方式(如手机注册、微信/QQ/微博账号绑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为足记带来用户已有社交网络中的部分关系。

  另外,目前平台上已经入驻了为数不少的优质UGC用户,部分用户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粉丝群聚形态。

  需要提出的一点是,大号性质的账号可能会对平台的社交属性造成损害而把平台引导向社交媒体的方向。因此,对大号的展示进行层级上的掩盖可能是更合理的做法。

  关键用户体验:把电影化的记录方式做到极致

  我们在此不做细节层面的用户体验举例,仅从相对宏观、抽象的角度谈一下足记所追求的优质用户体验形态。

  我们在上文谈到,足记所提供的是对生活的故事性记录方式。

  这就意味着,足记需要将电影化、故事性的图片记录方式做到极致。

  我们认为,足记要将这种记录方式做到极致就至少要满足以下两点要求:

  a) 用户的内容制作时间成本和技能要求要足够低;

  b) 产品所呈现出来的调性应该与故事性的记录方式高度一致;

  五、竞争态势:其他产品跟进迅速;调性不容易被模仿?

  从功能上而言,大片模式的技术实现难度不大。美拍、Camara360等图片处理工具类应用在看到足记的大片玩法后都迅速上线了类似的功能模块。其中,Camara360甚至允许用户通过内嵌在微信中的H5模块在不需要下载应用的情况下直接制作出“大片”。

  这种实际情况就意味着:大片模式功能本身并不是足记特有的竞争优势。

  如果说足记未来可以获得长久的成功,这可能要从用户对平台调性的认可上来入手。

  除了面向故事性记录和社交关系的产品本身架构搭建之外,足记团队可能需要考虑如何在目标用户头脑里构建起“故事性图片记录社交”的心智模型。

  综合而言,足记需要采取的可能应该是一个产品+品牌两条腿走路的综合打法。

  举一个具体点的例子,足记目前的拍照模式中,普通模式下拍出来的照片是传统的方块形图片。这种图片形态是市面上绝大多数图片应用从Instagram那里一路继承下来的,而这种构图形态从传统上而言就是碎片化的记录。

  足记大片模式的长方形构图和电影画面非常相似,这种产品形态在潜意识心理层面上对用户形成了引发图片叙事行为的暗示。叙事性质的图片碎片化的程度会比随机性质的图片低得多,换句话说,叙事性图片所面向的是用户在进行回忆时便利性和与叙事场景的关联性。

  因此,如果足记可以把握好这次机会,迅速将图片叙事的调性作为规划主线在平台上搭建起来,这可能就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写到这里,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上面提到的图片处理类应用,它们的基因依然是工具性质的。单纯的功能借鉴可能并不会对足记造成本质的打击,但这也需要在动态中观察包括足记在内的各方应对了。

  六、瞄准的目标市场和后期发展形态:讨论尚早

  由于足记还处于发展的极早阶段,因此只能大致看到一些模糊的方向。

  目前,已经有不少电影制作方、在线视频网站的自制剧团队要求和足记建立合作关系。

  另外,足记产品中已有的地点发现、经纬度定位等地理位置功能可能是有商业发展空间的。

  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向不便公开讨论,请各位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分析。

  

 

  七、我们的一些探讨和建议: 如何避免昙花一现?

  相信很多读者看到这里一直会有一个问题:足记如何避免成为大起大落式的“现象级”产品?

  我们先简要探讨一下大片模式目前存在的部分产品细节问题,然后再从短期应对和长期规划两个层面展开讨论。

  探讨1. 足记大片模式存在的部分细节问题:

  由于足记未来会对产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我们在此仅对目前大片模式下存在的一些产品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讨论。

  大片模式下,应该允许用户在调整图片显示区域时将全部照片纳入构图。

  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如下:

  在添加遮幅时,可能会盖掉用户原本希望显示出来的部分原图内容;

  手机截屏的图片目前只能纳入全图1/3不到的面积;

  这些都可能会让用户原本希望实现的构图无法获得实现。

  另外,到了图片发布步骤,如果发现没有添加文字或者还希望做修改时,用户没法退回修改、添加,只能选择发布或者放弃。这可能是产品尚未完善的部分。

  以上这些情况可能都会显著提升用户的创作成本。显然,这和足记希望提供极致的故事性图片产品记录方式的定位是不相符的。

  在用户体验优化上,也可以在字幕方面提供更多的处理方案,比如多语种、简繁体转换等等。

  上面是我们对足记大片模式细节问题的简要讨论。我们下面就从足记需要解决的短期和长期问题两个维度上做一分析。

  探讨2. 足记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产品形态变更要迅速;要尽力提高用户留存率

  由于用户短期内的大量增加是足记团队计划外的情况,因此,足记必须应对好这次难得的机会。

  创业的确需要自己的节奏和调性,但是在该加快节奏、该迅速舍弃的节点上必须要落实快速决策和有效执行。创业团队和投资人需要有all-in的魄力和不再犹豫、敢于舍弃的勇气。这个时候,你的竞争对手就是你自己。

  足记团队可能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如下:

  a) 所有人都看得见的是,必须尽快解决用户大量涌入时的服务器崩溃问题。足记需要快速完成服务器的升级和完成承载未来千万级乃至更大量级用户的底层技术架构方案搭建。

  b) 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有大量新增用户涌入,足记团队可能需要和投资人商量快速确定战略方向的规划变更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功能和形态的取舍与调整。

  这一点对于足记而言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足记平台调性的形成以及在新用户头脑中心智模型的搭建。

  如果新用户进来后发现足记的产品形态并不能一下子抓住他,再想让他第二次回来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因此,我们建议足记团队迅速完成产品功能和架构的显性调整。

  应该去掉的功能就马上砍掉(我们看到足记团队已经确定在做这件工作了,如,去掉“飞呀”区块);

  对产品未来调性构建不明确的模块也马上砍掉(如,可以考虑去掉拍照模式中的普通模式、去掉图片贴纸)。

  从产品层次上而言,需要把叙事性的图片制作和社交关系构建提到整个产品的最上层。用户进来后就应该可以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实现什么。

  老天给你一次机会,拼了命也要尽力抓住它。

  这可能是一款产品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发展机会。

  c) 或许引导用户深度参与到产品的改版和完善过程中来是一个提高用户留存率的好方式。

  我们不必讳言,足记团队真的可以考虑模仿小米在创业初期的做法,快速在PC端、微信端、移动端构建起创业团队和用户之间、用户和用户之间针对足记产品本身的互动社区。

  让用户把足记当成自己的产品和创业团队一起做。对于产品的不足,团队不是向用户道歉,而是让用户提出意见,让他们帮助实现产品的完善。

  把这个社区作为产品自身的组成部分来经营,和用户做不断的持续沟通,这样核心用户是不会走的。

  现在,这样的一个窗口期正在向足记团队打开,是否能够生成有效的用户管理策略(比如告诉用户足记的真实情况;通过一些方式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心态来看待产品的成长)并且落实下去就要看核心团队和投资人的看法和执行力了。

  我们理解目前足记团队的人手紧缺,精力有限,但还是这句话,现在可能是这次创业过程里最应该拼命的时点。因此,现在可能也是光速和紫辉两家投资机构最应该挽起袖子出力气的时点。

  上述这些动作可能都是需要在短期内(半个月?一个月?)尽快确定的。在未知面前,创业团队需要保持冷静,然后努力抓住难得的发展机会。

  我们提出了足记团队应该尽快解决的短期问题,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的战略大方向要尽快清晰起来。

  探讨3. 足记需要解决战略规划的问题: 后续发展步骤要大体制定出来;小而美并不美

  足记最早的定位是做“推荐电影取景地”的移动端图片应用。

  目前的战略定位是做“对生活做故事性图片记录”的移动端图片社交应用。

  坦率讲,我们并不清楚目前这个定位是否代表了足记产品未来的真实走向。或许,足记可以制定出更具扩展性的发展计划。

  对于长期的理念和发展规划,我们在此提出三项:

  a)我们理解足记的电影和文艺基因,这样的产品调性也是让人欣赏的。但可能需要在此明确指出的一个事实是,本次产品的传播引爆完全和足记团队原本想做的电影拍摄地概念是完全不相干的。

  b)足记团队必须要考虑好的是未来的发展大方向和与各个发展阶段的相匹配的产品架构升级、产品形态演进、社区运营计划等关键步骤。如果有必要,对特定调性的部分舍弃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大片模式本身可能是不够持久的,其所满足的需求维度可能还是过分单薄,长期复用率可能是很有限的。

  如何在大片模式的基础上迅速跟进出更具可扩展性、可复用性的产品形态才是未来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

  尽管足记团队本身是很有电影情怀的团队,但我们觉得他们对于及时转向和舍弃原有的部分产品形态是有比较充分的理解的。这一点从他们会主动从推荐电影场景(低频、高成本)转向到故事性图片制作和社交方向(低成本、高频?)上来就可以感知到。

  综合而言,足记对未来的产品规划可能需要有步骤的实现高频需求和低频需求相结合,让产品形成一个立体式的需求组合形态。

  c)如果足记希望成为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保持小而美的心态是不行的。我们觉得,有情怀是一种很可宝贵的精神,但单纯只是有情怀对于创业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情怀+可以落地的战略眼光在长期而言才是更为可取的方式。

  希望以上的探讨能够为足记团队在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二 : 你怎样理解高分低能

你怎样理解高分低能


这种人现实中不少,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往往能得很高的分,有些甚至总是第一第二名,但他们的行为能力却很差。在大学者,大文学家,艺术家中,学习成绩好的人占的比率并不高。反过来说从小成绩就总是全班第一、第二的人,甚至那些神童,却很少有能力成才的,大多数终其一生,写不出一篇能公开发表的论文来。这说明我们的智力与能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而且学习能力与行为能力也不是一回事。普希金有一首诗就说“过去将来,总是如此,博学者众,聪明者少。大学里有很多很多的知识丰富的教授,但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来。所以很多人都提出要在实践中学习。一个人从小也应该培养行为能力。

三 : 怎样才能避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和一些内向的同学心里很敏感

怎样才能避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我和一些内向的同学心里很敏感!
的心病吧!


一般来说,心理敏感的人大都爱把别人的话意思听变了些,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别人的,这就好比是河里的鱼永远都不知道岸上还有老虎一样。

要做到不使对方听走意思是很难的,我们只有尽量的在很适合的语境中说话,可能造成的误会相对会少了很多。

如果对方是因为别的原因而听走了意思,也许真正的错是不在于你的,因为你真的已经很知道为大家考虑了,不是吗?你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其实已经在努力的不伤害大家了啊!

祝你快乐成长!

本文标题: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刷爆朋友圈的足记,怎样才能避免昙花一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529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