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如何评价模型的好坏-如何评估模型好坏

发布时间:2017-12-05 所属栏目:sony s1

一 : 如何评估模型好坏

介绍

“所有模型都是坏的,但有些模型是有用的”。我们建立模型之后,接下来就要去评估模型,确定这个模型是否‘有用’。当你费尽全力去建立完模型后,你会发现仅仅就是一些单个的数值或单个的曲线去告诉你你的模型到底是否能够派上用场。

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会用不同的度量去评估我们的模型,而度量的选择,完全取决于模型的类型和模型以后要做的事。下面我们就会学习到一些用于评价模型的常用度量和图表以及它们各自的使用场景。

内容

预测模型的类型

分类模型评价度量

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

ROC曲线

AUC(ROC曲线下面积)

Lift(提升)和Gain(增益)

K-S图

基尼系数

预测模型的类型

当说到预测模型时,我们会想到有回归模型和分类模型。用于评价这两种模型的度量是不相同的。我们首先要说的是分类问题。

在分类问题中,我们用两种算法:分类输出型:算法像支持向量机和KNN那样,输出的是分类型数据。例如一个二分类问题,它的输出不是0就是1。概率输出型:这个有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梯度提升、Adaboost等算法,都是以概率作为输出的。要想把概率型输出变为分类型输出,只要为其设立一个阈值即可。

分类模型评价度量

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

判定方法:根据不同的模型选不同的参数。

原理:混淆矩阵是一个N X N矩阵,N为分类的个数。假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二分类问题,也就是N=2,我们就得到一个2 X 2矩阵。在学习这个矩阵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简单的定义。(个人不喜欢这部分的中文翻译,一直是保留英文)

Accuracy(准确度):预测正确的数占所有数的比例。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阳性预测值) or Precision(精度):阳性预测值被预测正确的比例。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阴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被预测正确的比例。

Sensity(灵敏度) or recall(召回率):在阳性值中实际被预测正确所占的比例。

Specificity(特异度):在阴性值中实现被预测正确所占的比例。

如何评估模型好坏_评价模型

若我们得到一个模型的混淆矩阵如下:

如何评估模型好坏_评价模型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模型的准确度为88%,阳性预测值比较高而阴性预测值较低。对于灵敏度和特异度也是相同。这是因为我们选的阈值而导致的,若我们降低阈值,这两对数值就会变的相近。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只关心其中的一个定义度量。例如,在医药公司,一般会更加关心最小化误诊率,也就是他们需要的是高特异度。而在磨损模型中我们更关心的是灵敏度。可以看出混淆模型一般只能用于分类输出型模型中。

ROC曲线

判定方法:ROC曲线应尽量偏离参考线。

原理:ROC全称为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中文名叫做‘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中文名简直就是直翻。ROC曲线其实就是从混淆矩阵衍生出来的图形,其横坐标为1-Specificity,纵坐标为Sensitivity。

如何评估模型好坏_评价模型

上面那条曲线就是ROC曲线,随着阈值的减小,更多的值归于正类,敏感度和1-特异度也相应增加,所以ROC曲线呈递增趋势。而那条45度线是一条参照线,也就是说ROC曲线要与这条曲线比较。

简单的说,如果我们不用模型,直接随机把客户分类,我们得到的曲线就是那条参照线,然而我们使用了模型进行预测,就应该比随机的要好,所以ROC曲线要尽量远离参照线,越远,我们的模型预测效果越好。

AUC(ROC曲线下面积)

判定方法:AUC应该大于0.5.

原理:ROC曲线是根据与那条参照线进行比较来判断模型的好坏,但这只是一种直觉上的定性分析,如果我们需要精确一些,就要用到AUC,也就是ROC曲线下面积。

如何评估模型好坏_评价模型

看上图,参考线的面积是0.5,ROC曲线与它偏离越大,ROC曲线就越往左上方靠拢,它下面的面积(AUC)也就越大,这里面积是0.869。我们可以根据AUC的值与0.5相比,来评估一个分类模型的预测效果。

Lift(提升)和Gain(增益)

判定方法:lift应一直大于1.

原理:Lift=(d/b+d)[www.61k.com]/(c+d/a+b+c+d).它衡量的是,与不用模型相比,模型的预测能力提升了多少。不利用模型,我们只能利用正例的比例‘c+d/a+b+c+d’这个样本信息来估计正例的比例(baseline model),而利用模型之后,只需要从我们预测为正例的那个样本的子集(b+d)中挑选正例,这时预测的准确率为d/b+d.

由此可见,lift(提升指数)越大,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如果这个模型的预测能力跟baseline model一样,那么这个模型就没有任何意义。

一个好的分类模型,就是要偏离baseline model足够远。在lift图中,表现就是,在depth为1之前,lift一直保持较高的(大于1的)数值,也即曲线足够陡峭。

Gain与Lift相当类似,Gain chart是不同阈值下d/b+d的轨迹,与Lift的区别就在于纵轴刻度的不同。

K-S图

判定方法:其值在0到100之间,值越大,模型表现越好。

原理:K-S图,英文为Kolmogorov-Smirnov chart,是用来评估分类模型表现的图。更准确的来说,K-S是用来度量阳性与阴性分类区分程度的。若我们把总体严格按照阳性和阴性分成两组,则K-S值为100,如果我们是随机区分阳性与阴性,则K-S值为0.所以分类模型的K-S值都在0到100之间,值越大,模型从阴性数据中区分阳性数据的能力越强。

如何评估模型好坏_评价模型

基尼系数

判定方法:基尼系数应大于60%,就算好模型。

原理:基尼系数经常用于分类问题,其可以直接从AUC中得到。其公式为:

Gini = 2*AUC - 1

结束语

就在刚才,我问了一下已经工作了的前辈,他跟我说这些度量中一般用到的是混淆矩阵中的精确度,准确度和召回率。知识有这么多,实践中我们该如何选择,这又是另一门学问了。

参考

http://cos.name/2009/02/measure-classification-model-performance-lift-gain/

http://www.analyticsvidhya.com/blog/2015/01/model-performance-metrics-classification/

二 : 如何评价法鲨的演技

三 : 如何赏梅花?怎样评价梅花的特点与好坏

如何赏梅花?

怎样评价梅的特点与好坏


梅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她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性历来深为人

们所钟爱。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色 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

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

紫色,淡香;“骨里红”,色深红重瓣,凋谢时色亦不淡,树质似红木;“玉蝶”,花

白略带轻红,有单重瓣之分,轻柔素雅。成片栽植上万株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

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香 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

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

微风阵阵略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形 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

等,姿势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

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

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韵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

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今

天,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

之“梅韵四贵”。

时 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

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侯,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

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开花期也因我国南北气候不同而异,广东12月至1月,沪宁2月至

3月,北京3月至4月。

除此之外,观赏梅花的环境也十分的讲究,据《梅品》曰:是在淡云、晓日、薄寒、细

雨、轻烟、夕阳、微雪、晚霞、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林间吹笛、膝下横

琴等情况下,对梅的欣赏就更富有诗情画意。

四 : 如何评价乌青的诗?

五 : 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

[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
索尼推13寸电子纸产品DPT-S1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匿名用户[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自己日淘了一台回来,盒子很大,里面很空一些感想:一些感想:
1、这个算是商用(OA)设备而非消费类电子产品;
2、除了尺寸,其他指标不要指望质的飞跃,和nook simple touch没有很大区别;
3、个人认为,sony的技术只不过是换了更轻的基板、也能做得更大吧;
4、分辨率希望能提高,没2k起码1080p吧;
5、虽然没有英文,更没有中文菜单,不过拿google翻译一下说明书能明白个大概;
6、目前国内唯一那篇“测评”里有个bug,这机器不能编辑office的,只能在pdf上加批注,手写的笔记也作为pdf保存的;
7、手写功能还是不够自然,笔迹滞后,很难有纸笔书写的感觉;
8、无责任猜想:dpt-s1和prs-t3(s) 应该是基本相似的系统,基于2.3.6。台湾有网站已经root了t3s了,在youtube放出视频,能装google play,但是方法没放出。相信随着dpt-s1的普及,迟早也被root的。到时应该很多人会入手的。


----

2015-1-11更新:

宝岛和大天朝都有高手root成功了

证实dpt-s1和prs-t3(s)的android版本是2.2.1,比原来预期的低

root之后能更改语言(日、英、中),能装软件。基本能当大号的低版本安卓平板了

----
以下转贴一个某宝买家的评价,个人认为比较中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看了看这款电子书的评论不多,今天多写一点供大家参考,13号付的款,当时店家没有现货,我算是预定吧,店家18号晚上发了货,23日中午我收到了,未被税。开箱后发现只有黑色的布套,掂量掂量太轻了(主机在套子里封装着呢),掏出来一看,机器是又轻又薄!活像一个A4纸大小的塑料夹板。开机后有日文版的基本操作说明和说明书两份pdf文档,并且已经将固件升级到了2014年2月12日发布的1.1.01.13120版本。机器自带内存除去系统外剩余2.9g左右,最大支持32g扩展microSD卡,不过使用扩展卡稍费电,一次充电后非wifi环境下可用三周,wifi环境下可用两周(详细说明书描述)。支持网络驱动器设置,可实现多人网络同步。全日文菜单,不可改变语言。屏幕与A4纸张相当(略小),看pdf书籍体验非常不错,翻页时有短暂轻微黑闪。(下面与测评无关,略)
----------------------
4、4更新
转载hi-pda坛fangyu网友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西很轻,非常轻。我老婆把那个套子拿出来的时候,说咋没机器啊,给海关偷了?机器就在那个套子里,可愣是没感觉到。
手写笔的笔头在机器上写有很好的摩擦感,比一般的wacom笔塑料笔头感觉好不少。

手写感觉没想象中那么好,也没想象中那么差。如果有人用过galaxy note和note 10.1,或者thinkpad tablet一代里面的矢量记笔记文件,如Quill啥的,那么那种感觉就是了。明明拐弯的地方,有时候会变成直线。这也是低功耗芯片在绘制矢量图的时候必然存在的问题,和e-ink关系倒不大了。屏幕本身的响应速度还是很不错的,sony在软件驱动上这次做的不错。小范围的屏幕刷新很好。而且,用了非常讨巧的办法,在写的时候分辨率低一些,显示毛糙一些,然后过了一会儿,用了模糊化处理,因此写完之后显示的字效果不错。但是,如果你写的速度非常快,那么前面说的那个缺点就比较明显了,所有的字都没有弧度,直来直去的。感觉和用火柴棍拼出来的字一样。当然,把字写大一些就没这个问题。
另外,写字也好,pdf 注释也好,只有在100%显示的时候才行。一放大就没法写,只能看了。所以你没法通过放大-写字-缩小来让你的注释更好看。
最大最大的问题,就是手写笔记一个文件只给了10页,我到现在没找到如何才能在一个文件里面多几页的设置。没办法,只好自己建立一个空白的100页的pdf文件。但是,在dpt-s1里面是没法拷贝文件的。

文件阅读只能pdf格式,我倒是想把一些txt文件转成html,然后用内置的浏览器打开,可是死活找不到打开本地文件的方式,这又是一个系统限制。很不爽。

上网浏览网页没啥问题,问题是没有往下翻页的地方,只能触摸上滑才行,要知道现在的网页是多么复杂,eink刷新又是多么折腾人,因此往下看的时候就非常痛苦,刷的你眼晕。

触摸有时候不太灵,这个问题应该源自屏幕太大,所以很容易扭曲,而一扭曲,部分区域触感就不灵了,需要多来两下。电磁笔就没太大问题,甚至做到了边缘的地方都能基本偏差很少,这可是比平板电脑都厉害了。我的helix,那笔到边缘的地方还是乱滑,多次校正都不行。这是wacom的通病了。

电池会比较耐用。用了一下午加一晚上,还没掉电呢。其实想想也正常,因为屏幕大,一次能看的东西多,刷新间隔就长,而电子书最大的耗电就是翻页刷新。不上网的时候,wifi一关,慢慢看书,确实比较省电。

网页浏览,只能看一些简单的静态页面。涉及到输入的时候经常闪半天,那个输入法界面都出不来。更不用说我前面说的往下拉的时候那个痛苦了。不过由于是1600的分辨率,所以一般网页的长度也够在一个页面里面显示了,比如sina新闻之类的,就非常方便。

有一个功能做的非常不错,就是看pdf的时候,你可以连续翻页,就是往一边一滑,然后一直按住,就开始连续翻页,关键是连续翻页的时候,每页的内容通过模糊化处理,快速显示在屏幕上,感觉有那么一点象快速翻书。当然,这个快速还是比翻书慢好多好多了。反正这功能还是有点用的。

现在最大的希望是在浏览网页时加一个下滑翻页的按钮,然后多开通几个格式。不过估计很难。

显示效果其实已经说了,只是你们都没注意而已。
sony使用了很好的模糊化算法,所以扫描的pdf文件会显得比较清楚。比如32k的扫描文件,读进去之后会放大成16k面积,一般文件这时候会显得非常粗糙,但是经过优化处理后,你会发现效果很好。
但是,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成也模糊化,败也模糊化,如果是一些照片,还有就是那种带底色的扫描文件,本身就雾蒙蒙的,再模糊化之后,呵呵,那根本就看不清楚了。
我有一些扫描的pdf文件就是这样,某些页面没有经过网格过滤,所以在平板电脑上能看的比较清楚,而那些经过网格过滤的,就会有断点,边缘毛刺化非常严重。到dpt-s1上,正好相反,后者显示效果相当不错,而前者,呃,惨不忍睹。至于大家所谓的对比度啊啥的,说实在话,意义不大。现在的eink在显示效果上没有什么突飞猛进的地方。我好多年前的kindle dx,也是上市第一批让人从美国带回来的。还有iliad,还是上市第一批买的。这三者在显示上没有大的区别。底色灰不灰,并不影响实际阅读,也不会让你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除非分辨率或者ppi实现2倍以上的突破,比如a4达到4k才可能会有一点惊艳的感觉。
要知道eink的原理和液晶显示器是完全不一样的。eink在文字显示上天生锐度就比led差。同样分辨率,ppi,显示器会显得锐利,eink就会模糊一些。所以根本不必纠结。
你就当成在会渍墨的宣纸上写小楷。不会影响你阅读,反而有一种特殊的韵味。
照片就算了,手头只有烂手机。
用选电视的观点来说,就是一大抵三俏。够大,看的够多,就够了。
---------------------
4、6 上述fangyu网友再次分享:
再看了好多本书之后,继续说说dpt-s1的读书界面。
总的来说,这个界面我很喜欢。能让你专注于读书,而且,需要你自己去挖掘其中的功能。其中,对我最有用的就是注释功能,包括深蓝色,红色两色的笔。笔触够细,同时也有粗的笔触供你选择。淡蓝色的高亮,比黄色要好看一些。注释完了之后你可以放到pc和平板上的pdf阅读器里面看,感觉很不错的说。不过红色还是稍微淡了点,不是中国人喜欢的国旗红。因为是矢量存储的注释文字,因此你放再大还是那么细,那么清楚。高亮定位非常准确,不会拉着拉着就越过了,同时反应非常快。这应该是程序写的不错。不象android上的一些pdf阅读软件,定位不准确,弄不好就整行整行的高亮。不过可能也和界面大有关系,大了定位就准了。


注释也可以和acrobat类似的,在上面插入一个注释图标,然后单独一个空白框,让你可以手动输入(这个和我就关系不大了,日文输不了,英文我宁愿还是手写快),这种注释叫粘帖性注释,可以文字可以手写笔注,如果直接页面上写不了那么多字可以用这种方式写上长篇大论。尤其是教科书上做作业,这个方式很不错。


可以搜索所有有注释内容的页,在左边侧边栏上全部显示出来,不过和pdf annotator不同,后者直接显示整个页面缩略图,前者只是标识有注释的页面和有高亮的页面,有高亮的页面会把高亮的词也放在里面便于查找。但是启动第一次的时候,会对全页面进行遍历搜索,需要一定时间。当然,比较好的方式是采用缩略图找,就是可以一次打开4,9个页面,然后左右翻页,一次翻4,9页,可以很快定位到你需要的位置。这个功能和win8里面自带的阅读器软件很像,两手一撮,就缩小成4页,再撮,就是9页,然后左右翻,很快就知道该回哪页了。这在看需要前后翻页的书还是很有用的。

美中不足的是,高亮只支持非扫描的,不象pdf annotator还支持扫描的文件。所以总的来说,所有阅读功能对非扫描的pdf文件支持是非常完美的。包括中文雅黑字体,宋体等只要嵌入字体文件后都是支持的非常完美。

号称支持webdav客户端,可惜到现在我的黑群晖的webdav还是弄不来,所以没法测试了。其他协议都不支持,只好作罢。

tab式阅读界可以多文件并排打开比较爽,比如一边看书,一边看笔记都是很不错。尤其对于学生,还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查字典,一边在笔记上演算草稿,绝配啊。可惜不能取词,只好手动输入单词查了。而且,可以把打开的多个页面存储成工作空间,比如经济学,就打开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笔记,习题集,老师的讲义等放成一排tab,然后存储成经济学工作空间,下次直接打开这个工作空间,一次性就打开所有文件,并从上次打开的地方继续往下。当然,这时候你没存成工作空间的缺省文件tab就冲掉了,回头只好通过最近打开文件里面重新打开一次了。

pdf阅读对大文件支持很不错,打开也很快。就是记手写笔记的时候,如果超过100M的大文件,估计是在存储时,会有半个字来不及反应,也就是明明你在手写,但是没有显示。没事,淡定的写下去,然后整页一刷新,就出来了。这种情况不多,除非一页写的密密麻麻会出现一两次。如果只是简单的写一些字,那么翻页的时候,它就存进去了,不会出现这种没反应的情况。

pdf翻页其实速度还不错,而且刷新用的是局刷,没有眼前一黑的感觉,不过翻页多了还是要黑一下,确保残痕不是太明显。

触摸响应其实蛮灵敏的,若非eink天生响应慢半拍,其实感受还是很不错的。有了这个,我对kindle dx的键盘和五向键就没那么思念了。

最后,提醒一下,我才弄清楚,为啥有时候翻页反应不灵敏,原来是袖子惹的祸。我穿着抓绒的衣服,不知道静电还是啥的,结果胸前和袖子碰到边上的时候,触摸就没那么反应快了。所以这玩意儿最好不要挨着其他衣服袖子啥的,可惜现在没有套子,有套子就没那么多破事了。不过如果装上套子可就重了。唉,矛盾啊。我看书喜欢躺在沙发上,床上看,又不喜欢举着手,所以经常会有触摸没反应的情况,举高点就没事了。大有大的不爽,累赘啊。


网友匿名用户[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看过视频你就知道这是划时代的产品,非常具有革命性。

绝非kindle之流能比,kindle只是一个阅读器,而sony这个是未来彻底取代纸和笔的东西。

柔性可弯曲屏,超灵敏压感手写笔,超大屏幕,超轻超薄的工业设计。

如果有闲钱,等国际版出了,会考虑入手一个。

有些人总是希望产品成熟再买,有些人总想第一时间玩上新鲜的东西。

作为产品,只有使用了才能做出最客观的评价。至于其现实意义,我前面已经吹过了。

目前网上唯一的国人开箱报告。

看书神器!索尼13.3寸电纸书DPT-S1开箱及初步使用体验


网友卡卡[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一切都好,就是价格。


网友蒙面大侠[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没事陪着扯个淡。

我有个朋友是绝对的电子潮男,在经济范围之内,市面上的新玩意他都会体验一把,并且就其好坏做出评价,身边有很多朋友在买电子产品的时候都去争求他的意见。

我买过Kindle3,K4,KPW2这三种电子书,一个送给我妈了,一个被我老婆抢走了。
所以KPW2出来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的入国行本尊,因为经常出差在夜晚的高速上行进,手机和Ipad我眼睛是受不了的。

我那个朋友保持同步,K3是他卖给我的,K4是我们一起买的。他看到KPW2的时候,说,Kindle我还是用不习惯,没有ipad电子书的翻页感,PPI不够细致,每次翻页的刷新我受不了,刷新以后还会有残留文字的可能性。

去你妹的参数!你TMD买了东西之后看过几次书?看文字的时候你需要翻页的动画来给你真书的感觉?你去看一本书的时候会发现某个字油墨印刷的淡了那几乎肉眼分不清的一点?看书翻页的时候你也不是连贯看字KINDLE的翻书刷新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你一秒一页???

电子产品时代,更新频率足够快你可以去评价其硬件性能的缺陷并等待下一次的提升。但是对于一款产品来说,评价其实用性可能更为重要。


回到楼主的问题,我谈谈我的认识:

1、电子记事本还是阅读器?
我更倾向于前者。
作为一个职场人士,一年我要用光两本笔记本,结果这些笔记本的宿命都是在记录内容两天后其内容便失效。并且我要回去翻一个小事情或者小思路的时候,经常会找不到。不管是我更新了我的记录索引方式之类。笔记本不得不用,又显得鸡肋。
知乎上建议的ipad用作笔记本软件已经推荐用笔还在我的网页收藏夹里。印象笔记所推出的对应笔记本我也看过。都不是非常合适的东西。
因此类似于我这样的人,有着需求,sony似乎解决了一部分。

2、为嘛贵?
紧接第一个问题。
因为有了需求,所以sony目前推出的是“面对企业“发售的”电子纸“。并且在目前中文情况下能搜到的一片评测也是翻译自日本的,并且文中也说到了“目前尚未面向对个人的发售”【伟大的CHH居然没有评测这不科学!!!但是淘宝有得卖了!!!】
a、技术成本较高,目前产能低,因此单位分摊成本较高,推高了单位售价;
b、和国内政府机构采购thinkpad一样,骗傻逼呗。
你选哪个?

3、体验如何?
其实没资格说话。觉得大屏幕带来好的阅读感,尤其是对于PDF类的文档。Kindle DXG就是一个例子。
如果有人有的话我也想请教,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
a、屏幕书写感觉(响应速度、手感、辨识度)怎么样?
b、兼容性和导出性(包括导出方式和导出的格式)是否方便?
c、屏幕的可保护性如何?(包括摔、压、长期笔写后屏幕情况等)
d、有木有背光?

4、未来?
Sony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品牌。从87年开始我家就用的Sony电视。去年看过那些Sony所提出的概念产品(概念,并且做出实物,但是销售量很少的),深感其前瞻性很强并且结合实际的。
但是要说的是DPT-S1这类产品。
我一直以为印象笔记是会率先提供出这种东西,因为他们的概念和产品走在了前面,并且媒体也说他们在做硬件。但是从DPT-S1情况来看,技术和成本两方面,在这两年时间里还是有待观察。我对科技界的各种成本一窍不通。日版KPW2折合人民币660,市面上能买到的最便宜的,触摸屏还是非手写的,可以想象对应的精度和柔性和面积更大的,成本目前多高。我舍得花4K左右去买这样一个对我工作有帮助的电子产品,有多少人自己愿意买呢?【ipad可以打游戏,大多数人一家都会买一个】
另一方面,软件非常重要。不赘述了。所以我说以为印象笔记会抢先。

从石刻到甲骨到竹简到纸质,也会转换为以Kindle,DPT-S1为代表的电子设备。

文字长存,书写长存,阅读长存。

=================================================================

知道回答文不对题,不喜的请折叠。


网友yu fang[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多谢转载啊。呵呵。谁有问题可以继续问。我可以亲自回答。嘿嘿。
补充一点。用笔写到边上的时候,大概距离0.5cm的地方,会有扭曲。但是可以通过调整握笔的方向,使得这个扭曲不那么严重。具体调整哪个角度,要看你开始时设置的握笔方向以及到底是上下左右哪个边了。所以一般我不写到那么边缘的。
webdav一直没有测试出来,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我怀疑是不是根本就没开通这个功能。
屏幕本身是可弯曲屏幕。所以不存在太多的保护的问题。主要是边上缝隙有点大,北方灰尘太多,所以会落灰进缝隙。清理比较麻烦。
我写了满满的有100多页了,基本上,手写已经养成习惯,不会影响你的思路发挥。所以响应速度是足够的。
原装笔笔头写上5,60页就差不多有磨损的样子,写在原来的屏幕上,有点刮的感觉。换个方向写就好了。但是,因为手写较多,我最后定制了一张垃圾高透膜,然后用塑料的笔头,就是最便宜的那种x61t配的笔头。笔头损耗会少一些。手感就没有那种写在纸上的手感了。回头换张磨砂膜试试,看会不会好点。
手写记录的文件就是pdf,不过记的是矢量格式。因此可以在bluebeam revu里面打开,选择,然后拷贝。直接拷到onenote里面,选择手写笔迹,那么可以随便编辑啥的。onenote的所有功能都可以用。反过来也是可以的。如果你写的足够工整,那么可以直接识别成文字。onenote自带的功能。所以可编辑性和格式兼容性好很多了。
手写超过10页以上,那么在打开,缩略成4,9页以及文件之间切换后再载入显示时会变慢。体积也会变大。差不多10页就有1M多的样子。所以我算搞明白,为啥sony让你手写笔记只有10页了。不过不影响当前页手写的速度。好像是单页载入内存里的,所以整个文件多大都不影响手写。当然,看你记的东西多不多了,我是字写的小,然后行数页很多,超过30行一页。所以文件体积变的比较大。
如果你对手写东西感觉要超过电脑上打字的话,这个机器绝对是好选择。差不多想记多少就记多少。
写完后,经过它的软件模糊化处理,字还是很漂亮的。


网友匿名用户[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至今还不敢相信自己花了5900大元把这个玩意儿请回了家,该如何和女朋友解释这个复杂的问题权且放在一边,最重要的是得说明一点,如果从性价比上看,这个东西毫无入手的必要,那么为何我会有把它拿下的冲动呢,实际使用中效果又如何呢,且跟着这帖子一起慢慢发现吧。

首先简述一下入手流程,是在淘宝上“价格破坏研究所”这家店铺拿下(如果论坛中不允许出现商家ID请告知,我会及时删除,主要是纵览下来这家店铺价格还算合适,至于店家赚了多少我觉得就没必要关心了),6号晚上店家从大阪发货,昨天晚上到的北京,今天晚上我去EMS营运点自提了设备,上天庇护,没有被税,此处按下不表。

在站点开箱之后着实被这硕大的屏幕和相对来说反差巨大的轻薄震撼了,确实是不亲眼得见无从感受,让我不由回想起了高中时对SONY的MD的迷恋,这种做工应该也是原因之一吧。



回家之后开始捣鼓,其实说简单了这也就是个大屏的阅读器,但是当我发现可以清晰地看清知网上的文章时,我倒真是有些感动了。从PRS505到T1再到现在的KPW2,EINK只是让我感觉到了户外看书的乐趣,但从来没有觉得可以替代纸质材料,但这13.3寸的屏幕真的给我一种眼前就是打印材料的错觉,不知不觉就多了几分阅读的兴趣(以下有两张书籍图片以及和6寸屏的KPW2的对比)。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这个家伙的手写功能,比我在iPad上使用的Jot Pro强上百倍,屏幕和笔特殊的质感让人真有一种在纸上书写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识别率不错,也没有什么偏移,基本体现了所见即所得的纸张书写感觉。旁的不说,在案卷的空白处写写批注肯定是很美妙的。

下面是一份字帖的照片,可以体现出在扫描版带底色PDF上批注的效果。


回到文章开头时提出的问题,我之所以下定决心购买有如下几个理由,1、极力劝说自己有了这个东西以后我就不用在电脑上看刑事的案卷,而可以用这个东西保护自己日益严重的近视眼。2、极力告诉自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这么个设备入手后就会让我努力学习,认真工作。3、极力说服自己5900虽然很是昂贵但是如果能换来自己的心情舒畅也值了。现在看来三个理由都属于给自己找理由败家。但是实话实说,这S1确实是个好东西,会给需要阅读较多A4大小电子资料的人带来很棒的阅读感受,至于愿不愿意花小六千换来这个感受,那就是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以我的亲身体验来说,付了款也就破罐破摔不去想了。

归根结底,数码产品不过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而已,希望大家都能因为这东西能给你带来舒适的感受而购买,而非纯粹为了更新换代设备的冲动
同时发表在HI-PDA DPT S1功用评测


网友三档四档[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我想题主和我一样,需求是大屏Eink:9.7寸还不够大,要更大的。

自己用的是 6寸台电K3:

功能简单,缺陷多多。

主要用来看:TXT,小人书,下载的博客,还有非影印版PDF重新排版后看。


原版PDF根本没法看:影印PDF书,paper,公司财报。

所以关注9.7寸的Kindle DXG。还没有下手。

我的理想产品只要2点:

1)大屏
10寸,13寸,甚至更大。
PDF原样看,而且字要大,只能大屏。
买了大屏后,我还会继续用6寸的。外出带6寸,能坐下来超过2小时用大屏。

2)功能简单
前几天卖给我台电K3的老板说:你的那款耐用,返修低。因为功能少。
这是大实话。
所以我不要:触摸屏,评论,字母键。。。
反正我平常只用:打开文档 和 翻页。
我觉得看电纸书的习惯应该培养成:200页的书,约3次内看完。
不要零散看,看时就专心持续看。不要:触摸屏,来回翻页,笔记。。。电纸书也不适合。

所以,我最期望的是,类台电出一款大屏的类K3,比如:K13
功能和K3一样简单,就要屏幕大。当然要便宜。
最想问的是:做13寸甚至更大的Eink 很难吗?或是技术没大问题,只是需求不多?


网友匿名用户[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SONY电子纸 (DPT-S1)开封评测
看到有使用评测了。


网友[已重置][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请问,对500MB,1GB的扫描版PDF支持如何,翻页快么,很多专业的扫描版的书都是很大的,不知道支持如何


网友王大威[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最近入手了一台,有两个问题想了解一下:一是在视频网站上看到可以当成显示器来用,不知怎么实现,怎么连接电脑显卡。二是如何刷机,春节前在淘宝上看有专门刷机的,节后搜不到了,是不是技术公开了?


网友匿名用户[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黑科技。


网友Charlie Wang[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现在美国降价到了799块,个人觉得已经不错了。毕竟成本都要600多。


网友匿名用户[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對於pdf需要大屏幕,而有些書籍一隻沒有文字版本的,大,才是關鍵,這就是核心


网友王刚[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确实是阅读的神器,不过有两个问题:1、太大了,不适合做随身笔记本,如果采用同样的技术,做一款8寸左右的,可以运行安卓系统,自行安装印象笔记等应用就太赞了。既可以工作也适合阅读。2、太贵了,价格高高在上,一般人估计消费不起。


网友徐易杭[sony s1]如何评价索尼的 DPT-S1 电子书?给出的答复:
同意LS关于大屏的, 不过科技的发展实现功能之后就返璞归真, 甚至到达艺术, 精神层面.
电子墨水屏幕会向大屏发展, 乃至彩色为大势所趋. 眼睛看起来更舒服嘛. 至于触屏还有笔比较贴近自然操作书写. 按键什么的估计能做向屏幕自带凹凸触觉发展吧

本文标题:如何评价模型的好坏-如何评估模型好坏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77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