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

发布时间:2017-12-05 所属栏目:重庆医科大学2015

一 :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原名重庆医学院,成立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1985年更为现名。曾隶属于卫生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现隶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历经近五十年的发展,重庆医科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地方重点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医疗设备总值63494万元,藏书66万册。2003年年底,学校在重庆市大学城征地1533410平方米(2300亩)为“缙云”新校区,目前新校区的规划筹建工作已正式启动。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学院、中医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管理学院等8个学院和10个系(部)、1所卫生学校。设置专业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生殖医学方向)、临床医学(援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医学检验(生物医学技术方向)、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方向)、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方向)、英语(医学英语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方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中医学(中医骨伤方向)、中药学、中药学(中药制剂方向)、护理学、护理学(护理应用技术方向)、药学、药学(药物应用技术方向)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医事法律方向)共25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有附属医院5所,其中三所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正在筹建规划阶段。共有病床近2775张,年门诊量242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8万人次。非直管附属医院4所,教学及实习医院15所。

  在校学生18279人,其中博士生293人,硕士生1271人,普通本、专科生6592人;高职本、专科生5235人成教本专科生3758人,留学生100人,中专生1030人。

  在职职工4834人,其中教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6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98人。教师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的教师9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7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基金、青年教师奖基金资助4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名单37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6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首批入选“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师37人;有111位专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市级重点学科22个;省部共建实验室2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有10个研究所,21个研究室(中心);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1个;博士生导师137名。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至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新药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等高层次科技项目,同时还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2004年执行各级科研项目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篇,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关于2003年论文检索结果的分析报告获悉,我校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排序居全国各类高校第37位。学校出版的《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儿科药学杂志》和《医学教育探索》等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7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及部、委、省等各级科技成果奖49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等各类专利26项。我校研制的聚焦超声肿瘤治疗设备(超声聚焦刀)属世界首创,是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仪器,已出口亚洲、欧洲多个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共选派近千人次赴美、英、加、日、俄、法、德、澳、荷兰、瑞士等国家及香港地区进修、留学参加学术交流;邀请了近千人次的外国专家教授来校讲学访问;聘请了65位来自美、日、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荷兰、泰国及香港地区的医学专家为我校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


高校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重庆医科大学
高校代码:10631
所在省市:重庆
学校地址:重庆市歇台子
联系电话:023-68811347
学校传真:
学校网址:http://www.cqums.edu.cn

二 :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原名重庆医学院,成立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1985年更为现名。曾隶属于卫生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现隶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历经近五十年的发展,重庆医科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地方重点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医疗设备总值63494万元,藏书66万册。2003年年底,学校在重庆市大学城征地1533410平方米(2300亩)为“缙云”新校区,目前新校区的规划筹建工作已正式启动。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学院、中医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管理学院等8个学院和10个系(部)、1所卫生学校。设置专业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生殖医学方向)、临床医学(援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医学检验(生物医学技术方向)、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方向)、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方向)、英语(医学英语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方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中医学(中医骨伤方向)、中药学、中药学(中药制剂方向)、护理学、护理学(护理应用技术方向)、药学、药学(药物应用技术方向)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医事法律方向)共25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有附属医院5所,其中三所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正在筹建规划阶段。共有病床近2775张,年门诊量242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8万人次。非直管附属医院4所,教学及实习医院15所。

在校学生18279人,其中博士生293人,硕士生1271人,普通本、专科生6592人;高职本、专科生5235人成教本专科生3758人,留学生100人,中专生1030人。

在职职工4834人,其中教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6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98人。教师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的教师9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7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基金、青年教师奖基金资助4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名单37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6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首批入选“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师37人;有111位专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市级重点学科22个;省部共建实验室2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有10个研究所,21个研究室(中心);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1个;博士生导师137名。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至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新药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等高层次科技项目,同时还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2004年执行各级科研项目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篇,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关于2003年论文检索结果的分析报告获悉,我校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排序居全国各类高校第37位。学校出版的《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儿科药学杂志》和《医学教育探索》等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7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及部、委、省等各级科技成果奖49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等各类专利26项。我校研制的聚焦超声肿瘤治疗设备(超声聚焦刀)属世界首创,是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仪器,已出口亚洲、欧洲多个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共选派近千人次赴美、英、加、日、俄、法、德、澳、荷兰、瑞士等国家及香港地区进修、留学参加学术交流;邀请了近千人次的外国专家教授来校讲学访问;聘请了65位来自美、日、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荷兰、泰国及香港地区的医学专家为我校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


高校基本信息

三 :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原名重庆医学院,成立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www.61k.com)1985年更为现名。先后隶属于卫生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现隶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重庆医科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地方重点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校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原名重庆医学院,成立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1985年更为现名。先后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校徽

隶属于卫生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现隶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重庆医科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地方重点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2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0.3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50.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医疗设备总值9.83亿元,藏书132万册。

学校现设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学院、中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管理学院、药学院、口腔医学院和护理学院11个学院和医学检验系、生物医学工程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系、信息管理系、外国语系、体育工作部等6个系(部)、1所卫生学校。设置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等20个本科专业;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招收临床医学7年制本硕连读学生,迄今已12届,毕业7届。

学校拥有直管附属医院5所,均为三级甲等医院,设置病床5000余张,年门诊量554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1.5万人次;附属第三医院、附属大学城医院正在筹建阶段。非直管附属医院5所,教学及实习医院15所。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18个国家和地区招生,生源丰富。现有在校学生24808人,其中博士生382人,硕士生2497人,普通本、专科生(高职)17139人;成教本专科生4206人,留学生584人。

学校现有在职职工5228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00余人。有一大批专家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资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校门

助项目和计划。

目前学校具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内科学(传染病)、儿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省级重点学科29个。现有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超声医学工程省部共建科技部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临床检验诊断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基础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硕士点5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2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学校已形成了学科门类较全、覆盖面宽、层次较高的研究生学位授权学科体系。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至"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新药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等高层次科技项目,同时还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关于2005年论文检索结果的分析报告获悉,我校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排序居全国各类高校第42位。学校出版的《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儿科药学杂志》和《医学教育探索》等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7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及部、委、省等各级科技成果奖520项。我校研制的聚焦超声肿瘤治疗设备(超声聚焦刀)属世界首创,是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仪器,实现产业化以来,已在全国30余家大型医院投入使用,并出口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与美、英、加、日、俄、法、德、澳、荷兰、瑞士、瑞典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的大学建立了学者进修、留学、参加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聘请了98位来自美、日、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荷兰、泰国及香港地区的医学专家为我校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科优势:学校传统学科优势在临床医学,为全国第二批次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已进入全国综合性或单科性医科院校前十余位。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已形成新的优势学科,即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该学科将产、学、研及科技转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拥有原创性的知识产权产品和多项发明专利,并形成产业化,在学科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产生了对学科发展有巨大推动的学术群体和创新团队。学校的学科发展势头良好,口腔医学系并入学校短短四年内,已获得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校目前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儿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特别是儿科学和临床检验诊断学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科学研究:近三年,以重庆医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被SCI收录的论文160余篇;目前在研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40余项,随着这些项目的完成,在“十一五”期间产生的科研成果和高质量的论文将出现质和量的飞跃。

以王智彪教授为首的学术团队自1988年以来致力于超声治疗技术的研究,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使我国自主发明的大型医疗设备(海扶刀)首次进入世界前列。该创新团队先后承担了70余项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3个、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个及10余个面上项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火炬计划以及省部级攻关项目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编了《实用超声治疗学》、《医学信号数字处理技术及应用》、《临床心电信号学》等五部,译著《生物学中的微计算机模型》等三部。2000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际专利5件(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专利已获准),国内专利10项。

实验条件建设:目前学校拥有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超声医学工程省部共建科技部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临床检验诊断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已逐渐形成高水平的科研平台。

人才培养:恢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学校已培养博士428名,硕士1646名,其中多数已成为新一代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在其工作领域内做出了突出成绩。

重庆医科大学:院系设置

基础医学院

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227人,其中教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校园风光1

授29人,副教授41人,教师中有博、硕士学位人员占73.91%。有一批在中国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包括全国优秀教师1名、重庆市优秀教师1名、重庆市名师1名、国家教育部首批骨干教师各2名,重庆市“322”人才工程库专家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重庆市高校骨干教师10余名,也有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正在茁壮成长。学院现有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法医学、放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电子显微镜、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共15个教研室和机能实验中心。 学院有基础医学病原生物学博士点,生物医学工程的组织与细胞工程、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制药与生物医用材料3个级学科博士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组织工程与细胞工程和生物制药与生物医用材料7个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60人,年均招收博、硕士生100余名。学院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法医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有病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3门省级重点课程(其中病理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有病理生理学校级精品课程,有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市级重点实验室;有基础医学研究所,应用解剖学研究室,肿瘤病理生理研究室、免疫学研究室等7个校属研究机构。

药学院

学院下设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临床药学、药事管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

理学6个教研室和药学实验管理中心。学院现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生药学、药理学、微生物与生化制药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药理学、药物化学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招收4个专业(方向)本科学生:药学、临床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分析。

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专职教师57人,党政管理人员3人,技术人员5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0人(正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占教师总数的52.63%;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7人(博士生17人,硕士生30人),占教师总数的82.46%。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3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专家1人,国家新药及食品评审专家6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重庆市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政府“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全院教师承担了本专科、研究生等层次50门理论课和14门实验课。

临床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一系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分迁来渝创建,1994年2月成立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学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是一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生誓言碑宣誓

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学院以培养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临床医师和医学科技人才为目标,现已具备“医学学士—硕士— 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临床学院现有教研室24个,历年来先后承担了重庆医科大学大约60%的临床课程和生产实习任务。承担着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救援医学方向)、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方向)、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心理卫生方向)、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殖医学方向)、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医学方向)、五年制麻醉学专业、五年制影像学专业、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四年制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医药卫生方向)、四年制英语专业(医学方向)及尼泊尔留学生教学任务等,培养了大量人才。

护理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成立于2006年10月,坐落在重庆医科大学及其临床学院的校园中。拥有50年护理办学历史,医院与学院完全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目前已有在校本科专科学生4120名,研究生25名,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等多层次办学体系。护理学院拥有固定资产1500余万元,教学及办公用房6507平方米,其中包括设备先进、管理一流的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心。该中心主要设备有:多参数心电监护仪、人功呼吸机、多媒体教学听诊系统、吸痰器、多功能护理模型人等;有模拟手术室、模拟母婴同室病房及ICU病房;有内、外、妇、儿护理学实验室,护理学基础授课专业教室,护理操作练习厅及护理实训所需的所有设备。并有专业的学术交流厅。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投影教室,设备一流,管理先进。护理学院有一支精干敬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务科、教育研究室、学生科四个行政科室及内科护理学教研室、外科护理学教研室、妇产科护理学教研室、儿科护理学教研室、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教研室。师资构成专兼职相结合,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55人,讲师242人。

儿科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于1956年由复旦大学(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儿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学校图书馆

科系分迁来渝创建。1981年、1990年和1995年分别被批准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是国家四个儿科学重点学科之一、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重点学

科,卫生部指定的四个全国儿科医师毕业后培养基地和四个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之一。2002年,《儿科学》被评为重点学科;2002年《儿科学》重点课程被推荐为重庆市优质示范课程,2003《儿科学》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2005年《儿童保健学》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附属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曾两次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行业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已培养40届本科生共3666名,硕博士研究生417名、博士后研究生5名,是全国儿科医学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之一。

医学影像系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00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正式创建。系部设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系主任任红教授、博士导师,系副主任王志刚教授、博士导师,教学秘书冉海涛教授、硕士导师。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共有专业课教师79人,其中高级职称33人,占57%,青年教师中有研究生以上学历15人,占60%;拥有博士导师4人,硕士导师9人,其中1人为国家一二层次优秀人才、3人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2人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为重庆市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术技术带头人。近五年主持各级科研项目15 项,其中国家863科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6项,国家火炬计划科研项目1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7项。在国外SCI及国内CSCD、核心期刊等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

中医药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组建于2001年,是重庆市建立最早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基地。组建以来,学院发展迅速。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内科学);4个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学、中医临床基础);9个本科专业及方向(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康复治疗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药学、中药分析与鉴定)、6个专科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药学、中药分析与鉴定、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2个成人高等教育本科与专科专业(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学院以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为主体,紧紧围绕中医学(包括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三个级学科,充分应用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门类的整体优势,培养包括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在内的高等中医药专业人才。办学类型涉及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对外中医药教育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以人才培养高层次、教育教学特色化为发展方向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及专科学生2100余人,硕士研究生32人,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3人。

第二临床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二系成立于1978年,1996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学院有教研室23个,历年来承担了学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方向)、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方向)、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留学生班、五年制预防医学、五年制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方向)、四年制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四年制药学(临床药学方向)、五年制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五年制中医学(康复治疗方向)、五年制针灸推拿学、五年制中医学(中医骨伤方向)、七年制临床医学(物理医学方向)、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物理医学方向)、五年制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方向)、三年制医学影像学、三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三年制中医骨伤专业、三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专升本(成人业余)、三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升本(成人业余)、四年制中西医结合(成人业余)、三年制针灸推拿学、临床医学梁山班等不同层次和专业的临床课程和生产实习的重任,现已成为办学层次齐全、规模较大的临床医师培养基地。

重庆医科大学:重点学科

内科学(传染病) Infection Disease

该学科于1956年由上海医学院著名传染病学专家钱德教授、刘约翰教授、张定凤教授、王其南教授来渝创建。现下设病毒性肝炎研究所、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研究所以及省部共建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华肝脏病杂志》承办单位和编辑部所在地。1979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再度入选。

儿科学 Peadiatrics

1956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系全迁来渝创建重庆医学院儿科系,成为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儿科系之一,是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最早建立的四大儿童急救中心之一。当年,一批矢志建设西部、发展西部儿科医学事业的开拓者来到这里,他们是:首任院长、第一任《中华儿科杂志》主编陈翠贞教授、中国小儿外科奠基人之一王赞尧教授、全国知名小儿传染病专家石美森院长、消化病专家徐谷教授、肾病专家沈锦教授、新生儿病专家吴仕孝教授、血液病专家张锦教授、儿童保健学专家郑惠连教授、小儿传染病专家陈季方教授等。

临床检验诊断学 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tics

该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198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首批设置本科专业,1986年、1990年先后在全国首批获准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1992年、1999年成为四川省、重庆市的重点学科,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01年被评为重庆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2个重点学科之一,2002年被评为本专业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2005年,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获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立项。该学科点的发展代表了中国检验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神经病学 neurology

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特色学科。该科室始建于1958年,由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傅雅谷、沈鼎烈、徐越和董为伟教授从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来渝创建,经过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努力建设,现科室拥有重庆市唯一的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及西南地区唯一的神经病学研究所。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性科室,我们各方面的条件长期以来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所取得的成绩在国内及西部地区同类学科中均名列前茅。另外,科室还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州总医院、美国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医学院、美国Miami University医学院、美国Sunnyvale帕金森病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双边学术交流合作关系。至此,该科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

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

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超声医学、组织工程与细胞工程、生物制药与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物理医学

基础医学:

病原生物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护理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

药学:

药理学

重庆医科大学:知名校友:

杨崇汇,四川盐亭人,1970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系,曾任重庆医科大学教师、团委书记,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雅安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1990年——1994年任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1994年——1999年任四川省委副书记,1999年——2001年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2001年——2007年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省委党校校长,2007年起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系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本文标题: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396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