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管理

发布时间:2017-10-24 所属栏目:热管节能

一 : 信息技术管理

信息技术管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什么是信息技术管理

信息技术管理是指对现代信息技术如通汛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的科学管理活动和过程。它是以信息服务业务的开展与社会的实际需要作为依据,组织好各种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对信息技术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www.61k.com”

信息技术管理的内容

传统上人们更关心信息系统的开发活动,而对信息系统的维护、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信息服务的关心则置于第二位。现在绝大多数组织的日常业务活动都已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但是如果信息系统的运行失败将导致企业业务无法进行、失去客户,从而造成无可估价的损失,所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管理。对于信息技术管理我们可以分为5个部分:制订信息系统运行战略,制订信息技术规划,衡量和管理计算机容量,系统运行计划和控制,结果控制。

一、制订信息系统运行战略

当今的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以及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因此信息系统运行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努力,使信息系统部门能够对组织提供有力的支持。20年前,管理人员和下属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资源进行调度、保证足够的通信能力、管理大量的蓝领工人、对计算机能力和信息系统人员的工作进行规划。但是,今天的信息系统部门需要运行整个组织的系统,以提供一天24小时、一周7天的服务,支持成千上万的可能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微机和终端,以有效的成本满足用户短期或长期的需求。信息系统部门还需要管理具有更高水平技能、更专业化、更少人数的信息系统部门的员工,还要评价外部组织提供的服务。

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信息技术运行是否能够满足组织的战略目标来评估信息技术运行的质量。组织的高层经理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现有的信息技术的运行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持企业。

信息系统运行战略必须要解决下述主要问题:

(1)保证构造合理的信息系统结构并将其实现。
(2)保证新系统开发方式可以满足企业长期维护的目标。
(3)保证内部和外部采购的决策能得到认真的考虑。
(4)决定信息技术运行是由一个部门管理还是分成一系列小单元管理,按照小单元进行管理虽然成本高,但是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良好的信息技术运行必须在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用户、负责信息技术系统运行的人应该参与信息系统开发的设计阶段,这样信息技术的运行问题在一开始就可以得到足够的重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往往容易忽略硬件失败、程序非正常退出、文档说明和支持不足等产生的问题。设计阶段要保证防止用户使用错误的快捷方式,还要考虑新、老系统转换的细节。如果是购买其他公司提供的软件包,这些问题会更加复杂。

二、制订信息技术规划

系统运行的技术规划是一个反复检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机遇的一个过程。这种反复检查的范围和活动是由组织的业务性质和信息技术的本质决定的。银行业往往应用多种信息技术,商品邮购企业更多使用办公室支持方面的技术,批发商往往使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了提高效率,这个反复检查过程必须由能力强、有想象力的信息技术人才完成,还要考虑未来的两三年的时间内信息技术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应该建立在科学的技术预测的基础上。

如果企业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多的优势,技术规划必须使用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果企业只是想利用技术和竞争对手保持相同的水平,并且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支持,那么只要比照竞争对手或者行业的领先者制订规划就足够了。一些企业要求信息技术供应商定期对系统投标,以保证信息技术部门能跟得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求投标并不一定是其系统改造的需求,但是可以保证他们能了解最新的技术,并且保证可以得到合理的价格。但是,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使用一个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则费用往往会比较高。

检查的结果是产生一个技术的更新优先级滂单。预先确定何时技术更新对企业非常重要,提前两年决定更新和替代老的信息技术比提前6个月能使新、旧技术的转换更平稳并减少系统工作中断的时间,当然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突破会减少预先规划的准确性。

为了能更好地定义未来信息服务的结构,规划活动还应该实地对供应商、教育机构进行考察,或者搭建实验环境帮助了解最新技术。

对各个系统运行情况建立档案,记录该系统开发或者最后一次大规模修改的时问,是技术检查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运行时问超过10年的信息系统,是最需要更新的系统;重新设计开发这类系统可以减少维护的成本,提高运行的效率。例如,一个大型的国际性银行发现60%的CPU使用和开发维护活动的50%都用在了维护和运行多年前建造的业务处理系统,所以它决定重新开发这个业务处理系统。

如果新技术包括更新硬件或者新系统将以与以往不同且更有效的方式使用当前硬件,那么新技术的实现活动应该对用户保持透明。其他类型的技术更新,因为提供了不同的服务或者是改进了的服务,用户容易意识到技术已经更新,比如数据库报表生成器的更新和终端更新等。基本上,这类更新往往能更好地支持用户而不是改变运行的方式。当然,有些技术更新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习惯,这样的更新需要以用户为导向,由用户负责更新的实施,才能保证更新的成功。每一次技术更新都需要预先制订详细的计划,确保服务不会中断,并且让用户能了解如何使用该服务。

一个全面的技术规划应该包括用户准备情况、现有系统使用的状况、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的实验项目。例如,在一个大型的消费品制造公司中,信息技术人员了解新的信息技术,他们为公司的每个部门都准备了一个不断更新的日志,记录当前正在使用的技术服务和现存问题的评估。他们现在开始使用一个支持办公的软件(包括在一个进行实验的部门的全部档案),通过24个月的计划,可以记录下起点、获得利润的评估、运行中的问题和进展。进行实验可以测试组织使用新技术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帮助用户认识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从而使企业在其他部门更好地应用该技术。

首先在一个部门使用和管理该技术,然后再推广到其他部门,是企业运用全新技术的一个好方法。可以将首先使用新技术的人称为新技术组(emerging—technology group,ET group),它一一般设立在信息技术部门内,与应用开发部门处于同等级别;也有一些企业将ET组放在信息技术部门之外,以防止ET组被信息技术部门控制。

ET组的管理和组织结构应该采用比较宽松和非JE式的策略,组里的气氛应该是实验性的。为了保证创新,企业应该不强调该部门的效率和成本。在ET组的实验成功之后,就需要把新的技术推广开来,使之在组织的其他部门实现。

从实验到广泛推广,企业可能面临很多的问题,可以让ET组成员和其他部门的用户共同负责技术的推广或者通过联络人——系统分析员来负责技术推广,以保证技术能够在其他部门成功实施。这个阶段强调的是技术运用的效果,这个阶段可以被称为创新阶段。在其他部门实施了新技术之后,企业需要关心新技术的效率,传统的信息系统部门就可以很好地进行管理。这个阶段是新技术运用的管理控制阶段。

三、衡量和管理计算机容量

计算机的容量就是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或者存储能力。事实上,人们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越了解,就会越少重视计算机的容量,因为计算机容量的价格增幅一直在不断下降。但是,当前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网络相互连接的方式越来越复杂,人们想要诊断这些部件中的瓶颈或者制订一个长期的计划也越来越困难。管理计算机的容量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计算机容量的增幅要远远超过价格的增幅。

容量的过量和短缺呈现为“不对称结构”,也就是计算机容量短缺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而容量过量的成本则较低,所以对很多组织而言,可以考虑购买过量的容量。

(2)汁算机容量不足往往是突然发生的。

比如一个企业,在半年的时问里,高峰处理时间CPU的占用率高达77%。而总经理没有听取信息技术部门的警告,不允许订购新的设备。在其后的6个月时间里,由于新增加了系统,导致CPU的占用率达到85%。这极大地影响了系统响应时间,开始有一些批处理的程序不能按时完成,信息技术部门的人员不得不加班工作。所以计算机的容量问题需要预先制订规划。

(3)可以利用诊断工具帮助了解计算机容量的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比如利用软件包监督和模拟系统的状况。

系统分析员利用这些工具分析本来的需求,可以更好地进行预测。对那些利用信息系统完成业务活动的企业,这些工具更为重要。

(4)当前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外围系统供应商,而且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系统采用开放式的结构,所以大多数公司不再从一家公司购买所有的设备。

从大量的厂商中挑选供应商,可以得到更加有利的价格,但也会使组织的网络结构更加复杂。

(5)组织需要仔细平衡创新和保守。

如果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极大地节约成本或者增强竞争优势,那么企业更强调信息技术的创新,而那些需要系统在任何时间都保持正常运行的企业,在引进新技术时就要特别慎重。引入未经规划的新技术会危害现行系统的可靠运行。

(6)引入新技术带来的新增成本和系统运行的中断,可能会抵消新技术所带来的好处。

所以在一些情况下,企业不必随着每一代新软件的推出而更新自己的系统。企业一旦决定购买新软件,在购买时要考虑:如果购买小的软硬件供应商的产品,供应商的可靠性和产品的维护需要格外重视;小的供应商容易倒闭,所以要考虑该供应商的产品是否有替代产品,该系统是否可以长期运行、替换或新系统的成本又是多少。此外,还要考虑供应商是否提供源程序代码和文档、供应商提供什么样的维护、维护费用有多少等。

四、系统运行计划和控制系统要想平稳运行,必须要对运行活动进行计划,并在系统运行中进行控制。

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需要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既包括联机处理企业的业务活动(比如订单录入、建立客户档案等),也包括成批的处理(如月末生成和打印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打印工资单等)。系统要想完成这蝗复杂的活动并保证系统运行平稳,必须对运行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

1.设定目标

系统运行计划具有多个目标,非常复杂,一般目标包括:

(1)保证高质量、无错误地运行。

系统必须能正确无误地处理企业的业务,提供所需信息,没有遗漏等。

(2)根据企业的标准满足企业长期的安排。
(3)处理计划之外的作业,只能使用1%的CPU的处理能力。

计划之外的作业能在几分钟、几个小时内完成。

(4)为运行关键应用程序的终端提供一个平均响应时间,一般这个时间应限制在几秒钟,只有1%左右的程序响应时问可以在秒级以上。
(5)日常的运行成本应该控制在一个预先设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信息技术部门的成本不会超出预算。
2.建立优先级

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系统运行的目标往往是冲突的,无法同时让它们达到最优,所以需要给这些目标设定优先级。如果信息技术运行的支持对企业的使命非常重要,就需要由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设定优先级,否则可以由信息技术部门和其他应用系统部门的管理人员来共同讨论设定,如果在讨论中出现冲突,可以交给高层管理人员最终定夺。

比如企业可以将订单处理系统和库存进货出货系统的优先级设定为最高,然后是应收账系统和工资系统,最后是综合查询系统。

3.运行的控制和运行的衡量

应当看到控制运行的指标、标准适合企业特定阶段的要求,而不能适合任何的企业或者企业的任何阶段.因此,需要针对企业的恳标建立对应的性能指标和性能标准,这样就可以把描述系统状况的数据同企业的标准相比较。一般的性能指标包括:

(1)成本性能、总的性能和不同的信息技术服务的性能。
(2)信息技术人员的周转率。
(3)服务的平均响应时间,5%最差服务的响应时间。
(4)服务的质量,比如系统死机的时间。
(5)用户对服务不满的次数。
(6)未完成报表盼个数和不订:确输出的个数。
(7)服务的利用率,比如字处理、电子邮件等。
(8)计算机高峰时间的利用率。
(9)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对比实际状况和性能指标,企业可以决定何处需要改进。比如用户不满意次数的标准是某项服务一个月用户抱怨次数为3次,如果实际统计的指标高于这个标准,企业就应该检查系统哪里出了问题、需要作哪些改进。

记录企业各项指标的报表应该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产生一份,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以量化的形式评价系统的性能,反映系统运行是否达到了各个部门的要求。

五、结果控制

组织可以利用结果来控制信息技术组织中的应用,可以采用将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分摊或不分摊给组织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部门来控制信息技术应用活动。

1.免费使用信息技术资源

很多组织使用信息技术而不将成本分摊到各个应用部门,这样做有很多的好处,因为信息技术免费,所以很多用户提出需求而且乐于进行实验创新,这就特别适合信息技术创新和推广阶段。信息技术部门也容易将自己提供的服务推广到组织的各个部门,相应地,组织不用开发和使用信息技术应用的记账系统,也节省了成本。

这种方式适合信息技术预算少或者创新要求高、财务预算充裕的企业。但这种方式也存在问题,因为信息技术是免费的,所以所有的用户都可提出使用资源的申请,由于用户提出的申请数量太多,信息技术部门不能一一满足,导致申请积压,重要申请得不到重视,同时信息资源在组织机构内的分配问题也会演变成为一种新的矛盾。

信息技术的免费使用也会导致信息技术部门没有竞争压力,无法衡量性能情况,效率降低。一些企业也可能根本无法免费使用信息技术资源。

对企业而言,一个更好的方法是免费使用信息技术资源,但非正式地通知用户如果核算成本他们使用的信息服务价值将是多少,这样让用户了解他们所使用的信息资源并不是真正免费,而且让他们知道他们花费的资源是多么巨大,他们就会更珍惜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2. 分摊信息技术资源成本

分摊信息技术资源成本到各个应用部门最大的好处是用户可以诚实地提出使用信息技术的请求。这种方式适合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控制阶段,因为此时用户已经广泛接受了新技术,组织更强调新技术运用的效率。一般信息技术运行成本的分摊会在组织内引起广泛的争论,但是其带来的好处也是明显的。事实上,传统的分摊成本的企业往往是将信息技术资源的成本分摊到各个部门。

在组织中将信息技术运行成本分摊到各个应用部门并不容易,并存在如下问题:分摊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主观因素;分摊的计算公式非常复杂,难以向用户说明,也难以获得用户的理解;分摊除非经过仔细的管理,否则往往会打击用户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而且辅助分摊的记账系统本身就非常复杂、昂贵。

为了有效地实现分摊,首先应该取得用户的理解,也就是分摊系统应该简单,用户无法理解系统将不能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引导用户的行为;其次分摊系统应该公正而且合理;再次,应该将信息技术的效率同用户的利用率分开,信息技术人员负责低效率的问题。月末、年末进行成本分摊无助于成本控制,只能使用户和信息技术人员产生对立情绪,所以不应分摊。

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通过不要将100%的信息技术成本分摊到用户部门,因为还有一部分成本是信息技术维护和开发的成本,这部分成本与信息技术的运行成本的管理不同。一般信息技术部门在开发和维护之前会与用户签订开发和维护合同,合同规定:

(1)预计的开发和维护活动的成本,信息技术部门应该对超出合同规定的成本部分负主责。

(2)一旦开发活动需要重新评估时,评估应该包括哪些步骤。在开发或维护的范围变化时取消该活动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3)一旦开发和维护活动的成本计算需要按照消耗的时间和材料计算,则需要预先得到用户的理解。

信息技术管理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末属于信息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围绕计算机应用创造了许多信息加工处理方法和系统开发设计理论,以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

该阶段的到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信息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让我们设想一下,在没有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如果仅靠人本身的手工信息处理能力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那么信息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将是何等的有限、何等的微小,人们的信息意识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的强烈,信息也就不可能被作为一种等同于物质和能量的战略性资源。20世纪5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导致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成为推动现代化技术、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奠定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其广泛应用提高了人类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从根本上增强了人类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技术、传递技术、存储技术、处理分析技术和信息的标准化技术等。信息的获取技术扩展了人的感官,为人类创造了必要的信息获取条件,增强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信息量激增;信息的传递和存储技术扩大了人与人交往的范围和内容,改变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与途径,加速了信息的流动速度,使信息真正成为人类社会交往的媒介和纽带,提高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信息的分析处理技术延伸了人的脑力,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了信息利用的能力,有助于经济活动中的正确的决策和经营效率的提高,改善人们的生活工作质量;信息的标准化技术强化了信息存储能力、传递能力和分析处理能力,加强了各种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人类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开辟了有效的途径,使信息的共享成为现实。

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发展,使信息资源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决定性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形式的信息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增长,传统的手工方式已不能满足文献部门快速处理信息的需求。文献信息部门开始着重于文献内容的揭示与提供,信息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进行信息的编目、索引,从而实现深层次的内容加工。在信息技术作用的前提下,信息资源积累由量变阶段进入质变阶段,教育、大众媒介和知识传播的普及使多数人具备了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催生和激化了他们的信息资源需求。信息资源总量的迅速增长和信息需求的提高促使信息资源应用范围扩大,尤其信息资源在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应用,如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财务管理系统等,使信息资源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如罗默(Romer)、卢卡斯(Lucas)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根据社会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将1948一1984年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代人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进行计算,发现美国实际增长大大高于理论计算出来的增长,日本1952—1961年计算结果同样反映这一问题,增长多出66%。他们探讨了经济增长的源泉,罗默认为知识和技术是比资本、劳动等更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在经济领域内部,人们开始意识到信息资源既具有物化资源的重要性特点,又优于物化资源,它不仅储量无限,而且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增值,通过有效利用能够实现对资源与能源的低消耗和高效率的使用。因此首先在发达国家,然后扩大到世界范围内,开始大力推行“信息资源化”政策,将信息视作组织的关键资源,而这种资源如同人、物质、能量等资源一样,是组织获取成功的重要保证。各组织旨在把信息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广泛地应用于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发挥信息的增值作用。

二 : 热管节能技术:热管节能技术-图书信息,热管节能技术-内容简介

本书将简要介绍热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热管换热器的设计方法;重点介绍多年来我国热管技术的开发研究成果;系统介绍热管技术的应用原理及其应用实例,范围涉及化工、石油、钢铁冶金、动力、建材等工业领域,以及热管技术在航天领域的新进展和热管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书中的工程应用实例相当一部分已经过长时间的工业运行的考验,具有推广价值。其中的碳钢-水热管换热器,高温热管气-气换热器等研究应用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反映了我国热管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的特色。 热管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成果,凝结了热管技术开拓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心血,各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了解热管技术真谛和工业应用成果后,结合各自行业工艺流程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热管技术的特性和优越性,并将其灵活应用,定会创造出新的应用成果,为节能减排贡献力量。本书部分内容作为大学本科高年级的选修教材已使用多年,因而本书也可作为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热管技术_热管节能技术 -图书信息

书 名: 热管节能技术

作 者:张红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ISBN: 9787122050243

开本: 16开

定价: 36元

热管技术_热管节能技术 -内容简单介绍

(www.61k.com]热管因其优越的传热性能和技术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节能领域。《热管节能技术》介绍了热管技术的发展概况,详细阐述了热管换热器的设计、热管技术在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学工业节能中的应用、在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节能中的应用、在动力工业节能中的应用、在建材工业节能中的应用、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应用及其在其他工业节能中的应用等并列有设计和应用实例。

热管技术_热管节能技术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热管节能技术概述1

1.2 热管的发展及现状2

1.3 热管工作原理4

1.4 热管的基本特性5

1.5 热管的分类6

1.6 热管的相容性及寿命6

1.7 热管技术特性8

参考文献11

2 热管换热器的设计13

2.1 热管设计13

2.1.1 工作液体的选择13

2.1.2 吸液芯的选择15

2.1.3 管壳材料的选择16

2.1.4 设计计算17

2.1.5 设计举例22

2.2 热管换热器的类型与结构26

2.2.1 整体式热管换热器27

2.2.2 分离式热管换热器28

2.2.3 回转式热管换热器29

2.2.4 组合式热管换热器29

2.3 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29

2.3.1 常规设计计算法31

2.3.2 离散型计算法48

2.3.3 定壁温计算法51

参考文献53

3 热管技术在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学工业节能中的应用54

3.1 热管技术在石油化工工业节能中的应用54

3.1.1 热管裂解炉55

3.1.2 热管乙苯脱氢反应器57

3.1.3 环己醇脱氢化学反应器59

3.1.4 热管氧化反应器65

3.1.5 催化裂化再生取热器68

3.1.6 热管化学反应釜69

3.1.7 苯酐热熔冷凝箱70

3.1.8 加热炉余热回收71

3.2 热管技术在硫酸工业节能中的应用78

3.2.1沸腾焙烧炉沸腾层内的余热回收79

3.2.2 沸腾焙烧炉矿渣余热回收80

3.2.3 SO2炉气余热回收81

3.2.4 SO3气体冷却器85

3.2.5 热管SO2转化器86

3.2.6 热管开工预热器89

3.2.7 硫酸生产余热回收用热管省煤器90

3.3 热管技术在盐酸、硝酸工业节能中的应用94

3.3.1 盐酸合成炉余热回收94

3.3.2氨氧化炉热管蒸汽发生器95

3.4 热管技术在合成氨工业节能中的应用96

3.4.1 上、下行煤气余热回收97

3.4.2吹风气余热回收101

3.4.3 一段转化炉空气预热器103

3.4.4 变换工段气?气换热器106

3.4.5 二段转化炉高温高压蒸汽发生器107

3.4.6 绝热化学反应器级间热管换热器109

3.4.7 连续富氧造气热管蒸汽发生器110

3.4.8 热管电加热器111

3.4.9 化工废弃物焚烧热管废热锅炉112

参考文献113

4 热管技术在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节能中的应用116

4.1 热管技术在高炉热风炉节能中的应用116

4.2 热管技术在电炉炼钢余热回收中的应用118

4.3 热管技术在烧结工序节能中的应用120

4.4 热管技术在加热炉、均热炉中的应用124

4.4.1 坯件加热炉热管空气预热器124

4.4.2 线材退火炉125

4.4.3 轧钢连续加热炉125

参考文献129

5 热管技术在动力工业节能中的应用130

5.1 热管技术在锅炉节能中的应用130

5.1.1 油、气混烧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133

5.1.2 劣质煤料锅炉空气预热器133

5.1.3 热管技术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135

5.1.4 电站锅炉配套低温段余热回收热管换热器139

5.2 热管技术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141

5.2.1 整体式热管气?气换热器141

5.2.2 分离式热管气?气换热器144

5.2.3 套管式热管烟气降温器144

5.2.4 热电厂220t/h全烧高炉煤气锅炉分离式热管煤气预热器146

参考文献147

6 热管技术在建材工业节能中的应用148

6.1 热管技术在喷雾干燥热风炉中的应用148

6.1.1 高岭土喷雾干燥热风炉148

6.1.2 十二醇硫酸钠喷雾干燥149

6.2 热管技术在玻璃窑炉节能中的应用151

6.3 热管技术在陶瓷窑炉节能中的应用153

6.3.1 隧道窑烟道气余热利用153

6.3.2 电瓷厂隧道窑冷却带余热利用154

6.3.3 倒焰窑烟道气余热利用155

参考文献155

7 热管技术在其他工业节能中的应用156

7.1 热管技术在纺织工业节能中的应用156

7.1.1 热定型机余热的回收利用156

7.1.2 浆纱机的余热回收156



7.2 热管式新风换热器158

7.3 热管技术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160

7.3.1 热管技术在空间核电源中的应用161

7.3.2 热管用于核废料的冷却163

7.3.3 事故情况下的安全壳体保护164

7.3.4 热管蒸汽发生器166

7.4 热管技术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167

7.4.1 等温蜂窝板168

7.4.2 超音速热管机翼169

7.4.3 热管技术在航天领域的新进展170

参考文献173

8 热管技术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应用175

8.1 热管在太阳能中的应用175

8.2 热管太阳能热水器175

8.2.1 平板式热管太阳能热水器175

8.2.2 热管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176

8.3 热管太阳灶178

8.4 太阳能热发电180

8.4.1 槽式聚焦?朗肯循环系统180

8.4.2 碟形聚焦?钠热管?斯特林发电机系统181

8.5 热管技术在生物质能开发中的应用183

参考文献185

附录187

附录Ⅰ法定计量单位187

附录Ⅱ常用物理量的单位制及其换算189

附录Ⅲ工质物理性质数据表192

附录Ⅳ干空气的物理性质209

附录Ⅴ在大气压(p=1.01×105Pa)下烟气的物理性质210

附录Ⅵ饱和水的物理性质210

附录Ⅶ干饱和水蒸气的物理性质212

附录Ⅷ钢管许用应力213

附录Ⅸ免作冲击试验的钢管最低设计温度216

三 : 电磁频谱管控技术 信息高速路的管理者

无线电在空中传播,都具有一定的频率,相邻或者相同的频率就会发生互相干扰,这就好像一条条高速路,同时容纳的车辆有限。在现代战争中,战场往往充斥着各种频段的电磁波,于是电磁频谱就成了一种宝贵的资源,频率分布情况叫做频谱。在战场中,电磁频谱管控得好,各种武器就能有序运行,发挥最大效能。如果互相干扰,其内耗也许就能使得一支军队输掉战争,因此如何进行良好的电磁频谱管控对我国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电磁频谱的含义

 

电磁波包括光、紫外线、X射线和宇宙射线以及更低频率、高波长的红外线光和波长更长的无线电波。电磁频谱中频率在3000Ghz以下的部分称为无线电频谱,无线电的频谱通常指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一般指9Khz到3000Ghz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频率总称,无线电频谱可用来实现声音、广播、气象预报、导航、无线电通信、灾害预报、报时等十几种业务。

 

无线电资源的特性

 

无线电资源具有很多特性,一般有以下特点:

有限性:就是说其频谱划分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划分,否则会产生互相干扰。

固有性:无线电频谱的存在不受任何外界地理、空域、时域干扰,不受国界、行政区域干扰。

 

电磁波谱示意图

 

易污染性:极易受到外界污染,人为噪声、自然噪声、宇宙噪声、高压输电线路和工科医电子设备等,都有可能对传播的无线电进行干扰。

非耗竭性:无线电频谱可以被重复利用,也不会被消耗掉。

排他性和可复用性:无线电频率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内,某一频率一旦被使用,其他设备就不能再用。但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正交处理,则可以进行复用和共用。

 

无线电频谱管理的方法

 

作战时要求无线电频谱必须合理规划,以满足作战指挥、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联络、武器测控对无线电的使用需求,各种电子设备或系统使用的频率互相兼容,充分发挥各自的作战效能。要能检测战场频率使用情况,及时处理有害干扰。当用户出现干扰时,可以迅速对干扰源进行定向、定位、分析判断、消除干扰。

电磁频谱管控的手段主要有几下几种:数据库管理。就是将所有无线电通信的数据输入一个数据库,数据库内包含每个用户的资料和监测得到的所有资料,起到存储、维护、提取每个独立通信系统资料的能力,能为主管部门管理分析使用。软件。软件可以自动采取,处理、评估及干扰分析等任务,应用这些软件可以实现检测数据与原数据局的关联,提高准确度。

 

多种无线电同时使用如果不进行合理规划,会产生严重的互信干扰,导致无法使用。

 

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国家制定法律和法规,作为日常处理无线电业务的基础,ITU也制定了一般的规章和制度。频谱的规划划分。在国际频率划分的基础上,本国主管部门将频段分配给无线电业务和具体系统,频率指配应提供有效的信道和要求。频谱工程。对一个涉及频谱的工程项目,要分析其社会、经济、政治多方面的利弊,进而做出决策。

频率协调和通告。新业务申请人提供足够的技术参数依据,以便协调机构可以进行详细的干扰分析。频谱监测。对空间内频谱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主要监测实际与核准频谱占用度,偏离核准发射参数,合法和非法的频谱发射位置,发射信号之间和内部干扰数据之间的关键,相关信号的频率、带宽、功率、调制方式和速率,信号出现的时间、标识等。对无线电设备的核查。定期组织对无线电的核查。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官方微信(jskjqy)。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管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