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大年夜,我愿为您红灯高挂
我的父亲母亲
年少时背井离乡
从此便注定了
此生的思乡情深
从何时起对于他们
回家过年(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只是女儿的相依相伴
没有亲朋旧友的欢聚一堂
那根根白发串起的电话线
是远隔千里万里的殷殷思念
从前的我
回家过年
从来不是归心似箭步履匆匆
回家过年
平常得就像节假日在家吃顿便饭
那时的我
最爱父亲亲手做的红烧肉
那时的我
最恋母亲亲手包的酸菜饺
如今女儿已出嫁
不能常伴父母膝下
今夜是大年夜
只有您二老独自相伴
拨通电话道声问候
您却叫我别太牵挂
电话那头很吵很吵
您笑着说家里很热闹
爸爸妈妈您们可曾知道
女儿在电话的另一头早已听见
春晚上刘德华正唱着《回家的路》
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女儿陪您再一次翻看
去年回老家的那些照片
那时滔滔不绝的回忆
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
您们对远方八旬老母的牵挂
今夜,炮竹声声
今夜,烟花四起
就让女儿在心中
为您们把红灯高挂
让红红火火的灯笼
点燃二老心中久久的思念
让满城的烟火和漫天的繁星
替您们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送去半个世纪的心愿和期盼
爸爸妈妈
请您等一等再挂断电话
女儿还有许多
没有说完的悄悄话
你们可曾知道
在那高高挂起的红灯上面
写满了女儿的小小心愿
祝福二老:
年年吉祥!
岁岁平安!
健康长寿!
新春快乐!
二 : 大红灯笼高高挂歌词
歌曲名称:大红灯笼高高挂三 : (原创)小红灯笼挂满巷
“十•一”长假期间,我回村里看望内兄,一入巷道,就像走进了生产红灯笼的工厂一样,从西到东,家家门前都是柿子树,柿子树上都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红彤彤的柿子被深秋绿叶一陪衬,美得像一件大型艺术品。
农谚讲:“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九月是吃柿子的季节,此时的柿子软糯香甜、多汁,颜色艳丽悦目,是我最爱吃的水果之一。
看着这些红遍全巷的柿子,我想起了号召栽树的人,他叫苏安乐,时任中共龙居镇党委书记。那年植树时,他强调“栽植柿树是绿化收入两不误”,于是,我们村人便“听劝”以柿树为主绿化了各条巷道,几年后确实卖了不少钱。谁知兴旺发达数年后却遭到了“冷遇”,不少人砍了柿子树,只有少数几条巷没有“随波逐流”,内兄的巷便是其中之一。没想到今年的柿子又成了香脖脖,张嵩村已经卖到了一斤一元。
走进内兄家,他的儿媳妇秋梅已经摘了不少柿子,光“泡柿”就泡了两大桶。我问:“你是怎样泡的?”秋梅说:“先接两个半桶水,在水中加上我从张嵩村供销社买来的“泡柿粉”,再将摘下的硬柿子倒进去就行了。泡上几天就不涩了,吃起来也香甜可口。”说着,就从泡柿的桶中给我捞了一大塑料袋,回城后我就一天品尝几个,妙不可言。内兄还给我们准备了半布袋生柿子,让“烘着吃”。为了“烘”柿子,我又让孩子开上小车到太候村他姨妈家的果园里摘了十几个红富士,回城后便把硬柿子和苹果间隔放在纸箱里捂好“烘”,几天后硬柿子就变成了软柿子,吃起来也甜得温馨。
柿子也能晒,就是把摘下来的硬柿子一个一个摆放在阳台的窗台上让太阳晒,直到晒软而且不涩为止。我就有晒柿子的习惯,爱享受那种“晒着,软着,吃着”的乐趣。
柿子还能做“柿饼”。小时候我村无柿树,为了做柿饼,父亲让我和他到临猗北坡上用自行车戴柿子。一进柿树地,父亲就让我挑果形大的、形状整齐的、果顶稍平坦的、无伤痕伤巴的,充分成熟的。戴回来后,全家人就一齐动手用水果刀削皮,然后就将削过皮的柿子放在太阳底下晒。晒时,要选择光照充足、空气流通、清洁卫生的地方,用木凳和木棍搭起架子,上面铺好芦箔,再将去皮的柿子果顶向上,单层排在箔上曝晒,柿子慢慢就被晒小了,晒软了。期间,还要翻动几次,翻动时还要“捏饼”,直到晒得里外皆软,便将其封在缸中或罐中待上几天,然后再倒出来放风(也叫放霜)。放上一天后,再把两饼顶部相合,萼蒂部向外,放回缸中或瓦罐中“上霜”。上霜的缸或罐内,要放一层干柿皮,放一层柿饼。反复叠放至缸(罐)满,然后封缸(罐)上霜。柿饼上霜与环境温度有关,温度越低,上霜越好,所以要将缸放在阴凉处。直到霜上好了以后,柿饼就成功了。(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成功后的柿饼,色灰白,断面呈金黄半透明胶质状、柔软、甜美,性甘湿、润心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渴、健脾涩肠,是一种非常引人的美食。
柿子鲜艳火红,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历代文人墨客也留有不少赞美柿子的诗篇,如刘禹锡的《咏红柿子》,陆游的《秋获歌》,白居易的《慈恩寺有感》,彭叔夏的《水调歌头》等等;历代绘画家也经常把柿子作为题材进行创作,特别是齐白石的《事事如意》图,构图精巧,用笔大胆老道,韵墨淋漓自如,呈现一幅大气磅礴之势,是一幅非常珍贵的艺术品。
小红灯笼挂满巷,它映红了天,映红了地,也映红了农民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心!
四 : 大红灯笼别这样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曾经风靡一时,家喻户晓,使多少念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情种沉醉不醒,情意绵绵。
在现实生活中,大红灯笼还有一种挂法,譬如华人的传统佳节春节和元宵节----尤其在乡镇农村,千家万户的大门前一片火红!若凭高俯视,只见红星闪烁,都是人间灯火。怪不得欧阳修老先生在《生查子﹒元夕》里触景伤情,吟出了“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的惆怅词句。若走游里巷,仰视红灯,上面的题字大多是“五谷丰登”、“福寿双全”之类的吉祥套语。
由此看来,高挂大红灯笼不是寓意风情,便是寄托祥瑞,表达的是愉悦和喜庆的心思。然而,大红灯笼还有一种异样的挂法,《南国都市报》2008年4月7日报道,该报记者6日“在海南省澄迈县人民医院看到,一幢三层的门诊楼正厅大门上,两旁分别挂着一串直径约20厘米的红灯笼,上面书写着5个金色大字:‘财源滚滚来’”。
这5个“财源滚滚来”的金色大字,怎么瞅、怎么想都让人心里不舒畅,病魔缠身的患者更加胆寒!金色大字散发的光芒犹似万箭穿心。也许,为了求医治病,有人花光了积蓄,有人债台高筑,有人先富起来却又返贫,甚至有人家败人亡,有人困身绝症却家徒四壁,盯着“财源滚滚来”的红灯笼,绝望地游离在医院大门之外,如此等等。这般光景,使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从道德怪圈里挣脱出来。依循海南省澄迈县人民医院大红灯笼的这个挂法,一路想下去,岂不是这样:医院盼老百姓病痛多多,玻璃厂盼全城所有的玻璃窗一夜之间被风暴全打碎,律师事务所盼打官司的人越多越好,粮店盼国际粮食价格越高越好,兵工厂盼战争而讨厌和平……如此而已!看来要走出道德怪圈,或者说绕出市场经济的迷宫,还原“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医院还是悬挂“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条幅更为美妙。至少能给痛失健康的病人传递生命之春的信息,使患者在与病魔苦苦搏斗之时,在不幸遭遇死神袭击而弥留人世、与家人生死离别之际,获得温馨与信赖、勇气和力量。难道这不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文关怀?难道这不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途之中略尽绵薄之力?所以说,澄迈县人民医院的大红灯笼别这样挂。
固然,计划经济已成华胥一梦,现在是市场经济风光十足的年代,医院不会成为陶渊明笔下勾勒的世外桃源----那只是一个虚拟的、令人神往的乌托邦。医院收入多一些,白衣天使的日子好过一些,并不是人文精神的悖谬。然而,把“财源滚滚来”的大红灯笼挂在门诊大楼之上,显然是高调弘扬了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行业文化,有误入拜金主义、冷淡了人文关怀之嫌。
大红灯笼悬挂错位,使白衣天使和得了病治不起病、想治病吃不起药的患者,都陷入彷徨和困顿,甚至龃龉迭生,原因是什么?北京大学教授李玲在《求是》第7期撰文指出,公益性淡化是我国目前医院存在的突出问题。文章列举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三个重要障碍,其中第三个障碍是:“让医院自己在市场上求生存的政策,刺激了医院的营利动机,扭曲了医疗服务的价格体制,导致了供给诱导需求和药品价格虚高等问题”。因此,李玲教授坦言“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见解。从这篇文章中,患者不仅听到了未来的福音,还感觉到李教授入木三分的胆识和眼力。显而易见,李教授以其区区纤指弱力,满怀菩萨心肠,要把那个错位的大红灯笼摘下来,让“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条幅回归本位。(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姑且勿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就天赋人权而言,人们不仅喜爱大红灯笼,而且看到“财源滚滚来”就心花怒放,金字闪光更使人喜上眉梢----这是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诉求,对光明前景的幢憬,是创造欲望的萌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现代标尺,是踮着脚尖、乐呵呵步入高雅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升华精神境界的自由追求,源于人类天性而无可厚非,说三道四似乎有失明哲。
不幸的是,茅台美酒假如换了地方,再精心酿造也不会是原汁原味的茅台酒,即使极普通的饮酒者也品不出美味,呲牙咧嘴倍感不适。中国人的怀旧观念太浓厚了,以致和同样浓厚的时尚观念时时摩擦出火花,诸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仗义疏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箴语格言,总可以从僵化的思维中找出它的痕迹,在日常对话的片言只语中听到它的响声,给和谐社会造出一丁点儿不和谐。有鉴于此,大红灯笼别这样挂----象澄迈县人民医院那样。
2008-04-29
本文标题:大红灯笼高高挂-大年夜,我愿为您红灯高挂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