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B.碘酒C.石灰浆D.植物油
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 ] |
A .蒸馏水 B .碘酒 C .石灰浆 D .植物油 |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江西省同步题
考点:
考点名称: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
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组成:(1)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2)溶质可以是固体(氯化钠、硝酸钾等)、液体(酒精、硫酸等)或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碳等),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洒精等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溶解油脂,洒精能够溶解碘等。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
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溶液是一种或儿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溶液属于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
(3)溶液中的溶质可以同时有多种;
(4)溶液并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
4溶液为蓝色;
(5)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郡是溶液,如水;
(6)溶液不一定都是液态的,如空气。
溶液与液体
(1)溶液并不仅局限于液态,只要是分散质高度分散(以单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体系均称为溶液。如锡、铅的合金焊锡,有色玻璃等称为固态溶液。气态的混合物可称为气态溶液,如空气。我们通常指的溶液是最熟悉的液态溶液,如糖水、盐水等。
(2)液体是指物质的形态之一。如通常状况下水是液体,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3.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1)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量最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4)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5)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如硫酸铜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蔗糖溶液就是蔗糖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一般为水。
(6)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生成物。如 Na
2O,SO
3分别溶于水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 NaOH和H
2SO
4,因此溶质是NaOH和H
2SO
4,而不是 Na
2O和SO
3;将足量锌粒溶于稀硫酸中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ZnSO
4),若将蓝矾(CuSO
4·5H
2O) 溶于水,溶质是硫酸铜(CuSO
4),而不是蓝矾。
溶液的导电性:探究溶液导电性的实验: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试验一些物质的导电性。可以养到蒸馏水、乙醉不导电,而盆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均能导电。
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酸、碱、盐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的带正(或负)电的阳(或阴)离子(如下图所示)。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蒸馏水和乙醇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二 : 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在无机化工及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在无机化工及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课外研究小组的同学用粗铜粉(含有碳等杂质)设计了两种制备胆矾的途径,并测定了其中结晶水的含量。设计的流程如下:
(1)“较纯铜”转化为氧化铜时,应将其置于内进行灼烧(填写仪器名称)。“粗铜”表面的油脂可以用热碱溶液洗去,原因是。若灼烧“粗铜”,获得的产物是混有少量铜的氧化铜。存在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b.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d.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2)通过途径I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是: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冷却结晶、、自然干燥。比较由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的两种途径,途径Ⅰ有明显的两个优点: ① 。 ②。 (3)测定胆矾晶体里结晶水的含量时,若测定的相对误差大于零,则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加热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b.最后两次加热后的质量相差较大 c.加热前称量时容器未完全干燥 d.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溅失 (4)利用下图装置加热无水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A的试管中剩余黑色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发现木条能复燃。反应前后各装置的质量见图下方的表格所示。
请通过计算,推断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实验题难度:偏难来源:不详
(1)坩埚;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而除去 (2分,各1分)。 ad(2分,各1分) (2)蒸发浓缩过滤洗涤(2分,各1分)。①产生等量胆矾,途径I消耗硫酸少;②途径I不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2分,各1分) (3)cd(2分,各1分) (4)(2分,产物质正确1分,配平1分) |
试题分析:(1)进行灼烧所需的温度较高应选择坩埚,“粗铜”表面的油脂可以用热碱溶液洗去,原因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而除去。若灼烧“粗铜”,获得的产物是混有少量铜的氧化铜。存在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a.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d.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2)过滤完后还要进行蒸发浓缩然后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最后再自然干燥。途径Ⅰ有明显的两个优点:①对照反应转化情况可知产生等量胆矾,途径I消耗硫酸少;②途径I不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 (3)测定的相对误差大于零说明水的量较多或固体的质量较少,a.加热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不一定产生误差;b.最后两次加热后的质量相差较大也可能会使水的质量减小; c.加热前称量时容器未完全干燥,会有水将会使水的量增多,正确;d.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溅失,将会使剩下的固体质量减少,相当于水的量增多,正确; (4)加热无水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A的试管中剩余黑色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发现木条能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由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生成酸性气体质量是4.5g,生成氧气是0.5g,生成固体物质45g,根据电子守恒,由生成氧气0.5g,失电子数(0.5/32)*4mol。得电子可能是生成了二氧化硫,即生成二氧化硫的量为:(0.5/32)*2mol,质量为2g,还有酸性气体应该是三氧化硫,质量为2.5g,物质的量为2.5/80mol,即物质的量之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气=2:2:1,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黑色固体为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
考点名称:气体的收集、净化、干燥
收集方法及装置:
a.排水集气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装置如下:如采用第二个装置,气体应短进长出。
b.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装置如下:如采用第二个装置,气体应长进短出。
c.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装置如下:如采用第二个装置,气体应短进长出。
气体净化:
装置:
气体干燥:
(1)干燥原则:
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含有的水分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
①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
②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③具有强氧化性的干燥剂不能干燥具有强还原性的气体。注意H2、CO、SO2虽具有还原性,但可用浓H2SO4干燥。
(2)常见物质干燥
考点名称:氯气的制取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
(2)装置图:
(3) 步骤:
氯气的工业制法:
(1)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化学方程式为:
(2)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制得金属蚋),化学方程式为:
(3)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名称:其他物质的制备(硫酸铜晶体、铁红等)
实验室制取甲烷(CH4):
(1)反应原理:CH
3COONa+NaOH
CH
4+Na
2CO
3
(2)发生装置:固+固
气
(3)净化方法:浓硫酸(除水蒸气)
(4)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5)尾气处理:无
(6)检验方法:①点燃,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H
2O和CO
2
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NO):
(1)反应原理:3Cu+8HNO
3(稀)==3Cu(NO
3)
2+2NO↑+4H
2O
(2)发生装置:固+液→气
(3)净化方法:浓硫酸(除水蒸气)
(4)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
(5)尾气处理:收集法(塑料袋)
(6)检验方法: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为红棕色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氮(NO2):
(1)反应原理:Cu+4HNO
3(浓)==Cu(NO
3)
2+2NO
2↑+2H
2O
(2)发生装置:固+液→气
(3)净化方法:浓硫酸(除水蒸气)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尾气处理:碱液吸收 (3NO
2+H
2O==2HNO
3+NO;NO+NO
2+2NaOH===2NaNO
2+H
2O)
实验室制取氯化氢(HCl):
(1)反应原理:2NaCl+H
2SO
4Na
2SO
4+2HCl?
(2)发生装置:固+液→气
(3)净化方法:浓硫酸(除水蒸气)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尾气处理:水(防倒吸装置)
(6)检验方法:①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②靠近浓氨水冒白烟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
(1)实验原理: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直接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制备硫酸铜,必须加入氧化剂。在浓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浓硝酸将铜氧化成Cu
2+,Cu
2+与SO
42-结合得到硫酸铜: Cu+2HNO
3+H
2SO
4====CuSO
4+2NO
2+2H
2O 未反应的铜屑(不溶性杂质)用倾滗法除去。利用硝酸铜的溶解度在0~100℃范围内均大于硫酸铜溶解度的性质,溶液经蒸发浓缩析出硫酸铜,经过滤与可溶性杂质硝酸铜分离,得到粗产品。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重结晶法提纯。在粗产品硫酸铜中,加适量水,加热成饱和溶液,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冷却,析出硫酸铜,过滤,与可溶性杂质分离,得到纯的硫酸铜。
(2)实验步骤
①称量1.5g铜屑,灼烧至表面呈现黑色,冷却;
②加5.5mL3mol/L硫酸,2.5mL浓硝酸,反应平稳后水浴加热,补加2.5mL3mol/L硫酸,0.5mL浓硝酸;
③铜近于完全溶解后,趁热倾滗法分离;
④水浴加热,蒸发浓缩至结晶膜出现;
⑤冷却、过滤;
⑥粗产品以1.2mL水/g的比例,加热溶于水,趁热过滤;
⑦滤液冷却、过滤、晾干,得到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⑧称重,计算产率。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H2S):
(1)反应原理:FeS+2HCl→H
2S↑+FeCl
2
(2)发生装置:固+液→气(启普发生器)
(3)净化方法:饱和NaHS(除HCl),固体CaCl
2(除水蒸气)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尾气处理:CuSO
4溶液或碱液吸收(H
2S+2NaOH==Na
2S+H
2O或H
2S+NaOH==NaHS+H
2O)
(6)检验方法: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②湿润的醋酸试纸黑 考点名称:乙烯的制取
乙烯的制取:
(1)实验室里是把酒精和浓硫酸按1:3混合迅速加热到170℃,使酒精分解制得。浓硫酸在反应过程里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制取乙烯的反应属于液--液加热型
C2H6OCH2=CH2↑+H2O
(2)装置图:
(3) 注意事项:
①酒精和浓硫酸按体积1比3混和,使乙醇利用率提高,必须使用无水酒精,而且必须控制170摄氏度才能制得乙烯。装置连接时由下至上,由左至右。温度计插入液面下。
②烧瓶内加沸石以避免暴沸。
③温度计水银头插入液面下,但不要接触烧瓶底部,以测定液体温度。
④要使液面温度迅速升到170摄氏度,以避免副反应发生。
(4)收集方法: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相当,所以不能用排空气取气法,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检验:点燃时火焰明亮,冒黑烟,产物为水和C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紫色高锰酸钾褪色。
(5)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气体,烧瓶内液体颜色逐渐加深。
(6)两点说明
①实验室中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烯气体,加热不久圆底烧瓶内的液体容易变黑,原因是:浓硫酸将无水乙醇氧化生成碳单质等多种物质,碳单质使烧瓶内的液体带上了黑色。制得的C2H4中往往混有等气体。
②实验时要求使反应温度迅速卜升到170℃并稳定在170℃左右,因该温度下主要产物是乙烯和水,而在140℃时主要产物是乙醚和水,当温度高于170℃ 时,乙醇和浓硫酸发生的氧化反应更加突出,反应产物有等多种物质。相关反应方程式为:
三 : 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1)利用“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发生如下反应: TaS2(s)+2I2(g)TaI4(g)+S2(g) ΔH>0(I)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若K=1,向某恒容容器中加入1 mol I2(g)和足量TaS2(s),I2(g)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2)如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TaS2晶体,则温度T1________T2(填“>”“<”或“=”)。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利用I2的氧化性可测定钢铁中硫的含量。做法是将钢样中的硫转化成H2SO3,然后用一定浓度的I2溶液进行滴定,所用指示剂为________,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5℃时,H2SO3HSO3-+H+的电离常数Ka=1×10-2mol·L-1,则该温度下NaHSO3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h=________mol·L-1,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则溶液中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c(TaI4)·c(S2)]/c2(I2) 66.7% (2)< I2(3)淀粉 I2+H2SO3+H2O=4H++2I-+SO42- (4)1×10-12增大 |
结合题给可逆反应的特点,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问题。 (1)反应(Ⅰ)中,TaS2为固体,则平衡常数表达式K=[c(TaI4)·c(S2)/c2(I2)]。设平衡时,I2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则有 TaS2(s)+2I2(g)TaI4(g)+S2(g) 起始/mol100 转化/mol x0.5x0.5x 平衡/mol1-x 0.5x 0.5x 此时平衡常数K为1,则有[(0.5x)·(0.5x)]/(1-x)2=1,从而可得x=2/3 mol,I2(g)的转化率为(2/3 mol)/1 mol×100%≈66.7%。 (2)由题意可知,未提纯的TaS2粉末变成纯净TaS2晶体,要经过两步转化:①TaS2+2I2=TaI4+S2,②TaI4+S2=TaS2+2I2,即反应(Ⅰ)先在温度T2端正向进行,后在温度T1端逆向进行,反应(Ⅰ)的ΔH大于0,因此温度T1小于T2,该过程中循环使用的是I2。 (3)淀粉遇单质I2显蓝色,利用I2溶液滴定H2SO3时,常用淀粉作指示剂,达到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H2SO3+H2O=4H++2I-+SO42-。 (4)H2SO3的电离常数Ka=[c(HSO3-)·c(H+)]/c(H2SO3)=1×10-2mol·L-1,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1×10-14mol2·L-2,综上可得Ka=[c(HSO3-)·KW]/[c(H2SO3)·c(OH-)]。NaHSO3溶液中HSO3-的水解反应为HSO3-+H2OH2SO3+OH-,则水解平衡常数Kh=[c(H2SO3)·c(OH-)]/c(HSO3-)=KW/Ka=(1×10-14mol2·L-2)/(1×10-2mol·L-1)=1×10-12mol·L-1。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I2,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中c(HSO3-)减小,HSO3-的水解程度增大,c(H2SO3)/c(HSO3-)将增大。 点拨:知识:平衡常数及转化率;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氧化还原滴定及指示剂的选择;电离平衡常数和水解平衡常数的计算。能力: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简单计算的能力。试题难度:较大。 |
考点:
考点名称: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有天化学平衡的计算一般涉及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百分含量,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平均摩尔质量、压强等。通常的思路是写出反应方程式,列出相关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确定各量之间的火系,列出比例式或等式或依据平衡常数求解,这种思路和方法通常称为“三段式法”、如恒温恒压下的反应mA(g)+nB(g)
pC(g)+ qD(g)
(1)令A、B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 达到平衡后,A的消耗量为m·xmol,容器容积为VL。
则有:
(2)对于反应物
,对于生成物
(3)
(4)A的转化率
(5)平衡时A的体积(物质的量)分数
(6)
(7)
(8)
考点名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
来说,加压,
增大、
增大,
增大的倍数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减压,
均减小,
减小的倍数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压、减压后v一t关系图像如下图:
(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对于
,加热时颜色变深,降温时颜色变浅。该反应升温、降温时,v—t天系图像如下图: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v一t图像为
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
1.恒温恒容时
充入稀有气体
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成分分压不变,即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时
充入稀有气体
容器容积增大
各反应成分浓度降低
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当充入与反应无关的其他气体时,分析方法与充入稀有气体相同。
化学平衡图像:
1.速率一时间因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
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观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
2.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
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发(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 (p),常见类型如下图:
小结:
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
(1)看两轴:认清两轴所表示的含义。
(2)看起点:从图像纵轴上的起点,一般可判断谁为反应物,谁为生成物以及平衡前反应进行的方向。
(3)看拐点:一般图像在拐点后平行于横轴则表示反应达平衡,如横轴为时间,由拐点可判断反应速率。
2.图像分析中,对于温度、浓度、压强三个因素,一般采用“定二议一”的方式进行分析
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关系:
1.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必然增大。
2.反应物用量的改变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aA(g)
bB(g)+ 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物 A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2)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aA(g)+bB(g)
cC(g)+dD(g):
a.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
b.若按原比例同倍数的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
c.若不同倍增加A、B的量,相当于增加了一种物质,同a。
3.催化剂不改变转化率。
4.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各反应物转化率相等。
浓度、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的几种特殊情况: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
2.南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如
,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无影响。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4.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如某平衡体系中,
,
,当浓度同时增大一倍时,即让
,此时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5.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体物质的浓度时,必然同时引起压强改变,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心仍从浓度的影响去考虑:如
,平衡后,向容器中再通入反应物
,使 c(NO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如向容器中再通入生成物 N2O4,则使c(N2O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但由于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压强都增大,故对最终平衡状态的影响是一致的,如两种情况下,重新达到平衡后,NO2的百分含量都比原平衡时要小考点名称: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
1.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温度、压强、浓度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质量分数也就随着改变,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以上过程可归纳如下: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当与化学平衡体系有天的外界条件改变以后,
>
,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不移动;
,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建立对于可逆反应,不管从正反应开始(只投入反应物),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投入生成物),或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同时投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达到
的状态。当
相等时,单位时间内同一物质消耗与生成的量完全相等,因而各物质的浓度和百分含量保持一定,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构成化学平衡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反应物和所有的生成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的特征:
(1)逆:只有可逆反应才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动: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3)等:
。
(4)定:各组分的浓度及百分含量保持一定。
(5)变: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使
时,平衡便会发生移动而使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发生变化,直至建立新的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
指的是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反应类型分析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q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情况是否达到平衡。
考点名称:化学平衡常数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表平衡达式: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来说,化学平衡表达式:
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①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对反应物而言转化率越高。
②某一温度下的K′与K比较能够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K′>K,反应正向进行;K′<K,反应逆向进行;K′=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催化剂无关,与温度有关,在使用时必须指明温度。
(4)在计算平衡常数时,必须是平衡状态时的浓度。
(5)对于固体或纯液体而言,其浓度为定值,可以不列入其中。
(6)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在一定温度下,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就越小,反应物转化率就越小,即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平衡的相关计算。
2.若用浓度商(任意状态的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符号为Qc)与K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和反应进行的方向。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计算转化率及浓度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四 : 香精香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香精香料不是醒目的商品,但我们的日常生活却充满香气。如我们所用化妆品的香气争奇斗艳、各种洗涤用品香气清爽淡雅、各种食品充满诱人的香味。尽管人类的嗅觉动物相比已经退化(如远远不如狗,见表1-1),但在人的生活中,香味具有让人无法相信的魅力,往往令人逐然心动,微妙地支配人的感情。人类的嗅觉虽然不如动物,但在人类的生活中,香味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表 1-1 阈值( 1 毫升空气中的分子数)
物质 | 人 | 狗 |
醋酸 | 5.0×1018 | 5.0×105 |
酪酸 | 7.0×109 | 9.0×103 |
戊酸 | 6.0×1010 | 3.5×104 |
α - 紫罗兰酮 | 3.0×108 | 1.0×105 |
乙硫醇 | 4.0×108 | 2.0×105 |
羊油酸 | 2.0×1011 | 4.0×104 |
从表1-1可见,狗的嗅觉阈值远比人类敏锐,对酪酸来说其敏锐程度为人类的 106倍。人的脚心汗腺约为 1000 个/cm2,24 小时之内分泌汗液约16ml,汗中0.04%为酪酸,即使仅有它的10-3倍落于地面,每个足迹上约残留 2.5×1011个酪酸分子,这个浓度是狗的嗅觉阈值的106倍。当然犬类追踪的是酪酸、吲羟、吲哚、酚类、丁二酮等混合物的综合气味,并根据各组分浓度的不同分辨出每个人。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需求愉快的芳香以增加生活的情趣。香精香料需求量快速增长,因此天然香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人造香料、合成香料的迅速发展,大大缓解了这一矛盾。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香味产品有化妆品、香皂、洗涤剂、牙膏、医药品、各类食品、酒类、杀虫剂、空气清新剂、防臭剂、涂料、文具用品,橡胶、塑料制品、皮革、电影胶片、印刷油墨和城市煤气等。
以上资料由香精香料英才网(xjxl.j[www.61k.com]ob1001.com)提供,官方微博:http://weibo.com/xjxljob1001
本文标题:
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B.碘酒C.石灰浆D.植物油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9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