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行业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2017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首发

发布时间:2017-09-03 所属栏目:优地机器人展示

一 : 2017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首发

  【61阅读IT新闻频道】6月22日,《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7)智慧工地应用与发展》(以下简称《报告》)在2017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上正式发布。《报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组织牵头,联合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城建集团、上海建工集团、广联达等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的权威专家共同编写,是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针对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系列报告。

  据悉,《报告》源起于2013年,历经“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专项技术BIM的研究”、“BIM的深度应用和发展”、“互联网应用与发展”四届主题。今年《报告》以“智慧工地”为主题,代表了当前施工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水平,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引领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创新发展。

  主题锁定“智慧工地”,峰会现场发布解读双管齐下

  峰会开幕式上,《报告》发布环节充满了数字化和科技感。大屏幕二维码全场扫描,上千位现场嘉宾点击助力,代表参会人员的微信头像一个个注入。随着住建部信息中心行业工作处处长赵昕、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马智亮、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副总经理杨富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李云贵、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刁志中五位报告编委成员触屏发布按钮,由参会人员微信头像组合的5秒倒计时之后,出现“数字驱动 智慧引领 推动升级”12大关键词,《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7)智慧工地应用与发展》自此隆重发布。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加强技术研发应用”,用科技手段促进建筑产业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行业工作处处长赵昕在峰会现场解读《报告》时也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施工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不断深入,信息化建设越来越趋向具体工程项目的应用。对建筑领域信息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即施工现场来说,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BIM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建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工地”,对改变传统建造方式、促进工程项目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立足实际全面客观,报告亮点众多价值重大

  智慧工地是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基础上的一种支持对人和物全面感知、施工技术全面智能、工作互通互联、信息协同共享、决策科学分析、风险智慧预控的新型信息化手段,围绕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可大大提升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节约成本,提高施工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实现工地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今年的报告从“智慧工地的应用和发展”切入,呈现了三大价值。

  其一,报告基于所有智慧应用,给出了实际应用流程、应用工具和应用案例,聚焦生产一线,更具实践指导性。报告从施工现场管理角度分别对智慧施工策划、智慧进度管理、智慧人员管理、智慧机械设备、智慧物料管理、智慧成本管理、智慧质量安全管理、智慧绿色施工管理、智慧项目协同进行了详细阐述,辅以代表性的应用案例,既有智慧工地应用理论又有实践经验,可以极大地指导项目实践。

  其二,报告首次明确了智慧工地的基本概念。报告对智慧工地的定义、关键技术、应用架构和建设思路进行了阐释,同时从发展角度指出智慧工地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目前的建设还处于信息自动采集的感知阶段,未来将向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管理阶段发展。

  其三,报告进行了广泛调研,再现了智慧工地发展的真实现状。为全面、客观地反映智慧工地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应用现状,报告编写组采用“线上+线下”联合调研的方式,回收了近500份施工企业、科研院所、设计企业等的有效问卷,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剖析。

  报告立足实际,客观描述了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智慧工地发展的趋势与现状,总结了智慧工地应用理论,提供了最佳实践案例,为建筑施工行业推广“智慧工地”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对建筑施工行业意义重大。

  “智慧工地”是数字经济浪潮下,建筑施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可以让现场人员工作更智能化,让项目管理更精益化,让项目参建各方更协作化,让建筑产业链更扁平化,让行业监管与服务更高效化,让建筑业发展更现代化。

二 : 2013年安全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徐绍川出席

7月5日,2013安全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徐绍川出席论坛,并作了题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安全发展》的主旨发言。

[www.61k.com)

徐绍川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阶段,必须在坚持传统监管方式基础上,向更多依靠法规标准引领、先进装备支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真正实现企业本质安全。

徐绍川强调,近年来,安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成果总量不足、产学研结合不紧等突出问题,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安全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科技创新工作应继续坚持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推动企业本质安全为出发点,重点实施“四个一批”项目,大力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推动力。要凝聚全社会智慧和力量,通过落实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发展安全产业、强制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培养使用安全专业人才、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等举措,大力推动“四个一批”项目早见成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出席论坛,并就科技兴安、两化融合保障安全生产、信息化安全管理等安全生产热点问题,与参会专家及与会代表进行了对话和交流。

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化联盟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以及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活动。

三 : 西周玉器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一个高峰

几乎所有的资料一提起晋侯墓地,必言其随葬玉器种类之多,装饰之美,数量之巨。而吉琨璋说,谈论晋侯墓地必须从曲村-天马遗址说起,这一遗址的发掘无疑得益于当代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邹衡先生的一种学术执着。

“1962年发现曲村-天马遗址时,晋国在西周时期绵延达三百年之久的国都沉睡于一片安然的村庄和农田中,无人知晓。在此后到1979年间,北京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晋南进行大规模的田野调查,目的就是寻找晋国在西周时期的都城所在地。当时有好几个遗址进入了考古队的视野,但邹衡先生最终把工作核心定在了曲村-天马遗址,认为这里的可能性最大。”就这样,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合作对该遗址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西周时期晋国的高级贵族墓,却一直没有发现跟晋侯有直接关系的墓葬。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盗墓原因,晋侯墓地才迅速“现身”。“此后共找到九组19座晋侯及夫人的高等级墓葬及大量的陪葬墓。为什么能确定是晋侯墓呢?就是其中出土的青铜器上明确记录了6位晋侯的名字,有的能和司马迁《史记》上的记载相印证。”由于晋侯墓地的时代从西周早期延续到春秋早期,而且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个西周时期完整的诸侯级墓葬群,所以其出土玉器“不仅建立了一个有关西周玉器类型的标尺,同时为我们展示了非常完整的西周时期的用玉制度”。

横水西周墓地:完美复原玉组佩

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又发现了不少西周时期的诸侯墓葬,当中就包括了2005年由吉琨璋主持发掘的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而让吉琨璋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复原该遗址中1号墓主人——倗伯夫人身上的大量玉组佩。

由于两千多年前倗伯夫人的棺木在运往墓地时可能出现了倾斜,其脖子上、肩膀上挂的五六组玉组佩全都集中到了下颌部位。吉琨璋认为,在西周用玉制度已经相当明了的情况下,如果没办法重新串好复原,那将是很失败的事,所以倍感压力山大。“西周的玉组佩附件为玛瑙珠子,上面粘附有和着朱砂的泥土,稍稍一动,可能就打乱整套组佩,我们甚至都不敢略微动一下这些珠子的方向,怕再也串不起来。清理掉上面的泥土,我们五六个人盯着看了好几天,不敢下手。大家在脑子里反复筛选各种串起来的方案,再以玛瑙珠子的排列方向印证,不对,就重新换思路。经过不断摸索,逐一剔除,最终串出了我们认为很正确的复原组佩,其中包括三组璜组佩,一条料管的项饰品,四组梯形牌组佩,三组发饰及十多个玉玦。”也因为这种认真细致的清理方式及后来更为细致的工作,绛县横水西周墓地的发掘工作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3-2004年度“田野考古奖”一等奖。该奖项自上世纪90年代设立以来,除了第一届将一等奖授予陕西临潼兵马俑的发掘外,其后一等奖就一直空缺着,虚位以待十多年。

而无论是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陕西韩城梁代村西周墓地、河南平顶山西周应国墓地还是河南三门峡的虢国墓地,吉琨璋表示,西周玉器在全国各大遗址所发现的都差不多,可见当时文化发展很一致,诸侯国的用玉理念、方式几乎相同。“如果哪一天发现了周天子的墓地,那我想最多就是玉器更精美,量更大,但在用玉制度上,应该没有太大区别。”

四类用玉 承载周礼

那么,西周的用玉制度包括了哪些层面的内容呢?吉琨璋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一、礼制用玉。《周礼·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尽管这是战国时期儒家们的一种理想化用玉理念,但西周时期的圭、璜、璧等礼制用玉,是对新石器时代以来礼玉的集大成,并发展到极致。“我们在考古发掘中见到的大玉戈、大玉圭、大玉璧非常多,而且明显不是把玩用的。”吉琨璋说。

二、礼仪用玉。像由多件玉器组合到一起挂在脖子上的璜组佩,挂在女性肩膀上的梯形牌组佩,还有项饰、腕饰、臂饰等,都是在重大的礼仪场合中佩戴的。

而西周用玉制度中最有独创性的无疑是玉组佩。“为什么到周代会出现这种挂在脖子上的玉组佩呢?原因是组佩互相碰撞会发出非常清脆的声音,所谓‘佩玉锵锵’,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一位君子;而且挂着玉组佩,走得太快了玉就可能碰坏,起到一种节步的作用,提醒其行止得当,不失礼节。

同时,吉琨璋强调西周的玉组佩不可能长及膝盖,因为挂在脖子上,如果垂到膝盖,就没法行动了。“晋侯墓中出土的玉组佩有的长达两米,在实际使用中是不可能的,应该是随葬时几串搁在一起。”但要是组佩悬挂的位置移到了腰上,情况就不同了。“这正是西周和春秋中后期特别是战国时期的玉组佩之间最大的不同。因为战国时期人们的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西周时人们穿的都是短上衣;战国时,贵族君子穿的是长袍,中间扎一腰带,上挂组佩,长及膝盖也不会影响活动。”

另外,两个时代的组佩中主要构件也不同,西周是璜,东周为珩。“西周的组佩中,璜的弧面是朝下的,两端有孔,两条平行的轴线将各件玉璜串了起来。而到了战国时期,挂在腰间的组佩变成了单轴线,在珩的中间穿孔,弧面朝上。所以,战国时期的龙形珮很发达。”

三、把玩用玉。主要包括玉马、玉螳螂、玉龟、玉熊等各种动物器型及玉人。“像晋穆侯第二任夫人的墓中就出土了一个铜盒子,其中装着几十件把玩用的玉器,囊括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西周的美玉,可见这位夫人有很高的鉴赏能力,是当时的玉器‘收藏家’。”

四、丧葬用玉。像玉覆面是用玉雕琢出眼睛鼻子等五官的形状,缝在布上,然后覆盖于脸上;玉琀,则是在死者的嘴里放进各种小玉件;还有管状的玉握,中间可以用绳子穿了绑在手上;另外,死者脚底下也踏玉,甚至男性生殖器上都放有葬玉。“周人认为玉可使人不朽。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顶峰是汉代,出现了金缕玉衣、银缕玉衣等。”

因此,吉琨璋认为:“西周玉器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不仅继承了新石器时代到商代的玉器风格,同时有自己的创新,尤其是把玉作为礼的载体纳入礼的范畴形成一整套用玉制度,影响深远。”

四 : KTV行业峰会论剑 优地机器人展示行走实力

  【61阅读IT新闻频道】4月15日,由海媚娱乐主办,科大讯飞协办的人工智能&移动互联KTV行业峰会在合肥举行,KTV行业代理商、全国连锁KTV品牌领导等出席了本次峰会。峰会特邀了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大志,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KTV行业的前景。

  会上,刘大志针对KTV未来的升级转型率先发言。他认为,KTV引入机器人能够加深时尚潮流烙印,塑造品牌差异化优势。“我们机器人基于无人驾驶技术框架,集结了六大行走板块,在行走避障方面非常灵活。”刘大志表示,“目前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在KTV、酒店、医院等等场景使用。”

刘大志演讲.jpg

  优地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大志发表演讲中

  据介绍,优地机器人采用的是激光雷达导航,该技术无需对环境进行任何改造。使用者只需点击目的地,机器人就会自动带路,途中遇到行人或物体会自动避让,完成任务后自动返回迎宾地点,等待下一个任务。以往客户下单后需要自己找路,现在,有了优地机器人就能够减少顾客寻路时间,提高整个服务流程。此外,机器人还拥有迎宾、送餐、智能语音等功能。

合肥峰会1.jpg

  优地机器人在峰会现场为客人带路

  本次参会的品牌均在KTV行业有着亮眼的“成绩单”。以优地科技为例,它是最早进入KTV行业的服务机器人品牌,也是在该行业分布最广的服务机器人品牌,纯K、银乐迪、好乐迪、钱柜等知名品牌都是其合作伙伴。经过半年多的试炼,优地机器人不仅经住了市场的考验,更凭着不断优化的使用体验,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互联网+概念的大热,为传统KTV提供了发展的新模式。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则为该行业提供了创新和差异化竞争的机遇。如同峰会的主题,传统KTV行业想要升级转型,始终离不开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力量。

本文标题:中国行业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2017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首发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717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