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LOL你一定做过的10件事,第1果然还是这个,都
平时玩英雄联盟时大家都会有一次属于自己的小习惯,今天我们想来探讨一般的玩家们,到底当你们进入游戏后,哪些事情、哪些反应,是最常发生的?想知道自己这些「症状」有没有上榜吗?跟着看下去就对啦!
No.10 猪一样的队友天天有
其实不只是打游戏,在公司简报、在学校分组都可能会遇到这种所谓的「猪队友」,不只没帮忙,还会扯大家的后腿。
但话说回来,人生在世,你我难免都会成为别人的负担,所以也许当自己遇到的时候,也就别那么愤慨啦,毕竟你可能也曾经让人家干骂在心理啊!
No.9 巴龙没吃到、小龙一直掉
大小龙在一场游戏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打死后全体队员们会获得增益效果,因此在一场游戏中,这是对两方来说都是必争的资源。
但有的时候可能因为己方的失误或对方的精采表现,而把到手的鸭子拱手送给敌方,因此「掉龙」也名列常发生事件的榜上啦!
No.8 天赋符文忘记换
在游戏开始前,玩家可以因应不同的角色或分位而设定不同的参数,在英雄联盟中,我们称为「符文」、「天赋」。
而在比赛中,符文、天赋所给予的细微差距,往往就是胜负的关键。但偏偏有时候就是会因为粗心、没时间、上厕所、去抽烟,结果回来才发现忘记换了啊!
No.7 骂我?这还不举报你!
英雄联盟的设计者们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好的体验环境,所以设立了检举机制,针对口出恶言、消极态度的玩家予以惩罚。
但有时候这也成为挟怨抱负的工具之一,看你打的好或你赢了,明明什么也没做,却还是硬要检举对方,只能说还是要有点运动家精神啊!
No.6 偷鸡不着还掉闪
刚刚介绍了「天赋」、「符文」,还有一个「技能」,而「闪现」就是其中一种。
闪现能缩短或拉开跟敌人的距离,让自己取得较有利的位置。但有时可能会因误判地形、距离等因素而导致自己错用闪现,此情况也是相当常发生的!又因青铜是玩家分级中最低一级,故也称此行为「铜闪」。
No.5 你是我的眼,不要不插眼
视野,在游戏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有了视野你可以确认敌方的位置,做出更多应对,而获得视野的方法就是「插眼」。
原则上,插眼是队中五个人都要做的事情,但偏偏有人会忘记插、不爽插、总之就是不想插,导致队伍输掉。所以说啊,巩固视野人人有责,下次就乖乖插眼吧!
No.4 双排下满!不让就送!
在LOL里面有不同的位置可以让玩家选择,而大家也常常会因为想要分到自己擅长的那一路,而与其他队友发生争执。
最容易看见的往往就是一进场先喊句「中路/打野/AD/上路,不让(他玩)就送(头)」,然后也不顾他人意见的准备开始游戏。虽然说现在这个现象已经有大幅度的改善了,但多少仍会遇到。下次若再遇到这个情况,不妨就当做一种修炼吧!毕竟游戏而已,何必那么较真呢?
No.3 挂机登入炉石再说
当游戏中遇到了前述几种情形,不管是猪队友、不让位置,往往有人就决定乾脆挂机去做别的事情,反正对他来说玩的不开心或是觉得输定了,那也懒得浪费时间。
虽然说挂机、中途离游戏这件事情不太可取,严重影响到其他玩家,不过也是有的人因为挂机去做别的事情,而达到类似负面行销的效果,比方说去剪头发啦、玩别的游戏啦,也是能够成为一个话题。不过在这还是要奉劝大家,玩游戏也是一种对事、对人生的态度,游戏可以暂离,但人生可以嘛?
No.2 红B蓝B通通都是我的!
前面说到了杀掉大小龙能为团队带来全体增益;此外,还有其他怪物能加强个人能力,也就是现在要介绍的「红Buff」、「蓝Buff」,当然牠们其实都是有名字的,只是就介绍方便,用在游戏中显示的颜色来区分比较快。
一般来说,在游戏前期,这些野怪会让担任「打野」这个位置的玩家杀掉取得增益效果与经验,帮助自己的发展;不过到了游戏中后期开始,为了团战或是关键角色的发展,则会就功能性而把这两个增益野怪分给其他角色,但若是有人不愿意将资源做有效的分配,小有口角不说,往往还会影响整个战局啊!
No.1 你在大声什么啦?!
噔棱~所以大家在英雄联盟里最常做的到底是什么呢?毫不意外的!就是怒骂队友啦!
前述的任何一项原因,只要「疑似」成立,就构成了开骂的理由,不管是打字、还是在电脑前独自咒骂,相信这种经验是大家都有过的。尤其是这两三年来,有一个拉风的男人,把骂人这个行为升华到了艺术的境界,骂得漂亮骂得潇洒骂得清楚骂得得意骂得精彩骂得出色骂得深情骂得智慧 ,简直是风靡无数玩家教坏大学生小学生,各种模仿语气、学习口头禅等等,更是不在话下。不过也是要小心一下尺度啦,不然最后被人记录下来举报,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 : 张元济后人: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张元济
(1867年10月25日~1959年8月14日)
浙江海盐人。他是前清翰林,也是戊戌变法核心;他是商务掌门人,也是中国出版第一人。他投身商务,普及教育,启迪民智,为中华民族文明续命。
晚年,他手书七绝诗,告别商务同仁:“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
他嗜书、寻书、藏书、编书、出书。他穷其一生,收集善本古书,终成涵芬楼;从通艺学堂图书馆,到东方图书馆,再到合众图书馆,他开创中国公共图书馆之先河;他整理影印古籍丛书,《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至今仍是海内外古籍研究的基本文献,后者被史学界一致公认为最佳全本正史。
他是唯一见过光绪、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中国五位第一号人物”的出版界元老。
2011年12月,海盐张元济图书馆新馆建成,新老馆总占地1.1万平方米,藏书40万册。
2012年,适逢商务印书馆成立115周年,张元济诞生145周年,4月25日至27日,《张元济全集》出版座谈暨第四届张元济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张元济的故乡海盐举行;张元济纪念馆,经过扩建,正式对外开放。12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集聚海盐,共同纪念这位中国现代出版巨子。张元济之孙张人凤应邀参加此次活动。
3月7日下午,在上海市淮海中路(旧称霞飞路)上方花园24号张元济故居,张人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这位已届古稀之年的长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祖父的文集,《张元济全集》便是他多年的心血凝聚。
【印象】
“督责严格但又爱护备至”
有人称他为出版家、教育家,也有人认为可称为思想家、改革家。仁者智者各抒高见,然而对于家庭来说,他永远是一位督责严格但又爱护备至的好父亲。
——张树年《我的父亲张元济》
直到张元济去世,张人凤与祖父一起生活了近20年。在他的印象中,祖父对小辈很严厉。
张元济之子张树年在父亲身边生活了52个年头,他在《我的父亲张元济》中回忆:“父亲最厌恶睡懒觉。在父亲的教导下,我确实养成早起的习惯。至今我6时起床,决不拖沓。”
张元济孙女张珑在回忆录《水流云在》回忆了全家人一起吃饭的规矩:长辈没有坐下来,晚辈不可以动筷子,这是对长辈的尊敬。张人凤一直记得:“一次他颇严肃地对我说,餐桌上不可以用刀叉或筷子指着别人,那样不礼貌。这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却使我终身受用。”
张人凤的记忆里,祖父虽每日伏案工作,但对家人关心备至。他曾著文回忆,日伪时期,常有“防空”、“戒严”,家家熄灯,戒严令过去才能亮灯吃饭,“小孩子则又饿又恐惧。祖父摸黑来到三楼我的房间里……让我躲进壁橱,开亮壁橱里的电灯,半掩着门,再拉上厚窗帘。祖父看到我独自在壁橱里安心吃晚饭,他才放心地走下楼去。”他记得三四岁的时候,到邻居家玩,吃了一种蛋糕,回来闹着要吃,“祖父听进去了,当时正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候,祖父在朋友的启发下,卖字,刚有第一笔收入,就买了这种蛋糕给我吃。”
张珑记得幼时,芒果是稀有之物,祖父每食一个,必将芒果剖成两半,与她分享。1947年张珑考入圣约翰大学英文系。祖父托人买了一架“雷明顿”牌打字机奖励她。她在北大教书时,写信提到看到石刻的三希堂法帖,想刻拓下来,没想到不久就收到祖父回信,说已替她买了一部。
父亲对祖先最崇敬者,似有四位,他们的著作、言行在塑造父亲的品格中,有着很大的影响……父亲对始祖“不受权贵之饵”、“以挽弱宋而奋中兴”、“清明刚正,国家是急”的高尚品行,景仰备至。第二位是十一世祖张奇龄……他立下家训,世代相传:“吾家张氏,世业耕读;愿我子孙,善守勿潜;匪学何立,匪书何习;继之以勤,圣贤可及。”……父亲对大白公家训极为推崇,1914年极司非而路新居建成时,用隶书亲笔缮写,命人镌刻在柚木板上,镶嵌于大客厅拉门上……
——张树年《我的父亲张元济》
勤奋,是张元济给后辈最深的印象。
张树年在书中记述:“父亲天不亮就起身……盥洗完毕,父亲就开始工作。开了电灯,伏在书桌上批阅公文,写信,查资料,总之写个不停。等到天亮开了百叶窗,熄了灯,继续写。”
张珑在《水流云在》中也自述了幼时的印象:“从幼小的时候起,我就有一种怕时光流逝而自己什么也没有做的恐惧。这种深深植于我心灵之中的思想就是来源于祖父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自我有记忆起,总是看见祖父在辛勤地、忙碌地工作,或伏案写作,或看书,或会见客人,或出门办事,从未见他闲着。”
“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之一是严格,印象之二是非常勤奋。”张人凤有记忆时,祖父张元济已快80岁,是商务印书馆的董事长。“他非常关注商务的事物,每天早晨,商务都派汪师傅送文件和信过来,紧要的,祖父当时就批示回复。一天两次,早晨8时,下午4时,天天如此。整个上午他都趴在桌上写回信,起草文件。吃过中饭,沙发上靠一靠,继续工作,进行古籍点校。吃过晚饭,看看商务的股票。父亲陪他说说话。”直到1949年中风,“但他能够坐起来的时候,在床上放个小桌子,继续工作。”
1932年,《百衲本二十四史》编校一切就绪时,日军轰炸商务,焚烧涵芬楼,商务印书馆80%的资产,46万册藏书,包括善本古籍3700多种,悉数被毁。伤心过后,张元济从头开始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到1937年出齐,前后耗时十八载,三千卷字字心血。
说到《涵芬楼烬余书录》的定稿,张人凤对祖父的付出感受尤深,“被烧之后不久,他就开始着手搞这个工作,当时不敢出版。抗战胜利后,他继续编撰,直到1948年,基本定稿。1949年他中风后,身体稍好,就开始最后审定。他用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完成了他最后一本典籍著作,1951年正式出版。”
“他是个读书人,对国,对家,对事业,对自己怎么考虑,上对祖宗,下对小辈,都有规范,他很严于律己、清廉,非常严格。究其根源,当然有来自于祖训,更高的是来自儒家的哲学。但是我研究不出来。”
1936年,蔡元培、胡适、王云五发起,征集论文,刊行纪念册,献给这一位学者与学术界功臣,作为他七十岁生日的一点寿礼。《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收录22位名人、学者的论文,他们尊称张元济为“富于新思想的旧学家,能实践新道德的老绅士”,赞誉他“兼有学者和事业家的特长”。
【影响】
无书不成其为家
书更是无所不在。在大客厅、小客厅、小书房、楼梯间,楼上祖父的工作室、卧室里,以及后来在上方花园住宅的上上下下,无处不是书。似乎无书就不成其为家了。文化的熏陶需要一种气氛,祖父以他渊博的学识,自然而然地在家里营造起一种文化氛围,使晚辈们得以自幼沐浴其中。
——张珑《忆祖父》
“父亲从欧洲带回不少玩具,其中一盒积木我特别喜欢……我和姊姊都不会搭……这盒积木,我的儿女珑儿、长儿都玩过,外孙女清清与孙女玮玮、璟璟也玩过。可说是我们家传代的玩具了。”张树年曾详细描述这套父亲赴欧洲考察时带回来的传家玩具。
张元济有一女一子,均为继室许夫人所生。1889年张元济中举,娶同乡吾乃昌之女为妻,3年后,张元济中进士,也是在这一年吾氏夫人病故。1895年,娶已故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许庚身之女许子宜为妻。两人相濡以沫,直到1934年夫人病故。
女儿张树敏,1903年出生,自幼在家延聘家庭教师。抗战胜利后不久,随夫去香港,后旅居法国,上世纪80年代病逝。她有3个女儿,大女儿孙以恒和老三孙以茂都是老师。
张树年是张元济唯一的儿子,1907年出生,圣约翰大学经济系毕业。“我父亲大学毕业后想进商务工作,但祖父不同意。‘你不能进商务工作,对你不利,对我不利,对公司也不利’。”张树年1931年留美入纽约大学,学工商管理,回国后,进了银行。“父亲的一生算不上坎坷,但他留美时,商务被炸,家境困难;留学回(www.61k.com)来,赶上日本侵华;解放后,他学的那一套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不能用,只能在储蓄所工作。他的一生很单调,虽没戴‘帽子’,但也很压抑,不过,各种运动,总算平平稳稳地度过。”家却被抄了,资料尽毁,包括张元济1926年到1949年的20多本日记和一些书、信。张树年晚年编撰了《张元济年谱》。1997年,他90岁时写作了《我的父亲张元济》。
张树年有一子一女。女儿张珑1929年出生,195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毕业。1951年夏天,接马寅初亲自签署的聘书,在北大西语系教英文,直到1969年与爱人李瑞骅(我国金属结构设计研究工作的先行者和带头人),被下放到湘西的干校。后来,回到建设部做翻译,同时担任《中国建筑》英文版杂志主编。退休后,她写了自述体回忆录《水流云在》。张珑之女李清,毕业于北大英文系,上世纪90年代初旅美,现在纽约做电脑软体。
儿子张人凤,1940年出生,1958年高中毕业,因姑母在国外,尽管以全5分的成绩从位育中学毕业,但最终只勉强在上海师范大学数学专科就读。毕业后,服从分配,从事职工业余教育,杨浦区业余大学任教,后任校长,曾是杨浦区政协副主席,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
退休以后,张人凤集中整理编撰祖父的资料。早在父亲张树年编《张元济年谱》时,他开始帮忙。“《张元济全集》现在已出版十卷,2007年到2010年出完。出版之后又发现约十万字新资料:一部分是上海图书馆开放了盛宣怀档案,有一批张元济写给盛宣怀书信和工作报告;一部分是上图新开放的张元济商务印书馆工作日记,稿本中夹有很多纸条,有信稿、批示、文稿等。”
2011年1月出版《张元济年谱长编》上下册,属于上海交大出版社晚清以来重要人物年谱长编系列。2007年,《盛宣怀年谱长编》出版后,出版社向张人凤约稿,他和柳和城合作编撰了《张元济年谱长编》。
张人凤学数学,编撰资料,难度很大。“都是文言文,没有标点,毛笔字的信稿非常草,资料散失在各个地方,很难找。”但长达20年的研究,他逐步积累,逐渐了解了其中的门道和一些考证的方法。
张人凤有两个女儿。张玮1969年出生,同济大学环境监测专业毕业,现在新加坡国家公用事业局从事自来水质分析,有个12岁的儿子。张璟1978年出生,上海大学会计专科毕业,赴美伊利诺伊大学读会计本科,入纽约圣约翰大学读硕,学税务,目前任职于纽约一家法国保险公司,有个3岁的儿子。
谈及祖父对家族的影响,张人凤说:“把我们这些人搞到都成天和书打交道。” 张元济晚年曾撰有一副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张元济爱书、藏书,终身与书打交道,深深影响了其后人。同时,他对昆曲的喜好,也代代传递。
其他更多的是潜移默化,比如为人清廉,勤奋敬业,“他有个《新治家格言》,是他82岁时手书的,包含他对个人修养、修身育人、治家执业等各方面的观念。”2011年12月,《新治家格言》上了海盐县张元济图书馆新馆的墙。
三 : 还说一件小事
又是一个日出,又是一季冬夏.时间似流水,大至从江河流入海洋,小至自沟渠汇拢池洼.她都踱着不舍昼夜,不知疲乏的步子悄悄溜走.虽说无所作为,却也不知是得天独厚还是得天独薄,还是让我很是从容安定地目视了二十载的冬雪春花.此过程也很是平凡,没有一鸣惊人造福万民的大作大为.也无遗臭万年十恶不赦的过份之举.但似人说,没经历过大事也还见过小事吧!呵呵确实如此,诸般杂小繁事还是时常有之.
《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一篇滥竽充数的小说.小说要编造或改造,这篇似乎不是,所以说是滥竽.《呐喊》是短篇小说集,此文章编如《呐喊》,所以是充数.文章虽小,名气却不小.前辈学长们有幸,此文章曾被编入其语文教材.单说中国的学生,数目便大得惊人.看的的人多,名气也就大了.名气大便有了独占性.像是在无形中被注册了专利.不巧,此小文想说的也只是一件小事.照题搬用不免有"盗名之嫌".回避了,又有不实事求是之苦.不得已,在前加了"还说"二字.
言归正传,且说这件小事."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不知从何时起此语成了校园中很是流行的话语之一.某君也在文章里说过"学生时代你拿不出个象样的成绩,那你就什么都不是."此话不免偏激,却也有几分在理.不论为何事,以尽心尽力,执着认真的态度对待.那便可无愧于心.其积极效应也不会只是差于等于惨不忍睹的.
踏着春风,沐着朝阳.众考生拥蜂而至.各自奔向自己的考场.今早应试科目--英语.华人本是不该习作英语的.也不记得是哪首歌曲中唱道:在你的世界学你说ABCD.在我的世界对不起请说华语.此君爱国爱得让人敬佩,令人感叹,也使人心疼.虽说华人确是有自己博大精深的语言,但外国的些许东西比我们先进这是事实,也是现状.欲改变现状,那就得从丁点着手.今天喊得很是热烈的还有增进国际友谊,为和平多多努力,这也得懂点外语.且不说得如此高尚,现在英语都是学生的必修课,时势造英雄,顺应了时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他人的承认.这于个人来说也是好处颇多的!
本着这既伟大有狭隘的思想.考生们开始了激烈的作答.可有些事总是让人想不到,也猜不透.开考三十多分钟后,一考生便踱着方步向讲台履去.放下答卷,龇牙咧嘴地冲着众考生"会心"一笑.不知道他在对着谁笑,也不明白究竟他为何而如此开心.只见其淡漠的转过身,大摇大摆地去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不知道此"高人"在期中考之前有无经过十周寒窗苦读.但他那哭丧似的笑脸却定能让与之同考场的考生们愉谈多日.那也便是"成名"了!伟人倒下了.平民也得冲上.那"高人"走后,便陆续的有三五成群的"平民"也笑着去了!是试题太过简单,吾人过于愚笨.还是他人太过草率,自己谦谨认真.还真是令人弥思不透.想不明白,那便也罢了.人生就是这样,有人要北上,有人要南渡.想不到也不明白.等想到了,想透了,明白了,那时自己也遍体鳞伤了.这也不是寻根究果的时间.还是为自己份内之事,一心只识卷中语,两耳不闻他人事的为妙.可天遂人愿这个词往往会在现实中被事与愿违无情地取而代之.讲台上传来了声声不熄的撞击之声.原以为是那些"高人平民"们又有何非理性之举.乍一看却是那位监考老师在齐卷子.说也奇怪,这方正的几张白纸,虽不是矩阵行列般整齐.可也不应似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头乱麻般凌乱无序.越理越无规矩可言!怎的会理个没完了呢?以物理学的观点定论,这无经编制和调而嘎然嘣出的声调和响度,应归于噪音的范畴.且不说是非噪音,此时就是班德瑞的天籁之音悠然奏起,也不会增进考生的思绪!考场外"肃静,回避"四个醒目的大字,总的说也该有老师的意思,怎么转个弯,回到自己身上,却又是抛之脑后视而不见了呢?那老师凝目看着考生,手里却还没忘记了继续齐着,玄外之音不言而明.言简意赅在这里不甚适用,应是无言意更赅."该交卷了".在我的印象里,英语测试该是两个小时,这都还没一半.怎么就按奈不住了!如有急事,需上安老下怀幼,可也不见其满面愁容,心神不宁,电话举住不定.虽不是从容不迫,却也很是自然淡定.不是如此,那就是闲情所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谴有涯之生!这是闲情,可自得其乐,消磨时间.然此即不冠冕也不堂皇的"率性"之举,在此时摆弄该是大不合事宜的吧!盗亦有道,何况为人师表.世间还有更有意义的兴致甚至温暖.抛开晚时诸考生表现不论,此时有人在潜心对待考试,为人之师,应大感欣慰才是.用旁观者的清眼看,或许该是一笑而过,"敬"而远之.可身处其间,却又是不得不看,不能不思.罢了,五考生齐身站立.全场考试结束.用时整一时辰.
事后与诸友谈论及此,皆有:世间之事岂能是思完道尽的.何苦以此小事坏了兴致,落得个不愉也不快云云!(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或许是我该理解的没理解,该入流的也未入流.此时欲借助文学般若,略申愤概之意.却也只似怨世愤俗,泼妇骂街,不知所云.
然无人之际,偶一思索,由此及彼,以小见大.这又不该只是一件不足为外人道的小事了吧!
四 :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纵观古今、横览中外,称赞读书的名人和文章,比比皆是。西汉名相陈平忍辱苦读诗书,学成之后,辅佐刘邦,最终成就一番霸业;清朝初期万斯同闭门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史学家;马克思花了40多年时间,阅读了1500多种书籍,写出了伟大的科学著作《资本论》。由此可见,读书是一件好事。而中国出版第一人张元济先生晚年写了一幅对联: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从此联可以看出,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季羡林先生,也曾撰文,写道: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一句简单朴素的话,道出了无穷的道理。
为什么读书是天下第一件好事呢?
培根曾讲过:“读史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读书的好处,还有很多。只要你认真去读,就可以真正感受到读书的好处。有人讲,书中自有黄金屋,非读之,怎能住其所、居其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非读之,怎能观其貌、赏其容?豪宅之奢逸、美女之妖娆,如此读书,未免功利色彩太浓。然而,避开读书的功利因素,我想它还应有其他几点好处:一是益知增见,开阔眼界;二是培养情趣,改变气质;三是修身养性,平衡心态。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而富兰克林对读书的看法是:“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事都亲身感受一下,什么地方都去走一走。而读书,就是我们将古今中外优秀人士的经验、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的过程。当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问群臣:“天下何物最益人智?”对曰:“其惟书乎!”,于是下令求书天下。
读书可以培养情趣,改变气质,这也是为无数人所证实的。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确实,读书可以潜移默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讲着,我们的灵魂答着。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放在这里也是适用的吧。
而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平衡心态,那就更不用多说了。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经常读书用脑的人,他的脑力衰退比一般人要慢得多。所以古人说:“养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而孟德斯鸠认为:“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然而,这天下第一好事,做起来似乎有点难。
为了解干部读书现状,人民论坛杂志社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党政干部读书的愿望强烈,但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27.6%为3—6小时。这样的结果,在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安徽崛起,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背景之下,是不容乐观的。朋友们,哪怕工作再忙,应酬再多,给自己多留一些读书时间。“沐浴花香、快乐阅读”,让我们与书交朋友,在快乐中读书吧。
本文标题: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LOL你一定做过的10件事,第1果然还是这个,都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