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竹蜂的功效与作用-蜂毒的作用-蜂毒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07 所属栏目:竹蜂

一 : 蜂毒的作用-蜂毒的功效与作用

蜂毒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蜂毒吗?蜂毒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蜂毒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蜂毒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蜂毒的作用-蜂毒的功效与作用

蜂毒的简介

【别名】:蜜蜂毒素(《药材学》)

【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之工蜂尾部螫刺腺内的有毒液体。

蜂毒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止疼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膝酸痛,坐骨神经痛。

蜂毒的用法用量

每用1~5个蜂。捉到蜜蜂后,轻捏头部,然后迅速放于患处,将蜂尾贴于皮肤,使之刺螫,立即感到疼痛,此时蜂毒随螫针注入皮肤内,约1分钟,将蜂弹去,拔出螫刺。此时螫处呈现出一小肿包,约指甲大小,20分钟后,局部红肿、发热,有舒适感。一般24小时后作用消除,患处恢复常态。第二日或隔日再行刺螫。

蜂毒的禁忌注意

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防治中毒现象发生。

扩展阅读:蜂毒的性状

性状鉴别,新鲜蜂毒为透明液体,具芳香气,味苦。但室温下很快干燥成类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体,微透明而闪亮,气微香,刺激性较强。

二 : 竹蜂的功效与作用

【拼音名】Zhú Fēnɡ

【英文名】bamboo bee

【别名】笛师、留师、竹蜜蜂、竹筒蜂、乌蜂、熊蜂、象蜂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蜂科动物竹蜂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locopa dissimilis(Lep.)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蜂群居竹内时捕牛,处死晒干,或用盐水腌浸贮存。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定惊。主小儿惊风;风水痛肿;乳蛾;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只;或入散剂。

【注意】《广西中药志》:虚寒无火者禁用。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祛风化痰,行气消肿,治风痰闭窍,气喘腹胀,风水浮肿,小儿急惊。

2.《广西中药志》:清热泻火,祛风。口疮,咽痛,小儿惊风。

【摘录】《中华本草》

三 : 竹蜂,竹蜂的功效与作用

【拉丁名】Xylocopa dissimilis (Lep.)

【别名】乌蜂、熊蜂、象蜂

【来源】为膜翅目蜜蜂科昆虫竹筒蜂Xylocopa dissimilis (Lep.)的干燥全体。秋冬较易捕捉,当蜂群居竹节内,封闭竹孔,将竹砍下燃火加热,俟蜂闷死,破竹取出,干燥即得。民间有用盐水腌浸贮藏备用。

【性味归经】“味甘酸,性寒,无毒。”《广西中药志》:“入胃、大肠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祛风。用于牙{匿虫虫}、口疮、咽痛,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 2~4只。

【注意】虚寒无火者禁用。

【备注】

(1)同属动物小竹筒蜂Xylocopa phalothorax (Lep.),身体较小,亦供药用。

(2)头嘴有白色花纹者,不能作本品供药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民间偏方】治疗咽喉肿痛用咸竹蜂4只、蟋蟀4只、胖大海18克、诃子12克、金果榄18克、甘草9克煎水服,有奇功!

竹蜂常钻穴营巢于竹木的茎杆中,并将唾液与钻穴的竹、木屑混和制成隔板。将巢穴间成若干格,每格贮花粉与蜜汁的混合物,并产卵于其中。

竹蜂

【出处】

1.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留师蜂如小指大,正黑色,啮竹为窠,蜜如稠糖,酸甜好食。

2.《纲目》:《六帖》云:竹蜜蜂,出蜀中。于野竹上结窠,绀色,大如鸡子,长寸许,有蒂,窠有蜜,甘倍常蜜,即此也。按今人家一种黑蜂,大如指头,能穴竹木而居,腹中有蜜,小儿扑杀取食,亦此类也。

【拼音名】Zhú Fēnɡ

【英文名】bamboo bee

【别名】笛师、留师、竹蜜蜂、竹筒蜂、乌蜂、熊蜂、象蜂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蜂科动物竹蜂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locopa dissimilis(Lep.)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蜂群居竹内时捕牛,处死晒干,或用盐水腌浸贮存。

【原形态】竹蜂,体形钝圆肥大,长约25mm。体黑色,密生柔软的黑绒毛,复眼1对。触角稍弯曲,胸部背面密生黄毛。翅紫蓝色,基部色泽较深,翅端较淡,全翅闪现金色光辉。足3对,黑色而短。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栖于竹类的茎秆中并将唾液与钻木的竹木屑混合与钻木的竹木屑混合制成隔板。将巢穴间成若干格,每格贮花粉与蜜法的混合物,并产卵于其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竹蜂体粗大,黑色,有光泽。雌虫胸前有浓密的黑色长毛,雄虫胸前方有一带状浓密的淡黄色绒毛,翅基部蓝紫色,向外缘顶部变铜色,有金属样光泽。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定惊。主小儿惊风;风水痛肿;乳蛾;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只;或入散剂。

【注意】《广西中药志》:虚寒无火者禁用。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祛风化痰,行气消肿,治风痰闭窍,气喘腹胀,风水浮肿,小儿急惊。

2.《广西中药志》:清热泻火,祛风。口疮,咽痛,小儿惊风。

【摘录】《中华本草》

目前暂无留言

四 : 野竹兰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Yě Zhú Lán

【英文名】Root of Smallflower Epipaclis

【别名】膀胱七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小花火烧兰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pactis helleborine(L.) Crantz[Serapias helleborine L.; S.latifolia (L.)Al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千。

【性味】苦;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活血;解毒。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胸胁满闷;腹泻;腰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五 : 竹鱼,竹鱼的功效与作用

竹鱼的功效介绍】:

竹鱼 (《纲目》)

【异名】足鱼(《医林纂要》),野鲮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边类》)。

【来源】为鲤科动物野鲮鱼的肉。

【动物形态】野鲮鱼体长,稍侧扁,长约40厘米。

吻端钝圆,口下位,呈新月形,吻向前突出,吻皮向下包,与上唇边缘相平,唇后沟完全,上颌吻皮的边缘薄而平整,无缺刻,吻部具多数白色较大的珠星状突起,近口角处的上唇有很密集细齿状的波纹,上颌为上唇所包。

下唇与下颌分离,下唇的边缘亦呈细齿状,其游离部分的内缘有许多小突起。

须2对,但吻须有时退化。

下咽齿3行。

鳞大,侧线鳞43~46。

背鲭Ⅲ10~13,无硬刺,起点在腹鲭之前。

臀鳍Ⅲ5。

体背部青黑色带绿,背部及两侧鳞片均有紫绿色金属闪光,并常杂有红点,腹部白色带黄,各鳍灰黑色。

一般栖息于水流较急的河流及山涧溪流中。

主要以青苔、硅藻、丝状藻等藻类为食,产卵期5~6月。

分布长江上游和中游的支流上游,以及珠江上游等处。

【性味】《医林纂要)):甘,温。

【功用主治-竹鱼的功效】《纲目》:和中益气,除湿气。

目前暂无留言

本文标题:竹蜂的功效与作用-蜂毒的作用-蜂毒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990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