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艺术与视知觉-艺术与视知觉

发布时间:2017-12-05 所属栏目:中国文化

一 : 艺术与视知觉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
·页码:635 页
·出[www.61k.com]版日期:1998年03月
·ISBN:7220039581
·条形码:97872200395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

内容简介《艺术与视知觉》看起来,艺术似乎正面临着被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近年来,真正堪称为艺术的作品已不多见了。它们似乎在大量书籍、文章、学术演讲、报告会、发言和指导等——这一切都是想要帮助我们弄清楚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什么作品,他为什么或为了谁才创造了这些作品等等——组成的洪流中淹没了。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具被大批急于求成的外科医生和外行的化验员们合力解剖开的小小的尸体。由于这批人总是喜欢用思考和推理的方式去谈论艺术,就不可避免地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艺术是一种使人无法捉摸的东西。
作者简介鲁道夫·阿思海姆(Rudolf Arnheim,1904-1994),原籍德国,1946年定居美国。曾先后就任于纽约社会研究院和劳伦斯学院,1968年后担任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1974年退休后担任密西根大学艺术史系访问教授,1976年获“全美艺术教育协会突出贡献奖”。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电影作为艺术》、《艺术心理学新论》、《熵与艺术》等。图书QC99.com购买
滕守尧,1945年生,山东人,曾先后就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美学专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兼职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审美心理描述》、《艺术社会学描述》、《中国怀疑论传统》、《文化的边缘》、《艺术化生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道与中国文化》等14部,美学译著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7部,文学译著8部。
编辑推荐《艺术与视知觉》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对视觉的效能进行系统地分析,以便指导人们的视觉,并使它的机能得到恢复。
目录
总序
引言
第1章 平衡
1 在一个正方形中隐藏的结构
2 知觉力剖析
3 当同一个正文形中有两个圆面出现的时候
……

二 : 艺术与视知觉:艺术与视知觉-内容提要,艺术与视知觉-作者简介

《艺术与视知觉》采用一种不受羁绊的写作风格来系统地陈述艺术与视知觉。书中力图将那些潜在的原则清晰地陈述出来,阐述了视觉所具有的倾向于最简洁结构的趋势、视觉图式细分的发展阶段、知觉的动力特性及其他各种适用于所有视觉现象的基本原则,以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形状、颜色、空间和运动等要素都可以作为一个统一的媒介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艺术与视知觉:艺术与视知觉-内容提要,艺术与视知觉-作者简介_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与视知觉——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
作者:(美)阿恩海姆 著,滕守尧,朱疆源 译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3-1
ISBN:7220039581
字数:550000
印次:2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定价:29 元

艺术与视知觉_艺术与视知觉 -内容提要

看起来,艺术似乎正面临着被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近年来,真正堪称为艺术的作品已不多见了。它们似乎在大量书籍、文章、学术演讲、报告会、发言和指导等——这一切都是想要帮助我们弄清楚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什么作品,他为什么或为了谁才创造了这些作品等等——组成的洪流中淹没了。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具被大批急于求成的外科医生和外行的化验员们合力解剖开的小小的尸体。由于这批人总是喜欢用思考和推理的方式去谈论艺术,就不可避免地给人造成这样1种印象:艺术是1种使人无法捉摸的东西。
这本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对视觉的效能进行系统地分析,以便指导人们的视觉,并使它的机能得到恢复。

艺术与视知觉_艺术与视知觉 -作者简单介绍

鲁道夫·阿思海姆(Rudolf Arnheim,1904-1994),原籍德国,1946年定居美国。曾先后就任于纽约社会研究院和劳伦斯学院,1968年后担任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1974年退休后担任密西根大学艺术史系访问教授,1976年获“全美艺术教育协会突出贡献奖”。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电影作为艺术》、《艺术心理学新论》、《熵与艺术》等。
滕守尧,1945年生,山东人,曾先后就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美学专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兼职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审美心理描述》、《艺术社会学描述》、《中国怀疑论传统》、《文化的边缘》、《艺术化生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道与中国文化》等14部,美学译著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7部,文学译著8部。
目录
总序
引言
第1章 平衡
1 在1个正方形中隐藏的结构
2 知觉力剖析
3 当同1个正文形中有2个圆面出现的时候
4 心理平衡与物理平衡
5 为什么需要平衡
6 重力
7 方向
8 各种类型的平衡图式
9 顶与底
10 左与右
11 平衡与人类心理
12 平衡必须传达意义
13 坐在椅子上的塞尚夫人
第2章 形状
1 作为1种积极的探索工具的视觉
2 捕捉事物的本质
3 知觉概念
4 什么是形状
5 以往经验的作用
6 对形状的观看
7 简化
8 造成简化的条件
9 物理简化
10 有关简化的试验
11 整平与尖锐
12 1种生理学理论
13 为什么眼睛能看清真相?
14 艺术中的分离
15 什么是部分
16 组合原则
17 艺术中的实例
18 结构骨架
第3章 形式
1 定向的改变
2 倒立的物体
3 投影
4 立休的视觉概念
5 如何选取最佳方面
6 埃及人采用的方法
7 透视缩短
8 重叠
9 重叠法的好处何在
10 平面与深度的相互作用
……
第4章 发展
第5章 空间
第6章 光线
第7章 色彩
第8章 运动
第9章 张力
第10章 表现
回顾

三 : 《芭莎艺术》与《新视线》将双双停刊

《艺术家》 《芭莎艺术》与《新视线》将双双停刊

《芭莎艺术》杂志封面。[www.61k.com)图片:courtesy of Bazzar Art

近日,国内的艺术圈和出版界传来两则重磅消息——两本艺术类杂志《芭莎艺术》与《新视线》将在不久双双停刊。

多方消息证实,两本艺术刊物将双双于8月停刊

7月15日,《芭莎艺术》执行主编孙国胜发布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心情沉重却如释重负!“这条让人感叹的发布不禁很容易将其与近日在圈中尘嚣直上的停刊传闻联系起来。

接下来几天,多名知情者,包括部分《芭莎艺术》内部人员向artnet新闻证实,这本颇受欢迎的艺术刊物将于7月底正式停刊。

《艺术家》 《芭莎艺术》与《新视线》将双双停刊

《新视线》杂志封面。图片:courtesy of The Outlook Magazine

无独有偶,今年6月底,有认证用户在微博上发布信息,称来自上海的媒体传闻《新视线》也将正式停刊。据有关消息,停刊的时间也在即将到来的7月底。

《新视线》是现代传播集团旗下的一本创意文化类杂志,于2002年4月在上海创刊,在2008年时经历改版,至今已有逾14年的历史。就在停刊传闻传出的不久前,《新视线》编辑团队还大张旗鼓地招贤纳新,引进了创意编辑,副总监和设计师等多个职位。

同期将停刊的《芭莎艺术》为时尚传媒集团刊物,于2011年1月创刊。虽然创刊时间距今不超过6年时间,创刊后杂志以“中国第一本国际化艺术杂志“为口号,搭配其已有的时尚资源,迅速累积了不少读者。

相比6月底即流传出停刊消息的《新视线》,《芭莎艺术》在近期相关活动与新闻的频繁都不免让人觉得有些突然。

《艺术家》 《芭莎艺术》与《新视线》将双双停刊

“2016芭莎艺术玄如之夜现场,从左往右:《芭莎艺术》主编孙国胜 、荣文蔚、南京美展创始人严陆根、时尚集团总裁苏芒。图片:courtesy of Bazzar Art

“2016芭莎艺术玄如之夜”现场,从左往右:《芭莎艺术》主编孙国胜 、荣文蔚、南京美展创始人严陆根、时尚集团总裁苏芒。图片:courtesy of Bazzar Art

2013年《芭莎艺术》与明天文化艺术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推出“明天成就梦想——芭莎校园行 系列活动“直到去年年底仍在继续。而就在今年3月,杂志还在香港斯基酒店举办了“2016芭莎艺术玄如之夜”的盛大晚宴及颁奖典礼,这个连续5年跟香港巴 塞尔同期举办的盛会也邀请到不少艺术家与名流出席。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3月,《芭莎艺术》的官方微信宣布,其官网网站经过不断调整之后重装上线,并且目标直指做“中国第一美学网站”。

《艺术家》 《芭莎艺术》与《新视线》将双双停刊

《芭莎艺术》网站首页。图片:courtesy of Bazzar Art

目前,该网站仍然正常运行,点开其“SHOP”(购物)页面,上面显示为“Coming Soon”(即将上线)。另外,也有消息源称接下来将会有机构收购《芭莎艺术》的品牌。

艺术纸媒挽歌早已奏响,是句点还是新起点?

虽说两家累积不少读者群体的艺术杂志停刊的消息较为突然,但艺术类刊物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陷入困境之势已有前兆。

去年12月,《艺术财经》杂志在100期杂志上发布公告,宣布其纸媒部分将停刊,但将继续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更新艺术界资讯与动态。在此之前,《外滩画报》也宣布只保留其新媒体业务。

相关报道指出,由于网络艺术媒体的异军突起,解决了纸质媒体时效性不强的弊端,随之加速了纸质媒体 停刊潮的到来。相比一些纸媒的举步维艰,文章中特别提到《Hi艺术》杂志,在创刊近十年的时间里,开设线下画廊、建立艺术电商网站,并且有策略地推进相关 微信订阅号,使其在“纸媒寒冬“中安然生存下来。

纸媒投入和运营成本的昂贵,内容搭载平台的急剧转变,艺术类内容资讯较小的受众面,都在考验媒体经营者的眼光与策略。

不仅仅是国内,国际上艺术类纸媒的现状似乎愈加惨烈。

《艺术家》 《芭莎艺术》与《新视线》将双双停刊

《ARTnews》与《Artin America》封面。图片:courtsy of ARTnews and Artin America

2015年8月,artnet新闻报道,两家百年老牌艺术刊物《ARTnews》与《Artin America》宣布合并。《ARTnews》将会保持《Art in America》每年11期的原有出版计划,但是《ARTnews》将改为每三个月发行一次的季刊。而这一举动不仅仅在西方艺术圈和媒体圈引起强烈震动, 更是被看作“标志着两本在业内享有相当威望的出版物,最终难以承受数字化时代下的财政困境和读者流失所带来的考验。“

这两家问世甚至早于广播的杂志的合并(《ARTnews》于1902年创刊,《Artin America》于1913年创刊),让人们又想起了媒体业一句老生常谈:“在过去的10年间,这个行业的变化要比过去100年加起来的还要大。“

然而,合并带来的震动尚未结束。就在上个月,两家刊物的前东家、波兰上市公司Artnews S.A。正在申请破产并清算资产。

相关阅读:

Artnews S.A。提交破产申请 奏起纸媒安魂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立于2014年的artnet新闻的浏览量早已超过了《ARTnews》的3倍。

逆势而行,小众出版与泛艺术刊物的春天?

《艺术家》 《芭莎艺术》与《新视线》将双双停刊

首期《假杂志》。图片:致谢《假杂志》

扩展:芭莎艺术 停刊 / 新视线停刊 / 新视线为什么停刊

传统纯艺术纸媒在新媒体的挤压下走进困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小众出版刊物、泛艺术类杂志在国内的境遇倒是没有那么糟糕。

2014年,全球知名的生活方式季刊《KINFOLK》推出中文版。2015年4月,与《新视线》 同属现代传播集团的《IDEAT理想家》宣布引进其中文版。这本拥有法国血统的杂志,其原版在法国是2013年间发行量唯一增长的家具设计杂志,而在进入 中国后的口号也颇耐人寻味——“一本献给后iPhone时代“的纸质生活杂志。当然,将设计生活类的泛艺术刊物与艺术刊物相提并论略有些不公,但是在纸媒 江河日下的当下,尚有决心引进一本新刊,也说明艺术和泛艺术类的刊物因为不同的市场需求、对接的广告资源等因素被细分开来。

而回到艺术领域,另一个引起关注的则是独立出版物的火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在今夏,由最初线上博客 延伸出的小众出版社“假杂志“社,在涉足独立出版的4年之后,出版了第一本真正的杂志。创刊号发行不久即宣布售罄。虽然其发行量不可与承担大量广告业务的 艺术刊物相比,但基于在过去几年奠定的良好读者群,在这样一个年轻化、定向化人群中日渐提高的影响力,也绝对让人对这样的艺术类刊物未来成长不可忽视。

(来源:artnet新闻)

扩展:芭莎艺术 停刊 / 新视线停刊 / 新视线为什么停刊

本文标题:艺术与视知觉-艺术与视知觉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726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