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红梅品格——坚强不屈的中国精神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重庆电视台朗诵班培训举办的“迎春歌会”上,我充满激情的朗诵,博得了大家的喝彩。
2012年2月18日,天高云淡,微风细吹。晚上,全家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南山公园“红梅苑”漫游。走着走着,突然,我眼前出现了大片大片红梅树,仿佛进入了“火焰山”,映红了半边天。红梅树枝干弯弯曲曲,交错不平,犹如千万根钢筋铁骨,永不倒塌。这时,我兴奋地说道:“你看,它的枝干可真长呀!好像健壮的手臂展示着雄健的肌肉哦!”我拍拍爸爸的肩膀,可爸爸还没有从思考中回过神来。过了许久,爸爸还是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妈妈发话了:“儿子,你看它红彤彤的,一看就觉得它是中国英雄坚强不屈的标志!”妈妈的话音刚落,爸爸终于开了腔:“是啊!冬天里,别的花草都冻死了。而只有梅花挺立寒风怒放着,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红梅呢,生命力本来就这么强,哪里有霜风雪雨,它就在哪儿生存下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与危险,它都不曾动摇过、软弱过,它就是坚强和毅力的标志。”我想,应该用红梅来形容坚强不屈的中国人!你看江姐,她被打伤后,还被泼辣椒水,可她宁死不屈的、永不说出党的重要机密,最后被活活的杀害了。后来,重庆作家杨益言根据她的事迹,写出了小说《红岩》,50年来让世人传诵着迷;还有歌剧《红梅赞》,歌颂的也是英雄江姐。使几代人传唱不息。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我情不自禁的唱起了这首着名的《红梅赞》,歌声在重庆南山公园的上空久久飘荡……
初二:张天翼
二 : 苦难岁月,不屈坚强
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不容易的,身边充满挑战 ,心里常含泪水,而自己却不能选择,只有默默忍受。有时候会觉得,活着,就是眼泪的广阔和丰富,是绝望的不存在,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往事不堪回首,读二年级那年,爸爸妈妈迫于生计,纷纷外出打工,留我,哥哥、弟弟和奶奶一起生活。那几年,刚好赶上金融危机,爸妈寄回家的钱很少。我们自己种粮食,又遇上干旱,即使卖水果,家庭还是贫困。我们经常挨饿和受寒,别说米饭,连包谷饭都没有,房屋又漏雨,每逢大雨天,总是提心吊胆,躲在一个角落发抖。
记得有个春天,地里还没开始长出庄稼。饿得不行,我和弟弟就去溪边打野芹菜,我们就没去上课,不料还被老师发现,狠狠批评我们一顿,至此不敢逃课。那一个月,奶奶到处借粮食,每一家都没有多余的,借了整个寨子,才借得四十斤粮食。没有菜,只有芹菜,没有盐,喝着玉米粥,一家四口,坚持了一个月,真是受尽折磨和耻笑,现在想起还非常害怕。
稍大一点,进入读五年级,我们可以帮助奶奶干活,但奶奶年纪大,弟弟又要上学,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生活还是很艰辛。为了挣点买油盐的钱,每个周末,我和弟弟都要背橘子去赶集,十几里山路,漫漫无边,一步一个脚印,风雨中穿梭。前一天把橘子从树上摘下来,早上五点过就起床,六点钟就背着橘子开始上路,一般情况,路上不停息,可能四五个小时能到。又是冬天,万物萧条,大雾弥漫, 步履维艰, 几乎看不清前行的路。我们都是摸索着,走一步算一步。
道路很曲折,坑坑洼洼的,一不注意,就陷入泥潭,挣扎很长时间才摆脱。有时候,路旁有大富人家也会买一些橘子,但出价很低,我们必须坚持背到集市。记得有一天,好像是冬月十五吧,我们好不容易赶到集市,由于人太多,没有地方安放橘子让别人来买。等了几个小时,也没有人来买,我们急出了一身汗,因为天太寒冷,人们都不愿出行,呆在家里,相守幸福生活。
突然间,有两个阿姨,想买我们的橘子,说好价格,五角钱一斤,我和弟弟很高兴,终于有钱买东西吃了。没想到,被别人骗了,对方开出条件。买橘子可以,但必须给人家送到家里。我们犹豫了五分钟左右,没有其他办法,就给他们送去。整整走了几个小时,天下着细雨,我们全身湿透,有渴又饥。时间已经是下午六点钟,我们还没吃早饭。给人家送到家里,不但没得钱,还被别人放狗赶走,现在只要睡下,我都还记得那户人家,背后有田野,旁边是马路,马路边有几株苹果树。(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回来的路上,没有钱,饥渴难耐,弟弟就病倒了,仔细询问,才得知他的肚子痛得要命,拼命叫着,我当时急了,真不知道该咋办。突然发现旁边有个诊所,背着弟弟走进去,那医生看了我们一眼,说了一句,"我们救不了他,赶快背走,”不得已,我们被赶了出来,弟弟筋疲力尽,昏倒在地,当时旁边有好多人,都不看我们一眼。人情似纸张张薄,说得真不错!
我背着弟弟走了十多分钟,雨越下越大,天色越来越暗,而我们艰难向前走着。迷糊中,偶遇一个骑摩托车的好心人,后来得知,原来他是一个医生。看到我们的情况,他借了他的手机给我们打电话给哥哥。还给了我们一些肚子痛的药,弟弟病情才稍有缓解。夜幕降临,哥哥才来接我们,缓慢走着,短暂的路程,不知走了多久,反正是到家时都半夜了。
后来哥哥也外出打工了,我又去外乡读中学,家里就更加困难 。并且我的学校与家相隔十多里路,遥远而漫长。但我还是坚持每个周末都回家,一是帮家里干农活,减轻奶奶的负担。二是回家带口粮,解决一个星期的生活问题。初中读书,每周回家一次,很辛苦,有时候,星期五从学校大跑回家,晚上十二点才能到家,路上饥饿,就吃一个萝卜,再吃一个萝卜而已。待到星期天又要往学校赶,过得很辛苦,很恐惧,有点精神分裂的感觉。
有一次印象最为深刻,模糊记得,那次是两点钟起床,没洗脸就开始往学校方向走。天黑茫茫一片,看不见万家灯火,看不见一个熟悉的背影。只有恐惧,只有孤独。电筒又不亮,我背着书包,提着一根棍子,一步一步往学校赶。当时恐怖极了,似乎发现背后总是有一个人跟着,不敢回头。心想,“假如看见什么该咋办呀!”十多里山路,慢慢走着,我告诉自己,要坚强,世上没有鬼,我又没有做过亏心事,怕什么呢。可是每当有风吹草动,还有那种特别怪的声音,我吓得要命,前行无路,后退是深渊。待到走到学校,刚好七点钟,同学们开始去上学,我提着的心才敢放下来,那段日子真可怕,但还是坚持过来了。
进入县城读书,各种花费大,教材费,书学费,刚开学就没有钱了,又不能回家。有一个月,我一百块钱用了一个月,天天吃白菜,吃土豆下馒头。看着别人吃好的,我特别羡慕,但自己又没有钱,就默默忍受。后来捡垃圾的奶奶发现我的窘迫,另外买几个干辣椒,还赠我白菜。所以每天吃着白菜,读着书,一圈又一圈在操场奔跑。虽然从没吃过饱饭,成绩却没有下落。
那时候,我一件衣服要穿几年,有尘埃,有污渍,洗洗又是新衣服。有个冬天太冷,人们都穿上厚厚的棉衣,只有我单衣出行,受尽风寒。有一次,由于寒冷,从不生命的我,病倒了。又没钱开药,就这样耗着,想着,病会好起来的。没想到,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就不能起床,给同学借钱,去医院治疗,也不见好。后来我坚持着,坐上回家的列车,没想到,村里诊所,打一针就好了。
岁月无声,流过我们的窗前,有心酸也有快乐,有恐惧也有黎明的美丽。经历过,品尝过,就长大了,坚强痛过,苦难不在,就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收获。
翻来记事本,一晃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坐在大学里,回首过去。那些足迹,那些岁月,抹不掉,剪不断,时常翻晒,时常激励自己。一切都过去了,人呀,多困难,也要坚强,多苦难的岁月,也要懂得活着的乐趣,活着就是一生最大的幸运呀。
作者:郭华
时间:2015年6月22日
三 : 坚强不屈造句
坚强不屈造句
1、生命是无止息的,它就像岩石下的小草一样,坚强不屈不挠的顽强生长。
2、我仔细品味,想起了黑暗中的那双眼睛,想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强不屈。
3、他坚强不屈勇于拼搏的精神让我很佩服。
4、鲜活的生命是他们坚强不屈的最好证明。
5、埋于废墟之下受伤重重的孩子,但他们有的是坚强不屈的目光。
6、就这样,那几棵石榴树在各种环境下坚强不屈的生长着。
7、次地震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但这场地震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也显示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
8、妹妹就是这么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9、小溪虽是细流,但是只要坚强终会拥抱大海;雏鹰虽然弱小,但是只要坚强终会翱翔蓝天。我们也应当胸盈梦想,(www.61k.com)释放激情,坚强不屈创造辉煌。
10、这时我才发现妈妈是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11、她坚强不屈得就象一副脚镣。
12、胜利属于最坚强不屈的人。
13、他是个坚强不屈的战士。
14、无论敌人对他施加什么刑罚,他始终坚强不屈。
15、圣彼得堡人民坚强不屈、充满自豪、团结一致,他们是俄罗斯当代的英雄。
16、身处逆境的日子,要坚强不屈;在幸福的日子里,尤其要谨慎小心。
17、在我国遭到攻击三年后,美国人民仍然坚强不屈,坚定不移,对正义的事业有耐心,对未来的胜利有信心。
18、我们有理由自豪地说:在未来,我们一定能重新引领世界,困难重重,但我们壮志凌云,挑战艰巨,但我们坚强不屈!
四 : 坚强的舟曲,不屈的舟曲
千疮百孔的楼房,悲痛欲绝的人们,撕心裂肺的痛哭……这是泥石流冲毁的舟曲。楼房变成一片片的废墟,人们跪在废墟上祈求老天爷保住自己的亲人。伴随着一个个的尸体被抬出,亲人那种难过,那种悲伤,我们怎么能体会得到?
在幸存者中,有这样一位父亲:晚上,撒娇的儿子要和他一起睡,他没同意。到了第二天,他就再没有见到儿子。他拼命的用手挖,希望找到儿子,他挖呀,挖呀,指甲就剩三块了,可他还在挖,挖。更让我感动的是一位母亲,救援人员挖出一对母女的尸体,这位母亲低着头,两只胳膊把女儿紧紧地,这永远定格的姿势,说明了一切,把母亲对女儿的爱全在这感人的动作里了。还有,一名老人在废墟上哭泣,他的家人在灾难中失踪;还有,一名妇女得知失去一位亲人悲痛万分;还有,母女俩在一起抱头痛哭,他的家还有八个人没有找到……看到这些,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我只在心里祈祷:幸存者活下来,去世者安息。
我在网上看到过去舟曲的照片,是那么美丽,连绵不断的群山;河水细细的流;高耸整齐的楼房;一切都那么美好,我简直不能把它和现在破烂的舟曲想象在一起!
可是,一个个救援官兵的抢救,使许多人活了下来,政府和四面八方人民的支援,让生者有了更建家园的希望!舟曲,你真坚强!愿你在各地人民和政府的帮助下,早日重建家园,让未来的舟曲比过去的舟曲更加美丽,更加坚强!
大兴二小五年级:王宇斯0813
五 : 歌唱祖国坚强不屈的脊梁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内涵不断外延的历史。
工人阶级的最大特征是“无产”。准确来说,这个“产”不是财产,而是生产资料。因此,我们通常在概念使用上并不严格区分“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表示“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1888年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加注时再次作出解释:“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然而,工人阶级从来就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涵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在不断泛化的同时,也产生了深刻的内部分化,并产生了需要关注的困难群体。
内涵的三次外延
新中国成立初始:工人阶级主要指产业工人
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按照政治和经济双重标准,对中国各阶级进行了划分,在新的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出“四阶级——阶层”的社会阶级阶层模式,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既与工人阶级密切联系又因特殊社会功能独立于工人阶级的管理者阶层。
这时的工人阶级主要指产业工人,如制造、建筑、运输等行业的劳动者,而机关事业单位、商业单位的劳动者被称为职员。当时我国劳动统计对职工的定义是“职员和工人”,显然把产业工人与从事脑力劳动的管理者区分开来。相应地,产业工人成立的群众组织是工会,职员成立的群众组织是职代会。随着其他阶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并逐渐转化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分子,工人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同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产业工人的数量急剧增长,到1956年底产业工人的人数已达4651万。
第一次外延:干部、职员都属于工人阶级
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经济结构逐渐趋向单一,只有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工人阶级相对人数和绝对人数都进一步扩大。同时,社会阶级阶层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消失,中国只剩下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形成了“二阶级——阶层”的社会结构。
工人阶级的内部构成日益丰富,管理阶层不再独立,而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相应地,这一时期的工人阶级内部阶层划分为干部和工人两种政治身份。“职员”的身份消失,职员与工人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商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代会”都改称工会。
第二次外延:知识分子阶层的定位
在如何认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上,经历了比较曲折的过程。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作出分析,认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这些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没有这个团结,这个专政就不能巩固。”同一时期的刘少奇则更加明确,认为教员、记者、演员等文化教育工作者“都是雇佣劳动者”,应该包括在工人阶级之内;工程师、技师等职员,都是“雇佣劳动者”,从事“脑力劳动”,“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6年1月,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
但是随着中国政治思想领域逐步进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上的“左”的错误不断发展。特别是197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两个基本估计”:教育战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并扩展(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4oa。com,转载请注明!)到整个知识分子阶层。这段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对知识分子实行了教育和改造的政策,并没有将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直到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可以说,己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才真正从理论上把知识分子纳入到工人阶级的范畴,进一步扩大了工人阶级的内涵。
第三次外延:农民工阶层兴起
农民工是指农民户籍身份还未能得以转换,而又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经营的被雇佣群体。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工开始涌现。在2003年举行的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一大批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农民工大体可被分为两类:一是离土离乡的农民工,他们在城市的厂矿、机关、商业、服务行业劳动;二是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在本乡本村的乡镇企业或在附近城镇的工厂、商店、机关劳动。从劳动关系上讲,这两种农民工都应该属于工人阶级。
可以说,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根据近期正式公布的数据,我国农民工总数约为2。3亿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1。2亿。其中,在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8%,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68%,在建筑业中接近80%;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到52%以上。加起来,二、三产业的农民工已经有8300万之多。
当代的农民工与以往来自农民的工人有很大不同:首先,它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它不但是对工人阶级队伍的大量补充,也是对现有产业工人的有力冲击;其次,与新中国成立后农民进入工人队伍的过程不同,这次基本上是自发的,而且其主要流向是合资、外资、私营企业,成为典型的雇佣工人;再次,农民工享受不到城镇国有企业工人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福利待遇,处于城市里的社会底层。
近30年的泛化与分化
以是否拥有生产资料为一元化的阶级划分标准,从理论上为工人阶级内涵泛化提供了依据。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晚年时期,已经出现了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的趋势,分工在扩大,协作在加强,因此“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并提出了“总体工人”的概念。相应
地,工人阶级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不仅包括工厂工人,也包括工厂以外的在其他领域从事“协作性质”的“共同劳动”的人员;不仅包括普通工人,也包括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总之,一切从事或参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者都属于工人阶级。
因此,理论上对工人阶级的泛化进行解读并不难。比如,马勒的“新工人阶级”论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工人将愈来愈少,非生产工人即技术工人和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会愈来愈多。工人阶级除了要直接生产有形的产品,还要生产无形的“生产条件”,即为生产提供技术、管理和服务等。这样,工人阶级不仅包括传统蓝领工人,还包括那些生产“生产条件”的科研人员与组织者等,称之为“新工人阶级”。
对工人阶级的泛化理解,也同样适用于改革开放30年中出现的多种新兴社会结构成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步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大批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新兴产业职
工源源不断地加入工人阶级队伍。
根据2008年度的国家统计年鉴,2007年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其中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分别占6424万人、718万人,只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不到1/4,其余超过3/4的就业分布在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同时,乡镇企业和乡村私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分别达到15090万、2672万。这些就业人员绝大多数都属于泛化工人阶级的范围。
同时,工人阶级内涵的泛化,并不能掩盖工人阶级内部的阶层分化,并真真切切地体现在转型社会中的每个角落。有学者采用最经典的西方社会分层理论,以财富、权力和声望作为综合标准,把泛化的工人阶级进一步细分为四个层次:管理者为上层,由党政干部、高层经营管理者、高级专业人员构成;专业技术人员为上中层,由拥有高新技术的人员、国家垄断行业的职工构成;产业工人为中层,由国企、集体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构成;一些特殊工人为下层,由失业下岗职工、失业工人和城市外来农民工构成。
当前工人阶级的泛化与分化,还在意识上使得传统理念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直接感受产生差距。对于改革开放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兴阶层与群体,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等,显然难以使他们对传统产业工人形象产生共鸣,更难让他们承认与农民工群体属于同一社会组分。因此,工人阶级的分化,不仅体现在职业结构和经济地位上,更体现在意识分化上,彼此间难以形成认同感,使得当前的工人阶级成为“不确定”的阶级。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整合工人阶级价值观念,重建工人阶级“共同意识”。
关注工人阶级中的困难群体
中国工人阶级60年来的演变历程,伴随着社会价值分配格局的不断调整、变迁,阵痛不可避免,对于当前出现的工人阶级中的一些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注。
关注一:进城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与社会保障问题
在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都存在着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的特定发展阶段。但中国这样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其实,中国工人阶级在最初形成时,其成员绝大部分就来自破产的农民。只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由于我国建立起特有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才人为割裂了工人和农民之间的渊源关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民向工人的转化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和“招工”方式实现的。这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方式,没有出现所谓的“农民工”现象。
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转轨时期,进城的农民工大批涌入产业工人队伍,成为产业工人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农民向工人阶级的转化主要是通过市场的手段和方式实现的,但同时被刻上深深的制度安排烙印。他们的户籍身份仍然是农民,在现有的户籍管理体制中举步维艰,成为城镇生活中的边缘群体,过着候鸟式的生活。
由于身份的限制,农民工往往不能享受到正常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农民工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苦、脏、累、险”行业,他们工作条件苦,收入水平低,居住环境差,未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能像城镇职工一样平等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据统计,目前在城市就业的约1。4亿农民工,与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只有7000多万人。截至2008年底,全国只有2400多万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200多万农民工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4900多万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1500多万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同时,他们还在居住、生活、子女就学等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另外,他们常常被看作城市社会的异己力量,被当作治安状况恶化的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打破农民进城务工的制度障碍,使得农民工融入正常工人阶级队伍,是一个不容回避、必须破解的难题。
关注二:国企下岗职工生活问题
这部分工人主要是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产业工人,他们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作为我国传统工人阶级的主体,一度被称为“老大哥”。他们曾经拥有优越的政治身份地位,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积累了数以万亿计的国有资产。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人口问题造成我国劳动力过剩,使得在改革以前就存在着隐性失业。不过改革前,国家采取了“低工资,高就业”、“三个人饭五个人吃”的保障性安置就业措施,把显性的过剩劳动力转化为隐性的过剩劳动力。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国有企业三项制度的改革,计划体制内的国有、集体企业的工人与企业的劳动关系逐步脱离计划经济的束缚,向市场化的劳动关系转型,使得这种隐性的失业逐步显现化。当时还不叫“下岗”,有的地方叫“停薪留职”,有的地方叫“厂内待业”,有的叫“放长假”、“两不找”,等等。90年代中后期,下岗职工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开始凸显,并且引起社
会各方面普通的广泛关注。下岗职工问题集中在这个时期出现,是我国(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4oa。com,转载请注明!)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从根本上说,这是前进中的问题,国企改革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同时,在改革的利益重新调整过程中,大量的下岗、失业、为企业效益及早退休的工人成为受损最严重的困难群体。部分职工在改制成功的和垄断的企业中得到实惠,但一些被淘汰的夕阳产业的工人,下岗及失业补助或退休工资水平非常低,这部分工人本身的科技文化水平也较低,而且年龄偏大,他们再就业和增加收入的能力也就很有限。这部分职工收入水平低,基本生活缺乏必要社会保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处于明显弱势地位,他们的生活困境已逐渐被固化,且开始形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这部分职工的就业利益和劳动报酬利益没有得到保障,与国家对工人的“欠账”有关,需要以负历史责任的态度对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进行关注。
我也是深爱着我的祖国,我爱杭州西湖的浓状淡抹,黄山云海的神奇莫测……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叹江山如此多娇。还有龙井茶的清香,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更爱诗经的优美、古诗的深远。听高山流水,看百花齐放,并体会着诗画一体的意境。在这以人为本的国度我也深爱着我的同胞们,我爱戴着总理及为祖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者,也爱着平凡的中国人。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击过非典、战胜过雪灾,5·12大地震后,我们在默哀中流泪,在广场上齐喊:四川加油,中国加油!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发展做贡献。
当江河渔舟唱晚,当城市璀璨霓虹,当白鸽盘旋翱翔……让我们在心底默念:“祖国,六十岁的生日快乐!”。
本文标题:坚强不屈的人硬什么-红梅品格——坚强不屈的中国精神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