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韩信点兵的故事-韩信将兵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10-18 所属栏目:韩信将兵

一 : 韩信将兵的故事

【注音】hán xìn jiàng bīng

【成语故事】西汉初期,韩信最初投奔项羽,没有得到重用,就去投奔刘邦,经丞相萧何极力推荐,才担任汉军的大将军。一次刘邦问韩信能够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越多越好,因此得罪了刘邦。后来西汉巩固后,韩信被封为淮阴侯,不久就朝廷所杀。

【典故】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韩信:刘邦的将军;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用法】作宾语、定语;常与“多多益善”连用

【近义词】多多益善

【相反词】宁缺毋滥

【成语示列】有强的领导骨干,办得好,那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

二 : 军事家名人故事:韩信画兵挂帅印的故事

  1、韩信巧分油

  韩信是汉代的大将,小时候便爱动脑筋,聪明过人。

  传说有一天,街上的两个卖油人正在争吵不休。路过这里的韩信,出于好奇,呆呆地看着。他终于明白,原来这两个人合伙卖油,因意见不合,准备把油桶里还剩下的十斤油平分后各奔东西,又为了分油不均而争执不下。

  韩信仔细端详着,他们手头没有秤,只有一个能装3斤的油葫芦和一个能装7斤的瓦罐。他们用油桶倒来倒去,双方总不满意,因而吵嚷起来。

  有没有办法把油分精确呢?

  韩信面对两个各不相让的卖油人和眼前的油桶、瓦罐、油葫芦,默默沉思着。

  忽然眼前一亮,大声说:“你们不要吵了,没有秤,也能够分均匀!”

  说着,他把办法告诉了卖油人。

  按照韩信的办法,两个人重新再分,果然都很满意。

  2、韩信画兵挂帅印

  萧何月下把韩信追回来,又极力向刘邦保举让韩信挂帅带兵。刘邦被磨得没办法,就赌气地说:“好吧,你叫他来,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大智谋。”

  韩信被请来,刘邦拿出一块五寸见方的布帛,递给韩信说:“我给你一天的时间,你在这上面画士兵,能画多少,我就给你多少。”站在一旁的萧何心想:这块小布帛,能画几个士兵?急得暗暗叫苦。不想韩信却毫不迟疑地接过布帛就走。

  第二天,韩信按时交上布帛,上面一个士兵也没有。但是萧何见了却大喜过望,刘邦看了也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确实小看了这个胯下之夫。于是就答应把全部兵马交给韩信,让他挂了帅。

  你能猜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吗?

三 : 数学真奇妙——韩信点兵的故事

数学真奇妙——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他少年时就父母双亡,生活困难,曾靠乞讨为生,还经常受到某些泼皮的欺凌,胯下之辱讲的就是韩信少年时被泼皮强迫从胯下钻过的事。后来他投奔刘邦,展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为刘邦打败了楚霸王项羽立下汗马功劳,开创了刘汉皇朝四百年的基业。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韩信点兵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传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双方大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而汉军也有伤亡,只是一时还不知伤亡多少。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准备清点人数。当行至一山坡时,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韩信驰上高坡观看,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经十分疲惫了,这时不由得人心大乱。韩信仔细地观看敌方,发现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不一会儿,值日副官报告,共有1035人。他还不放心,决定自己亲自算一下。于是命令士兵3人一列,结果多出2名;接着,他又命令士兵5人一列,结果多出3名;再命令士兵7人一列,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值日副官计错了,我军共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个个奋勇迎敌,楚军顿时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战事结束后,部将好奇地问韩信:“大帅是如何迅速地算出我军人马的呢?”韩信说:“我是根据编队时排尾的余数算出来的。”

  韩信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的一道趣味算术题,叫做韩信点兵,还有一首四句诗隐含了解题的法门: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诗里让人记住这几个数字:3与70,5与21,7与15,还有105(也就是3、5、7的公倍数)。这些数是什么意思呢?题中3人一列多2人,用2×70;5人一列多3名,用3×21;7人一列多2人,用2×15,三个乘积相加:

  2×70+3×21+2×15=233

  用233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1,符合题中条件。但是,因为105是3、5、7的公倍数,所以233加上或减去若干个105仍符合条件。这样一来,128、338、443、548、653……都符合条件。总之,233加上或减去105的整数倍,都可能是答案。韩信根据现场观察,选择了和1035最接近的数字1073。

  诗歌里的70,21,15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70是5和7的公倍数,除以3余1;

  21是3和7的公倍数,除以5余1;

  15是3和5的公倍数,除以7余1。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什么意思呢?用现代语言说明这个解法就是:

  首先找出能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1的数70,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1的数21,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1的数15。如果所求的数被3除余2,那么就取数70×2=140,140是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2的数。如果所求数被5除余3,那么取数21×3=63,63是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3的数。如果所求数被7除余2,那就取数15×2=30,30是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2的数。

  140+63+30=233,由于63与30都能被3整除,所以233与140这两数被3除的余数相同,都是余2,同理233与63这两数被5除的余数相同,都是3,233与30被7除的余数相同,都是2。所以233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一个数。105是3、5、7的公倍数,前面说过,凡是满足233加减105的整数倍的数都是符合题意的,因此依定理译成算式解为:

  70×2+21×3+15×2=233

  233-105×2=23

  这就是有名的“中国剩余定理”,或称“孙子定理”,它和韩信点兵是一个道理。

本文标题:韩信点兵的故事-韩信将兵的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267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