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七律读《毛主席诗词》张子耀

发布时间:2017-11-17 所属栏目:资治通鉴论坛

一 : 七律读《毛主席诗词》张子耀

七律 读《毛主席诗词》 张子耀

惯吟千古风骚韵,辞采飞扬马背成。

云岭长河融浪漫,枪林弹雨伴歌声。

群星北斗雄文展,秦晋高原壮士情。

岱岳陵崩谁继绝,诗词田苑万家耕。

二 : 毛主席诗词鉴赏——七律 登庐山 (1959.07.01)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注释】
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
九派、三吴: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致钟学坤的信,"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陶令:陶渊明。曾作彭泽令八十八天。
桃花源:见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一渔人溯着溪流而上,发现尽头处是一片桃林,将一群秦朝避难者的后代,与尘世隔绝;他们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无优无虑的隐居生活。

【题解】
本诗原有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当时毛泽东上山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他在九月一日致《诗刊》的信里说,"近日写了两首七律,录上正改。自以为可,可以上《诗刊》。"又说,"近日右倾机会主义猖狂进攻,说人民事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 我这两首诗,也算是答复那些王八蛋的?

三 : 【七律.毛主席读《资治通鉴》论】潇湘京韵(许博士)

【七律.毛主席读《资治通鉴》论】

潇湘京韵(许博士)

千年统治而今反,劳动翻身历史担。

私产改朝压迫续,公权变法自由源。

官营社稷难长久,民主国家欲永安。

大众正畸难过正,荡涤腐败幸福延。(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四 :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诗词原文,《七律·长征》-注释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的诗篇之一。

七律·长征_《七律·长征》 -诗词原文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诗词原文,《七律·长征》-注释_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

七律·长征_《七律·长征》 -注释

难:艰难险阻。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

暖:温暖。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乌蒙磅礴〔pángbó〕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走泥丸:《汉书·蒯通传》,“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金沙:即金沙江。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三军:指红一、二、四方面军,则整个红军。

七律·长征_《七律·长征》 -诗词译文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诗词原文,《七律·长征》-注释_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_《七律·长征》 -诗词赏析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诗词原文,《七律·长征》-注释_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1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1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1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1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1步,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1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1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不仅有“新长征的突击手”,还有任何新的领导人出来都要提出新时期及新时期的任务,而新时期就意味着新长征,新长征就是指新奋斗。 我在此仅举一真实的例子,说明“长征”在我们生活中所形成的1个新的文化语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庆的1个好朋友李光来往密切,据他说,他的爸爸是杨尚昆过世的夫人李伯钊的哥哥。因此杨尚昆来重庆时(当时他任国家主席),李光作为亲威拜见了长辈。当他对我谈起此事时,他说(形象是坚定傲气的):“他们(指杨尚昆及老一辈革命家)是老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我们(指他自己)都正在经历新长征,靠自己在新时期闯出一条路来。”的确李光当时正轰轰烈烈地开办公司,同时也是1个抒情的吉它手和艺术歌曲的热爱者,他对美有1种感受和向往,当他想把这种感受与向往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不禁脱口说出了“我是新长征的突击手”。
让我们再慢一点进入《七律·长征》这首诗具体的美境吧,让我们重温一遍诗人自己对长征之美的解释:“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引自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
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他们只是等闲之辈,不堪一击。
接着颔联、颈联四句从首联所营造的浩大的外在与内在的空间中脱颖而至,进入具象的细部勾勒,诗人从容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万水千山”。诗人开始习惯自然地运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诗艺的剑法,优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称以及动词。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毛诗特点,前面论及,此不赘述)不仅是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艺术造型上也显得极为工整,从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也,其实质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不屑于万般艰难险阻,视之为小事。这个再现的艺术过程中通过行云流水般的对比及夸张来达成的,得来并不费功夫,全仗经年历月的生活观察及艺术修养。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温暖的悬崖,意境美妙绝伦,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作者在此没有正面描写巧渡金沙江的战斗,因当时情况亦是紧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干部团在后有强大敌军的追击下在云南禄功绞车渡,仅用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偷渡过了金沙江,全歼对岸守敌,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围。对于这次如此惊险的胜利,诗人运用象征主义的通感艺术手法

七律·长征_《七律·长征》 -作者简单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出生于湘潭县韶山冲一务农之家,后身历农、兵、学三界。少年读私塾,16岁入新式的东山小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入湖南新军当兵半年,退伍入长沙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进京,曾在北京大学工作,后返湘,于1920年秋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赴上海参加中共“1大”,为13名代表之一。1923年在中共“3大”上,毛泽东又担任组织部长,党内地位一度仅次于陈独秀而居二把手。
在当时普遍矮小的南方人中,毛泽东身材高大,又清秀英俊。按郭沫若当年所记的见面第一印象,是“貌如妇人好女”。直至90年代初,粤港时髦小生又曾争相佩戴1种嵌有青年毛泽东照片的像章,即那张中间分头的英俊形象。
三湘有名的“润之先生”,1927年又走上井冈山与“山大王”交朋友,搞武装斗争,成为组织红军的“毛委员”。1931年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后,他又是政府的“毛主席”。从此,他同红军总司令朱德一起,以“朱毛”之称闻名天下,成为中国革命力量的象征。

五 :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诗词原文,《七律·长征》-注释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的诗篇之一。

七律 长征_《七律·长征》 -诗词原文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诗词原文,《七律·长征》-注释_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
周杭阳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_《七律·长征》 -注释

难:艰难险阻。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

暖:温暖。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乌蒙磅礴〔pángbó〕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走泥丸:《汉书·蒯通传》,“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金沙:即金沙江。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三军:指红一、二、四方面军,则整个红军。

七律 长征_《七律·长征》 -诗词译文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诗词原文,《七律·长征》-注释_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七律 长征_《七律·长征》 -诗词赏析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诗词原文,《七律·长征》-注释_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1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1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1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1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1步,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1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1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不仅有“新长征的突击手”,还有任何新的领导人出来都要提出新时期及新时期的任务,而新时期就意味着新长征,新长征就是指新奋斗。 我在此仅举一真实的例子,说明“长征”在我们生活中所形成的1个新的文化语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庆的1个好朋友李光来往密切,据他说,他的爸爸是杨尚昆过世的夫人李伯钊的哥哥。因此杨尚昆来重庆时(当时他任国家主席),李光作为亲威拜见了长辈。当他对我谈起此事时,他说(形象是坚定傲气的):“他们(指杨尚昆及老一辈革命家)是老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我们(指他自己)都正在经历新长征,靠自己在新时期闯出一条路来。”的确李光当时正轰轰烈烈地开办公司,同时也是1个抒情的吉它手和艺术歌曲的热爱者,他对美有1种感受和向往,当他想把这种感受与向往用文字表达出来之际,不禁脱口说出了“我是新长征的突击手”。
让我们再慢一点进入《七律·长征》这首诗具体的美境吧,让我们重温一遍诗人自己对长征之美的解释:“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引自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
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他们只是等闲之辈,不堪一击。
接着颔联、颈联四句从首联所营造的浩大的外在与内在的空间中脱颖而至,进入具象的细部勾勒,诗人从容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万水千山”。诗人开始习惯自然地运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诗艺的剑法,优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称以及动词。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毛诗特点,前面论及,此不赘述)不仅是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艺术造型上也显得极为工整,从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也,其实质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不屑于万般艰难险阻,视之为小事。这个再现的艺术过程中通过行云流水般的对比及夸张来达成的,得来并不费功夫,全仗经年历月的生活观察及艺术修养。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温暖的悬崖,意境美妙绝伦,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作者在此没有正面描写巧渡金沙江的战斗,因当时情况亦是紧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干部团在后有强大敌军的追击下在云南禄功绞车渡,仅用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偷渡过了金沙江,全歼对岸守敌,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围。对于这次如此惊险的胜利,诗人运用象征主义的通感艺术手法

七律 长征_《七律·长征》 -作者简单介绍

[www.61k.com)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出生于湘潭县韶山冲一务农之家,后身历农、兵、学三界。少年读私塾,16岁入新式的东山小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入湖南新军当兵半年,退伍入长沙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进京,曾在北京大学工作,后返湘,于1920年秋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赴上海参加中共“1大”,为13名代表之一。1923年在中共“3大”上,毛泽东又担任组织部长,党内地位一度仅次于陈独秀而居二把手。
在当时普遍矮小的南方人中,毛泽东身材高大,又清秀英俊。按郭沫若当年所记的见面第一印象,是“貌如妇人好女”。直至90年代初,粤港时髦小生又曾争相佩戴1种嵌有青年毛泽东照片的像章,即那张中间分头的英俊形象。
三湘有名的“润之先生”,1927年又走上井冈山与“山大王”交朋友,搞武装斗争,成为组织红军的“毛委员”。1931年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后,他又是政府的“毛主席”。从此,他同红军总司令朱德一起,以“朱毛”之称闻名天下,成为中国革命力量的象征。

本文标题: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七律读《毛主席诗词》张子耀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936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