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梦里不舍
如愿,看着你远行的背影
你也有回头
就在前天
昨天还能和你网上见面
那时你已经到了一个中转的点
就在那儿停歇(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今天你只能出现在我的脑海
在我的梦里出现
梦中
我竭力的追寻着你
好像也只是为见你一面
跟你说保重、再见
然而
我是见着了
可是十里长亭也有别的终点
看着你上了一个叫做火车的巨大怪物
它就像一个巨型铁皮盔甲的爬虫
把你从我眼前带走
梦中你被带走很远
我追不上
追着追着,眼看着你
又上了一个更奇怪的鸟一样的东西
它有着巨大的翅膀
就是它把你着飞走了
越来越高越来越远
我真追不上了
我跳了跳
可惜我没有翅膀
只能无奈的踮着脚张望
准备挥手再见
咦,发现
手都麻木了
醒来
哦
原来是梦~
二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出自南唐诗人李煜的《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喜欢。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
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
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三 : 《梦里不知身是客》阅读答案
《梦里不知身是客》阅读答案
梦里不知身是客
清心
长长的静默,风吹叶落。1973年3月6日,81岁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带着满腔遗憾和对中国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永远闭上了双眼。自此,她倾情热爱的第二故乡——中国,与她天各一方。
1972年5月,收到拒绝她访华的回信时,赛珍珠衰老孤独的身体如同深秋的雨布,顷刻瑟瑟成薄凉。只是,误会也好,曲解也罢,甚至连那些常人难以接受的人身攻击,亦不能动摇她的“中国心”。她对中国的感情如同种子发芽生根,早已渗透到骨子里。
赛珍珠一生中的前40年,除去回美国上大学的4年和读硕士学位的两年,均在中国度过。她自小跟一位姓孔的先生学习“四书五经”,说中国话,写中国字。童年的赛珍珠最喜欢听奶妈讲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口头文学,对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岁那年,父亲安排她回美国读大学。在康奈尔深造时,她主修的是英文,论文却洋洋洒洒地写了《中国与西洋》。硕士毕业后,赛珍珠再次返回中国。在土地贫瘠的宿州生活了三年。其间,她接触到许多目不识丁、辛勤劳作的中国农民,亲眼目睹了他们如何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不屈不挠地挣扎和拼搏。最可贵的是,她还尽可能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跟老百姓交朋友。【《梦里不知身是客》阅读答案】《梦里不知身是客》阅读答案。因此,她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识甚至不亚于许多中国作家。赛珍珠写中国,纯粹是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同情甚至是感恩。她曾说过:“我早已学会了热爱中国农民,他们如此勇敢,如此勤劳,如此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长久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为他们讲话。”就这样,赛珍珠怀揣一颗赤诚之心,为了表达对中国兄弟姐妹的挚爱深情,她主动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发言人”。
1919年,赛珍珠与丈夫来到金陵大学任教,在学校分配的一所小洋楼的阁楼上,她面向群山,文思泉涌,几乎完成了后来为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这座洋楼现在仍然静静地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
1931年,她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巨作《大地》在纽约出版,引起轰动,她也在一夜之间名声大振。1932年,《大地》荣获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她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一生共创作了近百部文学著作。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赛珍珠在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说中,向西方文化知名人士宣告:“虽然我生来是美国人,但恰恰是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小说决定了我在写作上的成就。”接着,她如数家珍地阐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又详细介绍了中国小说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最后,她由衷地说:“我想不出西方文学中有任何作品可以与它们相提并论。”
另外,在创作《大地》之余,她还花费5年时间,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虽然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国外译本,但赛珍珠翻译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无疑是最为准确、最有影响力的。
赛珍珠的文学创作不仅呈现给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并且她亦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放在跟西方人同等地位来描述的外国作家。这样的言论,对现在而言,似乎没什么大不了。【《梦里不知身是客》阅读答案】文章《梦里不知身是客》阅读答案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然而,在当时那个对东亚充满偏见#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end#的年代,却可谓石破天惊。正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所言:“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
赛珍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不仅源于她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她创立了世界首家无种族收养机构“欢迎之家”,为成千上万名儿童提供了生活保障与资助。
由于各种原因,自1934年回到美国后,赛珍珠再没踏上过中国这片令她日思夜想的故土。虽然她被称做“大地之女”,然而她热爱的大地却不在脚下,而只能萦绕在梦里。梦里不知身是客,读大学时,籍贯一栏她填的是“中国镇江”。病逝后,按其遗愿,她的墓碑上没有任何称谓,只镌刻着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
(选自《读者)2011年18期,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即使受到误会、曲解甚至人身攻击,赛珍珠也没有动摇“中国心”,因为她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属于中国。
B.赛珍珠热爱中国农民的勇敢、勤劳、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的精神品质,因而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
学优网。D原文是说西方人对东亚充满偏见。E原文中的语意转折并没有包括“且1934年回到美国直到去世”的信息。)(2)①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长篇巨作《大地》以中国农民为题材。
②读大学时,籍贯填的是“中国镇江”。
③墓碑上镌刻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
④1972年她申请访华被拒后受到打击。
(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3)①“四书五经”的从师学习和奶妈讲的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口头文学的影响。
②广泛阅读中国小说并深入钻研《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
③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并跟百姓交朋友。
(4)赛珍珠在积累了中国的丰富生活经验,了解到大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更感悟到了中国农民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挣扎和拼搏精神,(以上4分)而且她用一片赤诚之心,以真诚平等为写作原则,(2分)使她的作品很好地揭示了中国的现状和中国文化的特点,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搭设了良好的桥梁,所以说她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2分)
四 : 梦里不知身是客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写字,这个不知为何培养的习惯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摆脱了许多空虚,总是有种渴望迫不及待的把心中所想到的画面用华丽的文字描绘出来。小的时候不会写日记,怕被父母发现的心理强烈超过了倾诉的欲望,而今,竟然能够不顾羞耻的看陌生人温暖的评论着那些文字。
这是怎样的一种变化呢。
这是怎样一种,能够支撑我勇敢走下去而毫无怨言的变化呢。
无数个黑夜里,捧着咖啡坐在电脑前面,吞云吐雾般的缠绵着莫名的情愫,或是在冬日凌晨,绞尽脑汁的为了写出报刊杂志需要的文章而抓耳挠腮,或者是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想要将心中的温暖带给其他人却在拿出纸笔的那一刻突然语塞,还是在微雨的上午,吸吮着清新空气的同时吟出畅快的诗词。
那些让我欲罢不能,义无反顾的时光就在笔下用酣畅淋漓的文字喷薄而出,以旁人见不到的速度蔓延。
但是,文字并不是一直令我骄傲的。中学的时候,班内总是有一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孩子,或者是在报纸上看到她们的铅字,或是在听广播的时候传出她们对音乐的独到见解。那时候的想法总是这样“她好厉害哦”“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这样有才气的女孩子”“那些文字是怎么想到的呢”。(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自卑的心理掺杂渺小的意愿融合成年少的阴雨日程。青涩的面孔在于人欺凌下变的的日益坚强,不知不觉阴云已散,落雨成尘,曾经稚嫩的文字在生活磨难下竟也变得有棱有角,透露出才华的气息。
浑然不觉之间,自己昨日写下的呓语化为铅字在师生间流传,假日的呢喃竟被称为经典挂上了战旗喧嚣战野,梦中幻想的国度幻化成文字“真的很不错”“如果你能够生活在大城市,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作家”“温暖的生活,面对日后的磨难”。在如此的私语之下才发现,昔日躲在阴暗处的丑小鸭已慢慢退化,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只是心中的卑微感丝毫没有消失。
总是渴望江南水乡的甜蜜,却在所难免的出生在北方。一直记得小学的下雨天,踏过泥泞的林间小路沾染一鞋子的泥水跑进阴暗的学堂,那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长期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娇惯宠儿一生未曾见过的风景。曾在网络上见过一张贫困山村的升旗仪式,震撼极大,仿佛回到小时候。
呆在乡村的八年生活是我难以忘怀的执念。幼时身体素质极差,每逢周一都是懒懒的呆在教室或是窝在被子里。冬日里的那天睡眼惺忪的站在教室门口,却被眼前之景诧异的呆住。校园里不足二百个小学生以及三两位老师分散着站在国旗下。那种肃穆感是今生再也无法企及的。温柔的女老师在看到我时微笑着给我塞塞衣领并且捂住了我的耳朵,瞬间的美好让我在日后无比怀念。
那是最单纯的岁月,也是最为淳朴的生活。
幼时的我总是怯懦的,也许天性使然。虽然生活在大家庭中但也正因为生长在这样一个殷实的大家庭中才很容易被忽略。奶奶先逝,而爷爷一直受老思想“重男轻女”的“荼毒”,所以纵观那时候的黑白照片,清晰可见的是爷爷拉着哥哥姐姐的手在桃树下灿然微笑,我至今都没有记得自己牵过爷爷的手,抑或拍一张照片。
或者,也是我忘记了。六七岁的光景随着爷爷坐在那摇晃的三轮车上去临近的乡镇赶集,那种乡间的质朴喧嚣已经许久不曾经历。狭窄的公路上,那时候也许是坎坷的土路,塞满了卖杂货的商贩,而我最为痴迷的,总是举着插满糖葫芦的草棒叫卖的满脸皱纹老爷爷,破旧的自行车上摆满各种糖板的大伯,或者是带着巨大糖罐卖糖稀的中年阿姨。羞涩的我始终学不会主动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只能是在爷爷突然想起然后俯下身问“你要不要吃”时才使劲的点头。
这样温吞的性格一直延续到现在,每次出去买衣服的时候,挽着妈妈的胳膊却始终不愿意指向那件中意的外套,于是重复幼时的情景,妈妈不经意间瞥见它漫不经心地说“这件怎么样”然后迅速的点头“挺好看的,要不我试下吧”。这样的对话在我的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重演,我却始终学不会在别人提问之前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种缺陷吧。一种自知却摆脱不掉的缺陷。延续。
老家是典型的北方贫困乡村,但是我深爱着它的古朴。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简陋的教室只有破烂的几排桌椅,坐在我后面的是西村一个叫“真真”的女孩子。当时乐此不疲的就是在一次次的考试中与她比试,然后我始终无法超越她,直到离开学校我都是第二名,也只能是副班长。
依稀过后十二年,偶然和爸妈去饭店吃饭,迎面走来一个虽青涩但已深谙世事的女孩。
“蕾蕾啊,与叔叔阿姨来吃饭吗?”
“嗯,是啊。”
“你还好吗?在哪里上学呢?”
“。。。。。。”
当她转身我才拉过妈妈问“她是?”“你不记得了吗?她就是小真真啊,小时候你一直要超越的对象”……
原来是这样。
再一次遇见你,以如此狼狈的姿势,不知道用何种语气去面对。
再一次遇见你,我们之间已经相隔如此鞭长莫及的距离,无法逾越的鸿沟。
再一次遇见你,我还是用卑微的姿态去审视自己,却发现你已无心,“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夜晚一直是我所喜爱的,秋日皎洁抑或春雨缠绵,在午夜都会拥有别样的情怀。还是在小学的时候,家乡朴实的校风注定我要在夜幕垂下之时奔赴巷道上晚自习。怀里揣着姐姐遗留在家中的练习册,打开教室的门温暖的光芒四散开来。条件恶劣但是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流露出满足的神情,桌上的蜡烛在风中摇曳,安静的像沉睡的婴儿。从包中拿出自备的一小截白色蜡烛,在临桌引着然后立在桌子上开始看书。间或会闻到一阵烧焦味,于是飞快的冲着那个头发不小心被烧焦的倒霉男孩子扮着鬼脸,随后不一会发出惊呼,对着额前被蜡烛舔舐的弯曲头发无可奈何的苦笑。
那是孩提时的乐趣,也是多年后回想嘴角渗出的微笑。冬日的清晨总是寒冷的,哆哆嗦嗦的感到四处透风的课堂也是止不住的颤抖。不多一会,邻村的女教师从家中抱来仅有的蜂窝煤炉,顿时心中开始暖呼呼,伴随着火焰的旺盛以及稀疏烟雾散出,整间屋子开始热气腾腾。
没有月亮的晚上,没有季节的都会,阳光的故事,开到酴醾。于是,美丽的面孔上有那些奇怪的沧桑。不笑的时候像是担着全世界的忧虑,一笑之下,展若春花,阳光普照。从此之后,烦躁或者压抑,会让自己去找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把誓言搪塞过去,让所有当时的及切都转换成一种缓慢而又绝望的美丽。
家中的老房子大概是在姐姐出生盖的,门前有四棵大槐树,那时候经常做得就是爬上树去摘槐花。我家房子后面是一个我无论如何都分不清的亲戚家,他家的女儿总是坐在院子里做作业。院子里的枣树在中秋之后会结成甜脆的冬枣;奶奶养的母鸡每天都会下一个蛋;麦收的时候会陪着家人爬上屋顶晒麦子或是在冬天晒好吃的地瓜干;偏房里的屋梁上总会挂着装满食物的篮子,而我每次都会在那里碰到头;每逢春天屋檐下都会飞来筑巢的燕子,哺育出一窝小乌秋,然后秋天又会离去;屋子里常年都是灰蒙蒙的,土抷房一般只会在南面开扇小窗子,进门的墙上都会是一面模糊不清的锈镜;北方特有的土炕尤其温暖,靠墙的那一侧总是放着老辈留下来的红木箱子;凹凸有致的墙上或是钉着干净的床布或是庸俗的山水画……
这些痕迹慢慢流淌成儿时的美好,就像桑格格所写的《小时候》,每次读起来都会感觉心中那轮明月日趋圆满,岁月,新酒又添旧酒困,如此而已。只是往昔已成为永不再来的记忆,再回首也终是望不见他残留的风景,眼前早已是新的风景,新的画面。
那时候并不懂得何为孤单寂寞,但是脑海中关于那些岁月都是一个人的画面。独自上学独自玩耍独自抱着妈妈不知何时做得布包回家。记得最清晰的就是爸妈经常不在家,而哥哥姐姐在邻村上学很晚才会回来,于是放学以后习惯性的打开橱柜寻取父母留下的食物,饱餐之后再跑到邻家去玩,很晚才溜回家不说一声爬上炕倒头就睡,如此重复。
幼时对父母是很不理解的,甚至怀着排斥的心理。我更加不能明白的是为何我对父母疏离毫无印象而在今日却像小丫头般依赖在他们身边舍不得离开。忘不了的是,七岁的时候爸爸抱着我走到村子里那唯一的小学校前玩耍,我在误打误撞之下回答了校长的几道算术题然后提前进入校园,忘不了的是,那年冬天懒懒的躺在床上不想去上课,被爸爸拧住耳朵跌跌撞撞进入校门,看着父亲转身离开的背景,我困惑不解。
如果那时候我能够理解,也许便不会那么惊愕。星座书上说,我的灵魂在海底深处。我只想牵着你的手,到彼岸去,一起寻找向日葵,寻找遗失的感动。几年后,恐怕我都不记得自己微笑的样子了吧?!
她说,你总是沉迷在回忆中不愿意醒来。她说,你一直都是个依靠幻觉而活的孩子。她说,亲爱的,我们都是好孩子。她说,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她说,宝贝,不要再回忆童年,那样你会更加痛苦。她说,醒来吧,我的亲爱。
但是,亲爱的你不明白。那些往事的碎片在天空飞舞,我伸出手去便抓到满满的一大把,张开嘴它们就会涌入我的胸腔,让我迫不及待的像产卵般把这些孩子放在手心,展现给所有人看。
离开家的那年,我八岁。小学二年级。
如果是今日,面对离觞我定会悲痛无比,但是还是那句话:当时年幼。对那次的离开没有深刻的记忆。而我终将离开,像风筝飞过很蓝的天。告别熟悉的村落,告别锈迹斑斑的家门,告别忠诚的黑背狗,告别童年,告别一切。
搬家是最令人厌烦的事情,对任何人皆是。
而其中包含了我复杂的情感以及灵魂的蜕变,聪明和快乐之间,好像永远不能划上等号。
听人说,如果有一天,你格外的想念一个人,那么你就抬头看看天空,请你静静地听,听那云朵跳舞的青春……期待着有一天,我们也可以一起微笑着说想念。记得当初看《水仙已乘鲤鱼去》,璟那段落寞的生活会一直让我不停的哭泣,曾狠狠的发誓,我们也将结束那样的日子,可是,因为孤独或者烦躁,每次都持续着疼痛,无法摆脱。
亲爱的,我想念你。我渴望在你的左边,你的右边,你的无处不在。但是雨涵宝贝却说“老婆,其实我挺庆幸我们是分开的,如果一直在一起,经历不了他们给予的伤害,我们该什么时候长大啊”“像这样多好,突然喜欢上这种感觉”“要相信以后我们会一直在一起”许多不曾有过的酸楚与感动涌上心头,那是一种无法承认的虚妄,仿佛捕风吹过脸颊,残留下日光暴晒的暗红。
最简单的说法是,你是否会因为一个人来替换多年的友情?如果,喜欢到最后都会变成难堪,那么摆脱难堪的唯一方法,使用最简单最骄傲的手势,彻底拒绝吧?拒绝,不管是多么美好的承诺,多么声嘶力竭的誓言,都只能狼狈的捂住耳朵,闭上眼睛。
我应该知道的,我们是如此相似的孩子,我喜欢的你怎么可能不喜欢呢,只不过因为我先遇见,所以才注定了要让你愧疚。看了很久的安妮宝贝,痴迷于《七月与安生》,可是经历了才知道你不是安生,我不是七月,而他更不可能是苏家明。
雨涵和小绿遇见的那一年,是生命中最黑暗的岁月——高三。在一场兵荒马乱的尾声,当所有人都如木偶般端坐在闷热的教室里,走廊里持续传来的是她们放肆的微笑,疯狂的奔跑,拉着手,然后笑得像个孩子。她拉着小绿的手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暗含了我的生命,最后的结果注定是劳燕分飞,而我于罗华下独立,所以唤自己’雨涵’”。
小绿是个不善于言语的孩子,什么事都依赖于身边的人。十七岁的她,最擅长的就是,举棋不定,左右为难,自欺欺人。而雨涵是独立惯了的人,她拥有忧郁且深沉的灵魂,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朋友们都会觉得她是一个非常骄傲且喧嚣的人,她总是不愿意把自己的事情说给别人听,也不愿意和其他人分享她的快乐或是忧愁。就这样她们遇见了,一场烟花一场落。25度的气温,PH值为5的空气,密度80的阳光,大体而言完美的一天。
小绿在高三默契成为文采斐然的女子,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虽然作文总是被评为范文或是获奖,但她知道真正写得好的是雨涵,如七月虔诚的信任着安生。无聊的时候,她们会从书店淘来分门别类的大量书籍,雨涵可以轻易地看透文字中的内涵以及生涩的词藻,但是她从来不屑参加学校的活动,语文模拟考试的时候她会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用作文纸给小绿写一些只有她们才懂得文字,而不会做那些她可以轻易取得高分的文学鉴赏和作文。并且很多时候那些古板的老师都会批判雨涵文字的阴郁颓废。
十七岁那年春心萌动,和雨涵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快乐的,但是每当碰到那个男孩子,小绿都会卑微的,仿佛在尘土中开出花来。一直都是承认,三皮是小绿至今见过的最好看的男子。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雨涵是深知的,她会在小绿羞得满脸通红时忍不住出口戏弄,也会在看到她为情所困时不解气的嘲笑。
遇见你,一场霞光堇色的相爱。你是我遇见最好的年代,在这个年代最好的一个。高考之后,小绿在家人安排下进入一所相当不景气的学校。那个夏天,成为她们最疯狂的日月,爬山涉水,无所不为,然而在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个大雨倾盆的午夜,小绿面对着电脑上一模一样的分数脸色苍白,而电话那头的雨涵也是一直沉默着。窗外夏雨肆虐,完全不理会这样的夜晚几家欢喜几家愁。
不久,雨涵说,小绿,我不打算上了,陪我去临市看看吧。于是她们坐上长途汽车来到一所更加没落的职高,看惯了美好的小绿使劲拉着雨涵的胳膊让她不要去,她不想失去。终于,在各方面因素下离开了那里,满身疲惫。
填志愿的那一天上午,小绿等了很久也没有见到雨涵,听到众人都不迭地说着雨涵的决绝。但是在快要结束的时候还是看到雨涵放佛身披霞光飞进校园。那一刻,还是放下了心。
之后,小绿才明白过来,雨涵之所以来,是不想让她们失望,而志愿表上都是随手挑选的学校,自然没有结果。终于还是要离开,进入陌生校园那天,小绿深知,自己的快乐都被关在了门外。
可是,可是,庆幸生活还是美好的,在家人的坚持以及雨涵对青岛的渴望下,补录那天,她竟侥幸进入全省第四的那所学校。她兴致勃勃的和小绿说着校园里那一墙碧绿的爬山虎以及春夏秋冬的海边,但是之后两个人却同时沉默,只是,只是我们不在一起了。
没有了雨涵在身边,就再也不会有人早上拉着小绿的手奔向人潮涌动的食堂,再也不会有人在小绿“不小心”感冒的时候满校园借外套,再也不会有人在小绿心痛的弯下身子的时候不说话,然后拉着她去看篮球赛,再也不会有人笑嘻嘻的说小绿“矫情”但始终不离不弃……因此,刚刚进入新的环境,小绿是孤单的,她忘不掉过去。
更让她伤心的是,那次离开也带走了对那个男孩子日益的爱恋,长久的疏离使她不甘寂寞,所以在班内一个男生大献殷勤时忍不住答应做他的女朋友。那是一段不愿启齿的时光,很欣慰的是周围的朋友也仿佛越好了似的不愿再提。仅仅是两个月而已,小绿很明确的告诉自己,他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尽管初次牵手,初吻,但是,如果感觉变成了厌恶又怎么会能够在一起呢?!她耗尽了全身的力气终于离开,重复孑然一身。也就是那时,三皮率先告诉小绿,他喜欢上了雨涵,并且与她在一起。
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啊。心死无哀,心碎无补。亲爱的雨涵你是否还记得这句我们共同说过的话。我庆幸是你,正因为是你我才不会疯狂,因为我知道你亦是爱我的。
小绿含笑着祝福他们,然后强迫自己安心睡去,却被午夜雨涵的短信惊醒,再也忍不住眼泪纵横。雨涵宝贝,你不用自责的,你不是安生,我不是七月,他不是苏家明,你能好我就会尽自己所能的好。十八岁生日的那一天,小绿流尽了体内的水分,泪水如泉涌般直到后来再也哭不出来。原来,所谓的成人礼需要这样度过。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吧,软弱的小绿开始变得坚韧,再也没有什么邪恶的力量可以把她破坏。但是她惧怕了黑暗惧怕了午夜,终日渴望将自己沐浴在阳光之下,可以灿烂微笑,可以如向日葵般努力生长。
他们说,传说新的一年,旧年神就会死去,旧的一年总会有被遗忘的东西,天冷在2007年的最后一夜,街道在0点还人来人往,身边的都是一个个转瞬即逝的过客。
我是小绿。这是曾经的故事。写下来,是为了遗忘,还是为了纪念呢?
本文标题:梦里不知身是客-梦里不舍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