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千古名将英雄梦-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文阅读 作者:江湖闲乐生

发布时间:2017-11-22 所属栏目:作文

一 :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文阅读 作者:江湖闲乐生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文阅读 作者:江湖闲乐生 《千古名将英雄梦》由www.61k.com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文阅读页面。
《千古名将英雄梦》
『千古名将英雄梦 』作者:江湖闲乐生 由全集TXT下载网整理www.61k.com
文/江湖闲乐生

QQ讨论群1:75610512




总序


写这东西的缘起,在于我看了一本书,田中芳树的《中国武将列传》。


很糟糕,日本人写中国历史,完全不能看。


冷冰冰的文字,毫无人性的分析,简要的战争释读,没有兵法,没有谋略,一点儿不精彩。


于是兄弟开始在网上、书店里寻找有没有中国人自己写的类似的东西。


很可惜,没有,就算有,也是流于表面。


于是,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我的脑袋中冒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我要花八年抗战的时间,写一个系列,把中国自春秋以来三千年历史中所有名将统统写光光。


如果你认为我疯了,那么我真的疯了,因为我太爱历史,太爱名将这个历史群体了。


因为名将太重要了,如果说战争与文化是推动历史这辆大车前进的两个发动机,那么名将就是前者的燃料、后者的催化剂。问天下哪一个热血男儿,不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品尝一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的冲天豪情。


拿破仑说过,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说,不想做名将的男儿不是好男儿。


然而要做一个名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勇敢和努力,还需要天份和运气,它需要太多太多常人难以企及的素质。


如果你认为一个名将只要会打打杀杀就够,那么你就错了。会打打杀杀,那只是统治者的打手或保镖而已,最多称为猛将,或者骁将,这些人永远无法进入我这个名将系列。


名将首先必须勇敢,拥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其次,名将都是很聪明的,他们不仅精通兵法谋略,而且拥有很多特殊的才艺,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历史群体中,有些是能力非凡的政治家,有些是纵横捭阖的外交家,有些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有些是毅力非凡的改革家,有些是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有些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史学家,甚至还有些是国防工程建筑家,军事科技发明家,提振士气演讲家……很多名将,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的超人,因为兵者国之大事也,只有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成功胜任。


所以名将,才是历史中真正的精英。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才智与生命在书写历史,书写辉煌,如果没有他们,历史该是多么乏善可陈。


然而我们历史中这些如珍似宝的精英们,这些功盖天下的英雄们,极少有善终的,不仅不能善终,他们的黄昏,格外凄凉,还往往带着黑色的诡异的笑容。


因为做一个名将,实在太难了。在战场上舍生忘死,争得赫赫声名,换来的往往却是君主的猜忌、小人的妒恨,与无情的背叛,于是悲剧从此注定。


有人曾问过我:这世上真正的悲剧是什么?是毕生蹉跎,一事无成,碌碌的生命平淡的像一张白纸么?


我回答说不!平庸的人,没有远大抱负,他们的人生没有意义,他们的智慧无法体会悲哀,又有何悲剧可言?


真正的悲剧,便是这些满怀豪情、满身才华,却被命运所捉弄,或是时不利兮、或是郁郁而终、或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璀璨将星们。


他们冉冉升起,光耀九州,而后壮烈的坠落,令人钦佩,令人扼腕。


所以,我哀痛他们,我热爱他们,我崇拜他们,他们是我的偶像,也应该是所有爱好历史的人的偶像。


然而,历史的长河太久远了,名将们的身影被冲淡到太模糊了,他们在千年前的绚烂舞台,光彩耀目,绝世华丽;而我们却在千年后最普通的街头,行色匆匆,人头涌动。两点之间的距离似乎只隔着一张史页,仿佛触手可及,却遥不可及。


于是,我只能从各类的史简中各捞取一些琐碎的水花,蓄成一汪小小的清潭,把自己的小小心灵沉浸下去,追索他们的事迹,品读他们的奋斗,体味他们的心境,感同他们的悲欢,身受他们的挣扎,努力与他们灵犀相通和光同尘,而记录下他们的点点滴滴,而书写出自己对历史对人生的小小感悟。


我一向认为,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只有深入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的脉动,所以太史公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实在是破解了历史写作的究极密码。


然而纪传体的史书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没有一条明晰的时间主线,要了解一件事情往往需要翻阅好几个人物的史传才行,这样就给读者的阅读造成了困难。所以我发明了一个新方法,就是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挑选一位对历史影响最大的名将,以他的视角见证这一段历史的发展,把人物的命运与历史的兴衰联系起来,将人性的分析与时代的背景结合起来,如此人物与史实兼顾,读起来也不费劲,岂不更妙?


所以,本书并不是一本小说,也不是一本传记,而是一本丰富精彩内容多元的历史读物。如果你是个历史爱好者,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兴衰陵替、史海钩沉感兴趣,请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对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荣辱与融合、以及发展进程感兴趣,请大家读一读这本书;或者,如果你对中国人在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与生活方式感兴趣,请大家读一读这本书;甚至,如果你对诗词与古文感兴趣,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同时,这也是一本军事读物。如果你是个军事发烧友,对中国军事史和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对《孙子兵法》在战争中的应用感兴趣,请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对中国的军事地理、军事制度,以及军事科技的发展感兴趣,请大家读一读这本书;或者,如果你对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描写感兴趣,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还有,如果你是个战争游戏爱好者,喜欢研究武将特技、兵种配合什么的,请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再或者,你是个国观爱好者,喜欢研究纵横捭阖、大国战略什么的,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又或者说,你很喜欢读评书演义,尤其喜欢《三国演义》、《说唐》、《大明英烈传》之类的古典文学,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看看在正史中这些英雄人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再或者说,如果你跟我一样,也有英雄主义情结,爱看《亮剑》、《士兵突击》,希望能在平实的生活中激发热血,找到生命的意义,那么请大家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


最后,如果你是项羽、韩信、李靖、岳飞等超级名将的忠实粉丝,那么请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本书,因为我会让你发现他们真实的一面,可爱的一面,伟大的一面,缺陷的一面,还有凡人的一面,在我这里,他们鲜活动人,他们有血有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好的,如果你符合以上任一条件,那还等什么!泡一杯茶,放一首歌,躺在床上,抱起这本书,静下躁动的心灵,随着我跳动的笔触,读下去……



预计写十五部:


第一部:烈烈先秦

人物:伍子胥,吴起,赵武灵王,白起,信陵君,李牧,蒙恬,章邯


第二部:楚汉

人物:项羽,韩信


第三部:西汉

周亚夫、李广、卫青、霍去病、李陵、赵充国、陈汤甘延寿


第四部:东汉

刘秀、吴汉、岑彭、耿弇、马援、耿恭、窦宪、班超、虞诩、段颎


第五部:三国

皇甫嵩、吕布、曹操、张辽、关羽、张飞、诸葛亮、孙策、吕蒙、陆逊、周瑜、司马懿、姜维、邓艾、马隆、羊祜、杜预


第六部:两晋

刘琨、刘曜、刘渊、石勒、慕容翰、谢艾、姚襄、姚苌、慕容冲、慕容垂、王猛、刘牢之、冉闵、祖逖、苏峻、陶侃、梁犊、桓温、谢玄、慕容恪、邓羌、赫连勃勃


第七部:南北朝

拓拔圭、王镇恶、裴方明、拓跋焘、可悉陵、臧质、沈庆之、沈攸之、陈显达、奚康生、萧宝夤、侯渊、贺拔岳、侯莫陈崇、高昂,高欢、萧衍、王僧辩、独孤信、周文育、侯安都、慕容白曜、斛律光、高长恭、王琳、刘裕、檀道济、韦睿、曹景宗、陈庆之、陈霸先、吴明彻、元英、杨大眼、尔朱荣、李虎、侯景、宇文泰、李弼、于谨、宇文宪、杨忠、韦孝宽、王思政、段韶、宇文邕、萧摩诃


第八部:隋唐

史万岁、贺若弼、来护儿、张须陀、窦建德、王世充、李道玄、罗士信、罗艺、长孙晟、李靖、李道宗、韩擒虎、杨素、李世民、平阳公主、尉迟恭、秦琼、李绩、李孝恭、杨义臣、李密、程咬金


第九部:盛唐

侯君集、黑齿常之、高仙芝、封常清、张巡、哥舒翰、李嗣业、苏定方、裴行俭、张守珪、王忠嗣、薛讷、郭子仪、李晟、阿史那o社尔、契必何力、薛仁贵、刘仁轨、娄师德、李朔、李光颜、王玄策


第十部:五代

黄巢、李存孝、朱温、周德威、王彦章、李存勖、郭崇韬、林仁肇、杨行密、李克用、王建、柴荣、郭威、王峻、石守信


第十一部:两宋

潘美、杨延昭、李继隆、狄青、宗泽、韩世忠夫妇、刘锜、赵匡胤、张永德、杨业、刘廷让、杨再兴、岳飞、种师道、种师中、虞允文、魏胜、王坚 、孟珙、文天祥


第十二部:草原民族

李重进、李继迁、李元昊、拖雷、耶律阿保机、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萧绰、完颜阿骨打、金兀术、完颜陈和尚、哲别、成吉思汗、郭侃


第十三部:明

陈友谅、常遇春、傅友德、冯胜、张玉、朱能、张辅、盛庸、铁铉、平安、李如松、蓝玉、于谦 、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谭纶、邓子龙、陈磷、刘铤、邓愈、李文忠、沐英、朱棣、王守仁、朱文正、张定边、徐达、李成梁


第十四部:晚明

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 、卢象升、毛文龙、李自成、麻贵、秦良玉、史可法、夏完淳、郑成功、李定国


第十五部:清

吴三桂、年羹尧、石达开、李秀成、渥巴锡、左宗棠、刘永福、冯子材、叶富、陈化成、邓世昌、吕瀚、葛云飞、郑国鸿、海龄、关天培、多尔衮、岳钟琪、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刘铭传


第十六部:大革命时代


张自忠、戴安澜、张灵甫、蔡锷、冯玉祥、左权、叶挺、杨靖宇、赵尚志、方志敏、刘志丹、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王耀武、胡涟、彭德怀、林彪、粟裕、陈赓、徐海东、徐向前、刘伯承、许世友


以上,共三百余人(欢迎再补充),排名不分先后。如若每人两万字,兄弟我竟要写600万字之多么!!


我怀疑,八年写的玩吗?


我想,我一定疯了。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楔子


如果说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民族的童年时代,那么春秋至秦就是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中华文化由青涩走向成熟,中国人的思想就定型于此。


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这时候的中华民族就像八九点钟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热血沸腾,充满了活泼而旺盛的想象力与原动力,那个时代的名将也是如此。


比如先轸吧,大家也许对他不熟悉,但他是中国兵法思想的源头,他对战争谋略的许多创见简直令人咋舌,真不知他那超越时代的惊人想象力到底从何而来。


再比如伍子胥吧,作为兵家圣祖孙武的生平知己与忠实伙伴,他执着不悔对抗强权的奋斗精神以及超具远见的军队建设思想和战略大局观,也超级难能可贵。


还有吴起,他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唯一的儒家、兵家、法家、史家四项全能大师。在他的手中,魏国莫强于中原,楚国纵横于天下。然而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他竟不惜身背千年骂名而百死不悔。——这样的旷世奇人,旷世绝才,在中国历史中绝对绝无仅有!


另外还有智绝天下的断足军师孙膑,勇气盖世的孤胆英雄赵武灵王,毁灭了六国近半青壮的杀人魔王白起,德高天下粉丝无数的翩翩公子信陵君,身有残疾但赤胆忠心的爱国将领李牧,精通兵法、典狱、书法、音乐、发明、工程的全能型军事人才蒙恬,以及由财税官转型而来的夜袭高手、后勤专家、悲情名将章邯。他们一个个都是那么个性十足、魅力十足,而又充满了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独特气质,他们高贵的灵魂,他们张扬的个性,他们骄傲的头颅,他们烈烈的风骨,足以代表那段激情燃烧的古老岁月。


所以,如果你想更为深入的了解那段历史,那么请从这些人开始!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中国兵法的祖师爷:春秋最强战神先轸(一)


【档案】


姓名:先轸,因食采于原,又叫原轸

生卒:大约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27年

性别:男

国籍:晋

学历:接受春秋时正统贵族教育

座驾:四驱战车

武器:弓箭

著作:《孙轸》五篇。图二卷。但已失传。(怀疑为先轸所作,但未有明确史载)

经典战役:城濮之战,崤之战

特技:料敌,伪装,伏击,车战无双

爱好:打仗、研究兵法、吐口水

性格:热血派,擅谋略不擅谋身,人格洁癖严重

缺点:不讲卫生,越老越冲动

最好的兄弟:晋文公重耳

最讨厌的人:晋惠公夷吾

座右铭:为晋国的争霸事业奋斗终生

经历:公子哥儿——流亡者——晋国下军佐——晋国中军将——自动辞职

结局:非典型性自杀

历史评价:春秋时代最61阅读,岂不是显得太傻了一点?


伍老大伍尚却说:“吾之智力,远不及汝。汝能报仇为孝,我当归死为孝,从此各行其志,不复相见矣!”伍尚这样也没错,“与父同死”和“为父报仇”,都是尽孝,方法不同而已。


就这样,伍尚走了,他选择舍生取义,伍子胥逃了,他选择忍辱偷生。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其实,就像从前赵氏孤儿的那个故事,公孙杵臼和伍尚从容赴死,固然难得;但是程婴和伍子胥能勇敢的活下来,忍受痛苦和屈辱的折磨,去完成逝者的遗志,却是更加的难能可贵。


从此,伍子胥踏上一条逃亡与复仇的不归路,无数的坎坷、不幸、饥饿、疲惫、孤独、绝望和仇恨将在前面等着他,伴随他一辈子。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英雄还是魔鬼:中国历史的异类伍子胥(三)



2. 流落江湖


本书的主人公终于正式登场了:伍员,字子胥,按照《东周列国志》的夸张说法,此人“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眉广一尺,目光如电”,活脱脱就是一个怪物史莱克。此乃小说家言,不足为信,但是伍子胥长的威武雄壮,异于常人,那是肯定的,如果他长的一幅大众脸,他接下来的逃亡就不会那么惊险困难了。


接下来故事的发展,有点武侠小说的味道,满门被灭,主人公流落江湖,碰到不少奇遇,学成绝世武功,最后报仇雪恨,大快人心!


不过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历史上并没有那么多奇遇。伍子胥的复仇之旅,艰辛异常、惊险异常,好几次,就差那么一丁点,他就玩完儿了。


他第一个要面对的危险,就是楚王派来的追兵。楚国大将武城黑已经接到了楚平王密杀令,抓住伍子胥,格杀勿论。


这个危险很快降临到了伍子胥的头上,他的两支脚再快,也跑不过武城黑的战车。


在伍子胥一路狂奔出三百里后,他最终还是被追兵给赶上了。


面对几百名全副武装的追兵,伍子胥只有一个人,一只弓,一把剑。


按道理,伍子胥肯定玩完儿了,这可不是武侠小说,一掌过去秒杀几百人的事情,根本不存在。


武城黑大笑:“王师已至,汝还不束手就擒!”


出乎意料,伍子胥很平静,只见他一弯弓,“嗖”的一声,武城黑的御者应声滚落车下,死了。


武城黑吓得赶快跳下车来,躲在车后,探出头来一边发抖一边朝伍子胥喊话道:“大胆反贼,还敢拒捕!可知我一声令下,汝必死耶?”


旷野无风,天地一片肃杀,伍子胥缓缓的取出一支箭,搭在弓上,瞪着武城黑,一字一句地冷冷的说道:“莫多虚言,汝尽可上前,一试我手中之箭!”


武城黑见自己的喊话一点儿不管用,吓得掉头就跑,伍子胥箭术如神,天下闻名,他可不想冒险冲上去送死。


伍子胥大笑:“本欲杀汝,姑留汝命。归报楚王,欲存楚国宗祀,必留我父兄之命,若其不然,吾必踏平郢都,亲斩楚王之头,以泄我心头之恨!”


他说着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千年之下,小生都不禁为之鼓掌喝彩!


——去他的忠臣爱国!国民国民,国不爱民,民盍爱国;君臣君臣,君不爱臣,臣盍爱君!他的父兄被人杀了,他就要为他们报仇,即便那个人是高高在上的楚王,那又怎么样?


武城黑抱头鼠窜,狼狈逃归,楚平王大怒,即命费无忌将伍奢父子压到菜市场斩首示众。临刑之前,伍奢还是抱着一颗赤胆忠心,仰天长叹道:“我死了不打紧,只怕楚国从此永无宁日亦。”言罢,引颈受戮。百姓观者,无不流涕。


是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地动山摧。兵众唅啼,人伦凄怆,鱼龙饮泣,悲风惨冽,一切似乎预示楚国的未来,将由此刻而彻底改变。


从这一刻开始,吴楚江南,和平将被打破,春秋乱世,将要变得更加混乱了。


而当伍奢父子在楚国引颈受戮的时候,伍子胥已经逃到了长江边上。他将所穿白袍挂在路旁的树上,引开追兵,孤身逃入了茫茫的大山之中。(聪明!)


追兵扑了个空,只好垂头丧气的跑回去复命,楚平王大怒,命令全国通缉伍子胥,画影图形,重赏报信者。


与此同时,伍子胥得知了父兄的死讯,他痛哭着奔跑在莽荡山间,悲愤逆流成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北岛诗歌《回答》





跑了半天,伍子胥累了,他筋疲力尽的躺倒在一片荒草中,思索前路。


想了半天,伍子胥最后决定去投奔在郑国逃难的太子建。


他欢唱着“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朝郑国的方向前奔。


可是好死不死,他刚跑出丛林,就撞上了一队楚国兵。


伍子胥慌忙逃命,却被来人叫住。


原来是熟人,刚从他国出使回来的楚国大夫申包胥(北宋包拯的远祖),伍子胥的好友。


伍子胥不跑了,因为他知道申包胥的为人,这个肝胆相照的好朋友,绝对不会害自己。


两个少年时代的朋友,几年不见,想不到在这荒野的地方相逢,彼此都恍若梦寐,感动得流出泪来。


伍子胥将前事哭诉了一番,说:“楚王杀吾父兄,为之奈何,兄可有教我?”


一边是臣子之忠,一边是朋友之义,申包胥的内心十分煎熬,他说:“於乎!吾欲教子报楚,则为不忠。教子不报,则为不义。子行矣,且当我二人未曾相逢!”


伍子胥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兄之仇,不容于世。今吾将覆楚,以雪父兄之耻。”


申包胥喟然长叹:“子欲为父报仇,朋友之谊,吾必不泄漏于人。然吾乃楚臣,尚须顾念臣子之忠。子能覆楚,吾必能存楚,子能危楚,吾必能安楚。子勉之!”


言毕,两人洒泪而别。


十年知交,往事已难回首,前路茫茫,再见遥遥无期,命运无常,竟以至于斯乎!


从这之后,伍子胥和申包胥虽因家国之变,天各一方,却惺惺相惜,两心相知。或许这两个好友日后各为其主,会在战场上一决高下吧,谁知道呢?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英雄还是魔鬼:中国历史的异类伍子胥(四)


3.昭关白发


伍子胥逃到郑国,与太子建会合。


郑国当时在诸侯中属于亲晋派,和楚国的关系十分紧张,听说太子建跑来投靠他们,十分开心,立马将他安排在五星级宾馆,好酒好肉招待。


可是郑国国小民弱,并没有能力帮他报仇,太子建琢磨了半天,决定去找晋国人帮忙。


晋国一直和楚国是死对头,双方实力也差不多,想来应该会答应帮忙的吧!


可惜,晋国已经不是先轸时代的那个晋国了,如今的晋国人,欺软怕硬,他们掂了掂楚国的份量,很感沉重,便转而打起了郑国的主意。


原来,郑国虽然当了晋国多年的小弟,但一直都不是特别听话,再加上最近郑国的新任首相乃是鼎鼎大名的贤臣子产,这个人可是个厉害人物,晋国好几次去收保护费都被他硬顶了回来。现如今来了个报仇心切的太子建,正是晋国人使坏的大好机会。


晋国人要求太子建回郑国作内应,帮助他们一起灭掉郑国,以此作为连晋抗楚的资本。


太子建满心欢喜的接下了这个任务,这个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十分令人不齿的任务。


仇恨和贪念会迷住一个人的双眼,太子建本来是个纯洁的好孩子,现在却变成了一个无耻的忘恩负义之徒,这都是他那没心肝的老爸和费无忌给害的。


太子建于是回郑国准备造反,伍子胥怎么劝他都不听,一意孤行。


伍子胥意识到,他从城父到郑国的这段路程,是白白地浪费了。太子建,绝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


果然没过多久,就出事了。郑国首相子产的厉害,远远超出了太子建的想象,还没等他发难,子产就先下手为强,将他骗进宫去,杀了。




事已至此,伍子胥只有接着逃亡,不同的是,这次他还得带上一个拖油瓶,太子建年幼的儿子王孙胜。


可是天下虽大,逃哪去呢?想来想去,伍子胥决定逃去吴国,吴国是楚国的宿敌,两国打了多年的仗,双方都死了不少人,怨仇极深。一句话,吴国和伍子胥一样恨楚国,他们是同道来的。


归根到底,晋齐等大国堂堂皇皇,被山带河,那里庙堂上的贵族们有太多的政治智慧,太多的利益考量,对他们来说,任何事情没有对或错,只有值得与不值得;但是伍子胥的是非爱恨,却永远如白天黑夜一般分明。吴国就不一样,那里的老百姓全都是断发文身一言不合就要拔刀子的少数民族好汉,这样的人,最合伍子胥的胃口了。一句话,以伍子胥的刚烈性格,他更适合当一个吴国人,把那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实在是在好不过了。


从郑国到吴国的都城梅里(今江苏无锡市东南),路途千里,还要穿过楚国的领土,这是一段杀机四伏的路程。


好在伍子胥还算机警,他与王孙胜白昼多半隐伏在丛林沼泽之中,黄昏后,才伴着漫天的星辰,摸索着在荒无人烟的山道上疾奔。秋夜,有时沉静得像一湖清水,有时动荡得像一片大海,簇拥着伍子胥这艘潜行在黑暗中的小舟,一点一点儿的向前追寻着曙光的方向。





饿乃芦中餐草,渴饮岩下流泉,一路跌跌撞撞,伍子胥他们终于来到了吴楚交界处的昭关。(今安徽合肥一带)


过了此关,便是大江,通吴的水路了。可是就跟打游戏一样,这最后一关,可不是那么好过的,为了防止伍子胥逃往吴国,楚平王早派了大军驻扎在此,盘查过往行人,伍子胥长的高大威猛,好认之极,如何能躲得过如此严苛的盘查呢?


不知道。人生本就是一个大大的迷宫,当局者迷,只有旁观者清。


面对眼前高高耸峙的昭关,伍子胥他们只能在破晓的丛林中逡巡,踟蹰,像游魂一样飘荡。


难办时刻,伍子胥碰上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东皋公。


这个东皋公,想来是个深藏不露的隐士,他一眼就认出了伍子胥,并邀他到家里做客,说有办法帮伍子胥混出关去。


伍子胥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只得跟到东皋公家中住了下来。


而这一住就是整整七天。


这七天伍子胥煎熬啊,度日如年,走又走不得,留又留不得,问东皋公却只叫他等。


等等等,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啊,这耽搁时日,每天吃闲饭,抓狂不抓狂?


终于,到了第七天夜里,伍子胥实在受不了了,整整一夜,伍子胥寝不能寐,辗转寻思,反侧不安,望着窗外的一轮明月,活生生的愁白了头发。


不得了,史上著名的白发魔男诞生了。


不过他这头发一白,事情倒好办了,东皋公一拍脑袋,想出了个绝顶妙计。


原来,东皋公有个好朋友,叫做皇甫讷,此人相貌雄伟,长的跟伍子胥,倒有七分相似。


东皋公这七天,等的就是这位大帅哥呢!


如今皇甫讷到了,恰好伍子胥又生生变了模样,这关就好过了。


第二天,他们大摇大摆来到昭关,守关士兵一见皇甫讷,立马把这个假伍子胥抓了起来。白头发的真伍子胥趁机混出关去,神不知鬼不觉。


终于逃出生天了,伍子胥欣喜若狂,他在山林中狂奔狂舞,拔剑高歌:“剑光灿灿兮生清风,仰天长歌兮震长空,员兮员兮脱樊笼!!”


“基督山伯爵”终于“越狱”成功了,南中国的大地由此将陷入纷飞的战火之中,吴楚两国的命运开始朝变态的方向发展。


好有一比,如果说楚平王是革命样板戏《白毛女》中的黄世仁,费无忌是穆仁智,伍奢是杨白劳,那么伍子胥就只好委屈一点当个杨喜儿了。都说万恶的旧社会能把人变成鬼,伍子胥没有变成鬼,倒是变成了一个威风凛凛的白发魔男。从此,那昭关边飘飞的白发决然地划出了界限:这边是红尘、是乌发,那边是荒原、是白头,是孤独的英雄,是用最黑的一夜辉煌千年。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英雄还是魔鬼:中国历史的异类伍子胥(五)


4.为你而死


过了昭关,重获新生的伍子胥又来到了滚滚东流的长江边上,但见滔滔江水,茫茫浩浩,波涛万顷,竟无一舟踪影。伍子胥前阻大水,后虑追兵,急的直跳脚:老天爷,你别在玩弄我了,快发只小舟来救救我吧,老这么折磨我,有意思么你?


危急时刻,伍子胥又碰上了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渔丈人,一个打鱼的老头。


渔丈人,想来也是个深藏不露的高人,他一眼就认出了伍子胥,不但把他渡过江去,还将自己的盒饭让给伍子胥吃。


伍子胥如恶鬼投胎,狼吞虎咽了一番,感激涕零的说:“小弟逃亡,身无长物。此乃我父生前所用宝剑,上镶北斗七星,价值百金,请恩人收下,权且做个纪念。”


渔丈人道:“吾闻楚王有令:得伍子胥者,犒赏千金。吾不图千金之赏,又怎会要你那价值百金的宝剑。况且老汉打鱼江中,要它何用!请你不要再拿这破剑恶心我了。”


伍子胥羞愧难当,赶紧拜谢道歉,告辞走人,走了几步,伍子胥不放心,回头又补了一句:“倘后有追兵来至,勿泄吾机。”


渔父神情怪异,点头应允。




伍子胥刚刚往前走了几步,突然感觉不对,回头一看,渔父已经将船弄翻,连人带船沉入茫茫江水之中。


为了保守秘密,渔父竟不惜自沉江而死,壮哉!


伍子胥呆呆地看着江心沉船荡起的涟漪,心中默念道:“这下好了,绝对不会再有人走漏消息了,伍子胥,你这个混蛋,现在你总该安心了吧!”


明月高悬,江风猎猎,伍子胥牵着王孙胜的小手,孤独的白发随风飘扬,转过头,已是无语凝咽。


大江水兮淼无边,云与水兮相接连;

痛分痛兮难可忍,苦兮苦兮冤复冤。

自古人情有离别,生死富贵总关天,

先生恨胥何勿事,遂向江中而覆船。

波浪舟兮浮没沈,唱冤枉兮痛切深,

一寸愁肠似刀割,途中不禁泪沾襟。

望吴邦兮不可到,思帝乡兮怀恨深,

傥值明主得迁达,施展英雄一片心。

——《敦煌变文集》之《伍子胥变文》




伍子胥过了大江,来到吴国境内,这一路盘缠已经用尽,他和王孙胜只得忍饥挨饿一路疾行,捱到江苏溧阳市的濑水岸边,两人终于是再也撑不住了。


一路颠簸,一路饥饿,一路担惊受怕,身心已经疲惫到了崩溃的边缘,现在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一口饭。


这时候,伍子胥又碰上了生命中的第三个贵人,浣纱女,一个洗衣服的村姑。


只见前面濑水岸边,一个瘦小清秀的女子在急流中一面浣纱一面唱着小曲儿,素白的轻纱下雪白的小腿若隐若现,欢快的歌声伴着潺潺的流水,让饥肠辘辘的两人躁郁的心情顿时平静了不少——


“光阴一去快如梭,

人生在世能几何?

不求富贵求安乐,

每日溪边浣纱罗。”


不过伍子胥现在可无暇欣赏小腿和音乐,他的眼睛死死的盯在了浣纱女身边竹筐里的便当上,再也移不开了。


“远行人腹中饥饿,夫人可假一餐乎?”


浣纱女抬起头,只见一个白衣白发的高大男子,行步张皇,精神恍惚,面带饥色,腰剑而行,看似一有故事的人,于是一言不发,只转身将竹篮里的便当取出,跪在地上,毕恭毕敬,双手捧在子胥面前。


伍子胥狼吞虎咽,完了还是不忘说一句:“蒙夫人活命之恩,恩在肺腑。远行人实乃亡命之夫,倘遇他人,愿夫人勿言。”


这浣纱女想来是个烈女,她一听这话,心里顿时沉了下来,等伍子胥一走,她便脱去鞋袜,工工整整地摆好,以纱裹身,抱起一块大石,纵身跳进了湍急的流水之中。


伍子胥方走不远,突然又感觉有些不对,连忙跑了回来,但见流水潺潺,只有岸边那女子的一双鞋袜,冷冷清清的摆在那儿,无言的诉说着刚才发生的一切。


吴国人的个性,伍子胥算是领教了,“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好用剑,轻死而易发” (《汉书·地理志》),一个个都是这么不怕死、这么讲义气。有性格,有血气,实在比楚国人可爱多了!


只为萍水相逢一人就抱石自沉江而死,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简直就无法理解。但在古吴越之民看来,这很正常,死亡并没有什么好恐惧的,那其实是一种痛苦的快乐、一种生命的涅磐,飞蛾蹈火义无返顾的死亡姿态在他们眼里无疑如夏花之绚烂,似皓日之明亮,壮丽得令人窒息,充满了奇妙的精致的悲剧美感。所以吴越之君与人共事,若一死可以保秘密,助其胜利者,其虽趣死而无吝无畏。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英雄还是魔鬼:中国历史的异类伍子胥(六)


5.刺客解决问题


靠着吴越之地那些可爱的人儿,伍子胥一路乞食,风尘惨面,蓬尘映天,终于来到了吴国旧都梅里 (今无锡,梅村镇) 。


长途跋涉,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水土不服,伍子胥生病了,病得很重。但是没有办法,这会儿他只能强撑着病体,盘桓于梅里菜市,靠吹箫卖艺维持自己的生命,因为他在吴国无亲无故,无依无靠——吴都的闹市上,谁能注意,在喧扰的人潮中,竟有一个泥涂其面,披发獐狂的老丐,膝行蒲伏,吹一曲箫声喑喑,诉说着数不清的国仇家恨,日暮途穷。


向一个君王报仇,已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对一个乞丐而言,那更是一场幻梦。但伍子胥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乞丐,他有着百折不回的意志与世间最强壮的心脏,不到最后,他决不放弃。


幸而上天总是会眷顾那些坚持到底的人,关键时刻,伍子胥碰上了生命中的第四个贵人——被离。


被离是个市吏,也就是管理吴国农贸市场的城管队队长。他的日常工作,就是维持市场秩序还有收收税什么的,不过他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有一个业余爱好,那就是喜欢给人看相。而当他一看到伍子胥的时候,立马惊呆了,心想:“我被离一辈子给人看相,阅人无数,却从未曾见过如此奇貌,莫非这个神秘男子就是传说中的异国亡臣?”


“星探”被离马上将伍子胥引荐给吴国之王,王僚。


而王僚一见到伍子胥,就被他的雄伟相貌所倾倒了(看来不管男人女人,大多都是外貌协会,长的帅就是好啊),两人一聊就是三天三夜,伍子胥居然一句话都不带重复的。


长的帅,又这么会演讲,吴王僚顿时对这个白发帅哥欣赏之极,当他知道伍子胥对楚国君臣恨之入骨,便一口答应兴师伐楚,为子胥报仇。


眼看伍子胥的愿望就要达成,突然跑出一个人来唱反调,对吴王僚说:“伍子胥劝大王您兴兵讨伐楚国,不是为了吴国,而是为了他自己报仇,请大王不要采纳他的建议。”


吴王僚一听,也是这么个理儿,于是就不再为伍子胥兴兵伐楚,而慢慢疏远了他。


这个可恶的第三者到底是谁呢?他就是伍子胥生命中的第五个贵人,吴王僚的堂兄,公子光。


公子光为什么要阻挠这件事,倒不是因为他胆小怕事不敢攻打楚国,而是因为,他也看上伍子胥了,他要这个智勇双全的白发魔男帮助自己干掉吴王僚,至于伍子胥报仇的事情,他公子光一样也有力量帮伍子胥达成,并且做的只会比吴王僚更好,更漂亮。


换句话说,公子光那就是个大大的野心家,他毕生的梦想,就是当上吴国之王,将吴国发扬光大,成为天下的霸主。


伍子胥明白了,原来在这个看似谦卑的年轻公子的胸中,充满了勃勃的雄心与野望,那么好,一切如你所愿。只要你肯替我复仇,我就帮助你得到想要的一切!


于是,伍子胥当上了公子光的门客,并开始为他物色杀手,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帮他得尝所愿。


不久,一个叫做专诸的猛男出现在了伍子胥的视野之中,他,就是刺杀王僚的最佳人选。


壮士多为屠狗辈,专诸本为一屠夫,却天生豪侠仗义,公子光与伍子胥待专诸一家甚好,专诸感恩不尽,而他唯一能报答他们的,只有他的生命。


士为知己者死,先秦时代的壮士们,受不下旁人的一点点恩惠,一点点欣赏,哪怕要走上一条不归路,也不会稍事回顾,这个字,就叫做“侠”。


不过光有这还不够,因为他们要对付的可不是个一般人,而是防护森严的一国之君,不好好谋划一番,无异于自寻死路。


现在最难办的一点,是如何让专诸接近王僚,只要能在不引起对方怀疑的情况下顺利接近他,那么王僚的小命,就唾手可得了。


可是这说的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


伍子胥想啊想,又想白了几根头发,终于给他想到了一条绝妙好计。


原来,王僚是个老饕来的,生平最爱,就是烧烤鲜鱼。人家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一回,伍子胥偏偏就要王僚为食亡一次。


于是,伍子胥将专诸送到太湖的一个小岛上,闭关修炼烤鱼大法。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英雄还是魔鬼:中国历史的异类伍子胥(七)


6.夜宴



三个月后,专诸学成归来,王僚的死期到了。


公子光依计进宫找到王僚,请他去参加自己精心准备的鸿门宴:“有疱人自太湖来,新学炙鱼,味甚鲜美,为兄不敢独享,故特请大王驾临寒舍共尝美味。”


王僚闻言食指大动,为了那顿致命的美味,他一口答应前去送死。


当夜,全副武装的吴王僚兴师动众的来到公子光府第,命运的宴席开始了,先上酒和前菜,可有一点,所有的服务员必须在堂下搜身,检查没有携带危险品才能膝行上前,再由两旁的武士押着献上酒菜。这些个可怜的服务员脖子上都架满了剑,别说爬起来行刺了,只要你胆敢抬头看一眼大王的芳容,就二话不说砍掉你的脑袋,让你去给阎王爷上菜去。


王僚如此小心谨慎,专诸是如何下的手呢?别急,伍子胥自有妙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窈窕舞女,靡靡丝竹,已让王僚酒不醉人人自醉,公子光趁机借口上洗手间溜到地下室,那里挤着一大帮全副武装的小弟,专诸凑上前来,沉声道:“老大,该我上了吧!”


公子光拍了拍专诸的肩膀,说:“去吧,阿诸!记住,此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如果失败,我会被军事法庭制裁,你会被当场击毙。”



“光哥,如果我成功了呢?”


“如果成功,我会成为新的王,你还是会被当场击毙。”


“我晕,不过请老大放心,我早就有献身革命的心理准备了。我,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弟,我是一名刺客,杀人是我使命,被杀是我的宿命。”


“好,我果然没有看错人。放心去吧,我,尔身也。(你的身体,就是我的身体) ”说着,公子光从怀里取出那把一把极短的宝剑,郑重其事的递给专诸。


专诸接过宝剑,缓缓抽出,但见幽暗的密房内顿时寒光闪耀,刺得大家睁不开眼来,明明温室如春,背脊却泛起阵阵凉意。


这一把,就是春秋第一名剑,暗杀之王,鱼肠。


伍子胥忍不住拍手赞道:“好一把鱼肠宝剑,竟能自放奇光,难道神物有灵,欲饱饮王僚之血乎?”


公子光笑:“那可不,这可是本公子的压箱底宝贝,杀人灭口、居家旅行之必备良药。”


伍子胥转身面对专诸:“兄弟,依计行事吧!”


专诸默默地将鱼肠剑藏进烤鱼的肚子里,端鱼出门,回头说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照顾好我七舅姥爷和他的外甥女!”


注:以上对话,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恶搞。




到了该上主菜的时候了,专诸捧着他的宝贝鱼,来到堂前,旁边的武士上下其手,将他的身子搜了个遍,还不放心,又让他换上一身别的衣服,这才押着他膝行到王僚席前。


专诸奉上那盘催命的美味,里头是一条凤尾鲚鱼,捕自酷暑时节的吴江。


现在,它安静地躺在盘中,睁着一双无辜的鱼眼,浑身散发出寒梅的清香。


王僚忍不住俯下身来,长长的吸了一口气,叹道:“好鱼啊好鱼,寡人得尝如此美味,死亦无憾!”


专诸脸上突然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猛地从鱼腹中抽出短剑,但见殿宇上掠过一道青锷光带,剑刃穿过空气,牵引着专诸的躯体,风驰电掣般直入王僚胸口,势大力沉,贯穿三层坚甲,透出背脊。(真好专诸,真好“鱼肠”!)


王僚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的鲜血从胸前狂涌而出,洒在他和专诸的身上,再流到案上,将那面前那盘该死的美味染成一片殷红。


与此同时,无数的剑戟也刺穿了专诸的身体,专诸用进最后的力气,猛扑而前,将身上的剑戟顶入王僚的体内,血飞溅起来,飘舞在空中,犹如晚霞一般艳丽。


两个千疮百孔的身体撞倒席案,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眼见着是活不成了。


专诸成功了,他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刺客,在失去意识之前,他想起了心爱的光哥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尔身也。”


而王僚在失去意识之前,脑海中闪过的最后一句话却是:“居然想到把兵器藏在鱼肚子里面,他娘的还真有创意!更他娘的倒霉的是,老子死了也没尝到那破鱼!”




血,到处是血,刺鼻的血腥味伴着诱人的鱼香,沁入肌肤,直达心房。大殿里的空气凝固了,王僚的卫队全都被震慑住,个个呆若木鸡,一时不知所措。公子光的一干小弟趁势杀出,将这些没头的苍蝇来了个一锅炖,然后拥着公子光升车入朝。公子光把所有的文武百官聚集起来,历数王僚之罪,然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


群臣唯唯,无人敢出异言,一个个乖乖磕头。


公子光安定下来群臣,继而褒奖有功人员,封伍子胥为行人并参议国事,起用专诸之子做上卿,又广散财帛赈济贫民,大家觉得这公子光当国君和王僚当国君也没啥不同,自己还落了不少好处,也就都接受了这个现实,没人肯帮王僚出头了。


至此,吴国的权力之棒总算在流血最小的情况下交接到了政变者的手里,属于吴王阖闾和伍子胥的吴国新时代来临了。


只死一个王僚和几个侍卫,总比大规模的宫廷暴乱要好的多。


这,才是伍子胥的真实想法。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英雄还是魔鬼:中国历史的异类伍子胥(八)


7.复仇的准备



吴王阖闾如愿当上王位,接下来就要依约助伍子胥报仇雪恨了。


不过这说的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


要知道,楚国可是横行天下数百年的春秋一大巨头,地盘大,小弟多,坐拥雄兵二十余万,区区一个吴国,新崛起的东海小邦,想要一举灭掉泱泱大楚,那简直就是一个imposible mission。


可是伍子胥偏偏不认命,他就是要给世人看看,小老鼠也能扳倒大巨象。就算现在一时扳不倒,终有一天扳倒,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自他逃出楚国,已经快十年了,再等个十年,又何妨!


如今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让吴国强大,只有吴国强大了,才能帮他报仇雪恨,才能让楚国人知道,得罪我伍子胥是他们有生以来所犯的最大错误。


而国家要强,最关键的就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他首先必须加快吴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多建城邑、粮仓、兵库,如此一来,吴国内有可守,而外可以应敌,灭楚之业,那就有希望了!


说干就干,伍子胥于是加派地质专家和气象学家考察地形、水质、气候、风土人情,最后决定在姑苏山(今苏州市木犊镇灵岩山)东北三十里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阖闾城,(又称“吴大城”、“姑苏城”),其位置就在今天的苏州古城区。2500多年来,它就如一轮明月,般照耀在我国东南沿海,誉为“全国第一古城”。


这座姑苏古城现在看来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却是春秋时代数一数二的大都市,其周长四十七里(要知道周朝的王都之制也不过“方九里”、即周长36里,可见姑苏城之雄伟),共有八个陆门,八个水门,依山傍水,四通八达,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真乃江东一大都会也。


此外,为了防备吴国的死敌越国,伍子胥还在姑苏城的南面建了一个卫星城市,其周长十里,且南、北、西面都有高大的城门,其中两座城门边还修有水门,一座水门有城楼,另一座水门路边装有木栅,唯独不在西面建门,为的是断绝越国的光明。


不出一年,姑苏城拔地而起,吴王阖闾大喜,立马将国都从梅里迁了过来,一时间,姑苏城大兴土木,宫殿、楼宇、市场、粮仓,比比皆是,水陆交通,冠盖云集,各国商人和打工仔蜂拥而至,端地是热闹非常,这个新兴的沿海发达城市,立马成为了天下各国媒体的关注热点。


东方之珠姑苏城的建立,使得吴国一跃成为能与楚国分庭抗礼的南方强国,春秋历史从此拉开了新的篇章。



基础设施完备以后,伍子胥又开始加强吴国的军事建设,训练士兵,教以战阵射御之法,并积极部署新式武器的研发。因为吴国地处水网交错、丛林遍野的水乡,难于车战,步兵和水军遂成为吴军的主要兵种,而宝剑则成了这支军队最有效的杀伤性武器。所以他专门在位于今南京城南中华门外10公里处的61阅读开始发挥作用了,他很快就发现了越军的不稳定因素,开始火上浇油,帮石买一起折腾越军。


他的谋略很简单,四个字,疑兵之计。


伍子胥果然是个高明的军事指战员,他将吴军分为一主两翼,白天到处设置疑兵,或北或南,这边吓你一下,那边咬你一口;到了晚上,又敲响战鼓,四处点上火把,摆出夜袭的样子,把越军折腾的日夜不安,恐慌的情绪蔓延在所有战士的心中。


虚虚实实,变幻莫测,随着军事经验日益丰富,伍子胥这只老狐狸的行军之道已臻化境。


结局可想而知,没过几天,越军就崩溃了,有的当了逃兵,有的投降了吴军。石买没办法,只好加大镇压力度,这当然只会造成反效果,他杀的人越多,跑的人也越多。


这仗,没法打了!越军中群情激奋,闹哄着要哗变,他们冲进越王句践的行在,来了个兵谏!


勾践无奈,只好斩杀误国奸臣石买,带着最后五千甲士退守会稽山,勉强撑住这最后一口气。


伍子胥趁胜追击,将会稽山团团围住,又断绝越军的水源,要活活憋死勾践。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英雄还是魔鬼:中国历史的异类伍子胥(十八)


17.暗算


一个失去家国的人,试图为自己找回家国。让流浪的魂魄安歇。


一个失去君主的人,试图为自己新的君主找回尊严,并力图保持到最后一刻。可历史不加成全。


事已至此,越国基本上算是玩完儿了,这本是一次场无可挑剔的漂亮仗,吴王阖闾的大仇眼看就要彻底得报,可惜,最终由于吴王夫差的妇人之仁,胜利果实被白白抛弃了。


事情,还是坏在一个小人的身上。


而这个小人,居然就是伍子胥的好兄弟,伯嚭。


伯嚭,本是伍子胥的老乡,也是个楚国人。当年,他也是被奸臣费无忌所害,全家被杀,孤身一人逃到吴国投靠伍子胥。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伍子胥与伯嚭同病相怜,看到这个老乡,自然就两眼泪汪汪了,于是他立马将伯嚭推荐给吴王阖闾。吴王阖闾看在伍子胥的面上,就收留了伯嚭,还封他做了太宰之职。(相当于内政部长)


可惜,王座旁的空间太狭小,小得容不下另一个臣子共同分享,小得容不下些微情谊留存。


何况所谓友谊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老乡见老乡,背后捅一枪吧!


这个道理,深谙人性的勾践岂能不懂?



于是,就在这要人命的关头,大阴谋家勾践偷偷勾搭上了伯嚭这小人,他派人给伯嚭又是送钱,又是送美人儿,大出血本,糖衣炮弹,是一个接一个。


伯嚭收了人家好处,又为了压倒伍子胥,自然要帮勾践说话,于是他找到夫差,开始进谗言:“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伍子胥大急,赶忙劝:“勾践贤君,为人能忍辱。今日不灭,后必悔之!”


夫差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听信了伯嚭的谗言,竟答应放勾践一马,没有灭了越国,只是让勾践入臣吴国三年,以观后效。


伍子胥费尽口舌还是未能说动夫差,只好恨恨的走出大营,跟身边的另一位大夫王孙雒(音洛)抱怨说:“吾悔矣,竟与此佞臣同事!越十年生聚,再加以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吴宫为沼矣!”


伍子胥虽大有见识,却显然不是个当官的料,你就算有怨言,也该埋藏心中,暗做谋划,怎可在此大庭广众之下随口而出,对领导的决策妄加诋毁,大肆散布亡国论调,难怪以后夫差越来越看他不顺眼,咱们的古人不是说了吗:皎皎者易污,你穿一袭白衣一头白发行走江湖,怎么可能不沾上泥点子呢?看来,伍子胥在人际关系方面永远是个低能儿,此生注定只能当一个寂寞的英雄。


然而,纵观古今,这样不大招人喜欢的寂寞英雄,何其少矣!至刚易折,大概天下间还是伯嚭这类软人过得更加滋润吧,他们就如漫山遍野的狗尾巴草,即便没什么节操可言,却总能死皮赖脸舒舒服服的活着。他们大概觉得还是如此活着最顺意吧,就算坏事干尽,大不了死后才还报,而像伍子胥这样的蠢人,在生前早丧身了。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都熟悉吧,勾践来到吴国后,开始一个劲的装孬装忠心,对夫差大献殷勤,给他打杂,养马,烧水,洗脚,砍柴,做饭,甚至为病人夫差用舌头代替显微镜验大便……精湛的演技最终骗得夫差感动的泪水,他决定把勾践放回越国。


纵虎归山,这可是大大的不妙,伍子胥赶忙又跑来劝,唧唧歪歪啰里啰唆,跟个祥林嫂一般。夫差本来就对伍子胥没啥好感,觉得他仗着老臣的身份和从前立的一点点小功劳处处与自己顶撞,这会儿自然更加讨厌伍子胥了,遂一意孤行,竟亲自为勾践设宴送行,放跑了这只危险的大老虎。


伍子胥的话,夫差是一句也听不进去了,他开始放任越国做大,而跑去攻打齐鲁,妄想超过老爸,在中原也混个霸主来当当。


另外一边,勾践一面励精图治重振越国,一面死劲给夫差送礼,甚至还送了个大美人儿西施给他,以迷惑夫差的心志、掏空他的身子骨。


事情越来越糟了,夫差连年征战,又大建宫室,纵情声色,搞的吴国民不聊生,日渐衰弱。


清醒的伍子胥认识到了眼前的危险,便趁着到齐国出差的机会,偷偷将儿子寄养在齐国好友的家中,免得自己绝后。


这下子伍子胥作了件大错事儿了,齐国乃是吴国的敌国,伍子胥在这个当口把儿子送到齐国去,不是给夫差杀自己的理由吗?


想来聪明的伍子胥早该预感到自己的结局了,从前他是日暮路远,如今他已山穷水尽——但他还是不得不这么做,送走儿子就是为了让自己了无牵挂,尽自己的最后努力,再拼死进谏一次。


夫差当然不会听伍子胥的,他野心勃勃,带着十万吴军,跑到山东与齐国大战一场,虽然最后胜了,但吴国已经元气大伤。越王勾践卧在他的薪床上发出了阴险的大笑。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英雄还是魔鬼:中国历史的异类伍子胥(十九)


18.子胥之殇


夫差在齐国大胜而归,得意之极,便召集群臣,大摆庆功宴。


老大开心,小弟们当然要顺水推舟大拍马屁,席间,群臣你一言我一语,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


煞风景的是,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偏偏有一个不识相的家伙,阴沉着脸,一语不发,生闷气。


这家伙,当然就是伍子胥了!


见此情景,吴王夫差不开心了:“伍相国屡次劝我不可伐齐,可如今寡人大胜而还,汝又有何言?”


伍子胥委屈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他解下佩剑,捋起袖子,举臂高呼道:“昔先王在位,老臣可上朝不执礼,只因老臣能决疑安邦。今大王远忠臣而近馋佞,行事颠倒,此孺子也,何类伯主,长此以往,吴国将灭,庙舍为墟!”


夫差终于暴怒:“住口,你这个老贼,还在这里妖言惑众……”


“大王!”


“伍子胥,汝心怀奸诈,不忠不信,乃欲专权擅威,倾覆吾国!寡人忍之久矣,汝再多言,可欲寻死乎?”


伍子胥几乎是狂喊:“大王,老臣忠心无二,可誓天日!”


这时伯嚭突然走到伍子胥面前,淡淡一笑:“伍相国既是忠臣,何必托子于齐?” 


伍子胥一愣,这件事我做的如此隐秘,伯嚭怎么会知道的。


伯嚭又一声冷笑:“这就是伍相国的忠心,只不过是对齐国的忠心!”


伍子胥急道:“汝何意也!”


“何意?伍相国通敌卖国,做了为何不敢认!”


晴天霹雳!


“我没有,我没有!……”伍子胥疯了一般叫。


整个朝堂一片死寂,只有伍子胥的狂叫在回响,所有的朝臣噤若寒蝉,没有一个人替他说话,大家都收了越国不少好处,这些好处已经足够堵住他们的嘴了。


伍子胥无助的眼神从大家面前扫过,他看到了冷漠、嘲笑,还有无语的怜悯。


这些与他朝夕相处了数十年的同僚,这些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的脸庞,今天他却好像一个都不认识了一般。


人心,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最多变最看不懂的东西,它可以很暖,也可以,很冷。


你死了,对大家都有好处,空出一个相国的位置,大家都可以官升一级。更何况你老是一幅盛气凌人所有人都错自己最正确的样子,实在是不招人喜欢。


所以,无论是看在钱的面子上,还是为了明哲保身,我们都没有必要为你出头。


夫差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恐怖的杀气:“事到如今,汝还有何言!左右!取寡人的‘属镂剑’来!”


伍子胥不叫了——他一生落寞,一生飘零,好不容易有了归宿,却转瞬成了过眼烟云;他忠心尽节,事吴三十八年,夙夜匪懈,晨省无愆,今反遭冤。这一切,业也,命也?知复何言。


夫差把剑往地上一扔:“伍子胥!你拿去自处吧!”


伍子胥拾起‘属镂剑’,赤脚批衣,一边儿往外走一面惨笑道:“天乎,天乎!吾始为汝父忠臣立吴,设谋破楚,南服劲越,威加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赐我剑!我今日死,明日越兵至,掘汝社稷矣。”


夫差一个劲的摇头,顿足:“疯了,伍子胥疯了!此疯汉也,死有余辜!”


诚如夫差所言,伍子胥的确是一个疯子,一个可爱可敬的疯子。他的情感这样的真挚而强烈,他的仇恨这样的深沉而执著。他那样的聪慧,文韬武略,无所不知。可他又是那样的单纯而简单,人家伤害了他,他一定要报复,但为了那些曾在黑暗中给予他的小小情义,他亦能铭记一生,至死不忘。如此直白而强烈的爱憎,像孩子一样。


这个世界上,绝不会第二个如他一般的疯子了。




伍子胥回到家中,准备自杀。


临死之前,他对家人留下了最后一句遗言。


这句话可以说是春秋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句名言,至今读来仍让人心魂荡漾,忍不住仰望长天,为之一恸!


——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意思是:我死后,你们须在我的墓旁种满梓树,等它们长大后就做成棺材,吴亡之后可用来埋葬吴国死难战士的英灵;再剜下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的军队攻入姑苏灭掉吴国……


好一段风云激荡,鬼哭神惊的话语!人之将死,其言犹炽,怨毒之于人甚此哉!




说完,伍子胥拔剑出鞘,引颈自刎,殷红的鲜血飞溅而出,洒在他满头白发和一身白衣上,桃花点点。


当最后一滴鲜血从他颈间涌出,他的眼前划过了很多人,一幕一幕,如同幻灯片一般:爹爹伍奢、哥哥伍尚、吴王阖闾、专诸、孙武,还有自己破郢时的英姿,那时候,他好年轻……


三十八年前,伍子胥因为一个小人的谗言家破人亡,三十八年后,他又因为另一个小人的谗言,身首异处。伍子胥的命运,在人世间奇妙的走了一个轮回。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英雄还是魔鬼:中国历史的异类伍子胥(二十)


19.沉江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伍子胥)之沉江。——西汉 东方朔《沉江》


另外一边,夫差听说了伍子胥的临终遗言,大发雷霆:“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寡人乃天之所生,地之所载,神之所使,谁敢动我!”当即命人将伍子胥的头砍了下来,挂在东门之上,又将尸体煮烂,装在一个鸱(chī,吃)夷(古代装酒的一种袋子,以皮革制)里,抛入滚滚的钱塘江水之中,并说:“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


这两个人,真是天生的一对冤家。


传说,夫差的侍卫们将伍子胥的尸体抛向江心后,只听见阵阵可怕的巨响从江中传来,尸体随着江流迅速的翻滚,继而与水融为一体。接着,钱塘江巨浪滔天,荡激崩岸,仿佛在挑战着独裁者的权威,发泄着自己漫天溢海的怨愤。


侍卫们吓坏了,狼狈奔逃,这件事让他们幼小的心灵遭受到了永久的伤害。


从此就有人说,伍子胥死后,他的佩剑在其尸体沉没的江上经常出没,愤然漂浮于水面,人取之就会生病,丢弃它则马上就恢复健康。蒙冤之剑,天下至不祥也。


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看到伍子胥穿着一身素衣,骑着一匹白马,持一柄长矛,立在数百尺高的钱塘江大潮之中,仰天长啸,其声震怒,雷奔电激,荡漭千里。(唐·杜光庭《录异记》)


人们说,伍子胥是复仇男神,他就算是死了,灵魂也要继续复仇,那滔天的巨浪,就是他滔天的怨气,他要夫差一刻都不能安宁。


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米芾(北宋)《绍圣二年八月十八日观潮浙江亭》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

人间儿戏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

——辛弃疾(南宋)《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

终古越山洞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

千载荒台糜鹿死,灵胥抱愤终何是!

——王国维《人间词话·蝶恋花》




据《太平御览》记载,夫差后来果然内心不安,曾经亲自率领群臣到江边致祭,而吴国人还在胥口为伍子胥建立了祠庙,称为“胥王庙”,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胥江、胥湖、胥山、胥口、胥门等等,封他为江神。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作为敌国的越国似乎也很敬重伍子胥,越人在西湖边的一座小山上也修建了一座伍子胥祠,连这座小山也被名为“胥山”或“吴山”,封他英烈王、还封他为镇压钱塘潮的潮神,并在庙内写上这样的楹联:“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生为相国,死为涛神。” 民间传说,伍子胥被投江的这一天即为公元前484年农历五月五日,正是我们现在端午节的日子。事实上,端午的“端”,就是平反与昭正之意;端午的“午”,就是“伍”的通假字;所以“端午节”,原意是人民用以昭雪中国最伟大的复仇战士伍子胥的日辰。然而不知为何,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端午节竟抛弃了原创者伍子胥,却开始纪念起楚国的“无暇忠臣”屈原来。


大概是因为伍子胥这样棱角四出的狂徒,不大招统治者喜欢吧!可惜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反叛者的节日,从此生生的变了味道。


与君饮酒细论文,酒酣访古江之濆。

仲谋公瑾不须吊,一酹波神英烈君。

——苏轼(北宋)《伍子胥奔吴所从渡江也》


梦笔桥东夜系船,残灯耿耿不成眠。

千年未息灵胥怒,卷地潮声到枕边。

——陆游(南宋)《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

类似这样的诗词,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很多,从古到今的文人雅士们,在伍子胥身上从来不会吝惜词句,因为这个人太特殊了,他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分类的人物,他自己就是一类人,而且只有他自己。数千年的芸芸众生中,他将永远放射光芒,不论是毒光还是阳光。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英雄还是魔鬼:中国历史的异类伍子胥(尾声)


20.尾声:


伍子胥死了,他结束了他这一生复仇的生命,也结束了他这一生悲剧的命运。他虽然死不瞑目,但如果让他再选择一次,他仍然会选择这一条不归路。假使当年他追随他的父亲伍奢一起死去,假使他像吴国其他大臣一样随波逐流、苟且偷生,那他的生命和咸鱼又有什么不同。他今生注定要当一个英雄,英雄就要选择最壮烈的死亡方式。


有人说,伍子胥如此隐秘的送儿子去交战国齐国,似乎有通敌嫌疑,其罪当诛,一点儿都不冤枉,如果他真的是个大忠臣,为何不将儿子送到一个中立的国家去呢?我解释一下,因为吴国是天下的霸主,夫差又极其好战,故当时的吴国,大国与之为敌,小国唯之马首是瞻,根本没有所谓中立的国家,所以伍子胥只能选择一个强大的敌对国托孤,这样才能保证儿子的安全,这样才能让他死的了无牵挂。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伍子胥死后,吴国的擎天之柱崩塌,不久,越王勾践率军攻灭吴国,夫差在无边的悔恨之中伏剑自杀,完成了他这一生中唯一的壮烈之举。


挂在吴国城门上伍子胥的头颅,缓缓闭上了眼睛。


姑苏台榭,终究成了麋鹿游所,明明早知会如此,仍闭上眼不忍再看,让自己无知无言,只有潮起潮落的吴江水,温柔的承载起一个复仇男子的寂寞灵魂……



子胥今日委东流,吴国明朝亦古丘。

大笑夫差诸将相,更无人解守苏州。

——胡曾(唐)《全唐诗·吴江》



一人之来可以兴国,一人之死可以亡国,这就是伍子胥的传奇,它在古老的吴江越水中,在一个个浪花与浪花之间渊远流传。


故事的结局,是楚人辅佐的越国灭掉了同样楚人辅佐的吴国,到得此时,一切恩恩怨怨,似乎已经终结了。


然而,另外的恩怨,又在他们身后的时空中屡屡上演,并愈演愈烈,似乎永远无法终结。


因为,只要这个世界还有人类,仇恨就会继续,继续奴役着,一个又一个疼痛难安的灵魂。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一)


三.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


【档案】


姓名:吴起

生卒:约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

性别:男

国籍:卫

籍贯:卫国左氏邑(今山东曹县)

学历:毕业于曾子“大学”,后又在西河学派深造

著作:《吴子兵法》,《春秋左传》

经典战役:泾水之战,龙泽之战,阴晋之战,平南越之战,灭陈、蔡之战,州西之战

特技:全能

特长:博采众家之长,身兼儒家、法家、兵家、史学家四重身份

爱好:读书,写书,当官,吸脓血,与士兵打成一片

性格:精力旺盛,冷血无情,永远不服输

缺点:不喜欢女人

智商:天文数字

情商:零

最好的兄弟:没有

最讨厌的人:王错

座右铭: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鞋去吧

经历:卫国流氓——儒学弟子——鲁国将领——魏国西河守——楚国宛地守——楚令尹

结局:乱箭穿身然后五马分尸

历史评价:西河战神,纵横天下,平生无一败绩




【古人云】


魏国公子成:“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


战国兵家尉缭子:“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敢当者,谁?曰:‘吴起也。’”


秦国丞相蔡泽:“君者为主,正乱、披患、折难,广地、殖谷,痼国足家、强主,威盖海内,功章万里之外,不过商君、吴起、大夫种。”


太史公:“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曹操:“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魏文帝曹丕《煌煌京洛行》:“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宋《武成王庙吴起赞》:“兵尽其法,士尽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国,旡以恃险,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北宋著名诗人张耒:“起之为人也,明属而不达于变,从事于法而不知权。”


元代文学家戴表元:“盖魏公子所谓廉而喜名者,起之实录也。”


晚明思想家李贽:“吴起用之魏则魏强,用之楚而楚霸。”





【引言】


吴起这个人,当真是中国历史第一奇人了。这家伙军政双能,文武全才,无论在儒家、法家、兵家、史家里那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他到哪国哪国强盛,到哪国哪国无敌,按道理,这样的人才,应该大家伙抢着要才对,可惜自古英雄多薄命,吴起没有当成热饽饽,却变成了个臭苍蝇,处处被人讨厌,处处被人排挤,一辈子被人害了无数次,不但没有获得舆论的同情,反而遭到全天下人的唾弃。


事情怎么会这样呢?


有人说,吴起失败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他品德太差。司马光尝言:“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中国人的价值观,是要求人德才兼备,德字放在前面。而我们这位吴起,则大悖此道,他的所作所为,都大大违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所以即使他才能大过了天去,也是一个小人,死不足惜。班固的《汉书 古今人表》更将其硬列入中下愚人的行列,可见其臭名远扬,早为万世所不齿。


其实吴起真的是个很差劲的人吗?穿过史书认真思考,我发现实情并不是这样。或许他对待自己和家人真的很残忍,但是他对属下和百姓真得不错。


于是又有人说,历史上最厉害的人物,是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人,吴起显然是个会做事的人,然而他刻薄寡恩,不知变通,是个不会做人的人,所以他最终不得好死。


我要说,说这句话的人,纯粹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为,他所说的这种既能做好事又能做好人的人,根本不存在。


因为,世上有些事情,你只有不会做人,才能坚持的做下去,比如说变法,比如说维新。


因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既想顾全自己的名誉声望,又想做好这些得罪人的事情,根本不可能。


所以事实上,吴起不是不会做人,而是不屑那样做人,因为如果这样,他想做的事儿就无法进行下去。


我看到有人开始一头雾水了。


不要紧,大家跟着小生的笔触看下去,就明白了。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二)


【正文】1.理想


吴起小时候,倒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他的老爹是卫国富商,家中衣食无忧,平常的爱好,就是吃喝嫖赌,打架闹事,这么一个不爱读书的问题少年,谁也不会想到他日后会那么有出息。


可是随着吴起一天一天长大,他的心思变了,他想当官儿。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商人是没啥地位的,即使你再有钱,没有生在贵族之家,照样被人瞧不起。吴起成日里在街头混,再怎么混也是个小混混,一碰上有钱有势的贵族公子哥儿,也只有被这些大混混欺负的份儿。


生性狂傲、自视不凡的吴起哪里受得了这种气,于是他立定想法,一定要搞个大官儿来当当,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他总觉他这辈子注定会干出些大事情来,这种奇妙的使命感片刻不停在他内心涌动,燃烧着他年轻的生命与灵魂。


于是他四处给人送礼,大花血本,求人推荐他当官。


吴起错了,在春秋战国这个注重家世门楣的时代,你花再多的钱也当不上官儿。


结果,吴起送出的钱,全都如泥61阅读密集的黄河之滨,土地肥沃,经济发达,靠近齐赵,交通便利,比那个山隔水阻的安邑好太多了,简直天壤之别。


这个迁都时间,记载在魏国史书《竹书纪年》上,这本书被考证为魏惠王之子魏襄王时的史官所作,可以说是魏国的官方档案材料,相信它应该比《史记》要准确的多。事实上,班固的《汉书》和郦道元的《水经注》都引用了这个说法,人家魏国早就迁都了。


正因为如此,魏惠王在当时已被称作梁惠王,且魏国已被称作梁国,魏军已被称作梁军了。


然而以我事后诸葛亮的看法,魏国迁都迁错了,或者说迁早了,它不应该这么早东进中原的,它应该凭借吴起之余威,以西河为战略根据地,逐渐侵吞秦之关中地,并以之为大后方,西向而争天下,而不是跑到位于天下正中的“四战之地”大梁去当“活靶子”。





孙膑不日来到大梁城,他立刻被眼前宏大的气势给震住了,高厚坚实的城墙,富丽堂皇的宫室,热闹宽阔的街市,到处挤满了繁华气派的酒店商铺,真可谓车声击,人肩摩,花花世界,美轮美奂,与他从前待的冷山幽谷简直天壤之别,太他妈的震撼了!


据史料记载,魏惠王建造的大梁城周长达三十余里,有12个城门,城墙高约5丈,城内大街长约10里,城中居民多达三、四十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七国之中,唯有齐都临淄能与之媲美。


不可否认,魏国的确是当时天下最繁荣最强盛的超级大国,各国学子就业的首选之地,身为孙氏兵法的传人孙膑,来这里就对了!


一路惊叹,一路感慨,孙膑终于见到了契阔已久的同学庞涓。


几年未见,庞涓已从一个青衫磊落的翩翩学子蜕变为一个威震天下的无敌名将,孙膑也洗尽铅华,浑身散发出一股世外高人的卓越风姿。两位好兄弟均非吴下阿蒙了,他们的能力,已足够主宰整个天下局势。


故友重逢,倍感亲切,孙膑欣喜之色溢于言表,庞涓却是一副心思重重的样子,让人摸不着头脑。


直觉告诉孙膑,事情似乎有些不对,但到底是哪里不对,他一时也想不出来,只得将其放在一边,与庞涓连夜欢饮,饮着饮着就醉了,醉梦之中,他与庞涓兄弟联手,并肩作战,双剑合璧,所向披靡,统一三晋,吞并西秦,名垂青史,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也不知过了多久,孙膑从宿醉中醒来,却发现自己躺在一片黑暗之中,身下潮湿冰冷,鼻中恶臭难闻,耳边还时不时传来几声凄惨的哀号,令人毛骨悚然。


“这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里?这是梦吗?还是我已死了身在地狱?”孙膑慌乱的欲站起身来,却觉双腿疼痛之极,忙用手一摸,顿时天旋地转,几乎晕倒过去。


在原先小腿的地方,孙膑却只摸到了一团空气,是的,他的腿没了,膝盖以下,竟被人齐刷刷剁去。


“啊!——”孙膑一声惨叫,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如鬼哭,如枭啼,穿破无边的黑暗,穿破千年的岁月,声声血泪,仍然盈耳,至今尤令无数读史者为之感怀伤泣,悲愤难言。


事情是怎么回事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随着庞涓职权愈高,威名愈重,他的得失心也越来越重,他从前对孙膑的那种嫉妒也发展成了一种忌恨。终于,庞涓在极度的心理失衡下人性扭曲,竟然假借罪名对孙膑实施了膑刑和黥刑,要他永世不得翻身,永无出头之日,而永远无法威胁到自己。


所谓黥刑,也就是墨刑。即用刀将罪名刺刻在犯人的面额上然后涂以墨。受这种刑的人,将一辈子带这个耻辱而无颜见人,更别说入仕为官一展所学了。至于出将入相建立功业,那更是想都不要想。


所谓膑刑,源于夏代,本意是指挖去膝盖骨,到了周代改为断去双足,孙膑所受的就是这种砍去膝盖以下肢体的酷刑,其实孙膑本不叫孙膑,只因轻信受此极刑,为了永远记取这次痛苦的教训,所以改为此名,至于他从前的名字,孙膑不想提,旁人自然也忘了,我们则更是无从知晓。


失去双脚的地方,路已经走完,原来的天真少年孙某已死,现在的他的名字叫孙膑,无腿的孙膑!!


至于庞涓为什么没干脆杀了孙膑,有两种可能:第一,依旧顾念同窗之谊,所以网开一面。第二,心理极度变态,欲要孙膑生不如死。


到底会是哪一种呢?我不是庞涓,我不知道,所以不予置评。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不管怎么说,庞涓残忍的毒害了自己的同窗好友孙膑,却奇怪的没有杀死他。孙膑出狱后,庞涓就将他安置在一个隐秘的所在,每日供给饭食,像条狗一样喂着他,这样的日子足足维持了将近一年之久。令人吃惊的是,这种惨绝人寰猪狗不如的日子,孙膑竟顽强的让自己活了下来。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嫉妒、隐忍与复仇:孙膑庞涓的生死智斗(四)


4.忍辱奔齐


孙膑不是没有想到死,自从身遭酷刑隔绝人世之后,他每日里中心郁结,孤愤难忍,肠一日而九回,好几次生死一念。


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毁面容、断肢体,此乃辱之又辱,按照士的气节来说,这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古代有句俗语叫做“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意思是说:“即使是一个在地上划出的监牢,士也绝对不能进去;即使是一个用木头削成的狱吏来审判你,士也不绝对不能去质对;受刑之前就决计自杀而不受辱,这就是一个士应有的鲜明态度。”如今孙膑因为一时的轻信,导致面被毁容脚被砍断,只能像条狗一样在地上爬行,完全成为废物,前途一片灰暗,此生已然绝望,想死也是很正常的。


然而孙膑最终还是忍辱苟活了下来,他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他这样被骗受辱而死,为天下戮笑,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孙氏先祖。


古代还有句俗语叫做“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现在这样身背罪名死去,是若九61阅读,何异天牢。欲入地兮无处窜,欲仰天兮无处逃。谷深涧远,山峻天高。陌刀下兮声劈劈,人声枉兮沸嘈嘈。刀光白,人气粗,血流涧下如江湖。十队五队莲花剑,百般千般金辘轳。刀从地劈,人仰天呼。拥千群之鼙武,坑四十万之勇夫。肉复热,刀复腥。草头浑赤,不见山青。父子一时从此没,不知何处认尸灵。龙竟斗,凤复征,深坑变作活人冢,长城便是死人城。四面不庇宝不得,百里唯闻乞命声。一半死,一半在,旋斩旋填深坑底。兄以弟,父以子,两两相看被煞死。满谷只闻刀剑鸣,众山遥遥觉血气。人已死,刀复缺,毒蛇猛兽争相啮。三年五岁肉仍残,千岩万谷皆流血。诸余衩道人皆过,只有这匝行路绝。肉蔫□□黑似泥,骨遭风雨白如雪。


山有谷,人有毒,战场数岁断弓弦,溪里多年折箭镞。谷中草,山头木,髑髅眼眶生胡速。朝朝怨气上冲天,夜夜唯闻鬼啼哭。长平草,秋月兰,长平山上月初圆。战处全无旧营幕,煞气漫漫占一川。啾鬼相连哭复怨,此地今时不种田。天地一时浑变色,将军白起用兵权。年复久,岁复深,寻常地,似天险。晓气紫烟恒觅觅,暮暮碧雾更沉沉。白日马蹄多客思,黄昏鬼哭碎人心。自从往日刑残害,怨气切切至如今。赵卒降秦死不还,空留野鬼哭寒山。煞气只今犹未散,黑云长掩太行山。山头一片不航云,应是长平赵卒魂。薄暮啾啾闻鬼哭,至今犹怨白将军……


大家看这幅情景是不是很眼熟,是的,四百年前白起的先祖白乙丙所率领的三万秦军也是以几近相同的方式被晋国第一名将先轸所屠杀的,如今风水轮流转,秦人把这笔帐连本带利给收回来了。


唯一的不同,当年,晋军屠杀的是三万全副武装的秦军,如今,秦军屠杀的是四十万手无寸铁饿了几十天的韩赵肉猪,相信这样杀人的快感应该更爽一些吧!


可以肯定的是,如此有效率的屠杀,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四十万韩赵肉猪,几个小时搞定。雨停了,秋雨后的长平清爽而空灵,凄凉的山谷内尸体堆积如山,彩虹映血,美的如梦似幻,白起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他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杀人纪录!


四十万,也就是相当于当时中国十分之一的壮年男性人口,在几个小时内全数惨死,这是什么概念!!我的天!!!


剩下的事情,就是收集人头了,每一个人头,可就是一级官爵啊!白起一声令下,秦国士兵们兴高采烈的冲下谷去收头,就好像谷中遍地都是黄金一般。


接下来,白起这个大艺术家又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宏伟艺术品,那就是头颅山。四十万头颅,堆在一起,巍巍嵯峨,何其壮观,白起自豪的将这件艺术品命名为“白起台”。


头收走了,剩下的残尸白起自然不会麻烦的去掩埋,一直到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巡幸至此,还是看见白骨森森,漫山遍野,触目惊心,遂亲自致祭,命高僧唐三藏设水陆法事七昼夜,超度坑卒亡魂,并将该谷命名为“省冤谷”。此后,唐玄宗又收骨、筑坟、并在该地修建了一座骷髅王庙,“择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髅大王”,以祭奠那四十万悲凄的孤魂野鬼,当地官吏每年春秋致祭,至今此庙尚存,庙内塑有赵括夫妇像。


2300年后,一个叫江湖闲乐生的年轻书生来到长平,游荡在箭头村、参军村、围城村、哭头村、谷口村、秦城村、八义村、掘山村、三军村、弃甲院村、廉颇屯、赵括庄、韩王山、将军岭、营防岭、秦河、血昏河、八谏水这些充满了故事的地名中,忍不住凄然长叹——武安君啊武安君,你的无情我永远不懂……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六国的噩梦:大秦武安君白起(十六)


14.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五万男丁出征,结果全都死在了长平,只剩下240个年纪尚小的被放回邯郸报信,这不是武安君大发慈悲,而是要企图借此造成赵国的恐慌,让邯郸不战自溃。


果然,得知四十五万亲人命丧长平后,邯郸城立刻陷入了一片悲风惨雨之中,子哭父,父哭子,兄哭弟,弟哭兄,祖哭孙,妻哭夫,举国殇恸,万家悲怆,孝旗白幡遮天蔽日,哀号之声日夜不绝。


征服的荣光背后,是无数的悲泣与哀嚎。


然而,当此国之大殇,却有一个老妇半滴眼泪都没掉,她就是赵括之母。因为,她的眼泪,早在赵括出发之前已经流干;因为,这个结局,早在赵括出发之前她已了然:“自括为将时,老妾已不看作生人矣。” 之后,赵奢的子孙深以赵括为耻,不惜与其划清界限,改用赵奢封号“马服”为姓,后来简称马氏,这就是名将辈出的马氏家族之由来。


事已至此,赵孝成王还能说些什么呢?他只能承认自己的错误,重金抚恤赵括一家老小,重新起用被罢免的廉颇,寄望于奇迹出现,历尽苦难的赵国能挨过眼前这道难关。


另外一边,白起可不会给赵国一丁点儿喘息的机会,他认为现在,是灭掉赵国的最好时机。


公元前260年十月,白起的三十万秦军稍作修整,就开始继续扩大战果,很快尽夺上党一十七县,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往西,由司马梗带领,攻占了赵在山西的太原郡,至此,山西全境尽归秦有,赵国的太行之险几近成了摆设;另一路,则往北,由王龁率领,接连攻占军事重镇皮牢、武安,兵锋直抵邯郸城下。



狼就到家门口了,赵国群臣却统统没了主意,好几天吵吵嚷嚷,却一策欠奉。


看着这群没用的手下,赵孝成王快疯了,赵国男人刚死了四十余万,青年一代损失殆尽,剩下的老的老小的小,又缺乏训练,再加上长平一战赵之粮秣耗损七八,武安君一至,邯郸必破矣。


这可怎么办,真是急得要跳楼。


关键时刻,另外一位武安君大纵横家苏秦的弟弟苏代站了出来,拍胸脯保证只要他出马,去咸阳跟范睢说道说道,秦军必退。


赵孝成王大喜,赶紧赞助他一大笔资金,让他去咸阳活动活动。


苏代来到咸阳,见到范睢开门见山就问“武安君即围邯郸乎?”


范睢倨然道:“然也。”


苏代做痛心疾首状:“君之位危矣!”


范睢大惊,忙问:“何以?”


“武安君用兵如神,身为秦将,攻夺七十余城,斩首近百万,功高盖世。今又举兵而围邯郸,邯郸若破,赵必亡矣!赵若亡,则秦成帝业;秦成帝业,武安君功居首位,必为三公。君虽素贵,不能不居其下矣。”


范睢如梦初醒,急问“然则如何?”


“不如许韩赵割地以和于秦。如此既解武安君之兵权,又得割地之功,君之位,则稳如泰山矣。”


范睢大喜称善,白起老东西一向不把我这个丞相放在眼里,此次若是被他灭了赵国,尾巴还不翘到天上去?我能留着他的尾巴威胁我的权位吗?我不能。


这就是战国时纵横家的厉害所在了,魏人景春曾说他们“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一句话敌得过百万雄兵啊。


主意一定,范睢马上跑去劝秦昭襄王,说:“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秦昭襄王没有立刻答应,他抱着脑袋纠结起来。


如今邯郸就在眼前,相信以武安君的实力,伸伸手,赵国似乎就是自己的了,近在嘴边的大餐,不吃好像对不起自己的肚子。但是,真吃下去的话却有几个问题,他不得不考虑。


第一:他怕吃不下。赵国地盘太大,特别是东北边儿靠近燕齐的地方,离关中甚远,恐怕赵国一亡,就会被燕国和齐国抢去。如此该咋办,再接着与燕、齐开战吗?当然不行?以秦国现在的实力,恐怕难以连续负荷这样远距离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


第二:他怕吃坏了肚子。长平之战打了半年多,秦军疲弊,且秦国的国库也快被淘空了,万一各大诸侯趁着白起围攻邯郸的关键时刻合纵攻秦,则齐王灭宋导致国破身亡的故事也许会在自己身上重演。


第三:他怕吃个空瓤瓜。白起擅自屠杀降卒降民,造成秦新占区民心极其不稳,如果现在不赶紧采取安抚措施,这里的老百姓极有可能全部跑光。另外,现在赵人莫不极恨秦人,特别是白起。秦军就算占领了邯郸,那里的老百姓也绝不甘心做秦国的子民,不是逃亡,就是造反,秦昭襄王总不能让白起再来个大屠杀吧!


第四:他怕白起自己吃了。白起手握重兵,功高盖世,在秦军中威望也极大,万一他攻下邯郸后拥兵自重,从此再不如从前般听话,那可是糟糕的很。这家伙一口气杀了四十万人,心之狠手之辣,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就连同样行事果决的秦昭襄王,也不得不冒出几滴冷汗来。


最后,还有一个顺带的问题,那就是邯郸城内,有一个叫嬴异人的年轻质子,正是秦昭襄王的亲孙子,虽然昭襄王有很多孙子,不缺异人一个,但毕竟血浓于水,万一把赵人逼急了杀掉自己这个骨肉之亲,他也有些许于心不忍。


综合以上,秦昭襄王终于下了决定——班师!


得到秦昭襄王下令班师的诏书,白起眼睛都绿了。胜利就在眼前,邯郸就在囊中,现在一纸诏令,什么都没了,这让他如何接受这个现实。


要知道没有仗打,什么战神都是狗屁!


白起的心空了,空的像暴雨袭击中无人的街市,飘飘摇摇无着无落。作为一个从肌肉到骨髓全为战争而生的军人,他永远无法理解秦昭襄王的那些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的诸多考虑,他固执的认为这一切都是范睢搞的鬼,旧怨新仇加在一块儿,白起出离了愤怒。


他想不通,实在想不通,自己在外面拼死拼活打了几个月的仗,范睢一句话,就全给抹了,难道我堂堂武安君,还比不过一个光会耍嘴皮子的外来户吗?范睢啊范睢,白起与你势不两立!


有这种想法的,并不止白起一个,秦军上下皆认为:自长平之败,邯郸城中一夜十惊,若乘胜而攻,不过一月可拔矣。惜乎应侯不知时事,主张班师,失此机会,恨哉!


事实上,范睢所提出的退兵举措侵犯了白起所在秦国军人集团的根本利益。这个集团,要求秦国在对外兼并中,以武力歼敌为主要的或唯一的手段,从而为军人创造立功升迁的机会。然而如此就必然与秦昭襄王及范雎的全局考虑发生冲突,因为他们所奉行的“远交近攻”首先是一种政治的、外交的策略,战争只是实现它的其中一个手段而已。


所以,军队必须服从国家总战略,秦昭襄王必须利用范雎,来实现这一点。


那么如此,范睢就做了秦昭襄王的替罪羊了,秦军从上到下,一股脑把怨气全撒在了他的身上,他的日子也不好过。


范睢心里想,为今之计,只有想办法把白起给彻底扳倒了,不然哪天大战再来,秦昭襄王不得不再次倚仗他的时候,我可得遭殃啊!





秦国将相之间的矛盾一日深过一日,我们暂且放在一边儿不提,它总有爆发的时候。另外一边的赵孝成王可真是大舒了一口气,事情总算摆平了,大家总算可以安安心心过一个太平年了!


公元前259年正月初一,邯郸人度过了劫后余生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赵与秦达成协议,赵割让六座城池,秦人退兵,大家好好过年。而就在这么一个冷清凄惨而又悲喜交集的年夜,在邯郸城的秦质子府内,一个貌似平常却特殊至极的小生命带着结束乱世的使命,来到了这个危险残酷却充满了挑战的世界,因为是出生在正月初一的赵国,所以这个呱呱坠地的小新生命被称作赵政,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在仅仅38年以后,整个天下都将颤抖着匍匐于这个婴儿的脚下。


因为这个小婴儿就是未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年过完了,该兑现承诺交地的时候也到了,赵孝成王缓过劲来,却又在虞卿的劝说下想反悔了。


虞卿是这么劝的:“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攻王,王无救矣。”


意思是说,秦军是力所不能及,疲倦了,才退兵的。可现在大王竟把六座他们力所不能及的城池白白给秦国,这不是帮着秦国在打自己吗?秦国要是拿了好处却贪得无厌,明年再来打,咱们还能拿什么给人家,那岂不是没救了吗?


赵孝成王一听没错啊,秦灭赵之心不死,给它再多的城池也没用,徒损己方实力而已。


虞卿于是又给赵王出了个馊主意,不如把答应给秦国的六城转送齐国,齐赵联手,当不俱秦矣。


赵孝成王最终同意了虞卿的险招,撕毁协议,拒不交城。秦昭襄王大怒,他发誓要让赵国人为此付出代价,另外一边赵人也开始积极备战,来吧,打吧,你以为杀了我们四十万人我们就会怕了么?一年前的恐惧而今早已化作仇恨,这股仇恨将死死保卫住我们的家园邯郸,就算是你们的魔王白起再次出动,也无法动摇其半分!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六国的噩梦:大秦武安君白起(十七)


15.噩梦终结1



武安君没有出动,他病了,想来应该是忧郁症,没仗打把身体给憋坏了。秦昭襄王无奈只得派五大夫王陵为将,领兵十万,攻打邯郸,时为公元前259年九月,正是秋收之后大家又有了充足粮草来打仗的好时候。


王陵这个“五大夫”,比王龁的“左庶长”还低一等,应该只是“大夫”的最高一级,连“卿”都算不上,顶多也就是一个“师长”。看来秦昭襄王压根就没把赵国放在眼里,自信满满以为随随便便就能把它给灭了。


另外还有一点,秦昭襄王这是在培养年轻干部呢!武安君老了、病了、又有点不太听自己话,他的位子迟早有一天要让年轻人顶上。


这一次秦昭襄王轻敌了,赵人此番敢大胆毁约,早已做足了坚守邯郸的准备。长平一战,赵四十万精锐损失殆尽,他们自知无力与秦军野战,于是干脆坚壁清野,放弃外围所有城池,集中力量,死守邯郸。总之,赵国人是豁出去了,他们同仇敌忾,全国总动员,在短短数月的时间内临时拼凑出一支多达二十万人的军队,当然,这些士兵大多为40岁以上的老者和18岁以下的少年,他们的亲人几乎都在长平之战死于白起之手,因而对秦人均怀有刻骨的仇恨,其士气足以弥补战斗力的缺乏。赵王又任命老将廉颇为总指挥(到底还是他好用啊),同时紧急加固邯郸城防御工事以应对秦国的攻城。邯郸人这回拼了,因为秦人个个都是杀人狂,投降就是个死啊!不降,或可搏一线生机。


由此可见,白起当初大规模杀降,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老子曰:“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然也。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新手王陵攻打邯郸的难度,可想而知。廉颇的龟缩战术开始在另一种特殊的情境下大发神威,秦军猛攻了三月余,损兵折将,却未有半点进展。


秦昭襄王的虚火腾腾的往上冒,现在这种情况,弱赵悍然毁约,强秦颜面无光,然攻之则急切难下,不攻又威信扫地,左右为难,势成骑虎,奈何?


没有其他办法,增兵!秦昭襄王一咬牙,又发给王陵二十万大军,限期两个月,一定要攻下邯郸,否则就地免职。


王陵振作精神,公元前258年正月的新年也不过了,冒着严寒,日日夜夜,攻城不止。


一样没用,赵孝成王学乖了,他坚定不移,始终无比的信任廉颇。廉颇于是大展其名将之风,白天死守不出,晚上则派精锐骑兵部队趁夜出城不断偷袭秦军,搞得王陵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这就是历史上所有无名小卒的悲哀了,廉颇是堪比赵奢白起的一代名将,小小王陵,如何是他的对手。


结果还没等两个月,王陵就又赔掉了五座军营数万秦军。秦昭襄王这下子可一秒钟也坐不住了,他听说武安君白起之病已愈,遂赶紧派人请他去前线替下那个没出息的王陵。


白起不去,他虽然超想去打仗,超想去与那个传说中的廉颇对决,但他还是忍住了,因为:


第一:秦昭襄王必须为当初听信范雎之言轻易退兵付出代价,堂堂大秦武安君,面子攸关,就算国君也不能例外。


第二:他在向秦昭襄王摊牌:范雎和白起,只能选择一个。而白起手中的牌便是军队的支持——你到底要不要邯郸,要,就得听我的,放弃范雎,完全投入到以我为首的秦国军人集团怀抱之中。


于是,白起向秦王奏道:“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这明显就是一个托辞,当年白起以七万孤军攻楚,拔鄢夺郢,占其半壁江山,邯郸虽固,以白起之能,未必就攻不下。至于什么“诸侯之救日至”,更是夸大其词,当年长平之战诸侯无一来救,如今赵国之危更胜当初,各国均在观望之中,燕国更是趁火打劫,在赵国北境屡屡袭扰。如今之态势,除非发生特殊事件,诸侯绝无可能救赵。而最后那一点“士卒死者过半”倒是真的,不过即使如此,秦国也有足足三十万大军在邯郸城下,对白起来说,足够了。







另外一边,秦昭襄王何等聪明,他能不明白白起是在要挟自己?但恰恰如此,正是秦昭襄王所无法容忍的——寡人要退便退,要攻便攻,还轮不到你白起来教训我!你不是最讨厌范雎吗?好,寡人就再让他去好言请你出来,最后一次机会了,你可不要不识相!


白起还就是不识相,硬说自己病还没好,给范雎吃了个闭门羹。


范雎气坏了,回去就跟秦昭襄王告状说:“武安君假称有病,不肯为将。”


看来,白起军事谋略天下无敌,却不懂得为自己谋身,就算他功劳再大,一个劲儿的跟秦王作对,那能有好吗?要知道在人治社会,不善谋身者,功高更难免一死。在这一点儿上他的老部下王翦就比他聪明多了,详细的情况,我们到王翦一章再来说。当然,武安君个性十足,如果跟王翦一样油滑,那么他就不是白起了。


秦王果然大怒,白起以为寡人没了他就真的不行吗?昔长平之胜,王龁表现也不错,他未必就比不上白起。用王龁,再增兵十万,寡人就不信了,离了他白起,邯郸城就打不下来?


此时的秦王,未必就有意令白起死,但君臣间的矛盾已激化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一点火星,足以爆炸。


于是,公元前258年八月,王龁带着十万援军及大量的兵备粮草来到邯郸城下,接过王陵的指挥权,统共四十万秦军,继续攻城。


结果还是一样,王龁四十万秦军围攻邯郸,从秋天攻到冬天,从冬天再攻到第二年春天,足足五个月,邯郸仍然固若金汤。


三年前长平之战王龁奈何不了廉颇,三年后他一样没辙,实力摆在那儿呢!再说秦军常年在外作战,对秦昭襄王对范雎的偏袒偏信十分不忿,故均消极作战以支持白起,并以此来证明武安君关于赵国不可战胜的观点。


秦昭襄王万万没有想到白起对秦军的影响力竟这么大,甚而威胁到了自己的君权,他心焦如焚,白起啊白起,你莫要逼我,逼我到绝路,寡人即使自毁长城,也在所不惜。


与此同时,范雎也意识到秦军消极作战的根本原因了,面对军人集团的步步紧逼,他决定绝地反击,派自己在魏国遭难时的救命恩人——好友兼亲信郑安平率军五万往前线帮助并监视王龁。他天真地以为,只要郑安平能拿下邯郸,白起一党必然无话可说,从此老老实实,再无力与自己做对。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六国的噩梦:大秦武安君白起(十八)


16.噩梦终结2



范雎走了他毕生最臭的一步棋,秦军在邯郸城下耗了一年多毫无进展,胜利的天平已经倾斜,诸侯们本来不想救赵的,现在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公元前258年秋,赵平原君带着包括“自荐”的毛遂在内共二十名门客,前往楚国求援。楚考烈王本不想出兵,赵勇士毛遂按剑上廷直叱楚王,陈说利害,硬是搞的楚王答应合纵,派遣将军景阳救助赵国。不久,楚国援军十万、魏国援军八万突破南线秦军防线抵达邯郸外围。魏国援军八万突破南线秦军防线抵达邯郸外围。紧接着,魏信陵君用之前窃得的兵符,率领魏军联合楚军对秦军发起强大攻势,同时邯郸城内守军出击配合,三国联军在信陵君的指挥下三面夹击城外秦军,秦军数战不利,武安君白起这时候有话说了:“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


这副口吻,简直就是在幸灾乐祸了——早不听我的,非要去靠那范雎,范雎他嘴巴再厉害,能帮秦国打胜仗吗?还以为他那个郑安平有多厉害,也一样是个没用的货!看着好了,郑安平很快就会玩完儿!哼,跟我斗,他还嫩了点儿!


果不其然,前方交战正炽,秦军主力突然败退,把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生生抛弃在邯郸城下,结果,郑安平反被三国数十万大军给反包围了,十好几天,秦军竟无一部去救他。


秦王气疯了,急命武安君白起为将,带兵前往救援。


白起好神在在,直说自己病没好,怎么样就不肯去,他倒要看看,到了这关头,秦昭襄王该怎么收场,范雎和我,你选一个吧,


秦昭襄王面对这个桀骜不驯的大将,发狠了,他亲自来到武安君府,强逼白起:“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


这意思就是:寡人不管你是真病还是假病,就算你躺在担架上,抬也要给我抬到前线去!否则可别怪寡人无情!


君臣之间终于正面对决,白起也发狠了:“臣自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然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愿大王查之!”


宁死也不妥协,看来白起是寸步不让,一点儿退路也不准备留给秦昭襄王了——要不你就承认错误,罢免范雎,我白起继续为你打江山;要不你就杀了我,自毁长城,看看还有谁能帮你挽回败局。


时间静止了,两个年过花甲的固执老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互瞪了足足三分钟,谁都不肯让步,谁也不肯松口,愤怒,僵持,凝结……


终于,秦王走了,拂袖而去。白起没有起身送行,他静静的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面如死水,身如浮云……


他明白,自己的生命即将湮灭,六国的噩梦即将终结,他们又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日子了。到头来,范雎、大王与自己的争斗,还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三个迟暮的老人,终于还须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代价。他们,已经无法回头了……




果不其然,公元前258年十月,君臣双方的关系正式宣告破裂,秦昭襄王下达诏书,削去武安君白起所有官爵,降为士卒,并命他立刻迁往阴密,不准再在咸阳城中逗留。阴密这个地方在今天的甘肃省灵台县一带,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看来,秦王这次是要拿白起当屈原办了。——流放你到大西北吃西北风去。你要是想学屈原跳河,也可以,只可惜你大概没有屈大诗人的才气,写不出流芳百世的文章来。


白起称病不走,他要看着范雎的政治生命终结,不然,他死不瞑目。


十二月,郑安平被围日久,救援不至,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赵王封其为武阳君。长达三年的邯郸之战至此宣告结束,此一战,秦赵均元气大伤,可以说没有最后的胜利者,不过秦终究是天下第一强国,地蕴深厚,伤了再多元气都好恢复,赵国就惨了,从此一蹶不振,步步迈向沉沦。


赵安平被迫投降,范雎的政治地位也遭到了严重打击。秦法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从坐。按此,范雎罪当收三族(指父、母、妻三族)。范雎自知罪责难逃,跪在席上请罪。结果秦昭襄王坚决不肯向白起认输,不但下令国内:“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一律与郑安平同罪。”且加赏应侯范雎比从前还多。


秦王的偏心,让群臣特别是秦国军人集团非常不满,君臣之间矛盾日益激化,范雎也很苦恼,白起虽没权了,他背后的力量仍然不可忽视,既然党争不可避免,不如先下手为强。


与此同时,前方战事更加吃紧了,信陵君的魏楚联军击败郑安平后,乘胜西进攻达秦河东郡的治所汾城(今山西临汾),秦军主力不战而退,纷纷撤往河西,只留下范雎的另一个亲信河东郡太守王稽独自守城。


这又是在给范雎好看了,王稽守土有责,其他秦军能退,王稽却万万不能退,汾城若失守,秦昭襄王就再没有任何理由袒护范雎了。


秦昭襄王真的大恼火了,秦军根本没怎么打,就一退再退,这一定是白起在后面搞鬼,看来他的那些老部下,都在为他打抱不平呢!


不行,白起不能再在咸阳待着了,赶紧给寡人滚蛋,不然这戏没法唱了!


十二月末,秦昭襄王派人日夜驱赶白起。白起不能忍,忿然离开咸阳。




寒风瑟瑟,咸阳城内一片肃杀,白起早早的收拾好衣物,带着两个随从,趁着街道上人流尚少,悄悄的出了咸阳西门。天色尚早,城门口没有几个百姓,然而数十名守城士兵却毕恭毕敬的站在道路两侧,集体目送白起离去,神情中,充满了敬仰、哀伤与不平。


在他们眼中,武安君再落魄,也是一个神,范雎再发达,也是一条狗。


守城的将领从前是白起的老部下,他面色惨白,嘴唇翕动着,跪倒在白起面前,泣不成声:“武安君,好走……”


白起苦笑:“我已经不是什么武安君了,现在我什么官爵都没有,只是一个普通的士伍而已。”


“不,您永远是我们的武安君……”全体士兵齐刷刷跪下,齐声道。


白起摇头,惨笑,不顾而去。


武安君,一路好走……





另外一边,范雎又在向秦昭襄王告刁状:“吾闻白起之行,其意尚怏怏不服,大有怨言。其托病非真,恐适他国为秦害。”


这又是在胡说八道了,白起杀六国之人无数,就算他满心都是怨望,也不可能投奔他国,除非他疯了。


秦昭襄王却大以为然——不管怎么说,白起只要活着一天,他的那些部下就一天不会死心,寡人一定要杀只鸡给猴看看,因为再好的雄鸡,不能用,也是一只瘟鸡,留着只会传染禽流感。为了秦国的百年大计,寡人只能对不起你了白起,你在阴间不要怪我。


于是,秦王派了几个使者,带了一把宝剑,追上白起赐给他自处。




天色渐渐亮了,然而还是灰蒙蒙的,景色甚不明晰,白起一路来到咸阳城外的杜邮驿站,停下来歇息并吃早饭。


远处突然飞来几辆战车,几名高大的武士下车,看着白起,满脸急切。


司马梗、王翦、蒙骜、胡伤、鹿公、张若、将军摎,没有在前线的秦军高层元老基本上都来齐了。



白起苦笑:“诸公可是来送我的么?起戴罪之身,有何可送,徒惹小人口舌。”


“武安君所言小人,乃应侯范雎乎?此人向大王进谗欲杀君,君宜速走!”


原来是来报信的。


白起惨笑:“吾常谓秦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大王不能信我,起伏诛便是。”


司马梗等还要再劝,又有几辆战车飞驰而至,正是秦昭襄王派来的赐死的使者们。


“白起心怀怨望,屡次犯上。寡人念汝昔日有功,不忍加刑,现赐汝利剑一口,便可自裁!”


白起持剑在手,痴痴的看着天空。只见一行候鸟振翅飞过,风一刀一刀的吹着,严寒刺骨,天地一片冷寂。


良久,白起一声长叹:“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王翦急道:“君一生戎马,有大功于秦,杀降亦逼不得以,何罪之有?”


白起仰天大笑:“罪与非罪,后人自有评说。起一生杀人百万,死亦不冤了!”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游戏,遇到的障碍就是各种关卡,那么现在,白起玩厌了——既然电脑当机了,那就不玩了吧,游戏终结,无非就是一死而已。


白起还在笑,笑的满脸是泪,完了,宝剑往颈上一抹,黑色的血浆冲天四溅,一个巨大的身躯重重倒下,在惊呼声中,天上的候鸟四散。


死神死了。


原来死神也会死,不知道死神到了地下,阎王爷会不会收他。


司马梗王翦等人伏尸痛哭,武安君,你放心得去吧,害你的小人范雎,早就有把柄落在我们手里,他的兔子尾巴,也长不了了!


数日之后,白起的亲信司马梗也被赐死,军方与范雎的矛盾愈加激化。秦人以二人死非其罪,无不怜之,乡邑皆为武安君立祠祭祀。


数月之后,范雎的亲信王稽被告通敌(当军方所为),在咸阳街头被诛,范雎惶惶然不可终日,终于献上相印,引咎辞职,白起在他的身后终于扳倒了宿敌。而秦昭襄王在接连失去了范雎、白起两个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后,朝中无人,导致秦在以后的许多年里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六国的噩梦终于结束了,他们终于不用提心吊胆,害怕不知哪天白起这个死神来取他们性命了。一时间,六国额冠相庆,诸侯酌酒相贺,简直比过年还开心。


结束了,一切真的结束了吗?与此同时,在邯郸城内,一家人正在依依惜别。


嬴异人握着赵姬的手,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良久,转过头,又抱起一个三岁的小童,温柔的说道:“政儿,你在邯郸要听娘的话,爹爹在咸阳办完事情就来接你。”


小童用力的点了点头,满脸都是副小大人的模样。


嬴异人笑了,笑靥中充满了疼爱与希望。


这个小童,就是六国即将面临的一个更大的噩梦,秦昭襄王的小曾孙——嬴政。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大秦的克星:侠将公子信陵君(一)


七.大秦的克星——侠将公子信陵君


【档案】


姓名:魏无忌(多好的名字,看起来就像大侠)

称号:战国四公子之首

生卒:大约公元前296年-公元前243年

性别:男

国籍:魏

家庭出身:魏昭王最小的儿子

学历:接受魏国正统王族教育

著作:《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图十卷。(已失传)

经典战役:秦、魏邯郸之战,五国合纵攻秦河外之战

特技:侦查、攻心、重士、号召

爱好:下棋、喝酒、泡妞

性格: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完美的道德楷模

最好的朋友:没有,因为知交遍天下

最愧疚的人:晋鄙

最心疼最牵挂的人:魏安釐王

座右铭:愿天下俊贤皆为我坐上宾客

经历:魏国公子——魏国上将军——五国合纵长——废黜闲居

结局:酒精中毒而死

历代粉丝:儒家大师荀子、汉高祖刘邦、汉太史公司马迁、唐诗仙李白,元戏曲家汤显祖,几乎一半咏史诗人,几乎大半绿林好汉,几乎所有江湖豪侠

历史评价:信陵君不仅是一介翩翩贵族公子,而且是一个侠客,一位名将,一代兵法家,还是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合纵领袖,他是后世无数中国男人的偶像,无数中国女人的梦中情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古人云】


赵孝成王:“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儒家宗师荀子:“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匡正)矣。”


齐大夫国子:“公子无忌为天下循便计,杀晋鄙,率魏兵以救邯郸之围,使秦弗有而失天下。”


西汉贾谊:“(信陵君)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太史公:“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


东汉杨雄《杨子法言》:“上失其政,奸臣(信陵君)窃国命,何其益乎!”


三国曹植《七启》:“若夫田文无忌之畴,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飞仁扬义,腾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轹诸侯,驱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蜺。”


南北朝大诗人谢灵运:“是以信陵之贤,简在高祖之心。望诸之道,复获隆汉之封。观史叹古,钦兹盛美。”


唐代司马贞《索隐述赞》:“信陵下士,邻国相倾。以公子故,不敢加兵。颇知朱亥,尽礼侯嬴。遂却晋鄙,终辞赵城。毛薛见重,万古希声。”


李白:“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唐代司空图《偶诗五首》:“一掬信陵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唐代赵蕤《反经》:“魏有公子无忌,削地复得。”


明代李梦阳《梁园歌》:“梁园昔有信陵君,名与岱华争嵯峨。”


清代李晚芳《读史管见》:“战国四君,皆以好士称,惟信陵之好,出自中心,盖其质本仁厚,性复聪慧。聪慧则能知人用人,仁厚则待贤,自有一段慕不尽之真意,非勉强矫饰者可比,此贤士所以乐为用也。余三君,孟尝但营私耳,平原徒豪举耳,黄歇愈不足道,类皆好士以自为,而信陵则好士以为国也。”


清代文人钱维城:“信陵君发一介之使,而诸侯奔命,莫敢后者,仁义著于人心,而威信足以夺之也。且信陵君岂遂能救民伐暴,效汤、武之所为哉?徒不急于功利,有救灾恤患不忍人之心而已,威震天下,功业无与并。”


清代汤谐《史记半解》;“当时秦患已极,六国中公卿将相,惟信陵真能下士,从谏若流,故独能抑秦。”


西晋左思《魏都赋》:“千乘为之轼庐,诸侯为之止戈。贵非吾尊,重士逾山。搦秦起赵。威振八蕃。则信陵之名若兰芬也。”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三公之好士也,以自张也;信陵君之好士也,以存魏也。”


明代卢楠《信陵亭行赠张幕史》:“昔闻贵公子,乃是信陵君。剑气连秋水,英风迈长云。”


明代茅坤《史记钞》:“传中两千五百余字中直称‘公子’一百四十七处,太史公仰慕之意溢于言表,无限唱叹,无限低徊,慕公子之行系乎天下安危,叹公子终被废弃不用。”


清代许仙屏《信陵君祠楹联》:“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令读者慷慨悲歌不已;其门馆流风未谢,于今视昔,问谁能拔抑塞磊落之才。”


清代洪亮吉《历代史案》:“信陵君一身攸关六国之存亡,岂若孟尝、平原、春申诸君,竟以食客人自喜,略无关国是哉。”


吴佩孚:“棋枰未定输全局,宇宙犹存待罪身,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


梁启超:“信陵君去千乘之位,而入虎穴,以急朋友之难,吁,何可及也。论者以厕诸平原、孟尝、春申之列,乌足以知公子。”


陈毅《读史三首》:“醇酒与妇人,公子死游戏。惜无远大图,不能自为计。”






【前言】


本篇要讲述的人物战国公子信陵君,是一位兵形势家。


在东汉班固《汉书 艺文志》中,将天下兵家分为四大类: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


兵权谋家包括我们前面所介绍的孙武、孙膑、吴起等,这是兵家的主流。


兵阴阳家大多是后人依托神农、黄帝、风后等上古人物编造出来的神怪之语,皆不堪一论。


兵技巧家则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伍子胥(水战法),以及墨子(守城术)、李广(射术)等人,在中国人看来,流于技巧就下下了,这是兵家的末流。


而兵形势家则是仅此于兵权谋家的第二大兵家流派,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战国兵家尉缭、西楚霸王项羽,以及本篇的主人公信陵君。


比起兵权谋家在战争中多用奇兵诡谋破敌,兵形势家则更注重战争的本质。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讲的通俗一点儿就是“打群架”,只不过参加的人比较多而已。


一个人打架靠力气、靠胆气、靠武功,而一群人打架靠的是指挥。


那么指挥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将士用命,人人效死,个个不惜为主将赴汤蹈火,则虽百万大军,亦可如臂指使。


兵形势家们追求的就是这个。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各大兵形势家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


商鞅白起靠的是重赏重罚,一颗人头一个爵位,当逃兵则全家连坐,秦法如山,秦卒自然人人拼命,“虎狼之师”就是这么炼成的。


项羽靠的则是超凡的武力与勇气。身先士卒,一骑当千,破釜沉舟,勇武如神,楚兵为主帅之气鼓舞,自然个个争先,猛锐不可挡,“西楚雄师”就是这么炼成的。


而信陵君靠的更多的是他自身的人格魅力。


信陵君这个人,正如世人所称道的,他“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是个在道德方面毫无瑕疵的翩翩君子。换句话说,信陵君是当时那个时代的道德偶像。


我们千万不能低估道德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它非常重要。


中国的文化非常重视“德”这个字,所谓以德治国、以德服人,西方用宗教凝聚人心,而中国通常是用道德来凝聚人心的。


德高天下者,则天下归心也。


谁占领了道德的高地,谁就能在中国呼风唤雨。


战争也一样。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大秦的克星:侠将公子信陵君(二)


【正文】


1.贤哉公子信陵君


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主要包括五大要素,第一要素叫做“仁”。


何谓仁?仁者,爱人也。


信陵君不仅爱人,他甚至还爱小动物。


在东汉刘向《列士传》中记载了一个关于信陵君之“仁”的小故事。


话说有一次,信陵君正在跟门客们喝酒,大家高谈阔论,畅饮正酣,忽然有一只小斑鸠飞了进来,钻入其案下,扑腾着翅膀转来转去,打搅了众人的酒兴。


领导受惊,这还得了,于是立刻有人冲了过来,欲驱此不速之客。然而信陵君却用眼神止住那人,走到斑鸠面前,拱手道:“此有何急,来归无忌耶?”


正如毛阿敏阿姨所唱的:“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我亲爱的小斑鸠,你急忙忙来找无忌哥哥有啥事儿吗?


那小鸟可怜巴巴的看着信陵君,叽叽喳喳仍叫个不停,叫声中充满了惊恐。


信陵君当然不懂鸟语,于是他赶紧派人查探,左右出去转了一圈回来报告说,外面有一只鹯(即“晨风”,鸟名。一类似鹞的猛禽)在天上盘旋,想必就是这斑鸠引来的。


原来如此,信陵君于是保护起那只斑鸠,直待那鹯飞走,这才放走小鸟。


没曾想,那只阴险的凶禽并未飞远,它就躲在附近房子的屋脊上,一见斑鸠飞出,便立刻扑了上去,将可怜的小鸟杀吃了。


信陵君眼见于此,心中负疚,顿时没心情吃饭了,他把筷子一扔,伤心的说道:“鸠避患归无忌.竟为鹯所得。吾负之。为吾捕得此鹯者,无忌无所爱。”


为了给可怜的小斑鸠报仇,信陵君豁出去了,只要能抓住谋杀犯,他啥宝贝都舍得给。


左右一听,忙说:公子您真是仁德啊,我们马上去办。


不久,两百多只鹯就被当做嫌疑犯献于公子阙下。


信陵君皱眉道:“杀鸠者,只一鹯,吾何可累及他禽。”遂按剑于笼,痛数凶犯之罪,厉声道:“谁获罪无忌者耶?”


奇怪了,信陵君听不懂鸟语,鸟却听懂了信陵君的人话,当场竟有一只鹯低下了自己罪恶的头颅,羞愧到不敢仰视。


于是信陵君立刻将凶犯明正典刑了。其余嫌疑犯,则一律释放。


《列士传》最后说道:魏公子之德,仁惠下士,兼及鸟兽,从此名声流布.天下归焉。


好一段洒狗血的弱智情节,这显然是后世信陵君的粉丝们瞎编的,不过由此亦可见,信陵君道德口碑极佳,而使众狂热粉丝甚至不惜胡说八道,去神话偶像。





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之二,义。


何谓义?义者,侠义也。纾人之难,救人之急,扶危济困,锄强扶弱,嫉恶如仇,为天下铲不平,则义布天下也。


义分为两种,一种是私义,讲的通俗一点儿就像刘欢的《好汉歌》里所唱:“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


史书记载,信陵君的嫂子,魏王的小老婆如姬父亲被人所杀,魏王想尽办法欲为爱妾报仇,三年未能如愿。如姬于是找到信陵君向他哭诉。信陵君二话没说,派手下门客斩了那仇人的头,恭恭敬敬的献给如姬,如姬感激涕零,从此生是魏王的人,死是信陵君的鬼。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信陵君在魏国那就是个问题解决中心,谁要有难事儿,别打110,直接找豪侠公子信陵君,保准没错。


义的第二种叫做公义,或者说国家之义,百姓之义,天下之义。


金庸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盟国有难,义不容辞,这才是一个天下大侠的最高境界。


信陵君一生,志在合纵六国,齐心抗秦,这便是顾全了魏国的最大利益。


所以信陵君才能成为战国四大公子之首,显名诸侯,号召天下,从者如云。




中国人道德标准之三,礼。


何谓礼?礼者,温文尔雅,举止合体,为人谦恭,虚心受教,君子风范也。


换句话说,礼就是待人接物的态度,礼就是风度,礼就是气量,礼就是尊重。


中国人非常看重这一点,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永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所以中国人尊师重道,中国人敬老尊贤,中国人把礼看做生命中的重中之重。


但中国人也有个坏脾气,那就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当富贵遇到贫贱,中国人就会换了一副嘴脸。高高在上,自矜身份,耻于同市井之徒为伍,这在中国君子看来是很正常的。


君子如果跟贱民混在一起,那君子还是君子吗?孔孟如是说。


就连太史公所称赞的“翩翩俗世佳公子”平原君,同样不能免俗,他就很看不惯信陵君跟市井之徒交朋友。


看来,“好客喜士”与“礼贤下士”是两个不同的境界,高下云泥之别,其他三公子属于前者,信陵君属于后者。


在信陵君眼里,士只有贤愚之分,而无贵贱之分,只要是有能力的人,他就倾心相交,市井之徒又有什么关系!


大梁城里有个老头侯嬴,高寿七十,家贫如洗,是大梁十二城门之一“夷门”的“监者”。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侯嬴他就相当于我们单位或学校传达室里看门的老大爷,是个正宗的下层贱民。


像侯嬴这样又老又穷的市井贱民,战国其他三公子是从来不屑一顾的。


然而大家别忘了一句俗话:“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高人,往往就是隐藏在市井弄巷之中的,侯嬴便是这么一位世外高人。


于是,信陵君决定屈尊去拜访一下这位高人。


中国人的礼节,初次见面是不能空手的,要送礼,俗称见面礼,所以信陵君便携重礼登门拜访,却不料侯嬴断然拒绝了。


侯嬴道:“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厚意侯嬴心领,您还是请回吧!”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好一个侯嬴!


看来信陵君看低侯嬴了,当时各国权贵都在养士,侯嬴若真是个爱财小人,他老早就依附权贵飞黄腾达了,又何必七十多岁来还当个贫困监者?“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抛头露脸效命王侯的。在这个世界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士大有人在。


信陵君只好泱泱而回,临走前问:先生不收礼,请吃饭总可以吧!


侯嬴把家门一关,在里面叫道:等我有空再说吧,到时通知你!


于是又一天,信陵君在府邸置酒大宴宾客,待客人们坐定后,便带着大批随从,浩浩荡荡一行人,前往夷门迎接侯嬴,并亲自驾车,虚左以待。


中国人坐车是很讲究的,我们知道,战车上“车左”是主将,“车右”是保镖,驾驶员在中间,所以左位是最崇高的位置,留给领导坐的。就算现在换成了小轿车,依然是如此。


一个大国贵公子如此礼遇一个看门老头,如果换做是我,肯定感动到一塌糊涂。


西汉名将韩信曾经说过:“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在古代,领导的车是不能随便坐的,那可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更何况领导亲自给你驾车。


然而我们的老侯却一点儿不知道客气,只见他稍微整了整自己的破衣烂衫,然后一屁股坐在车子左边的尊位上,挥手对“司机”道:“小魏,开车吧!”那小样儿摆的,好像他才是公子。不止!好像他是魏王般。还不止!魏王也没他架子大。


“先生坐稳了,驾!”信陵君毫不为意,竟在满街人的目瞪口呆之中,恭恭敬敬的为侯赢当起司机来。


这样的事儿别说放在古代,就算放在今天,恐怕也得跌破全国人的眼睛。


国家总理亲自给传达室老头开车,这不是总理疯了,就是传达室老头疯了。


可是侯老头还嫌自己疯的不够,又对信陵君说:“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多少魏国文武大员和社会名流在信陵君府等着他们回去开席呢,这老侯竟要求车子绕道去看什么朋友,这不是蹬鼻子上脸瞎胡闹嘛!


然而信陵君二话没说,就把车子开进了农贸市场,这一路可都是大梁的市中心,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喜欢八卦的民众,这个老侯嬴,他是生怕自己上不了明日的报纸头条么?


侯嬴的这个朋友叫做朱亥,主要工作是在农贸市场杀猪卖肉,业余工作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专管世间不平之事。


明白了吧,壮士多为屠狗辈,朱亥其实是个武艺高强的江湖大侠来的,能被眼高于顶的侯嬴所看重的人,岂会是个庸庸之辈。


不一会儿,大侠朱亥的身影出现了,侯嬴于是下车,与朱亥站着说话,这一聊,就没完没了了。


繁华的闹市中,锦衣华服风度翩翩的信陵公子乖乖的手执缰辔待在车上等着侯嬴,就像接领导上班的司机,安静耐心,无怨无悔。


侯嬴:哥们儿,生意怎么样?


朱亥:还成。哇,你带来这么多买肉的!太谢谢你了。


侯嬴:不是,他们来请我吃饭。你有空吗?一块去。


朱亥:当然不去,你知道我脾气的,我生平最讨厌的事儿就是应酬!


………………………………


半个时辰过去了,侯嬴和朱亥还在聊天,而且越聊越起劲,家长里短天南海北的啰嗦个不停,天知道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话说,家庭妇女也没他们这么爱闲扯。


这其实是一场考试,一场特殊的人性考试。侯嬴一生阅人无数,看过太多假仁假义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次这个信陵公子,是否也是如此,谁说了都不算,只有通过了自己的重重考验,那才可以过关。


其实我们年轻人交朋友或谈恋爱也可以学学侯老先生,刚开始交往的时候,看到的东西往往是人的表面,而表面中到底有多少真实呢?又有多少虚伪呢?不如像侯嬴那样,先观察对方的为人和言行,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互相之间疏远一点,然后再来决定与他的关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该不该进一步交往,该不该给他推心置腹,该不该给他以身相许。


如果对方过不了关,那就继续疏远下去,反正从疏远变得更疏远这没什么,如果要从亲密突然要变得疏远就麻烦了。


这个道理,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们的信陵君当然是过关了,侯嬴一边聊天斜眼看去,只见信陵君脸上永远挂着谦和从容的微笑,不见丝毫不耐烦的表情,还不时向两人投来深情无比的眼神,一如热恋中的少女在等待情郎。


公子好修养,旁边的随从们却气坏了:给你三分颜色,你就开染坊,你以为你是谁啊,一个臭看门的而已,竟敢这么对待我们敬爱的信陵公子,我呸!


旁边围观的群众也深有同感:公子亲自为你驾车,这何止祖坟冒青烟,那简直是喷火!领导的时间多宝贵啊,你他妈的老家伙还不识抬举,我呸!


繁华的闹市中,呸呸的吐痰声不绝于耳,看来大家都感冒了。


侯嬴不用猜也知道人们在悄悄的骂自己,但他仍然不以为意,继续与朱亥高谈阔论,从国际金融危机谈到市场猪肉价格暴涨,从巨商吕不韦的风流八卦谈到最近城管殴打记者,聊的那叫一个风生水起热火朝天,他要的就是这么个效果。


骂吧骂吧,骂的越狠越好,我老头子脸皮厚,不怕做小人。


而朱亥对眼前的一切似乎也无动于衷,此人还真是一个奇人,自己的肉铺前围了一堆显贵与闲人,竟能与侯嬴聊这么久而不宠不惊,不乍不喜,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如此屠夫,十万个也找不出一个来。


就这样,从下午等到晚上,信陵君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了,然其色始终不变。


侯嬴这才貌似想起还有一堆人在等他,于是依依不舍的告辞朱亥,回车上座,一行人急急忙忙往回赶。


还有一屋子的贵宾被晾在公子府中喝西北风呢,他们等待主人回来开饭已经等的花儿都谢了。


——赶快回来吧公子,再不回来菜都凉了,再热就不好吃了。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大秦的克星:侠将公子信陵君(三)


公子总算是迎客回来了,已经快饿晕了的人们赶紧起身出迎,想要看看公子如此礼遇的贵客到底是何方神圣。


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


只见公子亲自执辔,亲迎下车的这位所谓贵宾,竟然是一个“鞋也破帽也破身上的袈裟破”的白胡子糟老头,Oh my godness!


大家既吃惊,又想笑,又不敢笑,只好哭笑不得面面相觑。


“诸位久等了,无忌在此告罪。”信陵君拱手道。


“不久,不久,嘿嘿……”大家尴尬的笑着。


信陵君于是引侯嬴高堂上座,命令开席。


侯嬴也不客气,大大咧咧的坐上头等贵宾席,神态倨傲之极。


大家在震惊之余,无不内心感叹:好一个不知廉耻的无礼疯叟!见过不要脸的,还没有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信陵君接着便向客人们一一介绍侯嬴,并一个劲的称赞先生品行高洁,贤能信达,却从不攀附权贵,是个大大的隐士高人,无忌此番能请到先生,可真是蓬荜生辉荣幸之至。


请到一个倨傲无礼的看门老头还荣幸?大家实在无法理解,只好应付的干笑两声,卖公子一个面子便是。


宴席在尴尬莫名的气氛中进行着,酒至半酣,信陵君起身上前,向侯嬴敬酒为寿。


至此,信陵君表现优异,可称完美过关,侯嬴于是卸下自己的面具掏出了自己的真心,向公子告白道:“今日臣难为公子足甚矣!臣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又尊臣于诸客之上,公子过矣!然臣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臣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原来侯嬴此次多番为难,不仅为了考验公子,更为成就公子礼贤下士之名,实可谓用心良苦。


信陵君这才豁然醒悟,叹道:“先生贤哉!”于是二人举酒快饮,尽欢而散。


从此以后,信陵君便奉侯嬴为上客,尊为亲近师友,时常前来问候请教。


不过,侯嬴并没有因此而接受信陵君任何好处,他仍然住在夷门传达室里,每日早开城门夜关城门,淡泊从容,安于贫贱,除了偶尔给公子出出主意,生活并无二致。


所以说侯嬴其实是信陵君的“客”,而不是“食客”,食客住人家的吃人家的给人家跑腿干事,客则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你做你的公子,我做我的监者,即便地位再悬殊,但在精神与人格上我们是平等的。


这才是“客”的真正意义所在,真正的“客”是不会依附权贵的,与人交游,无问高下,管你是市井屠夫,还是贵族公子,在侯嬴面前,都是平等的朋友,没啥特殊区别。


敞开心扉的侯嬴接着向信陵君引荐了大侠朱亥,他说:“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于臣也,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侯先生大力推荐的人,肯定是不会错的,于是信陵君数次前往拜访,但朱亥根本不搭理他,竟比侯嬴还会摆谱,


看来朱亥果然比侯嬴还要“贤”,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侠呢!


大家要问了,何以见得呢?


答曰:“不拘小节,潇洒飘逸。非用则身不行,然当大用之时,则挺身而出,其义立现,此方显其侠士之本色也。”后来朱亥也确实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信陵君虽然郁闷,但仍不以为意,该拜还拜,该访还访。越摆谱的人,就越是贤人,我礼贤下士,总是没有错的。


气度恢宏,将“礼”做到极致,信陵君就是这样一位人物,所以就连太史公也引之为偶像,称赞他说:“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


侯嬴事件过后,信陵君折节下士之名传遍天下,天下之士乃望风景从,争先恐后的投入到信陵君门下,史书记载,终致门客三千之众。(此乃虚数,言曰千人,并非真有三千那么多)诸侯以公子故,十余年不敢加兵于魏。




中国人道德标准之四,智。


何谓智?智者,知人也。


明辨是非,知人善任,且有自知之明,这就是“智”。


抗秦救赵存魏为是,击杀晋鄙为非,信陵君明辨是非。


侯嬴朱亥等均属草根阶层,信陵君却皆以为贤人而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显名天下,是为知人善任。


信陵君救赵之后,自矜有功,门客有人劝之,则立刻反躬自省,无地自容,是为自知之明。




中国人道德标准之五:信。


何谓信?信者,已诺必成也。


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赴人之厄困,是为大丈夫也。


信陵君一生都以此为为人准则。



“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就是中国人道德标准的集中概括。春秋战国四百年所有名将,同时拥有这五种高贵品质的,只有信陵君一人,所以他才能举起道德的大旗,号召天下共抗强秦。


信陵君没有孙武孙膑的精妙谋略,也没有项羽吕布的盖世武勇,但他破解了战争的究极密码,那就是号召力(统帅的威望)和凝聚力(军心),所以他成为了指挥联军作战而能大获成功的第一人。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大秦的克星:侠将公子信陵君(四)


2.秦军压境邯郸惊


信陵君名气虽大,门客虽多,但魏王并不用他,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子,在魏国没有半点权力。


怎么会这样呢?战国四公子中,平原君赵胜是赵国相国,赵国两代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都对他言听计从;孟尝君田文也是齐国的相国,专权于齐,封邑薛地堪比小国;春申君黄歇更是不得了,他相楚二十余年,虽名相国,实楚王也。(其门客朱英语)


此三人在各自的国家都权倾朝野,信陵君明明威望比他们还要大,为啥一点儿权力也没有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公子太贤能,太厉害,魏王对他太嫉妒,太畏惧,所以一直不敢用他。


有一次,魏王和信陵君正在下棋,突然北边烽火大作,士兵传来紧急军报,称“赵寇至,且入界。”


魏王赶紧扔下棋子,想召群臣来商量对策,信陵君却一把按住他,笑道:“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王兄无需挂怀,接着下棋吧!”


两人于是接着下棋,魏王惊恐万分,无心对弈,结果满盘皆输。


而信陵君仍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不一会儿,士兵果然来报:“赵王猎耳,非为寇也。”


魏王大惊。信陵君是神仙吗?他咋知道人家赵王的行踪?于是赶紧追问:“公子何以知之?”


信陵君笑道:“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


怪不得信陵君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呢,原来人家在赵王那里派了卧底!


边境的警报解除了,但魏王心中的警钟却开始长鸣。


他这个老弟太可怕了,门客遍布天下,竟连赵王的身边亲信都是他的人,如此神奇的间谍情报网,岂非比人家魏王的国家机器还恐怖?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魏王的宠妃如姬,老爸被黑社会残忍杀害,魏王想为自己的女人报仇,国家司法机器运转三年都未能破案,但信陵君动用自己的门客,轻轻松松三天就搞定了!


这么看,信陵君简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魏王费尽心机都做不到的事情,在他看来只是小菜一碟而已。


信陵君的宾客,就是他的耳朵,就是他的眼睛,他的宾客遍天下,他的触角就遍天下,说他一句手眼通天,并不过分。


按道理,魏国拥有一个如此贤能的公子,魏王拥有一个如此神通广大的弟弟,他应该开心才是。但是错,魏王非但不喜,反而又惊又惧,更加不敢将国家大事交给信陵君了!


你想想看,那赵王远在千里之外,其一举一动尚且不能逃过信陵君的耳目,那么近在眼前的魏王呢?


我们前面还讲过,各国诸侯皆以公子故,而不敢加兵于魏十余年,这等于说明信陵君在天下的威望远远超过魏王,魏王如果再让信陵君掌握了国家大政,那还得了?


魏国自魏武侯开始,就陷入到了一个用人的怪圈里。


再有才能的人,如果不是本国贵族宗室,对不起,不能用。


吴起够有能力吧,儒兵法史四项全能,堂堂西河战神!但没办法,他出身平民,又有杀妻求将的劣迹,而且功高盖主,所以对不起,不能用!


吴起于是跑到了楚国,楚国变强了。


商鞅够有能力吧,法家巨鳄,才高绝世!但他也只不过一个中庶子(大夫的家臣)而已,所以对不起,不能用!


商鞅于是跑到了秦国,秦国变强了。


孙膑够有能力吧,兵家亚圣,奇谋百出!但他是齐国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对不起,不能用!


孙膑于是跑到了齐国,齐国变强了。


乐毅够有能力吧,忠心赤胆,军政全才!但他也不是魏国宗室,而且没啥名气,所以对不起,不能用!


乐毅于是跑到了燕国,燕国变强了。


除此之外,还有纵横大家张仪,远交近攻大师范雎,兵家殿堂级人物尉缭,他们都是正宗的魏国人了,可惜也都出身平民,所以对不起,通通不能用,所以他们全跑到了秦国,秦国越来越强了。


这些只是混出名气的,应该还有很多民间贤能之士,因不遇机会,而委身草泽,最终淹没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


比如说侯嬴朱亥,如果不是信陵君看重他们,他们哪里有阳光灿烂的机会。


魏国地处中原文明中心,物华天宝,名士辈出,可以说是坐在人才喷发的火山口上,然而却因为历代魏王因循守旧泥古不化,顽固的依赖本国贵族宗室治国,蔑视平民士子,结果一次次的错失扭转乾坤的机会,越落后越保守,越保守越落后,恶性循环,万劫不复。


各国应该感谢魏国,若非魏国这个运输大队长源源不断的给他们输送人才,他们也不会强大的这么快。


魏国不用平民,只用世袭贵族,而贵族个个都是养尊处优的寄生虫,只不过凭着DNA上的特别标志而当了官,能有啥好货色?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才高绝代的贵族公子信陵君,这简直是比中头奖还幸运的事情,但可惜,魏王仍然不用,虽然信陵君是他的亲弟弟。


平民不用,太有能力的宗室贵族也不用!我要问问你魏王,究竟什么样的人才合你的意?


魏王腆着脸回答道:比我能力还差的亲戚。


我真想呼他一巴掌。



可恶的魏王,如果不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信陵君恐怕也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贤公子,而无法作为一代名将名垂青史了。


我们前面白起一章讲过,长平一战赵国青壮损失殆尽,秦军于是进围邯郸,势要将赵国连根拔起,然后趁胜席卷天下,提前完成统一大业。


赵国公子平原君急得团团转,秦军如虎狼,吃完了青壮还要吃老弱,邯郸一破,玉石俱焚,这可如何是好?


咋办,请救兵呗!


先找最强的齐国求救,可齐国死也不肯出兵,它当时奉行的亲秦外交策略,别说赵国要完蛋,就算五国全完蛋了它也不管。


再找楚国求救,平原君好说歹说,楚国总算是派出大将景阳,率军十万前往救援。


然而楚赵之间路途遥远,且光靠十万楚军,是绝对打不过邯郸城下将近四十万秦军的,平原君于是多次写信向魏安釐王求援。


平原君夫人乃是魏王的姐姐,双方是姻亲关系,同气连枝,唇亡齿寒,魏王于是派出大将晋鄙,也率军十万,前往救赵。


秦昭襄王拒绝了白起的意见执意攻赵,却没曾想大军派出去几个月还没将邯郸拿下,心中已然发慌,这会儿又听说楚魏都来救赵,当下大惊,连忙遣使警告魏王说:“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闻言大恐,赶紧派人告诉路上的晋鄙,要慢慢走,越慢越好,快到赵国边境的时候就留驻待命。


接着,魏王又派出将军新垣衍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去劝说赵王,打算共同尊秦王为帝,以使他罢兵。(据《战国策 齐策三》记载,魏国此时甚至还趁火打劫攻取了赵地伊氏。)


魏王天真的以为,只要向秦人投降,秦人就会放过魏赵一马,能不打仗,总是最好的。


就算大家都当了秦帝的属国,那又有什么关系,保住小命要紧。


魏王错了,大错特错,还未反抗就把自己的头放进虎狼的口里,还妄想虎狼不会吃自己,我生平没见过这么蠢的人。


果然,新垣衍一到邯郸,就先被赵人拒绝,后被齐人恫吓,新垣衍只得灰溜溜的打道回府。


秦国的大军依然在围攻邯郸,平原君实在撑不住了,只得再次遣人往魏国求援,使者冠盖络绎不绝,但魏王始终不为所动,总之就是不肯发兵,你赵国完蛋了关我屁事。


平原君气急攻心,竟又写了一封信去骂起信陵君来,信中说:“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耳。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令姊忧城破,日夜悲泣。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平原君真是个不厚道的家伙,求不动魏王,就来骂信陵君。姐姐也不是信陵君一个人的姐姐,难道魏王就不是?何况信陵君无兵又无权,即便再想救赵,也爱莫能助啊!


然而信陵君看过信后,心中愧疚万分,当场就流泪了,泪水滴滴答答滴在竹简上,滴滴碎成水花。


他之前何尝没有求过魏王发兵,为了救赵,他吃不下睡不着,天天跟魏王摆事实讲道理,又派宾客辩士走马灯车轮战般百般规劝,嘴皮子都快磨破了,然而魏王就是不听。信陵君郁卒万分几致崩溃,现在却被姐夫书信痛责,他心中好苦。


信陵君在政治上从来就是一个坚定的合纵抗秦派,别说是姻亲之国魏国了,就算是更加弱小的韩国,信陵君也多次劝魏王要存韩抗秦。


在《史记魏世家》中,太史公记载了信陵君劝魏存韩的全文,可基本代表信陵君的政治主张,现摘录如下:


“秦与戎翟同欲,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近百年间,从未见其有施厚积德也。”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虎狼之秦贪心无厌,只讲利益从来不讲信义,对兄弟亲戚都是如此,何况别国,所以跟他合作无益与虎谋皮。


没错,当初楚怀王就是因为轻信的秦国,才弄得客死异乡身败名裂的。


“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内有大乱,外交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亡乎?韩亡,秦有郑地,与大梁相邻,王以为安乎?”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现在韩国弱小无比,秦魏若联手攻韩,韩必亡无疑。韩如果完蛋,秦国的地盘就直逼魏都大梁,这样一来,魏国就不会再有安宁之日了。


“秦非无事之国也。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矣。秦有郑地,得垣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


这句话的大意是:秦国从来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国家。韩国完蛋之后,秦国第一个就会攻打魏国。因为秦国得到了韩地,就等于控制了黄河上游,到时候掘开黄河水,水淹大梁,魏国必亡。(唉,真是预言啊)


“异日者,从之不成也,楚、魏疑而韩不可得也。今韩受兵三年,然始终不肯服秦,反投质于赵,请为天下雁行顿刃。楚赵必集兵,皆识秦之欲无穷也,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是故臣愿以从事王,王速受楚赵之约,其功则多于与秦共伐韩,而又与强秦邻之祸也。”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当初合纵没有成功,是由于楚、魏互相猜疑,而韩国又不参加盟约。如今韩国遭受战祸已有三年,但始终不肯屈从秦国,反而送人质到赵国,表示愿做天下诸侯的先锋与秦国死战。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秦国的贪欲是无穷的,不征服天下,绝不会罢休。因此大王应使用的臣的合纵战略,尽快接受楚国和赵国的盟约,共同存韩抗秦,而不要亲秦伐韩,做那自毁长城的蠢事。


“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时已。韩必德魏爱魏重魏畏魏,韩必不敢反魏,今不存韩,二周必危,楚、赵大破,卫、齐甚畏,天下西乡而驰秦入朝而为臣不久矣。”


这句话的大意是:保存韩国、安定魏国而有利于天下,这也是上天赐给大王的良机。韩国必定要感激魏国、爱戴魏国、尊崇魏国、尊崇魏国、惧怕魏国,韩国一定不敢反叛魏国,如果不保存韩国,东西二周必定危险,楚国、赵国大败之后,卫国、齐国就很害怕,天下诸侯都向西朝秦称臣的日子就没多久了。


由此可见,秦国奉行的是远交近攻的战略,韩魏赵是它重点打击的对象。三晋唇亡齿寒,是利益共同体,无论哪个国家率先为秦所灭,对另外两个国家都是灾难。事实上,秦赵之间之所以爆发战争,也是因为秦国侵占韩上党地,严重威胁赵国安全,所以赵国才不得不出手。如今上党已失,韩对秦已处于半投降状态,赵又危在旦夕,如果魏不救赵,则三晋去二,魏国岂能独存?所以秦昭襄王对魏王的威胁根本就是放屁,无论魏救赵与否,秦国都会攻魏,救赵还能拒敌于国门之外,不救赵就只能等死了。


这些道理,信陵君不知跟魏王说过多少遍了,魏王却总说:“秦若不胜赵,则我可承敝而击之。纵其胜赵,于我何损?邻之羞,国之福也。”


信陵君叹道:“秦自孝公以来,战未尝屈,今又悉兵以临赵,何敝之承!反秦若胜赵,以其之贪暴,则必复他求,臣恐于时魏受其师也。而赵若亡,则魏失其障,何以御强秦之锋锐?”


秦国那么强大,即便发生小概率事件,秦国还真没能拿下赵国,其实力也不会遭到什么损伤。而秦果真拿下了赵国,则下一个必将攻打魏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联合各国,主动反击。


魏王又道:“吾闻秦王欲复用武安君白起往邯郸为帅。白起者,不世名将也,天下莫能敌。纵各国联兵,吾恐亦不能胜之也。”


信陵君道:“大王无需担忧,臣有客于秦相范雎左右。秦将相不和,武安君必遭谗死,安得复为秦将?武安君若亡,则秦师震恐,军心浮动,吾可趁便也。且秦将多为武安君旧部,彼等恼恨范雎,必不欲久留邯郸之下,吾往救赵,正其时也。”


又来了又来了?竟然连秦国都有他信陵君的人?他的能量竟达到如此地步?魏王的脸色顿时变了,但是转眼,他又笑了,大笑。


“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北阬马服,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此真乃秦之战神也,秦王岂会自毁长城,公子说笑了。”


笑完,魏王不理公子,拂袖而去,走的那么快速,走的那么决绝,拉都拉不住。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大秦的克星:侠将公子信陵君(五)


3. 侯朱羞煞天下士


信陵君回到府中,焦急无助,愁肠百结,恨不能找块豆腐把自己拍死。


姐夫骂他,哥哥不信他,他有拳拳赤子之心,偏偏遭人误解,他有万腔报国之心,偏偏一无用处,世上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此。


秦围邯郸已近一年,城中乏食,人民几至炊骨易子而食,万千生灵眼看就要被暴秦荼毒一尽,他却只能坐在这里默默流泪,他还算个什么“贤公子”!


——妈的,我跟秦国人拼了,与其这么窝窝囊囊的苟活下去,不如去前线死个痛快!


这是信陵君最后的办法,那就是抛弃一切,冲到邯郸去,与赵国人一起死难,用自己的鲜血,告诉秦王,六国不是人人都怕他;告诉赵国,他们不是一个国在战斗;告诉天下,什么叫做真正的义侠!


于是,信陵君将手下几百门客组织成一支敢死队,凑齐可怜的百来辆战车,浩浩荡荡的杀向城外,准备去攻打四十万秦国大军。


门客们站在战车上意气昂扬的高唱着战歌,大街上的民众在旁不断鼓掌喝彩,仿佛他们是凯旋而归的战士,而不是一群扑火的飞蛾。


魏国的人才精英们全部去送死,这怎么说也是一条下下之策,但是没办法,人才再精英,国家一个不用,那还不如全部去死,死个激情飞扬轰轰烈烈,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群送死的飞蛾很快飞到大梁夷门,正要出城,信陵君想起亦师亦友的侯嬴老先生,于是便顺路前去做最后的诀别。


侯先生迎上来,道:“公子这般浩荡,是要去往何处?”


信陵君长叹一声,将事情原委道出,又道:“吾与先生多年相交,今离国赴死他乡,永诀在即,从此阴阳两隔,今生再难相见,先生最后可有何言以教无忌。”


侯嬴听罢,未动声色,他还要最后考验公子一次。


侯嬴听说了公子的大义,他要不感动是假的,但他还是要看看公子是否真的是他的知己。如果不是,那对不起,你我无缘,你去死好了;如果是,那么侯嬴就决定把自己这把老骨头豁出去,帮助公子干一番大事业!


而且,侯嬴心中的方案太过惊人,其势将破坏公子与魏王的手足之情君臣之义,他必须最后再考验信陵君一次才能道出。


于是侯嬴面色平静的说道:“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你加油去死吧,我老人家就不奉陪了!


信陵君怔怔的看着侯嬴,仿佛自己不认识这个人了,多年的相交就换来这么一句无情的话语,换做谁也受不了。


——没有锦囊妙计,说两句安慰鼓励的好话也行啊,这样我也可以走的舒服一点。


但是对不起,侯嬴就这么一句冷话,多了没有,你赶紧麻利的走人吧!


信陵君只得泱泱而走,一路长吁短叹,他单纯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伤害。


就这样走出好几里地,信陵君突然一顿足,大叫道:


不对劲啊!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我一定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所以老先生才会如此对我,快,咱们回头!


门客正意气昂扬的唱着歌,突然听说信陵君要回头,当下扫兴个不行,都说:“侯生半死之人,明知无用,公子何必往见。”


但信陵君坚持认为侯嬴一定是话说了一半,于是一行人只得掉头回去。


信陵君的高明就在这里。一般人碰到这种事情,总认为自己百般正确别人百般错误,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只有像信陵君这样拥有五常中的“智”,能知人且自知,才可得到真正的知己相助。


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往往却能改变历史,信陵君这一回头,就让秦的统一大业延迟了足足三十余年。




侯嬴见信陵君回来来,当下脸上笑开了一朵花:“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呵呵,我果然没有看错公子,他果然是我的知己。


信陵君惭愧的低下头来:“先生见笑了,无忌自疑有所失于先生,致蒙见弃,是以还请其故耳。”


侯嬴道:“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饿虎,何功之有哉?”


信陵君愈加惭愧了,便对侯嬴深深一躬,请教先生有何妙策。


侯嬴于是将信陵君拉到一边儿,轻声道:“闻如姬得幸于王,然乎?”


信陵君大概知道侯嬴要说什么了,他便老实回答:“然。”


侯嬴接着说:“臣又闻如姬之父,昔年为人所杀,如姬言于王,欲报父仇,求其人,三年不得,公子使客斩其仇头,以献如姬。此事果否?”


信陵君道:“果有此事。”


侯嬴道:“如姬感公子之德,愿为公子死,非一日矣。今晋鄙之兵符在王卧内。惟如姬力能窃之。公子诚一开口,请于如姬,如姬必从。公子得此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


看来侯嬴果然不是个一般人,魏王的兵符放在哪里,他掌握;如姬欲为公子死,他也掌握。信陵君的情报网络那么强大,但侯嬴的情报却比他的更准确。


这说明什么?侯嬴难道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监者吗?莫非在他的身后拥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江湖神秘组织?


不要瞎猜了,总之,侯嬴绝非史书中记载的那么简单,信陵君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如此礼遇他,信陵君是个自知且知人的超凡智者,他很清楚这个世上谁真有本事谁假有本事,在这一点上他比魏王和平原君强太多。


果然,信陵君一发话,如姬立刻就答应了,到晚上,如姬便使用枕边的手段将魏王哄睡,然后将兵符偷了出来,交到信陵君的手里。


网上有一些八卦人才说,如姬跟信陵君有暧昧,所以才会不顾生死的冒险窃符。


对此,我只能说,这些人真是太有戏说片编剧的才能了,小生佩服!


不过说不定历史中还真的隐藏了一段暗恋的情愫,谁知道呢?


信陵君得了兵符,于是再次向侯嬴辞行,侯嬴又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公子即合符,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于魏王,事必危矣!臣之客朱亥,此天下力士,公子可与俱行。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令朱亥击杀之。”


信陵君听到这儿,心中感伤,不觉泣下。


侯嬴自感莫名,便带着些嘲笑的口气问道:“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信陵君抹了抹眼泪,哽咽道:“晋鄙骁勇宿将也,且无罪于国。倘不从,便当击杀,吾是以悲也……”


不管怎么说,晋鄙是难得的沙场老将,杀了他对魏国短期利益有损,但是为了更长远的国家利益却又不得不这么做,所以信陵君很难过很纠结。


侯嬴连忙安慰信陵君道:“击杀晋鄙,失小义也。救赵存魏,得大义也。公子当有取舍。”


没错,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得必有失,有取必有舍,我们应该学会平衡得失,从容取舍。


信陵君当然明白这一点,于是他决定擦干眼泪,勇敢前行。两人接着一同来到朱亥家,信陵君本以为朱亥又要给他摆架子,没想到朱亥却对他露出了难得的笑容:道“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蒙公子数下顾,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这才是真正的大侠啊,当你不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对你冷眼旁观君子之交淡如水;可一旦你有危难,他就挺身而出义不容辞!比起朱亥侯嬴来,专诸豫让之徒也不过就是刺客而已,他们都是为了主子的私利而拼死舍命,朱亥侯嬴却是为了天下大义,他们才是真正的侠客。


一切准备妥当,信陵君真的要走了,侯嬴依依不舍的将他送出城外,并将自己最后的决定告诉了信陵君:“臣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信陵君吃惊的看了一眼侯嬴,但很快,侯嬴面对死亡那种淡淡的表情让他释然了。


侯嬴表面上是在说为公子死,实际上根本不是如此,侯嬴是个有着独立人格的高士,他是不会为了任何人死的。他这样做,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意志与信念,换句话说,侯嬴这是在用鲜血殉道!


后世有个叫谭嗣同的很好的解释侯嬴的举动,他在死前对梁启超说:“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海外流亡,变法图存,君任之。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死,而不是为光绪而死。同样,侯嬴也是为了合纵救赵而死,而不是为了信陵君而死。他只是用自己的死亡激励活着的信陵君与朱亥,要他们勇敢的去完成合纵救赵的大业;就像谭嗣同用自己的死亡激励梁启超等变法同仁,要他们继续去追寻拯救中国的道路。


李敖先生说:他们本来可以不死,但他们选择了死,所以他们伟大。


当然,也有些文人不这么看。


陈懿《读史漫笔》认为侯嬴之所以死,是惧怕魏王“收而诛之,故宁自杀以为名。”


鬼扯,侯嬴就不能逃跑吗?他完全有这个时间。


徐中行《史记评林》则认为“侯生之死,世谓报公子,余谓谢晋鄙也。”


更鬼扯,如果晋鄙乖乖交出兵权,那侯嬴岂不是白死了?就算他脑壳坏掉要为晋鄙殉葬,也得等消息明确后再死啊,干嘛要“数公子行日而北乡自刭”?


朱东润又认为,侯嬴预料信陵君处于必死的境地,而“侯为宾客,有从死的义务”。


还有人认为,侯嬴是为了报答信陵君,并减轻或转移信陵君负魏的过错。


鬼扯中的鬼扯!还是李贽说的好:“丑哉诸儒之见,彼等岂知英雄之心乎!盖古人贵成事,必杀身以成之;舍不得身,成不得事矣!”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大秦的克星:侠将公子信陵君(六)


4.千秋烜赫侠客行


信陵君一行人不日到达晋鄙驻扎的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在友好融洽的会谈中,公子掏出了那块得之不易的兵符交给晋鄙,号称魏王有命,十万大军交给信陵君接管,还请将军验符交割。


笑容顿时僵在了晋鄙的脸上,他狐疑的接过兵符,与自己的兵符合在一起,果然严丝合缝,确是真品无误,并非山寨水货。但晋鄙还是不信,并无魏王诏书,仅凭一块兵符,就要他将十万大军交出,这是不是太轻率了?


于是晋鄙看着信陵君,慢悠悠的说道:“怎么说我也是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威猛大将,你让我交军我就交军,那我的形象不就全毁了?”


呵呵,开玩笑,其实晋鄙说的是:“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似有不妥。吾意再行奏请于王,方敢交军。”


此言一出,友好融洽的气氛顿时凝固了,晋鄙只觉一股杀气席卷而来,方要拔剑,信陵君旁边的朱亥已从袖中抽出一把四十斤重的大铁锤,一锤砸在晋鄙的脑袋上……


帐中士兵及诸将救之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晋鄙老将军的头盔连头均被砸成饼状,鲜血与脑浆喷的到处都是,当场吓的全部噤声。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约莫估计一下朱亥的身量。


古人宽袍大袖,经常把东西放在袖子里,所谓“袖里乾坤”,袖子就相当于我们现代人的包包,可以放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放名牌化妆品,朱亥拿把铁锤放在袖子里也不奇怪,但问题是那大铁锤足足有四十斤重,要藏在袖子里不被发觉,朱亥的身高臂长肯定非常恐怖,估计长的跟拳王泰森差不多。


看着这样一个威猛盖世的家伙挥舞一只巨大的铁锤把人砸成肉饼,饶是身经百战的晋鄙属下诸将,也个个被吓的魂不附体,半晌回不过神来。


信陵君走到晋鄙面前,看了看他那惨不忍睹的尸体,几乎再次流出泪来。


他的泪水不止为了晋鄙,也为了预定死期就在今日的侯嬴……


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信陵君于是强忍泪水,高举兵符,大声道:“魏王有命,使吾代晋鄙将军救赵,晋鄙不奉王命,形同反叛,今已诛死,三军安心听令,不得妄动!”


信陵君在魏国威望极高,诸将怎么也不会相信这其实是一场阴谋,于是均俯首道:“惟公子令之!”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关于这件事儿,后世史家对其有褒有贬,莫衷一是。明代唐顺之认为,信陵君之举并没有错,但其心可诛,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东汉班固也认为信陵君是“窃符矫命,杀将专师,以赴平原之急,背公死党之义成,守职奉上之节废。”他甚至认为战国四公子都是“六国之罪人”。


由此可见,战国之后,侠义的精神已被专制统治阶级彻底打翻在地,让我们看看与信陵君同时代的荀子是怎么说的吧!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信陵君窃符救赵之时,荀子应已游历齐秦后回到祖国赵国(邯郸之围解后又去了楚国),他应该见过公子本人,并对当时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荀子的《臣道》一文中阐述了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从道不从君。” 他认为臣道的根本,应国家社稷在先,君主帝王在后。当君主做错事,即将危及国家社稷之时,能够救亡存危,解救国难者,唯有谏、争、辅、拂四臣。


所谓谏臣,就是劝谏之臣。谏臣以礼劝谏君主,用则留,不用则去。比如伊尹、箕子。


所谓争臣,就是死争之臣。争臣以生死强谏君主,用则生,不用则死。比如伍子胥、比干。


所谓辅臣,就是辅矫之臣。辅臣合力匡正国君,即使国君不情愿,也不得不接受,从而安国家于危难之时。比如平原君。


所谓拂臣,就是拂弼之臣。拂臣抗拒君王的命令,窃取君王的权力,纠正君王的错误,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举,建非常之功,挽狂澜于既倒,解黎民于倒悬,最终大利于国家社稷。拂臣乃臣道之极致,为四臣之巅峰。


荀子最后说:争,然后善;戾,然后功;出死无私,致忠而公,夫是之谓通忠之顺,这就是社稷之臣,这就是国君之宝,这就是明君所尊厚,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这,就是真正的天下之拂臣——魏国公子信陵君。




晋鄙死后,朱亥便在史书中失去了踪迹,可能是太史公不知道他的结局,也可能是以后朱亥没啥亮眼表现了,所以不提也罢。


不过在西汉刘向的《列士传》里,朱亥拥有了一个传奇悲而壮的结局。


秦召魏公子无忌.无忌不行.使朱亥奉璧一双.秦王大怒.将朱亥着猛兽圈中.亥嗔目视之.眦裂血出.溅猛兽.猛兽终不敢动。朱亥终不屈,乃自扼喉而死。


这也太夸张了吧!能把自己的眼睛睁大到溅血出来,除非朱亥演技高超自备血囊;猛兽看到新鲜活人却不敢动,除非朱亥拥有能用眼睛点穴的功夫;最后一条朱亥自己把自己掐死也很扯,除非他功力高强,能一次性扭断自己的颈椎。


呵呵,野史戏言,大家看过变算,不必当真。很显然,朱亥也被后人给神化了,由于粉丝众多,他的故居仙人庄也因此而改名为了朱仙镇,宋朝时岳武穆还曾在这里大破金兵,不知道是否有借助了咱们朱大侠的神威。


至于侯嬴,他果然在信陵君到达晋鄙营中那天,面对着北方瑟瑟的寒风,用利刃割破了自己的喉管,自杀身亡。


侠者言必信,行必果,己诺必成,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今天死就今天死,晚一天死都不行!


千年后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李白的诗人在重温了《史记公子列传》之后,被这些古代侠客们悲壮的侠情感动到不能自已,于是他夜起狂歌,以剑为笔,在卧室的木柱上刻下了数行热血沸腾的铿锵文字: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唐 李白《侠客行》


自古文人都有一种侠客情节,君不见,一碗烈酒,半斤61阅读得知了李牧的活动,大惊,赶紧大搞金钱外交,重金收买各国使臣,威逼利诱,分而化之,迅速将一场极其危险的合纵行动化解于无形之中。


李牧奔走数日,一无所获(没钱就是难办事儿啊,古今同理),心中郁闷之极,一种空前的孤独感与无力感涌上心头,难道,难道天下真的没救了吗?难道,难道我的所有努力,最终还是一场空吗?


众人皆醉吾独醒,从前楚人屈原的那份无助与悲怆,李牧终于了然了。


[返回顶部目录]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独撑大厦的真勇者:半残战神李牧(六)


5. 番吾之战


肥累之战后,秦王嬴政暂停了对赵国的用兵,因为


第一:肥累大捷后赵国军民抗秦的士气高涨,在尚未制定出对付李牧的万全之策之前,绝不可仓猝攻赵。


第二:目前并吞韩国的时机已经成熟,韩国一下,对其他五国的震慑力是不可估量的。秦王嬴政与李斯早已拟好统一天下的通篇大计,那就是先灭韩,再灭赵魏燕,最后灭楚齐,由近及远,由易及难。


赵幽缪王三年(公元前233年),韩王安为求“安”,派公子韩非出使秦国,韩非子乃是法家集大成者,天纵奇才,秦王见之大喜,封其为客卿,欲以大用。


韩非入秦之后,给秦王提出了一整套的君权理论体系,他认为,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国君,需“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在他的描绘下,国君几乎成了无形无体又无处不在,在冥冥之中操纵着生杀予夺大权的至上神。这一套鼓吹君权至上理论简直太对嬴政脾气了,史书记载的是三个字,“王悦之”。


可惜,韩非毕竟不能为秦所用,因为他是韩国国君的儿子,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韩国的根本利益,所以他屡次上书,要求秦王存韩灭赵,其理由是:“今释赵之患,而灭内臣之韩(韩长期入贡于秦,形同内臣,故云),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则诸侯都将齿冷,而明白与赵国合纵抗秦的必要性了)。”


韩非的这个观点似乎不错,却从根本上阻碍到了秦统一天下的基本国策,这是秦国统治层所不能容忍的。要知道,当年三家分晋,若不是韩氏临阵的时候反戈一击,强大的知氏决不会被三家灭掉,如今到了生死存亡之秋,韩国又想玩这一招了。


然而,嬴政可不是自大愚蠢的知伯,此前车之鉴,岂能再蹈乎?


于是李斯对秦王嬴政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韩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常情也。王不可用之。”


秦王嬴政点头,道:“子之言是,然则逐之乎?”


李斯冷笑一声,道:“韩非有才,纵之还国,卒为秦患,不如杀之,以恫吓韩王,并剪其翼。”(好一个狠人)


秦王以为然,乃囚韩非于云阳,李斯使人送毒药于非,令早自杀。韩非长叹一声,以冠缨自勒其喉而死。法家之一代宗师就这么悄然陨落了,悲夫!




韩非一死,韩王安大惧,秦杀韩使,看来嬴政灭韩的心是坚如磐石了,这时候有大臣劝韩王称臣于秦,以保社稷。


韩王安无奈,只好向秦国纳地效玺,请为藩臣。


就在秦王嬴政加紧统一六国步伐的同时,顿弱也开始在邯郸城内积极活动开了。


他要找的第一个人,就是郭开。郭开贪财无行,又得赵王宠信,正是最好的一个突破口。


可是顿弱不认识郭开啊,怎么办,没关系,钱可通神吗,何况一个郭开。结果顿弱一出手就是一万金!郭开虽好聚财,却也未曾一次见过如此大的数目,赶紧对仆人说,别傻楞着了,赶快叫财神爷进来啊。


顿弱一见郭开,开门见山就问:“子以为李牧此人如何?”


郭开曰:“国之良将也。”


顿弱一笑:“诚如子所言,然牧可西御秦而存赵几年乎?”


郭开迟疑道:“这个……”


顿弱又笑:“李牧年已五十矣,还可为将几年?彼倘遭不测,赵尚有何人可御秦乎?”


“这个……”


“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故赵有李牧,期年而亡;若无李牧,则不过半年耳。当适时,子将如何自处?”(孟贲、乌获,都是秦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力士)


“吾将于齐、楚之间,择一国而托身焉。”


顿弱摇头道“子之言差矣。秦有并吞天下之势,齐、楚犹韩、赵也。为君计,不如托身于秦。秦王恢宏大度,屈己下贤,于人无所不容。”


郭开大惊,急起道:“汝何人也!”


顿弱大笑:“吾乃何人,足下还不知么?此一万黄金,非我之物,实乃秦王赠子也。”


郭开愕然:“秦王所赠?此是为何?”


“秦王知君能得赵权,故命吾交欢于子,君若使赵亡,秦当以上卿授子。赵之美田宅,惟君所欲。”


郭开心内念头急转,赵国肯定是没救了,早晚而已,不如趁此机会投靠秦国,为秦国立它几个大功,如此吾之富贵犹可不失也……好,就这么办!


于是郭开侧席再拜曰:“真如此,开受秦王厚赠,若不用心图报,即非人类。”(你本来就不是人,猪狗而已!(猪狗莫见怪))


顿弱大喜,忙道:“秦王欲攻赵,心忧李牧之能,子可为秦去之乎?”


郭开沉思良久,道:“肥累一战,李牧之威名,如日中天,去之恐非易事。秦可再来攻赵,李牧倘稍有小败,吾则有言矣!”


——哼,李牧啊李牧,你可别怪我哟,你身为大将军,无数军费从你手中流过,却一点都肯不拿出来孝敬我们这些朝中大臣,简直就是迂腐吝啬到了极点,像你这样的天下第一大傻瓜,还不该死么?




数日后,秦王嬴政收到了顿弱的书信,大喜,即刻命令大军立即出发,与顿弱的反间活动双管齐下。


赵幽缪王四年(公元前232年),秦军兵分两路攻赵,南路出邺城,攻赵之南长城;北路则出太原,先后攻克狼孟、番吾,兵锋直逼邯郸。


这一次,秦军可谓是大兴兵了,不但上党、太原、河东、河内、河间、邺城各地秦军倾巢而出,韩魏两国也被逼出兵助拳。


这一次,秦国人学乖了,从前一路攻你不成,现在就来个南北夹攻,让你首尾不得相顾,李牧在厉害,也没办法分身吧,看你怎么办!


是的,李牧是没有办法分身,但别忘了,他可是赵国最优秀的救火队员呀,长途奔袭正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们不就是欺负我没法儿分身吗,好,那我李牧就让尔等看看,什么叫做移行幻影,什么叫做兵贵神速!


李牧这次跟秦国人赌上了,他命令自己的副手司马尚率十馀万步兵死守住赵南长城,自己则率所有车骑部队,往北狂奔番吾(今河北平山县)而去。


区区数百里,李牧的铁骑一天就赶到了,两军在番吾西方二十里处狭路相逢,秦军十万,赵军只有一万多骑兵,两万车兵还在后面狂追。


李牧管不了那么多了,打!


此举当真出乎秦军意料之外,他们万万没想到赵军这么快就打来了,而且骑兵刚到就开打,简直就是乱来嘛,怎么也得等一等后面的步兵吧。


可是一切已经来不及让他们惊讶了,赵国这一支最精锐的部队已经从两翼席卷而来,他这些身经百战的李牧嫡系部队,将为了赵国的存亡,以一敌十,浴血沙场!


秦卒好战乐杀是靠利诱,而赵卒临战勇不畏危更多的是靠传统,比将起来,赵国的勇士们的确令人更加钦佩。


大战开始了,赵国的铁骑绕着秦阵一面转一面射箭,以极高的机动性对抗十倍于己的秦军,他们不愧为赵军精锐中的精锐,竟以如此劣势的兵力,把十万秦军打了个措手不及,阵型大乱。


秦军完全被赵军的气势给震住了,他们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凶悍的敌人,狭路相逢,勇者胜。


李牧笑了,果然是我亲手调教出来的好兄弟,干得好!哈哈,打成现在这个局面,秦军已经算是输了,你们以为我后面的都是步兵吗?错!到时给你们致命一击的东西,将会让你们大吃一惊!


一个小时后,李牧的两万车兵也到了,这是一只独立战车部队,也就是当年白起给赵括最后一击的那个奇特兵种,他们速度稍逊骑兵,机动性与攻击力却远超步兵,实乃大规模野战的不二王牌!


秦军败了,事实上,他们在被赵一万骑兵冲乱阵脚的时候就已经败了,这两万车兵一上,更如摧枯拉朽,打的秦军晕头转向,所谓虎狼之师,在李牧面前,其实也不过如此。


眼见于此,秦将杨端和迅速下了一个明智的决定,撤!好汉不吃眼前亏。


秦军如潮水般往后撤去,且战且退,李牧下令不要追击,兵法所谓“归师勿遏”,敌方兵力毕竟更为雄厚,只要将他们打退,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何况下一步,他还要马不停蹄的回军南援,司马尚那边,情况也非常危急。


是的,在李牧与杨端和激战的同时,司马尚也陷入了苦战之中,秦军二十万,加上韩魏联军十万,在赵南长城的各个城隘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猛攻,司马尚虽奋力死守,仍是捉襟见肘,几个外围堡垒已然失去,战斗减员如冲天61阅读整理www.61k.comlt;PIXTEL_MMI_EBOOK_2005>6</PIXTEL_MMI_EBOOK_2005>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文阅读 作者:江湖闲乐生 《千古名将英雄梦》由www.61k.com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文阅读页面。

二 : 千古“英雄”,但求一死!

  我叫英雄,此篇故事的主人公,今年二十有七至今未娶。爸妈给我取名英雄旧时希望我将来能够有所作为,但可笑的是,我至今没做出什么值得一提的业绩。

  前两天因为买房子的事相恋五年的女友跟我要死要活的闹分手,紧接着公司的策划案又出现了纰漏公司把我降了职。回到家也不得安生,老妈一个劲的唠叨个没完。突然觉得生活对我来说一点意义没有,什么温暖什么生机,社会对我来讲就像一巨大的冰箱。

  为了躲避爸妈的“机关枪扫射”我选择搬出来住。交了房租后兜里就剩下了二百五十块零五毛,那五毛还在搬东西的时候从衣服口袋里掉了出来滚进了下水道。面对那剩余的二百五十块,我真的只能呵呵了。

  某日我到湖心公园去散心,站在桥上向下望,看着看着就想跳下去可是没有那个勇气。“小伙子,生活美好着呢千万别轻生啊!”不知是哪位好心的大爷拉了我一把,正巧脚下有只香蕉皮脚底一滑我还真栽了下去。心想,这下可以安息了,应该真的快死了吧。可谁成想那大爷又在那大呼救命,我就很快被好心人从湖上捞了上来,只是白白的喝了一肚子的垃圾水。洗胃的医药费也是好心人帮我垫付的。捡回了这条命我一点也开心不起来。我用二百四十块钱给好心人买了副锦旗,给老大爷买了个花篮。

  回家的路上我就只剩下了十块钱,是吃饭还是自杀?我犹豫好久还是选择自杀。毕竟吃饭有上顿没下顿了。我颤巍巍的接过十块钱换来的毒鼠强。回到家我把它倒在水杯里用筷子搅了搅。在死之前再看一眼这个曾经温暖的世界吧。拉开窗帘,夕阳的余晖洒在了脸上,斜纹地板上铺满了阳光。可是选择还是要做的!我心一横一咬牙一把抓过桌上的毒鼠强一饮而尽。静静的躺在摇椅上盖好毛毯迎接死亡。不久我真的觉得身子好像变轻了。我看到好多已故的亲友在对我挥手在对我笑,是来接我的吧。可是等了好久他们还是一动没动。突然一道亮光刺到了我的眼睛,我猛地睁开眼。原来是对面KTV深夜又开张了。我……这不还是我家吗?我没死?我捏了捏我的手背,那刺激爽快的痛感让我知道我还活着。。我又没死。。我赶紧将丢在垃圾桶的毒鼠强包装袋拿了出来,上面的生产日期是2010。9。20……过期好几年了。。我靠啊!你妹的卖老鼠药的竟然卖过期货!白坑了老子最后的十块钱啊!这不连自杀的资本都没有了!呜呜呜~

  我扫兴的下了楼,和墙角的乞丐蹲在一起,他们颤巍巍的伸出那只脏兮兮的手向来往的路人讨要着施舍,而我不同,我纯粹是蹲在角落里等着饿死。没多大会,一张一百块的毛爷爷飘到了我的面前,我心中一喜,还有这等好事!可随后我才想到我已经没有求生欲望了,不如把它给需要的人。我捡起那一百块朝旁边的乞丐的碗里丢了进去。那乞丐惊讶的抬起头看着我。我拍了拍他的肩告诉他说“兄弟,这一百块你买些需要的东西吧。”我心想临死前做件好事也不错。可就在这时肚子不听话的叫了起来。。也难怪,都一天没吃饭了。。乞丐兄弟蔑视的看了我一眼,将碗中的一百块硬塞给了我,这次倒换我惊讶了。他说“兄弟,虽然我没钱,但是现在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看你的样子没吃饭吧,你还是拿这一百块去买些吃的吧。”

  我悻悻的走在大街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死。忽然一辆轿车打着明晃晃的车灯冲向这边吸引了我的眼球,可是在这车的正前方有一个年轻女子。怕是受了惊吓连躲都不知道了。我心想这下机会来了!于是我从草坪那儿一跃而过闪到了路中央将女孩推到了一边……撞。。是撞了,可我。。还是没死。。我真的命硬吗。。警察从我兜里搜出了我的手机拨给了我爸妈,爸妈火急火燎的闯到医院又是哭又是数落,但还是把医药费付了。我虽是没死,可也不知道能不能再站起来,腿上打上了厚重的石膏,头上缠的全是绷带,我不想变瘸子啊!而我救的那个女孩也不是别人。。就是我女朋友。。她说她不要什么破房子了,就算我变成乞丐她也不会离开我。。她要和我结婚。。公司也查清事实,文案的纰漏主要责任不在我我又回到了原来的岗位。。这一切来得都那么突然……我折腾到最后是该哭还是该笑……

    初三:何雨

三 : 千古名将英雄梦,简评1

江湖闲乐生这个网友罗列了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到近代的300多元武将,为每一个武将做列传(2万字)号称要8年完成,本人酷好历史,当然也包括战争史,打算一个个来简单评点这些被列举的武将,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资格拥有名将之名。以下先列举出这些武将的名字。之后一一简评。

第一部:烈烈先秦
  
名将:先轸,伍子胥,吴起,孙膑,赵武灵王,白起,信陵君,李牧,蒙恬,章邯


第二部:楚汉
  

名将:项羽,韩信

第三部:强汉
  

名将:周亚夫、李广、卫青、霍去病、李陵、赵充国、陈汤甘延寿
  
第四部:东汉
  
名将:刘秀、吴汉、岑彭、耿弇、马援、耿恭、窦宪、班超、虞诩、段颎

第五部:三国
  
名将:皇甫嵩、吕布、曹操、张辽、关羽、张飞、诸葛亮、孙策、吕蒙、陆逊、周瑜、司马懿、姜维、邓艾、马隆、羊祜、杜预

第六部:两晋
  
名将:刘琨、刘曜、刘渊、石勒、慕容翰、谢艾、姚襄、姚苌、慕容冲、慕容垂、王猛、刘牢之、冉闵、祖逖、苏峻、陶侃、梁犊、桓温、谢玄、慕容恪、邓羌、赫连勃勃

第七部:南北朝
  
名将:拓拔圭、王镇恶、裴方明、拓跋焘、可悉陵、臧质、沈庆之、沈攸之、陈显达、奚康生、萧宝夤、侯渊、贺拔岳、侯莫陈崇、高昂,高欢、萧衍、王僧辩、独孤信、周文育、侯安都、慕容白曜、斛律光、高长恭、王琳、刘裕、檀道济、韦睿、曹景宗、陈庆之、陈霸先、吴明彻、元英、杨大眼、尔朱荣、李虎、侯景、宇文泰、李弼、于谨、宇文宪、杨忠、韦孝宽、王思政、段韶、宇文邕、萧摩诃

第八部:隋唐
  
名将:史万岁、贺若弼、来护儿、张须陀、窦建德、王世充、李道玄、罗士信、罗艺、长孙晟、李靖、李道宗、韩擒虎、杨素、李世民、平阳公主、尉迟恭、秦琼、李绩、李孝恭、杨义臣、李密、程咬金

第九部:盛唐
  
名将:侯君集、黑齿常之、高仙芝、封常清、张巡、哥舒翰、李嗣业、苏定方、裴行俭、张守珪、王忠嗣、薛讷、郭子仪、李晟、阿史那?社尔、契必何力、薛仁贵、刘仁轨、娄师德、李朔、李光颜、王玄策

第十部:五代
  
名将:黄巢、李存孝、朱温、周德威、王彦章、刘鄩、李存勖、郭崇韬、林仁肇、杨行密、李克用、王建、柴荣、郭威、王峻、石守信

第十一部:两宋
  
名将:潘美、杨延昭、李继隆、狄青、宗泽、韩世忠夫妇、刘锜、赵匡胤、张永德、杨业、刘廷让、杨再兴、岳飞、种师道、种师中、虞允文、魏胜、王坚、孟珙、文天祥、吴阶


第十二部:草原民族  
名将:李重进、李继迁、李元昊、拖雷、耶律阿保机、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萧绰、完颜阿骨打、金兀术、完颜陈和尚、哲别、成吉思汗、郭侃
 
第十三部:大明
  

名将:陈友谅、常遇春、傅友德、冯胜、张玉、朱能、张辅、盛庸、铁铉、平安、李如松、蓝玉、于谦、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谭纶、邓子龙、陈磷、刘铤、邓愈、李文忠、沐英、朱棣、王守仁、朱文正、张定边、徐达、李成梁

第十四部:晚明
  
名将: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 、卢象升、毛文龙、李自成、麻贵、秦良玉、史可法、夏完淳、郑成功、李定国

第十五部:清
  
名将:吴三桂、年羹尧、石达开、李秀成、左宗棠、刘永福、冯子材、叶富、陈化成、邓世昌、吕瀚、葛云飞、郑国鸿、海龄、关天培、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刘铭传

第十六部:大革命时代
  
名将:张自忠、戴安澜、张灵甫、蔡锷、冯玉祥、左权、叶挺、杨靖宇、赵尚志、方志敏、刘志丹、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王耀武、胡涟、彭德怀、林彪、粟裕、陈赓、徐海东、徐向前、刘伯承、许世友

如上300多人,要一一点评,估计也要花费1,2年的时间,看来我也有点要疯啊

四 :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易读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作者: 江湖闲乐生   分类: 历史   [连载中]

四个系列

名将之殇:缘何心高命纸薄

包括先轸、伍子胥、吴起、赵武灵王、白起、蒙骜、李牧、蒙恬、章邯、项羽、韩信、周亚夫、李广、吕布、孙策、周瑜、关羽、张飞、邓艾、姜维、刘琨、刘曜、慕容翰、谢艾、姚襄、姚苌、慕容冲、慕容垂、刘牢之、拓拔圭、王镇恶、裴方明、拓跋焘、可悉陵、臧质、沈庆之、沈攸之、陈显达、奚康生、萧宝夤、侯渊、贺拔岳、侯莫陈崇、高昂,高欢、萧衍、王僧辩、独孤信、周文育、侯安都、慕容白曜、斛律光、高长恭、王琳、史万岁、贺若弼、来护儿、张须陀、窦建德、王世充、李道玄、罗士信、罗艺、侯君集、黑齿常之、高仙芝、封常清、张巡、哥舒翰、李嗣业、黄巢、李存孝、朱温、周德威、王彦章、李存勖、郭崇韬、林仁肇、赵匡胤、杨业、刘廷让、李重进、李继迁、李元昊、杨再兴、岳飞、拖雷、陈友谅、常遇春、傅友德、冯胜、张玉、朱能、张辅、盛庸、铁铉、平安、李如松 、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 、卢象升、毛文龙、李自成、年羹尧、石达开、李秀成

名将之荣:犯我中原虽强必诛

包括卫青、霍去病、耿恭、赵充国、陈汤、窦固、窦宪、虞诩、余玠、段颎、马隆、冉闵、祖逖、苏峻、陶侃、梁犊、桓温、谢玄、刘裕、檀道济、韦睿、曹景宗、陈庆之、陈霸先、吴明彻、长孙晟、李靖、李道宗、苏定方、裴行俭、张守珪、王忠嗣、薛讷、郭子仪、李晟、韦皋、张议潮、李圣天、种师道、种师中、虞允文、魏胜、王坚 、文天祥、蓝玉、于谦 、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谭纶、邓子龙、陈磷、刘铤、李成梁、麻贵、秦良玉、史可法、夏完淳、郑成功、李定国、渥巴锡、左宗棠、刘永福、冯子材、叶富、陈化成、邓世昌、吕瀚、葛云飞、郑国鸿、海龄、关天培、张宏范、王保保、吴三桂(后三人是反面教材)

名将之勋:一战攻成万骨枯

孙膑、魏冉、田单、司马错、王翦、王贲、刘 秀、云台二十八将、皇甫嵩、张辽、司马懿、杜预、刘渊、石勒、慕容恪、邓羌、赫连勃勃、拓拔焘、元英、杨大眼、尔朱荣、李虎、侯景、宇文泰、李弼、于谨、宇文宪、杨忠、韦孝宽、韩擒虎、杨素、李世民、平阳公主、尉迟恭、秦琼、李靖、李绩、李孝恭、阿史那·社尔、契必何力、薛仁贵、刘仁轨、娄师德、李朔、李光颜、杨行密、李克用、王建、耶律阿保机、郭威、王峻、石守信、耶律休哥((?—998)

耶律斜轸、张永德、萧绰、完颜阿骨打、完颜宗弼、哲别、成吉思汗、郭侃、邓愈、李文忠、沐英、朱棣、王守仁、多尔衮、岳钟琪、曾国藩

名将之憾:恨不能马革裹尸

包括乐羊、乐毅、赵奢、廉颇、信陵君魏无忌、马援、吕蒙、王思政、段韶、吴明彻、宇文邕、萧摩诃、杨义臣、李密、程咬金、李光弼、柴荣、潘美、杨延昭、狄青、宗泽、韩世忠夫妇、刘锜、朱文正、张定边、徐达(说明一下,我写的名将,有很多当过文官,甚至皇帝,但只要他们带过兵打过仗、我又喜欢,就任性的把他们也囊括了进来。)

以上,共302人,排名不分先后。如若每人两万字,兄弟我竟要写600万字之多么!!

我怀疑,八年写的玩吗?

我想,我一定疯了。

第1节

第4节

第2节

第5节

第3节

第6节

第7节

第10节

第8节

第11节

第9节

第12节

第13节

第16节

第14节

第17节

第15节

第18节

第19节

第22节

第20节

第23节

第21节

第24节

第25节

第28节

第26节

第29节

第27节

第30节

第31节

第34节

第32节

第35节

第33节

第36节

第37节

第40节

第38节

第41节

第39节

第42节

第43节

第46节

第44节

第47节

第45节

第48节

第49节

第52节

第50节

第53节

第51节

第54节

第55节

第58节

第56节

第59节

第57节

第60节

第61节

第64节

第62节

第65节

第63节

第66节

第67节

第70节

第68节

第71节

第69节

第72节

第73节

第76节

第74节

第77节

第75节

第78节

第79节

第82节

第80节

第83节

第81节

第84节

第85节

第88节

第86节

第89节

第87节

第90节

第91节

第94节

第92节

第95节

第93节

第96节

第97节

第100节

第98节

第101节

第99节

第102节

第103节

第106节

第104节

第107节

第105节

第108节

第109节

第112节

第110节

第113节

第111节

第114节

第115节

第118节

第116节

第119节

第117节

第120节

第121节

第124节

第122节

第125节

第123节

第126节

第127节

第130节

第128节

第131节

第129节

第132节

第133节

第136节

第134节

第137节

第135节

第138节

第139节

第142节

第140节

第143节

第141节

第144节

第145节

第148节

第146节

第149节

第147节

第150节

第151节

第154节

第152节

第155节

第153节

第156节

第157节

第160节

第158节

第161节

第159节

第162节

第163节

第166节

第164节

第167节

第165节

第168节

第169节

第172节

第170节

第173节

第171节

第174节

第175节

第178节

第176节

第179节

第177节

第180节

第181节

第184节

第182节

第185节

第183节

第186节

第187节

第190节

第188节

第191节

第189节

第192节

第193节

第196节

第194节

第197节

第195节

第198节

第199节

第202节

第200节

第203节

第201节

第204节

第205节

第208节

第206节

第209节

第207节

第210节

第211节

第214节

第212节

第215节

第213节

第216节

第217节

第220节

第218节

第221节

第219节

第222节

第223节

第226节

第224节

第227节

第225节

第228节

第229节

第232节

第230节

第233节

第231节

第234节

第235节

第238节

第236节

第239节

第237节

第240节

第241节

第244节

第242节

第245节

第243节

第246节

第247节

第250节

第248节

第251节

第249节

第252节

第253节

第256节

第254节

第257节

第255节

第258节

第259节

第262节

第260节

第263节

第261节

第264节

第265节

第268节

第266节

第269节

第267节

第270节

第271节

第274节

第272节

第275节

第273节

第276节

第277节

第280节

第278节

第281节

第279节

第282节

第283节

第286节

第284节

第287节

第285节

第288节

第289节

第292节

第290节

第293节

第291节

第294节

第295节

第298节

第296节

第299节

第297节

第300节

第301节

第304节

第302节

第305节

第303节

第306节

第307节

第310节

第308节

第311节

第309节

第312节

第313节

第316节

第314节

第317节

第315节

第318节

第319节

第322节

第320节

第323节

第321节

第324节

第325节

第328节

第326节

第329节

第327节

第330节

第331节

第334节

第332节

第335节

第333节

第336节

第337节

第340节

第338节

第341节

第339节

第342节

第343节

第346节

第344节

第347节

第345节

第348节

第349节

第352节

第350节

第353节

第351节

第354节

第355节

第358节

第356节

第359节

第357节

第360节

第361节

第364节

第362节

第365节

第363节

第366节

第367节

第370节

第368节

第371节

第369节

第372节

第373节

第376节

第374节

第377节

第375节

第378节

第379节

第382节

第380节

第383节

第381节

第384节

第385节

第388节

第386节

第389节

第387节

第390节

第391节

第394节

第392节

第395节

第393节

第396节

第397节

第400节

第398节

第401节

第399节

第402节

第403节

第406节

第404节

第407节

第405节

第408节

第409节

第412节

第410节

第413节

第411节

第414节

第415节

第418节

第416节

第419节

第417节

第420节

第421节

第424节

第422节

第425节

第423节

第426节

第427节

第430节

第428节

第431节

第429节

第432节

第433节

第436节

第434节

第437节

第435节

第438节

第439节

第442节

第440节

第443节

第441节

第444节

第445节

第448节

第446节

第449节

第447节

第450节

第451节

第454节

第452节

第455节

第453节

第456节

第457节

第460节

第458节

第461节

第459节

第462节

第463节

第466节

第464节

第467节

第465节

第468节

第469节

第472节

第470节

第473节

第471节

第474节

第475节

第478节

第476节

第479节

第477节

第480节

第481节

第484节

第482节

第485节

第483节

第486节

第487节

第490节

第488节

第491节

第489节

第492节

第493节

第496节

第494节

第497节

第495节

第498节

第499节

第502节

第500节

第503节

第501节

第504节

第505节

第508节

第506节

第509节

第507节

第510节

第511节

第514节

第512节

第515节

第513节

第516节

第517节

第520节

第518节

第521节

第519节

第522节

第523节

第526节

第524节

第527节

第525节

第528节

第529节

第532节

第530节

第533节

第531节

第534节

第535节

第538节

第536节

第539节

第537节

第540节

第541节

第544节

第542节

第545节

第543节

第546节

第547节

第550节

第548节

第551节

第549节

第552节

第553节

第556节

第554节

第557节

第555节

第558节

第559节

第562节

第560节

第563节

第561节

第563节

第564节

第565节
本文标题:千古名将英雄梦-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文阅读 作者:江湖闲乐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745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