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九字真言
九字秘咒又称“六甲秘咒”,与此咒相配还有“四纵五横图”。这种源自中国道教的法术,后来传入日本,被神道教吸收,并加以发展完善,从而得以较为广泛的传播,影响颇大。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宗教领域中的一个典型,值得做深入的探讨。
一、日本神道教的九字秘咒
日本自明治(1868年)以来,在《古事类苑》的“方技部”中,已汇集了有关“九字秘咒”的史料。进入昭和(1926年)之后,在日本民俗学界中开始发表有关“九字秘咒”的论文。然而,真正开始对此课题研究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先是小扳真二先生发表了论文《反闭》,关于“九字秘咒”的详细内容才逐渐明确。
对有关情况,酒井忠夫教授已有专文述说。他说:“这九字传到日本(在日本,九字中的阵字,成为陈字,后四字是陈列在前),在修验道和阴阳道施行,也在广大民间盛行。”并推测九字与禹步的结合当在北宋末期,“则和禹步仪礼相随的九字的祝文咒语进一步成为四纵五横的符形,恐是在南宋与金、元的民族战争之际。因为,记载四纵五横符形事宜的资料和文献,在南宋和金朝以前是没有的。这个禹步九字的符形,恐是在镰仓时代由五山的学僧们所作中国文化导入的系谱中,和儒、佛的书一起介绍进来,于是在日本也逐渐施行起来。在室町时代,如同上述那样,其它的道书也传入日本,因此可以说和禹步九字相关的道书也被介绍进来,而禹步九字的符形的内容当然也就明确了。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传人日本的道书,但是可以预想的是今后必会出现。汇集宋金时期九字符形相关资料最多者,就是金朝的施子美的《军林宝鉴》(上卷速用篇)的记载。在《修验故事便览》卷二‘九字’条所引用的记述如次:速用篇曰:正立门内,叩齿三十六遍,以右手大姆指,先画四纵,后五横,讫,即咒曰:四纵五横,吾今出行,禹主(王)卫道,蚩尤辟兵,盗贼不起,虎狼不行,还归故乡,当吾者死,背吾者亡,急急如律令。咒毕便行,慎勿反顾。”
酒井忠夫先生在这裏所说的修炼道与阴阳道,都属于日本传统的神道教。据日本史籍的记载,修炼道的创始人是役小角。传说他为大和国葛木上郡茅原村的人,生于舒明天皇六年(634年)。出生时手持一枝花,其哭声如同在说“天遣我来,拯救众生”。其长大后,遂人葛城山中潜心修炼,先后修持了辟谷法、服饵法、调息法等,终于得道成真。其所创修炼道的中心教旨是主张入山修行,成仙得道,并以符箓咒术等方术为人治病驱邪。所传《镇宅灵符缘起图说》收有灵符十二种,称佩带该符就能长寿无病,有福有禄。其中许多护身符的未尾有“急急如律令”的字句,显然这是取自中国道教。尤其重要的是,该派所用的祭祀仪式多同道教类同,比如使用镜子作为法器,认为镜子能够认别邪魔恶鬼的本体,可以辟邪护身。修炼道的许多方术如辟谷法、服饵法、调息法、炼丹术等以及他们施行的祝咒、占卜、祈禳、预言、驱邪、手诀、定方位、看风水等,都与道教法术有著十分密切的关系。概括而言,修炼道是融合日本民族的神道、密宗、和山岳信仰、咒术信仰,并吸收了中国道教的信仰与法术而形成的宗教。因此,有的日本学者认为,修验道就是日本版的道教。
阴阳道的代表人物是安倍晴明(921~1055年)。他从小就跟随大阴阳师贺茂忠行学习天文之道,故精通易理、阴阳五行之学,成为平安时代中期最为著名的阴阳道大师。从现存的阴阳道仪式来看,显然深受中国道教的影响。在天社土御门神道本厅藏有《太上神仙镇宅灵符》,共有七十二道灵符,符的画法与道教之符基本相同;灵符上有八卦图,中央为北斗星象图,下有天尊及侍者像,天尊像类似道教的真武大帝坐像。在阴阳道的仪式中还沿用了道教的禹步。据《尊星都兰禹步作法》中记载:唱天蓬,出左足,继右足;唱天内,出右足,继左足。依次唱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和天英等,反复以足的动作,旋绕于坛上。坛地之四周表示九星和三十六禽,即表示方位,亦说明时间。这一套解厄祷福的禹步,几乎与道教经书《天蓬伏魔大法》所载完全一致。
此外,阴阳道还接受了道教的庚申思想和守庚申仪式,并使之得以在宫庭皇室、社会民众中广泛传播,而其祭祀仪式中的泰山府君祭、天曹地府祭以及北斗星祭、五星八将祭,特别是专门祭祀北极星的玄宫北极祭,这些祭仪无论是从名称还是从内容上看,都与道教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中国道教的九宇秘咒
道教的九字秘诀,首见于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登涉》:“人名山,以甲子开除曰,以五色缯各五寸,悬大石上,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咒,咒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咒之,无所不辟。”如此简洁的九个字,却被葛洪奉为无所不辟的要道,其中究竟有什麽奥秘呢?
此诀中所谓“六甲”,是指道教神灵世界中天地之正神。他们与六丁相配,合称六丁六甲,简称“丁甲”。《老君六甲符图》曰:“丁甲者,六丁六甲也。”六丁属阴,六甲属阳。《上清六甲祈祷秘诀》曰:“六甲六丁,天避十二溪女,那延五天女,共为一部阴阳之神,神通广大。”《灵宝六丁秘法》曰:“六丁玉女神名,能小耳呼名字而使之,万愿从矣。”“令人宅清吉,五毒灾难不近,求仙得仙,求官得官,子孙兴旺不衰。”
由此可知,葛洪之所以重视此秘咒,是因为它可以遣召丁甲诸神,避免深山老林中的邪魔外道,毒虫猛兽的伤害,求仙得仙,求官得官,子孙兴旺不衰。这种观念被后来的道士认同,故此咒成为众多道士人山修炼的护身法宝,如《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下详细讲述了入山修炼必须具备的一些条件,要择时,“入山水之日,当以保日及义日、专日,大吉,易得道;以制日、伐日入山,必死。”并有入山咒日:“临、兵、斗、者、皆、陈、列、前、行,九字耳。常秘咒,无所不辟。”在这裏,葛洪所言九字秘咒中的“阵”字已变为“陈”字。这一字的差异恰与日本神道教所言相同。
正如酒井忠夫先生所推测那样,宋元时期的道士又将此法与奇门遁甲、用兵征战之术相结合,从而演变为纵横之法。《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卷下谓,古者鬼谷子、张太玄、唐公弼、费长房、李八伯、陶先生、鲁哀公、珞碌子、伍子胥、张子房、鲁平公、周文隆、王子乔、甯先生、左公房、淮南子、谢自然,皆以此法行持而获仙矣。并载有“四纵五横图”,宣称:“上将军披头跣足,仗剑,蹑足而去。如受持此法,庶人一般用之。咒日:四纵五横,六丁六甲,蚩尤治道,蒙恬被兵。周游天下,还复往反,所有虎狼贼盗,一切恶毒,并赴吾魁罡之下,元动无作。急急如律令敕。左脚踏符勿语,书符亦不回顾。但行大吉。”
前面所提到的《上清天蓬伏魔大法》中,亦收有“四纵五横图”,但称之为“九龙符”。内日:“先正心平立,叩齿七通,吸天罡气,灌注身中。及存七星在头上,天罡指前,化形为天蓬,或为天师。便行,两手握固,诀筑胁下。咒云:出天门,闭地户。即存肝中青气,自左耳出,化为青龙;肺中白气,自右耳出,化为白虎;心中赤气,自口中出,化为朱雀;肾中黑气,自足出,化为玄武,侍卫前后左右。脾中黄气,自顶门出,化为黄龙。吹在前月建上,即左手掐天罡印(辰文),右手剑诀,画九龙符在地。右行七步,自魒至魁,便闭气,存四兽神众森然陈列,黄龙在前,随斗柄而指顺行,天罡与神俱出。布气诀:凡欲行神布气治病,先步三台北斗罡,斗中作四纵五横,斗口中立。左手剔斗盖身,结斗印,握固,存身为一气都统大将军,左右聋兵哑将,三十六员神将。次遣将吏,驱逐患人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一切邪气,收擒为祸下邪,锁缚赴坛。叩齿七通,命将捉赴魁罡之下,毋令动作。”
显然,这是施用“四纵五横”之术为人治病解厄,而关键在于步罡踏斗。因此在该书中收载了数十种步斗诀,如阴阳斗、既济斗罡、未济斗罡、七星罡、七星斗罡、禹步九迹罡、九凤雷火破秽斗罡、阴阳豁落斗、交乾斗、步斗法、卧斗法、三步丁罡、火轮罡、飞神入斗诀、八卦斗罡、藏身剔斗罡、禹步通真诀,其目的是借助北斗、天罡的神力,以伏魔辟邪。其曰:“夫步罡者,乘于正气以御物;诀目者,生于神机而运化。修仙练真,降魔制邪,莫不基之于此。其禹步者,法乎造化之象,日月运行之度也。一月一交,一交三旬,三旬者,盈数也。一时三月九旬。是以一步一交三迹,象一时也。并足,象天地交也;先举左足者,应叶春秋之步;先举右足者,应叶冬夏之步。春夏之孟,阳神也;秋冬之孟,阴神也。故生杀制御,用春秋;收藏积聚,用冬夏。又云:三步九迹者,法象三光九气也。十二迹者,法子律吕也。又十五迹者,以三五之数也。因用制宜,存乎法诀。而称禹步者,大禹治水,而成厥功,天授此步,以制神灵,诛斩馘伐,因名禹步焉。”
至于日本《尊星都兰禹步作法》中记载的禹步法,似当源出《上清天蓬伏魔大法》中所述的“阴阳豁落斗”。该斗法分阴斗式和阳斗式两种,阴斗为冬至后习炼,阳斗乃夏至后使用。其阳斗图所示,正与《尊星都兰禹步作法》中所言一致。其斗罡咒曰:“日月明,乾坤配。人道兴,鬼道废。吾从天蓬入天内,略过天冲逢辅退,反归天禽与心对。把天柱兮任英会,斗道通行按纯神;人道通兮鬼道碍,千邪万秽皆回避。急急如元斗步敕律令。”
这裏需要略加解释的是一些专用术语。如天蓬、天内等,皆为北斗九星神之称。《道法会元》卷一七二说:“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辅、天英、天内、天柱、天心、天禽也。谓顺支辰,总御阴阳,契合天地,主张造化,乘三明以应四时,随月建以定八节,历九宫也,进退八门之中,齐七政也,往返于三元之内。二至以甲为先,仪奇以逆顺为户。孟仲季内,分其局上中下。始辩其则,六甲循环,无穷无极,故玄斗之妙也。步之百日者,当先知升降仪奇之门,次运天辅,见天蓬所指之处,依法步之,十旬与神潜通。然后斡运正气,通利阴阳,安镇九州,殄灭妖氛,通诚达恳,上奏王皇。”即是以天蓬为北斗九宸之首辅,主四时八节、阴阳造化之政。
三、巴蜀道教与九字秘咒
从唐宋以来,道教北帝派流行巴蜀地区,对紫微大帝、天蓬元帅的信仰与崇拜相当盛行。据唐末杜光庭《道教灵验记》中记载,“蜀州唐兴县大通观有紫微阁,是开元中道士蔡守冲以敕赐匹帛所造。”成都双流人王道珂,行坐常诵天蓬咒,他说:“天蓬将军是北帝上将,制伏一切鬼神。”成都至真观道士张乾曜精奉香火,有人无疾暴卒,他敕水焚香,“念天蓬咒一百余遍”,卒者得以复活。成都人范希越,“得北帝修奉之术,雕天蓬印以行之,祭醮严洁”,祈雨立验。杜光庭个人亦习北帝大法,并于四川酆都县仙都观得北帝派秘籍《黑律》,整理传世。所谓“黑律”,是指北帝所主酆都鬼神所用的文籍皆为黑色。“北帝统率神将吏兵,演大魔黑律,行酆都九泉号令符,纠察三界鬼神印,降伏魔群,驱荡妖氛,救护黎庶。”“凡欲行时,当先申西台御史,及申天蓬真君,备牒九狱主者关帅捉之,次差桑将军与追魂卢大将军收捉,此名斩魂之法。”
二 : 九字真言护身法|鬼神传说
九字护身法是指祝念“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九字的护身法术,又名六甲咒语、六甲秘祝、奥义九字,本为中国道家和兵家盛行之秘术。传入日本后,也成为日本密教与修验道的山伏所重视的咒法,在一些通俗的小说、漫画中也被作为忍者的忍术,与奇门遁甲混同。
随着日本动画片在世界各地盛行,这九字真言遂为大众所熟知。
祝念九字护身法时常辅以在空中画字符或连续结手印(有九个手印与之一一对应)。
起源
这九字最早见于中国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登涉》,是一种进入山林时的护身辟邪之术,称为“六甲秘祝”: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数组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要道不烦,此之谓也。 大意是说,经常默默的念这九个字,能让人避开一切邪恶,顺利得道。
传入日本后,为真言密教之一部所混,在抄录时将“数组前行”误抄为”阵列(裂)在前”,流传至今。
九字真言咒语真言和咒语:
临
身心稳定
表示临事不动容,保持不动不惑的意志,表现坚强的体魄。
咒语:金刚萨埵心咒
兵
能量
表示延寿和返童的生命力。
咒语:降三世明王心咒
斗
宇宙共鸣
勇猛果敢,遭遇困难反涌出斗志的表现。
咒语:金刚萨埵法身咒
者
复原
表现自由支配自己躯体和别人躯体的力量。
咒语:金刚萨埵降魔咒
皆
危机感应
表现知人心、操运人心的能力。
咒语:金刚萨埵普贤法身咒
阵
心电感应/隐身
表示集富庶与敬爱于一身的能力。
咒语:莲花生大士六道金刚咒
列
时空控制
表示救济他人的心。
咒语:大日如来心咒
在
五元素控制
表示更能自由自在地运用超能力。
咒语:大日如来心咒
前
光明/佛心
表示佛境,即超人的境界。
咒语:摩利支天心咒
九字真言手印:
临
手印:金刚钴印(独钴印)
双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外交叉,拇指和食指相对。
兵
手印:大金刚轮印
双手无名指、小指外交叉,拇指和食指相对,同时中指扣住食指。
斗
手印:外狮子印?
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外交叉,拇指和小指相对。
者
手印:内狮子印?
双手拇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内交叉,食指相对。
皆
手印:外缚印
双手手指外交叉握拳。
阵
手印:内缚印
双手手指内交叉握拳。
列
手印:智拳印
双手分别握住拇指,右手置于左手之上。
在
手印:日轮印
双手张开,拇指和食指相对
前
手印:隐形印(宝瓶印)
双手掌心向上,左手握拳置于右手手心
九字真言手印的结法
结法:按照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的依次顺序,一边念对应的咒语,一边合拢双手于胸前,手指交叉变换出九字真言手印要求的姿势。
做到双手推收自如:在做第八印时,双手向前推出;在做第九印时,双手收回胸前,完成整套手印。
三 : 往生极乐的九字真言
要先声明,这里所说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语’、‘真言’,而是能帮助世人念佛达到‘一心不乱’之境界的九个字。
这九个字,就是:发乎心、出乎口、入乎耳。
净宗历代祖师大德,鉴于许多世人虽然努力念佛,但不得力,临终时不能往生,究其原因,皆平日念佛,有口无心,有以致之。于是,他们将前人念佛的经验和自己的心得结合起来,得出这九字真言,以便世人知所效法,在念佛时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这九字真言,是念佛法门的要诀,是修行念佛的心法。谁能依此要诀、心法去修,势将不难达致佛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境界。
所谓‘发乎心’,就是佛号要由心而发。
凡夫的心很多,有八识心王和五十一心所,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种,即‘真心’和‘妄心’。
‘真心’又名真如、实相、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圆觉、法身、涅槃......等等,名相虽多,而体则一,它是属于本有的,真净妙明,永不变异,当我们的心绪宁静,无念而又无想时,就是这一种心现前;‘妄心’又名缘虑心,它是属于后天的,常起妄念,时生时灭,当我们的六根入了六尘,而起思虑和分别时,就是这一种心现前。
简单一点说,真心就是‘清净心’;妄心就是‘染污心’。
那么念佛应由什么心而发呢?当然要由清净无染的‘真心’而发,绝不能由染污的‘妄心’而发。偏偏世人都与此相反,多数是由‘妄心’而发,不是由‘真心’而发,于是乎念佛时,心潮汹涌,妄念纷飞,这就难免‘念佛三天,佛在眼前;念佛三年,佛在天边’了,越念离佛越远,永远也达不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须知,‘一心不乱’之一心,指的就是真心、清净心,念佛要‘心中只有佛,佛外更无心’,那才是一心;若是心中还渗杂著别的念头,那已不是一心,而是二心了。一心才是‘真心’,二心乃是‘妄心’呀!
因此,念佛时第一件要注意的事,就是要把充斥心中的贪、嗔、痴、慢、疑统统放下,以使心境清净平静,保持于一,不生二念。
如果能够以清净之心来念清净之佛,自能与所念之佛,心心相应,感应道交,达致一念感应一念佛,念念感应念念佛之境,这样念佛,哪有不往生之理?
所谓‘出乎口’,就是声从口出。
从什么口而出呢?要从‘心口一致’之口而出。
许多人念佛,口里念佛,心在打妄想,心口不一致,这样念佛,叫做‘不老实念佛’,这样念佛,古德说:‘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必须心口一致,亦即口里念佛,心中想佛,这样念佛,才叫做‘老实念佛’。这样念佛,一句有一句的功德,一句有一句的实效,所谓‘功不唐捐’,你就不会白念了。记住:佛号由口而出时,必须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才符合‘出乎口’的标准。
所谓‘入乎耳’,就是音从耳入。
音如何从耳而入呢?就是在念佛时,所念的佛号,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使是无声的默念,只要注意听,一样也可以听得清清楚楚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用心静听自己念佛的声音,任何纷乱的思潮都会立刻沉寂下来的。
在‘发乎心、出乎口、入乎耳’之九字真言中,以‘入乎耳’三字为最重要,因为能否达致‘一心不乱’,此为关键。为了做好‘入乎耳’的功夫,念佛必须不缓不急,因为太慢了,人容易昏沉,太快了,又听不清楚,影响‘入乎耳’的功夫。
为了达致‘一心不乱’的境界,我们必须时常审察自己:
发乎心时,心里是否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出乎口时,口里是否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入乎耳时,耳里是否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则妄念就会越来越少,乃至于无,‘三昧’自会忽尔现前,令你亲证‘一心不乱’的境界!
念佛贵在‘一心不乱’,不在于多念快念也。而‘一心不乱’,有‘事一心’和‘理一心’两种。事者相也,即著相而修;理者性也,即称性不著相而修。修念佛法门,一般均由有相入于无相,先往生有相之‘凡圣同居土’,进而契入于无相之‘常寂光土’,只要到达‘凡圣同居土’,则‘常寂光土’指日可期矣,因为: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谁想在念佛方面交出漂亮的成绩单,或想成为往生极乐的新科状元,就必须对此九字真言痛下功夫。即使障深慧浅,一时达不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至少也能‘工夫成片’,也就是当烦恼起时,念佛能把它压下去的工夫。
当代的净空上人告诉我们:‘一般行者所讲的“工夫成片”,就是《无量寿经》中之“一向专念”,念到工夫成片,到临终阿弥陀佛来接时,先有佛光照到行者,业障立时消灭,工夫自然加倍,达到了一心不乱。若是已经念到事一心,经佛光一照,即能达到理一心。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一心不乱,不必顾虑,只要老实念佛,一定成就。’
用现代的话来说,‘工夫成片’约相等于精神初度集中;‘事一心不乱’约相等于精神中度集中;‘理一心不乱’约相等于精神高度集中。《遗教经》中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意思是说,谁能使精神高度集中,那么,明自心、见自性、开智慧、得神通,无事不可办矣!
于此要祝愿所有念佛人:把清净心念出来,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共同朝向念佛的最高境界迈进!
本文标题:
九字真言-九字真言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