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品德教育性道德才最重要
青春期性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做到男女平等,尊重女性。长期以来,由于封建传统意识的影响和束缚,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等社会偏见。例如:有的认为女的工作效率低,事情多,招工时不欢迎女性。
有的认为女学生一到初中阶段就不如男学生,理由是男学生后劲足。甚至不少女孩步入青春期后,因在生理上与男孩的差异也往往自叹做女的倒霉。实际上,这种看法是没有根据的。男女两性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存在各种差异,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也存在一定差异。
据科学测定,男女孩的智商平均值相差极小,同时,其智力发展速度和年龄阶段有很大的关系。整个儿童期,女孩的智力发展速度明显优于男孩,因此,其心理成熟也较男孩提前,至12岁左右,女孩的智力发展速度基本持平。14岁以后,男孩的智力发育明显地快于女孩。然后,两性在智力发展上开始出现差异。即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胜于男孩,这种领先一直保持到青春期。
小编推荐:
青春期少女如何应对性冲动 青春期少女的外阴保健原则
而男孩的语言发展一般要比女孩晚,其流畅性不如女孩,但词汇量较女孩丰富,并具较强的逻辑性。从两性的生理结构而言,女孩的性成熟期一般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已经开始了。生理和心理发育比男孩早,因而往往为此感到羞愧,不敢抬头挺胸。男女两性的智力、生理和心理状况虽有差异,但工作能力和各自事业上的表现是没有差异的。
男子能承担的工作,女子一般也能胜任,而且不论在学识、才干、工作热情、公共关系和工作责任感方面,都可以和男子媲美。当今世界,不少女子都肩负起国家首脑的重任,她们以自己出色的成绩和个人的才智博得了男子们的赞誉。
总之,每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都应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在交友、学习、各种娱乐活动、以及今后走上社会后的恋爱、婚姻的过程中,都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尊重女性,做一个具有文明、道德的青少年。
二 :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探索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必然性重要性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铺天盖地而来,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平等互动的快捷方式而倍受大学生的青睐,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大学生不能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引发了许多违背道德规范的网络不良行为,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了危害与损失。针对这一现象,在高校中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非常迫切和重要。高校应该充分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把网络真正变为大学生发展的有利工具。
(www.61k.com]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社会为了协调和控制社会生活而向其成员提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它是人类的一种理性要求,综合体现了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趋于有序和合理。道德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与空白,从内部推动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它存在于每一个角落。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道德,也处处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着道德规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使我们的社会呈现秩序化的运转;信息时代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我们更需要道德,在各种不真实的数字信息背后,更需要人们对自我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大学生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使他们能广泛地运用互联网,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2008年4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数据表明,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2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数量已经达到1.07亿,占总体网民规模的半数,是中国网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年龄群体,显示出良好的增长潜力和发展势头。而在这些网民中,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居多。大学生上网人数在不断增长,网络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当中。然而,在现在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中,存在着许多违背我们的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功能的多样化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被人们广泛运用。人们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学习、娱乐,也可以进行商业贸易等等众多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并体验到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对网络认识不够,上网时间分配不合理,也有很多人过度迷恋网络,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而且由于他们在网络上的不当行为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在其中占大多数。许多大学生网民网络是非观念混乱、网络道德规范意识淡薄,在虚拟世界中任意妄为、肆无忌惮,其网络行为中存在许多不良行为。如利用网络进行欺诈、盗窃他人财产,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滥用信息技术制造并四处传播计算机病毒;散发各种虚假和有害信息或诽谤他人给他人带来危害;非法入侵、破坏他人系统;下载抄袭他人论文,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等。这些行为对社会来说都存在危害性,有的甚至会严重破坏社会安定。但作为行为发出者的大学生却并不以为意,有的甚至沽沽自喜,以此为荣。而且这些不良网络行为时有发生。2005年,成都某高校一在校大学生因为无法观看网站在线电影,便利用网络安全漏洞对一电信网站实施非法攻击,致使该网站被暂停访问1小时;2006年底,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并将感染的所有程序文件的图标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同时该病毒还具有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等功能,全国上百万台电脑被感染,深受其害,几个制造病毒的青年和学生却以此为荣耀,在互联网上对警方和各大网络杀毒软件叫板,引起轩然大波……这些大学生网民无视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在网络空间中为所欲为,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损失,最终都受到了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二、引起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原因
大学生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使他们能广泛的运用互联网,但由于使用不当,一些大学生网民在互联网上有悖于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不仅扰乱了网络的正常秩序,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我们的现实生活,给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不利影响。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消极行为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性
大学生已进入青年晚期,在精神和情绪上已由初期的“疾风怒涛”趋向于相对平稳,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心理起伏较大,容易冲动的群体。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还不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都较差。大学生是介于两个群体边界上的人,虽然已脱离孩子的群体,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常常被排斥于成人行列之外,很多大学生喜欢借助网络这一载体展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有的成就。但由于他们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的典型心理特征,与他们较高的文化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使得他们的行为常常过于极端,出现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宣泄,也是重新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例如有的大学生破译他人密码,侵入他人网络并刻意留下标记向人炫耀;有的学生用盗取他人密码和信息的数量和手段互相比较,公开竞赛;还有的大学生祟拜“黑客”,办黑客网,利用木马盗取他人网银密码。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机制使得他们不能很好的驾御自己,在运用已掌握的较高水平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时出现极端行为。
(二)互联网的虚拟特性和弱规范性
网络是虚拟的,人们在网络中不只可以不公开自己的真实信息,还能虚构信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和道德规范、法律在此时显得几乎无法发生作用。法律在惩治网络违法行为方面的力度有限,存在着取证难、侦破难等客观困难。即使在号称“网络王国”的美国,计算机犯罪的破案率不到10%,能定罪的则不到30%。比起中、小学生,大学生大部分能分清现实与虚拟,但恰恰因为这种清醒,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一切都不真实,才更容易产生利用网络手段实施犯罪也不是犯罪的错误认识。在国家相关网络法律法规滞后、网络空间的许多行为无法可依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在隐蔽的虚拟空间,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去做一些我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允许的事,以为可以不用为此负任何法律责任。有些大学生在互联网上传播各种虚假信息和有害信息,损害他人的权益。如因个人矛盾,为了泄恨在网络上诽谤别人,给别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不利影响;浏览、下载、传播黄、赌、邪信息,造成社会不安定等等。
(三)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
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坐在家里通过E-mail和各种聊天工具与世界各地的人“近距离”接触,也可以随时点击浏览世界各地的各类网站,在第一时间了解全世界的信息,在网络上我们实现了全球的一体化,由此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与价值观,其中强调经济利益、个人至上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文化修养和自律能力等综合素质还不高,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他们常常容易迷失自我,内心矛盾,形成错误的认识、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导致网络不良行为的产生。2006年,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校某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非法盗窃苏州某高校在校44名大学生发放奖学金的银行卡内存款51619.12元。该名学生在追求金钱利益的目的驱使下实施了不当行为,最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四)学校与社会中缺乏关于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
高校中开展了很多关于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课程,很多大学生掌握着良好的网络技术,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这个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成为了网络社会的主力军,主导着网络文化的潮流。但是各学校在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方面却存在很大空白,在教授全面的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有的甚至忽略了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有的教师甚至对网络空间十分陌生,根本无法知道学生在干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因此对大学生网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作出快速机敏的反应,大学生上网一直缺乏有效的正确引导。大学校园网络技术的普及与网络道德教育严重滞后的矛盾使得大学生对网络这一信息空间的认识长期得不到改正,这过分放大了网络的虚拟性和无规则性,使学生产生“网络中无道德”的错误思想,以至于在网络中为所欲为。
三、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容忽视
我国已基本建立了网络管理法体系,先后制订了《电子签名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出版管理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规章。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第285条至第287条还分别就侵入计算机系统、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和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其他犯罪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2001年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也对网络侵权问题作了相应的规定。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法律,但还不完善,立法的速度似乎永远赶不上网络发展的速度,许多领域仍会出现法律的空白,无论如何发展,我们必然会接触到网络中新的灰色面。而且法律注重的是问题发生后的处理,是从外部去督促人们遵守规则,现阶段我们要单靠立法和网络监督的力量来整顿网络秩序并不是十分可行的办法。
但是也并不能因此禁止学生上网。网络有消极的一面,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平等互动的快捷方式而倍受大学生的青睐,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世界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禁止学生上网的行为是愚蠢的,与时代脱节的。而且在一定意义上,网络对于学生来说是利大于弊的,我们不能因为部分大学生网民的不当行为而对网络全盘否定。要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应该重指导而非禁止,正面教育仍应该是主要方式。如果能让学生从内部自觉的去维护网络世界的安定有序,预先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不良行为发生率将会逐渐减少。所以,在这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如果网络文化中有成熟的道德体系,在一致认同的规范和标准衡量下,一个群体或个人的网络行为会自觉地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从而将网络社会的权利、义务与责任集成于新型的网上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则网络中有悖于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的数量和程度都会大大地降低。
道德作为启发人们内心觉悟的无形力量,是国家强制力无法代替的。我们必须在向学生充分宣传网络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学校的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明白网络并不是“无规则、无道德”的,提高大学生在网络空间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尽可能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网络道德教育应该成为现代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法制观、是非观、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网络道德教育,使合理和文明的使用网络成为共识,不文明上网行为遭到唾弃,真正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不竭源泉。
三 : 纵观当今社会现象有感:道德,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品德即道德品质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对身边的人充满善意,对社会有所贡献。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品德是多方面的,包括:“爱心”、“尊敬”、“言谈举止”、“团结友爱”等。
最近在网看到报道:
报道1:医德沦丧:8毛治好的病怎要价10万
深圳龙岗的陈先生最近喜得贵子,可儿子降生后肚子有点鼓。深圳市儿童医院给孩子拍了十几张X光片后,要求给降生仅6天的新生儿做一场大手术,费用或超10万元。陈先生心觉蹊跷,带孩子到广州,结果仅用八毛钱的药就治好了。医德的沦陷,伴随着社会道德的滑坡,已然是个不争的事实。在我们纠结于要不要扶起跌倒老人的时候,也不能不思考:何以拯救日渐稀薄的医德?
报道2:李双江之子“开宝马打人”
9月6日晚9点,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南门外,李双江15岁的儿子李天一与18岁的苏楠驾驶宝马和奥迪行驶时,与前方驾驶别克的彭先生一家因言语不合发生冲突,将彭先生头部打伤,被缝11针。打人者还大喊‘谁敢打110’。”整个打人事件中,打人者高喊“谁敢打110!”并一度试图驾车逃跑。
奥迪车的假车牌,根据以往的新闻报道,交警一眼就能认出车牌是不是伪造的,这辆车在北京城四处晃悠了起码三年时间,还被交警亲自开过罚单(有七次的处罚是违法规定停放车辆),却没有被认出来是套牌,这点确实是个疏漏。。。试问,如果没有这次打人事件,是否还会继续畅通无阻的飞驰下去?
报道3:李双江携军官道歉求谅解
我很崇拜李双江并很喜欢他的歌,他是我敬佩的老艺术家之一。
我个人认为,他去道歉应该自己携夫人去,不应该带很多的官兵,这是家事。当然他的军衔比较高是有地位的人,就是因为这些特殊的待遇,才使得孩子觉得自己的老子和别人不一样,才会使孩子容易犯错误,值得深思。
我们对道德看似非常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简单化和片面化,重视高层次的道德理论教育,而对社会道德等基础性的道德规范重视不足。无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和长久的,本恶,道德促使他多从善。本善的,道德促使他继续从善。作为某些受过几年到十几年教育的人,在接受了十几年的系统教育后,依旧曝露出某些丑陋的一面,这不得不让人深思道德的缺乏。自古以来,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但现代许多学校的教学理念里往往重视强调“才”而忽视了“德”的重要性,教育的天平发生了倾斜,是导致了大量缺乏道德的事情发生的重大因由之一。而一系列缺乏道德的事件的发生则说明道德的缺失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这不得不让人审视现代缺乏道德存在的问题。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不少人思想蜕变,观念低俗,口头上道德,行动上表现出道德能值几个钱的卑鄙龌龊品质。他们无所谓道德,甚至言行一致,一个“钱”字了得,这就是他们的道德。
教育:(一)道德教育与家庭养育:中国以往洒扫应对进退的礼节,多由父母教导,这些多与德育有关,所以养育可说是德育实施的前奏。(二)道德教育与学校训育:训育,系指学校教师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辅导,优良品格的陶冶,健康身心的指引,以及不良行为的矫正等,属于学校教育专用的名词,也是教师在传授智能以外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德育具有极密切的关系。现代的学校教育,已将智能和品德划分,一般教师只负智能教学的责任,至于品德的培育,则由少数导师和训导人员来承担。三)道德教育与社会化育:中庸说:「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化育的意义,对自然说,便是化育万物;对社会说,便是化民成俗。使社会大众,在自由开放的民主政治下,培养出良风美俗。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一代文豪托尔斯泰对老子也十分推崇,有人问他,世界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深,他回答说,孔子、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对他影响巨大。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
当代教育,家长很是关键的一环,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了下一代。现代的名人和有钱人有地位的人有社会影响的人们,确实有一部分自身做的有一些欠缺,所以直接给下一代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语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的方法,就是上行下效。比如家长教孩子孝道,自己就要身体力行,孩子自然也会做到。推而广之,要教别人首先自己要先修身,先做到,然后再用身教言教去影响人,甚至达到不言而教的效果。育,老祖宗认为教书育人的首要目的,是使孩子做一个善人,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
当今的家长和社会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但,只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过去讲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德放在了第一位,而现在把德,体都放在了附属的位置,现在有多少高学历的人,文化素质非常高,但是道德观念却非常的差,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呀。
通过这两件事情反映出了社会上的普遍现象,人们的道德素质问题。
言传身教。很多做家长的也忽视了自身的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哪去了?
四 : 黄瑞槐:教育的一道重要的工程是塑造优秀的人格
教育的一道重要的工程是塑造优秀的人格
文/黄瑞槐
有人说,教育与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才是不容易的。我同意这种教育观点。而我还认为,教育的一道重要的工程是塑造优秀的人格。
什么是优秀的人格呢?我没有足够的资格给“优秀人格”下定论,但我认为,像古代的岳飞、现代的周恩来等人,就是优秀人格的代表。在岳飞看来,宁愿自己披着“莫须罪”而冤死,也不愿意让国家与祖国遭到侮辱,如此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你说岳飞的人格不是优秀人格的代表吗?在周恩来看来,他认为读书就是“为中华而屈起地读书”,读书的时候就如此有志向,如此地有抱负。难道你说,周恩来不是优秀人格的最好的代表吗?
假如今天的教育塑造出许许多多像岳飞与周恩来这样高尚人格的人,培养许多像他们那样如此地爱国,如此的有强大的抱负。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一道重要的塑造人格的工程啊。
要完成这一道重要的塑造优秀的人格工程,在宏观上,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来策划与督导;在微观,具体的工程施工与建设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首先,教育者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与教学的时候,要有塑造优秀人格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当作教育的一道重要的工程来建设,把完成这一道重要的工程当成是培养与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摒弃那种只有教好书,不关心育人的思想观与教育观。
其次,教育者的教育方法的改变。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更替的环境下,教育者有必要以素质教育为重,在关心应试教育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升,注重学生的精神境界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既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在学校里,能够定格自己的高尚的人格,确定自己的优秀的思想风格。如此等等,都是教育工作者要改变教育方法才能做的到。
另外,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跟踪与教育工作每次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到位,随时知道与了解学生,那么学生的人格动向,也许就没有容易改变或变坏了。
因此,教育与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才是不容易的。这话含有丰富的哲学道理,用一句话来归纳:塑造优秀的人格是一道重要的工程,其中要花费大量时间、财力、物力、人力等。
五 : 加强诚信教育,重视道德信仰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但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该故事发人深思之处在于蔡嶙所言,借条、契约、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约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诚信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没有道德上的“慎独”自律,就可能去钻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义务于不顾。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