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苏联卫国战争-苏联卫国战争

发布时间:2017-10-23 所属栏目:战争实录

一 : 苏联卫国战争

苏联卫国战争

1941~1945年,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亚洲盟国侵略而进行的战争。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6月法国投降。同年7月21日A.希特勒下令秘密制定进攻苏联的《巴巴洛萨计划》,其主要内容以闪电战战略为基础,包括进攻、占领和肢解苏联的一切计划和细节。1941年夏,法西斯德国已占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的14个国家,控制了这些国家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准备入侵苏联。对于希特勒的侵略野心,苏联政府有所警惕,战争前夕,部署在西部国境线上的苏军有171个师,268万人。但是,I.V.斯大林和苏军总参谋部对于来自多方面的情报持怀疑态度,因而对德军进攻的时间、规模和重点估计不准或不足,临战前夕准备不够。

法西斯德国发动侵苏战争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的190个师的兵力分北、中、南3个集团军群,向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战争初期,苏军连连失利,西部国土大片沦丧。6月28日德军占领明斯克,7月16日攻陷斯摩棱斯克。由于苏军坚决抵抗,实施强大的反突击,希特勒于7月30日命令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在北方,德军占领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之后,于9月8日开始从陆上封锁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军民开始了长达900天的保卫战。在乌克兰战线,德军于9月19日占领基辅以后,德军向乌克兰东部和克里木半岛推进。在中部,德国于9月30日向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大规模进攻,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离莫斯科只有24千米。

粉碎希特勒的闪电战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把敌人赶离莫斯科100到250千米。解放了1.1万多个居民点。从1月8日到4月中、下旬为止,苏军在各条战线上将德军击退150到400千米,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改善了列宁格勒的处境,夺回了60多个城市。在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军约有50个师被击溃,仅陆军就伤亡83万多人。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1942年4月5日,希特勒签发第41号作战指令,命令德军在北线占领列宁格勒,与芬兰军队会师;中线坚守阵地;把一切可用的兵力集中到南线,在顿河西岸消灭苏军,然后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同从塔甘罗格东进的部队会师,夺取高加索油田,企图从东南方向迂回莫斯科。德军在南线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共97个师,拥有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

1942年6月28日,德军发动进攻,7月17日进抵顿河河曲,揭开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斯大林格勒战役分为两个阶段:7月17日~11月18日为防御阶段。在消耗德军大批有生力量后,1942年11月19日,苏军开始反攻,至1943年2月2日,全歼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33万人。在持续200天的整个战役中,德、意、罗、匈等国法西斯军队在顿河、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区损失大约150万人和大批武器装备。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局。1943年7月5日希特勒又在库尔斯克附近集中约90万人的兵力,发动重点进攻。库尔斯克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阵地战,在一个多月的激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达400万人,结果苏军取得了胜利。希特勒企图扭转败局的希望破灭。

苏军的战略反攻1943年8~11月,苏军在南线彻底肃清高加索地区的敌人,解放顿巴斯;在乌克兰,解放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基辅;在中线解放斯摩棱斯克。1944年初苏军拥有635万人,不仅在兵员上而且在重要武器装备方面均已超过德军。此外,还得到了美英的援助。这些都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44年,苏军连续发动10次重大的战略性战役,历史上称为斯大林式的10次打击。解放了本国的全部领土,进入波、罗、保、南等国作战,到年底共消灭德军约200万人。

1945年初,在苏德战场上,苏军在兵力和武器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苏军的战略目标是:消灭波、捷、匈境内的德军,并在西方盟军的协同配合下,两面夹击,在德国本土上消灭敌人,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攻克柏林1945年春天,苏军在东欧各国军队和人民的配合下,通过匈牙利战役、维斯瓦-奥得河战役、西里西亚战役、东波莫瑞战役,消灭大量德军有生力量,解放波兰、匈牙利、奥地利东部及维也纳,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一部分和德国东部。为攻克柏林创造了条件。

到1945年3月底和4月初,苏军已为攻打柏林作好准备。参加这次战役的部队是G.K.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K.K.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I.S.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总兵力在250万人以上。希特勒为死守柏林搜罗的兵力总共为100万人。1945年4月16日,苏军从奥得河、尼斯河同时向柏林发动进攻,激战16个昼夜,至5月2日下午3时,德军停止抵抗,柏林战役结束。苏军歼灭德军93个师,俘虏德军40多万人。盘据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两个集团军群(55个师)也于5月中旬投降。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在柏林正式举行。德国投降书于1945年5月9日零时生效。欧洲战争到此结束。

击溃日本关东军根据苏、美、英三国首脑的雅尔塔会议决定,在德国投降和欧洲战争结束后2个月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1945年8月9日凌晨,在苏联远东军总司令A.M.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指挥下,苏军157万多人在太平洋舰队和红旗黑龙江分舰队的协同配合下,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总攻击。同时,对朝鲜北部的日军发动进攻。

苏军在中国的八路军、东北抗日联军以及金日成将军领导的朝鲜人民武装的配合下,进展神速。到8月30日为止,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关东军各部队全被解除武装。此外,苏军还攻占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各岛屿。苏联蒙古联军攻占承德和张北。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二 : 为正义而战:15张老照片带你了解苏联卫国战争

苏联卫国战争是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苏联卫国战争一般指苏德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德国之间的战争)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与其仆从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三个集团军群共计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共550万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誉为二战经典的转折之战,自此苏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并于1945年4月30日最终攻占德国首都柏林,1945年5月8日夜间,德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投降书于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苏德战争就此结束。

本组珍贵的老照片将向您讲述这场战争的历史过程。

为正义而战:15张老照片带你了解苏联卫国战争_为正义而战

三 :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苏德战争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叫“巴巴罗沙”的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苏德战争全面爆发。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誉为二战经典的转折之战,自此苏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并于1945年5月2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5月8日,德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苏德战争就此结束。

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

概述 背景 初期军事实力对比 中期 德国进攻阶段 转折阶段 反攻阶段

展开

概述 背景 初期军事实力对比 中期 德国进攻阶段 转折阶段 反攻阶段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正义的胜利--苏联红军攻占德国国会大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六月,德军突然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奋起抗击,经过几次重大战役,粉碎了德军所向无敌的神话,并与盟国一起,使德国在1945年5月8日无条件投降。

苏德战争又名苏联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6月,德军悍然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奋起抵抗,经过浴血奋战,粉碎了德军所向无敌的神话,直至苏军攻破柏林。苏联与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一起,最终迫使德国在1945年5月8日无条件投降。

为了区分1812年~1813年俄国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俄语: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意为:爱国战争,中文为俄罗斯卫国战争),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俄语为: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意为伟大的爱国战争,中文称为苏联卫国战争)。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开赴前线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入苏联,德军坦克师和步兵师,如潮水般向前奔涌。苏军丧师失地,短短10天之内,德军突进苏联600公里。第一天的战斗,苏军损失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希特勒狂言三个月灭亡苏联。

波罗的海地区沦陷

战争初,苏联各条战线像潮水一样地后退。西北战线,两个星期苏军败退450公里,放弃波罗的海沿海地区。苏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西部战线也好不了多少,苏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

基辅战役苏军60万人被俘

苏联南方战线败得更惨。1941年8月25日,基辅战役失败,苏军60万人投降被俘。士兵惊慌失措,自动放弃阵地逃跑。苏军西南方面军损失70万人。斯大林长子雅可夫·朱加施维里,是第14装甲坦克师的连长,于7月16日,在维布斯克附近与几千名官兵同时被俘。红军士兵自动投降德军。

乌克兰沦陷

德军长驱直入抵达第聂伯河。9月15日,德军在洛赫维察地区(乌克兰),将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包围,血战10天,苏军少数突围,45万余人被歼灭,其中包括6万名军官。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与参谋长图皮科夫阵亡。德军占领乌克兰全境。

开战头4个月苏军损失数字

1941年6-9月,苏军一共损失2,817,303人,其中纯减员(指阵亡与失踪)2,129,677人,这其中阵亡236,372人,因伤死亡40680人,因病死亡153526人,失踪1699099人;受伤687626人,其中受伤665951人、因病受伤21665人。据不完全统计,装备损失如下:轻武器417.28万件,坦克与自行火炮15,601辆,各种火炮70,574门,作战飞机7,237架。[1]

苏军集体枪杀士兵和处决将军

为了制止官兵溃逃和投降,苏军统帅部下令第24集团军竟一次集体枪杀600多名红军士兵。1941年7月,莫斯科军事法庭判处4名苏联将军死刑并立即执行: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大将巴甫洛夫;西北方面军参谋长、少将克里莫夫斯基赫;西北方面军通讯主任、少将格里果里雅夫;第4集团军司令、少将科罗布科夫。1956年苏军总参谋部为以上4人平反昭雪,除去强加于他们头上的“贪生怕死”“指挥错误”的罪名。

1941年—1942年,苏军共有47名少将以上高级将领失踪,其中大部阵亡,少数在德军集中营受折磨,生还者受到审查并且遭到枪毙。1943年,苏联共拘留审查93万余人,其中军人58万余人,平民34万余人。

克里木地区和黑海里海沿岸地区沦陷

斯大林对苏军官兵的镇压没有达到制止苏军溃败的目的。德军占领乌克兰后继续向前推进,1942年5月8日,人数和力量都比苏军差一半的德军,沿费奥西亚湾海岸发起攻击,苏军又指挥不当,又导致一场大悲剧。12天时间,苏克里木方面军伤亡17万余人,损失坦克347辆,大炮3476门,飞机400架。德军以少胜多,占领上述地区。苏军克里木惨败后,苏军元帅库利克、上将戈尔多夫,被捕受审并被处决。1957年为他们平反昭雪,恢复军衔。苏共中央认为,指挥错误的责任不应由他们承担。

1942年5月,苏军哈尔科夫惨败,被俘伤亡23万人,损失坦克775辆,大炮5000多门。

苏军被俘人数

希特勒于1941年11月扬言“我只要说出俘虏人数,就足以说明这场战争的胜利。德国不到半年就俘虏了360万人苏军”。西方学术界有关二战中苏军战俘数字,1941年6月—1945年4月,德军共俘虏苏军516万人,开战半年约300万人。希特勒的数字夸大了一点。

列宁格勒饿死居民100万人

1941年7月—1944年8月,德军40个师围困列宁格勒900天,苏军无力破围,仅饿死的居民超过100万人,死于炮火的更不计其数!

焦土抗战

1941年11月17日,斯大林下令苏军实行焦土抗战,用大炮、火箭炮,并出动空军摧毁前沿阵地道路两旁40—60公里纵深地区的居民点,组织小分队,放火烧毁村庄、城市,而这些地方并无德国人。人民流离失所,数十万人死亡,苏联人民又蒙受一次灾难。

苏军制止住敌人的进攻和苏联的损失

德军4次突破苏军4道防线,兵临莫斯科城下,突进至斯大林格勒。苏军经过515天的苦战,终于在1942年11月底制止住了德军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使反法西斯战争出现历史性的转折。至此,苏联西起波罗的海,东至高加索,南至黑海沿岸的大片国土沦陷,整个富饶的欧洲平原被德军占领。苏联有1700个城市和市镇被破坏,有7万多个村庄被烧毁,有3万多个工业企业、6万5千公里铁路被炸毁,有10万多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变成废墟,经济损失7000亿卢布。二战苏联死亡人数为2700万,其中有1000万人阵亡和被俘后遭杀害。1944年,苏军连续进行对德军的十次打击,将德军全部逐出国土并进入东南欧作战,与当地人民的武装斗争配合,推翻了各国的法西斯政权,肃清其境内的德国军队。1945年初,苏军全线展开强大攻势,攻占东普鲁土和西里西亚,逼近德国首都柏林。4月16日苏军发起最后冲击,于5月2日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投降。苏德战争结束。[2]

编辑本段背景

苏联内部形势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赢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退出了一战。可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并不稳固,不久就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内战,英法等协约国也开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官方海报:祖国—母亲在召唤!

始对苏俄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干涉,但不久后,俄国境内的叛军和外国干涉军全面失败。俄国也因此丧失了大量沙俄曾经占领的领土。加上内战以及外国势力的干涉,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的苏联显得极度虚弱。1922年,苏联成立,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依然对其采取敌对态度。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掌握了苏联最高领导权,并通过残酷镇压异己来稳固自己的权力。但同时苏联也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工业强国,1930年代末,经过十几年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德国而达到了欧洲第一,但苏联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尚不及西方工业化国家。 苏德关系

二十世纪30年代,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领导的德国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而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一直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免遭军事扩张势头正猛的德意志帝国损害,并且想将德国这股他们认为的祸水引向苏联。在欧战战云密布的时候,斯大林对英法的妥协极端失望,他宣布停止和英法等国的军事联盟谈判,转而和纳粹德意志帝国修好,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同时,德国因为避免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也要寻求先稳住苏联。这时,苏联和德国开始互相接近。这时的德意志帝国和苏联,欧洲这两个被西方社会认为是最强大的专制国家,虽然曾经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却因政治现实令他们双方抛弃了西方国家认为是无法逾越的意识形态的鸿沟,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该条约中包括了“秘密附属议定书”(苏联一直否认该协定书的存在),划分两国在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芬兰以及东欧其他国家的势力范围。这时,当时世界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当时面积最大国是大英帝国,面积第二大国是法国)、世界第二的工业国和德国媾和,让英法独自面对强悍的法西斯德国,只能吞咽自己绥靖政策种下的苦果。 苏日关系

在远东,沙俄曾和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为争夺两国发生了日俄战争,俄国战败,丧失了在东北的部分权益,割让南库页岛,失去了苦心经营很久的太平洋唯一的不冻港——旅顺。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初,苏俄在远东的势力收缩,成立远东共和国,日本参与了对新生政权的武装干涉,并占领苏俄远东地区大片领土,但不久即被红军驱逐出境。自此,苏联和日本关系持续紧张。在和中国关系方面,列宁认为沙俄占领的中国领土应当归还中国,并许诺放弃沙俄夺取的一切中国领土和中国租界。但斯大林掌权后,苏联收回了这个承诺。1921年和1924年,唐努乌梁海和外蒙古脱离中国,苏联逐渐实际控制了这两个地区。1929年,中苏之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导致中苏关系恶化。1931年9月18日,日军入侵中国东北,苏联保持中立。1937年中日之间正式开战后,中国请求国际援助,苏联认为其远东边境受到日本威胁,《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苏联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并派遣航空兵参与中国对日作战,苏联成为抗战初期中国的主要援助国。1938年和1939年,苏日之间由于满洲国边境问题爆发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苏军全歼进犯日军。为了避免两面作战,1941年,苏联在苏德关系非常紧张的时候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该条约除了规定互不侵犯外,还互相承认了对方在外蒙古和满洲的现实利益,苏联中止了大部分对华的援助。 初期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德国的军队很快就席卷了中欧、西欧大陆、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德国控制了欧洲包括法国、波兰西部、荷兰、挪威等16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而这时的全世界,只有英国在独自和法西斯轴心国作战。

在德军横扫欧洲大陆之时,斯大林看到如此强大的德国必然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全,便开始着手采取防范德国的系列措施:将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工业有计划地迁移到乌拉尔山(Урал)以东;对德国和谈,避免刺激德国;稳住东方的日本,和日本签署中立条约;建立“东方战线”,增加战略纵深等等。

在苏联的系列准备措施中,建立东方战线是最具争议的,在建立东方战线的进程中,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条款占领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芬兰、罗马尼亚等国迅速地推向自己的对立面,还遭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谴责。且事实上东方战线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也极其有限。

德国方面,西线战事的顺利进行,只有英国凭借海洋的优势在拼死抵抗,让希特勒感到有机会腾出手来对付东边的大国苏联了,而德国的情报机构对苏联的错误判断,也让希特勒认为苏联是非常容易对付的国家,便开始着手制定入侵苏联的计划,计划代号:“巴巴罗沙”作战(Unternehmen Barbarossa)。

巴巴罗萨计划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Москва)、苏联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宁格勒(Ленинград)和基辅(Ки?в,Киев)等,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Архангельск)、伏尔加河(Волга)、阿斯特拉罕(Астрахань)一线,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

巴巴罗萨计划出台半年后,苏联还浑然不觉,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国际劳动节,虽然英国等国和苏联间谍多次向斯大林汇报,德国将在1941年夏进攻苏联,但斯大林认为,英国和德国的战争见分晓之前,德国还没有能力进犯苏联。他甚至怀疑,这是英国间谍为了将苏联拉入对德作战的陷阱而捏造的。

另外,据俄罗斯学者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Борис Вадимович Соколов)出版的《二战秘密档案》(俄语版于2001年出版,中文翻译版于2005年出版)(«Разведка. Тайны Второй мировой войны» (2001))一书中披露,斯大林还曾有一个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Операция "Гроза"),该计划还比巴巴罗萨计划更早出台,只是由于苏联的战争准备还没有达到进攻的要求而被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先行一步。可见斯大林对德国的进攻计划是完全没有防备的。

但是,斯大林的判断错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在1941年6月22日正式打响。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苏德战争

编辑本段初期军事实力对比

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

总兵力:德国550万、苏联500万

初期直接作战兵力:德国300万(含轴心国军队), 苏联290万

编制:德国156个师又2个旅、苏联170个师又2个旅

坦克:德国3800辆、苏联新型坦克1475辆,大量旧式坦克

火炮:德国4.3万门、苏联6万门

作战飞机:德国1830架,苏联新型飞机1540架,大量旧式飞机

作战舰艇:德国192艘、苏联396艘

编辑本段中期

德军

希特勒在1943年依然拥有一支非常庞大的军事力量。整个德国武装部队的总人数达到948万人。其中野战陆军425万、后备陆军等230万、空军170万、海军78万、武装党卫军45万。按4月1日统计,德军共有坦克和强击火炮5625辆。第1线飞机按3月1日的统计为6107架。不过在剔除了各种后备部队、大量在医院疗养的伤病员,海空军,以及占领区的维持部队后,德国可以用于东线的野战部队就远远没有那么多了。截至1943年7月初,德国及其盟军,在苏德战场一共拥有近400万正规陆军(200个德国师,40个盟军师),约4700辆坦克自行火炮,3665架飞机,约4万门火炮迫击炮。 苏军

自开战以来,苏联已经损失了1467万军队,其中不可恢复伤员大约为800万-900万。但在1943年4月1日,对德作战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远东和南部边境地区戒备部队,仍然有841万3千人。到1943年7月,连同内地军区在内,整个苏联武装力量总数增加到了1000万人左右。除去戒备日本土耳其的庞大部队(4月份多达近200万人),红军野战部队主力都被用于对德作战。1943年7月1日,红军陆军和空军部队,一共在苏德战场展开了606万5千9百人(其中陆军大约是560-570万)。再加上海军等部队,红军对德作战军总数为661万2千人。1943年7月1日,对德作战红军装备如下:火炮迫击炮105000门(包括高射炮,不包括50毫米迫击炮和火箭炮)。根据1943年初红军火炮型号分析,这10万门火炮中,76毫米炮约15000门,100毫米以上火炮约9000门,迫击炮约7万门。高射炮约8000-9000门。坦克自行火炮10199辆(9831辆坦克,368辆自行火炮)。《苏联武装力量五十年》记载的数据有所不同,为坦克自行火炮9580辆,包括中重型6232辆,轻型3348辆。红军中重型坦克仅占总数的64%,远远低于德军92%的比率。不含在芬兰战线的311辆坦克,苏军作战军有坦克自行火炮9888辆,连同大本营预备队在内,则有12576辆。其中在6月30日可动为10060辆,可动率80%。低于德国装甲部队同期89%的可动率。作战飞机10252架(包括海军和远程航空兵),其中新式飞机8948架。直接配合前线作战的航空部队,拥有6831架飞机。远程航空兵飞机950架。大本营战略预备队7月增至111万1千人,16782门火炮和迫击炮,2688辆坦克和自行火炮,662架飞机。战略预备队的最高组织形式是草原军区。如前所述,该军区被配置在库尔斯克方向,构成纵深防御梯队。

编辑本段德国进攻阶段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30分,德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分为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德军向苏联境内推进

。(巴巴罗萨计划的开始)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围歼白俄罗斯(Белоруссия)的苏军,兵源达50个师另2个旅,进而进攻苏联的心脏莫斯科,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是29个师,任务是歼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进攻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向基辅和整个乌克兰(Укра?на,Украина )总方向进攻,把乌克兰的苏军主力消灭在第聂伯河(Днепре,Дн?про)以西,兵源达57个师另13个旅。此外,还有直指北方的挪威和芬兰两个集团军,分别向摩尔曼斯克(Мурманск)和列宁格勒方向实施突击。

战争刚开始,苏联西部66个机场遭到猛烈轰炸,苏军半天之内就损失飞机1200架,其中800架未及起飞即被毁于机场,苏联西部城市、海空军基地、通讯设施,在德军航空兵袭击之下严重受损,边境军区指挥机构基本陷于瘫痪。德军在战争的第一天就前进了50至60公里。苏联国防委员会在战况不明的情况下,于当晚发布不切实际的命令,要求边境军区实施猛烈反击,消灭入侵之敌,这种盲目的指挥使前线战况更加恶化。

在战争的头一周,德军凭借突然进攻、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军队早已动员和集中并有作战经验等优势,打得极其顺手,中央集团军群已推进到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Минск),南方集团军群的前锋,已近至通向基辅的接近地,北方集团军群,已经渡过西德维纳河。

面对有备而来的德军,苏军猝不及防,苏联政府虽然采取紧急措施,把前沿军区改为方面军,成立了苏军统帅部,但由于大量工作未能抢在战争爆发之前就绪,因而在战争开始时严重失利,由于苏军装备陈旧,指挥人员素质较差,对敌主攻方向判断失误等原因,致使战争初期,便有28个师被全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据战后西方公布的统计资料,在苏德战争的头18天,苏联损失2000列火车的军火,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以及30万苏军被俘。

德军在占领明斯克后,7月15日,通过激烈战斗,攻占了苏联首都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Смоленск),合围了苏军十几个师,切断了苏联西部最重要的交通干线明斯克-莫斯科公路,并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司令部设在此地。而此时德军离莫斯科仅有380公里了。

这时德军犯了一个可能是事关全局的错误,德军分调部分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主力进攻南方的基辅,以占领苏联的粮仓——乌克兰。基辅战役从盛夏打到秋初,苏军在基辅防御战中严重失利,不仅损失了前沿兵力,而且用于这个方向上的预备队也消耗殆尽,部署在基辅地域上的两个方面军中,有6个集团军被合围,西南方面军主官全部阵亡,尚有几个集团军的司令被俘,据德军方面宣布,德军围歼苏军66.5万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9月,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全部,进抵列宁格勒近郊,并联合芬兰军队完全封锁了列宁格勒,开始了持续达900天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德军虽然在南方和北方取得重大胜利,但在北路列宁格勒却没有完全得手,而中路却错过了进攻莫斯科的最好时机,也错过了一举击溃苏联的最佳机会。

9月底,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大举进攻莫斯科,这次进攻的代号是“台风”(Unternehmen Taifun)。德军用于台风行动莫斯科方向的兵力达180万,76个师,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400架飞机。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

苏军在莫斯科以西300余公里纵深内,建立了梯次配置的多道防御地带,有3个方面军和一个战役集群,125万兵源,共75个师,990辆坦克,7600门火炮,677架作战飞机担任防御,苏共中央政治局、国防委员会、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作战组一概不离开莫斯科。最凶猛的进攻遇到了最顽强的抵抗,进入10月份后,苏联进入了秋冬时节,而这对苏军则非常有利。11月7日,冒着德军的炮火,斯大林坚持在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式,阅兵式后的苏军直接开赴前线。经过浴血奋战,苏军凭借极其坚强的抵抗和熟悉的自然条件,苏军顶住了德军进攻,并于1941年12月转入反攻。

1942年4月,莫斯科会战以苏军获得胜利而告终。此战宣示俄式“大炮兵主义”战胜德式“机甲化坦克部队”战法,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以及素有“世界坦克战之父”美誉之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上将为首的大批高级将领被希特勒调返回德国离开东战场,为“莫斯科攻防战”失败负责。苏军这时初步稳定了苏德战场局势,打乱了德国的“闪电战”计划。但苏联的反攻在德军的技术优势面前很快就失利了。

编辑本段转折阶段

在莫斯科会战失利后,德军将战略重点放在南线,集中力量进攻全苏最大的产油区——高加索油田。1942年5月,苏军在哈尔科夫地域进攻作战被德军挫败。1942年6月德军攻占了苏联克里米亚地区黑海舰队的主港塞瓦斯托波尔(Севастополь)(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接着,挥师直指斯大林格勒和外高加索,企图从东南方向迂回莫斯科,并攻占外高加索的苏石油产地,切断苏南部地区与莫斯科的联系。苏军节节败退,被迫再次转入防御。6月28日,德军向顿河(Дон)大草原方向发动了规模巨大的夏季攻势,渡过了顿河河曲,攻占了罗斯托夫(Ростов-на-Дону)。

这时德军又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分兵进攻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第六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Сталинград),第四装甲集团军进攻高加索油田。这时二战最为血腥的正面战役——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

1942年,苏联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军工生产已经恢复并有一定发展,给军队提供的新式武器装备逐渐增多,敌后游击运动开展得更加广泛,同时苏联还得到美英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的援助。但是,在1942年初至1942年夏,苏军在苏德战场还未扭转颓势,而且战局却有利于德军一方。

1942年7月下旬,斯大林格勒会战打响。德国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推进,战役开始时,苏军在斯大林方向的防御力量薄弱,苏军在万般无奈之际,将两个正在组建的坦克集团军投入战斗,却被德军完全歼灭。7月底,德军将第四装甲军团从高加索油田边缘抽调来支援进攻斯大林格勒方向,德军的兵力有25万人,740辆坦克和1200架飞机的支援。而苏军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是在被德军完全击溃的的西南方面军基础上匆匆组建的,只有18个满员师和16个不满员师,作战部队为16万人,有近400辆坦克和600多架飞机。德军在战役之初进展顺利,虽然苏军顽强抵抗,德军还是突破苏军的层层防线,9月13日,德军突入市区。斯大林在这个危重的时刻特意打电话命令斯大林格勒市委、军工企业一个也不准后撤,要在战斗中继续组织生产。斯大林还有一句在当时非常著名的命令:“决不后退一步!”,命令担任斯大林方向的士兵和军官在危重时刻不允许后退,若后退则面对的是极其严厉的惩罚。这时,在斯大林格勒担任防御任务的还有苏联新组建的东南方面军。而自从德军进入斯大林格勒市区后,一场旷日持久且血雨腥风的巷战开始了。

苏军统帅部在斯大林和最高统帅助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总指挥朱可夫(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和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силевский),研究挽救斯大林格勒办法,他们认为只有用城市吸引住德军的重兵集团,再用强大的预备队合围德军第六集团军,该计划的代号为“天王星”(Операция “Уран")。但是天王星计划最快必须到11月中旬才能部署成功,也就是说,为执行天王星计划,斯大林格勒还得坚持2个月以上。而且防守人力薄弱的斯大林格勒来说,这是极端困难的。但是,苏军的抵抗却异常顽强,双方的战斗非常激烈,即使是对一个街区甚至一栋建筑的争夺,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至9月底,苏军固守的地段只有伏尔加河西岸的纵深不到1公里的狭长地带,但德军却一直不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并一直坚持到11月份。担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军区司令崔可夫(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Чуйков)在回答人们关于德军为什么不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问题时说:“敌人(德军)只能踏着我们的尸体前进,而苏军是杀不完的。”由于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Friedrich Wilhelm Ernst Paulus)为了在寒冬到来之前占领斯大林格勒,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战争进入白热化。

11月19日拂晓,苏军实施天王星计划,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大规模反攻,11月23日,苏军合围了德军第六集团军全部。希特勒命令德军“战斗到最后的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并命令曼施坦因(Erich von Manstein)将军率领的顿河集团军群的装甲重兵集团实施救援,但被苏军所阻。1943年1月10日,苏军发动总攻,至1943年2月2日,德军刚提升为元帅的第六集团军司令长官保卢斯投降,苏军完全歼灭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六集团军,从而根本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苏德战争出现了历史性转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成为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役,双方共约有200万人在瓦砾中丧生,其中50万是平民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步坦协同作战



1943年是苏德战场转折性的一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继续向顿河上游、库尔斯克(Курск)方向和哈尔科夫方向发展进攻,收复了库尔斯克等地。同年1月,苏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共900天的封锁,而在封锁列宁格勒期间,列宁格勒市民在寒冷、饥饿和德军的威胁下支撑了900天,城内约有一半的人死亡,被称为世界军事史的奇迹。与此同时,苏军在高加索方向转入进攻,至4月初收复了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区。

苏军在哈尔科夫地域的进攻作战失利,有几个集团军被全歼。1943年7月,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集中优势兵力,企图包围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两个方面军的苏军,发起其在东线的最后一次进攻战——库尔斯克会战,德军给这次进攻战的代号为“堡垒”(Unternehmen Zitadelle)。

苏军在战役之前获得准确情报,而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加强了防御,并在游击队的帮助下,扰乱德军的后勤保障系统。苏军用于库尔斯克防御决战的兵力有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133万余人,配备坦克和自行火炮3400余辆,此外还有作为总预备队草原方面军。德军用于库尔斯克方向的兵力达90万人,共50个师,并用其中29个师组成两大突击集团,从北面突击库尔斯克的15个师,而南面有14个师,两个突击集团配备有2700辆坦克。7月5日晨,库尔斯克决战打响,但在苏军极其顽强的防御面前,德军的进攻收效甚微。12日,双方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翼的门户奥博杨(Обоян)方向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普罗霍罗夫卡(Прохоровка)发生坦克遭遇战,双方各有1200辆坦克参战,各有大量飞机支援,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当滚滚的坦克铁流加上步兵、炮兵和航空兵汇合到一个小小村庄时,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坦克大会战爆发了。当日暮时分,苏军在这场决战中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近十多年的西方研究称德军实际上以较小的交换比在战术上击败了苏军,但此役确实将德军的进攻能量耗尽)。8月23日,苏军收复哈尔科夫,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全面获胜而结束。

库尔斯克会战是苏德战争中最大规模的决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战役,这场决战使德军丧失了约36万士兵,1500多辆坦克,3000多门火炮,1000多架飞机,基本丧失了进攻能力。(二战中双方坦克数量最多的战役)

从此,苏军完全夺得战略主动权,德军被迫转入全面防御。8月,苏军在大卢基(Великие Луки)到黑海长达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展开进攻,到11月为止,收复近一半失地,包括布良斯克(Брянск)、斯摩棱斯克、基辅等大城市。

编辑本段反攻阶段

1943年8~11月,苏军在南线彻底肃清高加索地区的德军,收复了顿巴斯﹔在乌克兰,收复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基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德军留在苏联的大片坟场

辅;在中线解放斯摩棱斯克。1944年初苏军拥有635万人,不仅在兵员上而且在重要武器装备方面均已超过德军。苏军不仅得到后方人民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敌占区近百万游击战士的紧密配合。此外,还得到了美英的援助,这些都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44年开始,苏军对德军连续发动了10次重大的战略性进攻作战,苏联史学家称为“十次斯大林突击”,收复了本国的全部领土,并将战线推移到境外,进入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作战,到年底共消灭德军约200万人。

1945年初,在苏德战场上,苏联军队(包括约34万人的波﹑罗﹑保﹑捷的军队和法国空军团)总兵力670万人,拥有10.73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21万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47万架飞机。与此相比,德军拥有370万人(其中包括21万匈牙利部队),5.6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81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4100架飞机。苏军在兵力和武器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1945年春天,苏军在东欧各国军民的配合下,通过匈牙利战役﹑维斯瓦-奥得河战役﹑西里西亚战役﹑东波莫瑞战役,消灭大量德军有生力量,占领波兰﹑匈牙利﹑奥地利东部及维也纳、捷克斯洛伐克一部分和德国东部。为攻克柏林创造了条件。

到1945年3月底和4月初,苏军已为攻打柏林作好准备。参加这次战役的部队是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总兵力在250万人以上,希特勒为死守柏林,也组织了总共为100万人的兵力。

1945年4月16日,苏军从奥得河﹑尼斯河同时向柏林发动进攻,激战16个昼夜,至5月2日下午3时,德军停止抵抗,柏林战役结束。苏军歼灭和俘虏德军40多万人。盘踞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两个集团军群(55个师)也于5月中旬投降。苏联红旗插上了柏林国会大厦的顶峰,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在柏林正式举行。参加仪式的苏方代表是朱可夫元帅和外交部副部长维辛斯基。仪式由朱可夫主持。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是﹕英国空军上将特德﹑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帕茨将军﹑法军总司令塔西尼,代表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是﹕陆军元帅凯特尔﹑海军上将弗雷德堡﹑空军上将施通普夫。德国投降书于1945年5月9日零时生效。欧洲战争到此结束。

苏联卫国战争以苏联大获全胜而结束,根据苏﹑美﹑英三国首脑的雅尔塔会议决定,在德国投降和欧洲战争结束后,苏联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反法西斯盟国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编辑本段西方援助

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等西方国家发表声明,愿意为苏联提供援助。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并和英国一道,参与对苏联极其危险的援助。苏联从西方盟国那里得到的武器、能源、设备和材料等,对苏联抗击德国作战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某些西方学者甚至认为,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不仅不可能赢得苏德战争,而且甚至无法抵挡德国的入侵,也不能生产足够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也不能保障战争所用的燃料和弹药。但绝大部分苏联学者和其他人士对上述观点却嗤之以鼻,认为西方的全部援助只占到苏联生产的4%,西方史学界质疑这种统计方式是拿军援与苏产物资总值相比,西方的援助主要是帮助仅仅占苏联人口1/10的军人而不是整个苏联这个国家。即便如此,一些物资,比如罐头(副食)食品,车辆,部分稀有金属,高辛烷值油料,军用通讯器材,铁路海军等装备器材上西方的援助都占到了苏联战时生产的相当比例。 西方的援助保证了苏联可以更方便的集中资源生产诸如坦克和火炮等军事装备。战争后期这些硬件设备帮助苏联以较小的代价,较高效的方式取得胜利。

不过不管争议的内容是什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没有苏联人民不顾一切的抵抗和牺牲精神,再多的援助也是无济于事的。还有应该值得强调的是,西方国家对苏联有限的援助,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在战争时期团结和友谊的表现。

从另一个方面说,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援助显示了以美国,英国为首的同盟国击败德国的决心。瓦解了各个轴心国;动摇了中立国对德国的合作态度。德国的国际空间更遭到打压,东线的回旋余地变小,加速了德国的战败。

编辑本段第二战场的开辟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苏军、美军易北河会师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一直敦促英国和美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缓解苏联所受到的沉重压力,但都被美、英以各种借口所拒绝。1941年夏直到1944年,德军除了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场和美英等国军队作战外,将自己的大部分部队和作战资源用于东线。俄国人对于吸收第二战场兵力有巨大贡献则是无庸置疑的。有些人认为迟至1944年5月苏德战场胜负已定的时候,英美等国为了维护自己在欧洲大陆的利益,才在法国诺曼底成功登陆,从西线进攻德国,但西方史家的主流撰述和此并不相同,联军迟迟无法攻击法国是受到第厄普突袭战失败以及对登陆尚未准备好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苏联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白俄罗斯战役同时盟军发动了阿拉曼战役、意大利战役和诺曼底战役,有力的配合了苏军的东线战役,使德军在东线更加捉襟见肘。

此外,英国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就一直同德国空军、海军作战。德军41年下半年就开始逐渐将东线德国空军撤回西欧和本土。随着43年北非和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加入,德国空军用于西线和本土防空的装备和损失要大大高于东线对苏作战。这些战斗是对东线苏军空军夺取东线制空权最直接支援。

编辑本段影响和后果

对世界的影响

苏德战争的进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苏联可以被认为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最大的国家,绝大多数苏联及俄罗斯学者和很多西方学者在战后都认为,假若没有苏联政府及苏联人民的顽强抵抗,那这场世界性的战争的胜负尚很难判断。苏联的抵抗为英美等西方盟国发展军工业、增强武装力量、发展海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双方伤亡统计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红军战士展示缴获的德军军旗。

苏德战场之所以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场,是因为这场战争导致了惊人的伤亡情况。

苏联的伤亡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各方的统计数据并不一样。最近俄罗斯公布的数字是,军队作战亡688.5万(包括伤病而亡),到达前线途中亡50万,加上被俘后亡的数量,苏联军队共亡916.48万,平民死亡1740万,总亡2660万,苏联全国的成年男子有一半非死即残。

德国方面,二战德国总伤亡600万。投降前亡于战争中的德国士兵约有400万。1945年底,德国被划分为二区:东德人口为一千五百万、西德人口为三千五百万,合计5000万人口。 然而,在二战前:“德国8000万人口”是包括了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地区、波兰的波属西里西亚、波属但泽等区域的“德意志人口总数”。 单论“德国”的人口,是6600万。 按照战后人口的统计,德国在二战至少损失了1600多万人(其中军队死伤高达600多万,平民约死伤1000多万)

对于苏联来说,虽然取得了最后胜利,但是,惊人的伤亡数据使得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诠释变为虽胜犹败。德国虽然在战争中最后失利,但其创造的艺术般的战争指挥才华,被后世广为尊敬。但是德国在占领区进行种族大屠杀等犯下的滔天罪行则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谴责。

在战时和战后的很长时间里,苏联出于正面宣传和维护领导威信的需要,公布的数字常有虚假。1941年十月革命节斯大林发表讲话,宣布苏军开战4个月来共损失175多万人(死35万人,伤103万人,失踪37万人),杀伤了450万德军。这对己方和敌方损失都有了几倍的缩小和夸大。1946年1月,全苏人口统计时,因户籍混乱,只概略算出死亡1500万人,包括军人750万。同年,斯大林在莫斯科市选举时宣布本国共死亡700万人。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致瑞典首相埃尔塔的信首次承认战时死亡 2000万人,却避而不谈具体损失。苏联解体前提倡“公开化”,查证档案后于1991年6月宣布了战时军人因战事死亡688万(作战伤亡共2335万),加上被俘后遇害共死亡866万人,再加上平民牺牲,全国共死亡2700万人(苏俄人口从1917年的一亿三千万和1926年的一亿四千七百万增加到1939年初的一亿七千万,二战前夕,通过1939年9月开始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把国界向西推进了300到400公里,增加了2000多万人口,所以到1940年苏联人口达到了1.94亿,1946年的人口为1.67亿,绝对减少的数字为2700万。这就是苏联二战死亡2700万的数字由来)。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即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08日) 苏德战争地图

战役名称 时间 参战人数 战死及失踪 负伤

战争第一阶段:1941,6.22-1942,11.8

波罗的海沿岸防御战役 1941,6.22-9.7 498000 75202 13284

白俄罗斯防御战役 1941,6.22-9.7 627300 341073 76717

乌克兰防御战役 1941,6.22-7.6 864600 172323 69271

北方防御战役 1941,6.29-10.10 358390 67265 68448

基辅防御战役 1941,7.7-9.26 627000 616304 84240

摩尔达维亚防御战役 1941,7.1-7.26 364700 8519 9374

敖德萨防御战役 1941,8.5-10.16 34500 16578 24690

叶利尼亚进攻战役 1941,8.30-9.8 103200 10701 21152

顿巴斯-罗斯托夫防御战役 1941,9.29-11.16 541600 143313 17263

提赫文防御战役 1941,10.16-11.18 135700 22743 17846

克里米亚防御战役 1941,10.18-11.16 235600 48438 15422

莫斯科防御战役 1941,9.30-12.5 1250000 514338 143941

提赫文进攻战役 1941,11.10-12.30 192950 17924 30977

罗斯托夫进攻战役 1941,11.17-12.2 349000 15264 17847

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役 1941,10.30-1942,7.4 52000 156800 43601

莫斯科进攻战役 1941,12.5-1942,1.7 1021700 139586 231369

刻赤-费奥多西亚进攻战役 1941,12.25-1942,1.2 82500 32453 9482

柳班进攻战役 1942,1.7-4.30 325700 95064 213303

德米扬斯克进攻战役 1942,1.7-5.20 105700 88908 156603

Bolkhov进攻战役 1942,1.8-4.20 317000 21319 39807

里热夫-维亚兹马进攻战役 1942,1.8-4.20 1059200 272320 504569

Toropets-Kholm进攻战役 1942,1.9-2.6 122100 10400 18810

巴尔文科沃-Lozovaia进攻战役 1942,1.18-1.31 204000 11095 29786

刻赤防御战役 1942,5.8-5.19 249800 162282 14284

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1942,5.12-5.29 765300 170958 106232

柳班解围 1942,5.13-7.10 231900 54774 39977

沃罗涅日-Vorosh防御战役 1942,6.28-7.24 1310800 370522 197825

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役 1942,7.17-11.18 547000 323856 319986

北高加索防御战役 1942,7.25-12.31 603200 192791 181120

里热夫-Sychevka进攻战役 1942,7.30-8.23 345100 51482 142201

Siniavinsk进攻战役 1942,8.19-10.10 190000 40085 73589

战争第二阶段: 1942,11.9-1943,12.31

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 1942,11.19-2.2 1143500 154885 330892

里热夫-Sychevka进攻战役 1942,11.24-12.16 1400000 260000 500000

瓦里卢基进攻战役 1942,11.24-1943,1.20 86700 31674 72348

北高加索进攻战役 1943,1.1-2.4 1145300 69627 84912

列宁格勒进攻战役 1942,12-1943,1.30 302800 33940 81142

沃罗涅日-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1943,1.13-4.3 502400 55475 98086

克拉斯诺达尔进攻战役 1943,2.9-5.24 390000 66814 173902

德米扬斯克进攻战役 1943,2.15-2.28 327600 10016 23647

里热夫-维亚兹马进攻战役 1943,2-3.31 876000 38862 9715

哈尔科夫防御战役 1943,4-5.25 345900 45219 41250

库尔斯克防御战役 1943,5-7.23 1272700 70330 107517

奥廖尔进攻战役 1943,7.12-8.18 1287600 112529 317361

别尔格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1943,3-8.23 1144000 71611 183955

姆加进攻战役(列宁格勒方向) 1943,7.22-8.22 253300 20890 59047

斯摩棱斯克进攻战役 1943,8.7-10.2 1252600 107645 343821

顿巴斯进攻战役 1943,8.13-9.22 1011900 66166 207356

Chernigov-波尔塔瓦进攻战役 1943,8.26-9.30 1581300 102957 324995

布良斯克进攻战役 1943,9.1-10.3 530000 13033 43624

诺沃罗西斯克-塔曼进攻战役 1943,9.10-10.9 317400 14564 50946

下第聂伯进攻战役 1943,9.26-12.20 1506400 173201 581191

Melitopol进攻战役 1943,9.26-11.5 555300 42760 155989

Nevel-Gorodok进攻战役 1943,10.6-12.31 198000 43551 125351

扎波罗热进攻战役 1943,10.10-10.14 150500 3443 14265

刻赤-Eltigen进攻战役 1943,10.31-12.11 150000 6985 20412

基辅进攻战役 1943,3-11.13 671000 6491 24078

Gomel-Rechitsa进攻战役 1943,11.10-11.30 761300 21650 66556

基辅防御战役 1943,11.13-12.22 730000 26443 61030

战争第三阶段: 1944,1.1-1945,5.9

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 1943,12.24-1944,4.17 2406100 270198 839330

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进攻战役1943,12.24-1944,1.14 831000 23163 76855

Kalinkovichi-Mozyr进攻战役 1944,1.8-1.30 232600 12350 43807

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进攻战役 1944,1.24-2.17 336700 24286 55902

Rogachev-Zhlobin进攻战役 1944,2.21-2.26 232000 7164 24113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进攻战役 1944,1.14-4.1 822100 76686 237267

克里米亚进攻战役 1944,4.8-5.12 462400 17754 67065

维堡-Petrozavodsk进攻战役 1944,6.10-8.9 451500 23674 72701

白俄罗斯进攻战役 1944,6.23-8.29 2441600 180040 590848

Rezekne-Dvinsk进攻战役 1944,7.10-7.27 391200 12880 45115

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进攻战役 1944,7.11-7.31 258400 7633 25951

利沃夫-桑多梅日进攻战役 1944,7.13-8.29 1002200 65001 224295

Madona进攻战役 1944,8.1-8.28 390000 14669 50737

Tartu进攻战役 1944,8.10-9.6 272800 16292 55514

雅西-基什尼奥夫进攻战役 1944,8.20-8.29 1314200 13197 53933

东喀尔巴阡进攻战役 1944,9.8-10.28 378000 28473 103437

波罗的海沿岸进攻战役 1944,9.14-11.24 1546400 61468 218622

贝尔格莱德进攻战役 1944,9.28-10.20 300000 4350 14488

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进攻战役 1944,10.7-10.29 133500 6084 15149

德布勒森进攻战役 1944,10.6-10.28 698200 19713 64297

Goldap进攻战役 1944,10.16-10.30 377300 16819 62708

布达佩斯进攻战役 1944,10.29-1945,2.13 719500 80026 240056

维斯瓦河-奥德河进攻战役 1945,1.12-2.3 2203600 43476 150715

西喀尔巴阡进攻战役 1945,1.12-2.18 593000 19080 72852

东普鲁士进攻战役 1945,1.13-4.25 1669100 126464 458314

下西里西亚进攻战役 1945,2.8-2.24 980000 23577 75809

东波美拉尼亚进攻战役 1945,2.10-4.4 996100 55315 179045

巴拉顿湖防御战役 1945,3.6-3.15 465000 8492 24407

上西里西亚进攻战役 1945,3.15-3.31 408400 15876 50925

Morava-Ostrava进攻战役 1945,3.10-5.5 317300 23964 88657

维也纳进攻战役 1945,3.16-4.15 745600 41359 136386

布拉迪斯拉发-布尔诺进攻战役 1945,3.25-5.5 272200 16933 62663

柏林进攻战役 1945,4.16-5.8 2062100 81116 280251

布拉格进攻战役 1945,5.6-5.11 2028100 11997 40501

满洲进攻战役 1945,8.9-9.2 1685500 12103 24550

兵力

9,000,000人(包含盟国)(1941年)17,000,000人

伤亡

3,950,344人阵亡

303,471人失踪

2,188,345人受伤

1,435,500人被俘

平民:213,000人死亡5,097,552人阵亡

1,313,171人被俘

4,987,799人受伤

222,284人失踪

平民:1,256,470人死亡

指挥官

阿道夫·希特勒?

威廉·凯特尔

海因茨·古德里安

阿尔贝特·凯塞林

赫尔曼·霍特

京特·冯·克鲁格

冯·克莱斯特

恩斯特·布施

威廉·利斯特

弗里德里希·保卢斯#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费多尔·冯·博克

瓦尔特·冯·赖歇瑙

威廉·里特尔·冯·李布

瓦尔特·莫德尔

格特·冯·伦德施泰特

格奥尔格·冯·库勒

埃里希·赫普纳

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

黑尔姆特·魏德林#

哥德哈德·海因里希

费迪南德·舍纳尔#

汉斯-瓦伦丁·胡贝

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

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弗朗茨·里特尔·哈尔德

威廉·蒙克

汉斯。赛德曼

阿尔弗雷德·科勒尔

阿道夫·施特劳斯

亚历山大·勒尔

欧根·里特尔·冯·舒伯特

墨索里尼?

乔瓦尼·梅塞

伊塔洛·加里巴尔迪

扬·安东内斯库?

彼得·杜米特雷斯库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内斯库

格奥尔基·阿拉莫斯库

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

维果·帕维斯柯?

奥古斯丁·蒙诺斯·简尼斯

古斯塔夫·亚尼

费伦茨·索姆巴泰伊约瑟夫·斯大林

伊万·科涅夫

罗季翁·马利诺夫斯基

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

米哈伊尔·基尔波诺斯?

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

马基恩·波波夫

谢苗·铁木辛哥

费奥多尔·托尔布欣

亚历山大·瓦西列夫斯基

尼古拉·瓦图京?

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

格奥尔基·朱可夫

瓦西里·崔可夫

谢苗·布琼尼

尼基塔·赫鲁晓夫

列昂尼德·戈沃罗夫

安德烈·叶廖缅科

哈斯·阿斯拉诺夫

费多尔·托尔布欣

迪米特里·帕夫洛夫

艾云·奥克佳布里斯基

菲力普·彼得罗夫

编辑本段书籍

概述

作者: (英)艾伯特·西顿(Aibert Seaton)

译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

副标题: 1941-1945

统一书号: 11074-529

页数: 801页

定价: 3.0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1983年8月

四 :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

61阅读/ www.61k.net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组图:从未公布的苏联卫国战争照_苏联卫国战争

五 : 求~~~~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各个“方面军”的情况主要含&nbs

求~~~~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各个“方面军”的情况

主要含 名称 编制 战斗历程 司令员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1944年2-11月为苏联元帅K.K.罗科索夫斯基,1944年11月-1945年6月为苏联元帅Г.K.朱可夫。军事委员会委员:1944年2-5月和1944年11月-1945年6月为K.Ф.捷列金中将,1944年5-11月为H.A.布尔加宁上将。参谋长:1944年2月-1945年6月为M.C.马利宁上将。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1944年2-4月П.A.库罗奇金上将、1944年4-6月И.E.彼得罗夫上将、1944年6-11月Г.Ф.扎哈罗夫大将、1944年11月-1945年6月苏联元帅K.K.罗科索夫斯基。军事委员会委员:1944年2-4月Ф.E.博列夫中将、1944年4-7月为Л.З.梅赫利斯中将、1944年7月-1945年6月为H.E.苏博京中将。参谋长:1944年2-4月为B.R.科尔帕克奇中将、1944年4-5月为C.И.柳巴尔斯基中将、1944年5月-1945年9月为A.K博戈柳博夫上将。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1944年4月-1945年2月И.Д.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1945年2-4月苏联元帅A.M.华西列夫斯基,1945年4-8月为И.X.巴格拉米扬大将。军事委员会委员:1944年4月-1945年8月B.E.马卡罗夫中将、参谋长:1944年4月-1945年8月为A.П.波克罗夫斯基上将。

北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M.M.被波夫中将。军事委员会委员:H.H.克列缅季耶夫(军政委级)。参谋长:1941年6-8月Д.H.尼基舍夫少将,1941年8月H.B.戈罗杰茨基上校

高加索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Д.T科兹洛夫中将、军事委员会委员Ф.A.沙马宁(师政委级)、参谋长Ф.И.托尔布欣少将

北高加索方面军: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1942年5-9月苏联元帅C.M.布琼尼、1943年1-5月И.И.马斯连尼科夫中将(1943年1月30日晋升为上将),1943年5-12月И.E.彼得罗夫中将(1943年8月27日晋升为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1942年5-7月联共(布)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委会书记П.И.谢列兹尼奥夫、1942年7-9月为联共(布)中央书记Л.M.卡冈诺维奇、1943年1-11月A.Я.福米内赫少将。参谋长:1942年5-7月Г.Ф.扎哈罗夫少将、1942年7-9月A.И.安东诺夫中将,1943年1-3月A.A.扎巴卢耶夫少将、1943年3-5月И.E.彼得罗夫中将,1943年5-11月И.A.拉斯金少将。

外高加索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1941年8-12月Д.T.科兹格夫中将、1942年5月-1945年8月И.B秋列涅夫大将;军事委员会委员:1941年8-12月Ф.A.沙马宁(师政委级),1942年5-11月和1943年2月-1945年5月П.И.叶菲莫夫(旅政委级,1942年12月6日起为少将),1942年11月-1943年2月Л.M.卡冈诺维奇。参谋长:1941年8-12月Ф.И.托尔布欣少将、1942年5-8月A.И.苏博京少将、1942年8-10月П.И.博金中将、1942年11-12月A.И.安东诺夫中将、1942年10-11月和1942年12月-1943年11月C.B.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上校(1942年11月10日晋升为少将)、1943年11月-1944年6月C.П.伊万诺夫中将、1944年6月-1945年8月为Л.Ф.米纽克中将

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M.M.波波夫大将、军事委员会委员Д.З.梅赫利斯、代理参谋长H.П.西杰利尼科夫少将

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1943年10-11月A.И.叶廖缅科夫将、1943年11月-1945年2月И.X.巴格拉米扬大将。军事委员会委员:1943年10月-1944年11月Д.C.列昂诺夫中将,1944年11月-1945年2月M.B.鲁达科夫中将。参谋长:1943年10月-1945年2月为B.B.库拉索夫中将(1944年6月28日晋升为上将)。

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1943年10月-1944年4月M.M.波波夫大将,1944年4月-1945年2月A.И.叶廖缅科大将、1945年2-3月苏联元帅Л.A.戈沃罗夫。军事委员会委员:1943年10-12月Д.З.梅赫利斯中将、1943年12月-1944年4月H.A.布尔加宁中将、1944年4月-1945年3月B.H.博加特金中将。参谋长:1943年10月-1945年3月Л.M.桑达洛夫中将(1944年8月23日升为上将)、1945年3月M.M.波波夫大将。

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1944年4-10月И.И.马斯连尼科夫上将(1944年7月 28日晋升为大将); 军事委员会委员1944年4-10月M.B.鲁达科夫中将;参谋长1944年4-10月B.P.瓦什克维奇中将。

布良斯克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1941年8-10月A.И.叶廖缅科中将,1941年10-11月Г.Ф.扎哈罗夫少将,1941年12月-1942年4月Я.T.列维琴科上将、1942年4-7月Ф.И.戈利科夫中将,1942年7-9月K .K.罗科索夫斯基中将、1942年9月-1943年6月M.A.列伊捷尔中将(1943年1月30日晋升为上将),1943年6-10月M.M.波波夫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1941年8-11月П.И.马泽波夫(师政委级),1941年12月-1942年4月A.Ф.科格比亚科夫(军政委级)、1942年4月-1943年7月И.Э.苏赛科夫(军政委级),1943年7-10月Л.Э.梅赫利斯中将。参谋长:1941年8-10月Г.Ф.扎哈罗夫少将,1941年10-11月和1942年9月-1943年10月Л.M桑达洛夫上校、少将(1943年2月15日晋升为中将),1941年12月-1942年1月B.Я.科尔帕克奇少将,1942年1-7月M.И.卡扎科夫少将,1942年7-9月M.C.马利宁少将

草原方面军: 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И.C.科涅夫上将(1943年8月26日晋升为大将)、军事委员会委员И.З.苏赛科夫坦克兵中将、参谋长M.E.扎哈罗夫中将。

东南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1942年8-9月A.И.叶廖缅科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1942年8月B.M.莱奥克(旅政委级)、1942年8-9月乌克兰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书记H.C.赫鲁晓夫、参谋长:1942年8-9月Г.Ф.扎哈罗夫少将。

顿河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1942年9月-1943年2月K.K.罗科索夫斯基中将(1943年2月15日晋升为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1942年9-10月A.C.热尔托夫(军政委级),1942年10-12月A.И.基里琴科(旅政委级),1942年12月-1943年2月K.Φ.捷列金少将。参谋长:1942年9月-1943年2月M.C.马利宁少将(1942年12月20日晋升为中将)。

加里宁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1941年10月-1942年8月И.C.科涅夫上将、1942年8月-1943年4月M.A.普尔卡耶夫中将(1942年11月18日晋升为上将)、1943年4-10月A.И.叶廖缅科上将(1943年8月27日晋升为大将)。军事委员会委员:1941年10月-1943年10月Д.C.列昂诺夫(军政委级,1942年12月6日起为中将)。参谋长:1941年10-11月И.И.伊万诺夫少将、1941年11月E.П.茹拉夫廖夫少将、1941年11-12月AȠA.卡茨涅利松上校、1942年1月-1943年4月M.B.扎哈罗夫少将(1942年5月30日晋升为中将)、1943年4-10月B B.库拉索夫中将。

列宁格勒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员:1941年8-9月M.M.波波夫中将、1941年9月苏联元帅K.E.伏罗希格夫、1941年9-10月Г.K.朱可夫大将、1941年10月И.И.费久宁斯基少将、1941年10月-1942年6月M.C.霍津中将、1942年6月-1945年7月Л.A.戈沃罗夫炮兵中将(1943年1月15日晋升为上将,11月18日晋升为大将,1944年6月18日晋升为苏联元帅)。军事委员会委员:1941年8-9月H.H.克列缅季耶夫(军政委级)、1941年9月-1945年7月联共(布)中央书记A.A.日丹诺夫(1943年2月12日起为中将,1944年6月18日晋升为上将)。参谋长:1941年8-9月H.B.戈罗杰茨基上校、1941年9-10月M.C.霍津中将、1941年10月-1944年4月Д.H.古谢夫少将(1942年5月3日晋升为中将),1944年4月-1945年7月M.M.波波夫大将。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面军领导成员:司令:1942年7月苏联元帅C.K.铁木辛哥、1942年7-8月B.H.戈尔多夫中将、1942年8-12月A.И.叶廖缅科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И.C.赫鲁晓夫;参谋长1942年7月П.И.博金中将、1942年7-9月Д.H.尼基舍夫少将、1942年9月K.A.科瓦连科少将、1942年9-10月Г.Ф.扎哈罗夫少将、1942年10-12月И.C.瓦连尼科夫少将。

沃罗涅日方面军:方面军领导成员:司令:1942年7月和1942年10月-1943年3月Ф.И.戈利科夫中将(1943年1月19日晋升为上将)、1942年7-10月和1943年3-10月H.Ф.瓦图京中将(1942年12月7日晋升为上将,1943年2月12日晋升为大将);军事委员会委员:1942年7-9月И.Э.苏赛科夫(军政委级)、1942年9-10月Л.Э.梅赫利斯(军政委级)、1942年10月-1943年3月Ф.Ф.库兹涅佐夫(二级集团军政委级,1942年12月6日起为中将)、1943年3-10月H.C.赫鲁晓夫中将、1943年10月K.B.克赖纽科夫少将、参谋长:1942年7月Ф.И.舍甫琴柯少将、1942年7月-1943年2月M.И.卡扎科夫中将、1943年2-3月A.П.皮利片科少将、1943年3-5月Ф.K.科尔热涅维奇少将、1943年5-10月C.П.伊万诺夫中将。

预备队方面军:

方面军的领导成员:司令:1941年8-9月Г.K.朱可夫大将、1941年9-10月苏联元帅C.M.布琼尼、1943年3月M.A.列伊捷尔上将、1943年4月M.M.波波夫中将。军事委员会委员:1941年8-10 月C.Π.克鲁科洛夫(国家安全内卫部队三级政委),1943年3月И.Э.苏赛科夫中将、1943年4月Л.Э.梅赫利斯中将。参谋长:1941年8月П.И.利亚平少将、1941年8-10 月A.Ф.阿尼索夫少将、1943年3月Л.M.桑达洛夫中将、1943年4月M.B.扎哈罗夫中将。

方面军并不是固定编制,有时为了一场战役就可以编组一个方面军,战役结束就撤销.

前苏联在战时才会设立,在不同地区作战,方面军的名字也不会相同,比如:

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最初只有斯大林格勒方面军,8月5日分为斯大林格勒和东南两个方面军,又在9月28日分别改称为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并且以第1近卫集团军扩编了西南方面军;

战时出现过的方面军有20个左右,包括南方、西南、西方、西北、北方、东南等以方向命名的,还有一地区命名的,沃罗涅日、布良斯克、草原方面军,列宁格勒、沃尔霍夫方面军,乌克兰第1、2、3、4方面军,白俄罗斯第1、2、3方面军,波罗的海第1、2方面军等

本文标题:苏联卫国战争-苏联卫国战争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035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