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

发布时间:2018-05-04 所属栏目:局地马铃薯晚疫病

一 :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

马铃薯晚疫病是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受气候适宜、品种抗病性差等因素影响,晚疫病发病早,8月份天气条件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流行。流行态势比较明显。
一、发生面积大、病情较重
一般7月份雨水多、田间湿度大、品种抗性差等因素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早、蔓延速度快,普遍发生。
二、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危害
出现较明显降雨,十分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8月份马铃薯正处于易感病期。针对马铃薯晚疫病重发的严峻形势,种植户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当地天气趋势,科学防治,最大限度减轻晚疫病发生和危害。

二 : 马铃薯晚疫病—“第二面包”的第一杀手

7月29日,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发布了今年首个马铃薯晚疫病四级预警,近期,我国西北地区东北部一直到东北,以及华北、内蒙古等地降水将比常年同期偏多2成到4成,马铃薯晚疫病将会偏重发生。(www.61k.com)“我国农业部门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等级按照其侵染程度、面积以及病叶率等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五级为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四级为偏重发生。”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郭安红告诉记者。

马铃薯是全球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产量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由于其营养丰富,素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之称,只食用全脂奶粉和马铃薯制品就能提供我们人体所需一切营养成分。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然而,如此重要的“地下苹果”却有其致命杀手——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钟爱高湿环境

马铃薯晚疫病属于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为典型的流行性病害。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可能出现。在生长季节,病菌会“侵蚀”马铃薯的叶片、茎部和块茎,导致叶片萎蔫、发黑,薯块腐烂,植株枯死。当条件“适宜”时,晚疫病会迅速暴发,从开始发病到马铃薯枯死,最快不到半个月。马铃薯晚疫病会影响其品质和产量,使得成熟待收的马铃薯块茎大大“缩水”,口感变差,甚至可能有毒素潜伏于其体内,影响马铃薯的产量以及品质。

“‘引诱’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素为相对湿度和温度。晚疫病病菌最为欢迎日暖夜凉条件,最适温度为20℃~23℃。”郭安红称,我国大部分马铃薯种植区生长期的温度均适合于该病发生,故病害发生的轻重关键取决于湿度条件。(马铃薯由于“钟情”干旱环境,因此主要生长于我国北方,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华北、内蒙古的地下均为孕育其成长的摇篮。如甘肃定西,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以及包头等地还有“薯都”的美誉。)

郭安红告诉记者,一般而言,当田间湿度达到90%以上,且高湿时段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助于晚疫病暴发。 “雨日多、持续阴雨天气‘亦或是一次降水量较大,由于植株蒸腾作用以及天地的蒸发作用,导致土地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都会导致当地形成湿润的田间小气候,诱发晚疫病。”郭安红称,晚疫病是一种传播极为快速的传染性疾病,而病毒孢子会以风为媒,迅速扩散到发病薯块的周围田块。

目前,正是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的关键时期(即开花期),其对此种病毒极为敏感。未来几天多降水,马铃薯晚疫病将于马铃薯主产区降水多发期“两两相遇”,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极佳的环境条件。

那么,马铃薯种植户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

晚疫病防治——三个关键期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有三个关键期,一个是在种植马铃薯之前,给种子以及种植地块打‘免疫针‘,即对其进行脱毒处理;另一个关键期就是在此时(即其侵染关键期)进行化学防治,如在降水间歇期或者在降雨过后,尽快喷药防治。”郭安红说。

对于公众关心的化学药物残留问题,郭安红解释说,由于马铃薯田块的叶子“密密匝匝、遮天蔽日”,因此药剂很难喷洒到土壤之中。而马铃薯植株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以及土壤之中水分,再将其转化成能量储存于体内,因此喷洒在叶片上的药剂不会进入其体内。公众可以不必担心。

此外,郭安红还提醒,有些薯块虽然未在田间发病,成熟收获时外表看似健康,贮藏期却可能突然发病,最终烂在窖里;另外,“潜伏”在种薯中的病菌,通过种薯,可将晚疫病“遗传”,危害下一代的健康,并且影响下一年种植。因此,窖藏时期也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关键期。

“在冬季马铃薯储藏时期,晚疫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待次年种薯种下后,如果遇适宜气象条件将会借助其独特的“立体式”传播途径继续传播,气流、土壤水分扩散作用均可助力其传播繁殖。”郭安红说。因此,在马铃薯储藏期,各地应加强种薯储藏窖管理,做好窖温和湿度调控,及时检查,发现病薯后及时处理,降低烂窖率,减少种薯损失,提高种薯质量,确保种薯安全越冬。(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责任编辑:萱萱

三 :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形态特征,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条件

61阅读/ www.61k.net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马铃薯晚疫病_马铃薯晚疫病 -形态特征


马铃薯晚疫病

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孢囊梗分枝,每隔一段着生孢子囊处具膨大的节。孢子囊柠檬形,大小2~38×12~23(um),一端具乳突,另端有小柄,易脱落,在水中释放出5~九个肾形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鞭毛2根,失去鞭毛后变成休止孢子,萌发出芽管,又生穿透钉侵入到寄主体内。菌丝生长适温20~23℃,孢子囊形成适温19~22℃,10~13℃形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24℃,孢子囊多直接萌发,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_马铃薯晚疫病 -发病条件

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就可以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马铃薯晚疫病_马铃薯晚疫病 -症状

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


马铃薯晚疫病

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饱囊梗和饱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马铃薯晚疫病_马铃薯晚疫病 -发病病因

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与气候条件和铃薯的生育阶段都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大部分马铃薯产区的温度都适于晚疫病发生,因此湿度对病害起决定作用。天气潮湿、阴雨连绵,早晚多雾多露.有利发病和蔓延。马铃薯开花结薯前抗病力较强,以后抗病力迅速下降。我国北方马铃薯主产区多为春播秋收,因此,马铃薯生育后期正谓上雨季,如7、8月份降雨早而降雨次数多,病害发生早而重。以马铃薯开花前后,阴雨连绵,气温不低于10℃,相对湿度在75%以上时,以中心病株出现作为病害流行的预兆。在温湿度适宜和种植感病品种的条件下,大约经过10-14天,病害可传播到全田的每个植株。

马铃薯晚疫病_马铃薯晚疫病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饱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饱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即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一22C条件下,有利饱子囊的形成,冷凉 (10一13C,保持1一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饱子囊萌发产生游动饱子,温暖 (24一25C,持续5一8小时)有水滴存在,有利饱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

马铃薯晚疫病_马铃薯晚疫病 -病害分布


发病症状图片

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流行年一般减产30%。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马铃薯大量死亡,减产一半,使

100多万人饿死,200万人移居海外。当时对马铃薯死亡的原因有各种推测,1842年冯·马蒂尤斯(vonMartius)首先认为是病菌引起,1857年斯皮尔许奈德(Speerschneider)证明叶上霉菌能引起块茎腐烂。1861~1863年德巴利(deBary)确定了叶上病斑和块茎腐烂都是由1种真菌引起并给鉴定了病原菌。在中国马铃薯产地都有发生,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北、华北与西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如1950年大流行年,这些地区损失30%~50%。以后的10年内又有5年是流行年。

马铃薯晚疫病_马铃薯晚疫病 -发病特点

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庄病薯内越冬,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种薯带病,重者不能发芽,或发芽未出土即死亡;轻者发芽出土,发展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马铃薯晚疫病_马铃薯晚疫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

(2)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3)轮作换茬:防止连作,防止与茄科作物连作,或临近种植。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马铃薯相邻种植;

(5)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后要及时防除杂草,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

(6)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双秆整枝的每亩,栽2000株左右,单秆整枝的每亩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绿色无公害中药防治

(1)预防:在病害常发期,使用奥-力-克300倍液进行喷雾,7天用药一次。

(2)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严重病枝,然后根据作物该时期并发病害情况,按奥力克霜贝尔50ml+大蒜油15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5天用一次,连用2到3次。

(3)发病中后期:按霜贝尔75ml+大蒜油15ml+叶面肥沃丰素25ml,兑水30斤喷施,3天一次,连用2-3次。

化学药剂预防

喷洒86.2%氧化亚铜(铜大师)1000倍液、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霸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38%恶霜菌酯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800倍液11200倍式波尔多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四 : 马铃薯晚疫病用什么药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得,继而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马铃薯晚疫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减产30%。严重情况下,导致马铃薯减产一半。那马铃薯晚疫病用什么药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

预防用药:在预期发病时,采用38%恶霜菌酯1000倍液喷施或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www.61k.com)

马铃薯晚疫病治疗用药:

1、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严重病枝,然后根据作物该时期并发病害情况,采用恶霜灵嘧菌酯50ml+金贝40ml或霜贝尔50ml+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30ml或霜贝尔50ml+20%氟硅唑咪鲜胺30ml,兑水15公斤,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2、发病较重时,清除中心病株、病叶等,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如:霜贝尔50ml+氰·霜唑25g或霜霉威·盐酸盐20g,3天用药1次,连用2—3次,即可有效治疗。

因此,建议大家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轮作换茬:防止连作,防止与茄科作物连作,或临近种植。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马铃薯相邻种植;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双秆整枝的每亩,栽2000株左右,单秆整枝的每亩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本文标题: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2031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