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散文概念-图画:图画-词语概念,图画-散文名称

发布时间:2018-05-10 所属栏目:图画

一 : 图画:图画-词语概念,图画-散文名称

图画可以释义为:1)指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2)指绘画。《汉书·苏武传》:“图画其人于麒麟阁。”3)指谋划。《汉书·东方朔传》:“图画安危,揆度得失。”

图画_图画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图画

拼音:túhuà

1.[Picture;Drawing;Painting]

2.绘画

3.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如油画、素描或版画)图画

4.比喻壮丽的江山

5.[Tableau]∶生动的描写或形象的描绘

6.[Plan;Scheme]∶谋划

详细解释



1.绘画。《史记·外戚世家》:“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唐张泌《春日旅泊桂州》诗:“溪边物色宜图画,林伴莺声似管弦。”《西游记》第四九回:“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神影,这才是鱼篮观音现身。”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昔在汉氏,若武梁祠、鲁灵光殿,皆图画伟人事迹。”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扬雄即充国图画而颂之。”五代齐己《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鲁迅《集外集·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宋苏轼《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

5.谋划。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复为图画成败。”宋秦观《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明熹宗实录·袁可立奏登兵出海之期疏》:“登莱之水师实榆关之犄角,臣与镇道图画者数月,诸凡操练将士、修验船只、合并营伍、简汰官兵稍有次第。”

图画_图画 -散文名称



●冰心—图画

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2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慨称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琉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融合在一起。难道是玉宇琼楼?难道是瑶宫贝阙?何用来搜索诗肠,且印下一幅图画。

低头走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荫中。”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这诗的全文。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

二 : 散文《想念杨凌》

一次次的离去,一次次地回来。就这样,不停地在杨凌和单位这条路上奔波,却从没静下心来,好好写一写可爱的杨凌。

岁月如梭,一晃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杨凌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虽然我生于这片土地,还在这里一直生活到高中毕业。可我感觉我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我仍是有时间就回去,回去,因为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这里有我的姐妹兄弟。

很爱杨凌,虽然这个爱字一直羞于说出,可杨凌这个名字却一直占据着我的脑海,乃至我的心灵。

我爱我的父母,我的姐妹兄弟,可要让我说出怎么个爱,有点难以启口。我的父母在杨凌生活了很多年,他们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在杨凌享有很高的口碑。

我的父亲是个裁缝,在杨凌综合厂缝纫社工作,为人忠厚纯朴,工作兢兢业业。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好人,却在文革中遭了厄运,被定为小业主。

关过黑屋,写过检查,挨过批评。而比父亲运气更差的是我的母亲,一辈子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好不容易在杨凌落了脚,却因父亲的问题,被迫带着我们下放劳动。一个极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的女人,到最后因下放忧郁成疾,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我的父亲在经历了所有磨难后,也曾坚强地站立起来,将我和四姐养育成人,有了工作。看着我们一个个步入婚姻殿堂后,有了温馨的家庭。但父亲却因身体的原因,于八十年代末溘然离世。(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每每想起父母,我都极为心痛,我就心如刀割。父母给于我的爱是无穷无尽的,如大海一样深厚,而我回报他们的却是微乎其微,还不如一条小溪。

我好爱的父母,一想起他们的笑容和身影,我是幸福的。我的幸福难以言表,我的嘴角会浮现微笑。一想起他们活着的艰难和离去后的背影,我的心便隐隐作疼,我的泪便倾泄而出。我也好爱我的姐妹兄弟,他们给予我的爱和关怀,也会常让我感动,让我铭刻于心,想想他们我就倍感温暖,笑意荡在眉间。

是啊,生活中许多的心事和心情,有时用语言和文字是无法表现出来的,也只有微笑和泪流才能表达出一切。

想起杨凌,我不仅想起她的过去。窄窄的小巷,长长的马路,美丽的桃园,苗圃的花藤走廊,走廊上晃动的秋千,两排整齐的棠梨树,还有满树的棠梨花。

一瞬间,我仿佛看见我的哥哥姐姐,微笑着从小巷那头走来,他们牵起我的小手,把我带到了桃园玩耍。粉红的桃花映红了我们的脸庞,纯真的笑容映在了每个人脸上。

忽有轻风吹过,桃花纷纷凋落,就像下了一场桃花雨,落得我们头上身上都是,我们笑着,跳着,想把花儿抖落,我们也会捧起满地的桃花,向对方身上洒去。当桃花随着笑声落入泥土,我们的内心也会有一丝不舍,一丝难过。

在苗圃的走廊上,小小的我坐在秋千上,哥哥姐姐轮从后面流推着我,在秋千越荡越高的时候,我的心儿也飞上了蓝天。

棠梨树旁,哥哥姐姐在用棍子敲棠梨,我和四姐手持一个小竹篮在下面接着,等到棠梨落到了篮里,我抓起一个放到了嘴里,啊,又苦又涩!我呸呸呸吐了出来,姐姐哥哥笑了个前仰后和。

一直喜欢小巷的大槐树,没事的时候总喜欢抱抱她。还有西农门前的玫瑰花花园,图书大楼,漂亮的枫叶树。红红的枫叶当作书签,果子拨开贴在鼻子上,当作高鼻子。

最喜欢的还是西农的大钟表,每天滴答滴答地转动,让我很想一探究竟。曾有幸上到了大钟表的最高处,那一路可不是那么平坦好走,拐来拐去,上上下下,终于让我看见了庐山真面目。西农的大钟表可真大啊,占了整整一小间房,光是那个钟摆就大的就有一胳膊长。

杨凌过去的方方面面我不能一一写尽,我也写不尽,因为她现在的变化更大。文革中,桃园没了,苗圃没了,棠梨树被挖走了,还有巷子里的大槐树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取代而之的是现代化的一座座高楼大厦,还有超市商店,公园,博览馆,工业园,农家乐,水运中心等等,每年一度的农博会,都会聚集许许多多国内外农业专家和各路人才,让杨凌的名气更上了一层楼。

那昔日的小巷,路被铺上了水泥,变宽了,变亮了。过去的草房,砖瓦房变成了楼房。出进小巷的人们脸上放着光,眉间带着笑,喜滋滋,乐呵呵地挺直了胸膛。

但我爱的杨凌,也绝不是因为这些年的成长变化,而因为她是我的故乡,是我出生的地方。她的一寸寸一尺尺,乃至枝枝叶叶都和我的灵魂密不可分,不可切割,她渗透了我的每一寸皮肤直达血液。杨凌她在我的梦里,让我魂牵梦绕,思念成海。

我不是诗人,我不能把美妙的诗句赋予给她;我也不是歌手,张口就能唱出她的美丽多姿;我的写作水平也有限,我写不出我对她究竟有多热爱,我怕我写不好反而对不起她,对不起自己。杨凌她充满了我的身体,她和我紧紧相连。

其实,说起我现在工作的地方,离杨凌也不远。可即使在这里生活了好多年,可我对杨凌仍情有独钟,我始终觉得我只是个游子,杨凌才是我最终停靠的港湾。

我今生去过武汉,长沙,瞧过武汉大桥,湘江,我也到过首都北京,看了故宫,长城,八达岭。后有去过小吃城市成都,见过乐山大佛和峨眉风景,还去了雾都重庆,看过江姐牺牲的渣滓洞。年轻时喜欢游山玩水,去过许多大山名胜,玩过东西南北中。可我比来比去,左看右看,可我最终还是最爱我的故乡杨凌。

站在西农的五台山上往下看,笔直宽阔的马路,闪烁的灯光,高高低低的楼房,远处连绵的太白山脉,他们很是飘逸,水运中心的宽敞,安静,清清的流水;工业园的蔬菜瓜果环保清新安全,村庄的悠闲,郁葱。闲暇的时候,跑去农家乐品尝一下当地的野菜,土鸡,香喷喷,热乎乎,其乐融融。

而最最关键的,还是因为杨凌是一个特区,一个农业文化城,这里不仅空气清新,令人呼吸舒畅,而且书香气味极浓,具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她有八大科研单位,农业重点院校。招来了许多文人志士在这里发挥能量,各大专本院校培养了无数人才。在这里除了有赵洪璋,周尧这些农业水稻专家,小麦专家,还有写过《关中匪事》等作品的贺绪林等名作家。杨凌的水亲,杨凌的人更亲。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的杨凌,也有了自己的特产,光天然饮料就有好几种,什么桑椹汁,三果汁,还有自产的杏鲍菇和一些小型工厂。现在的杨凌正在突飞猛进地前进,从飞机鸟瞰往下看,杨凌的四周连着村庄,园林,学院,还有许多绿油油的菜地,河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杨凌地宽人少,真的是一个集休闲,养心,养老于一身的好去处。现在我们单位里,有很多年轻人都在杨凌买了房,有的已经住了过去,反正有车吗,来去方便,人们都在尽情享受着杨凌的空气和人文地理。

啊,不说了,不写了,心已经开始酸了,泪就要流出来了。写不完的杨凌,道不完的美景,说来说去,我真是喜欢杨凌,思念杨凌呀!

三 : 想念荠菜(散文)

在这漫天飞雪的隆冬里,我想念起荠菜来了。有人会说我是痴人说梦。NO,因为我记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随着“三月三”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对荠菜的想念之情愈甚。

想念荠菜是在家喻户晓的民俗里。“农历三月三,不忘地菜煮鸡蛋。中午吃了腰板好,下午吃了腿不软。”地菜的学名叫荠菜,生长于平原之上的田野、路边及庭园。荠菜叶嫩茎肥,具有独特诱人的清香和淡淡的土腥味。地菜性凉,味甘淡,可治吐血、尿血、崩漏、痢疾等疾症。民间广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这要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一天来沔城采药,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不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米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地米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就在沔阳(现在的仙桃)形成了风俗,并在江汉平原盛行开来。现已成为我们这个地方家喻户晓的一个民间风俗。

想念荠菜是在文人墨客的诗篇里。荠菜的这种“神话学意义”,不仅为它换来了“地”这个厚重的名字,也让“挑地菜”这种活动,由乡下人的农家乐变为旷野之上的一道风景,就连历朝历代的诗人骚客也为之动容而大费笔墨。“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一阙《鹧鸪天》,把城中娇艳的桃花李花,与田野溪头的荠菜花做了对比描写,表达了稼轩先生对田园生活的欣赏流连,对荠菜无比的喜爱之情。陆游对荠菜同样一往情深,吟出了“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香忽忘归”的诗句。清人郑板桥连作画也不忘在画上题一首赞美荠菜的诗:“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古往今来众多脍炙人口的咏荠诗,为田野里恣意生长的荠菜凭添了诸多的诗情画意。

想念荠菜是在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里。荠菜历来就与故园,与乡愁,与游子们的舌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难怪大文豪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里一连写了枸杞头、蒌蒿、马齿苋、莼菜等七八种野菜,却把荠菜放在了首位。他写到:“荠菜是野菜,但在我家乡是可以上席的。我们那里,一般的酒席,开头都有八个凉碟,在客人入席前即已摆好,……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酱油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均。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吃个新鲜。”描写得多么细致入微呀!看得出作家对荠菜是多么的情有独钟和深深眷恋啊。

想念荠菜是在母亲哼唱的民谣里。“地米菜,开白花,哪个孩儿不想妈。吃菜羹,喝米汤,情愿跟着自己的娘。”我小的时候,母亲在自家的菜园里边挑地米菜边哼唱着这首民谣,一脸的怡然和自得。那些年代,“三月三”是春荒时节,很多农家是万万舍不得包饺子的,只将地菜掺着其他青菜炒了下饭。因为缺油少盐的缘故每每将地菜吞下肚去的时候总有一种糙喉咙的感觉。偶尔吃上一顿猪肉地菜馅或是鸡蛋地菜馅饺子,那个香那个美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想念荠菜是在阳春三月的旷野里。现在,时代变了,生活好了,过去穷人吃野菜,富人吃鱼肉,现在却来了个颠倒,富人也欢喜吃起野菜来了。农贸市场上有菜农捎带卖些地菜,往往被很快售罄。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的节假日,我们出去踏春时,都要带上小铲、剪刀之类的工具,三三两两来到田边低头或者庄稼地里,看见一棵棵,一簇簇的肥硕的荠菜,争先恐后地或挑或剜,个个笑逐颜开,不一会大包小袋地满载而归。回家后,剔除黄叶老茎,清洗干净,在锅里淖过水,捏干水分。切碎了,拌上麻油食盐老干妈做凉菜,或掺上炒鸡蛋、瘦肉丁做馅用来包饺子包春卷,还可以生掺火锅,大朵快颐之后满嘴里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在缠绵。如果想把新鲜的荠菜储存起来,在其他季节随时享用,就用干净的塑料袋一疙瘩一疙瘩地包好,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什么时候想吃了,拿出一疙瘩来一解冻,青枝绿叶的,仍是一盘撩人味蕾的美味佳肴。(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想念荠菜,仿佛不再需要任何理由。一个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农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野菜,怎么就成了乡里人和城里人,穷人和富人都难以割舍的牵挂呢?因为想念荠菜呀,不只在嘴上,更多的是在心间。

本文标题:散文概念-图画:图画-词语概念,图画-散文名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0882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