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此恨不关风与月-人间自是有情痴_此恨不关风和月_评析三大悼亡词_张锡梅39

发布时间:2018-05-07 所属栏目:此恨不关风与月

一 : 人间自是有情痴_此恨不关风和月_评析三大悼亡词_张锡梅39

读书与评论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评析三大悼亡词

○张锡梅

作为抒情性的文体,从词登上文坛始,其所歌咏的爱情,几乎是清一色的婚外恋,男人们把他们风流多情的一面给了他们的红颜知己,很少有人在词中关注他们的妻子,当然也有例外,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沉痛地表达了自己对已逝十年的妻子的深深的怀念;贺铸的《半死桐》回忆了情逾金石的糟糠夫妻的生活;而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却可以让我们同他一起哭泣,感动于他对亡妻的痴情。

一、悠悠生死别经年——苏轼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以悼亡为题材作词,在苏轼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故而这首词在内容的开拓上有它的独特意义。在这以前,文人填词,凡涉及女性的,大多为偎红倚翠之辞。到了苏轼开始有所转变,不完全为应歌而作,转而表现她们的情怀。比如他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词,写了一个品性高洁的女子,表现她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行。《江城子》又前进了一大步,不但扩展了词的题材,对词的品格也有所提高。

王弗十六岁嫁于苏轼,夫妻感情一向笃厚。但是,她二十七岁时不幸去世。经过了十年宦海浮沉的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之情。

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了,生者对死者是一无所知,而死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两茫茫”既写彼此的思念,也写自己无边的惆怅和空虚的情怀。作为首句,为全文奠定下了感伤的基调。“不思量”,未必时时想起,但亡妻的形象却深深地络在脑中,难怪词人说“自难忘”。由此可见夫妻感情之深挚。如果说这是写生死分别时间之久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两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则是写生者和死者在空间上的相距之遥了。当时苏轼在密州(山东诸城),亡妻则葬在四川故乡,故曰“千里”,妻子孑然一身埋于坟茔,所以说“孤”。遥远又孤单,满腔的凄苦无法向人诉说。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情话,即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即使生死可以沟通,夫妻得以重见,又能如何呢?大概妻子也不认得我了。在这妻子离开的十年里,苏轼与变法派的政见不合,被当权派排挤出京,先是任杭州通判,再移知密州。仕途的失意与生活的颠沛流离使他过早地

容颜衰老,“尘满面,鬓如霜。”是作者对自己外貌的简洁而有特征的勾勒。其中又暗含了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写梦前的思念,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下片则是写自己的梦中所见和梦后的哀思。

首句“夜来幽梦忽还乡”中,漂泊在外,雪泥鸿爪,凭借梦幻的翅膀回到了时在梦中的故乡。“小轩窗,正梳妆。”梦中看到妻子还像往常一样在窗前对镜梳妆打扮。这种虚中带实的写作手法,再现了夫妻当年的生活情景。阔别已久的夫妻,一旦相见,应该有着千言万语要相互倾诉。然而思绪如麻,又从何说起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一有泪无声的细节描写,符合生活的真实情况,与柳永的“执手相着泪眼,竟无语凝噎”和白居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描写确实是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上四句写梦中相见的悲喜感情的变化,也正符合久别重缝之人的悲喜交加的感情变化的逻辑。作者虽然是写梦境,但表达的感情却是现实的、逼真的。这两种悲喜交加的感情的表露,更深刻地反映了双方感情的真挚、深厚。

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想象着千里之外的故乡,在荒郊野外,那长满小松林的山冈上,孤寂的妻子一定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因思念丈夫而伤悲!这里作者表面上是写妻子因怀念丈夫而悲伤欲绝、柔肠寸断,实际上则是为了表现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悼念之情。作者将真挚而深沉的怀念之情,付诸梦中的景物,更让读者潸然泪下。

作者用虚实结合、叙述白描的写作手法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对妻子的悼念之中又有对自己身世的无限感慨称,故而将夫妻之情表达的深沉而执着,感人至深。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

二、此憾绵绵无绝期——贺铸与《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在中国文学史上,贺铸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据史载,他相貌丑陋,长身青面,人称贺鬼头。然而他并不在意,因为他天生心性旷达且诗才横溢。张耒称赞说:“贺铸《东山乐府》妙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施之怯,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豪放与婉约兼长的贺

124

odern chinese

2007.03

读书与评论

铸,他的缠绵并非寻愁觅恨,有意为之,而是情郁于中,由笔端自然倾泻。

《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实际上是一首鹧鸪天(又名思越人),贺铸填词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其词的词牌名都是从其词中抽取出来的,不作寻常的词牌名。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这是作者感怀往事的触发点,曾经携手历经风风雨雨的柴米夫妻、曾经海誓山盟不离不弃的恩爱伴侣,为何如此轻易就生死相隔、音书不通了呢?遥想当年,两人共尝人生甘苦,即使再艰难的日子也互相扶持,颠沛流离亦无怨无悔。如今,重过阊门,物是人非。 “何事不同归?”问得十分无理,他妻子又何尝愿意先他而去呢?文学就是这样,讲“情”而不讲理的,极“无理”之辞,正是极“有情”之语。作者撕心裂肺的悲痛,已经包含在这泪尽继之以血的一呼天抢地之中了。“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比喻贴切,动人肺腑。“清霜”营造了寒冷凄楚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梧桐,早已失去活泼的生命力。失伴的鸳鸯也必是心如死灰,如一潭绝望的死水。在这里,“梧桐”和“鸳鸯”都是作者的化身,很形象地刻画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凄凉。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沉浸在缅怀里的作者已无法把情绪从凄清中撤回。闪映在头脑中的是更为荒寂的场景。原上之草,很可能已现枯黄之态,在展露初晞后,飘曳无依,更显憔悴。“旧楼新垅两依依”一句直逼苏轼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旧日曾居的小楼伴着近旁的新坟,何止是凄凉,多少恩爱情深还仿佛在眼前,这小楼里处处还有昨日的痕迹,依稀空里还流转着她的气息,仿佛触手即可感觉到她的余温,然而这一切却被眼前冰冷冷的孤坟惊破。触景情伤,悲情之处不可自抑,一场幽梦惊醒,只落得断肠复断肠。因此,作者在词的结尾写出了这样的句子:“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是作者内心绝望的呐喊,也是低声沉痛的追问。总之,这是全诗最催人泪下的的句子。读了前边种种悲苦的意象,我们的情绪会变得阴郁低落,但总还是处于一个阅读者的位置,看着作者在忧伤。及至读到最后两句,我们的心中不禁悚然一惊,然后揪然一恸。逝去的是永难追回了,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亲人已经入土为安,即使以前熟视无睹的种种日常生活也不可能重现,妻子的一颦一笑都已成为奢侈的回忆。故人亲手缝制的衣衫尚针脚细密,转眼间却已是人去屋空,只剩一个半百之人独对南窗风雨了。蕴藏着的落魄伤怀,凄凉辛酸,相较于“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直白,更多了一种失落的幽叹和怀恋之情。媲美纳兰的“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更多了一层生活气息。

悼亡之作若要动人,则须情真、事真,还要以辞尽意,确实难度很大,这正应了法国大诗人庞德的一句话:“技艺考验真诚。”贺铸做到了这一点,因其情可感天动地,因其文能有张有弛。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体验完全由作者引领,在不经意间已分担了作者的悲恸。这正是此词的过人之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赞此词说:“方回词胸中眼中,另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

这首词,艺术上以情思缠绵,婉转工丽见长。作者善于把一些使人捉摸不到的情感形象化,将情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词中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等形象化的比喻,表

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亡妻之痛,又用草间霜露,比喻人生的短促,这比直陈其事更具艺术效果。末三句“旧栖”“新垅”“空床”“听雨”既写眼前凄凉的景状,又抒发了孤寂苦闷的情怀。

三、超越时空的爱恋——纳兰性德和《金缕曲》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己。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满清二百多年的文化中,就出过一个词人。他是不可一世的康熙大帝的御前侍卫,是强壮骁勇的标准满洲汉子。一个身居高位的壮夫,他的词却有太多的哀愁,他的眼泪究竟是为谁而流呢?原来他把一生的哀婉都交给了结发仅仅三年的卢氏,卢氏何其幸运!纳兰性德为卢氏写过近三十首悼亡词,而以《金缕曲》为胜。

《金缕曲》写于妻子逝去三年后的忌日。同样是三年,前三年婚姻欢乐不终,后三年永诀哀思无限。

这首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了词人心中对妻子之死的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

卢氏卒于农历五月五月三十日。此时已是夏天,争奇斗艳的百花已大都凋谢,故称“葬花天气”。容若不谓“落花”,而称“葬花”,“葬”与“落”平仄相同,自非韵律所限。是因人死方谓“葬”,用“葬”字则更切合卢氏之死,容若更怜亡妻之死如花零落。

妻子死了整整三年,仿佛大梦一场,但果真是梦也早该醒了。被噩耗震惊之人,常会在痛心疾首之余,对现实产生某种怀疑,希望自己是在梦境中。梦中的情景无论多么令人不快,梦醒则烟消云散。可是哪有一梦三年的呢?惨痛的现实使词人不能不予以正视。妻子之死已无可怀疑,那是什么原因使她不留恋人间的生活弃我而去的呢?词人设想:“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来,人间无味,倒不如一抔黄土,与人世隔开,虽觉冷清,却能将愁埋葬。 “钗钿约,竟抛弃”二句,谓你因觉人间无味而撒手归去,却不顾我俩当年白头到老的誓言,竟使我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间。虽是无理之语,然却见其至情。

上片写词人对亡妇的深切怀念。过片则驰骋想象,设想卢氏死后的生活,使对死者的追念更深一层。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依?”在词人看来,人死后精神是不死的,所以他寄信与九泉之下的亡妻,关心她别后几年生活的苦与乐,关心谁与她相伴,此乃由生前之恩爱联想所及。词人在题为《蝶恋花》的词中说:“辛苦最怜天上月。上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在他妻子死后,他还要不畏严寒为她送去温暖,真是深情人作深情语。

据叶舒崇所撰卢氏墓志,性德于其妻死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词人不仅把卢氏当作亲人,也当成挚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这是极难得的。词人欲“结个他生知己”想要相约来生,“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

2007.03

125

odern chineseXIANDAI YUWEN

读书与评论

试论李群玉涉佛诗的入世思想

○徐 兵

所谓涉佛诗,就是诗歌中涉及到佛教题材的作品。本文对李群玉涉佛诗的考量以诗题为准,包括登临题咏寺院、赠僧访僧、参禅拜佛等内容。学者们对李群玉诗歌的研究多以其登临山水、怀人送归的诗篇为主要观照视野,却忽略了在其作品总量中占有一定比重的涉佛诗,这些诗歌在抒发胸臆的同时,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涉佛诗作,渗透出极其明显的入世思想,构成了其诗歌创作的的多元性。

一、遐想鱼鹏化  开襟九万风

李群玉的一生很不得志,却是自负才高,不甘心老死牖下,他的入世思想首先就体现在他的人生追求上。他自忖“男儿白日间,变化未可量”(《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并自比“苍龙儿”终有一日将“长嘶惊海风,蹀躞振云丝”,“伯乐倘一见,应惊耳长垂”(《骢马》),他坚信自己能“文章耀白日,众鸟莫敢窥”,为实现自己“当看九千仞,飞出太平时”(《别狄佩》)的理想,他通过自己的“长嘶”,希望能引来当世伯乐帝尧的垂青,从而得以“群贤垂重价”“三台付夔龙”(《始忝四座奏状……二十四韵》)。正是由于他心存大志,因而在他一举落第,辗转荆湘的近十年间,非但没有玩世消沉,反而“骚雅道未丧,何忧名不彰”(《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始终坚持仕进之路。穷通千卷古书,善书法、会吹笙的诗人终于在裴休观察湖南时,遇到了自己的知音,被“厚延致之郡中”(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七)的他度过了一段舒心的时光,并在裴休为相期间,以诗论荐,得授校书郎之职。而诗人得到这一消息后,表现的也是极为惊喜,“昨忝臣相召,扬鞭指冥鸿。姓名挂丹诏,文句飞天聪”(《始忝四座奏状……二十四韵》),这几句就是诗人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

所谓文如其人。少负大志,自信昂扬,诗人的这一品格心性必然会反映到他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在本该空灵玄远的涉佛诗中,就透出一股别样激越傲啸的豪迈。身处佛门清幽之地的峡山寺,作者在感受“满院泉声山殿凉,卷帘微雨野松香”的脱俗出尘之境时,不仅没有入禅境,从而让自己的心到达一种有别于尘世的平安喜乐,反而是豪气大发的“东峰下视南溟月,笑踏金波看海光”(《峡山寺后方》),下视看海、笑踏金波,寥寥八字已是将诗人的自信与阔大的心胸表现的淋漓尽致。此非一例,转移了时间、空间,在同属佛家丛林的蒲涧寺,诗人再次“浩笑波光里,浮溟兴甚长”(《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之一),不仅在佛寺中诗人可以尽情挥洒豪兴,即便是在给有着“处士”身份的友人作赠答诗时,他也抑制不住地写出了“才力似风鹏,谁能弄升斗”(《赠方处士兼以写别》)的诗句。这种自信与豪气在其

零风里。” 但又恐在生命的另一个轮回中,再遭受命运的摧残,再尝到残月凄风里无尽的伤痛。读词至此,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新婚三年,便生死睽隔,已足以使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也不可得,这个现实不是太残酷了吗?在封建制度下,婚姻不以爱情为基础,故很少美满的,难得一两对恩爱夫妻,也往往被天灾人祸所拆散。许多痴情男女,只得以死殉情,以期能鬼魂相依。词人期望来生再结知己,已是进了一步。但又自知无望,故结尾“清泪尽,纸灰起”二句,格外凄绝。

纳兰性德将优美华丽的语言和自然朴素的语句进行结合,表现出的人生感受,是那样的深切与真实。徐乾学在《纳兰性德墓志铭》中曾说纳兰性德的词:“清新隽新,自然超逸”。所以我们读这词,会有落泪的冲动,使人想到宝玉哭睛雯、哭黛玉的情景。被一个男人如此牵念,那么死亡也不是恐怖的事了,卢氏真是幸福的!

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虽然,纳兰性德是病死的,有人却说纳兰的死是因为:“虽然他是一个贵公子,却仰慕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品评书画,唱和诗词。”“对于富贵权势,不是那么热中。”“他在和朋友的交往中,非常热情、洒脱,而在皇帝身边作侍卫,又迫使他谨言慎行,做他所没有兴趣的事情,因之他的性格和思想却产生了一些矛盾,使得他相当痛苦。”但是我想纳兰性德的死,是与他个人的特殊性格和遭遇分不开的,说白了,也就是困扰了他短暂一生的那个“情”字。

在古代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词可算是词中的三朵奇葩,它们同以真挚、沉痛见称,都有永恒的魅力。就艺术而言,苏词与纳兰词三、四、五、七言交错,一唱三叹,较基本为七言句式的贺词更胜一筹。从思想内容上看,贺词反映了他们夫妇之间患难与共、同甘共苦的感情基础,纳兰词是:“疾情裹缠、血泪交溢的超越时空的内心独白语。”(严迪昌《清词史》)“用血和泪写成,情感真挚,哀思缠绵”(钱仲联《清词三百首》),这些特点,是苏词所缺乏的。故而苏词辞胜乎情,贺词情胜乎辞,而纳兰词则情辞兼备,故而胜两位前辈一筹了。如果说三人都是情痴,那么纳兰性德就是情中极痴,难怪有人会说贾宝玉其实就是纳兰性德了。

参考文献:

[1]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辑评[M].中国书局出版社,2001.[2]唐宋词鉴赏辞典[C].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第三卷)[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王步高主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C].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马积高 黄钧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C].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张锡梅,云南大理学院文学院)

126

odern chinese

2007.03

二 : 晚安心语: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晚安心语第294期:活着,得爱着。就算这爱小得仅如一根稻草,无关饱暖,也不能救人于水火,但是,握在手中,终是个念想。

佳人首发,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

1、爱,是褪去繁华。

2、没吃饱只有1个烦恼,吃饱了就有无数个烦恼。

3、路的尽头,仍然有路,只要你愿意走;有时,看似没路,其实是该拐弯了。

4、人们总说时间能改变一切,但事实上我们必须靠自己去改变。自己变了,其他一切也才会变。

5、做1个安静细微的人,于角落里自在开放,默默悦人,却始终不引起过分热闹的关注,保有独立而随意的品格,这就很好。

6、那个让你流泪的,是你最爱的人;那个懂你眼泪的,是最爱你的人;那个为你擦干眼泪的,才是最后和你相守的人。我多希望,这3个人都是你。

7、让你在没有我的地方疯狂,让我在没有你的世界坚强。

8、男人最初爱上1个女人的时候,是因为她的温柔,她的多情,她的善解人意。渐渐的,他开始觉得她太纠缠,太依赖。最初让他爱上的那个女孩,不知什么时候被偷偷换掉了,留下的这个女孩只让他越看越厌。其实,被偷掉的是他原本爱她的那颗心。

9、1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10、有的原谅,不是我愿意,我只是还想,让你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所有的放弃,不是我愿意,我只是心疼,你为何那么不在意;所有的祝福,不是我愿意,我用假装的笑颜,掩饰雨般的泪迹。据说夜里睡不着的人,皆是醒在别人的梦里。走过百转千回,我们谁也不是谁的唯一,对于陪伴与懂得,爱情原只是一件外衣。

11、被特别在乎的人忽略,会很难过。而更难过的是,你还要装作不在乎。

12、2个人爱到死去活来,天天上演言情剧,经常有浪漫出现,看起来都是很爱很爱,但往往难有好结(www.61k.com]局。真正能结婚的情侣,经常是呆在一块都烦了,不再浪漫,不再情深,甚至没有那么多话,但他们从没想过要分开。爱的轰轰烈烈,分的凄凄惨惨。爱的顺其自然,才能长久平安。——陆琪

13、无所谓一点,迟钝一点,就简单自在了。

14、对于许多男人而言,只有在贫困时才需要贤妻良母,作为他的后盾,为他牺牲,辅助他成功;一旦功成名就,他所需要的是美娇娥,贤妻良母或者守着1个空名,寂寞老死,或者被弃下堂。我不做任何男人背后的女人,爱1个人,我就要跟他并肩而立,并驾齐驱。

15、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就独自出去看一看这个世界。

16、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17、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秘密。就算是多么亲近的人也不能说出口,只能偷偷放在心窝上贴着,好像别人知道了,就不能再刻骨铭心。

18、活着,得爱着。就算这爱小得仅如一根稻草,无关饱暖,也不能救人于水火,但是,握在手中,终是个念想。

19、永远不要辜负自己的心,因为只有它能给你全部的爱。

20、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三 :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

出自北宋诗人欧阳修的《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www.61k.com)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赏析
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离情别恨是人与生俱来的感情,与风花雪月无关。离别的歌不要再翻新曲了,因为一曲已经令人柔肠寸断。到此词人却宕开一笔:“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他和同伴相约,一定要在赏尽洛阳名花之后,才与春风一道毫无遗憾地离去。二句想象奇特,豪情纵横,寄寓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悲慨。此词引入对人世大背景理性的思索,感情深挚,不同凡响。于豪放中有沉著之致。深得后人激赏。为后来的豪放派词开了先河。

本文标题:此恨不关风与月-人间自是有情痴_此恨不关风和月_评析三大悼亡词_张锡梅39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0201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