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错过,夕阳依然

发布时间:2018-05-13 所属栏目:青山依旧在

一 : 错过,夕阳依然

流云,依然墨守着天边,悄悄地等待着夕阳的坠落,这是一个温暖的季节。阳光洒洒,没有因为冬天的严寒,而掩藏了内心的温度,心,因晴朗而绚烂。冬已经深入时节,繁华过后,冷冷清清,凄凄切切。最是一年面目苍痍,却又如此的让人欣喜,期盼,喜欢上了夕阳,那感觉像是错过一段触手可得的感情。夕阳西下,那种安详,那末绯红,是怎么也掩饰不住背后的风采,夕阳依然,,即使是错过。弹指一瞬,多少个夕阳西下的日子,至少陪你走过了,春夏秋冬,经历了风霜雨雪。四季轮回,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倩影,给夜幕的黑暗,增添了几许的神秘,一份温馨。夕阳无限好,只是人已去,时光斐然,能够留住的不再是年华,那颗曾经激情澎湃的心,已随岁月慢慢的消逝着,直到有一天真的老去。那一刻,就在停止的那刻,是否会有遗憾??何时,已经习惯于一个人,守望夕阳西下,静静地守着一片祥和,深邃的眼眸,凝视着天的边缘,那里是一个让人无限遐想的地方,即使有点天马行空。夜慢慢的暗淡下来,直到最后夕阳的余晖殆尽,夜来临。

不知道是,人易老,还是天易沧桑。越来越害怕孤独了,不喜欢一个人逛街,不喜欢一个人看流云,不喜欢一个人看夕阳。想起了往年的冬季,至少不会觉得如此的百无聊赖,那是在大学的日子,最后的一段回忆。每天跟室友嘻嘻哈哈,那份情谊始终是冬季里最温暖的希望,,还会记得那些个日子,一起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围着诺大个操场散步的情景,校园里落满了梧桐叶,微风徐徐吹起,欢声笑语,你一句,她一言,甚是热闹,彼此手拉手,背靠背,看着陨落的夕阳,幻想着我们以后的生活,天真烂漫,闲情逸致。那是一个让人忘不掉的挂念。忘不掉,那时的夕阳,那时的我们。而如今,陪伴在我们身边的还有谁??

那是一片晴朗的天空,就像一双清澈的眼睛。不知何时,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的走远,人大了,心也成熟了,习惯了悄悄的来,静静的离开,这个喧嚣的世界,能听得见的是,一个个结婚的消息,能看得见的是一张张沧桑的脸。慢慢的属于同归,不再追求什么所谓的真爱了,知道了什么是所谓的平淡是福的道理。那些个年,那些个人,那些个放荡的青春,又有谁会记得,你曾来过?

碧波荡漾,夕阳的余晖散在河面上,水天一色,好一道天人丽景。这条路上一个人走走停停,曾经以为自己有多么的坚强,其实都是假装的幸福,只是面对现实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好脆弱,不堪一击,该走的已走远,该忘记的已记不起。一直以为,会把一份爱看的很重,一直觉得错过了一份爱,其实,何尝不是自己的心,欺骗了自己。爱,是一种很美得东西,却很透明,要不得一丝的瑕疵。一道纹理,就会破坏了所有的华丽。

阳光,很耀眼,这是一个享受沐浴的好时候,一个人,走在午后的冬季,竟是如此的惬意,风轻轻地拂过我的长发,很柔很柔,静静地看着这个世界,花遗落,叶枯黄。我想,我是错过了,可是夕阳它依然美丽。

二 : 古风《故里旧青史》公子夕-【墓辰】

清昏烛,轻摇晃,这一卷故里旧青史,谁在浅渡。

年少时的初遇 ,谁徒留一段乐府,辞落故人愁满袖。

小镇巷,旧忆泛黄余香幽,惊起了过往缱绻的涟漪,却无旧人回顾。

青色的红笺,谁在轻轻的哼唱,旧人画楼奏旧曲,残章素弦思几度。

九曲巷,琵琶弄素弦,谁落船头听雨菲,帘幕又落几多重,故人何时复来归,深闺空人寒入骨。

清纱昏帐,楼外乐府谁在唱,可是故人来归,还是相思幽香迷人忽。(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菱花镜前画红妆,掌灯楼外听乐府,千家万灯卷珠帘,浅浅细语闻何曲。

红烛漏,乐府自楼外楼怨女闺,弦三声,又瘦了多少待闺人,多少红颜空白首。

复来归,复来归,故里离人也彼此,空留伊人徒憔悴,也不归故。

孤落幽幽长巷,说书人笑弹故里风流人,夜夜情欢灯尽宿。

孟楼里,戏子半面素妆,唱离戏,离人不旧词如旧。

楼外烟雨起,红烛湿,徘徊空巷闻青砖,旧时幽香归来复。

夜色寒,深闺青檀叩旧词,梦回梦里不来归,静待离人故里留。

故里旧青史,还在小镇幽巷流转,说书人说着离人不来归,戏子唱着离人复来归,闺人走在离人的归路⋯⋯

更多最新风格古风文字的可加扣:77⑤①①①六八九,新浪微博:公子夕--墓辰

三 : 青山依旧,夕阳几度——关于老人

提到孩子她外婆,我曾写过赞扬她通情达理的文章。她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老太太,也是一个很会办事的聪慧女人。但这并不表明她就可以有一个衣食无忧安乐祥和的晚年。

孩子他外爷去世后,空荡荡的一个院落,剩下孩子她外婆一个人孤零零过活。一个76岁的老太婆,单是一个人生活,身子骨结结实实,健健康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也说得过去。不料想,去年冬天,连绵不断的一场冷雨,弄得小院子地面松软光滑,让孩子她外婆走路不小心滑了一脚,一屁股蹲到地上,蹲出了脊椎骨骨折。这一蹲一骨折,三个月卧床不起,一下子使原先风平浪静的姊妹兄弟关系顿起波澜。

老婆不会下炕头,姊妹们轮换着侍候。开始酝酿事时都对花钱和侍候没有不同意见,都同意。而在侍候过程中,有的主动,有的被动,有的干脆不动,还有的躲避远远的,人不见人,钱不见钱,见面都难。一向慈祥和蔼可亲的老婆婆脸上堆起了一堆堆愁云,笑脸少了,皱纹多了;笑容满面的时候少了,愁眉不展的时候多了。

看着孩子她外婆那张日渐消瘦的饱经沧桑的脸庞,我耳畔不停地回响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的主题曲“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人说老人是全社会的财富。从孩子他外婆脸上,无论如何看不到温馨和从容。她是财富,而联系子女们的态度,究竟把她当成了财富还是包袱?

如果把老人比作夕阳,那么不妨把年轻人比作青山。夕阳落山的时候,青山依旧巍峨雄壮。自然,老年人也曾有过当年的威武,年轻人并非永远的一成不变的壮如山。

岁月变迁,活蹦乱跳调皮捣蛋的小孩儿会变朝气蓬勃的小青年,小青年会变成成稳重成熟的中年,中年人也将两鬓斑斑,变化成精神矍铄老态龙钟的老人。位置和角色都在不断转换,生老病死还真是人人都逃脱不了的规律。(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孩子他外爷临走时没有留下多少存款,说白了根本没有留下什么钱,给孩子他外婆的养老结结实实出了一个大难题。

老太婆又不是国家退休干部,也不是企业退休工人,没有一分钱的退休金,身体一有病,又不能劳动,不能自己种地自己养活自己,生活需要子女们来照顾。几个子女们都已成家立业,各自都要工作,都要挣钱养家糊口。几个子女都不富裕,都是忙忙碌碌一个月到头,挣几个有数的钱。一边是老人,一边是自己的家,两边都要兼顾,于是就有了矛盾。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生咱养咱的老人,在工作繁忙当中,抽出空闲主动看望,和他拉家常,给他买东西表示关心,天经地义;就是在自己手头不宽裕的情况下,不等老人张嘴要钱,主动给老人看病,主动送钱给老人花,也理所当然。

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的好多情况并非如此。

有的人借口工作忙,杂事多,除了逢年过节,平时很少去看望老人,就是老人身体有了病,也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得到治疗。有人说不是不主动给老人送钱,而是自己确实经济不宽裕,借口自己都缺钱花而把老人的花销忘到脑后。老人上门讨要再三,也只是了了给一点点,非常不舍得。有的人借口分家时财产非配不公或有的家务事处理不当,老人悖谁向谁厚谁薄谁,不养活老人。还有的人一天到晚埋怨老人没本事,没出息,没有给自己找到好工作,没有给自己创下丰厚家业,以此为借口不管不看老人,不给零花钱,不照顾老人生活,老人有病也不给治疗,让老人倍受病痛熬煎,说句不客气话让老人等死……等等等等,类似的不通情理现象,现实生活中很普遍。

老人不是完人,老人当然有缺点和不足。但老人毕竟是老人,毕竟是从小把我们养活大的亲人恩人。当我们幼小的时候,老人一口一口喂我们饭菜,扶我们迈着蹒跚的步履学走路,供养我们上学,帮助我们成家,立业,直至独立生活;而当老人满头白发,老弱病残,不能生活自理,需要我们搀扶的时候,只要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只要是一个尚有良知的人,只要是一个血肉之躯,不管他有多么冠冕堂皇的原因,都不能构成不赡养老人的充足理由,都不能成为拒绝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的借口,都不能甘当一个似乎是毫不相干无动于衷的看客。

生老病死是规律,任何人最终都要走向死亡,都逃脱不了这个结局。人都不能也没有必要怕死,老人更是不能怕死。坦然面对死亡,保持良好心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有的老人一天到晚心思重,担心儿女过不好,担心孙子孙女上学学费没有保证,就业压力大,担心自己身患多种疾病,不定那一天就要走了……想想这想想那,总是担心忧虑多,放不下的多。人老了,年轻时该做的都做了,该尽的义务都尽到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还是不要想那么多,放下心中的那个结,浑身轻松一点。

老人有积蓄或者月月能领到固定的养老钱,晚年的生活自然有保障,养老自然就不成问题。苦就苦了那些没有钱的老人穷困潦倒的老人及没有退休金的老人。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养老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应该说,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年轻时个个都是好汉,挣的钱虽说不多,但存起来养老,绝对没问题。那时年轻,离养老还很遥远,老人也不是没想到把那些钱存起来,而是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好不吝啬地用在子女生活、升学就业成家等方面,将所挣的钱花了个毫无保留一干二净。

有的子女自己本身挣不了几个钱,照顾自己一家总感觉捉襟见肘手头紧,做老人的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总不忍心张嘴问子女要钱花,就是有病买药也能忍就忍,从不轻易张口。当子女的,再不主动急老人所急,想老人所想,有所表示,老人能不受委屈?有的当儿子的纵然想有所表示,而媳妇总是想不通,脸上不高兴,不支持,为了怕生气,不得不偷偷摸摸。当子女的想不起来,等到老人见面或上门讨要零花钱,当儿子的来个委婉含蓄的拒绝,还一次两次不给面子,老人几十年含辛茹苦,想想能不伤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人啊,在年轻时,在能挣钱的时候,还是要“留一手”,不要有一块钱,就在子女身上花两个五毛。与其花子女们的钱问子女们要钱总不理直气壮,总显得被动,不如留几个养老钱,自己花自己的钱来养老,谁的脸色也不用看。

老人对子女博大、无私、崇高的爱,解决不了严酷的养老困惑,代替不了晚年生活的凄凉。老人在子女身上全心全意,有十分力,绝不出八分劲。光考虑咋能让子女们少被一点圈少走一点弯路,让子女生活得更好一点。至于个人养老,根本不咋考虑。

法律规定,公民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因不孝顺不照顾老人不尽赡养义务而被告上法庭的子女也有。更多的是老人尽管说养老问题多多委屈多多,但说出去怕丢人,不愿意声张,选择了忍气吞声,苦苦地默默地支撑着,过一天算一天。

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人都忙着工作工作工作,好像陪老人说话就显得很稀罕很稀罕了。

我一个同学,他哥哥去美国留学后办了绿卡,留在了美国发展。他父母70多岁的人了,儿子让老人去美国生活,老人说啥不去,至今在老家一个穷山沟里住,常常收到儿子从美国寄来的美元。一双老人总见不到儿子,常常想念儿子想念得流泪。这对老头老太太常对人说寂寞,做梦都梦见儿子。如果能常和儿子见面,不稀罕什么美元,宁愿不要美元。

金钱可以给生活带来方便,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但生活中还有一些金钱弥补不了的东西,那就是亲情。老人需要子女的金钱,更需要子女的陪护和安慰。和老人随便聊聊天,拉拉家常,说说话,也是老人异常迫切需要的一种温馨。

人年轻时不明显,一到老,身体不好,就像一台机器,到了衰老期,各种零部件就要出故障了,就需要保养和维修了。一有病,走起路来气喘吁吁,走不动;吃东西,牙掉了,咬不动,浑身上下,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痒,不舒服是常有的,去医院看病买药也是常有的。有人嫌弃老人有病,脏兮兮,不愿意接近老人。想想自己咋长大了?千万不该有这种念头。

不少老人老伴早早去世,很想再找个伴,但子女们考虑到财产分割,考虑到社会影响,考虑到风俗人情,就是不支持,就是从中百般阻挠,弄得老人说不出的尴尬说不尽的伤心。老年人青年人都是一样的,渴望有个伴侣说说悄悄话,解解闷,甚至是解决生理需要,这很正常。做子女的,思前想后,想这想那,就是不站在老人的角度,没有为老人想周到。

老人的幸福生活,不仅仅局限于有吃有喝,有穿有戴,有玩有乐,有病有医,还需要有人关怀,有人看望,有人惦记,还需要心情舒畅,还需要情感方面的沟通和交流。

老人笑得开心活得开心,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随着社会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养老,但愿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是一个轻松的代名词。

2010-4-13日草成

四 : 【长篇报告文学】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报告文学】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记一支活跃在成都的石柱老干老年战线上的工作团队

中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老干部局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曾几何时,在成都,在川蜀巴渝一些地方,以及石柱县的机关和老干部老年朋友中,不时地都在纷纷地议论和传颂着,在成都的石柱老干老年工作团队的一些人和事。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工作团队,什么样的一些人物,什么样的事迹,能那样撼动人们的心,让社会和人们如此激动和感佩呢?(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敬佩与激动地心情,携手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与他们高雅善良的心灵对话,去探访和揭示这其中的奥秘吧!

初夏的七月,连续多日雨后的天气凉爽了许多,给忙碌的人们带去了好心情,使川西平原这座美丽的大都市更具魅力。我们在成都实地采访,与生活在这里的石柱老同志们面对面座谈,倾听他们滔滔不绝地深情叙说,讲述那一个个动人的事迹与故事,方才解开了这其中的疑惑。原来,他们是一批从石柱离退休后,由十多位老共产党员、老公务员、老教师、老企业干部组成的,志愿为在蓉石柱老干老年朋友们服务的工作团队。

数年来,这个工作团队无论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还是在酷热的盛夏,或是在严寒的冬天。他们始终以饱满地激情,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地工作态度,常年累月无怨无悔地奋力在成都石柱老干老年工作战线上。为在蓉的200余名石柱离退休人员,以及数千名石柱籍同乡热心服务,做了大量地实事、好事、善事。因而,他们这一系列地行为和善举,温暖了一大批在蓉老干部老年朋友及同乡们的心,它犹如酷热地盛夏时节,暢飲了一股甘甜可口的清泉,清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使这种具有正能量地时代精神,致使川渝许多州、市、县的老同志和同乡们,也纷纷向他们学习取经与效仿。

现在,就让我们以蘸满深情地笔法,真实地向您叙述和报告,这个充满了人间真善美地真实而感人致深地故事吧!

上善若水 真挚真爱创社团

“林深不见人家住,道上惟闻打麦声”。

改革开放,促进了时代和社会发生了变迁,也冲击了传统地定居与养老观念。随着一部分石柱的老同志离退休后,他们因各种缘由选择了成都这座历史悠久,且适宜居住的大都市过养老生活。由此,逐渐在这座历史悠久且美丽地成都市区以及近郊区县,聚集了一大批石柱离退休老干部以及年轻的同乡朋友。

然而,由于过去相识相交不多,甚至于大都是陌生的,大家自然是孤身独影地在生活。加之,又没有一个平台或组织,不仅相互间难以联系沟通,而且随着退休时间久远,又远离原工作单位,使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鞭长莫及。因而,尤其是这批老干老年朋友们,他们犹如一只只孤鸟,单身孤影地生活在这座城市,疑或是成了被遗忘的群体。长此以往,这批人形成了情感孤独,乡愁难畴,以及工资、体检、门诊住院等问题难解,难免在这批人员中积累了一些怨气。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自然而然地都在渴望和呼唤,能有一个平台和机会,能有一个组织或团体来帮助他们,以排解他们长久形成的苦闷和困惑。依那时的情形,真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情意味!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驶来”。二00七年五月十五日上午九时许,蓉城的天气格外晴朗,天高云淡,树郁葱葱,空气清晰,鲜花飘香,依然浓郁着春天的气息。恰巧这时,退休定居成都的谭奇勇同志应邀到场,给在人民公园聚会的二、三十名石柱的老同志们,带去了欢乐和希望。当他了解知晓了大家的苦闷心情后,处于一片真挚的爱心,顺势与大家商议,由此而谋划了组织社团的举措。

随后,在大家多次热情地推举和期待下,以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欣然出面牵头。先后邀请了周兴智、谭祥柏、冉涵,及叶扁舟、谭样金、杨文型、黄启裕、谭茂萍、段学智、周继水等一批热心奉献的人士。以及陆续参加秘书处工作的王秀英、陈世垓、傅中秋、王松吉、吴荣荣、崔吉凡等同志,先后做了大量地筹备和日常会务、后勤服务性工作。

在他亲自起草《章程》、谋划方案,联络人员,又与一批老年朋友们一起,先创建了“石柱离退休在蓉人员联谊会”、“石柱老干部成都自管小组〞;然后,又先后与陈正雄、钟世国、向天葵、郎红俊、张和君、马泽碧、景朝晖、陈胜葵等一批同乡一起,创办了:“石柱在蓉乡友联谊会”等社团组织。协商了社团宗旨、《章程》、制度,建立了组织机构、服务体系,开展了一系列地聚会、文娱、歌舞、棋牌、垂钓、返乡旅游,支持同乡企业发展,以及贺禧、义诊、慰问、吊唁等活动。为老同志们办理了工资、门诊、住院、体检、资格验证等工作。

由此,逐步扩大了影响,致使老干老年团体由最初的50余人,逐步凝聚散居在成都片区近200余老同志参加到社团中来。使大家有了欢声笑语,心灵得到安宁,困苦得到解忧,有了一定的归宿感,生活充满了丰富多彩和人生的意义。

诚然,正如原县计委主任杨文型,以及原县工行干部甘玉梅老大姐,等众多老同志深情地表述的那样:“自从有了联谊会,使我们似乎有了单位或组织,好像是回到了组织地怀抱,仿佛有了家的归宿感,让我们对人生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团体创建八、九年以来,通过这个工作团队的精心组织耕耘,热心真城地服务。不仅使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增进了友谊,添加了生活情趣,舒心愉快地过养老生活,减轻了政府、社会、家庭负担。而且也在新形势下,实践并探索总结出异地离退休群体,如何达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和经验。因而,它在成都、重庆、石柱等地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极佳印象,使人们纷纷景仰学习效仿,这也就显得是十分地自然的了!

积极争取 县委县府重视关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联谊会建立不久,谭奇勇同志和这个工作团队,就将争取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成都老干老年社团的重视和领导问题,纳入了他们的重要工作日程。

二00七年,经与团体理事会研究后,他多次自费专程返回石柱汇报工作,争取县上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时任县委书记盛娅农,县长冉茂忠同志在百忙之中,专门安排时间,在召开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上,集体接待并听取了他的汇报。会上,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地讲话,给予了他们组建异地老干老年社团工作,以极大地支持和高度地评价,并对他们请示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答复。由此,更加坚定了他们抓好异地老干老年社团工作的信心。

随后,县政府又专门召开有组织部、人事、劳动、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会议,专题研究落实这个团体汇报请示的问题。并将明确解决问题的答复意见,以石柱府办发(2007)70号文件的形式,下发给相关部门执行,给予了在成都的石柱老干老年社团,以极大地关怀和照顾。

随后几年,县委县政府及县委办、县政府办、组织部、人保局、老干局、老龄委办等部门,也一如既往地给予了关心支持和照顾。使离退休在蓉的全体老干部老同志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也自然地体现了团队的力量,体现了这个工作团队地人格魅力!

乐于奉献 甘当老年“孺子牛”

“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

众所周知,老年社团组织,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它既无权也无势,更无财力和多少资源可用,特别是在异境他乡开展工作,更是困难重重。但这个工作团队深知这一切,更深知既承担起了这副担子,就要勇于担当。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活动场地就联系公园、会所、党校等埸所作场地,千方百计地把工作抓好,以不辜负在成都的全体老干老年朋友们的期望和重托。

所以,若干年以来,他们以坚定的信念,极大的热忱和乐于奉献,勇于负责的“孺子牛”精神。经常是不惜占用或牺牲他们的休息时间,多少个日日夜夜,都在为老干老年朋友们操心操劳,甚至于有时还要贴一部分退休金,并利用他们的资源和人脉关系支持团体的运转。他们真心实意的态度,务实创新的作风,脚踏实地的精神,得到了全体老年朋友及同乡们的真诚支持和高度地赞誉。

然而,更为可贵的是,在探索异地离退休群体,如何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方面,给政府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自然,这也让他们退休后,在新的征途和新的工作上,有了崭新事业的成就感!

倾心尽力 真心实意解忧难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他们针对联谊会的老干老年朋友们,大多退休多年,平均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上,而八十高龄的就有十余人的实际。并且在工资、福利待遇、医疗保险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各自办起来十分不便,有时还会惹气受。社会责任驱使这个工作团队,下定决心,实实在在地为老干老年朋友们办一些实事,以缓解他们多年的困惑。

由此,若干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怀下,他们千方百计地先后为本团体76人,解决了免付手续费既可在成都直接领取退休金的问题;解决了600人次及所有退休在异地居住人员,长期无法享受体检待遇的问题;解决了生病住院及医疗费报销难的问题;又受县人保局委托,为400多人次行政、企业离退休人员,办理了资格验证手续,免除了大家往返石柱办理的复杂程序和费用。

然而,他们把为在蓉老干老年朋友们办事的过程,也当作他们自己静心修身的过程,既是他们自己行善积德,净化心灵。更让大家真正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待遇,把党和政府对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的关怀,真正落实到了这批人身上。

同时,客观上,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减少了压力,排除和化解了一些相关矛盾的发生,为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做了大量地工作。真正袒露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

以人为本 关怀备至暖人心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敬老爱幼的伟大民族,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他们历来就养成了传承这种良好风尚的品质。特别是在他们创建并负责老干老年社团工作以来,更是身体力行,并将此项内容写入社团的章程,形成制度予以贯彻始终。

若干年以来,逢年过节他们都要给老朋们友打电话,发短信或召开团拜会,向大家表示节日的问候。每月一次大型聚会,他们都坚持提前到场服务,并亲自在门口恭迎老朋友们的到来。若遇上患病住院的同志,他们均是亲自组织一部分老年朋友一道,既使是酷暑和寒冬,始终坚持赶往医院或家中,均是自掏腰包购买物品慰问。多年来,理事会及秘书处的同志们或是统一,或是分别先后,共慰问住院老干部老年朋友近60余人次。

同时,理事会还以团体的名义,或受县上委托,主持或参加了悼念15名不幸在成都去世的老干老年会员。并慰问及其家属,帮助料理后事,借以体现组织上或团体的关怀,使其家属子女们格外地受感动。在社团工作中,始终贯彻了人本理念,增进了老年朋友们之间的情感和友谊,也增强了社团的凝聚力。自然,也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地品质!

丰富活动 社团建成康乐园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多年来的实践,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老干老年社团工作必须坚持:“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工作方针。应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老年朋友们的特长和身心,身体健康的各类活动,才能使老干老年社团聚集人心,越办越好越来越活跃。

因而,建立社团之初,他们加强了小组和服务体系建设,将团体200余人划分为七个小组,专门设立秘书处以及会务、后勤机构。开展了文艺、旅游、棋牌、保健、垂钓等多个兴趣小组活动,将活动制度化、主题化、趣味化。坚持每月一次例会,既学习时势、政治、政策,办书画展,又开展文学创作谈,朗诵诗歌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文娱活动,以健体净心陶治情操。

与此同时,他们还专门开设健康讲座、义诊活动。安排团体内的谭继雪、毛则先、黄启裕等老医生,义务给大家量血压、诊病、处方,讲解预防疾病知识,及组织返乡游和近郊游等活动。既丰富了大家的退休生活,又一定程度上关注和保障了大家的身体健康,使老干老年社团成了康乐园。也让全体在蓉老同志们,能舒心愉悦、健康地过好每一天。

老有所为 服务地方献余热

“一轮红日依青山,只见湖光数里间”。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虽然无情的岁月,早已夺去了他们的青春韶华,甚至也使部分同志过早地离开了工作岗位。然而,这些并未使他们消沉下去,他们依然保持了应有地志向和情操,时刻关心着国家和家乡以及住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倾心尽力地散发着他们的余热。

二00八年一月以及二0一一年一月,石柱县委、县政府分两次,在成都召开该县籍代表人士联谊活动,决定由谭奇勇同志负责活动的筹备工作。他欣然接受任务四处奔波联系,在短短五、六天的时间内,就联络并受县上授权邀请了八十余名代表,提供给县委县政府,保障了这两次联谊活动如期顺利地进行。

同年九月,县里一行10人到成都旅游景区学习考察,他又应邀承担了食宿、景点选择、导游、全程顾问及服务工作;同年十二月,重庆武陵山珍公司到成都拓展市场,他又应邀为其提供市场分析、筹办开业庆典等义务服务;县政府在成都招商引资,他再次应邀提供信息、商情方面的义务咨询顾问工作,并协助县领导主持会议。

二0一0年七月,县政府领导一行数人赴成都考察,理事冉涵、杨文型同志受团体委托,全程陪同考察并提供顾问工作,除社团招待外,杨文型同志还热情地私人设宴款待了他们;理事谭祥金同志也在居住地业委会担任了一定的职务,为小区管理做了大量工作;理事谭茂萍同志在街道艺术团也担任了职务,并经常参加社会和团体的义务演出;理事叶扁舟同志也经常义务为社会和社团摄影;老干部吴德洲同志还多次受团体邀请安排,给全体老干老年同志们作时势政治辅导性地报告。与此同时,谭奇勇同志还曾兼任居住所在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以及居民组长,现仍担任同乡会会长或名誉会长、商会顾问等职务。

总之,凡是有利于家乡和地方建设、社区管理方面的事项,只要知晓和被邀请,这个团队一班人都积极参与并尽心尽力地去做。尽可能为家乡和社会多做一些实事,竭尽奉献他们的绵薄之力,并坚持不获取任何报酬。

“不是偷闲做时态,要分春意到贫家”。奉献,是不计任何回报的,它自然与市场等价交换原则无关。在这里,它展现的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更体现的是这个工作团队,一心为老服务,老有所为的高尚情操和时代的精神!

我们真诚地期待,在践行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强国梦的热潮中,这个工作团队永葆这种激情和活力,在异地石柱老干老年工作战线上不断地向前迈进,获得更加丰硕地成果!

(敬之受托执笔撰稿)

二0一四年七月十六日

作于成都市郊寓

听雨轩

本文标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错过,夕阳依然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9790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