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2017年江西省中考作文-我读《唐诗三百首》

发布时间:2018-04-29 所属栏目:熟读唐诗三百首下一句

一 : 2017年江西省中考作文-我读《唐诗三百首》

发布时间:2017-04-11

XX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目(52分):以“我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本书名,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我读《唐诗三百首》   左晓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题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我最早诵读《唐诗三百首》是在识字之前,姐姐口头教我识记的。记得小时候,姐姐常带我到河边柳荫下观风景,是在那里姐姐教会了我诸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类的名诗佳句。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去年八月份,姐姐被远方的一所重点大学录取。接到通知书,全家上下沉浸在欢喜之中。我向姐姐道一声祝贺,便偷偷地跑到河边,我彷徨在柳荫下的小路上,努力追寻姐弟俩的足迹,回味姐姐曾带给我的美好时光。想到《唐诗三百首》里依依惜别的场景就要落到我们姐弟身上,我不禁潸然泪下。

在车站,全家人为姐姐送行。我把一个彩色小布包送给姐姐,姐姐打开一看,笑着说:“傻弟弟,你要效仿古人把姐姐留下呀?”我说:“不,我用一根红丝带把柳条系住,是想把姐姐心留住。巾帼不让须眉,姐姐应该到外边闯闯。只要姐姐无论走到哪里,都心系家人,就足够了。”

西去的列车已缓缓启动,姐姐在窗口不住地向我们挥手作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如今,姐姐不在身旁,学习上不懂的东西无人指导,有了困难不得不自己克服。渐渐地我成熟了,也学会了自主学习。

姐姐很少回家。但是,只要是花好月圆之时,姐姐就一定会抽出时间在网上和家人相见。姐姐每次视频都把我送给她的礼物拿给我们看,并鼓励我好好学习。我也鼓励姐姐要勇敢地去闯出一片新天地。

现在重读《唐诗三百首》,已没有古人那种难舍难分的感觉了。其实,相聚是偶然的,分别才是必然的。

有一种分别叫暂别,暂别如味精,会带给人另一种情趣;

有一种分别叫久别,久别重逢,使人懂得珍惜;

还有一种分别叫永别,花已落,人已去,过度悲伤不可取。我们应该把他们留下的教诲、温情和其他精神食粮留住,伴我们走好漫漫人生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后记

字数:769

二 : 熟读唐诗三百首

在书市上买书,我又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手里不是没有同样内容的书,只是版本不一样,版本不一样,拥有的心情就不一样。也许买回家之后会翻一翻,也许买回家就放下了,再没时间看了。买书有时候也是一种心理安慰,买回来就意味着自己会看,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去看。正如图书馆里的书,你办了证件之后,那些书你就有权利阅读了,看不看由你了,你看多少是你的事,看几本也是说你看了图书馆里的书了。有些人自欺欺人,有些书他只看了书名就说自己看了那些书,其实那些书里讲了什么,他根本不知道。有些人说自己懂鲁迅,其实他说的话只能说一件事:他没看过鲁迅的书,他对鲁迅的理解就是在学校里学的那几篇文章,他讲鲁迅的话都是别人嚼过的馍儿,很可怜。

有人说他博览群书,一天能看多少本书。我对这个爆料儿实在是自愧不如:我自己买的书通读第二遍的都很难都做到,好几天才能看完一本书,因为自己除了看书,老老实实的看书,而不是看看书名,不是看看署名就算看书,自己还要生活,还要工作,还要交游,迎来送往,心情好、心情坏,看书有时或有收获,看书有时犹如味如嚼蜡,像《战争与和平》我就看了好几次,总感觉很别扭,都没有全卷看完过!这样的书还有许多;《围城》我只看完一遍,以后再看都因为琐事困扰,没有看完或者看着看着就恹恹欲睡。我对《围城》的印象还是来自于电视剧和第一遍阅读的印象。有人会说了“你做不了并不代表别人做不了,人家和你不一样”。是啊,中国这么大,神仙也不少。多亏我还不是神仙,我要是神仙了,那些抬轿子的人就会要了我的命!我平生最恨和蠢货说话、办事,看了许多人写的言论之后,我更加痛恨。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在我手里有好几个版本了,我通篇看过还是从朋友手里借的那本印刷质量有问题、错漏之处俯拾皆是的简本。朋友很好学,很执着,那本书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他就是能看下去,并且都能把书里的每一篇诗都背下来,我自愧不如!有时候怀疑的精神也很让人无奈,没有信仰的热情,就没有进取的精神。我就没有“熟读唐诗三百首”过,我对唐诗的印象还是从前抄录的那本《千家诗》,那里面的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容易记忆,五言七言的诗都是流传很广的,而《唐诗三百首》里面的诗对受众就有些要求了,如果没有些底子的人,理解、记诵就有些困难了。

别的不说,就以白话诗歌的鼻祖白居易的诗为例,被选在《唐诗三百首》里白居易的诗就都是本事诗和文人诗了。《琵琶行并序》、《长恨歌》谁能记诵清楚我是很羡慕的!朋友抑扬顿挫的背诵《蜀道难》,一字不错,羡慕的我都想发狂,嫉妒的说是“忌恨”也不为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看公孙大娘弟子舞剑的《剑器行》、李商隐的那些律诗在他嘴里滚瓜烂熟,那些诗在于我看两遍都感到头昏眼胀,看着朋友流水般的背诵,我只有忌恨的份儿了。

朋友是个敏感的人,但反应又不是很快的人,而这样的人往往做事情很专心,做事情很容易成功,原因就是简单、从一!这个原因看似很简单,但对于许多聪明人来说,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人心长满了野草,这些野草往往会让许多人没有把精力投入正事上,往往流于空话,最后一事无成。我也是这样的人,很惭愧!还记得当年三哥背诵李白的《长干行》、屈原的《涉江》、贾谊的《过秦论》,那个艰难、痛苦!当时我看了就不愿意再背诵诗文。后来看鲁迅先生的文章《人生识字糊涂始》,读得一知半解,就以此为据,不愿背书,理解,不求甚解就行。现在和三哥说话,他说话多有文采,我的话都是大白话,上不得台面,才后悔少年时光挽不回了。我当初觉得自己比三哥聪明,现在感觉自己就比三哥多了一点小聪明而已。

写诗是个艺术活,和诗歌打交道的人都有点本事的人,我就很知趣的看些小说、随笔、新闻报道一类的文字,这么多年以来说了许多废话,还没有浓缩了的精华——诗一句重要!可惜!但并不是说我不爱诗,我愿意看席慕容、汪国真的诗,但也不是全部,有些诗我是能背诵的,有些诗我不喜欢的也不屑于浪费精力去记诵。我说了,我有些小聪明,挑食。

上学的时候学的诗词都要求背诵的,我都背了,于是现在我的诗词的水平都是以这些诗词为基础的,这些记忆对我帮助很多。搜罗一下记忆,我记忆里诗词也够一百这个数,我只能以此作为交代了。我看古文不是很积极,我看《古文观止》是经常性的,但要说到记诵,我不能记诵全篇,我只能记诵其中的只言片语,有时候还是用自己的话翻译了那些言辞。我不想因为那些言辞害了我的意,我只取我需要的那个意思,不需要汲取的意义我都选择放弃,我把这样的读书方法称为“批判式的读书方法”。说盲从也行,说自主也好,我只在乎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哪些是我应该注意的,哪些是我不应该挂心的。

朋友写了一篇很生动的文章,我至今记忆犹新。说的是他在异地工作期间,结识了一个文学青年,说他很有才华。他们通过记诵唐诗宋词结缘,并结交成朋友,并称其“有才华”,我很想见一见这个人。终于有一天我见到了这个人,言谈之下,感觉这个人并没有那么神,朋友的话纯属一家之言,言过其实了:那个人形象猥琐,精神状态一般,言辞之间没有什么突出的精华闪现。也许他的过人之处就是多看了几本书,把唐诗宋词背的很溜,震住了少见多怪的朋友而已。我当时虽说也没走出过乡村,但我接触的人很广,我看小说、看汪诗、席诗也有很多遍了,言语中都有点那个味道了,而那个人就没给我那个印象。朋友说:一面之缘哪里会有那么深的缘分可以了解对方的才华所在。我想也是吧。

能在一起畅快谈文学创作,就只有朋友一个人而已,即使上网以后也没有遇到这样的人,在网上多是以生活来理解创作。我们那时候凭的都是感觉、凭的是自己的阅读深度、快感来评价彼此的文章好坏,通俗易懂、言之有物、贴近生活的文字才是彼此喜欢的文字。谁知,他在后来的日子里竟然改道了,离开了不能填饱肚子的创作,去和别人侃大山了。——我想他最后也会是另一个他认同的人,和他那个朋友一样的人。

2000年夏天我到了密山打工,有了收入,就到处买书,在夜市上就买了许多十块钱三本书的书,这中间就有图文版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买了归买了,但我一直没有通阅过这些书,我的注意力还[www.61k.com]是放在《新华文摘》一类的杂志期刊上。

61阅读欢迎您转载分享:

我来济南的行李中就有一套中华书局注释版的《古文观止》,在济南都生活十年了,我一直都没有再看完一遍这套书。我颠沛流离,为生存奔波、为理想落地奔波、为生活更质量化奔波,这么多年以来,书籍一直伴随我左右,而且越来越多,古文书籍、当今的书籍堆满了我屋子富余的空间,这里就有《唐诗三百首》许多的版本。我心里一直怀揣一个梦:什么时候能够“熟读唐诗三百首”?我不是想成为诗人,我是想我的文字更蕴涵一些诗意的味道!

61阅读欢迎您转载分享:

三 : 熟读唐诗三百首

熟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 熟读唐诗三百首

唐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三百

熟读唐诗三百首 熟读唐诗三百首

首,不

熟读唐诗三百首 熟读唐诗三百首

会吟

熟读唐诗三百首 熟读唐诗三百首

诗也

熟读唐诗三百首 熟读唐诗三百首

会吟

四 : 熟读唐诗三百首

在书市上买书,我又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手里不是没有同样内容的书,只是版本不一样,版本不一样,拥有的心情就不一样。也许买回家之后会翻一翻,也许买回家就放下了,再没时间看了。买书有时候也是一种心理安慰,买回来就意味着自己会看,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去看。正如图书馆里的书,你办了证件之后,那些书你就有权利阅读了,看不看由你了,你看多少是你的事,看几本也是说你看了图书馆里的书了。有些人自欺欺人,有些书他只看了书名就说自己看了那些书,其实那些书里讲了什么,他根本不知道。有些人说自己懂鲁迅,其实他说的话只能说一件事:他没看过鲁迅的书,他对鲁迅的理解就是在学校里学的那几篇文章,他讲鲁迅的话都是别人嚼过的馍儿,很可怜。

有人说他博览群书,一天能看多少本书。我对这个爆料儿实在是自愧不如:我自己买的书通读第二遍的都很难都做到,好几天才能看完一本书,因为自己除了看书,老老实实的看书,而不是看看书名,不是看看署名就算看书,自己还要生活,还要工作,还要交游,迎来送往,心情好、心情坏,看书有时或有收获,看书有时犹如味如嚼蜡,像《战争与和平》我就看了好几次,总感觉很别扭,都没有全卷看完过!这样的书还有许多;《围城》我只看完一遍,以后再看都因为琐事困扰,没有看完或者看着看着就恹恹欲睡。我对《围城》的印象还是来自于电视剧和第一遍阅读的印象。有人会说了“你做不了并不代表别人做不了,人家和你不一样”。是啊,中国这么大,神仙也不少。多亏我还不是神仙,我要是神仙了,那些抬轿子的人就会要了我的命!我平生最恨和蠢货说话、办事,看了许多人写的言论之后,我更加痛恨。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在我手里有好几个版本了,我通篇看过还是从朋友手里借的那本印刷质量有问题、错漏之处俯拾皆是的简本。朋友很好学,很执着,那本书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他就是能看下去,并且都能把书里的每一篇诗都背下来,我自愧不如!有时候怀疑的精神也很让人无奈,没有信仰的热情,就没有进取的精神。我就没有“熟读唐诗三百首”过,我对唐诗的印象还是从前抄录的那本《千家诗》,那里面的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容易记忆,五言七言的诗都是流传很广的,而《唐诗三百首》里面的诗对受众就有些要求了,如果没有些底子的人,理解、记诵就有些困难了。

别的不说,就以白话诗歌的鼻祖白居易的诗为例,被选在《唐诗三百首》里白居易的诗就都是本事诗和文人诗了。《琵琶行并序》、《长恨歌》谁能记诵清楚我是很羡慕的!朋友抑扬顿挫的背诵《蜀道难》,一字不错,羡慕的我都想发狂,嫉妒的说是“忌恨”也不为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看公孙大娘弟子舞剑的《剑器行》、李商隐的那些律诗在他嘴里滚瓜烂熟,那些诗在于我看两遍都感到头昏眼胀,看着朋友流水般的背诵,我只有忌恨的份儿了。

朋友是个敏感的人,但反应又不是很快的人,而这样的人往往做事情很专心,做事情很容易成功,原因就是简单、从一!这个原因看似很简单,但对于许多聪明人来说,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人心长满了野草,这些野草往往会让许多人没有把精力投入正事上,往往流于空话,最后一事无成。我也是这样的人,很惭愧!还记得当年三哥背诵李白的《长干行》、屈原的《涉江》、贾谊的《过秦论》,那个艰难、痛苦!当时我看了就不愿意再背诵诗文。后来看鲁迅先生的文章《人生识字糊涂始》,读得一知半解,就以此为据,不愿背书,理解,不求甚解就行。现在和三哥说话,他说话多有文采,我的话都是大白话,上不得台面,才后悔少年时光挽不回了。我当初觉得自己比三哥聪明,现在感觉自己就比三哥多了一点小聪明而已。

写诗是个艺术活,和诗歌打交道的人都有点本事的人,我就很知趣的看些小说、随笔、新闻报道一类的文字,这么多年以来说了许多废话,还没有浓缩了的精华——诗一句重要!可惜!但并不是说我不爱诗,我愿意看席慕容、汪国真的诗,但也不是全部,有些诗我是能背诵的,有些诗我不喜欢的也不屑于浪费精力去记诵。我说了,我有些小聪明,挑食。(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上学的时候学的诗词都要求背诵的,我都背了,于是现在我的诗词的水平都是以这些诗词为基础的,这些记忆对我帮助很多。搜罗一下记忆,我记忆里诗词也够一百这个数,我只能以此作为交代了。我看古文不是很积极,我看《古文观止》是经常性的,但要说到记诵,我不能记诵全篇,我只能记诵其中的只言片语,有时候还是用自己的话翻译了那些言辞。我不想因为那些言辞害了我的意,我只取我需要的那个意思,不需要汲取的意义我都选择放弃,我把这样的读书方法称为“批判式的读书方法”。说盲从也行,说自主也好,我只在乎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哪些是我应该注意的,哪些是我不应该挂心的。

朋友写了一篇很生动的文章,我至今记忆犹新。说的是他在异地工作期间,结识了一个文学青年,说他很有才华。他们通过记诵唐诗宋词结缘,并结交成朋友,并称其“有才华”,我很想见一见这个人。终于有一天我见到了这个人,言谈之下,感觉这个人并没有那么神,朋友的话纯属一家之言,言过其实了:那个人形象猥琐,精神状态一般,言辞之间没有什么突出的精华闪现。也许他的过人之处就是多看了几本书,把唐诗宋词背的很溜,震住了少见多怪的朋友而已。我当时虽说也没走出过乡村,但我接触的人很广,我看小说、看汪诗、席诗也有很多遍了,言语中都有点那个味道了,而那个人就没给我那个印象。朋友说:一面之缘哪里会有那么深的缘分可以了解对方的才华所在。我想也是吧。

能在一起畅快谈文学创作,就只有朋友一个人而已,即使上网以后也没有遇到这样的人,在网上多是以生活来理解创作。我们那时候凭的都是感觉、凭的是自己的阅读深度、快感来评价彼此的文章好坏,通俗易懂、言之有物、贴近生活的文字才是彼此喜欢的文字。谁知,他在后来的日子里竟然改道了,离开了不能填饱肚子的创作,去和别人侃大山了。——我想他最后也会是另一个他认同的人,和他那个朋友一样的人。

2000年夏天我到了密山打工,有了收入,就到处买书,在夜市上就买了许多十块钱三本书的书,这中间就有图文版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买了归买了,但我一直没有通阅过这些书,我的注意力还是放在《新华文摘》一类的杂志期刊上。

我来济南的行李中就有一套中华书局注释版的《古文观止》,在济南都生活十年了,我一直都没有再看完一遍这套书。我颠沛流离,为生存奔波、为理想落地奔波、为生活更质量化奔波,这么多年以来,书籍一直伴随我左右,而且越来越多,古文书籍、当今的书籍堆满了我屋子富余的空间,这里就有《唐诗三百首》许多的版本。我心里一直怀揣一个梦:什么时候能够“熟读唐诗三百首”?我不是想成为诗人,我是想我的文字更蕴涵一些诗意的味道!

五 : 诗两首(酿。成熟)

【酿】

红尘的路,总是山高水远

没有永远的薄凉

于是,我经过那片滩涂

以茂葳的心事

沙漏成一幅偶遇的暖(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如果,我说还有如果

你最温柔的一眼

红了枫叶

白了芦花

而我也在你的脉脉中

飘散成夜的霜花

我经过的佛的渡口

取一枚舍利子

虔诚

于承诺交替

掌心轻握----你的名字

剥落稻谷纹理的外壳

粉碎,微蒸,加引,发酵

我把你的诗也勾兑

在微风起始

在绵雨落去

在融融暮色

在寂寞午夜

斟满,浅尝

【成熟】

蔚蓝的海边,是谁说把思念的念染蓝

我向云朵借一抹悠远

把九月的海

汇成你的眼

白纱裙变成你的翅膀

发在风里化成丝丝的忧伤

如果还有如果

为什么不在海啸前

振翅飞翔

我想说

在思念凝结成冰花之前

把它镌刻

雕琢

成金秋的山高水远

也许你就在

那枚夕阳下

静静等待

采摘

本文标题:熟读唐诗三百首-2017年江西省中考作文-我读《唐诗三百首》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8517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