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发布时间:2018-04-28 所属栏目:惠民政策

一 : 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解读2015中央经济工作

(预计今年经济增长仍有望达7.4%左右)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2014年经济工作,认为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www.61k.com)

2014年,我们探索了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方法和经验。面对“三期叠加”下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趋向优化,质量得到提升。我们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仍有望达7.4%左右,基本实现年初制定的7.5%左右的调控目标。

明年经济运行压力与转机并存

2015年,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性依然较多,中国经济运行的压力与转机并存。

从短期看,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如果房地产投资持续低位运行,将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往年投资项目

中央经济会议 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陆续竣工,而新开工的项目有限,可能拖累投资增长动能;工业领域面临通缩压力,煤炭、钢材、水泥等主要工业品价格趋势性下滑,制造业发展疲弱;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金融支持力度有可能减弱,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缓解。[www.61k.com) 从深层次看,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制造业产能过剩压力持续,化解产能仍需要很长的过程,企业扩大投资和生产的意愿不强;经济处于结构转型升级时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增大,工业领域的贡献在减弱;人口红利大幅减弱,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以往粗放式增长难以维持,我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得到的收益缩减。

明年有六方面因素变化可能带来经济运行转机。其一,稳增长政策仍将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基建投资将继续回升,从而有助于投资增速的企稳。其二,政策松绑有助于房地产市场触底企稳,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可能出现回升,进而稳定整体投资增长;而多项稳定住房消费措施出台,将刺激房地产相关行业的消费。其三,随着国际环境的改善,出口将保持中速平稳增长。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明朗、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加深、亚太经济体加强互联互通,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将推动贸易出口增长。其四,国际油价低位徘徊,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支持产出增长,并有助于促进燃油及汽车相关领域消费。其五,改革和政策推动股市回暖,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为消费增长带来需求并提供

中央经济会议 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资金来源。[www.61k.com]其六,不对称降息有助于推动明年银行贷款利率以及货币市场资金价格、非银行融资价格明显走低,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升企业开展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预计,2015年中国经济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我们认为,应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加快财政支出进度;通过落实结构性减税、推进税制改革等举措,继续加大对居民消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应大力解决居民“能消费”、“敢消费”和“愿消费”问题,着力提升社会消费能力。 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我们认为,所谓松紧适度,就是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保持灵活性,该紧的时候适度收紧,该松的时候适度放松。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等都应当作为预调微调的工具来加以综合运用,以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总量平衡以及价格导向的作用。

中央经济会议 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此外,定向再贷款、定向降准等创新工具仍应继续实施,以进一步发挥促进结构调整的功效。(www.61k.com)

中央经济会议 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中央经济会议 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中央经济会议 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 :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十大惠民政策

第一: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

——买房花销可能变小

惠民政策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十大惠民政策

会议提出,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

国家统计局1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33个和40个,分别比上月增加6个和2个。

第二: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购房限制可能变少

惠民政策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十大惠民政策

会议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一表述引发高度关注,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限制性措施”,公众感受最为直观的就是购房、贷款等方面限制的取消或放宽。目前,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外,多数地区已取消限购政策。年初,住建部要求各地进一步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增加贷款额度,简化手续,各地均积极响应。除了限购、贷款等方面措施外,还有哪些“限制性措施”会被取消,令人关注。

第三: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外地人也将可住公租房

惠民政策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十大惠民政策

会议提出,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第四: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

——农民工可在就业地落户

惠民政策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十大惠民政策

会议明确,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目前,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今年11月初时就表示,全国已经有25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国家要求到年底每个省(区、市)都必须出台方案。

第五: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社保负担将会减轻

惠民政策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十大惠民政策

会议提出,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确定将失业保险费率由3%统一降至2%,从10月1日起将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1%降至0.75%,将生育保险费率从不超过1%降到不超过0.5%。

第六: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养老金或实行全国统筹

惠民政策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十大惠民政策

会议提出,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

2015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按照《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开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

而对于统筹层次的问题,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11月20日在回应部分地区养老金发放问题时表示,要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按照社会保险大数法则,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余缺、分散风险,增强基金的共济能力。

第七: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有望缓解

惠民政策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十大惠民政策

会议提出,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第八: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望缩小

惠民政策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十大惠民政策

会议提出,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

第九: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企业员工也会受益

惠民政策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十大惠民政策

会议提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

具体措施包括: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第十: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股民合法权益将受到更多保护

惠民政策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十大惠民政策

会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

三 :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系列解读(一)

汪玉凯:释放活力推动改革将是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做客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月13日电(万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闭幕,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第一年,2014年将会有哪些改革举措付诸实施,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息?记者专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

汪玉凯谈到,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经济部署,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大安排,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整体对接。会议中的经济改革措施是十八大及三次中央全会精神的直接体现,并具体的落实到明年的经济工作之中。

他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大亮点:首先会议正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提出“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经济发展不能单纯的追求GDP,如果不解决产能过剩问题,GDP增长再快也是没有成效的。当前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消耗能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所以,解决产能过剩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很重要。会议特别强调“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这与强调产能过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促使GDP的增长更加有效。

其次,会议着重强调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这体现了中央高层对于地方债务问题严重性的高度重视。对于地方债务的规模和存在的问题,各地方和各个学术机构说法不一。但是不管如何,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经济发展风险。这次提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也要列入地方政绩考核,强调“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可以说正是针对现实而来。

汪玉凯认为,本次会议特别重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也是一大亮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在客观上没有像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今后如何提高农业的地位,如何稳定粮食安全,值得我们重视。他还指出,本次会议在促进社会民生方面,更加注重明年经济发展的公平正义问题,这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可以说,如何平衡社会利益,释放经济活力并推动政府自我改革,这将是我们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系列解读(二)

汪三贵:区域协调发展要与针对性扶贫有机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

人民网北京12月13日电(朱书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闭幕,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指出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是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他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和扶贫要有机统一起来,区域增长的同时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

会议指出,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汪三贵认为,当前区域发展确实需要完善和创新一些政策。目前,面临着两个比较重要的挑战。一是区域开发规划规划已经做完,规划资金量很大,但是落实起来并不是很理想,资金能不能落实,地方债能否承担,地方上没有底。第二,我国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跨行政区的,扶贫发展中具体怎么协调,没有很好解决,需要进一步探索落实。

汪三贵认为,从扶贫的角度看,区域协调发展与扶贫需要有机统一,区域发展如果项目很大,实行不是很细,很多项目只是促进区域发展,扶贫的作用非常有限,贫困人口受益有限。以前的专项扶贫到现在的连片特困区,有些项目不是针对贫困人口的,只能通过间接带动贫困人口,但是带动作用有限,有些项目,需要地方政府配套投资,资金落不到实处,项目实施可能缩减规模或者需要农户出钱,贫困家庭通常参加不了,所以,区域开发和真正扶贫怎么有机统一,政策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真正的贫困户,要有针对性的项目。

汪三贵指出,区域总体发展,必须要有更有针对性的帮助穷人,这次会议提出来,将其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还需要一系列的具体措施。“真正帮助穷人是很难的,贫困县取消GDP考核,有利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但是,这只是激励问题,还需要很多具体措施,更加有针对性的扶贫”,汪三贵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系列解读(三)

刘尚希:防控地方债务风险 亟需建立规范的投融资体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12月13日电(朱书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闭幕,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指出,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此,记者专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他认为,地方债务问题忽视不得,要有效防控,需建立一套规范的、风险可控的投融资体系。

刘尚希分析,地方债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一方面与金融关联,地方债如果出现风险会波及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地方债与地方财政有关系,如果地方债出现风险,地方经济受到影响,地方财政能力削弱会,这样债务可能会向上转移变成中央的债务。因此,“地方债横向会影响金融,纵向会影响中央,这个问题忽视不得”,刘尚希说。

刘尚希指出,地方发展不可能不借债。不借债可能会影响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基础设施融资问题也难以解决。但也不能说完全放开借债,要根据实际建设需要和经济发展水平控制好债务规模。如何有效防控地方债务风险?刘尚希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目前的地方投融资机制是缺位的,尽管有一些投融资平台,但是不够规范。要对这些平台进行整合治理,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地方规范的、风险可控的投融资机制是首要的。如果没有这个投融资机制的建立,防控风险的目标可能落空,无法实现。

此外,刘尚希还指出,地方政府责任定位要清楚,地方是一个整体概念,省级应该有辖区债务风险的监控,建立地方省市县投融资机制,才可能真正防控债务风险,此外,还应把现有债务分门别类进行清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系列解读(四)

曾业松:强调“粮食安全”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铺垫

三农经济研究专家、中央党校研究室巡视员,曾业松(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12月13日电(万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闭幕,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第一年,2014年将会有哪些改革举措付诸实施,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息?记者专访了三农经济研究专家、中央党校研究室巡视员曾业松。

曾业松指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强调了改革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将改革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所谓有效性,就是以改革促发展,促方式转变,促结构调整,促民生调整。

曾业松谈到,本次会议前所未有地把“粮食安全”放在了首要地位,并且务实地提出了五大战略举措。【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他指出,贯彻这一战略方针,要做到“五个坚持”或者“五个不能”。首先是“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不能动摇;其次,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原则不能改变;第三个是适当“利用市场平衡需求”的战略不能放弃。由于我国自然条件的客观限制,所以通过进口粮食,可以缓解我国环境对粮食发展的约束。

第四点体现在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的努力不能放松,本次会议提到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因此我们的努力不能放松。最后一点,保障粮食安全的思维不能僵化。我们过去强调保证粮食安全,要保护好耕地红线。但面临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人口发展的需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以改革的精神来实施粮食安全的战略。

最后,他强调保证“粮食安全”应该做好“三个大”:科技兴农要有大突破,粮食生产不足的时候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农业资源利用要有大视野,因为我国农业资源种类非常多,要做到农地、山地、林地的开发,突破思维限制;农业生产方式要有大变革,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模式日益多样,向着更加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农业向着多附加值的产业发展类型发展。总的来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的部署,为之后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了铺垫,提出了指导思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系列解读(五)

李义平:转方式调结构关乎中国经济能否“由大到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做客人民网(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万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3日闭幕,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第一年,2014年将会有哪些改革举措付诸实施,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息?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

李义平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结合起来,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上下工夫,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他谈到,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首当其冲的就是保证粮食安全。粮食是一个特殊的商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靠自己。我们要有危机意识,现在农业是经济发展的短边,一些地方政府近似于疯狂的圈地,卖地,可以种粮食的土地越来越少,种粮食的农民越来越少。一些资本进入农村后也改变了农民土地的用途,要明确地方政府在保护耕地方面的责任,并且加以切实追究。不能把发展等同于卖地,把城镇化等同于圈地盖房子。招商引资是用我们不能移动的土地,子孙万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换人家可以移动的技术、资本,要算账,不能为了政绩,为了眼前的利益,给所招项目以特别有利的优惠,不能为了招商引资什么都不顾。

他指出,转方式调结构很重要,涉及到中国经济能不能升级,能不能持续发展,能不能由大到强。问题是转了很长时间了,效果不太明显。我们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结合起来,切实打破地方保护,建立统一的、有效的市场,让市场淘汰落后。调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是创新,形成新的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必须创造环境,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能不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关键在于与之相关的制度安排。

李义平认为,地方债问题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地方政府约束软化,像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存在着盲目扩张的问题,只享受盲目扩张带来的好处,很难为盲目扩张造成的损失负责。很多债投向了没有质量,没有效益,难以回收的项目。应当明确,把本来七八十年后应当办的事放在眼前来办,就是资源浪费。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和升迁,借债搞亮点工程,片面追求GDP。中央提出纠正片面用GDP衡量干部的标准,加强对地方债的审计都是十分准确及时的。

最后,他指出,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地方政府不能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等于让政府直接上项目,办企业,政府可以创造环境、把投资上项目的问题交给企业。一般情况下政府也不能给优惠政策,优惠政策会扭曲市场价格,传递错误信息,破坏市场机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系列解读(六)

许勤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关键看政策执行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勤华(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万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3日闭幕,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第一年,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怎样的内涵?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勤华。

许勤华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既明确了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之策的外交战略合作区域和合作对象,也提出了推进工作的具体方法:即随着国内产业转型的步伐,在有着合作传统的前苏联地区和亚太地区通过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优化贸易产品结构来进一步促进合作。无论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区域,以及与我国有着悠久的地缘,族际,经济,政治上的交往历史,我们都有着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当今国际环境对我国的一些负面消极影响。

她谈到,中国对外来放已经有了30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出的政策重点强调了自贸区、投资协定、投资环境等问题,政府在走出去战略实施中的作用,从管理更多转向宏观指导和服务,简化审批程序,前者突出创新,后者强调市场作用,抓住了长期积累的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关键,顺应民意,但最终还是要看政策执行效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系列解读(七)

颜晓峰: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性突破 明年至关重要

2013年12月14日14: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颜晓峰做客人民网(资料图)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万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3日闭幕,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指出,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此,记者专访了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教授。

颜晓峰指出,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开局是否有序、是否顺利,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不久、新年度即将来临时召开的。会议部署了明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对于确保深化改革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他谈到,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应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性突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果,2014年至关重要。我们能不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技术升级的同时盯住底线,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化解产能过剩、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在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同时激发各地各级的创造活力;在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同时促进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纠正“四风”的同时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等等,都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的检验,就经济工作的系统性社会性而言,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最后,颜晓峰强调,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开局良好,就是要进一步处理和把握好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稳中求进为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特别是要把创新驱动作为战略基点和发展机制,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在改革创新中求稳定和发展,走上一条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的复兴之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系列解读(八)

唐任伍:“保底线、突重点、建制度”为民生建设定调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做客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万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3日闭幕,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第一年,2014年将会有哪些改革举措付诸实施,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息?就此,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

唐任伍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4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周密部署,稳中求进是总基调,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是基本思路,民生保障和改善仍然是 2014年六大经济工作的重点。【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倾听人民呼声,响应人民期待,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2014年的民生保障和改善的原则是保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

他谈到,保住底线是民生制度改革的基础。所谓保住底线,一是全体居民收入能够得到提高,让老百姓能够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二是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让更多的人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饭碗”多起来,尤其是2014年又面临700多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还有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就业工作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民生底线的保障问题,因此,要加大改革力度,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为居民自主创业降低门槛,为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和就业者创造机会。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让千千万万居民的荷包鼓起来。四是创新扶贫机制,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贫困地区的水、路、电等具有先导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持。

唐任伍强调,突出重点是民生保障的关键。民生保障和改善一定要突出重点,瞄准那些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和主要领域,满足老百姓的期盼。这些重点,就是要实现老百姓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助、灾有所帮等等方面,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老百姓#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end#构建起一个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尤其重要的是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让老百姓的“忧居”变“宜居”;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让老百姓能喝到清洁的水,呼吸道清洁的空气,享受到阳光、绿色,免受雾霾、沙尘的困扰,提升幸福指数。

他认为,完善制度是完善民生的保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从基本温饱到营养健身,从遮风避雨到宜居环保,从先富起来到共赴小康。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判断标准也越来越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因此,必须要有制度的保障,才能使民生保障和改善呈现良性循环。因此,要建立起一整套防止阶层固化、创造机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体系,破除二元体制,打破利益板结,缩小贫富差距,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让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唐教授谈到,舆论引导是民生保障的支撑。民生保障和改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一定要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舆论工具进行正确引导,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民生观,建设起一种良好的民生心态。要让全体国民懂得,民生保障和改善必须与国情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要避免一些领导人以改善民生为幌子,搞不切实际的许诺和政绩工程来博取选票的机会主义行为,要吸取欧洲一些国家的高福利陷阱的教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系列解读(九)

张占斌:“防控地方债务风险”是稳中求进应有之义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万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3日闭幕,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第一年,2014年将会有哪些改革举措付诸实施,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息?就此,记者专访了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教授。

张占斌指出,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做好这件事情,这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

他谈到,无论从国际和国内情况来看,在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一窝蜂的违规举债和超越财力举债搞建设,巨大的偿债压力使地方财政不堪重负。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观存在偏颇,脱离当地发展的客观实际,根本不顾及后任、后人能否偿还的问题,有严重的“不借白不借的”错误思想倾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的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对这种走极端的现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否则,祸害无穷。

张占斌谈到,2012年10月,国务院领导明确批示,要求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分类指导,防范风险。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需要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如不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债务资金使用混乱、损失浪费严重的状况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要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要强化教育和考核,建立债务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和问责制度,从思想上和制度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他接着讲,短期内,地方自主发债还较难成为地方融资的主要来源,融资平台在现阶段的城镇建设融资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对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对各种风险分门别类,严格防范。特别是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配套改革:一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地方税体系,完善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享制度,提高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夯实地方债务的财政保障基础,这是遏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关键。二是厘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中央可考虑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承担部分地方公共服务的支持责任,减少地方政府的发展压力和借贷冲动。三是构建完善的地方债务信息披露和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财政审计、人大监督、债券市场信息披露等行政、市场手段促进地方债务信息公开,适时构建地方债务评级制度。四是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可考虑设立专门的偿债基金,通过财政预算、投资项目收入划拨等途径充实基金账户,保证债务偿付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

张占斌认为,在当前城镇建设融资模式弊端凸显,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债务风险引起社会普遍担忧的情况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的决定,这等于是堵后门开前门。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将带来一些益处:一是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地方政府作为举债主体,不仅要以自己的财产和财政收入担负起到期偿还义务,而且其项目确立和资金使用都必须纳入政府财政预决算体系,并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项目可行性、债务偿付和资金使用效率将更有制度保障;二是与银行贷款相比,债券利率相对较低而期限较长,有利于解决目前融资成本高、期限错搭问题。三是债券市场是一个规范的大市场,地方政府不仅无法利用行政力量进行干预,而且还要和其他政府的举债项目进行竞争、共同接受市场对项目可行性和政府信用的检验,可以大大降低地方债务的违约风险。四是有利于满足城镇化发展的融资需求。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既能较好地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长期资金需求,也能在较长时间内分摊财务成本。

最后,他指出,允许地方发债固然为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开辟了一条新路,但如何操作得当,还需谨慎摸索。从邻国日本的历史经验看,地方政府债务经历了由中央预算内发债转向地方自主发债、由中央审批制转向央地协议制、由计划管理为主转向市场管理为主的发展历程。我国从1992年中央代发浦东新区建设债券到2011年财政部试点放行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四个省市举债,债务责任主体正逐步由中央政府过渡到地方政府,发展路径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类似。从允许地方发债到最终实现地方自主发债,是一条改革探索之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系列解读(十)

王雍君:立足稳中求进 财税改革当总揽新局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做客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万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3日闭幕,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第一年,2014年将会有哪些改革举措付诸实施,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息?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

王雍君指出,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同时将保障粮食安全、调整产业结构、防控地方债务风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和提高对外开放,锁定为明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实施《决定》之后,党的决策高层为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而开启的新局。新局明显地体现了一以贯之的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基调和理念,旨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贯性的同时,推动《决定》对新一轮改革所做的顶层设计尽快付诸实施,这正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造改革红利、启动新的增长动力源之前提条件。如何妥善应对改革红利消失和新的增长动力不明朗这两大挑战,正考验着执政者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施政能力。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初步答卷。其中的每项任务,都直接涉及重大而艰巨的改革。

他认为,会议释放出的主流改革信号,就是在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战略基调下,以财税改革统揽新局。在六项任务所涉及的所有相关改革中,财税改革的份量最重。其中,防控地方债务风险和改善民生,本身就是财税改革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其他四项任务,则与财税改革密不可分。没有财税改革的支撑,这些任务将没有任何一个可以真正落到实处。以此言之,会议对明年启动新局所作的战略部署,与《决定》关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之论述,在理念和思路上高度契合。

王雍君指出,关于财税改革的部分,会议提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包括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调整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以及防控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其中,会议对债务风险防控问题的专门论述,可圈之点之处最为突出,凸现出在新局中的特殊重要性。逻辑上可以解读,如若不能及时和有效管控日益累积起来的地方债务风险,新局的所有任务和相关改革,都很可能劳而无功。

他谈到,会议对地方债务风险管控开具的两剂药方,切中现行债务管理体制之软肋。其一,以全口径预算管理作为实现源头控制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全口径预算的本质在于确保政府预算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多年来,由于政府债务在预算程序中严重缺位—债务举借和偿付均不遵循法定预算程序,特别是脱离正常的预算申报、审查、批准和执行控制程序,预算报告中也只是呈现出支离破碎的债务信息,以至预算程序无法有效约束和引导政府债务行为,这是导致债务规模日益膨胀、风险不断累积的关键原因。

其二,将债务纳入政绩考核,强调省区市要对本地区的地方债务负责。【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王雍君谈到,现行党政官员问责制存在不少明显的缺陷,而债务问责的缺失极大地助长了“管借不管还”的冒险行为。直到今天,“谁应对债务膨胀和风险累积负责”的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以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王雍君指出,充分落实会议对防控与化解债务风险所作的决定,需要尽快推动10项相关的制度建设:

新增债务必须在预算准备和编制阶段申报,并经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阶段原则上不得出台新增债务的政策;预算报告中须明确列示预算年度决定举借的债务和偿付的债务本息;中央政府尽快颁布实施全国和省级辖区的债务总额控制规则,比如债务余额不得超过GDP的某个百分比(各省应有区别);中央政府应明确规定所有1年期以上的政府债务资金,必须用于投资,不得用于经常性开支;中央、省级辖区、地市级辖区和县级辖区,应尽快建立对下的4级债务预警系统;各级政府应尽快编制和定期披露政府债务报告,包括债务存量、增量、类别、偿付以及量化的债务风险信息;尽快研究制定《地方债务管理法》;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稳各自的债务责任,上级政府不得向下级政府发出错误的(兜底)信号以避免道德风险;将债务问责纳入党政官员的问责机制中;推动政府债券市场和债券评级机构建设,逐步加强对政府债务的市场约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系列解读(十一)

陈炳才:以改革化解难题和矛盾,以改革取信于民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 陈炳才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朱书缘)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主要任务,提出要把改革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各个领域。就此,记者专访了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研究员。他指出,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局势变化,审时度势,对我国经济工作战略作出的重要战略思路调整。

陈炳才分析,过去的几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一些难题和矛盾,发展是解决这些难题矛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十八届三中全会准确地把握我国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所面临的挑战,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促进公平、正义,增加人民福祉”。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三中全会改革思路和精神的继续,也是对三中全会改革决定部署的落实。只有改革,让环境公平、正义,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更好地化解当前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挑战和难题,民生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会议指出,明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格局、大宗商品价格趋势都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全球新增长动力源也不明朗。陈炳才分析认为,由此可以预见,明年我国贸易增长也因此面临压力和挑战,只有加快自由贸易区谈判,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等,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机会,促进贸易健康发展。

陈炳才认为,当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而产能过剩抑制经济增长,如果我们继续扩大投资,放松货币政策,也许可以让经济速度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但继续原来的增长模式和发展思路,不仅会导致未来更严重的产能过剩,也会导致我国资源承载压力更大,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因此,我们不能只追求GDP,以GDP论英雄。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进行更换宏观调控的思路,把改革的精神、思路、方法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微观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改革业绩考核中片面追求GDP、忽略环境和生态的倾向,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把地方政府抓GDP的动力转变为抓调整结构、增加就业、重视民生、改善环境和生态的压力和动力,使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没有后遗症,而且有质量、有效益,有环境和生态的改善和百姓的满意。这样,改革就真正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就能取信于民。

最后,陈炳才表示,明年是实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百姓期盼改革取得成效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改革要让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和干部作风一天天在好转,这既是宣言,也是承诺,更是决心。相信在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系列解读(十二)

胡敏:经济工作会议六大任务直面现实矛盾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朱书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3日闭幕,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第一年,2014年将会有哪些改革举措付诸实施,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息?就次,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他认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体现了改革决心,显现了改革的布局,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安排针对的都是重要经济领域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胡敏首先认为,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总基调、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具体任务的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这次会议很好地承接了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在确定2014年全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实施原则、政策取向、主要工作任务和组织领导上全面贯彻了改革的思想,体现了改革的决心,凸显了改革的布局。

胡敏分析,如果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勾画的是未来十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路,那么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是具体落实和推进各项改革政策的第一站,显然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示范意义。这也意味着,能不能很好地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大政方针和政策意图,明年的经济工作最大的看点、最需要把握的着力点、最能取信于民的,也是最后评价全年工作实绩的就是改革的成效。

会议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对此,胡敏认为,对照一下前面若干年经济工作会提出第二年的工作任务相对讲求面面俱到的“春秋笔法”有着明显不同的是,2014年经济工作的每一项任务都是针对了重要经济领域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比如,农业直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突出强调“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会议毫不回避地指出了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强调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任务时,明确指出“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解决好住房问题”和“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这三个最关乎民生、群众最为期盼、希望有所改善的问题等等。可以说,明年的六大经济工作任务,是要切实化解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瓶颈”,是解决现实困境的六大任务。这六大任务其实质正是“改革的任务”。

胡敏还认为,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政策层面上,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本身就是贯彻了改革的精神。会议在依然强调过去一年“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的前提下,再次重申“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会议还特别强调了“必须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对哪些需要加快改革、哪些需要认真探索改革,哪些需要形成长效机制的改革进一步进行了区分分类,既体现了党中央改革的坚定决心,又体现了推进改革的务实精神,会议强调要“把握大局、扎实推进,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关键是“要注重实效、取信于民,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总起来看,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而这恰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形势下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稳中求进”和“改革创新”。

解读:

本文标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8222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