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陆羽是什么-陆羽是何时的人,称号又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8-05-05 所属栏目:陆羽是什么圣

一 : 陆羽是何时的人,称号又是什么?

陆羽是何时的人,称号又是什么?


在中国和世界茶业的史册上,有一个永远放射着光辉的杰出伟人

,那就是被后世尊为“茶圣”和“茶神”的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

经》的作者--陆羽。

陆羽是茶学的创立者。但他不仅仅是一位茶学家,在《全唐诗》

、《全唐文》和《唐才子传》等许多文化典籍中,都收有他的作品和

《传记》;所以,他同时还是一位才学逸群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地理

学家。不过,他在诗文和史地方面的著作与成就,如同有些古人所说

,“他书皆不传,盖为《茶经》所掩”,几乎全部被他茶学和茶业上

的突出贡献所淹没了。可能因为这样,所以在我国唐以后的一些文学

著作中,虽然一直把陆羽总也列为一位诗人或文学家,但多数都是“

有名无实”,一带而过。这一点反映到陆羽的研究上,就出现了专重

茶学及其茶业贡献的现象。无疑,对陆羽在茶学和茶业上的贡献,是

主要和需要作重点研究的,但不能局限和停留在这一方面。为了促进

我国陆羽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本文特疏简以往对陆羽茶学研究较多的

方面,侧重从陆羽的时代环境、思想和社会地位、以及他茶学以外的

某些成就,略作分析。

(一)陆羽所处的时代环境

陆羽所处的环境,主要是指对他后来思想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青少

年时期的社会环境。其情况基本如《新唐书》和他自己所写的“自

传”所说:他是一个弃婴,为竟陵(今湖北天门)寺僧所收养,及

长,不愿学佛,便逃离寺院。他先藏在一个戏班子里学戏,天宝中,

一次和一些演员在州衙中演出,他的才能为太守李齐物发现,得助弃

伶从学,自此便走上文人的道路。对于这点,过去许多著作和文章

中,都有介绍,也无分歧。这就是说,对陆羽早年寄生寺院和飘泊为

伶的社会生活,是清楚的,这里也不再详细论及。陆羽所处的时代是

一个有疑义和过去未见讨论的问题。

要涉及这个问题,不能不先从陆羽的生卒谈起。关于陆羽的生卒

,史籍的记载是不怎样明确的,只是讲“不知所生”、“贞元末卒”

。所以,1000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似乎对陆羽的生年死日,谁也

没有搞清。一直到1958年,我国已故的著名农史专家万国鼎,他

在一篇文章中,才对陆羽的生卒,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据万国鼎

考证,他认为陆羽“和杜甫差不多同年”(生于先天元年,公元71

2年),“804年或稍前”①才死。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结束以

后,我国茶叶界随着全国科学研究的发展,对陆羽的生卒,掀起了一

个探讨的热潮。如陆羽的生年,就笔者所见,就有大历十三年(72

5)、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二十一年和二十二年等先后不同的

说法。尽管上列诸说都是采用肯定不疑的笔法,但各说各的,众说纷

纭,且都未列举多少信据,所以,现在仍然是莫衷一是。

根据上述对陆羽生年的种种考定,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学术界多

数意见,虽然推定的年分有不同,但都倾向认为陆羽是生于“开元”

年间。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个年号,也即是肯定陆羽是生于唐玄

宗时代。万国鼎的“先天”说与“开元”说时间相差有20多年,但

实际他讲的也是肯定陆羽是生在唐玄宗时期。所以,尽管我们过去对

陆羽生年的考证意见很多、相左甚远,但还是有成绩的;至少是一致

肯定了陆羽是生于唐玄宗时代的这一事实。联系史籍记载的陆羽卒年

,那么,现在我们能够明确地指出,陆羽是生长于玄、肃、代、德四

朝的唐朝中期。

唐玄宗是唐朝在位(713-755)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陆羽

的少年和青年时期,也即对陆羽思想和后来的发展有决定影响的阶段

,主要就是在李隆基时期长大的。因此,要研究和了解历史环境对陆

羽的客观影响,首先也应该着重对唐玄宗时的社会情况有所知道。

一提李隆基,人们往往就会和杨玉环联系起来,得出一个昏君的

形象。其实,在李隆基接位初期,他在政治上还是有所抱负的。李隆

基小名“阿瞒”,登基前以曹操自比,所以在他刚做上皇帝的那段时

间,他重用姚崇、宋璟等名臣,积极进行某些改革,不但保持了盛唐

的繁荣,而且使唐朝经济、文化还继续有所发展;这也是旧史常说的

所谓“开元之治”。

唐人沈既济曾描绘这一时期的盛况为“家给户足,人无苦窳,四

夷来同,海内宴然”①。这当然是一种溢美之说,如果要说那时有什

么“家给户足”,那也只能是地主豪富的家家户户。

不过,从当时的赋税收入来说,国库可能的确是殷实的。据《新

唐书》记载:是时“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九千百八十

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绵百八十余万屯(六两为一屯),布千

三十五万余端。”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每年有这么多税收,国家

不可谓之不丰。

唐玄宗即位以后,通过“开元之治”,一方面把盛唐进一步推向

更加繁荣的局面;但另一方面,唐朝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到这时

也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唐朝阶级和社会矛盾的根源或焦点,是

官僚豪富对于土地的兼并。唐朝初年,为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沿用

和普遍推行均田制度。土地兼并虽在唐初实行均田制不久就已出现,

但愈演愈烈并严重到“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③这样的

局面,还是唐玄宗中期或后期的事情。据记载,如李隆基为缓和当时

的社会矛盾,曾多次诏令“不许买卖典贴”田地。但结果君命也没有

什么效用,实际“尚未能断贫人失业、豪富兼并”④。均田制是唐朝

许多政治、经济和军事法制的基矗如当时的户籍和与之相联系的赋税

、劳役、兵役,原先就都是通过均田制加以固定、维护的。李隆基未

能控制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大批失业的农民或逃亡求生,或沦为地

主庄园的僮仆和客户。这样,过去政府掌握的户口愈来愈少,兵源锐

减,农民的赋役也愈来愈重,阶级和社会矛盾便随之更趋尖锐复杂了

。以兵役为例,唐朝原先实行的是府兵制,均田制为地主庄园的急剧

发展受到破坏以后,不得不改行募兵制。雇佣兵长期辖属某一将领,

这就诱导产生了后来方镇割据。关于这点,在李隆基的诏书中也屡屡

提及:“猾吏侵渔,权豪并夺,故贫窭日蹙,逋逃岁增。”①杜甫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就是这时这一社会实况的逼真

写照。如前所说,如果李隆基在接位初年还想有一番作为的话,在他

的努力中当他愈来愈看到再也无法控制这些矛盾时,信心就消失了,

变得消极沉沦了。所以,后来李隆基由主张吏治,很快便转向乞灵于

儒道。开元二十六年(738),李隆基诏令“宏长儒教,诱进学徒

”②,规定乡乡设乡学,大力提倡习儒。与此同时,他还竭力推崇道

教,亲注《道德经》供人学习,下令道士、女冠犯了罪,“所有州县

官不得擅行决罚”③。李隆基幻想借助儒生道士的教化,能使社会迅

速安定下来。在这样愚蠢思想的指导下,他自然也就不需要贤相能臣

了,而把朝政先后悉付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外戚杨国忠,内廷交权于

宦官高力士。至于李隆基本人,他不想也不敢再看到日趋恶化的社会

形势,自此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腐朽淫逸生

活,使皇皇盛唐,也在他的手上,由极盛一天天走向败落。

陆羽知世和确定人生道路的年代,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由盛

到衰的大转折时期。因此,陆羽后来的生活、发展以及下面要谈的思

想、性格等等,就无不带有这一时代的印痕。

如陆羽的离庙学文,就清晰显示出受这一时代的影响。如所周知

,陆羽是由和尚收养长大的弃婴,他自幼生活在终朝木鱼经声、通宵

坐禅修行的寺庙中间。照理,他对佛事经文,长年耳濡目染,长大剃

度为僧,这是必然的发展。可是,由于当时李隆基尊儒崇道,佛教处

于失势和低落的境况,这可能就是决定陆羽不愿从佛的主要原因。陆

羽不愿学佛,那么为什么不习其他而又专习“孔圣之文”呢?如前所

说,唐玄宗前期,特别是文化通过诏设乡学,还是有很大发展的。所

以,有人称这时是唐朝文学尤其是诗歌“黄金时代”或“鼎盛阶段”

。开元、天宝年间,我国诗坛名家如林,群星灿烂,如高适、岑参、

王之涣、王昌龄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交相映辉;使文学在李隆

基时的盛唐回光返照中,成为最能引人的一条彩虹。陆羽从小聪慧好

学,志趣不凡,在当时百业坠危、一花尚荣的气氛中,他当然只会趋

荣避衰,通过文学的道路,去寻找他生活的乐趣和追求他想追求的功

业。

上面我们只是举时代环境对陆羽影响的一例。其实,陆羽一生的

思想和活动,都是与他的生长的时代和环境相关联的。

因此,我们要对陆羽作任何较深的研究和了解,就不能不对他当

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等等,也作些具体剖析。因为如果

对陆羽的研究,是一种不顾历史环境的孤立研究,也就谈不上运用历

史唯物主义,看不到历史条件对他的制约,当然也就很难作出确当的

评价。所以,笔者上面提到的这些时代背景,不能算是什么论述,只

是提出一个过去陆羽研究中往往为大家所忽视的方面

二 : 陆羽是谁?

陆羽是谁?

陆羽是谁?


【简介】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或云自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据《新唐书》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Q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M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关于陆羽弃佛从文还有另一种说法: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生平】

据《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被遗弃于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那时的陆羽才3岁,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后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在湖北天门县西门外西湖之滨被当地龙盖寺和尚积公禅师收养。《陆文学自传》是陆羽于二十九岁时为自己写的小传,可信度较高。他在自传中写道:“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积公以《易经》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或有另一种说法,陆羽姓名的取得也颇有意识,据说陆羽年长后以《易》自况,占得《渐》卦,卦辞云:“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其意为鸿雁飞于天上,四方皆是通途,两羽翩翩而动,动作队伍整齐有序,可供效法,为吉兆。按此卦义,当时还没有姓名的陆羽自定姓为“陆”,取名“羽”,又以“鸿渐”为字。这仿佛谕示着:本为凡贱,实为天骄;来自父母,竟如天降。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音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等事务。虽处佛门净土,日闻梵音,但陆羽并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

九岁时,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陆羽却问:“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住持闻言,颇为恼怒,就用繁重的“贱务”惩罚他,迫他悔悟回头。陆羽被派去“扫寺地,结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陆羽并不因此气馁屈服,求知欲望反而更加强烈。他无纸学字,以竹划牛背为书,偶得张衡《南都赋》,虽并不识其字,却危坐展卷,念念有词。积公知道后,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旷,又把他禁闭寺中,令芟剪卉莽,还派年长者管束。

眨眼三年,陆羽12岁,觉得寺中日月难渡。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作了优伶。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陆羽亦不例外。唐天宝五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崔与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天宝十五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犁牛及文槐书函相赠。一路之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晶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阳。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从栖霞山麓来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闽门著述{茶经)。期间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蘑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

唐代宗曾诏拜羽为太子文学,又徒太常寺大祝,但都未就职。

【品质】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载有陆羽的一首歌,正体现了他的品质:

不羡黄金?,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入台;

惟羡西江水,

曾向金陵城下来。——《全唐诗第308卷007首〖歌〗》

(附记陆羽另一首诗:

月色寒潮入剡溪,

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

空见年年江草齐。——《全唐诗第308卷008首〖会稽东小山〗》)

【陆羽的《茶经》】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

陆羽除在《茶经》中全面叙述茶区分布和对茶叶晶质高下的评价外,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如浙江长城(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茶;义兴郡(令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义兴县重修茶舍记)载:“御史大夫李牺范实典是邦,山俗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以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

【传说】

不少典籍中还记载了陆羽晶茶鉴水的神奇传说。唐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记述了陆羽这样一件事:

‘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今江苏扬州),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懂,因之赶郡,泊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于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执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低水至,陆以杓扬其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曰:,荣槽舟深入,见者累百,敢虚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遭止之,又以杓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伏罪曰:‘某自南零齐至岸,舟荡覆半,惧其渺,揭岸水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焉。’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李因问陆,既如是,所历经处之水,优劣精可判矣。陆曰: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新唐书·列传)的(陆羽传)中,也记有此事,但在说到李季卿召见陆羽时,“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唐时曾任过衙州刺史的赵磷,其外祖与陆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话录)里说,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至今露茶之家.陶为其像,置于炀器之间,云宜茶足利。’唐李肇撰{国史补)也说到,陆羽·茶术尤著,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研究经学坟典被视为士人正途。像茶学、茶艺这类学问,只是被认为难入正统的“杂学”。陆羽与其他士人一样,对于传统的中国儒家学说十分熟悉并悉心钻研,深有造诣。但他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学说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学术原理溶于茶这种物质生活之中,从而创造了茶文化。

【中国陆羽茶文化旅游节】

长兴顾渚山是唐朝茶圣陆羽置茶园,撰写《茶经》的主要场所。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出产的紫笋茶、金沙泉被列为唐代贡品。顾渚山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

节庆主要内容有:广场文艺、祭陆羽、无我茶会、茶文化研讨、寻觅茶圣踪迹、摄影书法比赛、招商会等。

活动时间:每年四月份。

【陆羽的主要成就】

当然是他在茶学或茶业方面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这一点,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也一直是后人对陆羽研究、介绍的主要方面。由于大家对陆羽这些方面的贡献并不陌生,因此,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讲他茶学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学术成就。

陆羽之被尊为“茶圣”或我们现在所说的茶叶专家,基本上是他逝世以后的事情。在他生前,他虽然以嗜茶、精茶和《茶经》一书就名播社会或已有“茶仙”的戏称,但在时人中,他还不是以茶人而是以文人出现和受到推崇的。这是因为其时茶叶虽在《茶经》问世以后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但时属初创,其影响和地位,无法和古老的文学相比。其次,《茶经》书,是撰于陆羽在文坛上已崭露头角之后,即陆羽在茶学上的造诣,是在他成为著名的文人达士以后才显露出来的,是第二位的成就。

《茶经》的成书年代,现在的说法很多,笔者是从万国鼎撰于公元“758年左右”①说。而陆羽通儒硕学,步登文坛,是在天宝五年至十一年(746-752)间的事情。陆羽是由李齐物推入士途的。天宝五年李齐物贬官竟陵时,陆羽还身在伶界,被李齐物发现后,才弃伶到“火门山邹夫子墅”读书。但至十一年崔国辅谪任竟陵司马时,陆羽便学成名遂,文冠一邑了。据记载,崔国辅到竟陵以后,与陆羽“游处凡三年”,“谑笑永日”,并把他们唱和的诗还汇刊成集。如果在这时陆羽还未成名,崔国辅是不会与之交游的。因为崔国辅在当时是以才学名冠全朝的。据记载,在他贬竟陵前一年,杜甫献《三大礼赋》,唐玄宗奇其才,诏试文章,命崔国辅,于休烈为试文之官。由此可以看出,要是崔国辅的学问在臣僚中不出众,也不会选他做杜甫的考官。另外,崔国辅以诗词尤其是以古诗见长。《河岳英灵集》载:崔国辅的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咏,乐府短章,古人不及也。”①陆羽与崔国辅游处三年,不但名声由崔而更加显要,同时,也从崔国辅身上,当然进一步学到不少学问,关于陆羽在崔国辅贬竟陵前即已成名的事实,这从李齐物回京复东宫以后,荐举诏封陆羽为“太子文学”这点,也可得到某种印证。事实是陆羽不但在撰写《茶经》以前,就以文人著名,就是在《茶经》风誉全国以后,以至在陆羽的后期或晚年,他还是以文人称著于世的。如权德舆所记,他从信州(今江西上饶)移居洪州(今南昌)时,“凡所至之邦,必千骑郊劳,五浆先辣;后来由南昌赴湖南时,“不惮征路遥,定缘宾礼重。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②。所到一处,每离一地,都得到群众和友朋的隆重迎送。社会上所以对陆羽有这样礼遇,如权德舆所说,不是因为他茶学上的贡献,而是他“词艺卓异,为当时闻人”③,还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地位。所以,从上面的种种情况来看,陆羽在生前和死后,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如果说他死后,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茶经》所掩”,成为茶叶的一个偶象的话,那么,在生前,相反,他在茶学方面的成就,是为文学所掩,他是以“词艺卓异”闻人的。

陆羽生前和高僧名士为友,在文坛上是活跃和有地位的.但可能他受当时社会上某些名士“不名一行,不滞一方”的思想影响,他对文学和对茶叶的态度也一样,喜好但不偏一。所以,反映在学问上,他不囿于一业,而是涉猎很广,博学多能。

过去笔者根据陆羽一生的活动和著述,曾提出陆羽不但是一位茶叶专家,他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音韵和小学专家、书法家、演员、剧作家、史学家、传记作家、旅游和地理学家①。

如果我们笼统称陆羽是一位历史学家,除去他编著过《江表四姓谱》、《南北人物志》、《吴兴历官志》和《吴兴刺史记》等一些史学著作外,他还是一位考古或文物鉴赏家。据皎然在《兰亭石桥柱赞》的序文中称,大历八年(773)春天,卢幼平奉诏祭会稽山,邀陆羽等同往山阴(今浙江绍兴),发现古卧石一块,经陆羽鉴定,系“晋永和中兰亭废桥柱”。为什么请陆羽鉴定,陆羽为什么有这么多知识?皎然说得很清楚:“生(陆羽)好古者,与吾同志。”①再如我们称陆羽是一位地理学家,细分,他还可以说是一位研究山水和编写地方志专家。如独孤及刺常州时,无锡县令为整修惠山名胜,“有客竟陵羽,多识名山大川”,②还特意请了陆羽当“顾问”。说明陆羽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对地理尤其是对山水是有研究的。陆羽在流寓浙西期间,为湖州、无锡、苏州和杭州,曾编写了《吴兴记》、《吴兴图经》、《慧山记》、《虎丘山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等多种地志和山志,说明他对方志的学问也是很感兴趣和极有研究的。

茶经

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唐陆羽撰。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桑苎翁,复州竟陵人。上元初,隐于苕溪。徵拜太子文学,又徙太常寺太祝,并不就职。贞元初卒。事迹具《唐书·隐逸传》。称羽嗜茶,著经三篇。《艺文志》载之小说家,作三卷,与今本同。陈师道《後山集》有《茶经》序曰:陆羽《茶经》,《家书》一卷,毕氏、王氏书三卷,张氏书四卷,内、外书十有一卷,其文繁简不同。王、毕氏书繁杂,意其旧本。张书简明,与家书合,而多脱误。家书近古,可考正。曰七之事以下,其文乃合三书以成之,录为二篇,藏于家。此本三卷,其王氏、毕氏之书欤?抑《後山集》传写多讹,误三篇为二篇也。其书分十类,曰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其曰具者,皆采制之用;其曰器者,皆煎饮之用,故二者异部。其曰图者,乃谓统上九类,写以绢素张之,非别有图。其类十,其文实九也。言茶者莫精于羽,其文亦朴雅有古意。七之事所引多古书,如司马相如凡将篇一条三十八字,为他书所无,亦旁资考辨之一端矣。---出《四库总目提要》

【陆羽故里】

“古亭屹立官池边,千秋光辉耀楚天。明月有情西江美,依稀陆子笑九泉。”这是清朝人写的一首怀念陆羽的诗。

陆羽,出生于天门,生活在唐朝时期,他撰写的《茶经》,对有关茶树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成书后,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陆羽被后世尊称为“茶神”、“茶圣”、“茶博士”。

天门至今还有不少与陆羽有关的遗迹。相传,陆羽出生不久就被遗弃,被一群大雁所庇护,后来被一位名叫智积的和尚收养。智积喜欢喝茶,陆羽经常为他煮茶。经过长期的煮茶、品茶实践,陆羽终于煮出了好茶,以至于非陆羽所煮茶智积不喝。现天门市保存有一座“古雁桥”,传说是当年大雁庇护陆羽的地方。镇北门有一座 “三眼井”,曾是陆羽煮茶取水处。井台旁边有一块后人立的石碑“唐处士陆鸿渐小像碑”,碑上刻着陆羽坐着品茶的情景,颇有韵味。陆羽亭建于清朝,后毁于兵燹。解放后重建为双层木质结构,呈六角形,精巧典雅。置身其间,抚亭?湃??奋??瑁??至钊肆髁?兆怼N挥诰毫晡骱??醯穆接鸺湍罟荩???接鸸示印⒓湍盥接鸬墓偶!⒙接鸩枋禄疃?冉ㄖ?海?卫栏霉荩?梢曰竦寐接鹗录:痛?档男矶嘈畔ⅰ?

补充资料:

前几天读《云仙杂记》,书中记载了关于茶圣陆羽的一件事情。陆羽是唐朝人,嗜茶如命。写了《茶经》三卷,被后世称为茶圣。这件事是这样的,陆羽得到了一点好茶,命他的仆人为他烧茶。这个仆人还是个孩子,在烧茶的过程中,就睡着了。结果茶焦了。陆羽很生气,命人将那个小仆人绑起来,扔进火中烧死了。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时,很是惊讶。陆羽的人格魅力顿然在我心中全无。我不敢想象,这位茶方面的专家竟然是这样的残暴。也许是他的嗜好影响了他的情绪。于是,我想到几个人物,宋徽宗、南唐后主李煜、明天启皇帝等。宋徽宗爱好书画,南唐后主李煜爱好诗词,明天启皇帝爱好木制工艺。他们都可以说是艺术家。但是嗜好却让他们迷失了方向,最终的命运是国破家亡。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首先的条件是感兴趣。但是嗜好一但控制不住,那就会顾此失彼。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缺憾的人生。最终将会影响到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陆羽(733年~804年),外号茶仙或茶圣。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 陆羽,字鸿渐,又号「茶山御史」。

《新唐书·陆羽传》记:「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陆羽遍尝中国各地的名茶,并著有《茶经》述说。他的著作成为日后世人研究茶艺的经典。今时今日不少人都爱用「陆羽」来作茶艺或茶类产品的名称。

陆羽(783年--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於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

他工於诗文,但传世不多。 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他三岁的时候,被竟陵龙盖寺主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后取得陆羽一名。在龙盖寺,他不但学得了识字,还学会了烹茶事务。尽管如此,陆羽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

十二岁时,他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很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能和抱负,当即赠与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於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后与一好友(崔国辅)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唐肃宗乾元年(公元758年)陆羽来到升洲(今南京)钻研茶事。唐上元年(公元760年)隐居山间,阖门著述《茶经》。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热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中载有陆羽一首诗,正体现了它的品格。 不羡黄金磊,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凌城下来。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业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代陈师道为《茶经》做序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於茶者也!" 陆於逝世后,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於晚唐。

本文标题:陆羽是什么-陆羽是何时的人,称号又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602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