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道不尽的浙江人

发布时间:2018-05-09 所属栏目:江郎才尽的主人公

一 : 道不尽的浙江人

道不尽的浙江人

梁孟伟

是什么原因使浙江文人称霸文坛,是什么原因让浙江女人魅力四射,是什么原因让浙商名声在外?虽然众说纷纭,但总有其最基本特征:浙江人的人文特点、民族性格,既滥觞于崇山峻林间,孕育于海洋潮汐中,又贮藏在河姆渡的陶罐里,流溢在良渚的玉器上;既激荡在钱江的浪花中,徘徊在西湖的山水间,又镌刻在鲁迅的诗文里,翩飞于梁祝的蝶舞中。

求真务实团结

浙江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对人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浙江地僻东南,背负群山,面朝大海,七山三水一分田,自然条件恶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巍巍群山赋予浙江人沉稳、内敛、忍辱负重的性格;浩浩东海赋予浙江人开阔、激荡、战胜一切的襟怀。浙江历史源远流长、人文荟萃,从大禹的“因势利导,敬业治水”,到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王世家的“保境安民”,到知府林启的“讲求实学”;无论是叶适为代表的“务实而不务虚”的永嘉学派,还是以陈亮为代表的“义利双行”的永康学派;无论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还是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王充强烈的批判精神,还是王阳明的开拓创新思想,都给浙江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广大先民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社会实际、尊重规律、讲究实效的理性思维。(1)(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浙江人除了注重现实的一面,还有形而上的一面,而且还能放低自己的姿态去承认自己的缺陷,紧接着去建设自己。浙江人一直来比较善于利用自己的非政治中心地缘传统,目标偏好重财厚文,风格上又讲究兴业不倦,自强是很多浙江人在艰苦情况下仍然奋斗不息的精神写照;务实则在不少大老板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创业之初,他们可以擦皮鞋、卖快餐,做许多人不屑于做的小事。浙江人有着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愿望,只要能过上好日子,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

有一则对话,是在一个大学生与一个温州补鞋姑娘之间进行的,从中可以听出一些端倪:

——中学毕业干这个,不怕被人看不起吗?

——你穿这双破鞋就被人看得起啦?

——你补鞋补到什么时候?

——补到人打赤脚的时候。

——你将来打算干什么?

——开一家小店,自己当老板。

——好大的口气,你有资金吗?

——你没看见,我这不是在赚钱吗?

当然,浙江人的性格中有虚有实、有阴有阳、有温柔有激烈,具有综合之美。浙江有50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及海外经商办厂,可以想象,如果浙江人仅有经商意识和能力,而没有良好的商业信誉,是难以有如此大的作为的。正因为浙江人地矛盾特别严重,工业用的矿产资源非常贫乏,浙江人懂得只有通过市场途径才能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浙江人特别需要在对外交往中珍惜商业信誉。因此,在对外交往中选择合作是浙江人理性的显现。(2)

其实,团结协作显示出浙江海洋行为文化的明显特征。浙江颇具特点的海洋生产组织方式,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浙江人群的行为方式和人际交往,孕育了他们重视协作的团队精神,并通过这种优良的团队精神,使浙江的这些海洋产业在古代中国保持较长时期的领先发展地位。浙江人的“团队精神”,在民间融资上得到充分体现。据统计,浙商融资中的80%靠民间借贷,要么向亲戚朋友借,要么入商会,要么组建民企集团,正是这种“爱扎堆”的精神特性,才在全国各地出现“温州路”、“义乌路”和“浙江村”。正如温州商人之间的诚信团结,能够“抱团”,分享市场信息和资源,才为温州人积累起独特的社会资本,形成所谓的“海外关系网”,并帮助本土企业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不乏壮怀激烈

感受浙人性格,杏花春雨滋润出的并非都是桃红柳绿,江南山水描绘出的也并非尽是水墨画卷。

《汉书》上就说“吴越之局,重剑轻死”。相对而言,越又似乎更甚于吴,勾践最终打败夫差,似乎也并非偶然。(3)三国时期孙坚父子纵横天下,气吞万里如虎,何等气势!连曹操也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宗泽在家乡金华起兵,收岳飞于帐下,从南往北,大小三十余战,河南百万义兵马首是瞻。元末,朱元璋兵入金华,收本地士卒,并得当世奇才刘伯温、宋濂等,才有日后收并诸侯,直入大都,鼎定朱明近三百年江山。明中叶,英宗兵败土木堡,于少保振臂一挥,响应者影从随往,破鞑靼三百余里,拯救大明于倾倒。明末国势衰亡,山东大乱,朱大典奋击搏杀,连战六十余天,遂平兵乱。明代戚继光围剿倭寇,就大量在金华、义乌招兵买马,最终形成名震中外的“戚家军”。近现代的革命风潮中,浙江人同样是急先锋,章太炎、徐锡麟、秋瑾、蒋介石,都是铁骨铮铮的侠女与硬汉。陈独秀于1920年5月,发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前身——“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参加的成员有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施存统、俞秀松、沈雁冰、邵力子、杨明斋等,8位成员中浙江人占了大半。总结起来,从历史看,浙江人是有骨气,有血性,有爱国之心的群体。更不要说文学、艺术、思想、哲学方面了。

浙江古代文人中,有的是各种各样的“畸儒”和“狂士”。东汉著名高士严子陵,少负才气,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学好友。刘后来登基称帝,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因此被时人及后世传颂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后来范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西晋的嵇康,祖籍绍兴。他的人生主张是:“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这种人生境界的基本内容是: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即便是一千多年后的我们,追求的也不过是这种境界而已。嵇康就义的时候,神色不变,弹完一曲《广陵散》,哀叹一声此曲终将不传,从容而去。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方孝孺,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乾隆八年的时候,有个叫杭世骏的杭州人给乾隆上了一道时务策,里面的内容直指满清统治者最为敏感的一根神经:清代的皇帝从康熙起就宣称满汉平等,但实际用人却是内满而外汉。被直指痛处的乾隆恼怒之极,当时就要求将这位大逆不道的浙江人砍头。最后还是杭世骏的座师磕破脑袋,苦苦哀求,才让杭世骏捡回了一条命。(4)

说到浙江人的性格,我们不得不说到鲁迅。鲁迅的魅力与其说在于笔锋,不如说在于性格。鲁迅就其性格而论,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保持独立的人格。鲁迅没有智者虚张声势、打拱作揖之陈腐,没有文人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之虚伪,更不存在旧知识分子无病呻吟、顾影自怜之恶习。他,生就一副傲骨,秉承先哲才气,鹤立鸡群,特立独行。二是追求真实的自我。鲁迅之所以独一无二(效仿之人亦多,但无人能比),关键是鲁迅的真实。鲁迅的真在于他敢于直言,公开说别人“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不能说”的话。他是一名孤胆侠士,单枪匹马地向旧势力冲杀。他敢于戳穿伪道士的面纱,能为学生的惨死而呼号于天下。鲁迅虽然处在没有真言的时代,但他却用毕生精力去写他所看到的一切真实的存在。他的笔令论敌胆寒,让友人称快。他的真实在于血当汁墨笔当枪,而谱写的却是带有沧桑感的伟大人格。三具强烈的使命感。鲁迅之所以为鲁迅,是因为他不明哲保身,受到恐吓,他出门不带钥匙,以示不归之志。他不惜以其生命高扬理性,以其坚毅警示众生,因而使人望其项背终生敬仰。(5)

由男及女,从桃红柳绿里走出的越女,在妩媚婉约之外,又多了一份火辣辣的豪爽之气。那位白蛇姐姐与青蛇妹妹在深山老林里隐忍千年,好不容易修炼成人身,却无视什么“妖道仙规”,非要到人间转转,体验一下“感情生活”。

正是她的所作所为,使许多年以后,一个同样性格的女人曾经用头撞击雷峰塔,为白娘子叫屈,为自己鸣不平,她就是鉴湖女侠秋瑾。她不但不恪守“妇道”、相夫教子,而以国事、天下事为己任,还跟着一大帮热血男子跑到日本留学。这还不算,她还着男装,佩短剑,与革命党人称兄道弟,把酒阔论时事。后来,她加入同盟会,回国创办大通学堂,并秘密筹备起义,不料事泄被捕,英勇就义。(6)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锡麟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民国文献合集·秋瑾篇》载,7月15日子夜,李钟岳提审秋瑾,告之“事已至此,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亮之也。”当场“泪随声堕”,身边吏役皆“相顾恻然”。秋瑾提出了三个要求:一请作书别亲友,一临刑不能脱衣带,一不得枭首示众。李答应了前两件。有兵士欲拽秋瑾前行,秋瑾杏眼圆睁,斥道:“吾固能行,何掖为?”及至轩亭口,秋瑾立定,对刽子手从容笑道:“且住,容我一望,有无亲友来别我?”乃张目四顾,复闭目曰:“可矣。”遂就义。县官监斩毕,在肩舆中痛哭以归,路人为之泣下。我们不妨抄录秋瑾《对酒》一诗,更见其性格之一斑。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白娘子为“小家”而反抗,秋瑾为“大家”而流血,在她们单薄的香肩上,自愿承担的却是“家、国”两副沉甸甸的重担。她们敢与男人比肩,敢与英雄竞争,却从不失女子纯真本色。她们不张扬,不邀功,只是利用自己的力量,完成必须担负的使命,至于是非成败,则留给后人评说。(7)

因此,浙江人的群体性格呈现出一个有趣而鲜明的对比:女子多以大剌剌的野性活泼见长,男子则以文绉绉的风雅内敛闻名,正应合了“阴阳互补”的天意。从美学的角度讲,女子多些豪爽之气,会更添几分妩媚,男士多些玲珑精致,则会变得更加俊美。这个特点在浙江人的群体性格中表现得相当明显,显出别样的文化张力。(8)与女人的慷慨激昂、文士的风流俊逸相比,浙江男子在性情上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敏思、隐忍和练达。他们往往思考得更深远,行动起来更讲实效。如鲁迅先生一辈子都在战斗,用牙用笔。先生骨子里也是激烈的,但他的表达却是坚韧而圆通的。先生不喜欢,也不赞成做无谓的牺牲。他“逃”来“躲”去,不是害怕,而是为了更有效地、更长久地战斗下去。当年,先生的同乡秋瑾女士从容面对死亡,需要莫大的勇气,而面对惨淡的人生、黑暗的现实,孤独地与荒唐、愚昧、邪恶打斗较量,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耐心与智慧。

当然温柔婉约

柔柔的河啊柔柔的水

柔柔的青柔柔的翠

柔柔的春风柔柔的花蕊

柔柔的雨打芭蕉多娇媚

梦里江南温柔乡

柔风吹得人心醉

柔柔的月啊柔柔的辉……

这是江南特别是浙江的真实写照。浙江是英雄辈出的血性地,又是缠绵悱恻的温柔乡。中国四大爱情故事,浙江就占了两个。

古人曾这样形容吴越一带人的性格与气候的关系:“南风之来兮,可以解民之愠;南风之熏兮,可以富吾民之财。”意思是吴越一带气候温润,没有北方凛冽的西北风,使这里的人脾气温和,能经商发财。除气候因素外,饮食习惯对他们性格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人喜欢吃清淡甜食和鱼,由于甜食中含有大量的可转化成大脑5-HT前体营养物质,所以江南大多人的大脑中5-HT水平较高。而5-HT又是维持良好情绪和转换思维方式的最重要的神经递质,江南人脾气好,脑子灵活不能不说与此有很大关系。(9)

都说浙人是柔弱的,这多半是从传统文人细腻曼妙的诗词里,或者是越剧的吴侬软语里听出的印象。浙江处于中国地理位置的中段、东部沿海。山清水秀是江浙一带的地理特点,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使得浙江人的性格糅合了南方人的细腻和北方人的豪爽。

其实,江南文化的发达,无不与南宋迁都临安(杭州)有关。随着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必然刺激了当地文化的整合与发达。南人本就才思细密,敏感多情,再加上君王的个人偏好,一时间,纤巧冶艳的软语艳词以“流行文化”的态势铺天盖地、汹涌而来。当文化的风向标已经彻底倒向婉约一边,诗曲艳丽,重视格律,也就成了地域文化的最大特色。如乌程人张先的“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永康人陈亮的“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会稽人王沂孙的“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音律优美,格调清新,无不纤巧得可爱,艳丽得动人。(10)

浙江文人是最纯粹、最有传统气质的文人,风雅、风流与飘逸,如谢灵运、王羲之、王献之等。也许正是这些曾在会稽游山玩水、植竹养鹅、谈诗论道的高士名流初步奠定了浙江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性格。这种潇洒,以写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绝妙诗句的林和靖最为有名。他的“梅妻鹤子”,把文士的风流诗化出“飘飘欲仙”的感觉来。

说到婉约柔美,不得不说到浙江女子。浙江女子有刚烈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温柔。温柔,是发自骨子里流水般的驯良。美丽,是来源唐宋古典里端庄的风雅。举手投足,一眸一笑,风情万种,无不流露着水一样的柔顺,诗一般的神韵,风一般的怜爱,雾一般的轻盈。微垂粉颈,面润羞眉。长长睫毛下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楚楚动人。纵是百般委屈,一汪晶莹的泪珠也只是独个儿在你红红的眼角边转动,令心生痛,幽幽怜惜。浙江女子仿佛都是从李清照的词中走出,婉约典雅而多情。夜晚在夜色中仰望长空,听月儿行走的声音;在春日的郊野,捧起泥土和野花的芬芳,为春伤怀,为情落泪。然而她又是迷蒙含蓄的脉脉情怀,绵绵思绪,都深藏在心底,就像春日河中的水草,尽管激情洋溢,摇曳多姿,而水面却不见波澜。无论在生活中或者是网络里,你是不会听到“冬雪阵阵,夏雨雪,山无陵,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铮铮誓言。甚至于那句“我爱你”、“好想你”的表白都没有。但是,你会在那飞跃千山万水的信笺中落下两颗相思豆,读到一份缠绵悱恻柔情;会在那江南的“勿忘我”开了时,给你寄上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你会感到心潮澎湃,回味无穷。江南女子就是这样的韵致,这样和谐于江南的山山水水。(11)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男子热恋一位在美国留学的江南女子的故事。恋人相隔天涯,相思苦如黄连。忽然有一天,海外飞鸿至,拆开,一枚连在一起的枫叶飘然而落,叶背上写着一行绢字:“这是我在美国参观白宫时捡到的,白宫前枫树落叶纷纷,但只有这两叶是连在一起的,一起生长在树上,又一起随风而落。捡来寄给你,以慰相思。”这位男子读罢,两行清泪,潸潸而下。这就是江南女子的情致,这就是江南文化的精髓。深情、含蓄、幽雅、温婉。

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12)

(1)《关于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调研报告》

(2)《浙江人性格》

(3)西政浙江的日志:《浙江人的性格》

(4)西政浙江的日志:《浙江人的性格》

(5)路雯:《说说鲁迅的性格特点》

(6)《性格习惯大解析:如何与全国各地人打交道》

(7)《性格习惯大解析:如何与全国各地人打交道》

(8)春日暖阳:《说说各地中国人的性格》

(9)《南北方人的性格》

(10)《性格习惯大解析:如何与全国各地人打交道》

(11)《江南女子》

(12)王本道:《水性江南》

二 :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上一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出自杜甫的《登高》

《登高》

作者: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家长寄语怎么写)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透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那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到达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我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述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证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齐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必须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我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旧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资料,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我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情绪是容易明白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刻)、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qq空间心情短语)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我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十分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性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生命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刻(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内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构成惨烈的比较。“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我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这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三 :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

【出自】

杜甫的《登高》

【全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本文标题: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道不尽的浙江人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362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