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雁翎刀-冷兵器,大明雁翎刀

发布时间:2018-03-20 所属栏目:雁翎刀

一 : 冷兵器,大明雁翎刀

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 探索中华冷兵器之谜,回归古代冷兵器时代,解密流传百世的名刀名剑,第一冷兵器自媒体

毛伯温出征之时,明世宗赐一诗:“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平安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此诗平仄合辙押韵,气势恢弘,颇有几分扫平天下一旷六合的抱负。这首御制诗也因此被收录于《千家诗》中流传甚广。可是其中所提如秋水一般的“雁翎腰刀”到底为何种型制的兵器,恐怕现代人大多不知就里,故笔者勉力为文介绍“腰刀”这种中华民族特有之古兵器的来源、型制以及关于它的传奇。

雁翎刀 冷兵器,大明雁翎刀

腰刀的称谓最早见于《魏书·傅坚眼传》中的一段记载:“萧斌遣乾爱诱呼之,以腰刀为信。”但是这里所叙及的“腰刀”与明清时期流行的“腰刀”还不一样,指的是整个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所流行的一种被称为“环首刀”的佩刀。这种佩刀通常长90~128cm,刀体宽3~4cm,最厚处约1cm,刀身狭长挺直,无血槽,无刀镡,刀茎末端装饰有圆形、扁圆形或椭圆形的铁环,佩带时以刀鞘上的“彘”或双吊耳悬挂在腰间。环首刀流行及使用的时间几乎贯穿了从西汉中期至隋末唐初将近800年的历史,可谓中华短柄战刀的鼻祖

雁翎刀 冷兵器,大明雁翎刀

当北宋、辽、金之间的战争发展到白热化的时候,一种更为接近明清腰刀的刀类兵器出现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收藏有一把黑龙江肇东八里城出土的铁战刀,这把刀刀身上带有铭文:“大定二十九年大府造”。 “大定”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大定二十九年为公元1189年。这把铁刀全长87cm,刀身宽3.7cm,刀锋近尖处上翘,刀柄为扁平的直形,其上套有椭圆形片状刀镡,刀首已经不知去向,装柄的木材和缠绕刀柄的绳索也已经腐烂不存。

雁翎刀 冷兵器,大明雁翎刀

明清时期雁翎腰刀的基本型制特点为,刀身较为平直,刀尖为略上翘的圆弧形,刀尖至刀背15~20cm处多开刃,一般称为反刃(部分明中早期的雁翎腰刀无反刃,形式上更近于金战刀的样式,而清代的部分雁翎腰刀的反刃甚至纵贯整个刀背)。刀身宽为4~5cm,脊厚0.6~0.7cm(最厚处达1cm),刀身断面为等腰三角形(这种刀身断面被称为“平造”),全长多在90cm左右,刃长70~80cm,刀柄长15~20cm,刀全重1~1.5kg。明代雁翎腰刀血槽多为一条,清代雁翎腰刀大部分有血槽数条,而且血槽的形状多很复杂。传世的腰刀中雁翎腰刀的数量很多,例如:沈阳故宫博物院现存有清太宗皇太极的御用宝刀,该刀全长94.5cm,刀身最宽4.5cm,脊厚0.7cm,反刃长约10cm,双面共4条血槽,平直的木制缠绳刀柄,刀首为双弧形,刀镡为椭圆形,锻造精细,刀刃至今仍很锋利。

雁翎刀 冷兵器,大明雁翎刀

刀身根部为直刃三分之二开始向上弯曲的是雁翎刀,刀身根部开始弯曲的是柳叶刀。雁翎刀身弧度小,刀尖窄且略上翘,柳叶弧度大,刀尖部宽。

“www.61k.com”

二 : 雁翎刀:雁翎刀-历史源流,雁翎刀-与金朝战刀不同之处

明嘉靖戊戌年间,安南内乱,明世宗朱厚钦点兵部尚书毛伯温南下安南平息番乱。毛伯温出征之时,明世宗赐一诗:“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锣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平安带诏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此诗平仄合辙押韵,气势恢弘,颇有几分扫平天下一旷六合的抱负。这首御制诗也因此被收录于《千家诗》中流传甚广。可是其中所提如秋水一般的“雁翎腰刀”到底为何种型制的兵器,恐怕现代人大多不知就里,故笔者勉力为文介绍“腰刀”这种中华民族特有之古兵器的来源、型制以及关于它的传奇。

雁翎刀拼音:yàn lín?? dāo解释:1.亦作"?e翎刀"。 2.短刀名。

雁翎刀_雁翎刀 -历史源流

雁翎刀 雁翎刀:雁翎刀-历史源流,雁翎刀-与金朝战刀不同之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雁翎腰刀腰刀的称谓最早见于《魏书·傅坚眼传》中的一段记载:“萧斌遣乾爱诱呼之,以腰刀为信。”但是这里所叙及的“腰刀”与明清时期流行的“腰刀”还不一样,指的是整个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所流行的1种被称为“环首刀”的佩刀。这种佩刀通常长90~128cm,刀体宽3~4cm,最厚处约1cm,刀身狭长挺直,无血槽,无刀镡,刀茎末端装饰有圆形、扁圆形或椭圆形的铁环,佩带时以刀鞘上的“彘”或双吊耳悬挂在腰间。环首刀流行及使用的时间几乎贯穿了从西汉中期至隋末唐初将近800年的历史,可谓中华短柄战刀的鼻祖。  而明清腰刀的历史演变源流可以上推到盛唐年间。唐代绘画巨匠吴道子(公元680~760年)在长安景云寺绘制的著名壁画《地狱变相》图中就出现了1种全新的不同于环首刀的刀型,从画作上看,此刀利用绳索和刀鞘上的双吊耳悬挂于腰间,刀柄加上了刀镡,刀身已经由直变弯,同时宽度也加大了。无独有偶,陕西省西安市等驾坡村杨思勖墓中出土一尊陶俑,其手中和身上带有两把弯刀,与古画上描绘的那种弯刀极为类似。这1类刀的整体型制已经与环首刀和唐大刀大异其趣,而近于明清所流行的腰刀了。  当北宋、辽、金之间的战争发展到白热化之际,1种更为接近明清腰刀的刀类兵器出现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收藏有一把黑龙江肇东八里城出土的铁战刀,这把刀刀身上带有铭文:“大定二十九年大府造”。“大定”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大定二十九年为公元1189年。这把铁刀全长87cm,刀身宽3.7cm,刀锋近尖处上翘,刀柄为扁平的直形,其上套有椭圆形片状刀镡,刀首已经不知去向,装柄的木材和缠绕刀柄的绳索也已经腐烂不存。

雁翎刀_雁翎刀 -与金朝战刀不同之处

当时宋朝政府军装备的短柄格斗用刀多是“手刀”,其刀身多是背短刃长的上斜锋[www.61k.com],但也有一些手刀的刀尖与上文提到的金铁刀一样是圆弧形的上翘尖。在李公麟的古画作中也有与金铁刀一样的刀类兵器出现,但均没有1个正式的名称。靖康之耻三十余年后的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南宋军器监开始新造1种刀类兵器,因其形如大雁的翎毛,故命名为“雁翎刀”,自此,这种腰刀终于拥有了1个正式的名字。到了元朝末期,“腰刀”开始作为所有以提梁和绳索悬挂于腰间的刀类兵器的总称,从明王朝建立起其后的几百年间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官府的呈文和民间的演义小说中。

雁翎刀_雁翎刀 -历史上的雁翎刀


明清时期雁翎腰刀的基本型制特点为,刀身较为平直,刀尖为略上翘的圆弧形,刀尖至刀背15~20cm处多开刃,现在一般称为反刃(部分明中早期的雁翎腰刀无反刃,形式上更近于金战刀的样式,而清代的部分雁翎腰刀的反刃甚至纵贯整个刀背)。刀身宽为4~5cm,脊厚0.6~0.7cm(最厚处达1cm),刀身断面为等腰三角形(这种刀身断面被称为“平造”),全长多在90cm左右,刃长70~80cm,刀柄长15~20cm,刀全重1~1.5kg。明代雁翎腰刀血槽多为一条,清代雁翎腰刀大部分有血槽数条,而且血槽的形状多很复杂。现在传世的腰刀中雁翎腰刀的数量很多,例如:沈阳故宫博物院现存有清太宗皇太极的御用雁翎腰刀,该刀全长94.5cm,刀身最宽4.5cm,脊厚0.7cm,反刃长约10cm,双面共4条血槽,平直的木制缠绳刀柄,刀首为双弧形,刀镡为椭圆形,锻造精细,刀刃至今仍很锋利。另外中国国家博物馆中还收藏有另1种雁翎腰刀,刀长70~80cm,刀身宽3.5~4cm,“平造”刀体两面有血槽4条,刀身上刻有“万历十年登州戚氏”的字样,所以博物馆认定这把腰刀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佩刀,但是这把腰刀上的刻字粗率且轻浅,毫无融会贯通之气,可能是后刻的伪铭,同时根据其型制细节,可以判断出是清中期工部或兵部生产的“官刀”,而非明代腰刀,所以笔者对此刀的年代存有怀疑。

三 : 雁翎刀的形状像雁翎,它是追求好看还是实用?

雁翎刀的形状像雁翎,它是追求好看还是实用?

包括清代的牛尾刀,造这种刀的形状目的何在?

雁翎刀的形状像雁翎,它是追求好看还是实用?的参考答案

明清时期的雁翎刀,其制如雁翎,因以为名.雁翎刀出现于元末明初,主要形制是宋金时代的手刀战刀,刀把和刀身平直,但又受到蒙古刀的影响,因而在刀尖处轻微上翘,不过较之蒙古刀更不翘了.雁翎刀是明清军队里数量最多的配刀,明朝时俗称腰刀,步兵的腰刀可以配以盾牌.对于大陆上火器和冷次器都相对发达的战争来说,腰刀的质已经不是胜败之根本,所以大多数明腰刀并非用自古刀剑所用的百炼包钢打造,而是以灌钢法灌出软软的刀身,再夹上相对打造讲究一点的刃条.雁翎刀注重实用,并不是为了好看,雁翎刀轻便而且能刺能砍,杀伤力较大.

牛尾刀是清中后期朝廷配发给衙役的佩刀,牛尾刀的出现,并非为了上战场对付敌人,而是衙差门用来对付起义人民的武器.由于起义人民一般都不会穿上铠甲,所衙差对破甲深切的要求并不高,致伤比致死更重要.刀刃往下走的设计保证了衙差出刀更快触及对方.这种作战要求对于镖师护院来说,同样重要,保镖可不能下下都杀着的,行走江湖的镖师来说,不拔刀是才是他们追求的,黑白两道的左右逄源才是镖师的真实生活.而对乌合之众来说,牛尾刀显得比官刀要威风得多.牛尾刀本来就不是为战场而设计,反而是为了衙差和镖师这一类脚色而专造的,追求的是个头大,有威严,但是这个刀根本没经历过实战,这个刀主要还是吓唬人的.

本文标题:雁翎刀-冷兵器,大明雁翎刀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824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