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2011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及评析word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试题解析节选
(总分150分,天津新东方高考语文主讲教师李爽押中114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安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浸渍(zì) 蓓蕾(lěi) 剖(pōu)析 追本溯(shuò)源 ....
B.庇(bì)护 载(zǎi)体 友谊(yì) 莘(xīn)莘学子 ....
C.殷(yīn)红 翘(qiáo)首 刹(shà)那 少不更(gēng)事 ....
D.低劣(lia) 广袤(mào) 婆娑(suō) 卓(zhuó)有成效 ....
【正确答案】 D
【解题思路】此题按照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班课上提供的分类记忆方式,可迅速判断出题目中的两大类字音,按照单音字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A选项中“追本溯源”的“溯”为课上所讲单音字,只存在sù
这一层读音,B选项中“莘莘学子”属于单音字,只有“shēn”一层读音,C选项中“刹那”只读
chà,D选项单音字无误。题目中,还有“载体”应为zài,“殷红”应为yān,可作辅助解题
【评析】题目中的16个字音中12个为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班所讲解内容,学生只需按照新东方提供
的记忆规律掌握这些内容可以轻松解决该类题目。剖、溯、庇、谊、莘、刹、劣、婆娑、卓为基础知识单
项班中讲解过的典型只有一个读音的字,殷、载、翘为基础知识单项班讲解过的典型多音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坐落 松弛 协奏曲 融会贯通
B. 扫描 诙谐 天然气 振耳欲聋
C. 搏弈 巨擘 殊不知 毋容质疑
D. 竞标 临摹 吓马威 门庭若市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此题按照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班课上提供的偏旁区分图表,可快速找到课上讲解的内容并轻松
搞定此题。B选项“振耳欲聋”应为“震耳欲聋”,“震”,雨字头与天气有关(疾雷),“振”与手有关,我
们可以轻松理解,“欲聋”自然与巨大声响有关,所以应该是“震”,相同方式,我们可以排除C、D选项。
【评析】此题中16个字形中8个为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班所讲解,学生只需按照课上所讲方法及解题技巧,可迅速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选项。坐落、松弛、融会贯通、震耳欲聋、博弈、巨擘、毋庸置疑、竞标在
基础知识单项班
3.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寺院周围庄承的红墙,是我
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 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 , 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此题按照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班上所讲的,先从字数多的部分入手,“洋洋洒洒”为课上成语
部分文艺类的单词,它特指文艺方面,因此,排除A、D,再从虚词入手,顺利排除C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评析】“洋洋洒洒”为高考基础知识单项班重点提示过的成语文艺类词,按照课上所讲的做题顺序(“先
多后虚连文推断”)可顺利得出答案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力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B.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日久弥坚。
C.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D.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此题按照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班上所讲的识别标志判断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A选项标志为“成为”,可判断错误原因为搭配不当,“需求”成为“市场”搭配有误,B选项标志为成语,判断错误原因为重复,“愈加”和“历久弥坚”重复,D选项标志“对”,判断错误原因为主客体颠倒,“饺子”和“外国人”主客体颠倒
【评析】这里的全部标志,都在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课上讲解过,命中率100%,按照课上的方法,可顺利得出答案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 之一
B.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C.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丁家宝,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D.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此题为新增题型,《茶馆》为老舍所作
【评析】此题型为新增题型,在临近高考的高考模考班中,反复强调初次涉及文学常识,试卷难度应该比较简单,一定要将最为基础的文学常识,进行梳理,这里得到了印证,课下提供的新东方内部资料中,涵盖了四个选项的全部文学常识,命中率100%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
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最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
6.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
B. 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 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
D. 中国之道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原文是“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选项与原文的对照
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呢原则。
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时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
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
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筛选并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8.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
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
C. 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
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太绝对化,因此错误
【评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班上,反复强调做此类说明文阅读题的做题思路是:理清文章结构,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略去无用信息,抓住绝对词汇,避免“无反混偏”,特别是7、8两道题中出现了课堂讲解过的“都”、“只要”、“才”、“必须”等绝对化词语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
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宫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
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
不当其人,非职业,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
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
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者昔贤,妄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9.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年长受尊崇 ..B.请者必当其人 .C.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当:充当 累: 累积 漫漶:模糊不清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联系上下文可得出结论,“当”应为应该的意思
【评析】在高考语文古文阅读班和模考班上都提过,实词代入验证法可以解决问题,特别是我们强调的出现直接组词的一般来说是错误的,这里即便不会,也可做出答案。
10.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 .
B官于是者,其文优 .
渚之上 ..
C有功 . 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
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D有两序矣 .
于其身也,则坦向焉 .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前一个为副词,后一个为连词,词性不同故错
【评析】在高考语文古文阅读班和模考班上都详细讲解过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及快速判断的方法,并强调考题形式一定是课内虚词带课外虚词,因此课上带领学生夯实常考文言文课文内实词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很好的效果
11.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③④⑤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①②是告诉一个事实,非作者观点,故排除,得出答案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误解了“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的含义
【评析】11、12题为古文阅读班讲过的固定题型,按照一定标志结合划分法进行作答,可以轻松 得到答案
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正确答案】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解题思路】由提问方式判断为炼字题,按照高考语文古文阅读班上所讲的五步法,可得出相应答案。
【评析】此类题型,在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单项班讲解过,其中“卷”字更是高考语文古文阅读班的原题复现。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正确答案】“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
“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解题思路】由提问方式判断为句子赏析题,按照高考语文古文阅读班上所讲的答题思路及答题模板可轻松解决
【评析】此类题型,在高考语文古文阅读班讲解过,在课上反复强调应注意其中的动词以及形容词的分析,此题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正确答案】
不好。开篇写暴雨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解题思路】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虽言之有理即可,但一定要注重从诗歌内部得出结论
【评析】此类题目为开放性题型,在模考班上我们强调会考开放性试题,并在高考语文古文阅读班上做过细致讲解。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塔上的树
易云武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然而我执意要弄清除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这是有阵阵凉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吼吼喳喳的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乌亦家族的和平与宁静。乌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
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
粪,有些还粘连这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下身退下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 ① (扎、长、嵌)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
互 ② (连、缠、拧)在一起。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 ③ (挂、沾、滴)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
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凑用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 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下。
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下在是因为塔内堆各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依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
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南哥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
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他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删节
16.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1砖石斑驳 塔角翘檐破损残缺 风铃失声 2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
【解题思路】看到“哪些”可知此题属于概括题,答案出自原文。第二问为段落作用题,由句子位置
二 :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安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浸渍(zì) 蓓蕾(lěi) 剖(pōu)析 追本朔(shuò)源
B.庇(bì)护 载(zěi)体 友谊(yì) 莘(xān)莘学子
C.殷(yīn)红 翘(qiáo)首 刹(shà)那 少不更(gēng)事
D.低劣(lia) 广袤(mào) 婆娑(suā) 卓(zhuó)有成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坐落 松弛 协赛曲 融会贯通
B. 扫描 诙谐 天然气 振耳欲聋
C. 博弈 巨挚 殊不知 毋容置疑
D. 竞标 临摹 吓马威 门庭若市
3.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www.61k.com]此刻,寺院周围庄承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 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 , 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力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B.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语法日久弥坚。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C.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www.61k.com)
D.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 之一
B.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C.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丁家宝,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D.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最为助缘。(www.61k.com)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
6.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
B. 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 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
D. 中国之道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7.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呢原则。
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时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
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
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
8.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
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
C. 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
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其首,?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宫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志在好??序。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www.61k.com]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县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坐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哲或不可读,有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这者,非追论者贤,则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9.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 年长受尊崇
B.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
C. 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 累: 累积
10.下面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官于是者,其又
况吾与子渔樵于渚之上
D . 今则有两序矣
于其身也,则坦向焉
11.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①
②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支之,多有纸,你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www.61k.com]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13小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3分)
(2)今与足下开生今世。(2分)
(3)皆汲汲于名,而唯恐人之不吾也。(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15.补写出下列名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5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分)3分)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________________,序天伦之乐事。(www.61k.com)(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塔上的树
易云武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然而我执意要弄清除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这是有阵阵凉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吼吼喳喳的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乌亦家族的和平与宁静。乌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这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下身退下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 ① (扎、长、嵌)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 ② (连、缠、拧)在一起。[www.61k.com]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 ③ (挂、沾、滴)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
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凑用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下。
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下在是因为塔内堆各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依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
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南哥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
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他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删节
16.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7.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3分)
18.请为第六自然段空缺处分别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词。(3分)
19.请细读最后一的自然段,写一段80字以内的赏析性文字。(5分)
20.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若无必要,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请你出新的题目。(2分)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A.本文叙写了作者探访路上的树的所见所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含了一定的哲理。[www.61k.com]
B.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用“这幅山水
C.第5自然段中“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表明人类屡屡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护生态平衡的文章主旨。
D.本文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富于灵性的鸟雀,表现了作者它们的理解和尊重。
E.本文和沈从文的《边城》一样,描绘了“世外桃源”一般的详细生活和自然风光,语言平实简明。
六、(12分)
22.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连贯的一段话
①.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
②.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
③说不当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更为节能、舒适
④.而新能源在不远的将来会大踏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⑤.工业化国家超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生活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消耗中
23.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4分)
给力 雷人粉丝 妙趣横生 山重水复 美不胜收 怡然自得
24.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
2012年9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天津举行,预计有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的70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参与盛会,下面是此次盛会的吉祥物“津津”。
(1)请你以东道主的身份,根据上图向大家介绍吉祥物“津津”,要求描述形象,并说明寓意。(4分)
(2)请为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拟一条宣传语。(2分)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为(60分)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www.61k.com)“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实现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课标语文[2011·天津卷]
1.[A] [2011·天津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A、“追根溯源”中的“溯”读sù,习惯与“朔”字混淆;B、“莘莘学子”中的“莘”读shēn;C、“殷红”中的“殷”读yān,此为多音字。
2.[B] [2011·天津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
B、震耳欲聋,C、博弈,D、下马威。
3.[B] [2011·天津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钟爱指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适用范围较小,一般不用于物品。[www.61k.com]喜爱适用范围广。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的多而杂乱。洋洋洒洒则指①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显然洋洋洒洒不合语境。“暗香浮动”来自林逋的《山园小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此处化用,不可改动。“犹如”与“好像”没有必然的区别,但根据语境,用“犹如”更好。
4.[E] [2011·天津卷]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修改病句。
A、第二句话中“针对”与“等方面”搭配不当,可将“针对”改为“在”;B、“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删去,它与前句“时光的流逝”,与后面“日久弥坚”都有重复;C、主客体颠倒,应该说“外国人对中国的饺子也充满??”
5.[M] [2011·天津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2010年考题中没有这类题。 C、《茶馆》是老舍的作品。曹禺简介: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二、[N] [2011·天津卷]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文中关键词语。
A、在第一段末句可以找到依据,中国之道并非“现象”,而是中国文化中“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B、由第三段第一句话可以推断,并不是所有的中国文化都具有“文化精神”,即中国之道。
C、可在第三段找到依据。
D、可综合第三段内容,得知此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A、整合第一段内容,可以得知,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影响的是“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但是文化中所渗透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www.61k.com)因此,A项错误。
B、整合第二内容,及第三段倒数第四行第一句话,可以得知B项是正确的。
C、条件与结果颠倒。原文说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而C项将条件与结果颠倒了。
D、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原文说“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D项将“许多”理解为“所有的”,显然是错误的。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A、由文章最后一段可以推断,此项正确。
B、文中说“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由此可以推论——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
C、此项说法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文中说“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由此可以推论——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文章最后一段也说,“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由此推论——西方现代性原则中有一部分是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适意义的,是能够与中国之道相容的。综合来看,C项说法太绝对了。
D、综合第三段最后一句和最后一段,可以推断D项是正确的。
三、[K] [2011·天津卷](12分)
9. [K] [2011·天津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当”意为“权衡??是否合适”。
10. [K] [2011·天津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 。
A、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尚且。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B、介词,在。(www.61k.com]
C、用语句中,表示停顿。
D、表转折,意为“却”。
11. [K] [2011·天津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第一句话是作者叙述一个事实,第四句话是自此以后出现的现象。
12. [K] [2011·天津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题中“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有误,原文说“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是说“自古写序文的,都是像后世宗师这样的人才做的”。
四、
13. [K] [2011·天津卷]
答案: (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自审”是宾语前置,要翻译成“考虑(或审视)自己”。“让”意为“推让”。
(2)“足下”是敬称,译为“您”。“并”译为“共同、一起”。
(3)“汲”的本义是从井里打水,取水。而“汲汲”则专门形容急切的样子,表示急于得到的意思。例如《汉书·扬雄传》中,就有“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句子。“不吾知”是一宾语前置句,要调整为“不知吾” 译为“不知道我”。
14. [L] [2011·天津卷]
答案: (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www.61k.com)“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的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之“炼字”的知识。
解答时首先要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则显示出高下来。所以,所谓某字用得好,是说某字在某句中作用发挥得好。还要联句分析。正因为字不离句,所以,在赏析某个字的妙,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答案要有以下几部分:形式上要点明或修辞、或活用、或手法等等;内容上要分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效果上可从诗中形象(诗人自己或诗中他人)角度分析效果表达得怎样,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效果表达得怎样两个方面介入。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之“炼句”的知识。
分析句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如本题的“骤晴”“绿”,深挖其内涵和效果。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之“构思、思路”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
虽说这类习题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主流的分析、专家的观点我们绝对不可弃之一边。分析要结合全诗进行,整体考虑,理顺整诗思路或好、或不好。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牧童眼中农村夏日急雨之壮观富于生活情趣。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鏖战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寒!牧童家住溪西湾,清早骑牛去那河北滩。慌忙中冒雨渡溪返村,没想到暴雨骤停,又绿了群山。本诗语言风格不事雕凿。通俗易懂的比喻,使人觉得朴实清新,平淡无华的语言组合又极富有生活情趣。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骤”字。暴雨来的“骤”,去的也“骤”。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地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
15.[M] [2011·天津卷]
答案:(1)烟光凝而暮山紫
(2)会桃花之芳园
(3)风急天高猿啸哀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樯橹灰飞烟灭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6)万类霜天竞自由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www.61k.com)此题应该谨记高考阅卷要求和规则,一空错一个字就不得分。题中易错字有“急”“ 啸”“ 樯橹”“竞”。
五、[P] [2011·天津卷]
16. [P] [2011·天津卷]
答案:砖石斑驳 塔角翘檐破损残缺 风铃失声
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分析表达技巧。这个段落的“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是有效信息区间,抓住这部分中描写性语句,并确定关键词,就可以组织答案。写作意图可从铺垫、伏笔、点题、扣题、扬抑、过渡等方面考虑。
17. [P] [2011·天津卷]
答案:①因有青苔,防滑倒;②躲避鸟的袭击;③避免再扰乱鸟的和平与宁静。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
第三段由“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一句,提出关键词句即可;
第四段根据“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一句概括即可
第五段由“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乌亦家族的和平与宁静。”几句可以提炼出第三条答案。
18. [P] [2011·天津卷]
答案:嵌 缠 挂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散文语言的鉴赏能力。
“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一束树根” 呈“束状”地死死地勒入“青苔之中”的情状。 “缠”字写出“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遒劲有力,弯弯曲曲,多而交缠的状况。 “挂”字写出“绿莹莹的卷须”上“亮晶晶的水珠”晶莹欲滴的情状。
19. [P] [2011·天津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答案 ①借助传说,进一步领悟到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道理,升华了主题;
②船员的话增添了浪漫色彩;
③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④联想沈从文,首尾呼应。(www.61k.com)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散文的综合鉴赏能力。
对于一个语段的鉴赏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展开。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的作用,或深化、或升华,考虑对文章风格的影响。形式方面,可以考虑结构的过渡、呼应、扣题、总收等,可以考虑语言的使用技巧,或修辞、或描写角度等等。
20. [P] [2011·天津卷]
答案:
无必要。
理由:①以“塔上的树”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树是引起作者登塔和发现塔、树、鸟三者和谐相融的起因。
有必要。
理由:拟题要求;符合文章内容,有文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此题一定要要联系全文,以写作目的、写作主题为主要依据。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21. [P] [2011·天津卷]
答案:C 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与评价文学作品。C项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知识。思考时要注意语境,通过句间的逻辑关系理解各句的来龙去脉。 E项考查主题与评价,叙写了作者探访路上的树的所见所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含了一定的哲理,并非“描绘了“世外桃源”一般的详细生活和自然风光”
六、
22. [J] [2011·天津卷]
答案: ⑤②④①③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解析:这题5句话共涉及两个话题,一个是化石能源,一个是新能源。(www.61k.com)⑤和②是阐述以一个话题,④、①、③是第二个话题。②是紧承⑤而来排在⑤的后面,④是一句过渡,应在②之后,③句是对未来的展望,应在写现实状况的①之后。句子连贯题一般应对策略:陈述对象一致,结构一致,情感氛围一致,关联词等;没有仔细把握各分句内部的暗示语。此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23. [F] [2011·天津卷]
参考示例:海南,那美不胜收的风光,那妙趣横生的漂流,海滩怡然自得地漫步,给力的民族舞蹈??真让人陶醉。
解析:文字要做到语意完整,合乎情理,符合字数要求。此类习题做题思路:首先要把所提供词语是否围绕同一话题大致进行分类,要求4个,就先拿出4个,其他看上去毫不相干的暂时不去理会;然后用选出的几个进行构思,这时话题相对统一,便于写作;草稿完成要反复修改,力求最少字数(不多于规定字数)表达最有效内容。
24. [J] [2011·天津卷]
答案参考内容:友谊天使“津津”是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头戴天津市花月季,象征主办城市“天津”。 “津津”“津津”张开双臂笑迎八方来宾,发出诚挚的邀请:“天津欢迎您!”吉祥物取名为“快乐阳光——津津”,寓意阳光、快乐洒满津城。阳光既象征着光明与未来,也是青春和希望的象征,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契合,寓意中国当代大学生团结、奋进、健康、快乐地成长。取材阳光同时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建美好社会的理想与心愿。“津津”张开双臂笑迎八方来客,反映天津人民热情好客的民风,“津津”做出跳跃和欢庆胜利的姿态,预祝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并祝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解析: (1)描述准确,语言得体,从阳光、快乐、欢迎、运动等方面说明寓意。
(2)要有主题分析 要语言简洁得体。
七、
25. [X3] [2011·天津卷]
审题解析:这是一个新颖的材料作文题,题目形式既不同于“话题作文”,也有别于传统的“材料作文”,颇有新意,作文材料中的五种镜除了具有实用性以外,在特定语境中,还有不同寓意。望远镜能从空间距离引申到时间距离,产生“远见卓识”的意涵;显微镜让我们联想到洞烛幽微,明察秋毫;反光镜照出我们的背后,是反视,也是反思;哈哈镜给人以幽默,也能引发对真与幻、原形与变形的辩证关系思考;三棱镜折射出绚丽的光彩,启示我们要善于在寻常中发现美??每一种镜都有着多元的释意角度。在此基础上,要求考生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镜加以组合生发,进一步拓展了意蕴空间。可以说,想象有多丰富,这几种镜组合产生的意义就有多丰富。五种镜可以任意组合,使考生在选择材料时有较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具体构思:可以写人生,年轻时更多的是展望未来、充满憧憬,拥有“望远镜”;老年时更多的是反思与回顾,放不下的是“反光镜”。(www.61k.com)可以写成功需要“望远镜”,要志存高远;还需要“显微镜”,要从小事做起,要做好细节;还需要“反光镜”,要时刻反思自我。可以写生活需要进取,要面向未来,扣住“望远镜”;生活需要幽默,难得糊涂,紧扣“哈哈镜”;生活需要发现,做个有心人,就像“三棱镜”??
文体选择简析:在文体选择方面,与五种镜相适切的文体也是多样的,议论性文体要围绕同一论点提出不同分论点,易于扣住题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的要求,喜欢叙事的考生可以记叙与镜有关的故事,长于理性思辨的考生可以从镜中感悟人生,科学知识丰富的考生还可以撰写科学小品,等等。除了诗歌之外,考生可以任选文体,自拟题目,充分施展才华,彰显个性。
范文例举
与往事,干杯!
不是每片风景都值得再次伫立观望,不是每首老歌都值得再次提起和轻唱,更不是每段故事都值得在人生的追忆里一次次重现。遗失了的美丽就让岁月的巨手为你保存,而握在手中的便也会有永恒的光彩。 ——题记
往事,总是在某个空暇里无约而至,带给日子或多或少或喜或悲或快乐或忧伤的身影。要学会与往事干杯。喝过了岁月的酒,人生的甘苦已不再是文字里浸渍的那些感叹,得意与失落的感觉真实地在生命的体验里突现,让那些无益于成长的回忆以及一切悲痛和哀怨都消失在对未来的希冀里。
人生注定要忘却一些东西,不应再追忆的便彻底摈弃,太多的留恋会成为一种羁绊,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未来的旅途上还有风光无限。当生命之船再一次起航的时候,那些无法告诉别人并且没必要再去告诉别人的事情便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既然如此,又何必再让这些毫无意义的秘密在心田里泛滥?
给心灵一点清闲的时间,不堪重负的甜蜜和忧伤已是昨日情怀里失了色彩的点缀,而活着的目的是让生命流淌在未来的每一分钟里,如此说来,放弃同样也是一种美丽。
与往事干杯,庆祝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在岁月的前行里跃出地平线;喝过了这杯告别的酒,昨天的一切都会在岁月里远走。生命是一条河流,终究要流向远方。
往事里的忧伤或欢乐是日历上明明暗暗的记忆,总活在往事里的人生永远不会有新的意义。前行的道路上不应该有太多的往日情怀铺满在尘封的岁月里,不是每片风景都值得再次伫立观望,不是每首老歌都值得再次提起和轻唱,更不是每段故事都值得在人生的追忆里一次次重现。当所有情节都老去,当所有风尘都不再飞扬,人生便应该有一道更亮丽的风景和企盼。
无论怎样,我们的脚步要走向前方,而不是一直回首那过往的每一个路口。快乐的人等着与往事干杯,生命是一次新鲜而刺激的旅行,你挎着一个收集标本的花篮在时光里穿行,遗失了的美丽就让岁月的巨手为你保存,而握在手中的便也会有永恒的光彩。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与往事干杯,祝贺自己又多了一份岁月的留言,以往的磕磕绊绊终会化作云烟刻进生命的画卷,留不住时间和画面,就让记忆多一份坦然;与往事干杯,唱一曲欢歌后终要曲终人散,微笑着向过去说声“再见”,前面还有更美好的明天。(www.61k.com]?
与往事,干杯! (文/白石秋水 人生指南成功励志网)
【简评】文章富含哲理,从对往事的反思入手,告诉人们往事终究要过去,未来才会有我们更亮丽的风景和企盼。从扣题方面说,扣住了“反光镜”“望远镜”的寓意,揭示了过去与未来的关系,激励人坦然面对过去,微笑展望未来。
解析人:洪合民
联系:山东武城二中(253300)
手机:13475190463
邮箱:honghemin2007@sina.com
三 : 2011年高考天津卷语文病句题研究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
2011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第4题是一道语病题,其中的C选项如下:
说起饺子,每1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很多复习资料和网上分析均认为该句语病是主客颠倒,应在“对外国人”后加入“来说”。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首先,我们应了解“对”字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五版)关于“对”字介词一项的释义:用法基本上跟“对于”相同,即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另外“对”字保留有较强动作性,相当于“向”,作此义讲时,不能和“对于”互换,如“对他表示感谢”。(《汉语大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上文病句中的“对”就是引进对象,和对象“外国人”一起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动词“充满”的状语。
其次,“对”字引进对象时,行为的主体(主语)要在“对”的前面,客体要在“对”的后面,否则就会造成主客体颠倒,例如:“有毒奶粉”“毒蘑菇”等食品安全事件对广大市民是非常熟悉的,而近日发生的广州“瘦肉精”中毒事件又使市民忧心忡忡,大家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食品安全上。该句中“熟悉”的主体应该是“广大市民”,客体应该是“食品安全事件”,可以推定此句属于主客体颠倒1类的语病。但“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一句中“充满”是“充分具有”的意思,其主体正是“中国的饺子”,因此,此句语病并非主客体颠倒。类似表达在诸多媒体上常见,如:“徐州艺术馆对我们充满诱惑”(《彭城晚报》2010年5月7日)
那么,原句中的语病究竟出在哪呢?前面我们已作了分析,“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一句中主体是“中国饺子”,但是“难以抗拒”的主体却是人,这样就造成了主客体前后不一致,根据句意,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中国的饺子充满了让外国人也难以抗拒的诱惑”。另外,因为前句“说起饺子,每1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的主语是“每1个中国人”,为了保持一致,最好的修改是调整为“外国人也难以抗拒中国饺子的诱惑”。
四 : 2009年高考语文病句试题:天津卷
(天津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B
(A项中的“每个”和“均价”“都”在表意上有赘余,因为“均价”就是每个的价格,与“每个”“都”重复,只保留“均价”;C项后面两个分句顺序颠倒,“粮食质量安全”和“粮食数量安全”调换语序;D“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本文标题:2011天津高考语文试卷-2011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及评析word版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