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现代文学三十年-现代文学三十年

发布时间:2018-02-01 所属栏目: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一 : 现代文学三十年

特色?

一、历史发展进程: 二、现代文学的本质特征:

首先,这个进程是现代文学30年在几千年中国文学的历史长1、现代文学的一般特征:

河中是如何发展的。[www.61k.com] 集中地出现了大批著名作家作品,形成众多风格流派、文学社现代文学是几千年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根本的转折点,团(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新月社),出现了影响深是彻底的,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旧诗达到了辉煌的远的以作家背景为主的阵营:其一是以留日作家为主的东方文顶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现代新诗只能破旧立新走一化阵营;其二是以留欧、留美作家为主的西方文化阵营。 条完全不同的新路。 现代文学始终伴随着各种文学思潮、文学运动而发展。

2、本质特征:

第二,是指现代文学自身的历史发展阶段。 (1)高度集中体现了新与旧的冲突和交接、继承与创新的关

1、现代文学开始的时间是1917年前后。“前”,其一指系。(纵向) 例如周作人

1915年《新青年》创刊,新文化出现萌芽,当时是在上海创(2)中与外的沟通和融汇。(横向) 例如鲁迅

刊,称作《青年杂志》,再向前推可推至晚清时期。近代文学、(3)始终是与时代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的,相辅相成,互为晚清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先声。 依存。具有自觉的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主要背景,晚清文学对“五四”为人生的现实主义风格是基本的风格流派。

新文学的影响。“后”,指1919年,《新青年》在文学革命运动第一讲 “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意义和初期新文学创作 过程中的作用——特殊的阵地。 范围较大的问题如背景一般以小题考察,而比较具体的方面一

2、现代文学30年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阶段。 般考大题。

以一系列重要的文学运动、文学理论为标志进行划分。 一、背景与意义

1917-1927——“五四”文学时期; 中国社会从古代、近代向现代转型,中国的有识之士几乎一致1928-1937——“左翼”(革命)时期的文学; 地看到: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的健1938-1949——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强,是民族的醒悟。因此,“五四”时期,文学被推至前所未首先,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即1917年开始的提倡白话文有的地位。“五四”文学运动有广泛的基础,即从鸦片战争至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口号的文学革命,主要“五四”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三个变化,即洋是以语言表现形式的改革为核心的文学革命运动,至于文学内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洋务派容的改革还比较模糊。 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维新派为主的以政治改革革命文学是1928年前后掀起的又一场文学革命运动,着重探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讨文学内容的深入发展,要求文学和社会革命、实际生活相结为中心的文化思想,真正揭开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崭新的一合,在内容的层次上对文学的变革提出了深层的要求。 页,真正体现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交融的眼光,体现了现代第二个阶段“五四”新文学不断走向成熟,出现了内容上比较文学对传统文学又继承、又批判、又创新的文学发展观念。“五激进的“左翼”文学思潮,也出现了文学自由化、多元化的文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社会从古代、近代到现代根本转型的一个学思潮,即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等京派、海派为代表独特的切入点。

的……(此处未记全) 二、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出现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各种维新思潮的发展,晚清文学呈现了第三个阶段更多由政治形式所规定,文学又出现了一次带有显一种繁荣局面。晚清文学的繁荣,体现了外国文学对中国的影著特色的变化,出现了全国范围的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文学热响。晚清文学显示了一种把文学推向现代化的趋势。 潮,“抗日救亡”是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一切文学形式都围影响:

绕抗战而发展。 1、文学观念的变化和现代性文学格局的形成,最重要体1942年后,现代文学显著地出现了以地区为特色的现象。其现在晚清文学明显强化和提高了小说和戏剧这两种文体的地一,以陕甘宁地区、延安、广大农村为代表的共产党领导的解位,明确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为平等并列的四大文体,是放区文学,主要描写对象是农民、农村土改;其二,是以大中对传统文化的革新,这种观念转变,奠定了“五四”新文学整城市广大地区为代表的国统区文学,突出描写对象是知识分子体格局的基础。

的命运和广大市民的命运。 2、对翻译文学的高度重视。1896年-1916年,翻译外国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标志着解放区小说800多种,林纾翻译的小说被称作“林译小说”,形成当文学与国统区文学的合二为一,标志着现代文学历史阶段的结时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繁荣了晚清当时的文学作品,对“五束,同时标志着当代文学历史阶段的开始。在会上,周扬和茅四”新文学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很大的影响。

盾分别代表解放区和国统区做了主题报告,郭沫若做了总报 3、晚清小说创作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以梁启超为告。 代表提出小说界革命,在艺术上不成功,但因特别追求小说的思考:现代文学三个阶段如何显示了相对独立性和主体联系的社会意义,明确反对把小说看作游戏和娱乐,追求它的社会意 1 绪论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义,这种追求实际上就是茅盾、叶圣陶等人文学研究会强调为特体现在:他是“五四”那批人中真正把文学当作自己终身职人生服务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四大谴责小说)。[www.61k.com]晚清小说业的人。因此他有高度的自觉意识,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有坚初步吸取和运用了一些西方小说的新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定的执著追求,这些决定了鲁迅站在新文学的制高点上。 加强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直接取材于现实中的人和事,甚 (二)鲁迅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思想家的特质,鲁迅的至出现了对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刻画,为新文学作家实现小全部创作都围绕着一个核心——改造国民性,即立人思想。著说的根本转变提供了必要的经验。 名文艺批评家李长之先生在《鲁迅批判》中指出,鲁迅的作品

4、晚清出现了话剧的萌芽。 特别是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几乎都与死亡有关。之所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1906年成立的春柳社,1907年演出《茶以如此普遍地关注、描写着死亡在于鲁迅认为人应当积极地生花女》,是第一部登台演出的话剧。 存——“向死而生”。著名的文艺批评家、鲁迅研究专家还有

三、《新青年》的重要作用及“文学革命”口号的正式提出 李健吾先生。

《新青年》是综合性文化刊物,而非纯文学刊物,1915年9 (三)鲁迅的全部创作及其独特的个人人格魅力显示出一月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最初称为《青年杂志》。它是整种现实战斗精神,一种现代反抗意识。鲁迅超越了个人人格特个“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期间代表着新文学、新文化阵征,显示出一种民族魂。

营向旧文学、旧文化进攻批判的主要阵地。当时几乎所有重要 (四)显示了鲁迅对现代文学在多种文体形式上有一种积的文学理论、口号、文学作品都是在《新青年》上发表的。1917极的开拓,并且显示了新文学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学风格的形年1月、2月,胡适和陈独秀分别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成。创造了中国现代最早的散文诗作品《野草》,最早尝试现学革命论》,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正式开始。“五四”新代杂文,并且经过他成就了杂文的辉煌。

文学最初一批重要作品就是在《新青年》上刊登的,最重要的 鲁迅的出现是一个独特的事件,他一出现即是一座高峰,是1918年1月首次刊登胡适等人创作的白话新诗。同年5月,他一出现就是成熟的、丰富多彩的。

刊登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也是现代文学史 二、鲁迅的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及地位。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实践的正式开 (一)鲁迅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和描写的文学史意义,鲁迅始。 文学创作的核心:

“五四”新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 1、对农民关注本身就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思想性作家的新文化的统一战线,同时出现了一个创作群体,称作“新青年”独特意义,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思考农民即是思考中作家群。同时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刊物:《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的本质,反映了鲁迅深刻独特的眼光和深度。

国》、《星期评论》、《新潮》,以《新潮》为核心,也出现了“新 2、其关注并不是平面化、简单化的,并不是就农民而论潮”作家群。 农民的,而是把农民的性格和命运与整个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思考,甚至与整个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思考。

1920年,白话文终于取得了正宗地位,北洋政府被迫承认白 3、对整个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话文为国语。 在鲁迅的启发、领导和带动下,20年代出现乡土文学热

四、“五四”新文学进程中封建复古势力的反扑 潮,而鲁迅是开创者。随后,在30年代,在鲁迅影响下加上两个复古派:学衡派,20年代初期南京东南大学教授组成;左翼革命文学的推动,再次出现描写农村和农民的高潮,特别甲寅派,以章士钊为代表。 是30年代初、中期,进步作家、有识之士无人不写农村,无

五、“五四”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 人不关注农民,典型的如曹禺写了描写农村的作品《原野》, 白话新诗的尝试,1920年3月胡适出版《尝试集》,是中洪深写了《农村三部曲》,茅盾写了《子夜》,王统照(文学研国第一部新诗集。刘半农1918年5月发表《卖萝卜的人》,是究会成员)写了《山雨》,因此30年代被人们称为“子夜、山中国现代最早的无韵诗;同年7月又发表《窗纸》、《无聊》,雨季”。(课本P.364)

是中国现代最早的散文诗。 40年代解放区出现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等全面初期白话诗人的贡献与不足: 描写农村的新高潮。鲁迅对农民的关注对中国文学来讲始终是

1、坚持用白话写诗; 一个绕不过去的主题。

2、语言与体式上创立了自由、无韵、散文诗体等。 (二)鲁迅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描写的文学史意义: 不足是:缺乏感情、想象力,结构松散、缺乏韵律美。 1、把眼光集中在对知识分子性格和命运的思考方面,实其他小说、戏剧、散文做一般了解。 际上显示了鲁迅对中国社会又一本质问题的思考,对知识分子思考:晚清文学观念的变化对“五四”新文学有哪些影响? 问题的描写。由于鲁迅有一个深刻认识,他充分认识到知识分第二讲 鲁迅出现的意义及鲁迅文学创作的价值和文学史子是中国社会最具有觉悟的一个阶层,他们往往最先觉醒,最地位 先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知识分子也带有自身的严重缺陷:犹

一、鲁迅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豫不决、瞻前顾后、计较个人得失,摆不正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一)鲁迅并不是单独出现的,是“五四”新文化、新文达到了对民族命运思考的深度。

学运动中的一批文学巨匠中的一个,但他是独特的一个,其独 2、是和对自我的剖析结合在一起的无距离的创作,《一件 2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小事》、《孔乙己》、《孤独者》、《在酒楼上》、《伤逝》。[www.61k.com] 就,每一首诗又不以某一句显示其价值,而在于整体的美,整

3、在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受其影响的主体的气魄、胸怀与情感,确立了郭沫若新诗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要有叶圣陶《倪焕之》、郁达夫小说、柔石《二月》、巴金《家》、审美地位。

《春》、《秋》、《寒夜》、老舍《四世同堂》。 二、史剧创作。

(三)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和描写的文学史意义: “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求似”就是历史精神的尽

1、妇女问题是衡量一个民族解放的重要尺度。 可能真实准确的表现与把握,“失事”是在此前提下,“和史事

2、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描写集中体现两方面:(1)对妇女是尽可以的出入的”

自身解放的要求给予了充分理解,对其遭遇给予深切同情;(2) (一)敏锐的政治目光和大胆的艺术创新,观念和手法的揭示了中国妇女的自身弱点与局限,女性形象在鲁迅笔下显示创新,他反对历史剧主要是真实地表现历史,主张要敢于创造了不同类型,构成一个体系——系统而深刻。祥林嫂、单四嫂历史,要让人们在剧中看到对历史崭新的解释,并大胆改写历(《明天》)、爱姑(《离婚》)、子君各代表不同类型,各有不同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虚构历史人物和有关情节。《屈原》 侧重,但都围绕婚恋问题。 (二)郭沫若的史剧创作更多体现了诗的特质——更多是

3、重大深远的影响: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记》,曹禺剧中诗味而不是剧味,反映了诗剧合一的浪漫主义本质。诗中有剧,人物,沈从文小说。 剧中有诗,集中在诗人浓厚的、强烈的主观情感的抒发上。

三、鲁迅文学创作在艺术上的价值和意义: 三、郭沫若的文学主张及对创造社的影响。

(一)鲁迅在艺术创作上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对外国文学 (一)郭沫若的美学主张:

的借鉴,充分继承传统文学精华,同时广泛吸取、借鉴了外国 1、崇尚主情主义,崇尚抒情、注重自我、主观抒情。 文学的特长。 2、强调感情自然流露,自然抒发,主张艺术形式绝对自特别注重白描手法的运用,对人物描写注重对其自身的描写,由,打破一切限制条条框框。

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完成人物性格。小说的结构方式也继承了 3、未忘记文学的社会功能:为艺术而艺术——为人生。 传统文学,如《阿Q正传》——纪传体、章回体。很多注重人 这种主张与追求对创造社有重要影响与作用。

物心理的描写是对外国文学的借鉴,如《明天》、《肥皂》。此创造社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后期。

外,鲁迅形式上借鉴日记体、对话体,场景描写在淡化情节方 面吸取外国文学的手法。在小说中将古今中外融为一体,显示第四讲 茅盾文学创作的价值、文学史地位及现实主义风格出现代小说的品位。 的追求

(二)总体风格上,既体现为一种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风格,又 茅盾文学创作处于第一、第二阶段之间。现代文学九大家:表现为一种多种风格并存的格局。有现实主义即传统现实主鲁、郭、茅,巴、老、曹,艾、丁、赵。

义,有浪漫主义——《故事新编》,有现代主义、象征主义—一、茅盾的文学主张及其文学研究会所产生的影响。 —抒情散文诗《野草》,多种风格相兼并蓄。 △二、茅盾文学创作道路所显示的典型意义。

鲁迅风格的难以概括就是他的风格。 三、茅盾对现代长篇小说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一、作家和文学批评家。

第三讲 郭沫若新诗创作的价值,史剧创作的地位及浪漫主 (一)其文学批评有鲜明的针对性、完整系统性。

义风格的开创 1、鲜明而系统地提出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

一、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独特价值。 继承了晚清以来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并且进一步地使之系统

二、郭沫若史剧创作的独特意义。 化、明确化,明确提出文学应该是一项工作,是一项对人生有

三、郭沫若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和文学主张。 着重要作用的急迫、切实的工作,认为把文学当成游戏和消遣

一、集中体现在两方面: 的时代永不再返,文学应担当起指导人生、影响社会的责任。

(一)从时间上和艺术上,郭沫若的诗歌创作都不是现代 2、提出文学最根本的艺术功能应是真实的、客观的甚至新诗中最早和最好的,他是现代新诗格局真正的奠定者,是一冷静地描写和反映社会生活,最大限度控制作家自己的感情。 代诗风的开创者,确立了现代新诗的基本形式:诗体高度自由, 3、强调在客观真实中挖掘典型,是最初的现实主义创作语言绝对白话,写作过程无拘无束,诗人情感饱满充实。但也理论——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 有明显的局限与不足:过于自由、过于放纵,使新诗处在一种 (二)茅盾现实主义理论形成的原因。

无边无际,毫无规范的形态。 1、在新文学第一阶段长期、专门从事文学批评和理论研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开一究(一年);

代诗风。《女神》的贡献:一,把五四新诗运动的“诗体解放” 2、对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有积极的继承;

推向了极致 二,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了充分的 3、充分吸取外国文学一些思潮,受法国左拉自然主义影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飞了起来。 响很深;

(二)形成一种总体而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审美风格。 4、1921年担任《小说月报》主编,使之成为发表新文学 整体的美、气势的美和个性的美,不以某一首诗显示其成作品的阵地,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发起创立文学研究 3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会,他的文学主张也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文学研究会感受。[www.61k.com]

明确提出现实主义……(此处未记全),系统形成了现实主义思考:简单了解和比较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不同。 创作思潮,形成现代文学史上贯穿现代文学始终的一条主线。 一、文学研究会的作家包括:

△二、典型意义。 (一)叶绍钧,他的主要贡献和风格是对教育界知识分子 由准备而开始而发展成熟,不断深化地发展演进的过程。 的性格和命运的描写,从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到长篇小

1、准备期(1916-1926),从事理论批评,包括翻译、介说《倪焕之》都表现了这个特点。

绍等,是理论和生活的积累期。 1、他的创作让人看到教育救国的理想是空泛的,难以实

2、正式开始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1927-30年代初),现的;

创作《蚀》三部曲,《野蔷薇》,初步显示出现实主义风格特色。 2、教育界知识分子的性格、命运往往紧随时代风云的变

3、成熟期和高峰的到来(30年代-抗战爆发),代表作化而变化,缺乏坚定执著的信念,摆不正个人与时代的位臵; 《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 3、他是最早用长篇小说描写教育界知识分子命运的作家,

4、抗战爆发后,转化、深化时期,《腐蚀》、《霜叶红似二较早在作品中集中描写教育界知识分子命运的作家,艺术上最月花》,转化主要体现在逐步流露出作家敏锐的主观感受,创具代表性,朴实、客观、准确、细腻。

作的视点(视野)在发生变化,《子夜》是俯视图,是全景图; (二)冰心,根本价值——对爱的追求,主要表现有两点: 《腐蚀》则浓缩了、集中了,是解剖图。 1、冰心的作品对爱的体验深刻、独到,主要在作品中极

三、贡献 力歌颂爱的力量,强调广博的爱、人类的爱,以至于上升为一 善于大规模、全景性地反映和描写时代社会生活,在《子种爱的哲学,她对爱的基本认识归结为一句话即“有了爱就有夜》身上人们看到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功与成熟。 了一切”,包括母爱、童心、对大自然的爱、对祖国的爱,这

1、《子夜》显示了一种开阔的视野,宏大而严谨的结构,些构成冰心的多重组合的爱的交响曲。

整个作品线索繁多,人物关系复杂,反映了多种矛盾:外国资 2、冰心并不认为世界上已经充满了爱,而是清醒地看到本与民族资本,民族资产阶级内部,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中世界上缺乏爱,所以极力褒扬、歌颂爱,冰心对爱的追求显示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农村的天然的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在理想与实际之间,是对理想、对信念的追求。

级、各阶层的方方面面,集中展示的是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 冰心对爱的艺术表现的特点是:冰心以一个女性作家特有资本家的命运,作品线索杂而不乱,有条不紊。 的敏感和细腻,以冰心自己那种轻柔、委婉的笔触,又以其清

2、《子夜》最成功的是塑造了吴荪甫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新、华美的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文字构成其艺术表现魅力。“冰型形象,善于把人物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中描写,善于揭示人心体”

物性格随社会发展变化的命运,以故事和情节刻画人物,同时 冰心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

又以人物来带动情节发展,写事写人融为一体,合二为一。 1、初期以“问题小说”走上文坛,积极思考各种社会问

3、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塑造,题,复杂的社会矛盾,显示出一个初登文坛的作家的敏锐,但成功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多处用细节表现有历史跨度的东往往只是提出问题,缺乏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考,所以缺西,场景、环境描写(赵伯韬、吴荪甫),心理描写(杜竹斋)。乏相应的思想深度。

语言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与作家个性化的叙述语言,客观、准 2、在20年代中期,冰心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她找确、冷峻,人物语言充满鲜活的、个性化的特点,符合各自的到了一个基本途径——用爱解决一切。

身份地位。人物语言越鲜活,越富有个性化,越显示出茅盾叙 3、30年代初期,冰心的作品再次回到现实中,更深入地述语言的客观、准确、冷峻。 接触到普通人的命运,包括开始触及和考虑诸如阶级关系这样四,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社的现实问题。第一阶段的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会剖析小说] 第二阶段的代表作有《超人》,第三个阶段的代表作有《冬儿第五讲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历史贡献 姑娘》、《分》。

1921年1月和7月成立的两个社团,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早成立的两个文学社团,标志着新文学创作的成熟,分别奠定诉自己的真情,温柔中带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主张,对整个现代文学乃至对 (三)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中较特殊的作家(另类),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们各自形成了不同的作文风既现实,又浪漫,既实在,又玄妙。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家群体,各自显示不同的创作方法,不同的审美追求,文学研起人之一,特别关注对现实人生的积极探讨,他的作品以女性究会更多表现广大知识分子的命运,更注重表现他们的生活方为中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问题。

式和生活环境;创造社主要反映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许地山是特别受到宗教文化影响的作家,他对宗教有专集中表现他们身边的事情,甚至表现他们自己的事情,自我小门、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使他的作品明显表现出神秘色彩和说、身边小说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而问题小说是一种题材热,玄妙的倾向。他的作品表现出对现实人生和终极人生的双重关冰心正式开了问题小说之风〈斯人独憔悴〉。文学研究会强调注,他对人生采取一种认同苦难的态度,主张承受苦难、忍受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生活,创造社强调抒发个人主观情绪和苦难,在认同与顺应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在艺术表现形式上, 4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由于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无论小说还是散文都有一创作对新诗格律化进行探索,在结构的完美、音韵的动听、节种特殊的结构方式——设寓式的结构方式,这种方式有一种明奏感的明显方面有完整的……(此处未记全),让人们看到了显的启发力,诱人思考,但显得比较呆板,且说教味道较浓。(www.61k.com) 新诗格律化更好的样子。闻一多严谨有余,鲜活不足;徐志摩

(四)朱自清,以散文创作著称。(现代文学散文大家有轻飘有余,严谨不够。

两个半作家,鲁迅算半个,一个是朱自清,一个是周作人) 新月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诗的规范化,对新诗在艺术

1、他把真实上升到艺术,他的散文一方面是文中所写的形式上的要求提出明确的积极的看法,这对中国现代新诗健康事情足以感人,另一方面即是将日常中琐碎的、司空见惯的真发展是重要和必要的。

实事情上升为艺术,《背影》即是一种典范。 二、语丝社:(以散文创作为主的社团)

2、朱自清的作品特别是小品散文达到了圆润、华美的境1、不是严密的社团,是一批在《语丝》刊物上发表文章的作界,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情真意切、自然淳朴,他把现代小家,形成了在某一方面有共同倾向的理论,集中表现在一致反品散文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对文坛上的学究气、学霸风,主张随意而作、率性而为,对现 朱自清的散文以一种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的眼光作为视角,代散文的清新、活泼有重要作用。

显示了特有的细腻、敏锐,他的文章往往具有一种以小见大的2、在发表作品过程中,形成一种相对接近的文体——语丝文特点(功能),但往往缺乏一种大气。 体。

二、创造社的主要作家:郭沫若、郁达夫。共同特点、倾3、周作人充分体现了语丝风格,带来了小品散文的繁荣,推向:主观抒情、浪漫、激进、情绪化。 进了学者散文的成熟。

(一)郁达夫: 某个社团的贡献一般从两方面看,其一,理论;其二,创作实

1、显示出典型的浪漫主义主观抒情风格,是对郭沫若浪践。语丝社的文学创作——鲁迅杂文;另一方面是周作人创作漫主义风格的补充和完善。(郭:诗、剧,郁:小说、散文)的小品散文。周作人是现代文学史上一流的散文大家。 建议阅读《沉沦》 (一)周作人独到风格的形成。

2、郁达夫的创作在文学体式方面有独特的创造,体现在1、丰富的知识性,反对学究气不代表反对知识,对知识的传小说和散文这两种文体上,①他的小说显示出一种自叙传的体达生动、自然、不卖弄。

式,最大限度地把小说写成自叙传,他的作品与他本人的距离2、写法独特——散文式的笔法,笔法清淡,蕴含丰富,文章是所有小说作家中最近的②他的小说具有一种特别突出的散表面非常质朴,但文章背后具有深厚的意味。

文化倾向,最大限度地淡化情节、淡化故事,突出感情、突出3、风格幽默、生活气息浓。

情绪。③他的散文的日记体突出,这并非是指他以日记体作为4、语言简洁,篇幅短小。(重点是1、2)

散文形式,而是将日记直接发表,他是中国第一个发表日记的(二)周作人代表的学者式散文流派的形成。掌握散文风格形作家。郁达夫写下了大量的纪行体散文,即以自己某一阶段的成的原因及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经历和感受为题材而创作的散文,例如《一个人在途上》,这1、眼界开阔、学识丰厚,达到了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的境界,种散文,故事性较强,人物较突出,有鲜明的小说倾向,以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杂家”,国学功底深厚,“五四”构成郁达夫小说、散文创作的互化现象。 新文学的源流,精通外文,眼界开阔,其作品自然显示出丰富 思考:对小说、散文互化现象的解释、说明。 的知识性。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互化——郁达夫所根本追求的2、独特的审美追求——追求大而化之,形散神亦散,彻底的审美原则:(1)主观抒情,(2)强调表现自我。 散的艺术。不精心构造文章结构,不刻意描写某一事物,一切

(二)张资平: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皆浑然天成,一切皆左右逢源,这种风格不仅一举奠定了他的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 散文大家的地位,还以他自己的创作和追求影响和带动了一批

(三)成仿吾:理论家、批评家,以观点激烈著称 作家, 形成了 “学者式” 散文流派, 代表作家有俞平伯、 废名、第六讲 新月社、语丝社等其他社团的独特贡献及新文学创钟敬文等人,在二、三十年代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一直延续作的繁荣, 至今。

一、新月社出现的意义:(以新诗创作为主的社团) 三、其他社团:

带着对新诗要不要格律这个问题的严肃思考,新月社走上(一)湖畔诗派——二十年代初期四位年轻诗人组(形)成的文坛,主张新诗要格律,所以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诗格律文学流派。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被称作湖畔四诗化理论上的积极建设者是闻一多,他以“诗歌三美”的主张进人。湖畔诗派有如下特点:

行建设,即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是对新诗发1、专心致志地抒发爱情,也表露人生追求。

展的规范,是形式上的要求。闻一多对推进新诗格律化起到重2、高度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他们描写渺小的事物,歌颂渺小要的作用。 的存在。他们自视为渺小的一群人,但正是由于渺小的存在和新月社在新诗格律化的创作实践中也有创作,闻一多的第二部价值,他们从中感到轻松、自由、随意,其中汪静之最著名的诗集《死水》即是严格按照“三美”主张创作的,让人们看到小诗,只有两行:我是一只(?此处未记全,遗憾!)在空中了新诗格律化的样子,起到了示范作用。徐志摩更是以积极的漂浮的/无拘无束的灰尘。最能体现这种风格,是爱情诗派与 5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小诗派的代表。[www.61k.com) 思考:简述三十年代多元格局的文学形态。

(二)乡土文学 二、蒋光慈在革命文学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

1、受鲁迅的影响而形成,鲁迅可以说是乡土文学的鼻祖。 他是最早从事革命文学创作的人,最积极、作品数量众多,

2、作家和作品多数是在城市创作,多数是在都市产生怀乡之其创作在早期革命文学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情,表达对农民的同情。 1、作品有高昂的革命激情,描写革命斗争的自觉意识,

(三)沉钟社 客观上是他最早塑造了一批革命者的艺术形象;

其前身是浅草社,由一批青年作家组成,形成多方面的文学理 2、作品明显表现出激情大于艺术的倾向,所以他的作品论,创作也是多方面的——诗歌:冯至;小说:陈翔鹤、陈炜缺乏精细的艺术描写,有粗编乱造的现象,缺少生活底蕴,以谟;戏剧:杨晦。主要了解冯至的诗歌创作,鲁迅称冯至是中致形成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革命+恋爱,产生了消极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 的影响。其特点高度代表了革命文学初期的现象。

1、二十年代,主要是抒情诗歌的创作,讲究意象,注重感觉, 三、萧红

用非常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蛇》表达对爱情的感受,意象 既是一个典型的革命作家,又是非常独特的,极具个性追奇特、丰富、新颖。(指其诗中所使用的意象,并非特指《蛇》) 求,她的存在使革命文学本身趋于复杂和多元化,她的创作从

2、四十年代集中创作了一批十四行诗,成功移植了这种外国东北流浪到关内到上海,在“左翼”文学的影响下,在鲁迅的诗体(分为意大利式、法国式、英国式),《十四行集》在新诗帮助下开始创作,第一部轰动文坛的《生死场》,由鲁迅亲自体式移植方面做出了新贡献。 作序。这部作品具有典型的革命色彩,反映东北人民的沉重苦

(四)象征诗派:(又称早期象征诗派、早期现代派) 难,对民族仇恨和阶级仇恨都有所表现,但其中不乏作者个人早期是指二十年代。李金发的探索与尝试,他是中国最早尝试的独立思考,主要表现在作品中思考民族的性格、人性的弱点,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创作诗歌的人,如果没有他的尝试,就不会注意到生活的复杂性,在其后来的作品《呼兰河传》、《小城三有在他之后三十年代戴望舒现代派的成功。 月》等一系列作品中,更显示了萧红对人性对人生的思考的深 度——始终关注人性的弱点,始终开掘人性的深度,《小城三第七讲 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与三十年代文学思潮流派 月》把作家自己对人生最真切的体验投入到作品中,达到了充

一、革命文学的兴起 满诗意、象征的境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追求。 革命文学的兴起是在1928年前后由太阳社和创造社正式提出 和发起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从五第八讲 巴金、老舍、沈从文等人小说创作的独特价值与文四文学革命到1928年革命文学进入到一个从文学形式向文学学史地位

内容深入发展的新阶段——文学与时代、社会与人们的现实生 一、巴金:

活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当时风起云涌的革命生活,就是最现 (一)创作道路三阶段:(简单了解)

实的生活。三十年代初期,“左联”的成立标志着革命文学进 1、初期创作,显示了他的文学基本追求,代表作长篇小入了高潮,革命文学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更加密说《灭亡》(二十年代末),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切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还造就了一批作家、作品。太阳社代基本追求是:

表作家有蒋光慈,创造社代表作家是郭沫若。而鲁迅、茅盾因 (1)关心年轻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和命运; 支持革命文学运动,所以他们这一时期的创作也被看成是革命 (2)关注年轻知识分子与家庭的关系;

文学的成果。“左联五烈士”中的柔石、殷夫、胡也频较著名, (3)显示一种高度的热情。

此外还有叶紫、丁玲、张天翼、沙汀、艾芜、萧军。萧红等。2、中期创作(三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末),激流三部曲《家》、由于革命文学的浩大声势和正确方向,形成了强大的革命文学《春》、《秋》,抗战三部曲,显示出其创作日趋成熟。

主流。三十年代是文学格局多元化的时代,“左翼”文学只是 (1)对家庭题材的运用达到非常圆熟的境界,成为他创一个方面,此外还形成了其他几种文学创作潮流,其一,民主作作品的一个标志;

化、自由化,代表作家有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他们坚 (2)对年轻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成为其作品的中心主题; 持独立思考,追求个性化风格,坚持表现自己熟悉的独特领域; (3)热情进一步燃烧,达到新的高度。

其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既受外国现代主义影响,又有中国 3、后期创作(1944-1949),《寒夜》、《憩园》、《第四病文学传统的根基,还有一部分作家苦闷的情绪形成现代主义思室》等,是作品风格转换和深入阶段,“深入”体现在继续以潮。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艾青,家庭为题材,更加成熟,给家庭赋予更加丰富、深刻的意蕴;穆时英的小说即新感觉派;还有施蛰存等主编的《现代》杂志,“转换”体现在巴金以往热情的风格转向冷静和深沉,对家庭在推行现代主义理论与创作实践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发表了国描写由轰轰烈烈的大家庭转向小家庭,艺术视野开始浓缩(与内外许多现代主义理论文章和重要作品。此外还有各种文学流茅盾相似),《寒夜》是巴金炉火纯青的一部作品。(绿皮书派,京派——北京各大学中的教授 、学者组成的作家群,包P.13)

括老舍、沈从文、废名、俞平伯、周作人,多元化是现代文学 (二)巴金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

成熟的标志。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 1、以家庭为主要题材,把家庭的意义在文学史上突出出 6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来,显示了独特的典型意义: 揭示出底层市民与社会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反映了当时社会

(1)描写的对象是家庭,实际远远超过家庭本身,是把的黑暗和制度的腐朽。(www.61k.com]祥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是底层家庭当做社会的缩影来描写,通过家庭的兴盛衰亡看到社会的市民的缩影。《四世同堂》是以北京为背景,塑造了更多、更发展趋势,通过家庭的种种矛盾,看到社会的错综复杂。 广阔的市民形象和阶层,如果说在祥子身上看到了底层市民的

(2)以家庭为题材的作品,充分联系着作家个人的人生悲剧结局,那么在《四世同堂》中更多地看到了底层市民形象经验,不仅看到对家、对社会的客观描写,而且看到作家充满群体的性格特征,富有相当复杂性和变化性——生活艰难、地主观激情的评判、议论、抒情。巴金经常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位卑下、生存态度务实。作品虽然以北京为背景,但赋予了特的形象写在作品中,这是其作品始终充满热情的一个重要原殊的时代蕴含——抗战时期沦陷区,在特定的时空下,老舍刻因。 意描写在市民身上显示出的民族精神的变化,使读者进一步看

2、典型形象的塑造,分两类,一类泛泛而谈,如家庭、到市民阶层的特点。从《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对市民社会的抗争者——汪文宣、曾树生,叛逆者——觉慧,写出封形象的刻画是老舍独特的贡献,这种对市民形象的塑造一直影建家庭和社会重压下年轻知识分子对人生的艰难选择。觉慧是响到当代作家。

五四时期反封建的典型,在种种选择下最终冲出家庭,这是封 2、艺术结构上的独特贡献。老舍善于讲故事,其作品传建家族日趋崩溃的重要原因。四十年代,汪文宣也是年轻知识统文学特色浓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舍从早期到《骆驼祥分子,在社会重压下苦苦挣扎,结果以自己个人的毁灭,预示子》,作品结构单一,呈现出单线索发展的结构形式。随着创着社会的必然灭亡,揭示出只有整个社会发生改变,知识分子作的不断发展,艺术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其标志是长篇小说《四才有出路。另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是以觉新为世同堂》,这部小说改变了老舍以往单线索发展的结构方式,代表的长房长孙形象,让人看到长房长孙形象所具有的家族文呈现出多重复杂的网状结构方式——众多人物命运,众多线索化意义和高度的文学审美意义——充满矛盾,特别复杂,由其发展,显示了长篇小说对生活容量的扩大,展现空间非常开阔,地位决定,矛盾——真实——生活感,艺术感染力远远超过觉这种结构方式对老舍自己,对现、当代作家都有重要影响,如慧。 《茶馆》就是一种开放式的、人物展览式的框架结构,《四世 概括地讲,文学革命就是“五四”运动加“鲁、郭、茅”同堂》也显示了老舍小说叙述性的成熟。

加四大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 3、语言艺术:对北京方言土语的纯熟运用。从初期至后革命文学就是“巴、老、曹”加一系列文学思潮 期,这个特点贯穿始终,无愧于“京派语言大师”的称号,这

二、老舍 个特点表现在小说的各个方面,包括作家本人的叙述语言,也

(一)简单了解老舍的创作道路: 包括人物形象的语言。小说中的语言得益于对北京风俗的描

1、早期创作:三个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写,创造了特殊的语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显出语言的自《二马》,初步显示出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首先是对市民命然、和谐,以及语言与环境的相得益彰。

运的密切关注,此外,他的幽默讽刺的笔法也显露出来。 思考:★老舍对市民阶层的描写有什么意义(即其根本价

2、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值)

子》、《月牙儿》等,而《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达到高峰及成 (答题基本思路)老舍是北京人,是穷人,老舍将自己生熟的标志,《离婚》则标志着老舍作品幽默风格达到成熟。《猫活基础的自然条件和自觉追求结合在一起……

城记》则是一部寓言体小说,政治色彩较浓。在这一阶段,老 三、沈从文

舍对市民化形象的描写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 △(一)创作的独特追求:人情美、人性美、自然美的湘圆润的境地。 西风情。远离都市,有鲜明的针对性,充满野性,充满原始味

3、后期作品《四世同堂》,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形成了道。

一个独特、完整的体系,构成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 1、执著性。沈从文人生阅历丰富,作品题材广泛,对当步深化转变为揭露和批判。综观老舍整个创作,除上述特点外,时中国社会有相当清醒的认识,对湘西世界有一种执著的追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老舍的作品显示出浓郁的北京京味地求,既是审美的理想,也是生活的理想。

方色彩——风俗民情、语言文化,这是贯穿老舍创作始终的特 2、独特性。在了解、考察当时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他的点,显示出老舍创作的特殊价值。 审美眼光落到了湘西这块土地上,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构造

(二)老舍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 作家追求的理想的完美人情,只有这样的环境,才有这样的情 一般来讲,分析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从三点境。

进行分析:1、人物形象,2、艺术结构,3、语言特色,个别 ★(二)作品的风格:(考试意义重大<刘先生原话>) 作家在这三点之外还有特殊追求。 风格多样化,京派、乡土田园派、自由作家派(自由主义

1、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塑造了市民形象的体系(着重作家)、新月派。乡土气息浓厚,同时又很洋;作品很通俗,从《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两部作品分析),《骆驼祥子》同时又很高雅,考试时可以从一两点出发,自由发挥。多样化、主要对社会底层的市民命运进行思考,他们有什么理想,是否难以概括也是风格。为什么他的作品丰富了30年代的中国文能够实现,实现不了怎么办,就这样以底层市民的命运为视角,学的多样,多元的特征?278页

7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四、其他作家: 曹禺的作品有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

(一)李吉力人及“大河小说” 《北京人》及根据《家》改编的同名话剧。(www.61k.com)《雷雨》、《日出》 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其中《死水是曹禺最初的两部剧作,相差一年(1933、1934),一举奠定微澜》最好,因为这部小说把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很好地了曹禺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绿皮书P.237)

结合,未受历史史实的限制,在叙述历史的同时大量给予现实 ★1、突出显示了曹禺善于在剧本中结构剧烈紧张的戏剧创造。 冲突,通俗地讲就是让人觉得好看,悬念众多,高潮迭起。虽

(二)张天翼:讽刺、幽默、批判构成张天翼特殊的冷峻风格然《日出》的结构比《雷雨》平静一些,在艺术视野上开阔一——冷面幽默。批判成分较重,《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简些,戏剧冲突的偶然因素减少了一些,但依然表现出非常吸引单把握张天翼小说讽刺艺术的独特之处。(课本P.352) 人、耐人寻味的剧情发展。

(三)沙汀、艾芜: (1)话剧首先讲究冲突、结构,曹禺的话剧具有强大的 简单比较二者风格的异同,着重对他们作品本身异同分视觉冲击力。

析。 (2)曹禺戏剧创作的审美追求恰恰主要体现在结构艺术

(四)新感觉派小说 上。从根本上看,曹禺的话剧中的冲突是人物命运的冲突。从 思考: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出现的原因及特征是什么?(绿《雷雨》到《日出》显示出作家的根本追求——表现人的命运皮书P.192) 之迷,探寻人的命运的困惑,但现实告诉人们,命运的把握是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出现,特征是 极其艰难甚至不可能的。力图把握命运和命运把握的艰难构成

1、快节奏,以穆时英为代表,特点是作品是一种扩大的生活了一种根本矛盾,这是曹禺的话剧中根本追求的。曹禺说他对画面,成为一种镜头切换。 宇宙间的神秘事物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结构是曹禺话剧最

2、心理分析,潜意识的开掘,以施蛰存为代表。 大的魅力,体现了曹禺创作的根本动因和根本追求。

原因: 2、《雷雨》、《日出》和曹禺的话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

1、说及其特征明显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和日本显示了自己的特点。首先,曹禺善于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物的生新感觉派小说的影响,三十年代是世界范围的现代主义泛滥。 命内涵;其次,曹禺善于描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通俗地讲

2、新感觉派小说及其特征也受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影响。即他善于把人写活,人物在动态中发展,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以上海为代表的大都市,在社会发展中突然加快步伐,同中国让读者、观众完整地了解一个人。曹禺的话剧是现实的,也是乡村、城镇拉开了距离,带来现代人生存的困惑:生活节奏的历史的,而且是充满诗意的。

加快、内心深处的烦乱,都很自然地转换为新感觉派小说表现 3、曹禺的话剧《雷雨》、《日出》等,还显示了曹禺话剧的内容,这些小说虽然不是现实主义的,但同样反映了时代社中高超的语言艺术,语言极富感染力、表现力,准确且特别具会生活,采用一种变形、夸张的手法,因为生活本身发生了夸有一种戏剧性,曹禺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他真正懂得把文张与变形,所以这些小说还是对真实生活的反映。 学剧本语言和舞台艺术表演结合在一起。

三、夏衍:简单了解夏衍话剧的风格及追求。

第九讲 曹禺等人戏剧创作的独特贡献及文学史地位 夏衍人生经历复杂,追求革命、追求进步,他的创作始终话剧是由外国移植、引进我国的,发展缓慢,成就不稳定,话有一个明确的追求——要把一个作品的时代性、革命性、艺术剧在中国真正产生影响是从曹禺出现后开始的。 性完美结合,这显示了夏衍话剧的独特风格。

△一、曹禺出现的价值和意义: 1、夏衍的话剧有明确的时代色彩,鲜明的揭露性和批判

1、中国现代话剧从世纪之初引进一直到曹禺的《雷雨》、性。《上海屋檐下》创作于1937年4月,写重大社会变化之前《日出》的问世,人们才真正领悟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时代社会的气氛,但并未写成简单的宣传,隐含在巧妙……(此可以说曹禺是现代话剧真正的奠基人。 处未记全)

2、曹禺的话剧从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形式诸多方 2、善于表现普通人的命运,善于写出普通人当中的崇高,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显示了中国现代话剧独特的价值,同时又突出写出革命者的伟大情怀,突出革命者的英雄形象,这些都在于曹禺真正懂得中国戏剧和外国话剧的精髓,曹禺的同时也注意局限性和弱点,感到人物形象真实、具体。 话剧是最中国的又是最不中国的,因为他的话剧的剧情是中国 3、追求戏剧结构的平淡、生活化。

的,而同时继承了西洋话剧以语言为主的特点。 四、简单了解田汉话剧的独特风格。

3、曹禺的话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把中国话剧引入正规、 田汉与洪深、夏衍、欧阳予倩都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 推向成熟,曹禺集编、导、演于一身,是一般剧作家不具备的, 1、早年参加创造社,所以在创作中始终带有某种程度的曾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3年专攻话剧,特别喜爱古希腊悲剧理浪漫主义色彩。

论,是第一个将古希腊悲剧理论引入中国话剧创作的人。鲁迅2、人生经历始终与演艺界保持密切关系,对艺人生活特别熟说:“曹禺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曹禺一出现就是成熟的”。 悉,所以田汉的话剧特别善于表现艺人形象和生活,始终有一 △二、《雷雨》、《日出》在话剧创作中显示的艺术魅力及点浪漫色彩。

曹禺的独特风格。 田汉话剧的浪漫风格具体表现在:

8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1)语言的抒情性。[www.61k.com] (一)鲁迅后期杂文为代表的杂文创作,出现了几乎进步

(2)情节的传奇性。 作家无人不写杂文的局面,出现了杂文与反杂文运动。

(3)人物形象的戏剧性,笔下人物总是生活在戏剧中, (二)报告文学走向成熟,夏衍《包身工》,宋之的《1936呈现出演员演演员、戏中又有戏的特色。 年春在太原》。

(4)形式多样性。 (三)在新老作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品散文向纵深发展。 洪深:了解早期与后期代表作 (四)出现了一些新品种,如科学小品、历史小品,进一第十讲 三十年代诗歌与散文创作的价值和地位 步丰富了散文的品种。

一、诗歌

(一)诗坛概况: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多元并存 第十一讲 抗战文艺运动和解放区文艺运动的独特价值和深

(二)现代派诗歌全面兴起,走向成熟。了解现代派诗歌远意义

产生的原因。包括艾青早期创作,还有卞之琳、何其芳等。 一、抗战文艺运动

△戴望舒代表的现代派诗歌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一)抗战文艺运动的背景和发生

1、多种因素下形成,一个最强烈的时代情绪——寂寞造 1、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极具变化的政治形势,文学随就了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因为已远离“五四”时期的文学热之改变了原有发展的轨道,反映时代感、使命感。

情,作家们特别是诗人感到难以与时代适应的寂寞,找不到自 2、1936年前后已经形成全国范围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己的位臵,难以实现自身价值,使得戴望舒等现代派诗人向诗战线——“两个口号的论争”。(课本P.297)

歌回归,追求诗歌的纯粹性,更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这 (二)抗战文艺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种追求与定位使戴望舒等现代派诗人很自然地使自己的眼光 1、全国文艺界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和两个方面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和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联系在一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最起,看到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意境的追求的宝贵;另一方面大范围团结了全国广大作家。

和世界范围的现代派诗歌结合在一起,从中看到诗歌本身的价 2、把文学的宣传、战斗功能提高到空前的地位,调动一值。传统的与外国的两种影响集中在一起,朦胧的意象,象征切文学的手段为抗战服务。

手法的应用……(此处未记全) (1)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

2、现代派诗歌创作,以戴望舒为代表,特别注重把意象 (2)文学形式:街头诗、街头剧、大型报告文学,特定和象征,把朦胧和清新融合在一起。 形势下出现,尤其诗歌起到巨大作用。

3、非常注重把新月社强调的新诗格律化发展到一个新的3、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在地域上扩大了“五四”以来现阶段,现代派巩固和加强了现代新诗的规律美、音韵美。 代文学的实际影响。

4、现代派诗人在思想情绪上执著地表现出一种对时代的 (三)抗战文艺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疑虑,对自身价值的怀疑,甚至有一种强烈的悲观情绪。戴望 二、解放前文艺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舒有一句诗:“我是一个年轻的老人”。戴望舒代表的三十年代 1、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主要标志,鲜明地提出中国新文现代派是对二十年代李金发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派的继承和发学发展的根本方向和保证这个方向的途径两个根本问题。由于展,而且其影响明显延伸至四十年代,为四十年代新现代派诗鲜明地提出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提出了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歌即以穆旦等为代表的“九叶诗派”提供了相应的借鉴和……术追求,造成了从“五四”以来现代文学的又一次根本变革。 (此处未记全) 2、改变了作家的创作姿态和创作方式,明确强调作家的

(三)两个代表作家:臧克家、田间。 世界观改造,强调作家感情立场的转变,强调作家要无条件地 臧克家对各个流派特点的吸收独成一格,田间是街头诗歌深入生活,对中国文学现、当代的影响深刻、巨大。

运动的发起人及代表作家。 3、在创作实践上的确出现了一批以描写农民、农村为主

1、臧克家诗歌作品,简单了解臧克家诗歌风格。 要内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成功的作品。 特别善于广泛吸取各个流派,并不偏重任一流派。 意义:实际上打开了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发展的道路。

2、田间,特定诗歌运动的代表——街头诗歌,战斗性、第十二讲 艾青等人诗歌创作的独特贡献及文学史地位

实用价值明确——抗战。 艾青作为郭沫若之后中国诗歌的第二个高峰,其主要成就 自己的个性与特点:用诗歌、用形象进行宣传,运用诗中是在抗战爆发之后,他接连创作了九部诗集,一部诗歌理论《诗特有的节奏感与韵律,节奏强烈,韵律急促,受马雅可夫斯基论》,把诗歌创作直接融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他的诗歌创影响很大,具有极大的鼓动性,是战斗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真正达到一种艺术的升华。

(四)中国诗歌会:是左翼作家群体,明确的追求、明确 △从现代诗歌的历史进程论述艾青诗歌的审美追求。 的组织。 首先,回顾现代新诗的发展线索,从胡适、郭沫若“五四” 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9月他本身是左联领导下的一白话自由体新诗开始,显示了新诗对传统旧诗的挣脱,对外国个群众性诗歌团体。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特点P.352 诗歌的吸取;而到了新月诗人,又显示出新诗对传统诗歌的某

二、散文: 种回归,以及在回归中的发展。从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的 9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诗歌还不断地受到外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先后出现了的期待,所以赵树理对他们只是进行善意的讽刺,没有无情的早期象征主义诗歌,中期现代主义诗歌,都显示了中国新诗在批判,这一点是与鲁迅的根本不同、根本变化。[www.61k.com)

探索中艰难挺进的步伐,还出现了臧克家、田间、殷夫等不同 以上两点构成赵树理作品的思想价值。在赵树理的小说中风格诗人多种形式的探索。上述诗歌发展的线索,在抗战时期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变革、中国农民命运的变化,并由此看到在艾青手中得到一个集大成的机会,艾青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中国的前景。

把“五四”以来新诗的发展,新诗的种种探索融会贯通起来, 第二,在民族化、大众化审美情趣上显示自己的独特追求,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继承中独创了以散文美和散体化特别是对传统文学手法的继承上,在现代作家中是非常突出、为主要标志的新诗的发展形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非常集中的。

继续推进了新诗自由体的形式,巩固了这种形式;另一方面, 1、人物描写,注重表现人物的动作、性格,让人物在故他以自己的创作和理论,也同时推进了诗歌的规范化,他注意事中显示自己的特点,尤其符合广大农民的欣赏习惯。 到新月诗人的追求,把诗歌的格律化更多地熔化到诗歌内在的 2、小说结构——章回体,情节完整、连贯。

韵律、节奏中。 3、赵树理的作品更多是对民族化的追求——语言,大量 第二,艾青的诗歌还显示了很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民族性的方言土语,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与世界性的融合,这种融合在思想上和艺术形式上非常突出。 4,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484页

艾青的诗歌始终关注本民族的命运,始终关注中国农村广大农(二)孙犁

民的命运,关注自己脚下的土地。但艾青的眼光是宏大的,是 解放区创作丰富,多种审美追求,赵树理并非解放区唯一由本民族的命运向世界、向整个人类命运自然延伸的。艾青是代表。孙犁与赵树理有很多相同的背景、相同的生活基础,即实实在在受外国诗歌艺术滋养的人,吸取多种外国诗歌艺术技都在解放区、在广大农村中体验生活,生活对象是农民,反映巧,甚至是美术方面的艺术技巧,他把外国的现代主义技巧与农民生活、农民命运,但又显示出完全不同的审美追求。 本民族的欣赏习惯揉合在一起。以上共同构成艾青在中国诗歌 1、孙犁自身的文学价值、审美追求。

史上的地位——中国诗坛泰斗。 (1)孙犁作为解放区的作家,生活环境在冀中平原,作第十三讲 赵树理、孙犁所代表的解放区创作的文学价值和文品反映的最重要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中的艰苦岁月,孙犁所学史地位 触及的生活是开阔的,所处时代背景是宏伟的。孙犁所描写的

一、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总体特点 内容都是解放区最普通的农民,没有炮火连天的战场,都是普

1、解放区文学创作的确带有明确的追求——民族化、大通、平静甚至充满诗意的现实和人生画面,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众化。 追求。(选材)

2、由于工农兵方向的影响,在解放区创作中出现了前所 (2)孙犁的作品在挖掘题材、形成主题过程中的追求。未有的对农民命运的深切的关注,都是以整个中国的历史为底孙犁着重表现在普通人物身上体现的非常美好的人情、人性,蕴,积极地把农民命运与中国前途联系在一起。 选出的人和事是很小、很平常的,表现出平凡人身上的崇高和

3、解放区是中国现代历史中一个特殊的地区,虽处于现伟大,显示出他们的纯朴和自然,如在侵略者打到家乡时,水代文学阶段,但性质不同,而与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生能够拿起武器走上前线,这就是一种伟大。表现出以水生嫂性质相同。 为代表的一群农家妇女的……(此处未记全),显示出她们顾

二、重点作家: 全大局,在战斗中的智慧、胆识,让人们看到这些普通妇女的

(一)赵树理:从小二黑到李有才到李家庄,都是以农村确在战争中成长起来。孙犁通过水生们、水生嫂们这些普通人变革、农民命运为主要题材的。 的命运、成长,通过在这种成长中的性情、胸怀,形成孙犁作 阐述赵树理小说的思想价值。 品崇高而深远的主题,即我们民族充满美好的人情、人性,我 首先,赵树理是解放区作家中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刻关们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而这些都通过这些普通的农民显示出注农民命运的作家。 来。孙犁由描写平常到主题崇高两者之间有骤然升华和巨大飞

1、赵树理对农民命运的描写中显示出高度敏锐的政治眼越,并且这种升华与飞越是自然和平常的。正是这些普通人,光,他从农村中的日常生活、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农村中的风俗在战争中得到锻炼,正是这些普通人,构成了我们的民族。战民情中敏锐地感受到解放区时代变化了,甚至政权也改变了,争锻炼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

但是人们的思想变化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赵树理的作品告 (3)孙犁的作品选材、主题、艺术手法、艺术表现有如诉我们,从鲁迅开始的对农民愚昧落后的思想启蒙、思想改造下特点:

的思考,依然是解放区作家的重要任务。 ①把现实和理想结合在一起,把写实、抒情结合在一起,

2、赵树理的作品特别准确地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趋势,赵孙犁的小说的着眼点让人从现实看到理想,感受到作家情感的树理在作品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农民,在农村中当时残存的封抒发,对美好气氛的烘托与写实交织在一起,在把握理想与抒建势力只是一小撮,而象小芹、二黑这样的先进农民也为数不情的分寸方面表现了独特的追求,有分寸,有尺度,始终未离多,而多数是比较愚昧落后的农民,暂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开农村、农民,与郁达夫等人的抒情明显不同。

但已在变化之中、转变之中,赵树理对这一部分农民给予热切 ②孙犁的作品特别善于在虚实之间完成自己作品的结构。 10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孙犁的小说结构非常放松,小巧、灵活,没有完整叙事的负担,放区的一些问题提出的独特见解也很深刻,如《在医院里》、没有故事严格按情节发展的沉重,多是一种生活片断的相互穿《我在霞村的时候》,集中表现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当插,有无之间,虚实之间造成散文的美、诗意的美。(www.61k.com)有跳跃性,时土改题材作品思想成就最高的一部,也是获斯大林文学奖级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给人回味的余地较大,形成了散文美、别最高的,对农民命运乃至对民族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诗意。与此同时,语言上非常纯朴、生活化,但同时又是诗的 (1)充分揭示了中国农村广大农民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非语言、散文的语言,在平凡的话语中蕴含着诗意,特别有情调、常复杂的阶级关系,把农村中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有味道。 揭示出来,尤其让人们看到阶级斗争决不是简单的两个对立阶

2、孙犁、赵树理审美追求的异同,风格的比较。 级你死我活的搏斗,掺杂着各个阶级复杂的态度,纠缠着各个

(1)孙犁与赵树理在选材、主题和艺术手法上都很推崇阶级生存的态度。

鲁迅、追随鲁迅,但二人对鲁迅精神的体会是不同的。赵树理 (2)写出了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预见性。丁玲通过写土改,对鲁迅的继承与理解更多地是鲁迅的现实战斗精神;而孙犁更坚定不移地看到中国农民的翻身,必然带来中国的变化,从土多地是看到鲁迅作品的思想魅力,对人的精神层次进行的深入改看到新中国光明的前景。在预见的过程中,丁玲提出了值得的剖析。他的作品也注重对人、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索、剖深思的问题——农民成为主人,斗倒地主分到田地,这个胜利析。 固然伟大,但农民还有一个更大的胜利必须取得,即必须不断

(2)从郁达夫到孙犁,简述现代抒情小说有何异同点? 地战胜自己,只有这样,农民才有真正的前途,我们的民族才 相同点:作家主观感受的投入,情节的淡化。 有真正的前途。

不同点:郁达夫以纵情、放情见长,肆无忌惮,夸张情感, 以上两点,充分体现了丁玲作品的思想的深刻性。

把抒情放在第一位,一切服从主观抒情,形成小说诗歌化。 丁玲的创作从早期到后期,始终有一种政治眼光,对社会 孙犁注重分寸、节制,抒情恰到好处,形成散文问题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而张爱玲是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对美和诗意。 人性的痛切的体验,显示她作品的深度。

萧红既有较强的主观情感,又有较清晰的客观描第十四讲 钱钟书、张爱玲所代表的国统区创作的文学价值和写;抒情既讲分寸,又有大胆、狂放的风格,形成小说散文化。 文学史地位

以上三位作家分别显示了抒情方面的各自追求,也显示了 揭露、批判、讽刺的创作基调,其艺术风格较深沉、冷峻,不同的风格。 经常表现出含蓄、幽默的特点。

(三)丁玲、周立波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人.兽.鬼》(短篇

1、丁玲小说的创作道路 小说集),《围城》。

(1)初期:20年代,丁玲主要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 张爱玲:《传奇》(小说集),《流言》(散文集),代表作: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突出代表,已基本《金锁记》、《倾城之恋》。

显示出她的特点,虽然是女作家,有细腻、敏感的神经,但显 七月派 诗歌(胡风、绿原、牛汉)

示出敏锐的政治眼光。 小说(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2)中期:30年代,包含两部分,其一是继续表现知识 无名氏(卜宝南),长篇小说《北极风情画》(课本P.154) 分子、农民的命运;其二是到解放区后,反映知识分子、农民, 一、《围城》——对知识分子性格和命运的描写。

特别是女性的命运,显示了很强的过渡性,体现了她思想的发 背景:出版时间在1947年,说明从鲁迅在现代文学史的展和变化。 最初就关注的知识分子命运,发展到钱钟书带有某种总结和反

(3)后期: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代表,思的意味,即知识分子的命运是贯穿于整个现代文学史的问显示了丁玲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高峰,思想深刻、艺术成熟。 题。《围城》所描写的是一群特殊的知识分子——留洋归来的 以上共同体现了丁玲创作的总体特点: 知识分子。

①丁玲始终拥有细腻的眼光,同时又拥有深刻的政治眼 (一)

光。 1、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都充分注意到知识分子是 ②三个阶段始终感应着、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始终在积极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知识分子身上蕴藏着很地思考不同时代最重要、最敏锐的问题。 大的知识和智慧,他们往往是最先觉醒和觉悟最高的一群人,

2、丁玲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显示了什么样的思想深对知识分子的认识首先是对作家的自我剖析。

度?(丁玲的作品的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是什么?) 2、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有 丁玲作品的敏锐性体现在丁玲始终对时代有一种感应,较深切、清醒的认识,充分地看到了知识分子身上的缺点——《莎菲女士的日记》集中表现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对革命文缺乏信念,缺乏真正投入社会的勇气,总是把自己的智慧、力学、左翼文学、知识分子、农民都有积极的思考。在来到解放量估计过高,把自己的追求超过社会的追求,理想大于行动。区后,面临天翻地覆的变化,丁玲写出了以土改为题材的《太此外,《围城》还进一步显示了知识分子的弱点——在社会上阳照在桑干河上》,深刻体现在……(此处未记全)。《莎菲女找不到自己的位臵,实现不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位臵又始终不士的日记》在思考时代女性的命运方面还是深刻的,丁玲对解满意。

11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3、从鲁迅到钱钟书的《围城》,特别是在《围城》中,作以大都市中的人性关系为主。[www.61k.com]但两人都是以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家让我们看到知识分子的某些重要弱点其实不仅仅属于知识准确把握而达到一种深刻的思想境地。丁玲准确地抓住了农民分子这个阶层本身,而往往是和时代社会的弱点结合在一起,与土地的关系,包括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成为土地主人这两个甚至与整个人类、整个人性的弱点联系在一起,显示了对知识层次的关系,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而是否能够长分子命运思考的深度,向前有所推进、有所发展,留洋归来的久成为土地的主人是农民自己的问题,丁玲对后一个问题看得知识分子,身上存在着一种焦躁不安的心态,有一种“围城”更深刻、更准确。张爱玲在对都市社会的描写中,准确地抓住情结,不断地从这个围城走到另一个围城。同时,显示出这种了人性和金钱的关系,其一是写出了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和弱点也不是一时、一地的弱点,不仅仅是在中国,而是整个人腐蚀,而更深刻、更准确的是看到了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深刻的类共有的弱点。所以说钱钟书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具有总结变异,对后一方面的描写使其达到深刻的程度。二人都善于描和反思的意味。 写人的内心深处。

(二)《围城》显示的讽刺、幽默特色有什么独特之处? 鲁迅小说中的讽刺、幽默是由其思想的深刻所带来的;老第十五讲 四十年代文学社团与文学思潮(“九叶”诗派,通舍作品中的讽刺、幽默是来自于北京的语言、北京的风俗民情、俗文学的发展与成熟)

地方色彩;张天翼以其对社会批判的锐利、尖刻以及彻底暴露 一、九叶诗派的创作:

而形成一种冷面幽默;钱钟书则以其学者式的智慧、广泛的阅 40年代后期出现,在3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基础上进一步历、古今中外渊博的学识显示出一种高雅的幽默。 发展起来的诗歌流派,又称为新现代主义诗派。“九叶诗派”

二、张爱玲作品的独特贡献 是在80年代确立的名称,是西南联大一群校园诗人,特别是

1、张爱玲的笔下直接地、毫无保留地把人性和金钱的关在1948年9位年轻诗人在上海《现代新诗》杂志上共同发表系联系在一起,写出了金钱对人性的诱惑、腐蚀、毒化,同时诗歌作品和理论主张,他们具有共同的风格和审美追求。代表写出了人性在金钱面前萎缩、变态和……(此处未记全),在诗人有穆旦、辛笛、陈敬容、郑敏、袁可嘉等,他们的风格与这方面张爱玲是最深刻的,(在描写人与金钱的关系方面)最追求主要表现在:

锐利的。 首先,他们特别注意诗歌本身的价值,在现代新诗的发展

2.在描写某一个体的人物时,描写某一具体的人性时,过程中,他们把对“纯诗”的追求提高到一个新的境地,诚如把最终的落脚点放在对社会本质问题的揭示上,显示出张爱玲辛笛所讲:“我的诗宁愿让一位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对人生、对人性以及对社会思考的深度。 个读者读一遍”。他们坚持文学本身的价值和独立传统,但并 张爱玲特别善于选用婚恋题材,揭示金钱和社会的本质,未丢弃现实,而是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一种平衡。

在这方面最能体现人性深处。又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 第二,他们追求个人与时代社会的融合,特别强调诗人的人物心理的描写同样也很深刻,更多地是写人物的想法。还善深刻的思考,认为一个诗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即必须以于营造奇特的气氛,令人深思。张爱玲有很强的语言修养,有血肉的感情来诉说思想的本质,首先是思想自己,然后是思想很好的语言功底,同时又非常世俗化,直逼人性深处,显示出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的联系,在诗歌中既要有深切的、大俗大雅、雅俗共赏的特点。 深沉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越的目光。

三、现代文学史上四位女作家的比较 第三,特别强调诗歌感受的真实性和深刻性,无论听觉、

(一)冰心与萧红分别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艺术表现,视觉、内在、外在都应真实、深刻,“现代的诗更应着重于人冰心追求讴歌人类之爱,最大程度地颂扬人性的美好,把爱当性和科学的真实,现代诗要扎根在现实中,又不要被现实绑做拯救社会的一切的神奇的力量,《超人》几乎是一个象征,住”。

一方面由于心灰意冷,超越一般社会而变为病态的人,但同样 二、穆旦是九叶诗人中影响最大的一位,在天津南开中学因为爱,又超越一般社会而被爱感化。冰心是一个充满理想的时开始诗歌创作,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比较多地接触到现代派作作家,虽然是文学研究会成员,但她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品。抗战的爆发使他更接近现实、接近社会,在作品中透出更浪漫的色彩和情调。冰心并不认为世界上已经充满了爱,相反多的民族气息和泥土气息,特别是在西南联大时,特别受到外她认为世界上缺乏爱,所以她在作品中追求、颂扬、表现爱。国现代派诗人燕卜荪教授(英国)的影响。穆旦先后出版过三萧红与冰心相反,她的作品中极力表现人世的痛苦、悲哀、失本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

望乃至绝望,萧红无情地揭露人世的丑恶和血淋淋的场面,更 穆旦首先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开掘诗的内容,知性(相对于多地看到惨痛、饥饿等等,这些直接来源于她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性)成份较重,是感情煎煮思想的产物,是苦苦思索、通过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警醒。萧红的《小城三月》是整各种亲身感受而升华为思想,比较内向、厚重、深沉。

个人生感受的象征,对悲苦人生的象征。两人的审美追求不同, 其次,他的诗又不是纯内向的,有一种由内向外放射的特但都是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由于受到鲁迅的影响,萧红更点,是对生活的概括。因此,穆旦的诗既热烈又冷漠。例如《赞倾向于清醒的现实主义。 美》。

(二)丁玲与张爱玲所描写的内容差异很大,一个是描写农村,第三,穆旦有着非常敏感的气质,这种敏感首先是针对自己,一个是描写大都市;一个是以农村中的阶级关系为主,一个是他的内心世界非常复杂,相当一部分诗歌是非常细腻地审视自 12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身的内在的状态,他的诗是折磨自己又折磨别人,痛苦的、焦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虑的、永远难以平衡的矛盾的心态,在诗歌中不断强调的自我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www.61k.com)

破碎的、幻灭的、难以把握的……(此处未记全),他不仅用2, 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头脑思考,而且还用身体思考,其诗歌给人一种很强的肉体的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他们大力宣感觉。例如《诗八首》有大量的官能的形象,是肉体和思想的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结合。还有《冬》……(此处未记全)。 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最后,他注重诗歌形象的现代生活化,注重自身独特的经验。 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 穆旦诗歌最主要的不足是由于过于强调思想存在,诗作免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不了在比较抽象的现象,由于他的诗是对现实生活的表现,所化。

以缺乏某种含蓄。 3, 抗战文艺运动: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 穆旦以及九叶诗人的诗在40年代显示了中国新诗一种新根本性的变化。全馆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的发展和超越,明显地与五四以来新诗的传统诗情、诗意不同,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抗战文首先注重新鲜的感觉和新颖的思想,以此代替以往诗歌中某种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模糊不清的诗意;在诗歌的形象性、语言上、韵律和格式上都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和以往的诗歌有所区别:九叶诗派经历了五四以来的白话自由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体诗歌、早期象征主义诗歌、新格律诗歌、30年代现代主义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 诗歌以及以艾青为代表的散文体新诗创作,九叶诗派有所跨4, 解放区文艺运动:

越,有所推进,在朦胧和清晰之间、在感情和思想之间、在个5,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人与时代之间寻求一种新的平衡,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开。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

三、陈白尘的讽刺喜剧创作。 阐述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即文艺的方向)和“如何 陈白尘的《升官图》把中国的讽刺喜剧创作推向了一个不为”(即实现文艺方向的途径)的问题。《讲话》从生活,思想,大不小的高潮。 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途径,发展了马克思 首先,这部剧采用奇特的构思,达到了一种特殊的效果,主义文学理论,深刻总结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主要表现为陈白尘巧妙地把内容、时间向前推到民国初年,同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时,利用两个强盗所做的梦作为戏剧的情节加以表现,但是使义,造成了我死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有一次深人看到的就是40年代的社会现实,显示出荒诞与真实、梦境刻的变动。

与现实的有机统一,真真假假,假中有真。 6, 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 其次,主要塑造的都是反面人物,描绘了一幅百丑图。但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作者并未把反面人物脸谱化、简单化,特别是未加以丑化,而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是让演员严肃认真地扮演滑稽的角色。 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李金 第三,语言方面运用大量的反语和潜台词,以讽刺和夸张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的手法构造出一种喜剧的气氛。 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此为,后期创作社总之,陈白尘通过奇妙的构思、独特的语言和内容,把中国现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代喜剧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7, 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名词解释 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更1, 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特别注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重是个本身价值的一群,如其代表诗人辛迪所说“我的是宁愿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他们要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求坚持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主张必须以血肉的感情书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写思想的探索,首先是思想自己,思想希冀与一切社会历史生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活的严肃关联,既要有凝聚的沉潜德育深切的个人投掷,又要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有全局的把握和超人的目光。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8, 街头诗运动:1938年夏,田间来到延安,于是认柯仲平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一起,积极提倡街头诗运动。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它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这种诗歌形式出现后,受到群众的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欢迎,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田间的街头诗最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为突出,汹涌着诗人从心底流出来的政治热情,有昂扬激荡的 13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节奏感,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群众中广为流传。(www.61k.com) 的演讲,是其纲领。

9,新感觉派小说:330页 左联的主要成就:

10现代派诗歌 :以戴望舒的〈雨巷〉为标志,施蛰存,卞之1、 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林 2、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11,文学研究会:它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周作3、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人,沈雁冰等12人。会刊是《小说月报》,宗旨是“研究介绍4、 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他们以人生和社5、 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

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19,湖畔诗社:以爱情诗闻名,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峰,汪静之四人。合集《湖畔》

{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20,浅草社:1922年成立,《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

1、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报》副刊中出现过《文艺旬刊》,其骨干成员有于1929年秋组社团。 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

2、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21,问题小说: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除旧布新的力量,心等。 引出了一批“问题小说”,造就了一群问题小说家。他们建立

3、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了现代市镇和乡土文学的基本叙述模式。1919年下半年,冰

4、 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心正式开了问题小说之风〈斯人独憔悴〉。

学思想。 22,“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的抒情主人公,即是“五四”时期

5、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

12,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23,京派,海派。209页

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京派

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张“为艺术热1、 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而艺术”,抒发内心的感受,如《女神》;后期转向提倡“表同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2、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13,新月社: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秋等人在北京发起的,成员大多是旅英美留学生。 较为一致之处。

14,新月派:新月社内部形成的诗人群,产生的新月诗派,以3、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开辟的《诗镌》作为他4、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们的代表性刊物。他们接受的外来思想复杂,倾向于自由主义。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前期,是1927年以前,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等,提倡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新格律诗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后期以1928年创说和讽刺小说。

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24,〈汉园集〉:1936年出版的三位诗人的合集,何其芳的〈燕要阵地,成员除前期的外还有南京青年诗人群,以徐志摩为主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林的〈数行集〉

要旗臶,强调抒情诗的创造,实践运用了“十四行诗体”。

15,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11月,办有《语丝》周刊,多发25,双簧戏:

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主要成员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1、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16,中国新诗派:578页 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17,七月诗派:573页 2、 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

1、 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有绿原、亦门、曾卓等, 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

2、 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学革命的影响。

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26,语丝社

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1、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18,左联 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2、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海成立。 3、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

2、 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 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14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27,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www.61k.com)

1、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3、 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4、 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

2、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3、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35,孤岛文学

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1、 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

4、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

代化迈进。 2、 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 28,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3、 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

1、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36,七月诗派

基础。 1、 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

2、 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有绿原、亦门、曾卓等,

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2、 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 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3、 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37,九叶诗派

现实主义。 1、 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

4、 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派。

29,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2、 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

1、 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3、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4、 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 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2、 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38,战国策派

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1、 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

3、 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得名。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

翻译。 2、 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30,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3、 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

1、 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英雄歌颂。

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

2、 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

31,无产阶级文学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

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

钱杏邨等。

32,中国诗歌会

1、 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

会刊《新诗歌》。

2、 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

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33,论语派

1、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

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2、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

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34,文协

1、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

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

2、 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

15

二 : 现代文学三十年大一下学期考试重点46

现代文学三十年大一下学期考试重点(文学院09级2班)

分享

一、 填空

1、抗战初期最受欢迎的诗人田间,闻一多称他是“时代鼓手”。

2、杨绛的“喜剧双璧”是《称心如意》与《弄假成真》。

3、《淘金记》是沙汀著名长篇“三记”之中最优秀者。其他为《困兽记》《还乡记》。

4、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5、现代章回体小说大师:张恨水。

6、中国象征主义诗歌创作第一人:“诗怪”李金发。

7、“汉园三诗人”李广田、卞之琳、何其芳。

8、穆时英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

9、左联五烈士:殷夫、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

10、臧克家:泥土诗人,《泥土的歌》。

11、南玲北梅:张爱玲和梅娘。

12、孙犁是“白洋淀派”鼻祖。

13、在“无产阶级戏剧”与“国防戏剧”运动中田汉与洪深是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

二、名词解释

1、京派:20世纪30年代,在京津一带的作家《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表作品和批评文字,逐渐形成了一个作家群落,即“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沈从文、朱光潜、萧乾、芦焚、废名均为代表人物。在文艺思想上重视文学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文艺从属于政治,也反对商业化,追求人性的、恒久的文学价值和带有乡土中国风味的美学风范。其中,在创作与文艺理论上的主要代表是沈从文与朱光潜。

2、海派: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他们依托于文学市场,既享受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着都市繁荣“文明病”,对都市文明抱有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理,艺术上深受西方现代派艺术影响,具有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在小说领域尤以“新感觉派小说”为代表,如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穆时英《上海的独步舞》《黑牡丹》,施蛰存的《上元夜》《梅雨之夕》,黑婴《咖啡座的忧郁》等。

3、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为蒲风、穆木天、杨骚、任钧等,机关刊物为《新诗歌》。他们一方面强调诗歌与革命血肉联系,要求诗人要站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立场上去把握和反映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另一方面主张诗歌大众化,要求诗与诗人都要“大众化”,使诗歌成为大众歌调。它对推进诗歌大众化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简单化和功利化的缺陷。

4、社会剖析派:是现代文学流派之一,最初是严家炎在1982年给研究生讲课时提出的,后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正式运用;它是指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出现的一个用科学的世界观剖析社会现实的一个小说流派。兴起于第二个十年,即1928年-1926年6月.以茅盾为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30年代伊始。茅盾、吴组缃、沙汀、艾芜等“社会剖析派”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对社会人生世相加以冷峻剖析的作品。在意识形态话语的笼罩中,他们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及“异域情调”的风景画、风俗画的多种艺术方法的描写,既是对早期“乡土写实派”的历史回应,又开创了新的乡土小说范式,为20世纪40年代乃至新中国建立后的乡土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资源和发展路径的启示。

5、现代诗派:继象征诗派、后期新月派后,在20世纪30年代诗坛上形成了一个被时人称之为现代诗派的新流派。主要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徐迟、废名、林庚等,因主要在施蛰存主编的《现代》上发表诗作,故而得名,诗歌创作追求“纯诗”写作和新诗的现代性,强调诗歌形式的“散文化”和情绪的“朦胧美”,是西方象征派和古典诗歌美学主张的产物。

6、国防戏剧:“九-一八”事变后,为适应抗日统一战线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戏剧,国防戏剧在内容上强调反帝抗日追求民族解放,艺术性上提倡大众化、通俗化,重视戏剧的宣传功效,推动了现代广场戏剧的发展,代表剧作有洪深执笔的《咸鱼主义》《走私》,于伶执笔的《汉奸的子孙》,田汉的《回春之曲》等。

7、新感觉派:中国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又被称为“都市主义小说”,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的流派,该流派运用印象主义、直觉主义、心理剖析和蒙太奇等现代主义技法、来表现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追捕新奇的感觉和惊异的体验,开掘人物的潜意识,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具代表性的三个)、叶灵凤、徐霞村、杜衡等人。

8、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成立会议上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为常务委员,大会还通过其它17项提案。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演讲,深刻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倡导期的经验教训,是左翼文学运动的一份指导性文献。“左联”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中共对新文学的影响与指导也由思想领域推进到实践领域。

9、文协: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汉口,全称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它是“左翼”文学、自由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共同组成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组织,是现代文学史上唯一一次包括国共作家在内的大联合,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倡导民族“救亡”的主题,促进民族性格的新生,积极推动文艺为抗日战争服务,曾出版机关刊物《抗战文艺》,抗战结束后终刊。

10、孤岛文学:发生在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期间的上海租界内的爱国主义文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郑振铎、阿英、师陀、唐弢、何灵、李健吾等作家利用租界的特殊环境,坚持左联时期革命文学的传统,出版进步文学刊物,有利地鼓舞了抗日意志。

11、中国新诗派:抗战时期大学校园学生中形成的诗歌流派,年青诗人对人生价值与生活苦难极为敏感,同时有机会了解西方现代派,体会到与现代派诗人相似的处境和心境,体验到现代人的孤独感和价值失落感,认为只有现代诗歌才是以真实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追求诗歌的“现代化”和“知性与感性的融合”,带有综合特征。

12、九叶诗派:这些诗人1948年集结到上海刊物《中国新诗》周围,显示出新诗潮的实力,包括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13、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

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等刊物也是他们重要的“半同人杂志”和发表园地。这些青年诗人人数众多、散落各地,其骨干成员有阿垅、绿原、鲁藜、冀汸、芦甸、牛汉、曾卓、邹荻帆、彭燕郊、孙钿、方然、杜谷等

三、论述题

一、茅盾的艺术成就

茅盾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的领军人物,社会剖析派小说注重社会分析和心理结构剖析相一致,社会发展史与性格成长史相统一,史诗性与文学性兼顾互文等特点。 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他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其次,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突出特色。茅盾更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他总是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突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又特别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变化。他还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主要创造了都市社会中的民族资本家与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

再次,注重小说叙事结构的营构,采取了“三部曲”的形式,以时间、空间的转移为发展线索,蛛网式的密集结构。

最后,特别注重于细腻的心理刻画,他追求着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不仅努力挖掘与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内容,而且注意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运动中,展现人物心理发展的历史。

二、老舍“市民世界”中市民形象及其各自承载的文化意义

1、老派市民形象,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人生态度和方式守旧迂腐。

2、新派市民,流露出冷嘲热讽,反映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谨慎乃至排斥的文化态度,更蕴含着对“五四”之后引进的所谓“新潮”的反思与批评。

3、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的市民,主要是指处于新旧文化思潮双重冲击之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新文化中的现代思想促使他们觉醒,渴望实现文化人格的现代转型,而传统文化中的固有意识不仅束缚着蜕变的身躯,更是他们精神上痛苦不堪。

4、正派或理想市民,是指老舍带着较多的传统文化道德伦理观塑造的正派或理想市民形象,这类形象的塑造,主要是为了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极富思想启蒙意义。

5、城市贫民,主要是指挣扎在都市贫困线上的北平市民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控诉了都市文化及其影响下的现实对良善人格的腐蚀破坏以及对鲜活生命的吞噬。

三、以具体作品为例阐述新文学时期(现代文学)创作主体的嬗变及审美风格衍进的态势。巴金的创作以抗战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不仅其叙事主体有所嬗变,而且其审美风格也有所衍进。

1、 叙事主题的嬗变

a 前期:青春的赞歌 前期创作可分为两类:一是对无政府主义的倡扬和时代青年性格的剖析,二是反对封建家长专制,揭示封建家庭残害青年及其走向崩溃的历史(必然)命运。

b 后期家族文化批判的继续深化与社会重压下人生世相的展示。

c 继续叙写旧家族的没落,进一步深化对旧家族封建传统的批判。

d 描绘抗战时期至胜利前后的现实生活。

2、审美风格的衍进

a 热烈酣畅的激情型风格向内敛沉郁写实性风格转变。

b 单纯朴素流畅的感情流泻,到匠心独运整体结构氛围的营造。

四、从情节结构的角度,论述从《雷雨》到《日出》,再到《原野》和《北京人》,曹禺的戏剧审美目标的数度变化

首先,比较《雷雨》和《日出》的情节结构,可发现曹禺审美目标的转移。 a由传奇和变态转向平凡和常态的戏剧情节

b由太像戏的情节转向高洁世相的勾勒

c由回顾式的过去和现在“两种戏剧”交织的锁闭式结构,转向有数个场面穿插展示的“横断面”结构

其次,从《日出》到《原野》实现了曹禺审美目标的第二次转型

a由常态向传奇化的戏剧情节展示复归,表现人性的复杂(善恶、恐惧等等) b由现在场景展示为主,转向以“过去”、“现在”情节相交织

c由横断面式结构向锁闭式结构回归

第三,从《原野》到《北京人》

曹禺a将日常性的场景置换了传奇化的情节

b文化人格(心理)的批判与人性广度与深度的探寻相结合

c由锁闭式结构向日常生活化的开放式结构转变

四、简答题

一、京派文学的特点

a保守主义文化立场

b远避政治斗争和商业势力的影响

c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

d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e比较成熟的抒情体、讽刺体小说样式

二、赵树理塑造了一系列的新老农民形象

a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尚未觉醒背负着沉重历史传统的老一代农民形象

b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没有肃清,有可能发生蜕变的年轻一代农民甚至某些知识分子和干部

c代表社会进步力量的新一代农民即“新人”形象

三、简述40年代“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1、抗战时期“广场戏剧”,是适应战时政治宣传、鼓动的需要的戏剧,不仅舞台直接面对大众,其戏剧观念、写作与演出方式都朝“抗战总动员”这一目标发生变化。

2、敌后根据地的“广场戏剧”,包括新秧歌剧与新歌剧,这是第二次“广场戏剧”高潮。

3、40年代末,反内战、反独裁的学生民主运动中又涌现出以政治鼓动为主的各种文艺演出,这可视为“广场戏剧”的第三次高潮。

四、简析艾青诗歌独特的意象和主题

1、以鲜明、丰富的意象来组成广阔的生活历史画面,是艾青典型的诗歌手法。

2、“土地”与“太阳”是中心意象,这两个意象在艾青诗中起到整体性作用。

3、这些意象有多种呈现方式,如“土地”的寒冷、贫困和宽广,“太阳”所带来的热力和希望。

4、这些意象有着较固定的象征性,土地象征着对祖国的深爱与对人民的深爱,太阳象征着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五、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2、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

3、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

4、鲁迅杂文的主观性

5、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六、简析穆旦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质

1、抒写残缺的“自我”,现代式的困惑、分裂、破碎,是排拒了中和与平衡的处于矛盾张力上的“自我”。

2、诗人对现代生活的观察始终采用怀疑眼光,而且情思方式也摆脱二元对立,而取“思维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

3、不用陈旧的形象意境,而是运用日常的“非诗意”的词句达到抽象的抒情。

七、张爱玲小说 一、叙事主题:

1、沪港洋场社会的生活样态、文化样态和生命样态

2、世事的沧桑荒诞与极度苍凉:“来不及”与不安稳的焦虑

3、人性的扭曲病态与残缺(命运、爱情)的悲剧性体验

4、安于现世的人生态度 没有大悲大痛,少有彻底绝决 超越时空具有共时性意义

二、审美特征:传统性与现代性兼具、中西共融

1、突出的世俗化和市民化倾向

2、浓郁苍凉低回悲伤的审美风格

3、力避主流的叙事立场和姿态

4、多样的叙事结构:参差对照的复式结构

现代文学三十年大一下学期考试重点46_现代文学三十年

5、栩栩如生的人物群象。遗老遗少,都市男女。

6、内心隐秘世界(潜意识)的生动揭示

五、概述题 钱钟书《围城》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人公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訂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准岳父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但最终与此二人感情破裂,并由此结识了苏的同学赵辛楣。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故事到此结束。

《围城》是一部多层意蕴的小说,其最显然的一个层面,就是在抗战背景下,对知识分子群进行刻意的描绘,表现出抗战背景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无主、空虚和爱情发酵,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乱世中一代清醒的文人的宿命感。《围城》的深层意蕴在于这里没有一个英雄,所有的人物均是盲目的寻梦者,是为命运所玩弄的失败者。主人公方鸿渐的基本经历就是不断渴求冲出“围城”,而每一次的走出“围城”又等于落入另一座人生的“围城”。这个笼罩全书的象征性结构所道出的,正是现代人对自己生命处境的哲学思考。 路翎《饥饿的郭素娥》写了一个惨烈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一个美丽而强悍的妇女郭素娥的悲剧命运。郭素娥因逃荒遇匪被一个衰老的鸦片鬼收容为妻,她在矿区摆香烟摊位,她渴求幸福,疯狂地爱上了凶猛、冷酷的机器工人张振山。张振山是一个乖戾的流浪汉,对恶浊的社会投以恶毒的藐视和严冷的憎恨,他与郭素娥的爱也是毒辣的,声称不能“被一个女人缠在裤带上”,又严防拘谨、怯懦的农民式工人魏海清染指于她。他对郭素娥

说:“像我这样的男人是一个不顶简单的东西,我从里面坏起,从小就坏起,现在不能变好,以后怕当然也不能。”致使郭素娥在阴沉的鸦片鬼家中,绝望地叫出:“有哪一个能救出一个我这样的女人呀!”矿区的上层社会也把她视为堕落的女人,最后当她反抗被贩卖,要求主宰自己的命运时,被丈夫伙同流氓迫害而死。事后,刘寿春丢了矿山的工作,隐匿在乡下打发残生;黄毛被判10年监禁,关进了监狱。张振山则远走高飞,魏海清与流氓恶斗,并在酒馆和新年舞龙赛会上,发泄着满腔的屈辱和悲伤。这个故事惨烈、悲苦的无以复加。一个可怜的弱女子,就这样被吞噬掉了。

这是一部充满心理性格之力度的作品,它通过一个受着肉体的饥饿和精神的饥饿的煎熬,而又始终固执、并且绝望地追求生命价值的女人,牵连着一个流浪汉型的工人和一个农民型的工人,在他们的性格碰撞中,几乎不知节制地迸射出所谓原始强力的生命火花。在强度性格碰撞中,作家以主观的热情突入人物心灵搏斗之间,完成了一个既是性格的和心灵的,又是社会和命运的,浓重得令人窒息的悲剧,从而控诉了那个“把人烧死,奸死、打死、卖掉”的野蛮社会。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二炉香》是“一个脏的故事”

《沉香屑第二炉香》讲的是一个无法整合的婚姻悲剧。四十岁的英国人罗杰安白登在香港的华南大学做了十五年教授,二十一岁的愫细蜜秋儿年轻静美,即将成为他的妻子,她生活在一个全部由女人组成的家庭里,蜜秋儿太太生了三个女儿,丈夫死去后一直守寡,愫细的姐姐为“丈夫禽兽般的行为”离婚后住在娘家,愫细还有个尚未成年的妹妹。蜜秋儿太太家教严谨,连报纸都要自己审核过了才给女儿们看。这本该是一桩不错的婚姻,愫细是有点太年轻,但罗杰却是真的为她深深着迷。不过打从新婚之夜起,这场婚姻就变成了走不出的可怕梦魇。罗杰的新婚妻子好似一个贵重的大洋娃娃,不谙世事的她把夫妻性生活看成了罗杰的兽行,半夜从婚床上逃开,并将此事在罗杰任职的华南大学里大肆宣扬开来。流言蜚语和异样的眼光压迫着罗杰一步步走向绝境,他不仅名声毁于一旦,而且被学校里的对头靡丽笙抓住这个把柄,夺去了教职。而愫细还是那个大洋娃娃,无辜、静美。是愫细及靡丽笙的“小蓝牙齿”杀死了罗杰。罗杰在临死的时候才明白,靡丽笙的丈夫也是个正常男人,不正常的是靡丽笙和愫细——她们把夫妻间正常的性行为当作兽行。这是多么惨烈的事情呀!走投无路的罗杰安白登最后打开煤气自杀了。

这个内容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普遍意义,但却表达了作者对所谓“英式淑女教育”的否定。在叙述方式方面,它有别于我们习见的域外题材作品,作者强调了中国女孩,中国文化。她说:我们的小说在性知识方面的明智,比殖民者的优越直爽。所以,《沉香屑,第二炉香》是在香港这个特定地理环境中才能发生的事件。这篇文章在中 西文化冲突上突破了中劣西优的惯常模式,西方人反而处在天真未齿的文化层面。中西文化 的强烈冲突中,我们认清了文化和教育的差异,看到了一出西方的悲剧。

三 :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期末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填空

1、茅盾作品:长篇小说《蚀》、《虹》、《子夜》;中篇小说《三人行》、《路》、《多角关系》;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2、《子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

3、老舍作品:《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离婚》、《小坡的生日》(童话)、《我这一辈子》(中篇)、《四世同堂》(包括《惶惑》、《偷生》、《饥荒》(《饥荒》写于美国讲学期间,建国后发表) 三个部分)。

4、巴金作品:“革命(青春)三部曲”:《灭亡》、《新生》、《死去的太阳》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人生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忆》《短简》《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等散文集

5、沈从文作品:30年代是沈从文创作成熟期,出版了《石子船》、《沈从文甲集》、《从文子集》、《虎雏》、《都市一妇人》、《如蕤集》、《月下小景》、《从文自传》、《八骏图》、《新与旧》、《主妇集》等短篇小说集,《一个女剧员的生活》、《阿黑小史》、《边城》等中篇小说以及《湘行散记》散文集等。

由于抗战爆发,沈从文于1938年随学校到达昆明,在西南联大担任现代文学、习作课程。在昆明期间,沈从文发表了长篇小说《长河》,《芸庐纪事》等中篇小说,以及《看虹录》《摘星录》等短篇小说,散文集《湘西》、《烛虚》、《七色魇》等。

6、蒋光慈作品:1925年“五卅”运动前后,写出书信体中篇《少年漂泊者》。

1927年4月初完成中篇《短裤党》,这部最早正面描写中国工人运动的作品,及时地反映了上海三次武装起义的情景。 1927年出版中篇小说《野祭》,是蒋光慈创作的第一部具有“革命+恋爱”特征的小说。

1928年创作带有个人复仇主义色彩的长篇革命小说《最后的微笑》,塑造了青年工人王阿贵形象。

1930年创作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是蒋光慈后期普罗小说的代表作。

蒋光慈另外两部曾引起争议的小说《丽莎的哀怨》和《冲出云围的月亮》出版于1929年和1930年。

7、柔石作品:1929年柔石创作了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

同年,柔石还结集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希望》、中篇小说《三姐妹》和《二月》

1930年创作的《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8、丁玲作品:1928年发表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出版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

1930年以后转入左翼小说创作,加入左联,发表中篇小说《韦护》

1927~1937年间,丁玲的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30年以前为早期创作,早期小说主要收入《在黑暗中》(1928年)、《自杀日记》(1929年)、《一个女人》(1930年)三个集子中

1930年夏秋,丁玲创作了两个同题的短篇小说《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之二,收《一个人的诞生》),这是丁玲普罗小说的重要作品是1931发表在《北斗》上的短篇小说《水》。明显的“革命+恋爱”的作品。

1936年以后,延安时代丁玲的小说创作中,代表作分别是短篇小说《在医院中》和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9、张天翼作品:短篇小说集《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脊背与奶子》、《蜜蜂》、《反攻》、《移行》、《团圆》、《万仞约》、《春风》、《追》、《同乡们》、《畸人集》、《速写三篇》(包括《谭九先生的工作》、《华威先生》、《“新生”》)等; 中篇小说《清明时节》;

长篇小说《鬼士日记》、《一年》、《齿轮》、《洋泾浜奇侠》、《在城里》等;

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奇怪的地方》、《秃秃大王》等。

以国民性批判为内涵,针对不同的讽刺批判的对象,张天翼的小说揭示了反伪善、反庸俗、反愚昧三大讽刺主题。

10、艾芜作品: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散文集《漂泊杂记》等作品。《南行记》是艾芜的漂泊手记,亦是其成名作。《山峡中》是《南行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艾芜早期小说的代表作。《南行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流浪汉小说。

出版于1948年的《山野》标志着作者长篇小说创作技法的成熟。

11、叶紫作品:连续性的短篇《丰收》与《火》是叶紫的力作,清晰的反映了农民运动从酝酿---兴起—发展--深入的历史过程,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和历史的具体性”的统一。

12、吴组缃作品:吴组缃的小说中一部分以第一人称写作的散文化的作品,如《菉竹山房》、《黄昏》等,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菉竹山房》是吴组缃小说中最富有诗意的作品。

13.、萧红作品:中篇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也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小城三月》作为萧红发表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亦可视为《呼兰河传》的续篇,其中的主人公翠姨在婚姻生活中是一个林黛玉式的悲剧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自我觉悟者。

14、刘呐鸥作品:刘呐鸥在杂志《新文艺》上发表的八篇以感觉主义和意识流方法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小说,后结集为《都市风景线》出版。

1

15、穆时英作品:1932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南北极》,反映上流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两极对立。1933年出版的第二本小说集《公墓》。此后又出版了小说集《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这正是这一现代派的代表性作品。这些小说也流露出明显的颓废感伤气息,但穆时英笔调却风靡一时。因而被称为新感觉派“圣手”。

16、施蛰存作品:1929年施蛰存在中国第一次运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鸠摩罗什》、《将军的头》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短篇小说集:《上元灯》—《将军的头》—《李师师》—《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

17、芦焚作品:1931年开始文学创作,以芦焚为笔名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谷》、《里门拾记》、《野鸟集》、《落日光》,中篇小说《果园城记》(写成于三四十年代之交),《谷》曾获《大公报》文学奖。40年代改以师陀为笔名的小说集有《马兰》、《结婚》、《历史无情》等。以芦焚为笔名的小说具有典型的京派小说特征;而改以师陀为笔名的小说显示出明显的向左转的趋向,实际上已经脱出了京派小说的门径。

18、普罗诗派:代表诗人是蒋光慈,1925年《新梦》、1932年《乡情集》的出版标志着无产阶级诗歌的诞生。郭沫若《恢复》显示出----的实绩,钱杏邨长篇叙事诗《暴风雨的前夜》、《荒土》,冯宪章《梦后》,冯乃超、段可情、黄药眠、龚冰庐、周灵均、任钧、洪灵菲、殷夫等。

19、殷夫作品:《别了,哥哥》,描写无产阶级正面和敌人作斗争的诗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血字》。

20、蒲风的《茫茫夜》(以母亲和儿子对话的形式,表现了农村中年轻一代的觉醒。)、《六月流火》(通过农民反对修筑公路的斗争,比较真切地反映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围剿和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的深入),杨骚的《乡曲》等,都以表现人民革命为主题,显示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战斗力。

21、臧克家作品:。一九三三年《烙印》出版,翌年又出版《罪恶的黑手》。《难民》和《老哥哥》写出农民悲痛的遭遇,《村夜》和《答客问》描会了三十年代前期北方农村的动乱,语多含蓄,笔有藏锋。

22、戴望舒作品:戴望舒一生创作的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雨巷》是最能代表此阶段戴望舒创作风格的作品。)、《望舒草》和《灾难的岁月》。

23、30年代在鲁迅的影响下,青年作者大量涌现,以杂文为武器,或则抨击政治的黑暗,或则揭露社会的矛盾,或则针砭时事,或则漫谈文艺,内容广泛,风格各殊,然而莫不短小精悍,锋利有力,表现了虎虎的生气。

徐懋庸(1910—1977)写了《不惊人集》、《打杂集》等,批评时事,泼剌有力,写来从容自如,不事雕砌,鲁迅为他的《打杂集》撰写序文,在文坛有较大影响。

唐弢的《推背集》、《海天集》等杂文,揭发时弊、抗争现实,时复带着散文笔调,含有抒情气氛,在艺术风格上受有鲁迅的影响。

王任叔(巴人)著有《常识以下》,夏征农著有《野火集》,都是于小说、评论之余兼写杂文的作家。还有陈子展的考证,孔另境的随笔,也为读者所欢迎。

24、“汉园三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画梦录》是何其芳苦心经营之作,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1937年,该书与曹禺的《日出》、芦焚的《谷》一起,获得《大公报》的文艺奖金。写作较迟的《还乡杂记》,说明作者经过生活鞭子的打击,开始从幻想转向了现实世界。 李广田著有《画廊集》、《银狐集》,他大多“写了一些在旧社会受折磨和没有出路的人”。

陆蠡在抗战前写有《海星》、《竹刀》二集,文字清新委宛,对不合理的旧世界时时提出直接的控诉。

丽尼的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抒发了阴暗的时代给作者带来的苦闷,其中充满了“个人的眼泪,与向着虚空的愤恨”。

丰子恺在一九三一年出版了《缘缘堂随笔》,以后又有《缘缘堂再笔》和《车厢社会》等问世。

恺。

25、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1936年6月,夏衍的《包身工》(注:载《光明》半月刊创刊号)发表。 宋之的的《一九三

六年春在太原》,以辛辣的讽刺和浓郁的抒情笔调,逼真地写出了山西反动统治者在“防共”措施下所造成的“流言所播,草木皆兵”的情景。

26、曹禺作品:1933年至1942年的十年间,曹禺为中国的现代话剧奉献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四个堪称经典的杰作。他每一部剧作的艺术构成都显示出不同的风采和格调,也保存了属于他个人所有的连贯的稳定性的特质。他用基督教的原罪意识、世界末日意识、拯救意识以及博爱精神,谱写了一曲完整的“人生悲剧命运四部曲”。

26、熊佛西与“农民戏剧实验”。

27、洪深以敏锐的笔触创作了较早反映农村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系列剧作“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为话剧题材的拓展进行了新的开拓。

此外,田汉的《名优之死》,欧阳予倩的《屏风后》、《车夫之家》、《买卖》和《同住的三家人》,则在各类人物命运的悲苦中,揭露了中国社会种种黑暗丑恶的侧面

28、夏衍作品:《秋瑾》、《赛金花》、《上海屋檐下》。

29、陈白尘:《升官图》在艺术上主要借鉴了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中国传统戏曲的讽刺手法,把“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讽刺喜剧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

2

30、黄谷柳的《虾球传》,张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和《八十一梦》。

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女儿们》。张爱玲的《金锁记》,无名氏的《无名书稿》和徐讠于 的《风萧萧》等。

名词解释

社会剖析派:

是左翼文学运动中的一个流派,由茅盾较早开创,形成于1930年代初期,它注重从阶级的立场和观点出发,运用社会科学理性思维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与矛盾,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带有鲜明的写实性和史诗性。这种方法后来成为左翼文学创作的一个主流,影响了一大批作家,后人称这个流派为“社会剖析派”。代表作家茅盾、吴组缃、沙汀、艾芜、张天翼等。

左翼: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成立会议上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为常务委员,大会还通过其他17项提案。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演讲,深刻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倡导期的经验教训,是左翼文学运动的一份指导性文献。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对新文学的影响与指导也由思想领域推进到了实践领域。

东北作家群: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一批东北青年作家,陆续流亡到关内,许多人后来又汇聚左翼文学的大本营——上海,他们之中有的并未正式加入“左联”,但其创作实际上已成为左翼文学的一部分。这个流亡者作家群包括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孙陵等,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他们的创作开抗战文学的先河,形成一种共同的特点:以强烈的抗日救亡意识遥祭关外失去的国土,描写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的苦难生活,歌颂东北人民的觉醒和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抒写他们光复国土的企盼和割舍不断的乡愁,表现出一种粗犷、阳刚的艺术风貌。主要代表作品有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第三代》,端木蕻良的《鴜鹭湖的忧郁》、《科尔沁旗草原》,骆宾基的《幼年》,罗烽的《呼兰河边》(短篇小说集),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等等。这些作品以其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鲜明的东北地域色彩,给中国文坛带来了新的内容,表现了新的主题,展示了新的艺术风采。

海派:

19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他们依托于文学市场,既享受着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着都市繁荣“文明病”,对都市文明抱有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理,艺术上深受西方现代派艺术影响,具有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在小说领域尤以“新感觉派小说”为代表,典型作家及作品有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施蛰存的《上元灯》《梅雨之夕》《鸠摩罗什》、黑婴的《咖啡座的忧郁》等。

京派:

1930年代,在京津一带的作家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表作品和批评文字,逐渐形成一个作家群落,这就是“京派”,也称为“北方作家群”,沈从文、朱光潜、萧乾、芦焚、废名等均为代表人物。他们在文艺思想上强调文艺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恒久的文学价值,和带有乡土中国风味的美学风范。其中在理论上代表主要是沈从文与朱光潜。

中国诗歌会:

成立于1932年9月的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等,办有刊物《新诗歌》。属于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针对新月派和现代诗派而成立的,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的、自觉的血肉联系。中国诗歌会主张“捉住现实”,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更具体地说,就是要反蒋抗日;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 1937年4月解体。

现代诗派:

三十年代,一批诗人如戴望舒、卞之琳、徐迟、路易士等,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现代生活气息的诗歌,由于这些诗作主要发表在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上,故而被称为“现代诗派”,其诗歌一方面广泛地借鉴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技巧,但又使用口语表达内心的怅惘情绪,晓畅明快,祛除了象征诗的晦涩艰奥;另一方面,又积极地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代表作有戴望舒的《雨巷》、《望舒草》、《我的记忆》等。

国防戏剧:

是“九·一八事变”后,为适应抗日统一战线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戏剧。1936年初,剧联自动解散,成立了上海剧作者协会(即中国剧作者协会),以吸收更多的戏剧工作者参加救亡运动开始了国防戏剧的运动。

国防戏剧在内容上强调反帝抗日追求民族解放,艺术性上提倡大众化、通俗化,重视戏剧的宣传功效,推动了现代广场戏剧的发展。代表剧作有洪深执笔的《咸鱼主义》《走私》、于伶执笔的《汉奸的子孙》、田汉的《回春之曲》等。 文协:

3

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汉口,全称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它是左翼文学、自由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艺共同组成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组织,是现代文学史上唯一一次包括国共作家在的大联合。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倡导民族“救亡”的主题,促进民族性格的新生,积极推动文艺为抗日战争服务,曾出版机关刊物《抗战文艺》,抗战结束后终刊。

七月诗派:

形成于抗战初期得一个新诗流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而得名。主要有艾青、田间、孙钿、亦门、胡风、鲁藜、冀汸、绿原、邹荻帆、牛汉、彭燕郊、贺敬之等。其活动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坚持现实主义的战斗传统,强调诗歌的时代精神和革命倾向,提倡自由体,追求奔放的气势和鲜明的感情节奏,诗风质朴、粗犷而富有激情,对于推动中国自由体新诗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新诗派(九叶派):

是一个抗战时期大学校园学生中形成的诗歌流派,年青诗人对人生价值与生活苦难极为敏感,同时有机会了解西方现代派,感到与现代派诗人相似的处境和心境,体验到现代人的孤独感和价值失落感,认为只有现代派诗歌才足以真实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他们追求诗歌的“现代化”和“知性与感性的融合”,带有综合特征。 这些诗人1948年集结到上海创刊的《中国新诗》周围,显示出新诗潮的实力,包括金克木、徐迟、方敬、莫洛、马逢华、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和穆旦等,后九人因1981年出版诗合集《九叶集》而被人称为九叶派。

补充:中国新诗派的主张

(1) 是对新诗历史与现状的反思与超越。提倡新诗“现代化”,并认为“现代化”不同于“西洋化”。

(2)追求感性与知性的融合,抽象玄思与官能感官的统一,将内在经验转化成内蕴深厚的意象,是九叶诗人的一种新的经验方式。

(3) 新诗戏剧化,是九叶诗人提出的实现新诗现代化的主要方案。

简答

一、40年代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1、抗战初期“广场戏剧”。是适应战时政治宣传、鼓动的需求的戏剧,不仅舞台直接面对大众,其戏剧观念、写作与演出方式都朝“抗战总动员”这一目标发生变化。

2、敌后根据地的“广场戏剧”,包括新秧歌剧与新歌剧,这是第二次“广场戏剧”高潮。

3、40年代末,反内战、反独裁的学生民主运动中又涌现出以政治鼓动为主的多种文艺演出,可视为“广场戏剧”的第三次高潮。

二、鲁迅杂文

(一)鲁迅杂文的思想主题:

1、批判和揭露中国国民的奴性根性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是鲁迅杂文的重心。

2、鲁迅杂文不但指出奴性是我们民族世代相袭的固有的顽症,而且更深刻地概括出其奴性的特征,即卑怯与凶残。 有几种最典型的表现:

其一,“羊”与“凶兽”的结合。其二,“诚于中而形于外”的叭儿。其三,知识阶层的奴才。

3、鲁迅的确以其杂文广泛而深入地刻写了奴性国度中种种的奴才根性及其形形色色的表现形态,同时,他更触及了造成奴才根性的社会根源。

4、鲁迅杂文由此深刻揭露了统治者兼用霸道与王道,而以霸道为主来培育和巩固奴才传统。

5、基于现代“立人”的目标,其意却是朝向未来的肯定性的。“意在复兴,在改善”为其第一要著:要摆脱奴性就必须改变自身的精神状态,树立命运由自己来掌握的信念。

(二)鲁迅杂文的总体艺术特色:

1、议论的形象性;形象在鲁迅的杂感里起着很大的作用。

2、严密的逻辑性;从思维方式上来说,鲁迅杂文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高度结合的典型。

3、浓郁的抒情性;鲁迅总是把论点、道理、态度揉进满腔的激情和强烈的好恶之中。

4、语言简洁凝练、深刻含蓄,语汇丰富。

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历史意义

(1)在《讲话》中,给予最大注意并首先加以阐释的,是文艺“为群众”以及“如何为群众”这个根本问题。

(2) 他解决普及与提高关系的问题,就是完全着眼于人民大众的。

(3)《讲话》还在强调了作家思想感情和世界观改造的重要性。毛泽东十分重视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文艺工作者思想感情的转变问题。

(4)《讲话》还阐释了文艺的创作源泉时社会生活。毛泽东在《讲话》中所提出的作家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

(5)《讲话》的再一个重要贡献,是全面地阐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4

四、张爱玲小说的文化内涵:

A、张爱玲的小说一方面醉心于在古典的传奇性的氛围中构建她的形象世界,描绘沪港社会里遗生活及各种人生世态。另一方面,她又潜心于对人性做非常“现代”的感悟与破译,探讨他们没落的意识和心态。

B、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大都内心荒凉复杂,人人都充满了没落感。

C、张爱玲选取了两性婚姻的角度,着重描写女性在现代婚姻下的心理变态。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

其一,细腻深刻的两性心理描写。其二,在艺术结构形式上,既有我国传统小说的纵式结构,也有西方截取生活横断面的结构形式。

其三,张爱玲描写了大量丰富新奇的意象。

其四,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民族文化特色。

五、简述赵树理塑造了三类农民典型形象。

(1)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还未觉醒、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传统的老一代农民。如二诸葛、三仙姑,《李有才板话》中的老秦,此外如《传家宝》中的李成娘,《孟祥英翻身》里的婆婆等。

(2)受封建思想影响而发生蜕变的年轻一代农民和某些知识分子和干部。

《李有才板话》中的小元和《邪不压正》中的小昌就是代表。

(3)代表社会进步力量的年轻一代农民,即“新人”形象。

如小二黑、小芹这两个在新社会成长起来的青年,为婚姻自主进行了勇敢而又坚决的斗争。 此外,《李有才板话》中的李有才和小保、小顺、小明等“小字辈”人物,《孟祥英翻身》中的孟祥英,《小经理》中的三喜等均是解放区农村新人。

六、艾青诗歌特点

1、言志与抒情的完美统一。继承“五四”自由诗派及30年代现实主义诗派传统,追求诗歌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时代精神,要求在正视现实的同时“突入生活。”

2、个人与时代的和谐统一。

3、追求朴素之美的诗学传统。

4、艾青诗歌的综合性美学特征。

形成以写实为主,融入象征、浪漫、哲理等多种风格的优长,追求自由形式又要求内在和旋律的“综合”审美品格。尤其是艾青的综合审美品格的形成,标志了中国现代诗的成熟。

5、在艺术上,吸取中外各诗歌流派的艺术养分。

6、形式上具有散文美。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形式自由奔放;二是散文句式的自由性追求。

7、艾青诗歌语言简洁、明朗,同时又十分重视语言的暗示性与启发性。

七、简析艾青诗歌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1、以鲜明、丰富的意象来组成广阔的生活、历史画面,是艾青典型的诗歌手法。

2、“土地”与“太阳”是中心意象,这两个意象在艾青诗中起到整体性作用。

3、这些意象有多种呈现方式,如“土地”的寒冷、贫困和宽广,“太阳”所带来的热力和希望。

4、这些意象有着较固定的象征性,土地象征着对祖国的深爱与对人民的深爱,太阳象征着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八、穆旦诗的艺术创新

(1)穆旦诗的现代性内涵 :

A、他的诗非常有艺术个性,总是在对传统(也包括二三十年代形成的传统)的叛逆性、异质性中显现其创新。

B、40年代对整个历史、人生的形而上的追问。 C、丰富又独特的世界。

D、表达重塑的自我,从分裂走向整合的渴望。E 、“残缺的自我”主题。

(2)穆旦诗歌的艺术探索A, 戏剧张力的构造。 B,“用身体来思想”。“生命的同化”。

九、简析穆旦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质。

1、抒写残缺的“自我”。

2、诗人对现代生活的观照始终采用怀疑眼光,而且情思方式也摆脱二元对立,取“思维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

3、不用陈旧的形象意境,而是运用日常的“非诗意”词句达到抽象的抒情。

论述

一、 茅盾

《子夜》:1930年代中国社会的图景

长篇小说《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它标志着左翼小说创作中“社会分析派”小说理论方法的成熟。它第一次 5

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分析观点贯注到小说创作中,从政治上确立了中国“社会分析派”小说创作的基本原则。

就其创作方法而言,《子夜》较为严格地遵循了十九世纪以降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以“社会分析”的科学理论和忠实于历史和生活的真实性为旨归,剔除了早期左翼小说感性色彩浓郁的虚浮幼稚的浪漫主义狂热。它的“史诗”式的格局和严谨的写实风格,以及在宏阔的历史叙事中使人物刻画的典型性和具体性相结合所呈现的自然清晰的社会生活图景,都显示了它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结合作品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意义

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一个悲剧性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①他曾游学欧美,熟稔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方法,有着十八世纪法兰西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的束缚和控制,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他表现出了果敢、冒险、刚强、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他显示了他的坚毅、果敢的气魄和能力。

②在对吴荪甫的形象塑造中,茅盾着重表现了其性格的悲剧性和两面性。

首先,吴荪甫是一个具有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特征、有事业心的民族资本家,梦想成为20世纪中国的“工业王子”。但他生不逢时,严酷的现实却不断地打击他的信心,粉碎他的斗志,在理想与现实的错位中彻底失败。

其次,吴荪甫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但另方面,压倒他的一切的却是“个人利害的筹虑”。他精明强悍,但又不能不表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

他有时果决专断,有时狐疑惶惑,有时满怀信心,有时又垂头丧气;表面上好象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实质上则是举措乖张。

③吴荪甫的矛盾性格充分显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一方面是对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工农革命充满了恐惧和仇恨;

一方面是对统治者的腐败和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一方面又要依靠统治者的力量镇压工农运动。

一方面富有民族资本家锐意进取、善于经营的现代意识,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独断专行的封建家长,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时时处在理想与现实,进步性与反革命性的夹缝中的民族资本家们,难免悲剧的结局。

典型意义:

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子夜》关于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刻划,给了托派这种谬论以有力的回答。

结合作品分析茅盾小说的艺术成就

茅盾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的领军人物,社会剖析派小说注重社会分析与心理结构剖析相一致、社会发展史与性格成长史相统一、史诗性与文学性兼顾互文等特点。

1、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方面。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同步,自觉追求“广阔的历史内容”与“巨大的思想深度”相统一,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2、其次,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突出特色。

①注重表现人物形象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聚焦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方面,追求“立体化”的油画风格。茅盾的小说总是从多方面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发展,尤其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②创造了都市社会中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

3、再次,注重小说叙事结构的营构。

① “三部曲”式结构;如《蚀》采取了“三部曲”的形式,各部的结构独自成立,而章法各异,连贯起来,反映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生活,这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开创。

②蛛网式密集结构,如《子夜》。

第一章实际起了序幕的作用。第二、三章通过吴老太爷的丧事,主要人物全部出场,各种矛盾全面铺开;第四章到

第八章写吴荪甫三条火线同时作战,并取得胜利,出现了情节上的一个“松弛”;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写吴赵斗法;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写工人运动,把吴荪甫置于两面作战的困境中,充满了外在的紧张,逐渐进入小说的高潮;第十七章至第十九章,写吴荪甫背水一战,着重写他的心理活动,充满了内在紧张,最后以吴荪甫的惨败告终。 ③时空的转移变幻为叙事线索,结构小说,如《虹》按梅行素“成都——沪州——上海”三大段生活,以时间、空间的转移为发展线索。

4、最后,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追求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心理剖析的统一。

不仅挖掘与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的社会原因,而且注意将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运动中,展现人物心理发展的历史。同时,又十分注意调动一切心理描写的手法,加以综合运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二、老舍

6

结合作品分析祥子的形象

祥子是一个城市贫民的典型,也是一个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典型,通过这一形象不仅折射了社会施予城市地层贫民的不公和罪恶,也揭示了农民面对城市化问题时的乏力,更揭示出城市文明对人性的压抑。

①祥子有着传统农民的性格与局限。

首先,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他要强、勤俭,具有传统农民的性格烙印。

其次,正是这种农民性格,导致了他的不合群(缺乏协作意识)、别扭(固执甚至偏执)、自私(拘泥于个人利益得失)、死命赚钱而不懂经营的小生产者的局限,导致了他在城市生活中的孤独、脆弱,直至被城市生活逻辑压碎。

再次,农民式思维。

祥子幻想通过自己诚实的劳动,换取一种安稳与独立的生活,把买一辆自己的车作为生活的奋斗目标。在他看来,拥有一辆车就像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一样,吃、穿就有了依靠。但现实却是严峻的,城市生活或生产资料的积累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

祥子虽已走入城市,但生产与生活方式、人生准则及价值观念,依然同传统的农业文化根连枝接。最初表现在他身上的传统美德,如善良、勤劳、侠义、朴实等,以及狭隘、自私、愚昧等负面因素,都是传统农业文化的产物。从最初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到一切努力都失败以后,又向命运屈服——“认了命”,不再“要强”乃至于苟且堕落,正是传统文化性格中负面因素不断扩大、恶化的结果。

②祥子个人奋斗历程及其悲剧结局也揭示了半殖民地城市文明对人性的扭曲。

这种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思想,伴随祥子人生历程,也在不断地腐蚀着祥子的灵魂;使祥子由一个诚实善良劳动者,变成了“一只饿疯了的野兽”,为了钱,甚至不惜出卖人命。

老舍通过祥子悲剧的描写,完成着他的双重文化批判:既以现代理性审视传统文化,又从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立场出发,批判都市现代文化的弊端,探讨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异化的关系。

结合作品分析老舍“市民世界”中市民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老舍始终用文化作为标准来划分市民社会,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文化制约下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蜕变。大致有五类市民形象:

第一,老派市民。这些市民形象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人生态度和方式守旧迂腐。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地夸张揭示其文化病态,批判北平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负面因素。对老派市民形象的塑造,反映出老舍对传统文化落后性的反思与批判。

第二,“新派市民”。这是指一味求新、盲目逐“洋”而丧失人格的虚荣浅薄堕落的人物形象。老舍在对老派市民的进行批判的同时,对“新派市民”亦流露出冷嘲热讽,反映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谨慎乃至排斥的文化态度,更蕴含着对“五四”之后引进的所谓“新潮”的反思与批评。

第三,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的市民。主要是指处于新旧文化思潮双重冲击之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新文化中的现代思想促使他们觉醒,渴望实现文化人格的现代转型,而传统文化中的固有意识束缚着蜕变的身躯,使他们精神上痛苦不堪。

第四,正派或理想市民。是指老舍带着较多的传统文化道德伦理观塑造的正派或理想市民形象。这类形象的塑造,主要是为了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极富思想启蒙意义。

第五,城市贫民。主要是指挣扎在都市贫困线上的北平市民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控诉了都市文化及其影响下的现实对良善人格的腐蚀败坏以及对鲜活生命的吞噬。

结合作品分析老舍的“京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1、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及人生世态图画的连续展现,使老舍笔下市民形象的人生足迹,性格与心理结构及其人生悲喜剧,一例被笼罩在小说着意营造出来的浓厚的市民风俗文化氛围中,从中透出诱人的北京韵味。

2、以通俗化的幽默为重要特征的讽刺色彩,是老舍小说的又一个重要特色。这一特色是狄更斯等英国讽刺小说中夸张、廓大、漫画化的讽刺手法与北京市民文化中的“打哈哈”二者糅合而成的。这种幽默既是以笑代愤,又是一种自我解嘲,即老舍自己所说的把幽默看做是生命的润滑剂。

3、老舍小说的北京味,还表现为其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所具有的鲜明地方特色,这种地方特色是以北京市民语言及俗文学语言为原料,加以锻烧锤炼的结果,即老舍自己所说“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十分有力”,而又不失其原味。

三、巴金

结合作品分析《家》中的人物形象

1、统治者大体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有着道貌岸然的外表、竭力维护封建观念秩序的人物,如高老太爷、克明等人;另一类是行为荒唐、生活 7

糜烂的人物,如克安、克定。介于两者之间的还有冯乐山、陈克家之流,即那“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货色。

在这些封建统治者中,写得至为充实、复杂且富于立体感的是高老太爷。既然高老太爷这样正统的封建尊长尚且犯下如此令人发指的罪孽,那么封建家族制度的黑暗就更是令人怵目惊心的普遍存在了。既然如此正统的高老太爷如此不遗余力地维护显赫一时的高公馆,也不能挽救高公馆的分崩离析,那么封建家族制度的彻底崩溃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必然了。

2、一批敢于向封建专制主义挑战的叛逆者形象

这批叛逆者以觉慧、觉民、淑英为代表。他们是高家的第三代,是“五四”新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他们冲破封建家族的封闭系统,给围墙高筑的高公馆带来一股奔腾呼啸的活水。

觉慧形象分析

这是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大胆而又幼稚的叛逆者形象。

①大胆:

五四思潮使其觉醒,阅读传播新思想的书报,办进步刊物,撰写批判旧家庭的文章。对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持否定态度,以“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的精神与之坚决斗争。敢于打破封建等级观念,平等对待下人,大胆地爱着婢女鸣凤;反抗封建专制,支持觉民逃婚,抗拒不合理的婚姻;

②他蔑视长辈的权威(叛逆):

敢于违抗祖父的命令;敢于激烈地批评大哥觉新的怯懦和顺从,蔑视无耻的四叔和五叔;敢于顶撞三叔和陈姨太,揭穿“捉鬼”丑剧。

觉慧深深地感到“家”“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喊出了“我要做一个叛徒”的呼声,为寻求新的力量、新的生活而离家出走。

作品突出了觉慧的热情勇敢、叛逆抗争的精神与性格,寄托了作者对青春的赞美和对光明的信念,与封建官僚们的腐朽龌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对广大读者有巨大的感召力和鼓舞力。

③觉慧不是完美无缺的英雄,身上残存着过渡时期五四青年的思想局限:

隐隐的等级观念: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向丫头表白爱情,却又希望鸣凤也是名门世家出身;

空想:叛逆抗争的武器主要是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思想,有时并不能根本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幼稚:言行执著于反抗现实,却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正是这样一个以进步性为主要特征又残存一些落后杂念的青年形象,才真实深切地反映了五四时期年轻一代成长的历史过程,因而具有很大的概括力。

觉新形象分析

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觉新是一个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地位特殊的、性格复杂的人物 。

①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

②但长房长孙的位置,有直接决定了其性格、思想局限,导致了思想与行为的分裂。

他从自身的痛苦遭遇中看清了旧家庭和旧礼教的反动实质,但他又必须以维护封建家庭秩序,封建礼教为最高职责;在思想上,他渴慕新思想,愿意作一个新青年,在行动上却又无力违抗封建秩序,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生活。

他一次又一次地违背自己的意愿,以“不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的人生哲学,维系高家两种不可调和的对抗势力,缓和矛盾,求得苟安,这样一来,他不但害了自己,而且也害了别人。

③健忘是觉新性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他遵父命成亲时,为不能同他意中人梅表妹结婚而痛苦,但他很快就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可以在前一刻还吹着悲声缠绵的箫,过一会儿就又愉快地踢毽子去了,觉慧都惊叹大哥的健忘。

④因此,觉新是痛苦的,而且他的痛苦是被他的清醒程度决定了的:他越觉悟,他的痛苦也越深。觉新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两重人格”的分裂的人物,是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典型意义:

觉新这一典型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小说通过这一悲剧典型,挖掘出了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的懦弱苟且的国民性,揭示出中国宗法文化是如何摧残一个卓有才华的优秀青年的。

8

本文标题:现代文学三十年-现代文学三十年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435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