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感动中国的老人--白芳礼
感动中国的老人--白芳礼
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www.61k.com]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 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 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 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 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 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 中毕业。
白芳礼倾尽所能地把他的光和热洒向了众多需要帮 助的学生身上,学生们从他那里获得的感动和成长,让他收获了无上 的幸福。
老人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 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 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 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一位来自新疆地区的贫困学生,功课优秀,没毕业就 被天津一家大公司看中,拟以高薪聘用。这一天,他走上台激动地说 :"我从白爷爷身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力量。我正式向学 校、也向白爷爷表示:毕业后我不留天津,要回到目前还贫困的家乡 ,以白爷爷的精神去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他深深地向白芳礼老 人鞠了一躬。全场掌声雷动。老人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事后 ,老人对他的老友说:"我过得是苦,挣来的每一块钱都不容易。可 我心里是舒畅的。看到大学生们能从我做的这一点点小事上唤起一份 报国心,我高兴啊!"
他坚守着自己心中的追求,就像战士坚守着战斗的高地
直到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 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 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 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 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 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 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白芳礼您的生日 是父亲节一生辛苦无人能忘
一颗太阳的心是不会熄灭 的,白芳礼依然活在他的追求中。其后的岁月里,他播洒下的阳光迸 裂成一个更大的阳光的世界。
当白芳礼患病的消息传出,一 批又一批学校的学生来到他的身边。他望着孩子们,泪水一个劲儿地 流:"孩子们,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
白芳礼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的老人--白芳礼
然而,老人再也不能实现他的愿望了。(www.61k.com]他像流星一样划过,但 却让自己燃烧着,给世界留下了最后的光芒……
无论酷暑严寒,为了支教,白芳礼和他的三轮车始终行进在路上
困了、累了,就睡一会,让这车也休息休息
白芳礼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的老人--白芳礼
夏天来了,朴素的白芳礼还是穿着长裤长褂,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蹬车,给贫困学生攒钱
白芳礼细细地数着手中的角票,计算着今天又为孩子们攒了多少钱
白芳礼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的老人--白芳礼
白芳礼的节省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包括吃饭
“富翁”白芳礼
这条挂满大学校徽的绶带是在2002年“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资助项目颁奖典礼上,由学生代表给他戴上的
白芳礼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的老人--白芳礼
红光中学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白芳礼曾经连续多年资助这里的藏族贫困学生
孩子们给白芳礼戴上红领巾,听他讲支教故事
1992年9月9日,白芳礼到北京参加颁奖典礼,他登上天安门城楼和各族代表合影
白芳礼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的老人--白芳礼
天津78中学的学生到家中看望白芳礼,给他带去精心准备的礼物
“津门时传祥”顾月海给白芳礼理发
二 : 致敬白芳礼老人:终于“感动中国”
白芳礼老人终于“感动中国”
过去几年间,在中国万千网络空间,都曾流传这样的帖子——《他感动了中国,却没能感动央视》,一条微博就转发近10万次。2005年,93岁的白芳礼去世。2012年,感动中国数年后,白芳礼的名字终于登上央视感动中国舞台。向您致敬,天堂安好。
七年了,人们对老人未能入选感动中国人物始终不能释怀,每当一年一度的评选开始,人们都会想起老人。
如今,老人得到了本应属于他的迟来的荣誉。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年来人们念念不忘的老人的感人事迹和无数人对渴盼老人入选感动中国人物的持续呼吁。
我们先看看白礼芳老人的语录:
白芳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嘛都没干,又让上面重视了。”
“我是老劳模,嘛事就得多为国家做点事,多做点贡献……”
“我没文化,又年岁大了,嘛事干不了了,可蹬三轮车还成……孩子们有了钱就可以安心上课了,一想到这我就越蹬越有劲……”
“想想那些缺钱的孩子,我坐不住啊!我天天出车,24小时待客,一天总还能挣回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打定支教的主意,白芳礼对儿女们说—–
“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定了,谁也别插杠了!”
白芳礼对南开大学老师说—–
“我这样一大把年岁的人,又不识字,没啥能耐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了,可我捐助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有文化,懂科学,说不定以后出几个人才,那对国家贡献多大!
白芳礼对受助学生们说—–
“同学们放心,我身体还硬棒着呢,还在天天蹬三轮,一天十块八块的我还要挣回来。”“你们花我白爷爷一个卖大苦力的人的钱确实不容易,我是一脚一脚蹬出来的呀,可你们只要好好学习,朝好的方向走,就不要为钱发愁,有我白爷爷一天在蹬三轮,就有你们娃儿上学念书和吃饭的钱。”
白芳礼在等活间隙吃一块馒头,对认识他的围观群众说—–
“这有嘛苦?这馍是农民兄弟用一滴一滴汗换来的,人家扔了,我把它拾起来吃了,不少浪费些么!”
白芳礼对红光中学孙玉英老师说—–
“我不吃肉,不吃鱼,不吃虾,我把钱都攒着,给困难学生们。”
白芳礼在病中对关心他的市民们说—–
“我挺好的,谢谢大伙惦着,等我出院了,还要支教去!”
下面是白芳礼老人支教记录(不完全统计)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
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捐款800元
1990年为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捐款2000元
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共捐款8100元
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
1993年为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
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自1995年开始的三年间为红光中学藏族困难学生捐款,金额近5万元
自1995年开始的三年间,为天津大学困难学生资助金额总计近5万元
自1996年开始,白芳礼用”支教公司”的全部税后利润资助南开大学困难学生,总金额约3.4万元
此外,在白芳礼十几年蹬车支教的同时,还先后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43届世乒赛、市养老院等团体捐助款项,据不完全统计,他的累计捐款总额超过35万元,其中包括300多名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戴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倒为此挺开心,曾对人说:“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穿戴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今儿捡一样,明儿捡一样,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他每天在外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候会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那已是他的“美味”了。
在家他很节俭,每顿最多只吃一块肉或一个蛋,怎么劝他再吃都没用,他总是说:“留着下顿,吃多了白瞎。”偶尔放纵自己的是馋厉害了,就在晚上睡觉时往嘴里放上一星肉,含着,慢慢品滋味。
为了多拉一趟活,多挣一块钱,他几乎到了不要命的地步。一年365天,无论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下雪,他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早晨6点准时出车,要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
他曾在夏天路面温度高达50摄氏度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中,摔到沟里;他曾由于过度疲劳,蹬在车上睡着了;他曾多次在感冒发高烧到39摄氏度的情况下,一边吞着退烧药片,一边蹬车,虚脱的汗水湿透了棉袄;更有不为人知的是,由于年事已高,冬天里他常常憋不住小便,棉裤总是湿漉漉的,他就垫上几块布照样蹬着车四处跑。
在你的心里想象这样一幕吧:一个瘦弱的老人,蹬着三轮车,穿着不规整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在师生的惊异目光里到大学去,从身上掏出厚厚的一角两角零币攒起来的钱递给学校领导说是要给困难学生捐钱,大学里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捐款,多是大企业。如今收到来自个人、而且是一个蹬三轮老人的捐款,每个人的表情从惊异木然到感动甚至是痛苦。
而这样的一幕老人坚持就是十多年,不曾间断…………
“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关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钱到学校有书可以读”,这是20年前老人的动机,也是20年里老人辛苦蹬车的追求和梦想。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瓣膜退行性病变,老年型白内障,神经性耳聋,并有脑萎缩及消化道出血症状。”这是老人病倒的最后,医生对他的诊断结果。
“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这是老人对在病房里对前去看望他的孩子们说的话.
“三轮车、收音机、小黄莺”,这是老人今年逝世时留下的最后的遗产。
如果你还不曾为这些简单的话语动容,那么,还有一个数字请你记住,在这个老人逝世的时候他已经93岁了,从74岁的暮年开始至90高龄,他不曾有一天如其他老人那样在家中颐养天年,而是在大街上比一个壮年人还拼命的拉三轮,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让那些孩子,那些他毫不认识的孩子们有钱可以上学,可以在教室里安逸的上课。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是耄髭之年还坚持二十载无怨无悔;关爱教育拿出很多前来助学的人也很多,常见于报端银屏。排出那些借捐助之名得慈善虚名的人之外,也有不少人真诚的拿出钱来捐给偏远的孩子,甚至有成千上万或者者比尔一样富可敌国的捐助。
然而,一个人有100元捐出10元,一个人有2元捐出1元,一个人是乞丐身无分文把乞讨得来的2毛钱分了1毛钱给另一个乞丐。这三人中谁比谁更让人感动呢?
白芳礼老人,无疑就是第三者。那么真诚那么纯粹。
在老人的周围,反衬的是一帮尸位素餐酒囊饭袋碌碌无为的官员,还有那些富裕的却只图一己享乐不问天下穷困的有钱人们。这是责任和良知的最好体现。
善良的人们,请不要吝惜你的泪水,让我们在老人卑微的身影里俯下身去。老人是平凡的,甚至是可怜的。在媒体发现他之前,没有人知道他的故事,没有人知道他以一己之力捐资助学的情怀。这是怎样的一颗心阿,是怎样的默默无言却又光辉灿烂。
可是,老人今年却没有被评选上《感动中国》人物,当白岩松煽情的语调加上令人感动的音乐里,十个人物在光鲜华贵全国瞩目的颁奖舞台上展示他们曾经的付出让每一个观众感动落泪的时候,人们的良心却沉默的遗忘了这个已然离我们远去的老人。
还记得这并非第一次的落选,去年感动中国的提名里也有老人的名字,可是,今年延续去年相同的失落。
不知道大家的眼睛里这是怎样一个老人,至少在他为之奉献的津门,万千的百姓为他的离去而感动着悲伤着。
这些年得到白芳礼捐助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单位达30家之多。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他那一颗太阳的心!
而如此伟大可敬的老人两次被提名CCTV感动中国人物的提名却因为某些原因而落选,让人感到CCTV是在真正的感动中国还是在做秀!至于那些投票,在实际的操作里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一位老人、一辆三轮车、35万元捐款、300多名贫困学生……当人们将词组一一连线后,展现出来的是老人伴着坎坷、误解、坚持与慈爱的一生。他,就是白芳礼。
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然而,终于在那一天他感到了无奈。1999年,天津火车站进行整顿,所有商亭一律被拆除。望着转眼工夫被拆成一堆LJ的“白芳礼支教公司”,老人哭了。他老了,腿脚没劲了,以后还指望用什么挣钱给孩子们读书呢?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有曼妙的舞姿和优美的曲线吗?你有能力站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让无数的少男少女对你产生浪漫朦胧的遐想么?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坐过宇宙飞船翱翔过宇宙吗?你享受过走下飞船后,那无边的花海和雷声鸣般的掌声吗?你只是一个小学都没上过的三轮车夫,怎能与我们的航天英雄相提并论?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是一个国有大型医院的院长吗?你是一个在医疗界频频作出高姿态,仿佛圣人般能呼风唤雨的资产家么?你的唯一的财富只有那区区20几万,而且还散给了千千万的的贫寒学子。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CCTV感动中国的优美歌词让人为之无限憧憬和联想,但是在CCTV的评委或者说在CCTV后台的一些领导眼中,只有伟大的航天员,只有华丽的舞蹈家才能或者说才配感动中国。感动这个词和三轮车夫,社会底层人民和穷光蛋这几个词语是一点关系也沾不到的。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平凡中折射伟大“这种精神已经丧失殆尽。
当我们的社会高层已经习惯用”伟大“这个词语来衡量什么叫做感动,当我们的春节晚会已经开始只为上层人士服务,当从提问幼稚园孩子你将来想选择什么职业得到的回答是明星大老板的时候,这个社会的主流精神已经一丝丝的被急功近利和奢华浮躁所取代。
白芳礼让我们从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一线希望,CCTV的感动中国评选又无情的把这微弱的希望扑灭。不,央视扑灭的不是白芳礼的个人荣誉的得失,已经远在天堂的老人不会再计较这些尘世的虚名,央视扑灭的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当无私和平凡已经不在,我们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评选已经过去,结果不能更改。还记得《南方周末》99年的新年献词里有这样的两段话: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老人二十年的支教生涯难道不正是这样的一种力量吗?
察看过去的纪录,《南风窗》评选白芳礼作为年度人物;在不少论坛里,也可以看见网友的追念;老人辞世后的追思会,有天津万人参加;南开大学的BBS里,有很多人在为老人鸣不平……有这么多人记得老人,也许也就足够了。《感动中国》又能说明什么呢?作为中央媒体,我只感觉到她日渐下降的权威,整个日渐庸俗的媒体圈除了娱乐大众就是愚弄大众,除此,还说什么呢?
只是但愿,在这个善于遗忘的社会里,白芳礼的故事不要被人轻易的淡忘,和那些记入历史的人物一样,永远的被我们记住,我们的国家,在一个角落里有这么善良的一位老人。
对于老人自己来讲,他的付出,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谁来回报有谁来关注。荣誉,对他而言只是虚名浮云,毫无疑义。(虽然,也许包括他自己,都会对这种天真的善良不被承认而黯然。)
斯人已去,唯愿平安!纠缠于此的所有争论,已变得没有多少意义。
在我的心里,老人是应该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因为老人深深的感动了我,还有我身边的很多人。
让我们为老人祈福吧!!!
三 : 白礼芳,你凭什么感动中国(再重新看看吧,净化我们浮躁的心)
白礼芳,你凭什么感动中国
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
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有曼妙的舞姿和优美的曲线吗?你有能力站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让无数的少男少女对你产生浪漫朦胧的遐想么?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是一名年轻有为的青年吗?你是我们party大力培养的预备党员吗?你也算一个典型?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坐过宇宙飞船翱翔过宇宙吗?你享受过走下飞船后,那无边的花海和雷声鸣般的掌声吗?你只是一个小学都没上过的三轮车夫,怎能与我们的航天英雄相提并论?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是一个国有大型医院的院长吗?你是一个在医疗界频频作出高姿态,仿佛圣人般能呼风唤雨的资产家么?你的唯一的财富只有那区区20几万,而且还散给了千千万的的贫寒学子。
当2005感动中国十大当选人中的所谓艺术家和科学家结束了一场金碧辉煌的晚会的录制,开着自家的高级轿车离开会场的时候,白芳礼,你在哪里?当感动中国的科学家宇航员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坛上做长篇报告口若悬河,被万人景仰的时候,白芳礼,你在哪里?白芳礼,知道你为什么不能感动中国吗?是因为你已经升到了天堂没有任何的宣传利用价值,你只是一个死后存款数为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让我们的上层阶级根本不屑一顾的老头儿!“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
当白芳礼无私的二十年如一日的把自己用血汗换来的助学款交到一个个家境不比白老强多少的学生的手里时,我们的电视里正上演着风靡全国的XX女声,我们的小学课本正在删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停手吧!你们还想给我们的后代留下点什么?白芳礼让我们从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一线希望,CCTV的感动中国评选又无情的把这微弱的希望扑灭。不,央视扑灭的不是白芳礼的个人荣誉的得失,已经远在天堂的老人不会再计较这些尘世的虚名,央视扑灭的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当无私和平凡已经不在,我们的明天将何去何从?白芳礼,这位平凡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9年,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而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1986年,74岁的白芳礼从天津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解放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并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当他看着他们中的两个成了大学生时,高兴得落了泪。眼下,人老了,又有政府每月发的退休金,他计划回家乡安度晚年。他走在村里,发现大白天到处可以看到正在干活的孩子。他问:为什么不上学?孩子们说,大人不让他们上。他便又找到大人问,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大人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上学!这一晚,白芳礼一夜没合眼。白芳礼虽然没有什么知识,可他很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他常对人念叨一个理儿:国家要发展,知识为先。眼前家乡的一幕让他无法平静。难道能眼瞅着家乡就这样一辈辈穷下去?能眼瞅着那些没钱的孩子上不了学?不成!第二天天一亮,老人便召集家庭会议,宣布了两件事:“第一,我要把这些年蹬三轮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第二,我要回天津重操旧业,挣下钱来让更多的穷孩子上学!” 74岁的白芳礼回到天津,重新蹬起了他蹬了大半辈子的三轮车。和以前蹬车相比,他现在感觉目标亮堂。他像是在圆自己的一个梦,这个梦他小时候做过却没能实现。现在,他要把这个梦扩展得大大的,要让它在更多的有梦的孩子身上变成现实......
每一个见过白芳礼的人,都会心酸。 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那已是“美味”了。馋得厉害了,就在晚上睡觉时往嘴里放一星肉,含着,品品滋味。物质生活上压榨到最低点的老人,却把能量释放到最高度。一年365天,他没歇过一天。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中,摔到沟里;他曾因过度疲劳,蹬在车上睡着了;他曾多次在感冒高烧到39摄氏度时,一边吞着退烧药,一边蹬车……更有不为人知的,由于年事过高,冬天里他常憋不住小便,棉裤总是湿漉漉的,他就垫上几块布照样蹬着车跑。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13日,属牛。有人说,他真是牛命,吃的是草,出的是苦力,挤的是奶。他为了什么?对于一颗挣脱了世俗羁绊的心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有人背地里称他是“高级神经”。老人说:“我咋就不知道享受?可我哪舍得花钱!孩子们等着我的钱念书,我就只能往里挣才是!” 这是一颗太阳的心,默默无言,却灿烂炽热!看到自己捐的钱能化为孩子们读书的甘露,他便有了无上的幸福 白芳礼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晚饭后抱着他那个小木盒子往里数钱;一元、一角都要把它们展平、码好。他每个月最快乐的日子,就是蹬着三轮车去学校捐钱。儿女们的印象中,这样的日子老爷子总是像过年似的欢喜。 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白芳礼倾尽所能地把他的光和热洒向了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们从他那里获得的感动和成长,让他收获了无上的幸福。
老人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一位来自新疆地区的贫困学生,功课优秀,没毕业就被天津一家大公司看中,拟以高薪聘用。这一天,他走上台激动地说:“我从白爷爷身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力量。我正式向学校、也向白爷爷表示:毕业后我不留天津,要回到目前还贫困的家乡,以白爷爷的精神去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他深深地向白芳礼老人鞠了一躬。全场掌声雷动。老人高兴得流下了眼泪。事后,老人对他的老友说:“我过得是苦,挣来的每一块钱都不容易。可我心里是舒畅的。看到大学生们能从我做的这一点点小事上唤起一份报国心,我高兴啊!” 这些年得到白芳礼捐助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单位达30家之多。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他那一颗太阳的心!他坚守着自己心中的追求,就像战士坚守着战斗的高地 。
1994年,白芳礼81岁。这一天,他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辛苦钱交给一所学校后,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这话触动了他:现今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来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呀!他琢磨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把儿女家的门敲开了:“我准备把你们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款办个公司,赚钱支教。” 不多几天,在紧靠天津火车站的一块小地盘上,出现了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货亭,里面摆着一些糕点烟酒等,当头挂着一块牌子——“白芳礼支教公司”。他对受雇的员工宣布:“我们挣来的钱姓‘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小售货亭让白芳礼增加了不少支教的财力,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蹬三轮的生活。他把售货亭交给伙计打理,自己照样天天出车拉活。他说:“我出一天车总能挣回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索性挨着亭子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里面用砖头搭了一块木板算是“床”,棚顶上的接缝处露着一道道青天。夏天,棚里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冬天,放杯水可以冻成冰坨子。白芳礼就在这里面住了整整5年。 “这老爷子怎么像个没家的人……”老人的儿女一直承受着某种误解的压力,他们对父亲有些埋怨。蹬着三轮闯荡了一辈子的白芳礼,骨子里有一种大义与胸怀,国家与社会在他心目中有头号的位置。他对儿女们说:“我现在是有国无家,为了能给孩子们多挣钱,眼下就住这儿了!” 白芳礼像一个坚守战斗高地的战士一样坚守着他的追求。 然而,终于在那一天他感到了无奈。1999年,天津火车站进行整顿,所有商亭一律被拆除。望着转眼工夫被拆成一堆垃圾的“白芳礼支教公司”,老人哭了。他老了,腿脚没劲了,以后还指望用什么挣钱给孩子们读书呢?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一颗太阳的心是不会熄灭的,白芳礼依然活在他的追求中。其后的岁月里,他播洒下的阳光迸裂成一个更大的阳光的世界。 当白芳礼患病的消息传出,一批又一批学校的学生来到他的身边。他望着孩子们,泪水一个劲儿地流:“孩子们,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 然而,老人再也不能实现他的愿望了。他像流星一样划过,但却让自己燃烧着,给世界留下了最后的光芒……
白礼芳老人的事迹
白礼芳老人的事迹 一 白芳礼生于1913年,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 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 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 二 1987年,相当于绕地球蹬了几十圈的74岁的白芳礼正准备告别三轮车时,一次回老家的经历使他改变了主意,并重新蹬上三轮,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娃儿,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泡啥?”白芳礼在庄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干活,便问。娃儿们告诉这位城里来的老爷爷,他们的大人不让他们上学。这是怎么回事!他找到孩子的家长问这是究竟为啥。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们上学。老人一听,心里像灌了铅,他跑到学校问校长,收多少钱让孩子们上得起学?校长苦笑道,一年也就百儿八十的,不过就是真有学生来上学,可也没老师了。老人不解,为嘛没老师?校长说,还不是工资太少,留不住呗。 这一夜,老人辗转难眠:家乡那么贫困,就是因为庄稼人没知识。可现今孩子们仍然上不了学,难道还要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不成!其他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学这事不行! 在家庭会上,白芳礼老人当着老伴和儿女们宣布:“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已定,谁也别插杠了!”别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们知道,这5000元钱,是老爷子几十年来存下的“养老钱”呀!急也没用,嚷更不顶事,既然老爷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 随后,老人便分两次将5000元捐给了家乡白贾村,建立起一个教育奖励基金会。村里人为了表示谢意,将一块写着“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芳礼家。 那以后,老人又蹬上了三轮车。像往常一样,儿女们在老爷子出门前,都要给他备好一瓶水、一块毛巾,一直目送到街尽头。白芳礼呢,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但心里却比过去多装了一样东西,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事。 尽管一样蹬车挣钱,白芳礼却有自己的“生意经”。今年60岁的张师傅回忆说,16年前白芳礼经常在天津站附近拉活,那时就认识了同行白芳礼,别人拉车是为千方百计挣钱养家,而白芳礼却连续把劳动所得捐献给公益事业; 还特别在他的破三轮车上挂起了一幅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字样的小旗,公开宣布对部分乘客实行价格优惠。 三 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芳礼在一次给某校的贫困生们捐资会上,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钱交给了学校,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余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听这话,思忖起来:现今家里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儿呀!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回到车站他那个露天的“家”后,老人硬是琢磨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把儿女家的门给敲开了。 儿女们看老人气喘吁吁地挂着一身霜露,不知有啥急事。老爷子要过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尘土,说:“我准备把你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钱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礼支教公司’。”儿女们你看我,我看你,说:“爸,您老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老人乐不可支。“爸,我们嘛也不担心,就是担心您老这么大年岁还……”白芳礼朝儿女们挥挥手,说:“啥事没有,你们开口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老人猛地一按车铃,伴着清脆悦耳的“丁零零”声,消失在晨雾之中。不久,由市长亲自给白芳礼老人在紧靠火车站边划定的一块小地盘上,全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开业伊始,他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非常简明地说了办公司的宗旨:“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别看称“白芳礼支教公司”,其实它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使这间售货亭显得格外光彩。凭着卖掉老屋的1万元和贷来的钱作本钱,慢慢地雪球越滚越大,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摊位,连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 不知道的人以为白芳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而且加大了对自己的压力。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出车,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精神世界。他尽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着一片灿烂天空,温暖着无数莘莘学子。 四 白芳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老人蹬三轮车的时候,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来像个乞丐。“我从来没买过衣服,你看,我身上这些衬衣、外裤,都是平时捡的。还有鞋,两只不一样的呀,瞧,里面的里子不一样吧!还有袜子,都是捡的。今儿捡一只,明儿再捡一只,多了就可以配套。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着的东西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就一点点咸菜。很多时候由于拉活需要,白芳礼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脑一放,一只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 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老人已经好多年不住在家里,特别是老伴去世后他就以车站边的售货亭为家,所谓“床”,只不过是两摞砖上面搁的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冬天,寒风习习,夏天,骄阳似火,在一层薄薄铁皮的售货亭里,老人度过了一个个酷暑严冬。后来市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他的这些小亭子。没有“屋”了,他为了仍能够拉活,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阳下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 白芳礼老人就是这样,节衣缩食把自己蹬三轮车的所得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下边是老人捐献的不完全记录: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800元,1990年为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会捐款2000元,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共捐款8100元。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1993年,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白芳礼支教公司”成立后,老人每月都向天津的几所大学、中学、小学送去数额可观的赞助费,这些所谓的赞助费实际上就是他的“支教公司”全部税后利润。南开大学学工部老师刘唯真回忆,白芳礼老人从1996年开始,每个月都要向学校捐款1000元,总额近3.4万元,200多名南开大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此外,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都收到了白大爷捐出的不同数额的支教捐款。 五 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白芳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白芳礼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捐助的款项,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里的,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有人试图在老人那里找到曾经被资助的学生名单,但只发现一张他与几个孩子的合影———这是唯一的一张照片。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很朴实:“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2001年,白芳礼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了,就在车站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捐出这笔钱以后,老人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女儿白金凤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父亲说打退堂鼓的话。 重病在身的白芳礼老人卧床不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惦记的还是那些贫困学生,最想做的事还是支教。在2004年新年钟声敲响以前,老人对来看他的人们说下了这样的话:“我现在一个月只有600块钱的收入,能力有限,明年如果我的收入能再多一点,我一定会资助更多因为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须再为别人做什么,倒是完全应该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可他没有,不仅丝毫没有,而是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背景资料 白芳礼受到国家、市、区的主要表彰和奖励: 1987年,白芳礼被评为“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并荣获“天津市河北区勤俭持家十标兵”称号。1989年,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1991年,在天津市敬老帆船杯百名十佳评选活动中,荣获“关心下一代标兵”称号。1991年,被评为“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1992年,被评为“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1995年,被评为“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1996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同时荣获“天津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标兵”。 白芳礼,这位平凡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省吃俭用,用蹬三轮车积攒的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白芳礼出生于1913年5月13日。他从小没念过书,一辈子也不识几个字。13岁时,白芳礼离开河北老家,靠蹬三轮车糊口;解放后,他成为运输场的一名工人,靠拉三轮车,他成了劳动模范。虽然不识字,他却很喜欢知识,尤其喜欢有知识的人。 1987年,白芳礼老人做出了令全家震惊的决定:捐出多年蹬三轮车积攒下的5000元钱给老家的学校办教育;同时,继续在城里蹬三轮车助学支教。那一年,老人已经74岁。 老人一般都是在天津火车站迎送过往的旅客,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有特殊困难的人身上。他在那辆破旧的三轮车上挂起了一幅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字样的小红旗,对部分乘客实行价格优惠。 05年5月,白芳礼老人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经过近两个月的住院治疗,于7月初出院回家休养。9月,老人病情再度恶化,高烧的同时神志不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只能靠输液来维持生命。在经历了20多天的深度昏迷后,23日早晨,这位“感动中国”的老人静静地走完了人生之路。
四 : 真正感动中国的老人-白礼芳(谁才是真正感动中国的人!)
真正感动中国的老人-白礼芳
很多人知道CCTV的《感动中国》年度评选,2004和2005年的评选中,留给广大老百姓最大遗憾的一个评选,也是真正感动了中国而没有入选CCTV最终名单的白礼芳老人。最近很多媒体上都能找到相关的报道、包括、帖子,本人对白礼芳老人的事迹感动流泪,为CCTV的评选团表示严重BS。下面是收集的一小部分相关的报道和资料。
我们先看看白礼芳老人的语录: 白芳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嘛都没干,又让上面重视了。” “我是老劳模,嘛事就得多为国家做点事,多做点贡献……” “我没文化,又年岁大了,嘛事干不了了,可蹬三轮车还成……孩子们有了钱就可以安心上课了,一想到这我就越蹬越有劲……” “想想那些缺钱的孩子,我坐不住啊!我天天出车,24小时待客,一天总还能挣回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打定支教的主意,白芳礼对儿女们说—– “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定了,谁也别插杠了!” 白芳礼对南开大学老师说—– “我这样一大把年岁的人,又不识字,没啥能耐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了,可我捐助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有文化,懂科学,说不定以后出几个人才,那对国家贡献多大! 白芳礼对受助学生们说—– “同学们放心,我身体还硬棒着呢,还在天天蹬三轮,一天十块八块的我还要挣回来。” “你们花我白爷爷一个卖大苦力的人的钱确实不容易,我是一脚一脚蹬出来的呀,可你们只要好好学习,朝好的方向走,就不要为钱发愁,有我白爷爷一天在蹬三轮,就有你们娃儿上学念书和吃饭的钱。” 白芳礼在等活间隙吃一块馒头,对认识他的围观群众说—– “这有嘛苦?这馍是农民兄弟用一滴一滴汗换来的,人家扔了,我把它拾起来吃了,不少浪费些么!” 白芳礼对红光中学孙玉英老师说—– “我不吃肉,不吃鱼,不吃虾,我把钱都攒着,给困难学生们。” 白芳礼在病中对关心他的市民们说—– “我挺好的,谢谢大伙惦着,等我出院了,还要支教去!”
下面是白芳礼老人支教记录(不完全统计)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
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捐款800元
1990年为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捐款2000元
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共捐款8100元
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
1993年为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
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自1995年开始的三年间为红光中学藏族困难学生捐款,金额近5万元自1995年开始的三年间,为天津大学困难学生资助金额总计近5万元自1996年开始,白芳礼用”支教公司”的全部税后利润资助南开大学困难学生,总金额约3.4万元此外,在白芳礼十几年蹬车支教的同时,还先后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43届世乒赛、市养老院等团体捐助款项,据不完全统计,他的累计捐款总额超过35万元,其中包括300多名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下面是有关白礼芳老人的一些媒体报道:人生的最后旅程蹬三轮车支教19年,捐款35万感动无数网友 2月9日,CCTV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费俊龙、聂海胜、洪战辉、邰丽华等榜上有名。但就在颁奖的第二天,网上就出现了一片尖锐的声音:“是感动中国还是感动CCTV?”“感动中国已经成为十足的政治秀”……这种种质疑都来源于一位已逝老人的落选———白礼芳,这位老人用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支教19年,共捐款35万元,“他没有感动CCTV的评选员,但是感动了所有善良和有良心的中国人!”至今日评选已结束一个月,这种“鸣不平”之声却依然不息。有网友指出:“关键的是,(央视)作为某种主流代表,何人何事以何种面目进入其关注视野,才是让人更感兴趣的内容。” 连续两年提名白礼芳参加《感动中国》评选活动的中国扶贫资金会工作人员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白礼芳老人未能入选表示遗憾,但重要的是白礼芳老人的精神已经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白礼芳,这位平凡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9年,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而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白礼芳两次落选《感动中国》,CCTV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正式启动于2005年11月,2006年2月9日晚举行颁奖典礼。“刚刚看完了2005年《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我的心情既平静又激动,平静的是公布的名单大多没有让我真正感动,而激动的是那个离我们而去的93岁的白礼芳老人竟没有入围。”———这是网友“玩酷子弟007”的观后感《感动中国,你凭什么感动我?》。
白礼芳,蹬车56年,支教19年,74岁起共向大中小学和贫困学生捐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老人已于2005年9月23日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老人去世后,他的事迹才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人知。当老人生前蹬车的照片在网上公布后,许多网友流下了眼泪。因此当他成为CCTV2005《感动中国》推选人物时,入选的呼声非常高。《感动中国》对白礼芳的推选词是“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但,白芳礼还是落选了。很多网友在惋惜的同时,并不知道这已经是白礼芳老人第二次落选《感动中国》,第一次是2004年的评选。 “感动了中国人民却感动不了CCTV?” “感动了中国人民却感动不了CCTV?我们把最高精神奖颁发给白礼芳老人!”评选结果揭晓后,立即有很多网友为白礼芳老人鸣不平。“玩酷子弟007”说:“不得不说,今晚更多的感动是源于我们的‘媒体’。今晚不应该叫《感动中国》而应该叫《感动媒体》。”而网友“珩之恋”为此写了一首小诗:“当我第一次听说您的故事,我泪留满面;当我知道您竟然没有感动中国,我无言。也许您并不需要别人写在纸上的赞誉,但是老百姓把您写在了心里;只有您让我们感到什么叫坦然,什么叫当之无愧,什么叫苍天动容,什么叫大爱无边。” 有网友如此说到:评上了才是对老人的污辱!!对于这种只感动人民,却玷污政府扶贫和教育工作的事情,不可能入选!感动”标准受质疑。
《白礼芳,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一文在网络上转载率很高,获得很多共鸣,但也有不少网友指出:“这样尖锐的言词对获奖者并不公平,真正应该质疑的是《感动中国》的评选标准。” 有网友说:“他们(其中一些获奖者)只是在尽其应尽的职责,他们可称为‘突出’、‘杰出’‘模范’,但不是‘感动’,可以把他们拿到全国‘劳模’大会和‘对国家政府有突出贡献表彰大会’上去,做全国表率,让大家学习,但放在‘感动’栏目有些不妥。”而在CCTV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官方网页上的对“年度人物”的定义中,确实有“杰出贡献”、“重大荣誉”、“爱岗敬业”等词。可见,获奖者入选是符合标准的。 然而年度人物定义中还有“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这一条,网友认为白礼芳老人还是符合标准的。但老人没有入选是否因为票选呢? 据央视官方网页上的消息,2005《感动中国》的评选程序是:先由推委会推选出认为合适的候选人物,组委会将根据推委会的推选情况,再经公众投票和最终评议,确定“十大人物”。公众投票包括短信和网络投票,央视网站按得票多少公布了网络投票中前22名的票数,白芳礼老人没有进入这22名。但在2004年的评选中,白芳礼所获的网络投票仅次于任长霞、刘翔位居第三,但仍榜上无名。 对于这场争论背后的意义,网友“雁城之巅”说:“关键的是,(央视)作为某种主流代表,何人何事以何种面目进入其关注视野,才是让人更感兴趣的内容。”
附网友的文章《白礼芳,你凭什么感动中国?》白礼芳,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有曼妙的舞姿和优美的曲线吗?你有能力站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让无数的少男少女对你产生浪漫朦胧的遐想么?白礼芳,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是一名年轻有为的青年吗?你是我们party大力培养的预备 党 员吗?你也算一个典型?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坐过宇宙飞船翱翔过宇宙吗?你享受过走下飞船后,那无边的花海和雷声鸣般的掌声吗?你只是一个小学都没上过的三轮车夫,怎能与我们的航天英雄相提并论?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是一个国有大型医院的院长吗?你是一个在医疗界频频作出高姿态,仿佛圣人般能呼风唤雨的资产家么?你的唯一的财富只有那区区20几万,而且还散给了千千万的的贫寒学子。当2005感动中国十大当选人中的所谓艺术家和科学家结束了一场金碧辉煌的晚会的录制,开着自家的高级轿车离开会场的时候,白芳礼,你在哪里?当感动中国的科学家宇航员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坛上做长篇报告口若悬河,被万人景仰的时候,白礼芳,你在哪里?白礼芳,知道你为什么不能感动中国吗?是因为你那二十年如一日的助学捐款对中国ZhengF根本就是无情的讽刺,是因为你已经升到了天堂没有任何的宣传利用价值,是因为你根本就不是D员或者所谓的“无党派人士”,你只是一个死后存款数为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让我们的上层阶级根本不屑一顾的老头儿!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 CCTV感动中国的优美歌词让人为之无限憧憬和联想,但是在C C T V 的评委或者说在 C C T V后台的一些领导眼中,只有伟大的航天员,只有华丽的舞蹈家才能或者说才配感动中国。感动这个词和三轮车夫,社会底层人民和穷光蛋这几个词语是一点关系也沾不到的。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平凡中折射伟大“这种精神已经丧失殆尽。当我们的社会高层已经习惯用”伟大“这个词语来衡量什么叫做感动,当我们的春节晚会已经开始只为上层人士服务,当从提问幼稚园孩子你将来想选择什么职业得到的回答是飞行员明星大老板的时候,这个社会的主流精神已经一丝丝的被急功近利和奢华浮躁所取代。当白芳礼无私的二十年如一日的把自己用血汗换来的助学款交到一个个家境不比白老强多少的学生的手里时,我们的ZF正在北京原地拔起一座座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我们的电视里正上演着风靡全国的XX女声,我们的小学课本正在删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停手吧,当权者!你们还想给我们的后代留下点什么?白礼芳让我们从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一线希望,CCTV的感动中国评选又无情的把这微弱的希望扑灭。不,央视扑灭的不是白礼芳的个人荣誉的得失,已经远在天堂的老人不会再计较这些尘世的虚名,央视扑灭的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当无私和平凡已经不在,我们的明天将何去何从?评选已经过去,结果不能更改。
一个朋友在前几天的帖子中提到:总有一种无耻,叫我们泪流满面——我想引用一下:总有一种平凡,叫我们泪流满面。
本文标题:
白礼芳感动中国-感动中国的老人--白芳礼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3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