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建安之杰-济南名士-建安之杰曹植

发布时间:2018-01-11 所属栏目:曹植txt下载

一 : 济南名士-建安之杰曹植

61阅读/ www.61k.net

曹操的儿子曹植,号称“才高八斗”,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他于曹操领军在兖州镇压黄巾军的公元192年出生于今济南西南方的鄄城县。直到5岁时才随家迁至许(今河南许昌)。他后来封为平原侯、临淄侯,虽然封国都在齐地,但并未亲到该地。直到曹丕即位的黄初元年(220年)被封为鄄城王,才返到鲁西出生地。4年后又徒封于雍丘,至太和三年(229年)则徒封为东阿王。原来的东阿地跨大清河(今为黄河所夺占)的东西两岸。其黄河以东的东阿领地及治所,今已划入济南市之平阴县(即东阿镇),则曹植当年封土的一半是在今济南的辖区。这就是说,继曹操当过济南相的40余年之后,曹植也来到此地,并在济南地区度过了他的晚年生活。他在这里生活了3年光景,至太和六年(232年),他又接到徒封陈王的命令,但当年他就死去,因此,他并未葬于陈,而是埋葬于东阿之鱼山之上。鱼山距今黄河1.5公里,因在黄河之西,现仍属东阿县,其墓至今尚存。(关于曹植墓,争论有多处)

建安之杰 济南名士-建安之杰曹植
聊城东阿鱼山曹植墓

曹植在东阿写下了一些诗文,他的诗篇如《薤露行》、《泰山梁甫吟》等,明显取调于泰山附近的齐鲁民歌。他的《驱车篇》曾写道:“驱车掸驽马,东到奉高城”(今泰安市),当是在东阿时所作;另外还写下了一些散文作品。同时,他曾考察了东阿国内历代官员遗留的颂德碑铭30余通,认为都是些阿谀吹捧的文字,命令皆毁除之,只有关于会稽虞歆的一篇,他认为不是溢美之词,予以保留。特别是他曾在东阿研究古印度的焚文的音读,对我国文艺史起了重要作用。据文献,佛教在东汉时已传人我国。汉章帝时楚王刘英就曾祭祀过浮屠神(佛陀)。刘英的封地在徐州,与鲁南邻接,东阿一带当有西域僧徒来传播佛教。曹植以其诗人的敏感,听到了不同于汉语的另一语系的语言,以及咒语、梵呗等啭经的音调,通过两种语言的比较,更容易理解汉语的特点和规律。曹植的这次接触,有助促使汉语诗歌格律的发展。曹植对于外来文化是持积极学习态度的。据载:曹植“每读佛经,辄流连嗟玩,……遂制啭赞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世之讽诵,咸宪章焉;”这是说曹植曾为佛经呗赞谱曲。他之所以谱曲,据说是受了印度神灵的启示:“(他)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为婆罗门教的三大神之一,亦称大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而侍御皆闻。“曹植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于后世。梵声显世。始于此焉。——其所传呗,凡有六契(章)。”(以上据唐人道世编纂《法苑珠林》第四十九卷)说曹植是在鱼山上听到了印度神灵传授的曲调,显然是托词以夸大其神秘性,这是僧侣们的惯技,可以不必争辩。我们认为当时曹植从西域传法的僧侣那里听到梵呗,并从而介绍过来的,这并不排除他在引进对予以加工改造的可能。这就是著名的《鱼山梵》的来历,是我国文艺史上借鉴外国文化的开始。到了北魏以后,学者不仅了解了梵语、西域语,还熟悉了鲜卑语,在多种语言的参照下,使音韵学充分发展,应用到诗歌创作上,导致了梁朝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为唐代律诗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文献不足,曹植在济南地区的文学活动以及与当地人交游和影响,我们不能详知。更遗憾的是,他的侄子—济南王曹楷,虽居济南20多年,其详倩也没有文献可考。

曹操与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辉煌的建安文学倡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的籍贯,多是在济南周围,如曲阜的孔融,山阳高平(今邹县西北金乡一带)的王粲,北诲(今寿光一带)的徐干,东平的刘桢等。“七子”之外的文人更有平原的祢衡,济阳(今济南辖县)的吴质,稍晚一些的又有临淄的左思和女诗人左芬等,足见曹氏父子在济南的影响,使之成为魏晋之际文学鼎盛之乡。

二 : 建安之杰——曹植(下)

以曹操去世为分界,曹植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段。前半生他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生活在曹操的宠爱之下,身边又有杨修、丁仪丁廙(www.61k.com)兄弟等志同道合的文友,可说是颇为称意。“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也许就是他的自我写照。在宴会上,酒酣耳热之时,人生苦短的不足之感会突然涌上这位年轻多才的公子的心头,在诗中,他这样写道:“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既然年华易逝,身逢乱世怎能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一生呢?建安文人建功立业的理想也深深根植于曹植的心中,所不同的是,曹植把它与青年人的激情融为一体,与其它建安文人相比,早年的曹植的济世情怀中多了几分理想的色彩,少了一些悲凉。曹植将一腔救世的热情毫无掩饰地抒发在诗中:“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操最终选定曹丕为继承人,虽然曹植、曹丕名分已定,在公开的宴会上,曹植难免要写一写“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这样的文字来颂扬他的哥哥,但从总体来看,“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飙接丹毂,轻辇随风移”,这种游宴还是相当惬意的。

曹丕称帝之后,曹植的生活陡然发生了变化。曹丕在皇位上还没坐稳,就派了一批手下去寻曹植的错处,显然是欲除之而后快,并杀了丁仪兄弟。曹植对友人之死无能为力,只能悲愤地写道:“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从此曹植身边再也没有什么朋友,他在文章里说自己“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名为诸侯,实同囚徒。早年作为曹操的儿子,他有资格憧憬自己的未来,抒发自己的理想。而如今,曹植再没有什么机会为国出力,曹丕父子对其猜忌有加,当然不会给他任何建功立业的机会。然而从曹植的诗中,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为国立功的迫切愿望:“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在赠自己的哥哥曹彪的诗中他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面对曹丕父子,曹植写了《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企图打动皇帝的心意,当然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史书上说他最终“怅然绝望”。曹植有一首《七哀诗》,被看作是他后期的代表作,诗中曹植以女子自比,期望能得到丈夫的眷顾:“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可谓缠绵凄恻,哀婉动人。自古以来,诗人就有以男女喻君臣的传统。古代社会中,男子之于女子是绝对的权威,类比下来,君臣也如是。曹植只不过期望得到一个为国出力的机会,然而在皇帝面前恳求哀求都没有用处。“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的满怀壮志只能变成“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的无奈与彷徨。对曹植来说,这种彷徨不知何之的状态才最最痛苦。他在《吁嗟篇》中自比为一把随处漂泊的转蓬草:“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泉。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若当何依,忽亡而复存。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在诗的末尾,曹植写出了心中痛苦的呐喊:“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只要不做漂泊无根的转蓬,哪怕做野草呢,秋天被野火烧尽也罢。读诗至此,直令人唏嘘不已。
本文标题:建安之杰-济南名士-建安之杰曹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060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