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考察报告范文-教育考察报告例文

发布时间:2018-01-15 所属栏目:考察学习报告

一 : 教育考察报告例文

近期,淄川区教育考察团在区教体局赵永局长带领下,一行40余人赴江苏省南通市进行考察学习,期间重点参观了江苏省南通中学和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走进南通,所到学校无不如沐春风,扑面而来的是江苏南通教育的厚重、严谨与活力。我们通过看校园、听报告、座谈会等形式获得了南通学校管理大量的鲜活而厚重的第一手资料,解读“南通教育现象”,也解析了南通教育之所以连年在江苏省名列前茅的原因所在。南通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为要”的教学态度,“以研为先”的教学策略,“以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活为长”的教学风格,构成了南通教育教学管理的鲜明特色,给每一位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南通教育概况

南通市是江苏省的一个省辖市,位于江苏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面向上海,背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下辖10个县市区,辖区面积8001平方公里,总人口787万人,在江苏并不算经济发达地区。南通城是由近代实业家张謇设计建成的,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紫琅书院”更是开近代教育的先河,孕育了南通教育的百年辉煌,仅南通中学就培养出了19位两院院士。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经济的迅速崛起,南通市的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在江苏省独占鳌头,基础教育以其优质、高效、低耗,树立了自己在教育界的品牌形象。“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现象”在江苏、在长江三角洲乃至在全国教育界已名闻遐迩。

“南通教育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考成绩遥遥领先。江苏省高考历年在全国领先,而南通市高考则连续十年为江苏省第一,往往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同时十几甚至于二十几人考上清华、北大。高考总平均分、优生率、普通类各科总平均分、本科上线率均居全省各大市之首。二是学科竞赛独树一帜。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南通学生先后夺得12金2银;在国际中学生体育比赛中,南通学生获得42块金牌,4块银牌,4次打破世界纪录,这在全国地级市中绝无仅有。三是教育科研特色鲜明。南通市立项课题数量多、质量高,被称为“课题大户”。南通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加特长的培养,特色人才不断涌现。四是校园文化氛围浓郁。组织管理创新进一步确立了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求落实,建立了以学科教学为主体,与环境课程和活动课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育人模式。从1993年开始,南通市即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素质教育,每年确立一个主题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主要收获

1、教育理念超前。“南通教育”品牌的真正魅力不仅仅表现在高考成绩的炫目,其魅力源头还在于正确的理念、科学的机制和过硬的队伍。南通教育人教育理念超前可以从学校校长身上体现出来。

江苏省南通中学校长缪建新认为,学校特色是办学者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生动反映。在某种程度上,学校特色主要就是学校教育活动特色的体现,它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可以表现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表现在某些学科教学上,更可以表现在课程开发上。然而,不管是何种内容或形式的教育特色,其背后必然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即是教育特色的核心,是教育特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些学校的特色是外显的、物质的,如古朴的校园建筑、园林式的校园布局等,但这些外显的东西也同样折射出学校发展过程中多年积淀下来的教育思想。学校要实现特色发展,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理想和教育思想。如果一个学校唯上是从(有关部门有时可能要升学率、要合格率)、唯分是逐(一味追求考分),那么这个学校就只能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根本不可能谈什么特色发展。只有当这个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理想和教育思想,它才会思考怎样把学校办出特色,怎样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不仅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起着导向作用,而且对学校整体工作起统领作用。办学思想成熟的校长,能切实认识办学规律,探索办学艺术,教育有主见,管理有新招,并善于围绕自己的办学理念,发掘和利用学校的优势,执著地开展办学实践。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校长单俊男认为,南通一中成功办学的理念和特色可浓缩在“整体优化”四个字上。整体优化的本质是充分而全面地发展。从学校的组成要素看,学生素养需要整体优化,倡导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发展更有特长;教师素养和专长化水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整体优化,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学校的办学哲学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学校管理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也需要整体优化。强调要树立整体优化的办学理念,建设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倡导整体优化的教学模式,完善校本师训的整体优化保障机制,建立整体优化的校本管理系统,每项制度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兼顾共性与个性,充分发挥制度内涵的竞争、激励、参与、发展的功能。

2、学校管理精细。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管理是学校的晴雨表。在南通的每一处学校,给我们的普遍印象就是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化。一是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考察学习中处处感受到各个学校的管理,都是在严格有序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如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上作文章,充分体现了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二是环境建设突出园林特色。注重体现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如南通一中将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等建筑以“俯仰楼”、“志善楼”、“博雅楼”、“弘毅馆”等命名;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及大量的格言警句充满校园各个角落,把学校建成学生学习的学园,生活的乐园。学校建筑风格各异,外观气派;假山碧水、花草树木相映成趣,错落有致,真正做到“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三是制度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南通一中编印的《学校章程》,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大到学校总章程,小到驾驶员岗位职责,做到了涉及方方面面、每个部门处室、每个人,职责分明。同时,严格按照规章抓好落实,确保制度的权威。

3、教师队伍优化。在南通的每一处学校,无一例外地提到了“青蓝工程”。这是一项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人才工程,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长远规划,从中我们看到了南通教育的远见卓识。南通名校长和名教师多。现有特级教师103人,其中6人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名教师。以创造情景教学闻名的李吉林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全国20位当代教育家之一。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南通有一条硬性规定,“一把手”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40节,分管校长不但要听课,还必须亲自执鞭上课,全市80%以上的中学校长都要兼课。南通人的精明和独到之处,就在于他们没有让这个智力资源闲置,而是卓有成效地使这些特级教师(包括名教师、名校长)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中产生应有的“特级效应”、“名师效应”,变“树木”为“森林”。各学校都成立了活动组织委员会,通过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手、成材。青蓝结对,不拘一格。他们打破原来“一对一”、“一帮一”的格局,逐渐变为“一师多徒”、“多师一徒”,有的教师既“上拜师傅”又“下带徒弟”,形成多层次的师徒结对。许多青年教师在名教师的“传、帮、带”下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拿到了解读教育教学科学规律的“金钥匙”,使自己登堂入室。同时,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做到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定期进行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评选,初步建立了教师成长成材的合理梯队和人才脱颖而出的活力机制,促进广大教师积极进取、奋勇争先。正是多年以来持之不懈的努力,才打造出这样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

4、办学特色鲜明。南通一中遵循“敬诚勤朴”的校训,依据“以人为本,以法为据,以管为实,以进为务”的治校理念,强化“整体优化”的办学特色,激发人的智慧,发掘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为学生的终身进步奠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育人。南通中学秉承“诚于做人,恒于学问”的校训,开展 “难忘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其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做法和感人肺腑的故事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xx十分感慨:“南通中学的德育教育经验很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了报道。南通中学德育教育经验有三个特点:一是这所百年老校、中华名校的校长和老师们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二是道德建设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三是秉承了张謇先生“诚恒”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在“恒”字上下功夫。贵在积累,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5、教育科研求真。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学科研,教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所在。在南通所考察的学校里,我们同样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教科研在这里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发动机,而不是装潢门面的空壳和摆设,或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教科研作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增长点,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绘制出南通教育的斑斓彩虹,也打造出一位位光彩夺目的名师、专家,成为南通教育的靓丽风景。南通人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先导性地位日益突出,并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同时,教育科研投入相对较小,收益高,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科技含量,是南通教育坚持自身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必然抉择。他们大张旗鼓地提出了“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为推动教育科研的广泛开展,提升教育科研的层次,提出了“个十百”工程,即培训一万教科研骨干,带动十万教职工,教好百万中小学生的战略任务,力争通过开展教育科研的普及性培训,传播教育科研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全市教师的科研基本素质,吸引全市80%的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活动中来。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丰富了育人的科技含量,促进优秀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了南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育人质量的不断提高。南通中学将他们办的《教育研究》称作“高新技术区”,它不仅是教师发表作品的根据地,更是他们对外传播的重要通道和窗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名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下,一批教学骨干教研能手成长起来,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行列。

为加强对高考的研究,南通还设立了9个学科教研基地,被称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考有九门学科,南通就专门成立了九个开放式、互通有无的学科基地。哪所学校哪个学科最有长处,就把基地建到哪里。南通中学的语文教学全省有名,就把南通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语文教师集中到这所学校,重点研究语文教学方法。9个学科基地是一个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科研平台,集中了当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并能有效地辐射到各个学校,让每所学校的学生都能受益。

三、几点启示

对照南通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管理措施、一流的教育质量,反思淄川区的教育工作实际,我们深深地感到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紧迫与压力,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必须大胆改革,敢于创新,严格管理,精细求实,发展特色,打造品牌。

(一)走内涵发展之路应当成为学校长期发展的战略决策。南通教育能够取得今天这样骄人的成绩,保持这样一种“高位持续走强”的态势,的确是与其苦练内功,坚持内涵发展分不开的。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南通人从自身实际出发作出的现实而明智的选择,同时也应和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化、集约化、内在化的发展特点,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流的、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但这不能成为学校上等级、上台阶的根本标志。在确立发展规划时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地“定好位”,在“特色”和“个性”上下功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办学理念要提升、管理模式要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要创新、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要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也要重新整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的。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完全在规模上,而在内涵建设、科学管理上。惟有如此,学校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创出品牌,才能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本文链接:

(二)积淀校园文化,发展学校特色,努力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的独特文化内涵,形成学校的办学风格与理念。我们以往在学校的办学质量上强调了管理、师资和生源等显性要素,但却忽视一个极其重要的隐性因素——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是表层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首先是师生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课、论文发表等,其次比如校园环境、学校建筑等等;二是浅层的行为文化,包括听课评课、学术交流等等;三是中层的制度文化,包括学校常规制度等等;四是深层的精神文化,这是学校的核心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团队风貌等等。一所学校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种精神文化存在于师生员工的脑海和心灵之中,正是这种精神文化才产生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的学校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学校文化的生成和培育。下一步,我们应当学习南通人,立足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学校内涵发展的要素,如办学理念、治学风格、优质师资、优良传统等。努力积淀自己的校园文化,发展自己的校园特色,提炼出自己的学校精神内核,聚结成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激发出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的情绪与敬业勤奋的精神,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

(三)将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强化推进措施。强化教学科研,夯实课题研究,让教研直接为教学一线服务。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下的教育科研(包括教学研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因素,是大面积、加速度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不仅是一种现实的生产力,而且是一种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下一步,我们也要将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校长要亲自抓科研,从各自优势出发,以课题为纽带,组建起自己的科研集团军,形成一支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大力推广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更多的教学骨干和教科研能手成长起来,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行列。同时,紧密结合高中教学区域化管理,探索加强高中教研的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径,形成合力,为提高高中教学质量服务。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全区教师尽快形成良性的梯状发展格局。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兴教之本。在扎实推进“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工程的基础上,南通又把名教师、名校长等教育精英整合起来,建立了南通教育的专家库,用他们成功的经验打造出一批新的名师,带动了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以教师为本,以人才为贵”产生了巨大的核聚变能量,这一点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精心打造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另一方面也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推进自己的“青蓝工程”,逐步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育干部、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本基础。

(五)进一步增强抓质量的意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南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质量一流。始终坚定不移抓质量,正确处理好课改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既不用高考成绩代替素质教育,也不把实施素质教育与争创高考佳绩对立起来。他们持续走强的秘密就是走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研究的就是学生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学校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升学率。通常,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从而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揠苗助长”——通过加班加点、针对考点,进行机械反复的“应试训练”,促使学生出好成绩,这是拼消耗;二是“顺其自然”——通过巧妙地组织、引导和必要的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力,学生自然而然出好成绩,水到渠成。在南通,家长们都乐意把孩子往南通中学送。他们这样做,不只是孩子学得好——“进了通中的门,就是大学的人”,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那里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有文化学习和琴棋书画球等兴趣爱好发展之乐,无拖课、补课之苦和“题海战术”、机械训练之累。南通中学的老师们是怎样让学生轻轻松松成为大学的人呢?他们的“生根之策”便是“导学”——按认识规律,为学生设计一条求知之路,一条将教学内容、方法及师生活动组合起来的最好进程,不仅让学生会学,还让学生乐学。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南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来源:

二 : 学习考察报告范文

(一)

20**年10月2日—17日,在师党校的组织下,我们秋季学习班在党校老师的带领下,赴江苏、浙江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这次江、浙之行,使我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收益匪浅。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江、浙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江、浙的经验和成就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同时也让我们深思,江、浙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现将我本人的学习考察情况和体会报告如下:

在中国,最有实力的经济省份中,浙江有着明显的优势全方位的开发,均衡的经济发展。它有着中国最优越的金融环境,最多的对外投资,最多的百强县和千强镇,也是连续几年赚取外汇最多,居民收入最高的省份。“浙商”、“温商”也成为近十年最蜚声海内外的投资军团。而中国自己的名牌中,浙江品牌更是家喻户晓:娃哈哈、红蜻蜓、奥康、吉利……其拥有的中国第一已不胜枚举。虽然只去了千岛湖、西湖、海宁等地,我一直在想,到底是怎样的魔力,让一个曾经并不发达的地方迅速跃居为中国富翁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但是我认为浙江民营经济的崛起与浙江的政策环境、人文和教育环境、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感受一:自我创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文化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据了解,浙江在改革开放前一直是个“一大三小”的省份:即人口大省、资源小省、国家投入小省、工业小省。可以这样说,浙江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无路可选的结果。浙江发展民营经济之初,并非是对民营经济有清楚深刻的认识,而是一种被迫无奈的选择,现在看来,浙江这样的“牛”,却是被“逼”出来的。浙江人认识到要尽快摆脱贫困落后,必须主动寻找适合浙江的生产力发展的生产模式。强烈的脱贫欲望,让浙江人坚忍不拔,他们自比为“野草”善于从石缝中求生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浙江人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捷径,千家万户创办家庭工业,千军万马跑市场营销,离乡背井,肩挑背扛各种商品出现在全国各地,不等不靠不要,坚持自主自强自立,勇于创业创新,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于是浙江民营经济如星星之火,几年间燃遍浙江各地。浙江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转变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大转变。在整个转变的过程中焕发出来的精神尤其让人叹服和学习。他们那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精神、“敢冒天下人不敢冒的险、敢吃天下人不愿吃的苦、敢赚天下人看不起眼的钱”的创新精神,让我们叹服。正是这种自我创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文化底蕴给浙江民营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其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这种精神力量给人的震撼也是此次浙江之行尤其打动我的地方。

感受二: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这次浙江之行,所到之地,可赞可叹、可圈可点之处随时可见,尤其是浙江民营经济所呈现的铺天盖地、热浪滚滚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在参观了江苏的张家港市永联村后,一个工业反哺农业的典型让我们惊叹,华夏第一钢村永联,这个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以来,永联村依靠党的农村政策和“敢破敢立、自强不息、团结奉献、实干争先”的永联精神,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历经以工兴村、轧钢富村、并队扩村、炼钢强村等阶段,已发展成为苏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行政村之一。永联村长期以来坚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实践了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生产向商品经济时代的集体经济转变、继而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资本跨越的发展路径,闯出了既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又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

在苏州考察的三天里,通过听、走,看,它之所以经济发展的很快,成功经验在于:

(一)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开创了高效快速的发展局面。苏州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解放程度高,创新意识强,敢闯敢试,敢想敢干。

(二)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形成了全面开放的经济格局。他们把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吸引进来,这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首选之路;“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这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苏州招商引资的秘诀:一是以情招商。他们注重招商先交友,增进感情,很多招商引资人员与外商建立了浓厚的友情。二是以恒招商。在招商中,苏州人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盯劲”。用他们自己的一句话:“象蚂蟥一样钉在项目上”,“脸皮要厚,不怕吃闭门羹,不怕人家脸难看;嘴皮要薄,要能说话,会说话;腿要勤,三天两头找上门,不达目的不走人”。

在学习考察中,我深深地感到,江、浙有很多东西我们学不到,但有很多东西我们是可以借鉴的,如在解放思想、招商引资、服务环境和抓落实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学习借鉴他们抢抓机遇的胆识和敢为人先的魄力,解放思想,在经济发展观念上求突破。纵观江、浙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行思维和观念的创新,善于发现机遇,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江、浙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我们与江、浙相比,在思想观念的解放、抢抓机遇的胆识和敢为人先的气魄上有较大差距。如此之大的差距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学习借鉴江、浙经验,首要的就是要把江、浙人的思维观念和敢闯敢试的魄力学到手,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前提,努力克服在加快发展问题上的思想桎梏,敢于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多在主观上找差距、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不能总是在强调客观上打转转、在争论中丧失机遇。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新形势下破解加快发展难题的能力和水平,向解放思想要出路、要速度、要突破,在解放思想中闯新路、谋发展、求实效。

(二)加快经济的发展,必须学习借鉴江、浙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成功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求突破。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没有区位优势,靠政策不现实,靠自身积累发展太慢,我们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上,放在产业链的培育上,用“招商引资”来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来解决经济发展的总量问题、速度问题和效益问题,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步伐。

(三)加快经济的发展,必须学习借鉴江、浙的先进理念,强化服务,在经济发展环境上求突破。我们在学习考察中体会到,江、浙人不是招商,而是抢商,外商看重的不仅仅是硬环境,更看重软环境,看中的不是低廉的土地和人力,更看重的是市场和服务。江、浙人对外商从不说“不”。从领导到市民都能认识到外商是江、浙发展的关键,自觉维护外商利益,主动为外商服务,每个部门都把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我们没有江、浙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人文、交通等优势,有很多经验我们无法克隆,但在软环境建设和服务上,我们是可以学习的。因此,我们必须把“亲商、安商、富商”教育放到突出位置,强化“人人都是软环境”意识。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硬件上没有什么优势,要招商,我们必须树立“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的意识,我们更应该清醒的看到,发展经济不是哪个领导的事,也不是哪个部门、哪个企业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

(四)加快经济发展,必须认真学习江、浙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工作方法,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树立克难奋进、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树立建功立业、永于奉献精神。坚持“要么不说、说到做到,要么不做、做就做成”,在落实上动脑筋、下功夫、花力气,对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工作任务,要振奋精神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创新思维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不因压力大而气馁,不因困难多而退缩,不因竞争强而畏惧,始终要瞄准一流,赶超一流。要努力培养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拿出一股虎气,使出一股拼劲,“能挑一百斤,不挑九十九”,倾尽全力、绞尽脑汁、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力争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兵团的经济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学习考察报告范文(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教育改革中的现代学校教育管理已成为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学校管理、课堂改革与实施、课堂教学、校本发展、学生管理、研究性学习等一线校长们普遍关心的操作层面的理念与举措的深层次探究与学习,9月20日10月7日,我有幸随县教育考察团去吉林、江苏、青岛、上海等四省市共九所先进学校学习考察,使我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我深深的感受到此次随团学习考察,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在先进学校的听课观摩、听经验汇报、与名师名校长的经验学习中,找到了很多解决学校发展与名校创建工作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的答案,引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此,仅将我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真实的写出来,做为我们不断学习、借鉴先进学校办学经验,探求我校发展的一个参照。

一、用质量和效益,打造出支撑学校科学发展的品牌

此次考察的九所学校中,很多学校都曾经深刻的体味过学生生源不足、办学规划小难于发展发经历(如北郊学校),有的学校前身底子很薄,只是村办中学(如江苏省泰兴市天兴镇洋思村的洋思中学),这些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人口较稠密,学校网点分布较多,优胜劣汰的周期短、速度快,所以学校越是规模小、越是底子薄,就越是要发展、快发展,不然随时都会有被并转吃掉的可能。

北郊学校是上海市虹口区的一所普通九年一贯制学校,这所学校由原甘霖中学、大连西路小学、曲阳中学等三所基础均较为薄弱的学校合并而成,目前有62个教学班,近三千名学生,员工人数达220名。建校几年来,在虹口区多项大力扶持初中、促进初中均衡化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下,坚持依法自主办学,信守"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向社会作出了提供优质教育与优质服旁的承诺,大胆变革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用质量和教学效益,成为一所在虹口区范围内倍受广大市民认可和欢迎的公办学校。

在北效学校没有常规的政教处、教务处等教学管理机构,学校先后成立了“质量监察室”“信息室”“学术与课程开发室”“质量主管室”等机构来执行和完善质量管理,完成质量管理职能的体系化。

北郊学校机制以“客户为中心”,由此引发的变革更为深刻和彻底,一是学校管理由金字塔型(最高是校长,以下分别是干部、教师,最下层自然就是学生了)变为同心圆型(中心是学生及家长,外围是教师,最外则是校长、干部及后勤服务人员),扁平(www.61k.com]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初具规模;二是在教育教学领域,师生关系调整与改善,使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有望真正出现,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瓶颈----师生关系紧张也将不攻自破。一批教师提议的新型服务项目前所未有地开了出来,一批以管理方便为由并不以学生为中心的制度被重新拿出来讨论,使得学校变革有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上海北郊学校作为集中了初中建设中几乎所有问题的“样板”学校,除了学校兼并、经费投入、硬件建设、师资队伍、生源问题等等,还因为出了个“另类”校长而闻名上海。

在来上海北郊以前我曾有幸在网络中读到过郑杰校长的《品牌经营与学校形象设计》一个长篇论文,曾被他关于学校发展和名校建设的一些理论所折服,被他的几乎有些前卫的学校教育管理思想而感到惊叹!在来北郊学校后,真正跻身于这所位于胡同中的占地不过9亩的上海及至全国都知名的九年制学校里,第一次如此真切的能处处感受到这所学校超前的品牌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让我深深的感到,北郊学校品牌的成功是用质量和效益打造出的支撑学校科学发展的品牌,是郑杰和北郊人辛苦追求的质量保证和学校价值诉求的结果。

从北郊回来以后,在不断总结、梳理北郊学校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一直在反复的思考着郑杰的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是呀,对学校来说,品牌是向社会、家长、学生作出的质量承诺和保证;对家长和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品牌的学校,就是选择了一种身份和体验;对整个社会来说,品牌学校尤其是的领导型品牌学校的存在,将影响或带领一种潮流和文化,名牌学校作为文化重镇,在领导社会思潮、变革陈旧文化方面的主导作用确实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呀。我们学校的情况与北郊学校改革前的情况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相似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一下北郊办学成功的经验,或许就如郑杰校长所说的“只要创造就有机会”!

二、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引导师生健康发展

做为一名校长,我也清楚的懂得:校园是陶冶学生情操和培育学生成长的摇篮,优雅、整洁、现代化的学校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因此我们学校也比较注重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但在实践的设计和操作中,常常觉得有很多不足和困难,尤其是作为乡镇中心校规模较小,可用于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的资金较少,如何平衡两项建设的关系,用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一直是一个不容易把握和解决的问题。此次有幸随团考察四省市九所先进学校,让我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获益菲浅。

此次考察活动中青岛市有三所学校(城阳高级中学、一中、流亭小学),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十分突出,整体形象大气壮观,格调高雅。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综合设施高档、齐全。校园环境集科学性、文化性、审美性于一体,亭榭、画廊、雕塑,相映成趣;绿地、假山、人工湖,触目皆春。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现代化教学装备完善,图书馆藏书丰富。在上海奉贤中学我们看到,图书科技楼、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报告厅、体育馆、田径运动场宏伟漂亮;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和心理咨询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先进,校园网络四通八达;学生公寓、教师宿舍楼和食堂等生活辅助设施齐全;校园内环境幽雅,河、湖、桥、路纵横交错,绿化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上海奉贤中学占地314亩,投资近3亿,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绿化率达70%,一泓曲水,沿校园蜿蜒穿行,碧波荡漾的人工湖、跨河小桥、休闲广场、回廊水榭、花草树木等绿化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充满诗情画意。“躬行楼”、“春晖路”、“清源河”、“觉浅湖”、“敬贤桥”等取名则充满文化韵味。学校校园园林建设直接投资超过1千万,是较为典型的园林式学校,光就学校校园环境建设程度足令我们叹为观止。

在所参观的九所学校中,我认为给我了最多发现和启示的却是上海北郊学校和江苏洋思中学,尽管这两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规模和层次根本无法与上面四所学校相比,甚至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是上海学校,奉贤中学占地314亩;北郊学校占地仅9亩),却又都不约而同的在“小处”作起文章,建立独具创意而又鲜活灵动、蕴含理性与睿智的校园文化,让每一块空地都有教育内容,每一面墙壁都能有语言,使整个校园处处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郑杰校长认为:学校的变革要真正的发生需要两项前提:一是导向,二是动力。学校的文化是变革的导向,只有重视文化的塑造,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学校才能向即定的目标前行。

所以,北郊学校的“重建”计划重点在构建“现代学校文化和现代学校制度”。北郊学校特别注重学校文化建设。郑杰提出“校长应成为学校文化领导者”的全新管理理念,建设完善规范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在重建现代学校文化方面北郊学校最为突出的有五个亮点,特别值得我校关注:

(一)、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学校文化的核心

(二)、运用各种方法,加速共同价值观的内化

(三)、充分借助各类文化载体,共创学校文化个性

(四)、精心设计学校形象,体现浓郁的现代意识

(五)、诚心关注员工人生,提高员工幸福感

学校文化是长期演进、积淀的结果。各类文化载体的活动充实了学校文化血肉,并使学校文化富于个性。他们希望北郊学校的学校文化是现代的、人性的、开放的、自然自足的,就如同“草根”(他们的校刊名),虽默默无言,却蕴涵无限生机与活力。他们放手发动员工共创这一学校文化个性。校园文化社团组织达30多个,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各年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参加相应的社团组织,目前员工入会率高达97%,真正体现了师生员工是丰富校园文化的创造者。

学校形象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学校确定专人以价值观为依据设计学校形象。首先是校舍形象。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精心安排了建筑样式、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室的格局,不求豪华,而使用廉价的材料追求明亮与简捷,凡装修过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值得玩味的细节,传递出强烈的现代感。

其次是其他文化产品。他们将网页、橱窗、校标、宣传册、奖状、校刊、告示栏、书面通知、喜报、名片等物均纳入了形象设计的视野,共同体现学校价值观。

郑校长认为更重要的形象展示在于员工的行为态度。他要求员工拥有四种基本气质:德性、教养、敬畏、思考。等等这些,正与青岛三校和奉贤中学相反,从小上做文章,从校园文化上大手笔、大写意。

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的还有洋思中学,洋思中学位于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是一所村办中学。1980年创办,当时只有5个班,两排平房,15名教师,大专1人,40%是代课教师。发展到现在的面向全国招生,成为拥有固定在校生3000多人的全国知名学校。

走进面积并不大,但却到处姹紫嫣红,风景如画的洋思中学,硬化的道路纵横交错地穿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银杏吐叶,绿草如茵。大门口北侧造型奇特的大雕塑,无论从什么方位看,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大大的问号下面就是一本翻开的书,我想这也许是洋思文化的一个反应吧。在整个校园,随时可以看到一条条醒目的标语,道路两旁,教学楼正面写着:“你一定能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抬头走路”、“洋思是大家的”;在学生宿舍门口两侧的墙上写着“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甚至于在浴室可以看到“学会洗澡,提高素质”;在宿舍可以看到“学会睡觉,提高素质”;在餐厅可以看到“学会吃饭,学会关心他人,提高素质”、“文明宿舍”、“文明餐桌”。学校的橱窗里有时事政治,有体育、娱乐方面的新闻,有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波澜等等,道理的灌输,知识的传授,情操的陶冶,也是无声的管理,在整个校园内都是实实在在的语言,就是这些朴素的语言在每天的生活中影响和教育着每个孩子,这正印证洋思中学的“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理念,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其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现代的教学理念,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

在没到洋思之前,我一直认为“先学后教,堂堂训练”仅是一个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严格的时间界限。通过听报告,听课方知,“先学后教,堂堂训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前瞻的教学思想,其实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去学,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路标”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这里的“先学”就是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的有关要求之后,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自学的形式可以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做与例题相关的习题等。“后教”就是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掌握学习情况,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发言等方式来解决“先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所学内容有疑难的学生相互合作,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当堂训练”就是达标检测,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作业。可以看出,在洋思的课堂上,有一条非常明晰的主线,就是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

如果把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比作一面旗帜,那么它的管理就是一位勇敢的旗手,从洋思的管理档案以实地考察情况,可以了解到洋思中学严明的责任制,洋思以常规管理要求为准则,以教学为中心,制定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各项工作管理考核评比奖罚制度,逐步形成民主、科学严密的调控机制。既有备、讲、改、辅、考的过程管理目标,也有学生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的“四率”指标,更有学生德育、教师业务进修和传、帮、带的工作要求。考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洋思实践教学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他以从提高洋思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改进考试方式,控制考试频率,讲究考试效果。另外,洋思中学每人都有一本考核簿,功过得失逐一记载,据此量化打分,以分计奖,奖罚分明,这样敢抓善管,把制度规定中的教学全程、常规,逐步内化为教师学生的习惯尽快形成了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洋思中学的管理制度非常详细,从各班学生进餐厅吃饭的时间;去操场做操的路线次序,午休不准脱衣入睡,洗澡的次数时间,上多媒体、体育课、音乐课等排队入场,都作了无微不至的规定。在洋思中学集合排队是学生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可以说,看不到课间追逐打闹的学生。严格要求的军事化管理,把那些学习与生活上懒;行为习惯差、学习基础差的“教不好的学生”强制性的管理起来,统一的制度要求;大量的补缺补漏学习时间,人盯人的层层包保与竞争,将“教不好的学生”教好,而洋思和北郊两所学校成功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招收“包子生”(即我们所说的“差生”、“学困生”)。

当然,洋思中学还有他的“培尖补差”“以生定教”的战略及为人师表的校长作风,还有很多特色,也许就是洋思的这种特色管理和特色的背影下,他的教育是成功的。实际上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理解学校的教学与管理,那么只有学校教学和管理双管齐下,且二者在特定的背景下相辅相成健康发展,学校的教育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功,而洋思中学做到了,所以它成功了。这一点也是我此次考察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点,以前一直以为媒体介绍的“洋思现象”多少有些离奇,只有真正走进它时,我才真正的认识到,“洋思现象”离我们并不遥远,通过努力,只要我们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做法、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师评价及激励机制、细化管理制度,我们也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洋思”。

四、对今后学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这次学习与考察活动的所闻所见,对于我无疑是一次彻底的洗脑和充电。我带着疑问在观摩与取经与找到答案,对照我校的现状在实地考察中,时时都在思考如何加快我校的发展,缩短与先进学校的差距,回来以后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也在对照与比较中苦苦的思索,想了很多:

1、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和品味,优化育人环境。

本次所考察学习的九所学校都无一例外的打出了“文化立校”的旗帜,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各自不同,但却各有过人之处。反思我们目前的学校现状,虽有文化,但是零碎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残缺的,教师团队缺少共同的价值观,学校许多倡导与决策教师很难及时认同,人际关系紧张,官本位思想严重,学习氛围不够,我想这都是我们没能抓住文化建设这个纲。学校是一个培育文化的地方,而今我们书山题海,加班加点、封闭高压这些都恰恰缺失了文化,我们的一些评价制度,又诱导老师们不得不搞书山题海和加班加点,实在是一种悲哀。

我想,对于我们学校,今后必须要精心打造好学校文化,要用健康、激励人的学校文化统领学校各项事务,做为学校发展的导向和真谛。文化建设虽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积淀与生成,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加强校内群众性文化团体的建设。随着不断积淀的文化的生成,学校特色将日益明显,学校将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因为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

2、科学细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把科学、严格的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与所参观的学校相比,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某些具体操作要求上还不够细化。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要结合我校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扬民主重新审查制度各项制度及要求,如骨干教师和星级教师等级评定制度、课程结构设置优化制度、尝试调整教师分配机制,利用活工资部分,初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打破平均主义和职称工资级别终身制等不利于教师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尝试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论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正如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所说:“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决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学出来的;课堂教学怎么样才叫做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是教师讲完了、讲清了就行了,只有学生学会了才算完成教学任务。”

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师都应教什么?不少教师在教什么的问题上依然是抓住大纲、教材中提出的重点内容反复讲,其实质仍然是“以教为本”,未必适合学生的需要。“以学为本”则不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是随机点拨,即便重点也不是教师包办,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基本过程一般是:揭示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加强督查,为后教做准备;运用多种形式帮学生释疑解难。对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尽量不教。即使是大部分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也不一定是教师直接教。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也可以让学生讲,学生讲对了,教师不必重复;学生讲的不完整,教师补充完整;学生讲错了,教师给予更正。

我仔细研究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觉得实施前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好训练。就训练时间安排而言,可以集中训练,也可以边学边练、边教边练。就训练形式而言,可以是口头训练开口说一说;可以使操作训练动手做一做;可以是思维训练动脑想一想;也可以是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单项能力训练。当然,最常用的训练还是当堂作业。就课堂作业而言,一要保证时间,二要严格要求,像考试一样完全独立作业,快节奏保质完成,让学生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不会流于形式。教师讲的时间根据疑难问题的多少而定,疑难问题多,讲的时间就多一点。课堂结构总体说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段式,但是具体运用还要根据实际而定。多数课还是学生学一点,教师教一点,学生再学一点,教师再教一点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不尽相同。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4、改善教师工作和学习条件,立足校本培训和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综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初步打算是做好以下工作:抓好学历补偿教育、苦练教学基本功、增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等,前期首先要设法改善一下教师平时工作和学习的环境,由于我校地处偏僻,交通信息不便,教师能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初步设想是,想先争取一点资金给老师建一个电子备课室,让教师能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加强学习和教学准备,提升自身素质。

其次是要积极立足校本教研和培训,加强教师间的横向学习,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准备尝试洋思中学的做法,鼓励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以高带低,缩短青年教师的成熟周期。

最后,校长、教导主任坚持天天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新教师一上讲台就不走弯路,从而保证了学校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对四省市九所先进学校的考察,使我感触很深,先进学校的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并结合本校实际来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考察与学习的机会,使我真切的了解到了发达地区先进学校的教育现状,有机会解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获得了许多教育改革的信息,触发了我们的许多教育灵感。相信在我校今后的工作中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必将成为我人生的一段重要历程,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学习考察报告范文(三)

为学习和了解浙江发展的经验,更新观念,转换脑筋,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两站”建设的机遇,实现昭通跨越式发展。20**年10月11日至20**年10月19日,由市委王书记、市政府曹副市长带队,有市直相关部门及十一县区主要领导参加的一行20余人赴浙江学习考察。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对浙江几个市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实际领会了他们在发展中政策的开放与灵活,人的聪慧与自强,干部敢创新、善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深化了对我们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了依托溪洛渡电站建设,加快永善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了浙江杭州、绍兴、诸暨、义乌、温州。我从接到参加考察的通知后,自己就把重点定位在温州。在一些资料上曾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形成了影响中国发展的“三个模式”,即“温州模式”、“深圳模式”、“苏南模式”。因此,有幸参加由市委主要领导带队的考察组,到了三大模式之一的“温州模式”的发源地,理应花更多的精力作一些深层次的学习与了解。从杭州到温州沿途听取了所到地方党委或政府的情况介绍,同时参观了杭州的娃哈哈集团,绍兴的袍江工业区,环城河整治,喜临门集团,诸暨的服装业、五金业、大唐袜业,中国珍珠之乡,义乌的大市场,温州的正泰集团及柳市电器、永中阀门、市区服装、打火机、鞋革等生产基地和市场。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启迪最深的还是温州。据介绍,20多年前温州“三少一差”突出:一是国家投资少;二是人均耕地少(0.4亩);三是资源少,交通条件差,在沿海地区发展也是较为滞后的。20多年后的今天,温州发展了,崛起了,创造了温州模式,成为全国发展的领路典型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温州的发展如此之快呢?靠的就是温州人崇尚的精神,即“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强不息”;靠的就是温州精神,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放手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学习考察把聚焦点集中在温州,主要带着三个问题去寻求解答:一是温州经济的特点;二是通过学习考察主要有什么启示;三是应该学习“温州模式”的什么基本精神。

(一)温州区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与了解,我自己对温州经济是这样认识的:在经济发展的主体上,如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生产主体和承担风险的主体是千家万户,而不是依靠少数人;在产品的销售方式上,市场建在国外、国内,在全国设立了成千上万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店和温州专柜进行销售;在发展经济的活动方式上,不是单守在家门口办企业和做生意,而是走南闯北,四海为家,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生产力的分布方式上,不是把生产力分散在一个个山沟里,而是集中在建制镇,把经济建设与城镇的发展结合起来等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温州的区域经济是以民营企业作为主要增长点的经济。为了养家糊口,具有传统流动和经商意识的温州人开始三五成群走出去。70年代中后期已有十万供销大军大踏步走向全国;82年当地民营企业“八大王”入狱,民营企业发展受到挫折;84年“八大王”平反,温州迎来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春天,干部群众放开手脚,投入了商品经济的滚滚洪流,开始走上了以“小商品、大市场,小规模、大协作,小机器、大动力,小能人,大气魄”为主要特征的治穷致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子。温州的民营企业就是以起初的“人无我有”(即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家庭工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的“人有我转”(即发展股份合作制),发展到现在的“人转我好”阶段,标志着温州民营经济迈上现代企业制度。目前,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以自然人投资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些被称为“民营经济”的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均占全市90%以上,基本形成了“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的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民营经济在温州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温州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场的开路先锋,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二是温州区域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运行基础的经济。多年来,温州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在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市场体系完整性,市场竞争特色性,市场发展动态性,市场规模效益群体性,市场机制作用渗透性等自身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商品市场“在发展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新发展”。由过去企业依赖专业市场推销产品为主转向专业市场和企业直接推销并举;由过去有形市场为主转向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举;由过去内销为主转向内销外销并举。走遍全国的200万温州人,一边挣钱,一边传播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意识和本领。他们在依靠勤劳苦干逐渐富裕起来的同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当地人走向勤劳致富之路,除了带动平原城镇人员务工发展二、三产业,也间接地带动了温州本地农村劳动力的梯次转移。实现了平原种田的外出做工,山上苦熬的下平原种田。

三是温州区域经济是典型的区域性规模经济。温州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合作,把分散的中小规模为主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了块状经济。服装、打火机、鞋革等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区域性规模企业群体、区域性规模生产基地、区域性规模品牌效应、区域性规模市场体系,产生了区域性规模效应,使温州民营企业不仅有“小”的活力,同时形成“大”的实力,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和较强的竞争力。

四是温州区域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温州的成功,第一是靠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第二是温州人穷则思变;第三是温州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兴起于北宋,形成于南宋的永嘉学派,它的代表人杨叶适,他们提出了一个事功学说,主张惠工通商,这种文化底蕴就影响了一代一代的温州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物化在温州人的身上,表现为人人都想当老板,形成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正是因为拥有这种精神,来自千家万户的温州人,跑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用了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挣了千金万银。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温州人“不找市长找市场”,全力发展商品经济。就连下岗职工也是个个奋勇,人人争先,“不找市长找市场、不言下岗言转岗”,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温州的企业是我要干,而不是人家要我干,所以是主动的。它有一种内在的冲动,也就是温州企业建立了内在的动力机制。

(三)学习考察的主要启示

启示之一:“温州模式”的可贵之点在于: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人们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满足于贫苦的生活。为了追求财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人们十分勤劳,善于学习,甘于吃苦,敢于冒险,勇于进取,无论到哪里都能扎根,生存发展。而我们这些地方,在历史上就没受到过或很少受到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农业文化根深蒂固,计划经济的秩序又成为不可逾越的陈规,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与温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温州人不远千里到那里开发廊、办服装店,甚至摆修鞋摊,在那里发现赚钱的机会,而当地人却对眼前的机会视而不见,或者虽然看到了,却不屑荣。所以温州的所有制结构是多元的,经营主体是多元的,它的市场也是多元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因此,温州的灵魂是创新,商业文明的核心是诚信,经济格局的特点是灵活,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是多元。三、围绕大电站,推进产业布局大调整,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

溪洛渡电站建设的机遇已来临,如何实现服务与发展共赢,在支援溪洛渡电站建设的前提下,如何使移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合情合理的解决。为此,重点思考了三个问题:一是要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做好移民工作;二是要加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民增收,把产业做强做大;三是强化城市建设与管理,做大城市容量,做美城市环境。当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做好移民工作征地移民工作是当前的焦点、难点。

自今年四月孟连协议签定后,在施工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多批次的移民群众上访,游行、张贴小字报、辱骂干部、围攻深入移民区做工作的工作组。针对这些问题,县委政府先后召开干部大会、移民亲属机关干部座谈会、老干部会等各类会议,多次从乡镇及机关抽调200多名干部坚持长达四个多月的工作;还组织了老干部代表、移民代表到孟连考察。经过多方面的思想发动,贴近群众,交心谈心,移民群众由抵触到理解、到配合进行实物指标复查。9月18日开始历时两个半月,全面完成了施工区移民的实物指标现场调查工作,现正进行归类,分析、利用。当前,重点是争取政策、组织内外迁。在移民政策的争取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移民搬迁的宗旨“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二是土地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移民没有能养家糊口的基本土地,将产生长期的不稳定;三是移民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历史性、长期性、社会性、群众性、国际性,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把握;四是面对电站建设,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在业主与移民利益分配上找到最佳结合点。既要积极而为,大力支持,又要维护移民的应得利益。五是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应学习温州敢创新、善创新的精神,现有标准是十几年前制定的,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移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政策的合情、合理、科学,老百姓最讲实惠,施工区移民已为电站建设作出了牺牲,应得利益兑不了现,既搬不出,也稳不住。县委、政府有决心和信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恳请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二)立足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随着溪洛渡电站筹建工作进展加快,给永善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永善的“支持与服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要根据溪洛渡电站建设需要和目前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健康需求和消费趋势,结合资源优势,从资源、市场、时空综合考虑,重点抓好有市场、有特色、效益好的产业群体,提升产业品位,使产业结构调出规模,调出“亮点”,调出“卖点”,迅速把产业做强做大,做出特色。在机制上要坚持政策带动、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带动、项目带动、科技示范带动及专业村、专业户带动战略,培植一批种植、养殖示范大户和龙头企业,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销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江边、高二半山、高寒山区分类指导,分层发展的原则。

在高寒冷凉地区,突出以经营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发展养殖业为主,努力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大力发展羊、肉牛,依托“云南半细毛羊”品种资源优势,在马楠、茂林、伍寨、码口等乡(镇)建设半细毛羊扩繁基地;大力推广“公司 农户”和“借母还儿、产子分成”的成功经验;减少高寒冷凉片区生猪饲养比例,减轻人畜争粮、争地压力;种植业中,以优质脱毒洋芋为主,其它作物为辅。在二半山区,以发展粮食作物、生猪为主,解决群众致富的问题。在江边河谷地区,以发展规模化经济作物、经济林果为主,解决群众率先奔小康的问题。

围绕建设“沿江百里绿色产业经济带”,抓好“三群两基”建设。

发展壮大以生猪、家禽、牛、羊为主的畜牧产业群。二半山以生猪、家禽为主,适当发展厩养山羊、肉牛,充分利用二半山粮产丰富,桔杆数量大的优势,大力普及生化、氨化饲料,科学饲养,最大限度地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与高寒山区羊、肉牛合力形成畜牧产业群。同时,扶持发展肉制品加工企业,带动产业群的发展。

发展壮大以魔芋、砂仁为主的经济作物产业群。把魔芋、砂仁发展成为经济作物中的龙头产业,用以带动油菜籽等作物的发展。充分发挥“金江魔芋”、“金江砂仁”的优质品牌效应,扩大魔芋种植面积、巩固砂仁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强化系列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财源,达到富民、壮乡、强县的目标。

发展壮大以花椒、脐橙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群。以江边干热河谷地区为主,充分利用沿江自然资源,以金江花椒、红桔、脐橙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优质金江花椒和以脐橙为主的水果产业,在规模和加工上大做文章,采取优惠政策,扶持发展1—2户龙头企业,提高附加值。带动核桃、板粟、白蜡虫等产业以及二半山区的速生丰产林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子,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培植蔬菜基地。随着溪洛渡电站筹建工作的进一步拓展,施工队伍和外地商人陆续进入县城,蔬菜、肉食等食物供应问题已成为迫切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分两期规划建设4万亩蔬菜基地,年提供商品蔬菜8万吨。

优质粮基地建设。以二半山区为主,增加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以优质大米和优质玉米为主,其它杂粮为辅,狠抓农技措施推广,努力提高单产,增加复种指数,使有限的耕地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转变观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树立“竞争农业”新理念。进一步深化对县情、乡情镇情的认识,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退耕还林结合起来,与农业基本建设结合起来,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与推广农业科技结合起来,抓好优势农产品的布局,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二是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农民自愿原则、生态平衡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势产业向自然优势区域集中布局的原则、重点突破原则、择优发展原则、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原则、科技先导原则、龙头企业和能人带动原则。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解决好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问题。四是扶龙头、建协会、亲能人,解决好生产与市场的联接。解决好龙头连市场、龙头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问题。建立农业专业协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自我服务。大力扶持营销大户,培育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五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六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搞好服务,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使每一个支柱产业,从规划布局、基地建设、品种引试、技术培训、生产加工到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都有人才、有措施,环环抓紧抓实,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七是抓好小城镇建设和劳务输出。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和非公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与开发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为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增收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八是讲文明,树新风,为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解决好文明言行、环境卫生、服务质量,特别是农村、集镇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讲排场、铺张浪费等方面的问题,破除陋习,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三)强化城市建设与管理,做大城市容量,做美城市景观

为适应支持服务溪洛渡电站建设的需要,围绕构建“山城、水电、园林、湖滨旅游城市”的形象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加大县城扩容改造力度,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在规划管理上,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严格按规划确定的城市目标定位进行建设。已聘请重庆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县城15平方公里总规和8平方公里建设性详规。根据规划,我县将在县城老城区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北片城区,积极配合三峡公司建设好电站施工生活区,着手开发南片新区,通过溪洛渡大道、振兴大街、民通路相连接,力争在五至十年内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布局和体系。

二是在开发模式上,坚持按照“组团、连线、成片”的思路,实行组团式开发与连片式发展相结合。

三是在资金来源上,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前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辟融资渠道,实行政府、企业和个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多渠道吸引外来投资商和本地民间资金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在土地的开发利用上,坚持把土地作为经营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招商的路子。对公益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鼓励性产业投资项目,实行协议出让,规划勘察成本、一级土地市场费、公共设施建设费完全由开发商承担;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拍卖;享受和兑现优惠政策,实行“收支两条线”,采取先征后扶持的办法进行。

三 : 考察报告范文

XXXXXXXXX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 考察报告

专 业: 艺术设计(产品造型方向) 班 级: 0 9产品造型2班 姓 名: XXX 学 号: 200910040018 指导教师: XXX 实习地点: 华东地区 报告日期:

时间:2012.11.01——2012.11.09

地点:华东地区

一、考察主题

华东之行,艺术之旅,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设计修养

二、概述

(一)调查目的。

考察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搞好社会实习工作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他经历了无事可做的孩童时代,到学校里忙碌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实习就像一个链子连着学习和工作。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通过考察,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学会习畅网通。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考察时间:2012.11.01——2012.11.09

考察地点:南京、杭州、苏州、上海、无锡等

考察对象:工业园区、古典园林、艺术园区、博物馆、画展、艺术高校等 考察范围:工业设计艺术

调查要点:产品造型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表现技巧、表现形式等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考察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摄影、报告分析

三、正文

11月1号下午四点,考察第一站,我们到了无锡工业园,真的是受益匪浅,获取了不仅在视觉里的精华,更为我们做毕业设计作了准备。

第二天考察第二站,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的伟大成就。拙政园风景秀

丽,园林艺术代表了江南私家园

林的一个历史阶段特点和成就,

在中国造国史上有重要地位。苏

州园林拙政园每一个窗的花纹

图案都不一样,其建筑风格独

特,文化氛围浓厚,亭塔楼阁,

隐于山水之中。

苏州完后,我们来到了大都市——上海。上海是个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地方,来到上海的第一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到上海的第一感觉,都市的繁华,高楼林立,各具特色,其生活的气息让人觉得倍感压力和动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M50艺术区都聚集着大量的艺术作品,通过各领域当代艺术的集中展示,实现当代艺术与设计、文学、电影等领域的兼容并蓄,将当代艺术博物馆打造成为一个跨媒介、跨学科的艺术综合交流平台,成为上海艺术和创意激发器。通过汇集国内外当代艺术的优秀成果,丰富和拓展公众的文化视野,培育青少年创新创意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为文化

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源头活水,

为上海成为中国和世界当代艺术

传播、交流、展示与合作的中心

之一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当代

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从边缘到主

流的一个过程。当代艺术是指今

天的艺术或是艺术在当下的实

验、探索,是特定时间段的产物。一方面关注社会、生活、个人体验。 一方面采用新材料进行语言上的创新,未来与观众还将形成互动关系。

在就到了杭州的第一印象就是西湖,西湖独擅山水秀丽之美,

林壑幽深之胜。

四 : 考察报告范文

XXXXXXXXX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 考察报告

专 业: 艺术设计(产品造型方向) 班 级: 0 9产品造型2班 姓 名: XXX 学 号: 200910040018 指导教师: XXX 实习地点: 华东地区 报告日期:

考察报告范文 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12.11.01——2012.11.09

地点:华东地区

一、考察主题

华东之行,艺术之旅,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设计修养

二、概述

(一)调查目的。[www.61k.com]

考察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搞好社会实习工作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他经历了无事可做的孩童时代,到学校里忙碌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实习就像一个链子连着学习和工作。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通过考察,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学会习畅网通。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考察时间:2012.11.01——2012.11.09

考察地点:南京、杭州、苏州、上海、无锡等

考察对象:工业园区、古典园林、艺术园区、博物馆、画展、艺术高校等 考察范围:工业设计艺术

调查要点:产品造型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表现技巧、表现形式等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考察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摄影、报告分析

考察报告范文 考察报告范文

三、正文

11月1号下午四点,考察第一站,我们到了无锡工业园,真的是受益匪浅,获取了不仅在视觉里的精华,更为我们做毕业设计作了准备。[www.61k.com]

第二天考察第二站,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的伟大成就。拙政园风景秀

丽,园林艺术代表了江南私家园

林的一个历史阶段特点和成就,

在中国造国史上有重要地位。苏

州园林拙政园每一个窗的花纹

图案都不一样,其建筑风格独

特,文化氛围浓厚,亭塔楼阁,

隐于山水之中。

苏州完后,我们来到了大都市——上海。上海是个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地方,来到上海的第一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到上海的第一感觉,都市的繁华,高楼林立,各具特色,其生活的气息让人觉得倍感压力和动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M50艺术区都聚集着大量的艺术作品,通过各领域当代艺术的集中展示,实现当代艺术与设计、文学、电影等领域的兼容并蓄,将当代艺术博物馆打造成为一个跨媒介、跨学科的艺术综合交流平台,成为上海艺术和创意激发器。通过汇集国内外当代艺术的优秀成果,丰富和拓展公众的文化视野,培育青少年创新创意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为文化

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源头活水,

为上海成为中国和世界当代艺术

传播、交流、展示与合作的中心

之一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当代

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从边缘到主

流的一个过程。当代艺术是指今

天的艺术或是艺术在当下的实

验、探索,是特定时间段的产物。一方面关注社会、生活、个人体验。 一方面采用新材料进行语言上的创新,未来与观众还将形成互动关系。

在就到了杭州的第一印象就是西湖,西湖独擅山水秀丽之美,

考察报告范文 考察报告范文

考察报告范文 考察报告范文

林壑幽深之胜。

考察报告范文 考察报告范文

考察报告范文 考察报告范文

坐上西湖游船感受其气息和韵味,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白娘子和许仙,怎能叫人不动容,不生感怜惜。(www.61k.com)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融合,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

最后一站南京,我们

就来到了南京第一景点夫

子庙,夫子庙古建筑群,

周围茶肆、酒楼、店铺等

建筑也都建成明清风格,

夫子庙有很多特色小吃,

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不下200 种.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这里举行夫子庙灯会,热闹非常.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夫子庙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美食中心”。夫子庙独特的布局和建造

给人留下深远的映象。

四、结论与建议

很多人都说,外面的

社会是很残酷的,工作中

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像我

们这些刚毕业出来的学

生,即将要面对的是跟学校完全的另一种环境。呵呵,现在自己出来之后,才知道这种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没那么惨烈,当你自己身在其中的时候,就会发现以自己的能力,是很快就可以适应这种环境的,所以不用那么害怕。刚出来工作也是一个求学的过程,要多以谦虚的姿态去面对社会。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其各地的特色和魅力,接受了大量新的视点和感触,让我开阔了眼界,收益匪浅。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让我们的遵守法纪,文明礼貌的作风得到发扬。不畏辛苦的长途跋涉精神得到提高,让集体更加团结有爱。更让我明白了艺术要多思多想,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不断从身边提取艺术元素,艺术离不开生活。考察是一种学习,一种享受,一种经历,更是一种回忆。

考察报告范文 考察报告范文

本文标题:考察报告范文-教育考察报告例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965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