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雍正继位-雍正继位那天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发布时间:2017-12-10 所属栏目:雍正篡位还是继位

一 : 雍正继位那天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关于雍正,第一件要谈的事情就是他的继位问题。这个问题是绕不开的,因为它纠缠了雍正一辈子,几乎整个雍正王朝都处在它的阴影之下。专家对此争论激烈,尚无定论,所以我在这里只梳理一下事件基本脉络,不做最后评判。
太子胤礽被废之后,本来最有希望继承大位的是八皇子胤禩。他势力最大,口碑最好,大臣几乎一面倒地拥护他。但是胤禩这个人太聪明了,聪明到了有点蠢的地步。胤禩好像唯恐康熙不知道他这个儿子有好人缘,还曾犯贱似的给康熙上书说:“我现在该何以自处呢?我不如装病吧,不然大臣们会推选我当太子哩。”结果折腾来折腾去,触怒了康熙敏感的神经,痛骂他“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彻底剥夺了他继位的可能性。
胤禩倒掉后,比较有希望接班的有三位:三皇子胤祉、十四皇子胤禵,还有四皇子胤禛,也就是雍正。而在当时人眼里看来,胤禛似乎可能性最小。但是等1722年旧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之时,大位还是传给了胤禛。这在当时就引起很多猜疑,后来更是聚讼不休,大家都在争论一件事:十一月十三日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时康熙皇帝病在畅春园,胤禵远在西北,胤禛三天前就去了天坛,准备代替病父祭天。三皇子胤祉、八皇子胤禩,还有其他数位皇子在康熙身边。整理一下此时官方的说法,大致情形如下:
当日丑刻(凌晨1-3点),康熙下令招胤禛回畅春园。
寅时(凌晨3-5点),康熙招胤祉、胤佑、胤禩、胤禟、胤礻我 、胤祹、胤祥等皇子,以及理藩院尚书九门提督隆科多。值得注意的是,除隆科多外,其他满汉大臣都不在场。康熙对着他们宣布死后将皇位传给胤禛。

“www.61k.com)

雍正继位 雍正继位那天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巳时(上午 9-11点),胤禛回到畅春园后,先后三次探望康熙,还和父亲谈了一阵病情,但是康熙始终没有提他将继承皇位的事。而且别人也没跟他说。
戌时(晚上7-9点),康熙驾崩。隆科多向胤禛宣布了康熙遗命,胤禛这才知道自己成了新皇帝,当即悲痛得昏倒在地。
几乎所有的史家都觉得这个过程不太合理。谁都知道胤禛要当皇帝了,就他一个人不知道。没这么办事的。主张合法继承的人对此做了解释。比如杨启樵就认为,雍正肯定撒谎了。但他撒谎不是要掩盖篡位,而是这个人太虚伪。多年后,雍正为了表白自己对皇位毫无兴趣,所以编出这么戏剧性的故事,非说自己到最后一刻才知道继位的消息。谁知画蛇添足,没毛病也显得有毛病了。
即便我们接受杨的说法,其他疑点还有很多,比如为什么三天后只宣读了满文遗诏?为什么临死前服侍康熙的首领太监很快被处死?为什么胤禟后来抱怨说时机已失?当然,这些疑点没有一条是决定性的,而且都可以做出另一种解释。但我们可以确信:那天一定发生了一些诡异的事情,一些让其他皇子们铭刻在心的事情,因为诸皇子的反应极不正常。
胤禩当时“于院外依柱独立凝思”,交代给他的事情他不但不办,而且连回答都不屑回答。胤禟闯到雍正面前,“箕踞对坐,傲慢无礼,其意大不可测。”最古怪的要数胤礼,他在大街上碰到隆科多,听说雍正继承了大位,忽然“神色乖张,有类疯狂”。这个皇子像只受惊的兔子似的,一路狂奔钻回了自己府邸,不敢出来。按照常情,一旦确定继承权,就算以前争夺皇位的兄弟们,表面上也都会接受这个事实,何至于如此明目张胆地敌视?至于胤礼,在皇位争夺战中更是一个打酱油的,他为什么如此惊慌?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康熙没把皇位传给雍正,雍正串通隆科多篡位。一种可能是康熙确实把位置传给了雍正,可当时形势依旧非常危险,雍正用了一些手段才压住了局面。单靠目前的材料,我们还不足以下最后的结论。可不管那天发生了什么,它都纠缠了雍正一生。多年后,雍正还在解释,还在辩白。而如果没有那天的阴影,他也许不会整死胤禩。

二 : 历史揭秘 — 雍正继位疑案

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康熙皇帝终身共有35个皇子,这些皇子长大成人后,在储位疑问上打开了剧烈的抢夺。康熙在1675年的时分,曾立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皇二子允礽为皇太子。由于皇后在生育允礽的时分难产而死。康熙对这个儿子分外宠爱,立他为皇太子,对他进行不一样于其他皇子的培育。可是,正是这种不一样的待遇,助长了皇太子专横固执的特别性情。皇太子长大之后,关于康熙迟迟不死感到着急,一起也怕康熙皇帝哪天变了主见,会立别的兄弟做皇帝。所以便同索额图等人结成太子党,暗自培育实力,妄图暗杀康熙,攫取皇位。后来被康熙皇帝察觉,康熙一怒之下于四十七年(1708年),以皇太子"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纠聚翅膀,窥伺朕躬起居行动……全国断不能够付此人。"为由将其废黜。康熙废掉皇太子之后,储位空无,这样诸位皇子之间抢夺皇位的抵触俄然激化。后来,康熙曾一度康复允礽的太子之位,可是允礽不思悔改,再次密议篡位,又被康熙废黜。从此,康熙到死也没有再提立储之事。

在储位的抢夺中,先后诸皇子中先后形成了出现出了皇八子允禩、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允禎等三个抢手人选。皇八子允禩有才有德,很受康熙皇帝的器重,被康熙任命为内务府总管事,一起在他的周围还团结了皇九子允禟、皇十子允额、大臣阿灵阿等人。皇四子胤禛比拟聪明,所以他采取了不露神色,私自开展实力,讨取康熙皇帝欢心的方针。在康熙面前,雍正一点点不露个人觊觎皇位的野心,对诸皇子之间的争斗也不露神色,奇妙地将个人荫蔽在皇子储位之争的暗处。与此一起,他又竭力的在康熙皇帝的面前体现个人的孝道。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受不了皇太子诡计篡位的冲击,在废掉皇太子之后,个人也病倒了。此刻,其他的皇子们都以为这是一个千载一时的时机,相互之间打开剧烈的党争。而胤禛则不这么做,他处处避开皇子间直接的抢夺。除了精心的服侍病倒的康熙皇帝外,不论别的工作。一起,关于被废掉皇太子允礽,胤禛也尽量的体现出怜惜的神色。竭力地替允礽求情。然后,给康熙留下了一个极好的形象。康熙康复之后还亲身下诏表扬胤禛说:"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似此存心行事,洵是巨人。"胤禛一方面设法获取康熙的欢欣,另一方面又在私自暗自的开展个人的实力,通过几年的尽力,他逐渐的获得了十三阿哥允祥、十七阿哥允礼,以及康熙面前的两大红人步军统领隆科多和西北大将年羹尧的撑持。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西北地区发作反叛,抵挡西藏的暴乱,安稳青海的形势,康熙派皇十四子允禎命为抚远大将军,赴西宁处理前哨军务。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老体衰的康熙皇帝感受身体不佳,谕令皇四子胤禛到天坛代行冬至的祭天大礼。尔后不久,就在十一月十三日的晚上戌刻(晚7时至9时),这位清代历史上最为巨大的康熙皇帝在京郊的畅春园走完了他那光辉壮丽的终身。听说康熙驾崩之前从前将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允祐、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八人导致御前组织后事,并命隆科多草诏坐落皇四子胤禛。康熙驾崩后7天后,隆科多发布了康熙的遗诏,宣谕:"皇四子胤禛,人品宝贵,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几天后,胤禛在太和殿继位等级,改年号为雍正元年。可是,由于康熙生前并没有谈过储君的选立之事,这纸遗诏又来的如此俄然并且充溢疑点。所以,大家开端对雍正继位的工作议论纷纷,就连雍正个人也不得不曾亲身写作《大义觉迷录》来为此事分辩。这件工作从雍正年代一向争辩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谁也说不清楚得谜。

关于雍正继位的说法大致有以下这几种。一是"雍正改诏说",说康熙本来是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祯的,可雍正却暗地里把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字,这样诏书就成了"传坐落四子"。雍正继位后,为了封人之口,就逼迫允祯该名为允禵,并找托言将他软禁在康熙陵。后来,太后想见允禵,雍正禁绝,太后一气之下撞柱而死。持这种观念的专家以为康熙临终前召"八人同受面谕"值得置疑。据史料记载,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八九点钟驾崩的,召胤禛进畅春园是在这天的清晨一两点钟,也即是说在胤禛抵达畅春园之前,康熙现已将八人急召入宫,宣告了遗诏的内容。而后来雍正个人说有八人一起受诏书这么一回是他继位后的七年。若是此事是真的话,一向受人置疑的雍正也不会比及七年之后,同受面谕的八人大都变化了时分才拿出这一依据。所以这一依据极有可能是雍正为了掩盖个人改诏篡位的现实而假造出来的。

可是,关于改诏一说,也有专家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有些专家对此提出了不一样的说法,首先是皇十四子的疑问。康熙选立储君疑问上的确是在犹疑。开端的确有调查皇十四子允祯的意向。可是,允祯倒在西宁并不合树立衙府、收受贿赂,导致康熙的不满。所以,康熙又在个人体弱多病之时又让允祯回到前哨,而让皇四子代为祭天。阐明康熙此刻已无传位皇十四子的意思。而对皇四子好像愈加器重。别的,雍正改"十"为"于"说也站不住脚。由于,依据清朝的用语标准,传位诏书均写为"传位皇某子"。若是将其间的"十"字改成"于",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就读不通了。并且清代的诏书中"于"与"於"字是不能互用的,诏书顶用的都是"於"字,没办法改。此外,清代诏书都是满、汉两种文字写得。满文是竖写的,很难更改。至于,雍正让十四弟把"禎"改为"禵"字,是为了表明避忌,没有什么值得奇怪得。雍正软禁允禵,仅仅表明雍正对允禵手中的军权不放心,不能以此说雍正即是篡位。

在一种说法即是"隆科多改诏说",说康熙病重时曾下诏,召远在西宁的允禵紧迫回京,传位给他。隆科多把诏书给扣住未发。比及康熙驾崩之后,隆科多又"光明磊落"匾后取出密藏在那里的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坐落四子",雍正才得以继位。关于此种说法,有人曾提出异议,他们以为,隆科多虽然是步军统领兼理藩院尚书,可是,朝中仍有马齐、张廷玉等人比他地位高,资历老。受遗命这么重要的工作,隆科多想要一手操作也是不可能得。

此外,还有人提出"年羹尧改诏说",说川陕总督你年羹尧曾与雍正的妈妈私通,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所以年羹尧改诏书,协助雍正当上了皇帝。这一说更为荒唐,由于,年羹尧的年纪比雍正还小,怎样会是他的父亲呢?而

在一个说法即是"雍正投毒篡位说"。说雍正在康熙病重时,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喝了就驾崩了。还说,雍正之所以不敢藏在康熙陵前,即是由于心中有鬼,不敢见康熙。这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由于康熙晚年是不吃人参的,雍正即便要暗杀康熙,肯定也不会傻到用康熙不喜爱喝的参汤来下毒。并且清代也没有"子随父葬"的风俗,像顺治同皇太极,后来的乾隆与雍正都是不在一块的。

因而,大多数的专家仍是以为,雍正是合法继位的。康熙比拟赏识雍正那种大刀阔斧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情,以为他能够在个人百年之后,改变个人晚年政治上的颓风。康熙晚年让雍正代为祭天,就阐明康熙早就有选立雍正为个人的继承人的思考,由于在封建社会,祭天是皇帝特有的特权。此外康熙选中胤禎,还由于他喜爱胤禎的儿子弘历,康熙生前曾将弘历接到宫中亲身辅导,康熙到围场打猎或阅览奏章,都要弘历在一旁服侍。康熙让雍正继位,或许真的有隔辈的思考,他要为大清立下两代英主。这个在陵乾隆陵前的《裕陵神功圣德碑》,中也能够找到佐证,这些都阐明无论传位的诏书是真是假,康熙的确是要立雍正为继承人的。至于各种继位的传言或许是那些不甘失利的皇子和不满雍正严峻的政风的官吏们成心制作来诽谤他的。总归,关于雍正继位的疑案的各种说法,都还仅仅时人和史家们的一种一家之言。

三 : 雍正继位新解

2007年11月

差垒期

清史研究

墅坠堕i曼!i坠Qi旦g旦i!!!盟

Nov.2007

!!!:垒

"ig史札记

雍正继位新解

张双志

如何解读雍正④继位,是仁者见智,各有

侯巴浑德病,公马尔赛,公阿尔松阿,宗室吴

尔占,公振恒。大学士五人:马齐,嵩祝,萧永藻,王披,王顼龄。十一月初十日辛卯,上幸南苑,不豫,回畅春园。十三日甲午戌刻,上升遐,上寿六十九。亥刻回都。隆科多受遗诏。”∞弘旺把当朝的内大臣和大学士列在康熙病逝之前,在写法上是不同寻常的,可能是以曲笔提醒人们,隆科多独受遗诏的反常。

《永宪录》则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

立论,众说莫一。②所引相关材料,皆见于世。

笔者搜捡诸说,发现有一则史料尚未见征引。18世纪,朝鲜国著名学者朴趾源记载:

康熙共二十子而才子怡亲王允祥、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雍正讳允稹,第

四子也。八(笔者注:十)王允械、九

王允糖、十三王允提(笔者注:祥)、十五(笔者注:七)王允秸、廉亲王允撰。十四王允褪,本名允祯,屡建大功,众望所属。及康熙大渐,汉阁老王恢(笔者

乙未(十四日)午刻,“传大行皇帝遗诏,命领侍卫内大臣、总理銮仪卫事、嗣三等公马尔赛,提督九门巡捕三营统领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马齐辅政”。@一般来说,受遗诏之人,应包括辅政之人,而辅

政之人,应包括在面受遗诏之列。

注:挟)同承顾命,误认稹字为祯字,

第四为十四。帙被罪,而允祯为逆魁,改祯为褪。⑦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大学士王拔受遗命、误认之说,未见于其他史料。而《朝鲜李朝实录》记载的是:康熙病重,

“召阁老马齐言

日:‘第四子雍亲王胤稹最贤,我死后立为嗣

《热河日记》、《永宪录》、《皇清通志纲要》皆成文于乾隆年间,也就是绝大多数的直接当事人都不在人世之时,故一些信息披露

不再像胤稹在位时那么敏感,或曲笔或隐讳或直言,足以促使人们深入思考。

皇”~,是有马齐受遗命之说。但据胤稹继位后所说,是允祉、允韦占、允禊、允禧、允褫、允构、允祥、隆科多等同受遗诏。四许曾重、

杨珍则揣测谁都没有受遗诏。@那么为何独朝鲜史料言及有马齐或王拔同受遗诏,与胤稹之

一、马尔赛、马齐、王搂、隆

科多同受遗诏

结合朝鲜史料和《皇清通志纲要》、《永宪录》,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康熙逝世之时,曾

面授遗诏于当朝的内大臣和大学士,不一定是

说迥异,足可以启人疑窦。

再看《皇清通志纲要》记载:“康熙六十

一年壬寅。至本年外藩蒙古四十九旗,喀尔喀

七旗,天下太平,惟准嘎尔一事未完。时领侍卫内大臣六人:公鄂伦岱差,贝勒满都护署,

[收稿日期】2007—3—20

全部,但至少应包括马尔赛、马齐、王披、隆

[作者简介】张双志(1973一),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78

万方数据 

科多四人。我们可以从史料中寻找答案。

先看马尔赛。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授为领侍卫大臣,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授命掌銮仪

卫事。⑨与之同为领侍卫大臣的鄂伦岱、满都

护、巴浑德、阿尔松阿、吴尔占等人,因交结允禊等皇子,以及大学士马齐、王拔等人都因

立储事,先后受到康熙的训斥或惩罚。而独无

马尔赛受过斥责惩罚的记载,这说明他很有政

治头脑,小心翼翼,与各位皇子都保持一定距离,未有结党营私之事发生,故得到了康熙信

任,不曾受惩。

满洲大学士马齐,年轻时仕途顺利,曾任

过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等要职。在康熙三十

八年十一月,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康熙四十八年因立太子事受到康熙惩罚。此后的时间里,马齐担任过内务府总管等职,吸取教训,小心

谨慎地不再介入各皇子的党争,以自己的忠诚

和干练再次受到康熙的信任。他在满汉群臣中威望很高,按照康熙所说,是“今满洲大臣

内无能令汉大臣心服者”,故在康熙五十五年,复授马齐为大学士。∞

汉大学士王搂向来自命清高,不受拉拢,

超脱各派之上,重清誉胜过重性命。康熙五十

一年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经筵讲官。康熙六十年,因自命不凡,建言立太子事,连累儿子王奕清受到惩罚。但从中可以窥见康熙对王披的态度,一方面康熙考虑到王拔所行,政治影响恶劣,必须惩罚王搂,以警戒大臣,稳定大局;另一方面,康熙清楚王揆的建言,

是为国家社稷着想,本身并没有错。康熙内心又以王拨所言为是,不应怪罪。故康熙以子代罚,王披留任大学士了结。其心可知,康熙并无真心怪罪王拔之意,对他依旧信任。在汉人官员中,王拨享有很高清誉声望。凹

隆科多在康熙五十年受命署理步军统领之前,一直不很引人注目。在职掌拱卫京师、保卫皇帝的大任期间,隆科多鉴于前任托和齐结党于胤扔的悲惨下场,以自己的勤勉、忠心、才干和不结党营私的言行,报效康熙,赢得了

康熙晚年对隆科多的信任。故隆科多得以在这个重要的位置上,待了lO年之久。凹

上述四人,从身份地位、信任程度、中立角度讲,完全有可能被康熙传召,面授遗命。

万 

方数据此外,内大臣鄂伦岱因受差,贝勒满都护当

班,巴浑德得病,故三人可以排除在受急诏之

外。况且鄂伦岱、满都护、巴浑德、阿尔松阿、吴尔占,在康熙时都与允禊有明暗交结。胤稹继位后,他们相继受到严惩。宗室公振恒

在《圣祖实录》、《世宗实录》中事迹不详,说明地位不是很突出。从资历、威望、地位的重要性、政治态度的可信性上讲,鄂伦岱、满都护、巴浑德、阿尔松阿、吴尔占、振恒都与马齐、马尔赛、王投、隆科多等人有一定距离,故康熙对他们的信任要打个折扣。

再看大学士萧永藻、王顼龄、嵩祝三人。萧永藻在康熙四十九年任吏部尚书,授文华殿大学士;五十六年,命在议政处行走,以清廉

著称于世。凹王顼龄任职年久,熟悉典章政事,

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为工部尚书;八月充恩科乡试正考官;五十四年二月充会试正考官;五十

七年九月授武英殿大学士。凹嵩祝是因有军功,后逐渐升到奉天将军一职,在康熙五十一年四

月授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这三人也有受遗命的可能性。如果他们拥戴有功,在胤稹继位之初,应是褒奖隆常,恩遇有加的,可

是都属于迅速光荣退休之列(参见下文),说明不被信任重用,对胤稹继位没有建功,在民间也没有故事流传,当与遗诏之事无甚关联,故可以放下不论。

如若马齐、王拔、马尔赛、隆科多同受遗诏,对胤稹继位有功,那么,胤稹继位后,于情于理,应该立即褒奖重用上述四人。事实上,胤稹继位后对马尔赛、马齐、隆科多、王损四人的态度如何呢?

对马尔赛,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胤稹

“加封故大学士三等公图海为一等公,致祭一

次,仍遣官修理坟茔。以其孙领侍卫内大臣三

等公马尔赛为一等公”。∞继续担任领侍卫内大

臣,至雍正六年五月,命在大学士内办事,八月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雍正十年,又

为绥远将军,率兵抵御准噶尔。后因延误军与对马尔赛相比,胤稹继位之初对马齐、

十一月,命马齐、隆科多总理事务。令隆科多

79

机,才受到严惩。∞从上可见,胤稹继位之后,立刻封赏马尔赛,长期信任重用。

隆科多显得更是无比信任重用。康熙六十一年

承袭一等公爵,父“佟国维坟茔,交与该部修理,加祭一次”;“隆科多应称呼舅舅,嗣

后启奏处,书写舅舅隆科多”。@十二月,赏马

齐、隆科多阿达哈哈番世职;“以大学士马齐袭伊祖哈世屯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职”;加马齐为太子太傅;授马齐二等伯,准其世袭。@在登基一个月内,胤稹对隆科多、马齐恩宠非常,可谓“特例”。

这三个人都是在胤稹继位的一个月内,予以奖赏重用,可谓极其迅速。隆科多的护主功劳自不必说。而马齐、马尔赛何以在诸大学

士、内大臣中脱颖而出,得此殊荣呢?要说二人在康熙年间就与胤稹交好,恐非有其实。胤

稹为皇子时,一直小心谨慎,行韬晦之略,上

有明察之君父,旁有诸皇子的虎视,不敢大张

声势结党。∞隆科多鉴于前任托和齐结党于胤

初的悲惨下场,及康熙的时时警告,非常小心

谨慎地与诸皇子打交道。马齐、马尔赛、王拔

也是如此。所以,胤稹为皇子时与当朝的三人

私交都好,殊不可能。故马齐、马尔赛能得到

胤稹的迅速信任,其中应大有缘由。

再看王拔在雍正年间的境遇。在《世宗实录》中,只有雍正元年正月,胤稹恩准王援留任的一条记录。此后,再无王搂及子奕清的事迹。在《国朝耆献类征初编》中,却有6篇王拔小传。其中《国史馆本传》载,王披“雍正元年以乞老休。得旨,卿才品优长,宣力年久,恪勤尽职,倚毗正殷。今乞休,情辞

恳切。著以原品休致。疏请归里,诏弗允。三

月,上欲推恩大臣子弟。部臣遵旨,通列应得魔生之人因及拔。谕日:朕即位,王拔即具奏

退避,不必赏给”;“著将王奕鸿(笔者注:王拨次子)发往军前,与王奕清一处效力”;“乾隆元年,召其子奕清还京”,

“赐祭葬如

例”等。王昶记,康熙“命拨子奕清代往军

营效力。时搂以待罪不视事。世宗即位拨以衰病请告,温旨留京备顾问。越六年卒,年八十

四。雍正十三年,奕清还京,为父请廊口。奉旨

予祭葬”。“卒后十余年,其孙怀始克举葬”。

奕清效力军营届满,“雍正四年再命在阿尔泰

坐台。又十年,乾隆元年始召还都仍以詹事管

少詹事。明年春,陈父建言始末,请邱典。得旨谕允,且给假营葬”。袁枚撰,王披“雍正

80

万 

方数据元年正月上疏乞休,世宗许之。月余,复降

旨,云朕不忍此等老臣之去。著仍留京师,备朕顾问”。宗室昭裢撰:“圣祖崩,宪宗即位。

召公奖誉久之。公日:天生圣人,社稷之福。老臣何敢居功也”。@

上述小传详略不等。表面看,胤稹温旨留

王搂在京备顾问,并无怪罪之意。但实际上,

胤稹对其子刻薄有加,王弈清代父赴军受罚

时,康熙仍保留原官职;胤稹却令削籍,发配

军台直到乾隆继位后。管并且王拨死后,没有按例恤祭营葬,不能举葬,当为“奇耻大辱”,况且又是大学士呢。故其中必有重大隐情。

再看胤稹对与王拔地位等同的大学士王顼

龄、萧永藻、嵩祝三人的态度。雍正元年

“五月上垂念耆旧大臣加顼龄太子太傅。九月以老乞休。得旨,卿品行端凝,学问渊博,典

章政事经历最多。圣祖简任机务以来,镇静和

平,实心任职,勤劳岁久。卿系先帝旧臣,正

欲藉资赞襄以臻上治。著照旧供职。二年再疏乞休。上复慰留,并谕内阁日:皇考简用之

人,如因衰老休致,朕心不忍。王顼龄年迈之人,间时行走可也。三年七月患病,命御医诊

视。赐菠饵令加意调摄。八月卒,年八十有四。谕曰:王顼龄系圣祖仁皇帝擢用大臣,宣

力多年。和平安静,简任机务,恪慎自持。朕

即位以来,特加恩眷。伊去岁以年老乞休。朕

念皇考时大臣无几,每见伊等,心甚怆然,不忍遽允所请。降旨慰留。待三年后始行予告。继闻伊告病,即遣医诊视,赐菠药调理,望其渐次得痊。不意竟至溘逝。岂朕体恤旧臣之意

有未诚耶。朕心甚为伤悼,特赠太傅,恩予赐

恤,加祭二次,并辍朝一日。官员有系门生者,令其素服持丧。各部院汉官俱令前往祭送,以副朕倦倦老臣加恩耆旧至意。赐祭葬,谥文恭。”@

与对王顼龄的态度此较,胤稹对萧永藻、嵩祝的态度要差一些,但也属于正常范围之内。对萧永藻,“世宗皇帝御极以永藻勤慎清廉加太子太傅衔,命往马兰峪总理。”鼬对嵩祝,胤稹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加嵩祝为

太子太傅”,“充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并重修

玉牒总裁。雍正元年赐诗有哥谟老成之句”。曾

同是康熙朝老臣,大学士王披、嵩祝、萧永藻、王顼龄四人,在雍正年间都属于未得到信任重用,光荣退休之列。但嵩祝,萧永藻,王顼龄三人,在胤稹继位之初,皆受褒奖,加太子太傅衔,这应是按惯例,予以的正常恩遇旧臣,没有特别之处。反观王拨,同是雍正元

年正月乞休,胤稹对王顼龄是“仁至义尽”,

却认为王拨是“朕即位,王拔即具奏退避,不必赏给”,对王拔显得如此刻薄,岂不有失

胤稹之仁。要说王拔建言立太子事,是出于邀

清誉之心,公开进行,非为结党营私,此为天下尽知。况已受惩罚,胤稹实无必要报复。继

位之初,胤稹还“奖誉久之”,温旨宽慰。但

王拔在世时,却毫不留情地处罚两子;死后,并无任何赐恤,还使其不能举葬,可谓刻薄寡恩,怀恨王拔之心达13年之久,溢于言表,不惜自损皇帝“体恤旧臣”形象。何苦呢?故朴趾源所记“投被罪”一语,当非虚语。能引起胤稹如此仇恨,必是不可原谅的、至关重要的大事。在雍正登基前后,莫如皇位一事利害最大。参照朴趾源所记,“及康熙大渐,汉阁老王悛同承顾命,误认稹字为祯字,第四为十四”之说。再与胤稹对王谈的态度相对照,由此可鉴,王拨受顾命一事非空穴来风,

应有其实。王拔既面命遗诏,那么以马尔赛、

马齐、隆科多三人的权位,更会有此幸运,并因拥戴有功,迅速获得了胤稹的非常恩遇。因

此,综合朝鲜史料、《皇清通志纲要》、《永宪

录》、及胤稹继位后对他们的态度来看,王

拔、马尔赛、马齐、隆科多同受顾命的可能性

是存在的。

既然康熙召集四位大臣同受遗诏,又有公信力和权威性,那么胤稹继位后,为何又没有

公开诏书呢?最终的结果又如此惹人腹诽呢?

这需要我们探究康熙末命期间,到底发生了什

么,以致于事情变得如此奇诡。

康熙的所思与遗诏之事

过去人们激辨雍正继位问题时,恰恰忽视了“主持人”康熙逝世前夕的所思所行,这

才是造成胤稹继位之迷最关键的地方。本文依

此推论。

万 

方数据第一,康熙在十一月初十日至十二日病重期间为何不宣布嗣君呢?这说明,康熙内心是极其矛盾的,如果康熙完全属意胤祯或胤稹,自可在十二日之前诏告,以安天下。故胤祯和

胤稹两人的分量是难分伯仲,以致于康熙难于

提前取舍,不能速下决断。

第二,不能排除康熙早已属意谁的可能性,出于谨慎的性格,及十三日猝然死亡的预料之外,故康熙迟迟不下遗诏。在十三日清醒时,康熙只能被迫于自知不永之时,仓促定嗣皇。他深知,以诸子之争的惨烈,稍有不慎,

必致兄弟残杀,天下大乱,这是康熙最不愿意

看到的结局。

因此,传位于谁,及如何下遗诏,必要慎之又慎。召集在京所有皇子和当朝大臣,公开

宣布嗣皇。不失为一种最稳妥方案。但,事实上胤稹未得面受遗诏。假设按照胤稹继位后所

说,康熙有时间召集散在各处的七位皇子,那

为何不同时召集在朝的内大臣和大学士,独召隆科多呢?既然七位皇子都受面命,那么为何把胤稹排除在外呢?显然,于理都不通。对此,孟森等学者都指出来。确实,把胤稹排除在外,只召集其他七位皇子和隆科多,不是周

到细致的做法,必会引起猜疑,又丧失了公信

力,也不符合康熙行事细致周密的风格。在这

种情况下,康熙面授遗诏于自己非常信任,又

具有中立色彩的马齐等四位当朝贵臣,无疑是最稳妥,又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因此,康熙既然不会面命胤稹,也必然不会宣布遗诏于七

位皇子。胤稹继位后所说此事,当是伪证。

第三,既然康熙召集四位大臣同受顾命,

那么为何又没有公开的诏书呢?这说明,在面

授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匪夷所思、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根据史料记载,康熙长期患的是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圆康熙从丑刻大渐,到戌刻,

约17个小时左右,大部分时间应呈现昏迷状态,否则,康熙处理遗诏嗣皇之事必会从容得多,亦不至于引起后来的风波。故康熙病危之际,口述遗旨的可能性最大。

据《热河日记》所载,王拔“误认稹字

为祯字,第四为十四。”给我'ff]71曼大启发,可以是康熙遗诏“诡异”,胤稹登基难以服众的有力佐证。按,康熙口述时虽然神智清醒,但

81

应有因病发音不能清晰有力而语句含糊不清的可能;并且口述遗命,用词都比较简单。而在

皇帝即将驾崩之刻,气氛无比凝重,诸大臣手

足慌急,心中惶恐也是在所难免。康熙口述谕旨,可以先以满语述之,再以汉语复述一遍。

满文遗诏可能由马齐写就,大概是“传位于第四子胤稹”之类。王拔在听写汉文遗诏时,

在心耳慌乱之际,够大有可能误听、误写“胤

稹为胤祯,第四为十四”。故十六日鸨胪寺官

正式公读遗诏时,只有满文,而无汉文,这才

引起御史杨保等人的参奏指责,而胤稹却不能道出真实情况,来证明自己,故无法讲出道理。固迟至十六日,胤稹才公布了汉文的遗命诏。四而且,病榻命诏,必不长,也就寥寥几句话。现存的满、汉文遗诏,是雍正继位后,

加工所作。故授人口实。据此,我们也可以解

释民间流传胤稹篡改“皇位传十四子胤祯”为“皇位传于四子胤稹”的传说。就是康熙所说应是“传第四子胤稹”,由于“第”与

“十”音近;“稹”与“祯”音近,故老迈的

王拔在惶急的状态下,误听、误写为“传十

四子胤祯”,草就了汉文遗诏,遂酿成了千古

恨事。这也是为什么胤稹继位后马上命胤祯之“祯”改为“褪”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以前,人们常常纠缠“十”改“于”之说,而忽略了“第”与“十”音近之误。

第四,既然王拨误写汉文遗诏,那么胤稹

又如何继位呢?这应是马尔赛、马齐、隆科多三人之力的结果。锄康熙在口述遗诏之后,极

大可能马上昏迷不醒或者言迄逝去。可谓

“死无对证”。是以满文遗诏还是以汉文遗诏为准,为胤稹、胤祯胜负的最大关键。以胤稹

继位的事实反推,当是马尔赛、马齐、隆科多

三人对王拔一人,胤稹获胜。其中争论的细

节,是永远的迷雾,只有当事人知道。在诸皇

子都不知道遗诏的情况下,以顾命大臣说的为,准。故隆科多三人马上采取措施,一面告知胤

稹;一面派兵防守皇宫内外;一面布置迎御舆

人大内。“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锄只能坐等时局变化,却“无处使力”。待次日午刻,隆

科多传遗诏,大局已定。

据《永宪录》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乙未午刻,“传大行皇帝遗诏。皇四子雍亲

82

万 

方数据王为人贵重,事朕以孝,政事皆好,堪膺大

任”。固但没有永远不透风的事情,遂有朝鲜史

料、《永宪录》、《皇清通志纲要》等等,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和谈资。王拔其人其事,也就成为当时人们关心的对象。在《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宰辅传中,王拨的小传超过与之同期的四位大学士,是最多的,资历更好的马

齐,却只有一篇。在康熙过世、胤稹登基前

后,所记王拨都有不同,凸现了他在这段时期

的境遇,反映了其背后隐藏的故事。

而马尔赛、马齐、隆科多在关键时刻,遵

照遗诏,坚决地支持胤稹。特别是马尔赛、马

齐现身证明胤稹继位的合法性,对安抚群臣,

使其他皇子“哑口无言地接受”,稳定朝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隆科多手握兵权,则

保证了胤稹的顺利继位。这应是上述三人多极其迅速获得信任重用的最根本原因。

王换则因“误”之事,差点断送了胤稹的“性命”,故胤稹能不恨他吗?表面上因王

拨有顾命之功,胤稹还要“召公奖誉久之”,

而王拔辞谢“老臣何敢居功也”。可谓君有君德,臣有臣义。但胤稹是“有苦说不出”,又

不能公开宣布王拔之罪。故胤稹只能实行

“阴谋”,不公开惩罚王拨,却折腾其子,使

损不能营葬,让其受到应有的惩罚。后乾隆觉

得乃父做的太过分,遂赐恤祭葬如例。又接连

“平反”允禊等人,对康熙朝储位之争盖棺论

定,有了最后的“公断”。

第五,在康熙心中,胤稹、胤祯份量都很

重,甚至可能胤稹更弱一些,以致于康熙迟迟不能决断。但为何康熙最终选择胤稹呢?这应

当是康熙临终的考虑。康熙一生以国家百姓为

念,可谓英主。选择嗣皇,不仅仅是谁当皇帝的事,更重要的是谁更有利于国家社稷,这是英主必然要考虑的事。蟹在康熙被迫做出一生最难决定的事的时候,他会从现实出发,而不是更喜欢谁。胤祯最不利的条件是不在京城。

如果定胤祯为嗣皇,皇位要空待二十余日,岂不危及国家社稷,这是为国为民的康熙必然要

想到的,也是他放心不下的国事’。因此,在未料到自己即将于十一月十三日过世之事,当年四月,康熙仍命胤祯回西北之时,就已经注定

了胤祯的最终命运。在大渐时刻,可能康熙内

心更倾向于胤祯,但皇位虚待二十余日的后

果,最终促使康熙“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

计”,决定了胤稹。可谓时也!命也!诚非虚

语!

至于有学者认为是隆科多;胤稹合谋毒害,篡夺了皇位,殊不可能。康熙大渐,身边肯定有太监、御医El夜随侍,喂服汤药要经过他们之手。因此,毒害康熙,必须要有太监等

人的配合。以康熙在世时之明,隆科多、胤稹要在康熙身边培养自己的铁杆同党,难度很

大。要在大渐的短短几El,避开其他皇子的耳目,就能收买康熙身边的太监、御医,使他们

愿冒祸灭全家的下场,毒害康熙,也可谓巨难。因此,康熙当是正常死亡。

也有人认为,在康熙正常死亡授命胤祯或未留遗命的情况下,胤稹与隆科多合谋篡位或夺位。从康熙之死算起,隆科多措施得当,布置周密,果断干练,确是将才,保证了胤稹的

顺利登基。但这也是步军统领的份内职责,不

能就说,他与胤稹之前的关系就如何好,宁死

也愿意帮助胤稹篡位。相反,隆科多却有

“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锄的预

言,颇有先见,深知其中的危险。既然他明白,还辛苦帮胤稹篡位,丢掉自己的性命,为

何?不如让胤祯顺理成章的继位,自己照样也

能获得荣华富贵。何况,胤稹论势力还不如允禊集团呢。因此,如果在康熙没有明诏胤稹继位的情况下,隆科多帮胤稹比帮胤祯冒的风险

①为了对比胤稹与胤祯,利于行文,在下文中统一称雍正为胤稹;皇十四子允祯(胤褪)为胤祯;其他皇子依“允”字称谓。

②孟森在《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实》得出雍正帝矫诏夺位的看法。此后,学术界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胤祯为康熙晚年属意,雍正继位存疑。代表作有:王钟翰《清世宗夺嫡考实》、《胤祯西征纪实》,(《清史杂考》,中华书局1957年版);庄吉发:《清世宗拘禁十四阿哥允褪始末》(台湾《大陆杂志》49卷2期);陈捷先《清世宗继统与年羹尧之关系》,(台湾《成功大学学报》第lO号);金承艺《从“允褪”问题

看清世宗夺位》,(台湾《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

期;《胤祯:一个帝梦成空的皇子》,同上,第6期;《胤稹非清世宗本来名讳的探讨》,同上,第8期)、黄培《清世宗与年羹尧之关系》,(台湾《大陆杂志》

万 

方数据更大。况且,他明知帮了胤稹早晚都要死,这

是何苦呢?因此,按照一些人所说,隆科多是

主动帮助胤稹篡位的,实是无任何好处的不智之举。故,隆科多只有在受康熙遗命情况下,才会死保胤稹,可谓尽忠臣之事。至于民间盛

传的胤稹进人参汤,隆科多矫诏等,都与遗诏不明有关,皆因王拔“误听”一事,是造成所有之谜的最大隐情。

而胤稹之所以伪饰事实,也是因王搂

“误认”,又不能当时公布汉文遗诏和遗命过

程,故使胤稹陷人难于讲出事实真相的境地。如果讲出事实经过,反而更给与诸皇子以口实,直接威胁自己的安危。这就迫使胤稹不得

不去伪饰遗命的过程,撇开马齐、马尔赛、王拔,让隆科多独受“顾命之苦”,转移大家视线,以隆科多所传遗诏为准,又无法求证。同时,增加七位皇子同受顾命之事,以坚其实。

但这已是雍正五、六年以后的说法,在反对胤稹的人都被诛灭之后,真正是“死无对证”

了。正因为是假的,才会漏洞百出,徒增众人疑惑,给胤稹继位笼罩了一层迷雾。况且,胤稹以一匹黑马的姿态彻底击败了众望所属的胤

祯,本就激发了人们的无数狂想。而胤稹有口难言的苦衷,又彻底让继位之谜“永远”地迷下去。这是胤祯个人的不幸,也是胤稹大幸

中的不幸,从此使他背上谋父、逼母、弑兄、

屠弟的万古罪名。

16卷4、5期;《史料、史学和雍正帝的即位疑案》,《陶希圣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台湾,1980年)、许曾重《清世宗胤稹继承皇位问题新探》,(《清史论丛》第4辑,1982年);杨珍《关于康熙朝储位之争及雍正继位的几个问题》(《清史论丛》第6辑,1985年)、《满文档案所见允褪皇位继承人地位的新证据》(《中国史研究》1990年3期)、《允褪皇位继承人地位问题研究》(1992年《清史论丛》)。另一种为雍正合法继位说,代表者:冯尔康《康熙朝的储位之争和胤稹的胜利》,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3期、

《康熙十四子胤褪改名考释》,《历史档案》1981年4期;《雍正继位之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版);史松《雍正并非篡权——雍正即位考辨》,

(《河北大学学报》1983年2期);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香港三联书店,1981年版)等

83

人。钱宗范《雍正传位乾隆原因浅议》(《清史研究

通讯》1987年3期)、张羽新《康熙因宠爱乾隆而传

位于雍正考——雍正夺嫡辨正》(《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2午1期)、郭成康《传闻、官书与信史:乾隆皇帝之谜》(《清史研究》1993年3期)等文认为,康熙帝晚年十分喜爱弘历,故传位于胤稹,雍正帝以弘历为皇位继承人,体现了康熙帝的意旨。此外还有吴秀良《康熙朝储位斗争纪实》(张震久、吴伯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杨珍《雍正继承皇位问题讨论综述》、《清史研究通讯》1984年1期)等文可以参考。

③朴趾源著:

《热河日记》卷55,参见林基中编:《燕行绿全集》第55册,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

版,第260页。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下编卷7,第11册,景宗实录二年十二月戊辰(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376页。

④胤稹继位后所宣布。见《清圣祖实录》卷300,康

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壬午,及《大义觉迷录》卷1。

⑤许曾重:《清世宗胤稹继承皇位问题新探》,《清史

论丛》第4辑,中华书局1982年版。他认为康熙是被隆科多、胤稹合谋毒死。胤稹捏造了七皇子同受遗诏之说。杨珍:《关于康熙朝储位之争及雍正继位的几个问题》,《清史论丛》第6辑,中华书局1985年版;及《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她认为康熙是心脑血管病,突然死亡,未留一言。故七位皇子和胤稹都未受遗命。本文同意七位皇子未受遗命之说。

⑥《皇清通志纲要》卷4下,著于乾隆十四年。作者

弘旺为允禊长子,雍正时期被拘禁,乾隆继位后赦免。

⑦【清】肖夷:《永宪录》卷1,撰成于乾隆十七年,

自谓皆录自邸抄,见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9页。

⑧《清圣祖实录》卷261,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丁

未;卷270,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壬戌。

⑨《清圣祖实录》卷268,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辛酉。可参见【清】李桓撰:《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9,宰辅九,马齐传,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第217—

220页。

⑩《清圣祖实录》卷291,康熙六十年三月丙子。.⑩有关隆科多与康熙的关系,可以见杨珍:《康熙朝

隆科多事迹初探》,载《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⑥@⑩[清]李桓撰:《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12,

宰辅十二,萧永藻传。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

万 

方数据第282页;第279页;卷9,宰辅九,嵩祝传。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第207—208页。

@《清世宗实录》卷l,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壬寅。⑩《清世宗实录》卷69,雍正六年五月己巳;卷72,雍正六年八月乙酉;卷123,雍正十年九月乙酉。⑩《清世宗实录》卷2,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癸卯,丙午。

@《清世宗实录》卷2,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甲寅,癸亥,乙亥,壬申。

⑩《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6,雍正元年四月十八

日。“朕在藩邸……皇考知朕中立不倚”。此后,他在

《清世宗实录》卷22,雍正二年七月丁巳等处,说过

“与人不结党,不结仇”,虽有伪饰,但也反映了胤稹为皇子时的处世之道。

①[清]李桓撰:《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11,宰辅十一,王披传。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第262—267页。

◎[清]肖寅:《永宪录》卷2上,第123页。②[清]李桓撰:《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12,宰辅十二,王顼龄传。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第280.页。《清世宗实录》卷7,雍正元年五月壬午,“加武英殿大学士王顼龄为太子太傅”。卷2l,雍正二年六月癸未,“大学士王顼龄请致仕。著仍在内阁

办事。”卷35,雍正三年八月,王顼龄病故。

@③《清世宗实录》卷2,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癸亥。@《康熙朝起居注》,康熙五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记康熙所说:“手颤头摇,观瞻不雅;或遇心跳之时,

容颜顿改”。康熙五十六年冬天,康熙腿肿下不了地,

应是心脑血管病的典型症状。他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有得脑梗塞的可能,影响行动和说话的功能。④王拔在康熙六十一年,周岁为77岁。见《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11,王拔传,第263页。

◎《上谕内阁》卷1,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御史杨保等参奏鸿胪寺官,宣读大行皇帝遗诏时,未宣汉文”。胤禳的解释:“宣读清字诏书,时大小臣工既已共闻,即与宣读汉字诏书无异”。

③王钟翰:《清史满族史讲义稿》,鹭江出版社2006年版,第242—284页。

◎《永宪录》卷4,雍正“八年秋,因怡亲王薨,降旨矜卸允褪,欲加委任。相传令大学士马尔赛谕及圣意,回奏有杀马尔赛方任事语”,第309页。说明允枢恨马尔赛等入骨,必与传位受其阻止有关。①⑨[清]肖爽:《永宪录》卷l,第49页。②《清圣祖实录》卷253,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庚戌。@《清世宗实录》卷62,雍正五年十月丁亥。

四 : 雍正继位新解

科多传遗诏,大局已定。

据《永宪录》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乙未午刻,“传大行皇帝遗诏。皇四子雍亲

82

方数据王为人贵重,事朕以孝,政事皆好,堪膺大

任”。固但没有永远不透风的事情,遂有朝鲜史

料、《永宪录》、《皇清通志纲要》等等,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和谈资。王拔其人其事,也就成为当时人们关心的对象。在《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宰辅传中,王拨的小传超过与之同期的四位大学士,是最多的,资历更好的马

齐,却只有一篇。在康熙过世、胤稹登基前

后,所记王拨都有不同,凸现了他在这段时期

的境遇,反映了其背后隐藏的故事。

而马尔赛、马齐、隆科多在关键时刻,遵

照遗诏,坚决地支持胤稹。特别是马尔赛、马

齐现身证明胤稹继位的合法性,对安抚群臣,

使其他皇子“哑口无言地接受”,稳定朝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隆科多手握兵权,则

保证了胤稹的顺利继位。这应是上述三人多极其迅速获得信任重用的最根本原因。

王换则因“误”之事,差点断送了胤稹的“性命”,故胤稹能不恨他吗?表面上因王

拨有顾命之功,胤稹还要“召公奖誉久之”,

而王拔辞谢“老臣何敢居功也”。可谓君有君德,臣有臣义。但胤稹是“有苦说不出”,又

不能公开宣布王拔之罪。故胤稹只能实行

“阴谋”,不公开惩罚王拨,却折腾其子,使

损不能营葬,让其受到应有的惩罚。后乾隆觉

得乃父做的太过分,遂赐恤祭葬如例。又接连

“平反”允禊等人,对康熙朝储位之争盖棺论

定,有了最后的“公断”。

第五,在康熙心中,胤稹、胤祯份量都很

重,甚至可能胤稹更弱一些,以致于康熙迟迟不能决断。但为何康熙最终选择胤稹呢?这应

当是康熙临终的考虑。康熙一生以国家百姓为

念,可谓英主。选择嗣皇,不仅仅是谁当皇帝的事,更重要的是谁更有利于国家社稷,这是英主必然要考虑的事。蟹在康熙被迫做出一生最难决定的事的时候,他会从现实出发,而不是更喜欢谁。胤祯最不利的条件是不在京城。

如果定胤祯为嗣皇,皇位要空待二十余日,岂不危及国家社稷,这是为国为民的康熙必然要

想到的,也是他放心不下的国事’。因此,在未料到自己即将于十一月十三日过世之事,当年四月,康熙仍命胤祯回西北之时,就已经注定

了胤祯的最终命运。在大渐时刻,可能康熙内

雍正继位 雍正继位新解

心更倾向于胤祯,但皇位虚待二十余日的后

。[www.61k.com]

果,最终促使康熙“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

计”,决定了胤稹。可谓时也!命也!诚非虚

语!

至于有学者认为是隆科多;胤稹合谋毒害,篡夺了皇位,殊不可能。康熙大渐,身边肯定有太监、御医El夜随侍,喂服汤药要经过他们之手。因此,毒害康熙,必须要有太监等

人的配合。以康熙在世时之明,隆科多、胤稹要在康熙身边培养自己的铁杆同党,难度很

大。要在大渐的短短几El,避开其他皇子的耳目,就能收买康熙身边的太监、御医,使他们

愿冒祸灭全家的下场,毒害康熙,也可谓巨难。因此,康熙当是正常死亡。

也有人认为,在康熙正常死亡授命胤祯或未留遗命的情况下,胤稹与隆科多合谋篡位或夺位。从康熙之死算起,隆科多措施得当,布置周密,果断干练,确是将才,保证了胤稹的

顺利登基。但这也是步军统领的份内职责,不

能就说,他与胤稹之前的关系就如何好,宁死

也愿意帮助胤稹篡位。相反,隆科多却有

“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锄的预

言,颇有先见,深知其中的危险。既然他明白,还辛苦帮胤稹篡位,丢掉自己的性命,为

何?不如让胤祯顺理成章的继位,自己照样也

能获得荣华富贵。何况,胤稹论势力还不如允禊集团呢。因此,如果在康熙没有明诏胤稹继位的情况下,隆科多帮胤稹比帮胤祯冒的风险

①为了对比胤稹与胤祯,利于行文,在下文中统一称雍正为胤稹;皇十四子允祯(胤褪)为胤祯;其他皇子依“允”字称谓。

②孟森在《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实》得出雍正帝矫诏夺位的看法。此后,学术界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胤祯为康熙晚年属意,雍正继位存疑。代表作有:王钟翰《清世宗夺嫡考实》、《胤祯西征纪实》,(《清史杂考》,中华书局1957年版);庄吉发:《清世宗拘禁十四阿哥允褪始末》(台湾《大陆杂志》49卷2期);陈捷先《清世宗继统与年羹尧之关系》,(台湾《成功大学学报》第lO号);金承艺《从“允褪”问题

看清世宗夺位》,(台湾《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

期;《胤祯:一个帝梦成空的皇子》,同上,第6期;《胤稹非清世宗本来名讳的探讨》,同上,第8期)、黄培《清世宗与年羹尧之关系》,(台湾《大陆杂志》

方数据更大。况且,他明知帮了胤稹早晚都要死,这

是何苦呢?因此,按照一些人所说,隆科多是

主动帮助胤稹篡位的,实是无任何好处的不智之举。故,隆科多只有在受康熙遗命情况下,才会死保胤稹,可谓尽忠臣之事。至于民间盛

传的胤稹进人参汤,隆科多矫诏等,都与遗诏不明有关,皆因王拔“误听”一事,是造成所有之谜的最大隐情。

而胤稹之所以伪饰事实,也是因王搂

“误认”,又不能当时公布汉文遗诏和遗命过

程,故使胤稹陷人难于讲出事实真相的境地。如果讲出事实经过,反而更给与诸皇子以口实,直接威胁自己的安危。这就迫使胤稹不得

不去伪饰遗命的过程,撇开马齐、马尔赛、王拔,让隆科多独受“顾命之苦”,转移大家视线,以隆科多所传遗诏为准,又无法求证。同时,增加七位皇子同受顾命之事,以坚其实。

但这已是雍正五、六年以后的说法,在反对胤稹的人都被诛灭之后,真正是“死无对证”

了。正因为是假的,才会漏洞百出,徒增众人疑惑,给胤稹继位笼罩了一层迷雾。况且,胤稹以一匹黑马的姿态彻底击败了众望所属的胤

祯,本就激发了人们的无数狂想。而胤稹有口难言的苦衷,又彻底让继位之谜“永远”地迷下去。这是胤祯个人的不幸,也是胤稹大幸

中的不幸,从此使他背上谋父、逼母、弑兄、

屠弟的万古罪名。

16卷4、5期;《史料、史学和雍正帝的即位疑案》,《陶希圣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台湾,1980年)、许曾重《清世宗胤稹继承皇位问题新探》,(《清史论丛》第4辑,1982年);杨珍《关于康熙朝储位之争及雍正继位的几个问题》(《清史论丛》第6辑,1985年)、《满文档案所见允褪皇位继承人地位的新证据》(《中国史研究》1990年3期)、《允褪皇位继承人地位问题研究》(1992年《清史论丛》)。另一种为雍正合法继位说,代表者:冯尔康《康熙朝的储位之争和胤稹的胜利》,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3期、

《康熙十四子胤褪改名考释》,《历史档案》1981年4期;《雍正继位之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版);史松《雍正并非篡权——雍正即位考辨》,

(《河北大学学报》1983年2期);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香港三联书店,1981年版)等

83

雍正继位 雍正继位新解

人。(www.61k.com]钱宗范《雍正传位乾隆原因浅议》(《清史研究

通讯》1987年3期)、张羽新《康熙因宠爱乾隆而传

位于雍正考——雍正夺嫡辨正》(《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2午1期)、郭成康《传闻、官书与信史:乾隆皇帝之谜》(《清史研究》1993年3期)等文认为,康熙帝晚年十分喜爱弘历,故传位于胤稹,雍正帝以弘历为皇位继承人,体现了康熙帝的意旨。此外还有吴秀良《康熙朝储位斗争纪实》(张震久、吴伯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杨珍《雍正继承皇位问题讨论综述》、《清史研究通讯》1984年1期)等文可以参考。

③朴趾源著:

《热河日记》卷55,参见林基中编:《燕行绿全集》第55册,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

版,第260页。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下编卷7,第11册,景宗实录二年十二月戊辰(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376页。

④胤稹继位后所宣布。见《清圣祖实录》卷300,康

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壬午,及《大义觉迷录》卷1。

⑤许曾重:《清世宗胤稹继承皇位问题新探》,《清史

论丛》第4辑,中华书局1982年版。他认为康熙是被隆科多、胤稹合谋毒死。胤稹捏造了七皇子同受遗诏之说。杨珍:《关于康熙朝储位之争及雍正继位的几个问题》,《清史论丛》第6辑,中华书局1985年版;及《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她认为康熙是心脑血管病,突然死亡,未留一言。故七位皇子和胤稹都未受遗命。本文同意七位皇子未受遗命之说。

⑥《皇清通志纲要》卷4下,著于乾隆十四年。作者

弘旺为允禊长子,雍正时期被拘禁,乾隆继位后赦免。

⑦【清】肖夷:《永宪录》卷1,撰成于乾隆十七年,

自谓皆录自邸抄,见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9页。

⑧《清圣祖实录》卷261,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丁

未;卷270,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壬戌。

⑨《清圣祖实录》卷268,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辛酉。可参见【清】李桓撰:《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9,宰辅九,马齐传,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第217—

220页。

⑩《清圣祖实录》卷291,康熙六十年三月丙子。.⑩有关隆科多与康熙的关系,可以见杨珍:《康熙朝

隆科多事迹初探》,载《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⑥@⑩[清]李桓撰:《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12,

宰辅十二,萧永藻传。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

方数据第282页;第279页;卷9,宰辅九,嵩祝传。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第207—208页。

@《清世宗实录》卷l,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壬寅。⑩《清世宗实录》卷69,雍正六年五月己巳;卷72,雍正六年八月乙酉;卷123,雍正十年九月乙酉。⑩《清世宗实录》卷2,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癸卯,丙午。

@《清世宗实录》卷2,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甲寅,癸亥,乙亥,壬申。

⑩《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6,雍正元年四月十八

日。“朕在藩邸……皇考知朕中立不倚”。此后,他在

《清世宗实录》卷22,雍正二年七月丁巳等处,说过

“与人不结党,不结仇”,虽有伪饰,但也反映了胤稹为皇子时的处世之道。

①[清]李桓撰:《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11,宰辅十一,王披传。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第262—267页。

◎[清]肖寅:《永宪录》卷2上,第123页。②[清]李桓撰:《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12,宰辅十二,王顼龄传。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第280.页。《清世宗实录》卷7,雍正元年五月壬午,“加武英殿大学士王顼龄为太子太傅”。卷2l,雍正二年六月癸未,“大学士王顼龄请致仕。著仍在内阁

办事。”卷35,雍正三年八月,王顼龄病故。

@③《清世宗实录》卷2,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癸亥。@《康熙朝起居注》,康熙五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记康熙所说:“手颤头摇,观瞻不雅;或遇心跳之时,

容颜顿改”。康熙五十六年冬天,康熙腿肿下不了地,

应是心脑血管病的典型症状。他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有得脑梗塞的可能,影响行动和说话的功能。④王拔在康熙六十一年,周岁为77岁。见《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11,王拔传,第263页。

◎《上谕内阁》卷1,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御史杨保等参奏鸿胪寺官,宣读大行皇帝遗诏时,未宣汉文”。胤禳的解释:“宣读清字诏书,时大小臣工既已共闻,即与宣读汉字诏书无异”。

③王钟翰:《清史满族史讲义稿》,鹭江出版社2006年版,第242—284页。

◎《永宪录》卷4,雍正“八年秋,因怡亲王薨,降旨矜卸允褪,欲加委任。相传令大学士马尔赛谕及圣意,回奏有杀马尔赛方任事语”,第309页。说明允枢恨马尔赛等入骨,必与传位受其阻止有关。①⑨[清]肖爽:《永宪录》卷l,第49页。②《清圣祖实录》卷253,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庚戌。@《清世宗实录》卷62,雍正五年十月丁亥。

本文标题:雍正继位-雍正继位那天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801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