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康熙微服私访-康熙微服私访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1-15 所属栏目:短篇小说

一 : 康熙微服私访的故事

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经过千百年所流传下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那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和社会观念。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康熙微服私访》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www.61k.com)

《康熙微服私访》

相传康熙一次南巡,提前启程,没及时通知南方的官员,刚到江南某镇,遇到大雨,皇家浩大游船只能靠岸,两岸随驾的大队人马也到衙门里找地方避雨。康熙贪恋江南美景,看见雨渐渐小了,于是着便装悄悄带几个护卫乘船闲游,来到一个水乡小镇,正好路过岸边一家绣楼,看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绣一幅好大的骑士猎虎图,于是停船靠岸,进去仔细观看,竟是一群满族少年狩猎图,康熙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爱不释手,就和绣楼里的绣娘闲聊起来,想要买下。

绣娘始终背对来客,头也不抬,专心绣着这幅美图,反复说到这幅绣图给多少钱也不能卖,一打听,这幅绣图是当地刘知府给家父绣的寿礼,已经绣了三年,绣娘还说:知府下令,就是康熙皇上派来的收绣官也不能卖,康熙有些不悦,就带着那几个人走了。

由于下雨,康熙等人进了一家茶馆,想上二楼看看水乡小镇的风景,小二说楼上是给刘知府设的品茶专座,除非皇上来了,任何人都不能上去,康熙只好在楼下慢慢品着热茶,觉得不是滋味,就和小二闲聊,问那位知府叫啥名?店小二小声说道:我只知道刘知府有个外号,叫刘八斗,真不知道大名叫啥,听说有一回刘知府给他老爸乔迁新居,家丁抬着几个装满金银的木箱突然掉了底儿,撒了一地,账房先生赶紧拿来一些装米的斗,这几箱金银珠宝装了整整八斗,于是老百姓给刘知府起了个外号:刘八斗。

这店小二的话匣子一打开就讲了起来,他说人家刘八斗为官有一个特点,就是经常下去体察民情,微服私访,七洲八县,月月不落,每到一处都能查出属下为官的毛病,说白了,人家下去就是挑点毛病,想法捞点银子罢了。店小二还说刘八斗虽然爱财如命,但是人家取之有道,凡是清官,好官的钱一律不要,专治理那些受贿的贪官,店小二的一席话话让康熙听得直入迷。

赶上下雨,茶楼里又来了几位茶客,店小二急忙过去招待客人,康熙喝的心里暖暖的,起身想要结账回到船上,无意中听到那几个来客也说起了刘八斗,康熙一边听着,慢慢坐下,又续了一杯茶水,仔细听着那几位客人讲刘八斗的事。

那几个人七三八四的说起刘八斗前几天去江北县办差,把那里的县太爷给拿下了,原来江北县令姓高,爱喝酒,每天三顿,顿顿必饮,整天喝的迷迷糊糊,百姓给他起的外号:高迷糊。前天他在衙门里办案,原告被告已经审完,就等判决,高迷糊却趴在案台上,呼呼的睡着了,两边的衙役都习惯了,只好坐下,不一会儿,衙役们也都睡着了。原告被告也不敢吭声,大堂内呼噜声一片。

康熙微服私访 康熙微服私访的故事

碰巧知府刘八斗来县衙找高迷糊,安排为康熙南巡增派护卫等事宜,一看衙门外围观了好多百姓,可衙门里的衙役和高县令都在堂中睡觉,而且衙门里酒气熏天,刘八斗气的走向案子边,猛地一拍案板,高迷糊一惊,坐了起来,眼睛依旧闭着,嘴里骂道:妈的,谁这么大胆,本老爷刚眯一会儿,就整这么大动静,拖下去,重打二十,刘八斗一手挥过去,啪的一下,又把高迷糊的官帽打在地下,高迷糊睁眼一看,是知府刘八斗,吓得立即起来鞠躬,连连作揖。

高迷糊知道刘八斗爱银子,急忙小声对刘八斗说,下官已经把一千两银子给您准备好了,就装在外边马车上,正要给您送去,一会儿就给您拉走。这刘八斗心知肚明,官员酗酒办案依大清律必须罢官,面对堂里堂外的百姓,也得给自己维护一下做知府的尊严,这样对堂下围观的草民也有个交代,于是刘八斗亲自升堂,满脸严肃,当堂宣布:高县令酗酒办公,断案懒惰,堂纪涣散,赎视律法,庭戒不整,厉律不威,依大清律判决如下:罚银五百两,由县府衙门承担,免去江北县首一职,降为河北代县,两日内筹够罚银,戒酒七日后,再去河北赴任。

其实傻瓜都知道,代县还是县令,只不过挪个窝,刘八斗养着高迷糊这些有点小错的县官,还能收一些可观的银子,何乐而不为呢?康熙听完,觉得当下的官员在百姓口中印象极为不佳,心里大怒,但是康熙早就知道这位知府名叫刘福,他父亲刘德是康熙小时候的伴读,康熙念从小和他一起在宫里读书,咋说也是少年时的同窗,所以对刘德很照顾,好多年前刘德还没成家,就让其在江浙为官,每次江南之行,皇家人马,吃喝费用,也花了刘家不少银子,虽然这几年有好多官员检举刘福收刮钱财,康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了了之。

品茶结束,康熙乘小船回到大船渡口,只见码头上人山人海,一大批官员顶着小雨,浑身湿透,都在焦急地观望,看见皇上回来,岸上的人扑通一下全都跪下,高呼万岁过后,康熙上岸,刘八斗带着各地官员向皇上请罪,接驾来迟,康熙笑了笑,老半天才说:平身!

康熙登上龙舟,马上叫过来其他几个省的官员,把刘八斗晒在一边,当场拟圣旨,大意是:今后朕在各省兴建的行宫一律从简,各省,州,府,县决不能将建造行宫的银两摊派于民,命刘八斗交出知府官印,罢免官职,带罪办差,速去杭州督建那里的行宫,接下来又免去原江北县令高迷糊其职,没收其家产,去新疆从军。

后来刘八斗去了杭州,督建康熙的行宫,由于急需银子,不让摊派,刘八斗只好把这些年收刮来的银子掏出来,当然是好大的一大笔,拿去为康熙修建行宫。

刘八斗花费千两银子,用时三年才绣好的那幅满人猎虎图,原本是送给父亲祝寿,改送给康熙皇帝的生日的礼物,一来感谢康熙不忘父辈少年时的同窗之情,二是感谢康熙没有治他于死地。

刘八斗真心悔改,在江南为官多年始终清正廉洁,让康熙很满意,后来康熙的几次南巡,都是用聪明的智慧把江南各省的一些贪官狠狠治了一把,但是这种办法却将清朝腐败的毒苗从此埋下,清朝的腐败才刚刚开始。

康熙简介: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入关后第2位皇帝。从1662年至1722年,他一共上任六十一年。

康熙皇帝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他开创康乾盛世,14岁在孝庄太后的帮助下除掉瓜尔佳·鳌拜(四个辅政大臣之一)。亲政之后,他又平定吴三桂之叛乱,紧接着用福建水师施琅,打败郑氏家族第二代传人郑经,后来,他又平定北方的葛尔丹,被称为“千古一帝”

二 : 康熙微服访下营

??时光飞逝,转眼间,曾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已远离人世近300年了。当年的康熙皇帝虽是那么英明神武,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但他同样是个凡人,他跟所有凡人一样,除了尽一个皇帝的职责而勤于政事之外,也吃五谷杂粮,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亲情,也喜欢女人,也爱好交游。他在61年执政中期,也曾到过天津市蓟县下营镇,遍访了那里的青山绿水,名胜古迹。其间,除了游玩之外他还在这里为他最宠爱的二皇兄裕亲王福全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以便及早建立陵寝,令其将来有个理想的归宿。??康熙皇帝那次到下营来,呆了较长一段时间。为了出行方便,他舍去了皇帝的威风,轻车简从,不事张扬,始终身着便装。有时扮作游客,三五人结伴同行;有时扮作算命先生,独来独往,想方设法掩盖其真实身份。以至于他在这里发生的一切有趣儿的故事,过了很长时间才被披露并传播开来。????中营一宿风流恨????康熙皇帝微服访下营时,所流传下来的第一个故事就发生在当地的中营村。??中营,是明嘉靖年间蓟镇总兵戚继光将军重修蓟北长城时所设置的一处兵营。清兵入关后,这里撤掉了关防,逐渐演变成村落,但中营的名称却一直沿用至今。??一次,康熙皇帝扮作一名绅士,带着几名臣工来到中营地界。白天,他们踏勘了附近所有的山山水水,虽然没能找到理想的风水宝地,却也饱览了一番这里美丽多姿的风光。晚上,他们就住在了中营村一户土财主家。??房东虽然是个土财主,但眼珠子却很独。他看得出这几位游客个个气宇不凡,绝非一般人物。特别是这位脸上有几个浅白麻子的“绅士”,更是出类拔萃。只见他中等身材,目光如炬,龙行虎步,举止沉雄,浑身散发着几分儒雅之气,同时,又带着几分凌人的威仪。土财主左看右看,越看越心惊,只觉得这位“绅士”不是朝中大臣,就是皇亲国戚,如今屈居自己的茅屋草舍,岂不是委屈了人家?如果待承好喽,将来自己可能受益无穷,如果待承不好,也可能就离祸且近了。土财主想到这里,情不自禁,打了一个激灵,于是,赶紧杀鸡宰羊,倾其所有,置办了一桌极具山野特色的酒席,盛情款待这班客人。特别是在筵席当中,还把自己的小女儿凤儿叫上来侍宴,竟把康熙皇帝侍候得眉开眼笑。??凤儿是个年仅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女,颇有几分姿色,又带着几分山乡特有的野性风韵。饮宴之际,康熙皇帝不免多看了几眼,待到三杯酒下肚之后,醉眼朦胧之时,就更觉得风儿娇娆可爱啦。尽管他的后宫美女如云,但“家花不如野花香”嘛!只不过他做为一个皇帝,不得不顾及身份,在一个山野农家,无论如何,也不能放浪形骸。他明白,这种事只能随缘而已。??席间,康熙皇帝的这些表情,早已被他的一位侍卫太监看在眼里,并通过这些表现摸到了康熙皇帝的心脉。太监天生就是逢迎皇帝的,他没用细想,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酒足饭饱之后,这名侍卫太监和土财主单独进行了一次秘密谈话,究竟谈了些什么,谁也不知道。但只见这次谈话结束之后,土财主六神无主,迟迟疑疑地派人把自己的爱女凤儿送到康熙皇帝的居室侍寝去了。??经过一宿的鱼水之欢,康熙皇帝春风满面。第二天,他就要离开中营,再到别的地方去巡游了。临行前,康熙皇帝叫人拿出百两黄金酬谢了土财主,同时表示,自己回去以后,一定把他的女儿凤儿小姐风风光光地娶过门儿。可事后,康熙皇帝不知是由于政务繁忙顾不过来,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始终没能履行诺言,连仆从、信使也再没登过土财主的家门。??古时候,女德最讲节烈。凤儿虽与康熙皇帝只有一夕之缘,已是不能再嫁,特别是后来知道了康熙皇帝的真实身份,更是不敢再嫁。原因是凤儿已成为康熙皇帝的女人,如果有人胆敢把凤儿另嫁他人,万一康熙皇帝想起此事,前来迎娶不成,那么,另嫁凤儿之人岂不是犯了弥天大罪?到那时,不知会有多少人要掉脑袋哪!??凤儿就这样,嫁也不是,不嫁更苦,终日以泪洗面,只有抱着一线渺茫的希望,苦熬岁月。等啊,盼啊!盼得脸上的青春色泽渐渐淡去,盼得皱纹渐渐爬上了额头,盼得黑发渐渐变成了白发……最后,这可怜的大山深处农家女,还不到40岁,便郁郁而终。风儿死后,被埋在了中营村北的龟山颈部,当地管这里叫“王八脖子”。现在,距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经300多年了,但王八脖子上仍有一座孤女坟,据说,那就是土财主的小女儿——凤儿的香魂幽居之所。????堪舆惊魂野猪岭????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为皇家遴选陵址,一般都是在其活着的时候进行,目的就是为了提前精心建造陵园,以备不时之需。康熙皇帝亲自为其二皇兄福全办理此事,更是另有深意,但不幸得很,当他在当地刘庄子村村东的野猪岭上勘察时,只因一个小小的疏忽,而遭受了一场严重的惊吓,这场惊吓,几乎令他心胆俱裂。不久,裕亲王福全闻之此事,心中颇为不安,却又感激莫名,从而对康熙皇帝更加忠心耿耿。??康熙皇帝与他皇兄福全感情深厚由来已久。当玄烨还是个6岁的孩子时,一次与他7岁的二哥福全和3岁的弟弟常宁一起,给他们的父亲顺治皇帝请安。顺治皇帝一时高兴,就问他们:“你们长大以后,都打算干些什么呀?”常宁由于太小,没答得上来。玄烨却慷慨陈词:“待长而效法父皇,黾勉尽力。”(见《清代宫廷史》)意思是说,等我长大了,要像父亲那样,竭尽全力,把国家治理好。福全接着说:“愿做贤王,辅政建功。”意思是说,我愿意做个贤德的王爷,帮助皇上做事,建功立业。顺治皇帝听了,全当孩子话,一笑了事。玄烨和福全却都记在了心里。从那时起,俩人的感情一直很深。玄烨8岁即帝位,14岁便封福全为裕亲王,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又封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福全终其一生,恪守初志,忠心辅佐玄烨,“入而预闻大政,出而翊赞戎机”(见裕亲王墓碑),为巩固康熙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康熙皇帝亲自为福全勘选陵址,除了方便提前精心建造陵园之外,还在于表示对福全恩宠有加和抚慰与劝勉之心。??其实,看风水,选墓地,也是个相当累人的活儿,特别是勘选皇家的陵址更是如此,在整个勘选过程中,要踏察山山水水,手脚心智并用,优中选优。在正常情况下,堪舆人也会累得筋疲力尽,遇到特殊情况,大喜、大悲、大惊,尤其难免。??这天,康熙皇帝带着礼部、钦天监的官员和侍卫数人,身着便装,在当地向导的引领下,一齐踏勘到当地刘庄子村村东,见到这里有一条南北向长岭,脉头源自北面高山,岭身绵绵,平坦中微微隆起;岭上土质肥厚,有良田数顷;果树星罗棋布,青翠繁茂,果实累累;岭下沟谷,细水潺潺,清澈见底,直至岭前,群流荟萃;长岭周边,群山环抱,后靠前照,左拱右卫,一应俱全。康熙皇帝看了,心中窃喜,暗道:“这不正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吗?”可到这时他才想起,忘了事先打听一下这里的地名叫什么,于是,赶紧向向导询问。向导说:“这里叫野猪岭。”康熙皇帝心里一惊,“哦”地倒吸一口凉气,他想“这还了得?我这个皇帝叫“康熙”,这里的地名叫“野猪岭”,猪吃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从这儿,他又想到“三国”时期,刘备的副军师庞凤雏先生遇落凤坡而亡、蜀汉丞相诸葛武侯遇五丈原而殒的故事。这二人都是胸罗万象,当世奇才,却都免不了犯地名的噩运。如今,这噩运很可能又要落到自己身上,怎不让人害怕?康熙皇帝越想越心惊,浑身冒冷汗。他一声令下:“赶快离开此地!”说完抽身便走,众随从紧随其后。慌乱中大多不明所以,只有钦天监官员——比利时传教士郎世宁稍加思索,便明白了八九。于是问道:“陛下,是不是讨厌这‘野猪岭’三个字?果真如此,倒可以大放宽心!”康熙皇帝将信将疑,只回头看了看郎世宁,继续向前疾行。郎世宁一边紧追慢赶,一边气喘吁吁地说:“您是天之骄子,普天之下,谁敢不尊?再者,猪最怕狼。这野猪岭上,有我郎世宁在您左右护持,还有什么可在意的?”康熙皇帝听完,心里豁然一亮,只觉得阵阵山风袭来,浑身凉快了许多。回想起刚才的失态,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了挽回颜面,故作没事人似的仰面一笑,辩解道:“我有什么可在意的?只不过是想跟大家比比脚力而已!”一场虚惊,就这样烟消云散。福全的陵址,最后选在了下营地区东端的黄花山下,至今遗迹犹存。 #p#副标题#e#????结拜隐士魏三元????下营是当地一个最大的村镇,同时也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平时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都非常繁荣。??这天,康熙皇帝正身着便服,一个人在下营大街上游逛,欣赏这座小小山城的别样风情。突然,前面一阵嚷叫吆喝,一下子把他的游兴拉了回来。他紧走几步,来到近前,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一群人中,一位虎背熊腰、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正揪着一位面黄肌瘦的小伙子,举拳要打。旁边有的人气愤地说:“该打,谁叫那小子偷人钱包?”也有的意见相反,说道:“这孩子也怪可怜的,他偷也是迫不得已,东西既然讨回来了,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好!”但不管怎么说,那大汉凶相依然。这时,突然有人说道:“快放手。”声音不大,但很有威势。只见那大汉浑身一震,立刻放下拳头,站到了一旁。一位山民打扮的中年清秀男子排开众人,走到近前,似抚慰又似责备地说:“大楞,你这毛躁脾气怎么总也改不了呢?”说着,又随手指指蜷缩在一旁的黄瘦小伙儿道:“这孩子的根底你也知道,家里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还得奉养多病的老妈,你帮不了也就罢了,对这么个可怜的孩子,怎么能说打就打?他能经得起你几拳?”那大汉毕恭毕敬地听着,脸上一阵子红,一阵子紫,待中年清秀男子把话说完,倏的冲到面黄肌瘦的小伙子跟前,劈手把刚才从他手里夺回来的一个小钱包又塞到他的怀里,扭身冲出人群,一溜烟儿似的跑了。黄瘦小伙儿又感激又羞愧地看了看中年男子,也挤条人缝儿溜走了。“好!”“好!”人群里爆发起一阵热烈的喝彩声。康熙皇帝趁机一打听,原来,那中年男子就是当地妇孺皆知、人人敬重的隐士魏三元。??这个魏三元,是下营地区青山岭村人,祖上也是有财有势的主,到了他这代才逐渐衰微,只能靠自己的辛勤劳作维生了。其实,这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有才有学,有胆有识,急公好义,扶危济困,酷爱结交有识之士为友,唯独不愿考取功名,不肯钻营仕途。当地人背后恭称他为魏圣人,当面则亲切地称之为魏先生。刚才那两个被偷和偷人的人都与他非亲非故,但凭他的声望,仅三言两语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把一场年轻人之间的激烈纷争化解于无形。??康熙皇帝来下营已非一日,对魏三元的事迹早有耳闻,很想结识一下。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今天在此巧遇,怎能错过?他紧走几步赶上魏三元,抱拳一揖,友善地说:“魏先生,请留步!”山民打扮的魏三元一愣,只见同自己打招呼的这位绅士也是位中年人,操着一口的京腔,而且素未谋面,很有可能来自京师的匆匆过客,但人家既然那样彬彬有礼,自己也不能失了礼数。于是也赶忙抱拳一揖道:“这位老客是在叫我吗?”康熙皇帝摆摆手说:“不客气,我叫黄熙,自京前来,已非一日,久闻先生大名,无缘识荆,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故而不揣冒昧,想请移玉那边茶肆小叙,不知肯否赏光?”魏三元见这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京客相貌不俗,谈吐儒雅,非常喜欢,欣然应允。伸手一引爽快地说了一声:“请!”??茶肆里环境整洁,人来人往,热气腾腾。茶客们的谈话声与茶博士的应喏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俩人聊的内容相当广泛,他们从过家之道聊到了诸子百家,从民间疾苦聊到了国家大事,从亲身见闻聊到了历史著述。而且聊得深浅适度,见解语语中的。他们越聊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相约在茶肆结拜为异性兄弟。原来俩人乃同年同岁,只是魏三元的生日大些为大哥,康熙皇帝的生日小些为二弟。结拜之后,康熙皇帝还应邀到魏三元的青山岭村家中小住,以便二人多一些盘桓的机会。????鹰盘松下迎义兄????青山岭名副其实,背靠高山,脚踩长岭,松柏常青,涌泉常绿,土地肥沃,农果丰腴。魏三元家人口较多,虽然吃喝不愁,但住房却比较紧张。康熙皇帝为了不让拜兄畏难,硬是谢绝主人挽留,住进了村中的衙门,吃饭和聊天儿则始终和大哥在一起。??青山岭的衙门座落在村子的正中央。衙门不大,人数不多,然而级别却不低,有清一代,衙门中首席官员,不是千总,就是把总。衙门的职责就是代表朝廷看护山林,维护地方治安。这样一个衙门为什么能叫自己的拜弟住进去,魏三元的心里当然有个小九九。但二弟不说,做大哥的也就不问。然而当地人都知道,自魏三元的这位拜弟住进衙门之后,衙门里的公差倒没有原来那么横了,看山的事松懈了,逮人、打人、罚人的事更是没有了。对此,有的人看在眼里,装在心中。个别人忍不住就去问魏三元,想弄个明白,魏三元笑而不答,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这所衙门至今保存的比较好,只不过物虽是而人已非。??康熙皇帝来青山岭时,魏三元地里农活已基本结束,日常就餐同往年一样,已从每天的三餐改为两餐。每天巳初时分,魏三元吃罢早饭,就背起背架,拿起斧头,攀上北山翻到后坡去砍木柴;未末申初时分,才背柴下山,等到了家,掸净衣裤洗完脸,该吃第二餐时,已到酉末时节,此时,红日已转到西山顶上去了。魏三元砍木柴并不简单,这乃是他的一条生计,他以家传的绝技把木柴烧成优质木炭,再担到下营街上去卖,换些钱财,以便资补家用。??康熙皇帝住进青山岭千总衙门之后,他的随行人员也跟着住了进去,但他们是干什么的,相互间又是什么关系,外界照样没人知道。开始还有人好奇,几天后,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康熙皇帝与魏三元吃完第二餐后,天色已晚,于是俩人便在衙门或魏家谈天说地。第二天上午巳初,他则独自或与随行人员一起上山,一边逛景览胜,一边勘察风水。“堪舆惊魂野猪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段时间之内。到了未末申初时分,他就来到村后山路旁的一棵老松树下,坐迎结拜大哥从后山砍柴归来。??魏三元砍柴的后山,山高坡陡,原来没有名字,山梁上横亘着一条巨龙一样的北齐石长城。每座山峰上有一座敌楼,当地人为了出行方便,就把这些山峰按照“头道楼子、二道楼子……”这样的顺序称呼之。魏三元每天自后山砍柴归来,负重200来斤,沿着险峻崎岖的羊肠小道顺坡而下,简直是如履平地。可康熙皇帝在下面翘首仰望,却觉得惊险万分,总以为魏三元随时都有摔倒在地,滚落山崖的可能,一直等到结拜大哥来到眼前时,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到实处。??康熙皇帝坚持不懈的迎接拜兄魏三元时倚坐的那棵古松,就长在青山岭村北面路旁的一道小山梁上。这道山梁薄薄的山皮土下面便是巨厚层页岩,但是那棵古松却至今根深叶茂,树干已有一搂多粗,树冠像一只巨大的圆盘,遮地面积达半亩左右。说也奇怪,自康熙皇帝来树下迎接拜兄回家的事开始后,这里就飞来了一只巨型雄鹰,整天盘踞于松树之上,似与康熙皇帝为伴,又似为康熙皇帝望风。魏三元每次下山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雄鹰盘旋踞守于松顶,来到近前,才能看到自己的拜弟在树下相迎。直到康熙皇帝回京后,那只巨大的雄鹰才消失得无影无踪。后人为表纪念之意,特地把这棵松树命名为“鹰盘松”。这件事听起来着实让人感到有些玄乎,但当地的老年人言之凿凿,而且,村里还在这棵古松的四周浆砌了坝台,然后填上好土,垫成平地,树旁挂上名人书法牌匾——“鹰盘松”三个大字异常醒目,从而使之成为当地又一处诱人的休闲旅游重要景点。不仅如此,人们还把村后的高山命名为“寓圣山”,不过,这里所“寓”之“圣”,是指“魏圣人”,还是指清圣祖,或是二者均包括其中呢?没有人去做进一步的解释,只给人们留下了一片遐想的空间。????皇宫再会各西东????俗话说得好:“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康熙皇帝和魏三元这对结拜兄弟虽然相处莫逆,难分难舍,但国家大事,宫廷乱事,不允许他们这样在山沟里长期厮混下去。大约一个月之后,康熙皇帝终于辞别魏三元,回京城去了。临别,康熙皇帝向魏三元郑重其事地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请魏三元于明年开春儿到京城去找他,那时再继续把酒言欢。对此,魏三元欣然允诺。二是康熙皇帝说自己在朝为官,并亲手交给魏三元一身用黄段子包着的官衣,要他到京城时,穿上此衣跟其他朝臣一起上殿相会,这样就没人敢阻拦了。对此,魏三元略一沉吟,随即也慨然应允。 #p#副标题#e#??第二年春季的一天,魏三元果然不负所约,穿着康熙皇帝临别时赠给他的那身原来是只有亲王才能穿的服装,出现在北京城内朝会的大殿上。别看魏三元乃一介山野村夫,但在这样一个庄严隆重的盛大场面上,一点不露怯,言谈举止中规中矩,尊上敬下擎礼如仪,风度大方而不骄纵,儒雅而不造作。众朝臣见了这位陌生的王爷,疑惑之余,又都十分赞许,这里面的原因或许一半靠这身行头,另一半就要靠本人的气质了吧?其实众朝臣中也有个别人是下营的旧识,但谁也不多说一句话,只是点头微笑致意。??康熙皇帝见了魏三元,喜出望外,等众朝臣拜过之后,立即下殿,拉住魏三元的手,两只大眼睛眯成两条缝儿,一只眼里含着笑,一只眼里噙着泪花,把魏三元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还时不时地用双手拍打着那双不太厚实的肩膀。魏三元要跪下去叩头,康熙皇帝也不让。就这样,俩人互相看着,一时之间谁也没说得出话来。过了一会儿,康熙皇帝转脸望了望一旁有些惊愣的群臣,高声说:“众爱卿,这位就是我去年在京东蓟县结拜的义兄魏三元魏圣人,你们看怎么样?”众朝臣不约而同投过一片钦敬和羡慕的目光,纷纷躬身行礼,山呼“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以后我等一定与魏王爷多加亲近,当面聆听教诲!”康熙皇帝一挥手说:“亲近之事暂且免谈,我要将其留在宫中,先盘桓些时日再议。”众朝臣又纷纷躬身行礼,口称“领旨。”议罢朝政,众臣散去,魏三元果然被康熙皇帝留在宫中。俩人就餐时同桌共饮,睡觉时抵足而眠,闲暇时一起畅谈不止,简直是如鱼得水,痛快淋漓。??这段时日,魏三元住的是皇宫内苑,吃的是山珍海味,睡的是龙床御枕,陪的是真龙天子,受的时特殊恩宠。越是这样,他越是谨慎小心,从而对诸事处置得非常得体。康熙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中,遂打算加封魏三元,令他在朝为官,常伴左右。对此,魏三元却另有想法,他直截了当地说:“我于皇上,只愿做义兄,不愿做官。”康熙皇帝不解地问:“为什么?即做义兄又做官,难道不好吗?”魏三元笑着点点头,接着说:“做义兄易,做官员难;小官受欺,大官遭忌;在朝有险,在野平安!”意思是说,当拜把子哥哥容易,相比之下,做官就困难多了,当小官挨欺负,当大官遭嫉妒,在朝廷陪王伴驾有风险,只有在乡下做个闲云野鹤最为平安。康熙皇帝听了魏三元的一番剖析,沉思良久,脸色忽阴忽晴,几度变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道:“也好!你想要什么?我会尽量满足你。”虽然如是说,心里仍然难免若有所失之憾。魏三元见康熙皇帝应允了自己回家的要求,心里已经十分满意。于是摇摇头,平和地一笑,说:“我什么也不要,只想踏踏实实在青山岭老家烧炭维生,不受任何干扰,代代相传。”康熙皇帝是个深明事理的人,虽初时有些不快,但到此时已完全豁然。他深知“匹夫不可以夺其志”的道理,既然已知无可挽回,于是,干脆对魏三元的要求慨然允诺:“就依义兄,准你魏家世世代代在青山岭烧炭,不受外界干扰!不过,你要常来京城看我这个义弟哟!”??魏三元回到青山岭后,他们老魏家继续上山伐木烧炭,村里的千总衙门不再出面干涉。他家的炭烧得越来越好,买卖越做越大,后来,竟从下营小镇一直做到了北京皇宫。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魏家的烧炭业才日渐衰落。但直至今天,青山岭人也都知道,当年魏家烧炭是受过皇封的,很多人更为当地曾有过这样一段历史掌故而感到自豪与陶醉。????二〇〇八年四月三日

三 : 历史上康熙真的微服私访过吗?

再一件事情是康熙微服私访的事,很多人问。我可以在这儿说,根据当年的记载——每天都有实录文献记载——康熙的的确确从来没有微服私访过。为什么?

康熙微服私访 历史上康熙真的微服私访过吗?

(《康熙微服私访记》剧照)

第一, 康熙没有微服私访的意识。

微服私访是我们现代人的观念,康熙是真龙天子——真龙天子出世的时候,他妈妈裙子的旁边还有红光环绕着,我跟你们老百姓不一样,我是天子——上天的儿子,我干嘛混到你们老百姓家去私访。他没有这个意识。所以微服私访完全是一种现代人的意识,不是当时帝王的认识。

不要说康熙这样一代君主,就是溥仪——大家看过溥仪《我的前半生》吧,后来当了战犯了,在战犯管理所里头还摆谱呢,还摆皇帝的谱呢——你就不要说康熙是盛世的君主。所以我说第一,康熙没有微服私访的意识。

康熙微服私访 历史上康熙真的微服私访过吗?

第二,康熙没有微服私访的必要。

微服私访目的不就是了解真实情况吗?康熙这样下去的话——假如说下去——未必能够得到真实情况。康熙去看义仓粮食有还是没有,主事官员可以把别的仓粮挪来给补满,康熙看了有,他走了以后,官员再把粮食搬走,他们可以作假。

康熙的时候有严格的密折制度。密折写好之后有一个匣封起来,派人直接送到康熙的御前,中间没有任何环节,只有康熙可以打开看看说的是什么。哪个官贪,哪个官廉,用不着我亲自下去看,那个密折已经上来了。

顺天府一个府尹揭发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作弊,这不得了,主考官、副考官职很高的,就是尚书一级的,他得查。朝廷去查,查完了之后说是诬告,没有这回事。府尹就又上了奏折,说他如果是诬告,可以把他的头劈开,半悬国门。朝廷会议讨论,说这个顺天府尹是对皇帝大不敬,应该杀头。康熙怎么处理的?康熙肯定是事先通过密折制度已经了解清楚了,有科考作弊。

康熙最后做出处理是,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你们都退休回家养老,揭发的人官照做。他就是通过密折制度了解下面很多真实情况。这是一个例子,所以他不需要亲自下去私访。

康熙微服私访 历史上康熙真的微服私访过吗?

(康熙)

我再举一个例子。譬如说,修黄河,有两种意见,靳辅的意见就是河床要疏导,要适当的加高,周围村庄的淤地可以卖了,卖的钱用作治河。有一个叫于成龙的不同意,两个人的意见相左。

康熙怎么办?御前辩论,朝廷会议,他坐在中间,正方、反方你们俩互相争论,双方争论非常激烈,康熙就坐着听,听完之后不做结论,让在北京的大臣,凡是老家沿着黄河边的,每一个人写一个意见,收上来。康熙看了,还是不一致。再讨论,派人下去调查再讨论,讨论完了以后,康熙最后做一个决定,支持于成龙的意见。

过了几年之后,康熙亲自下去视察。问于成龙,说你修的很好,怎么治的?于成龙奏道:臣到现场实际做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意见是错的,我实际用了靳辅的意见,我现在请罪。康熙说你也不要请罪了,只把原来错误处理的人给官职恢复了,他是这么来处理的。他那个考察不是微服私访,是正式下去考察。所以,我说第二没有这种必要。

康熙微服私访 历史上康熙真的微服私访过吗?

第三, 没有微服私访的可能。

皇帝出去必须有驿站,就是没有驿站,总得有保镖,领侍卫内大臣、宫廷侍卫、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都要跟着,便服化装也要跟着。大家想想看,领侍卫内大臣多大的官呢?

清朝八旗制度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就是两黄加正白,这三个旗子各出两位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皇帝身边总的警卫,官一品,这六个人轮班。领侍卫内大臣得跟着皇帝去,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等等都要跟着,小侍卫就不要说了,为了皇帝安全。

这些人从北京来的,肤色、服饰、语音、神态、举手投足到了农村去肯定是不一样的,到了地方小店肯定看出来了,就是一品大臣下去穿着便服也不一样,那不就认出来了吗?所以微服私访不可能,是民间一种想象,一种期盼。当作故事讲可以,很有意思。要说这些是历史则是不可以的,历史没有这些事。

本篇内容选摘自《阎崇年讲谈录:读史阅世五十年》阎崇年 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康熙微服私访 历史上康熙真的微服私访过吗?

本书是著名清史学家阎崇年先生多场精华演讲、报告的讲稿合集 。全书分为读书治学、地方人物、以史为鉴三大篇章,共十四篇。

本书中,作为史学家,阎先生将多年来致力清史研究的成果用通俗化的语言方式展现出来,让读者对清代有一个客观、完整的了解,拓宽了历史视野,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八十岁的老者,他将自己多年来的读书治学的心得,以及为人处世的经验精粹出来分享给大众,以期对普通读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和裨益。

公众号:jzhpress

康熙微服私访 历史上康熙真的微服私访过吗?

本文标题:康熙微服私访-康熙微服私访的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476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