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道德修养名言:知耻近乎勇
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莱辛二 : 知耻近乎勇.ppt
第3课 知耻近乎勇
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
字面意思: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
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 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 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 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耻改过的 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孟子
廉耻,是立人之大节。
--------欧阳修
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
--------朱熹
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之心,若无耻心, 则无事不可为也。
---------康有为
一个少年去问智者:”什么是人的尊严?”智者没回答 却要少年去做三件事:
1:脱光衣服,到处去走一趟。 2:去奉承富人,求他赏一些钱。 3:当遇到朋友时,让他们知道你的叔叔是大官。 如果你是少年,你会不会去做这三件事?为什么?
A:脱光衣服,到处去走一趟。
B:去奉承富人,求他赏一些钱。
C:当遇到朋友时,让他们知道你的叔叔是 大官。
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 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 人生第一要事”。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 树立一种观念:
对自己的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 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羞耻心包括
身体仪表方面,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能赤身露身, 保证衣冠整洁等等;
心灵方面,不去做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的事情 等等。
比高低
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小明 考了100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得意 地看着同桌小刚的试卷,眼里露出一丝 嘲笑。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的小刚,这次 也考了95分,但很不服气,因为他知道 小明的成绩是靠作弊得来的,而事先他 们曾经约定要在这次考试中比个高低。
开动脑筋: 小明和小刚到 底谁赢了这场“比 赛”?为什么? 如果你是小明的 同学,准备如何让 小明提高认识,改 正错误?
羞耻之心的意义
1、知耻之心,能使人自觉抵抗不良诱惑
有了羞耻之心,我们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就会 感到羞辱,从而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 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 事情。
废物箱的故事
(1)动画中出现了哪两种人? 破坏公物和保护公物 (2)他们是怎么对待废物箱的?给社会有造成什么 样的结果?这种行为分别说明了他们什么样的心理? 破坏:社会没有秩序,社会不安定。 心理:没有羞耻心,没有社会道德责任感。
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这些行为? 做一个严于律己、文明优 雅的人
公益广告
2、羞耻心使公民切实履行社 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 有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保证社会安定。
?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 曾碰到一个
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 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当 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 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 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 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 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 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 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 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竟轰 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 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 的。
(1)是什么促使徐悲鸿打赌的?他的作为说明了什 么?
洋人的挑衅,使民族的自尊受到了侵犯,他觉 得同时自己的尊严也受到了侵犯,于是激发了他 的羞耻心。 说明了他已经把自己的尊严与民族的尊严结合 起来了。
(2)他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给我们的 国家我们的民族带来了什么? 通过自己的奋发图强维护了民族的 尊严,促进了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富 强。
明耻堂
《清野史大观》中讲了一个姓郭的知县明耻的故事。此 人出身寒微,从小奋发读书,立志报效祖国,让百姓温 饱安乐,经常以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激励自己。后来考中了进士,但因为没钱 送礼,十年候补,才被分到江苏吴江县做知县。他终于 没有顶住官场陋俗的浸染和上司们的贪婪勒索,为了不 断填充自己和上司的腰包,他开始接受贿赂和浮征赋税。 郭某的行为被人告发,遭到一位名叫汤斌的清廉上司的 训斥。对此,他感到无地自容,悔恨不已。回到县衙, 派使役们挑来好多担水,他和大家一起动手,把县大堂 和他的卧室好好地洗刷一遍,并将“明志堂”书房更名 为“明耻堂”,还在衙门前贴出告示:“以前的县官郭 某已经死掉了,现在的知县是另一个人。”从此以后, 郭某清廉做官,把吴江县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百姓拥 护。
知耻
记耻
奋发
毋忘国耻
牢记历史
三 : 知耻近乎勇:知耻近乎勇-详细介绍
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其意思是,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德。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从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从庄子“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到屈原“闭心自慎,终不失过也”;从司马迁“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欧阳修“富贵不染其身,利害不移其守”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一不是心系社稷的嘉德懿行。
知耻近乎勇_知耻近乎勇 -详细介绍
(www.61k.com)词语涵义
“行己有耻”的意思:行为知道羞耻;
相关链接:“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后世影响
孔子“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是儒家对知、仁、勇“三达德”的1种阐发。“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说1个人只有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有羞耻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勇”的表现。常怀一颗羞耻之心,不仅可正身,养浩然之气,而且知进取,成千秋伟业,盖因知耻近乎勇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古往今来,无论个人还是群体,知耻与不知耻的情形大不一样。纵览历代圣人贤哲,哪一位不是知耻惜荣的人杰?从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从庄子“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到屈原“闭心自慎,终不失过也”;从司马迁“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欧阳修“富贵不染其身,利害不移其守”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一不是心系社稷的嘉德懿行。反之,那些少廉寡耻之人,如暴虐无道的夏桀商纣,陷害忠良的秦桧,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贪赃枉法的和珅之徒,哪个不是遗臭万年?
古语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不仅要了解自身的优点,还要了解自身的耻辱所在。这对个人至关重要,对国家和民族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实际事例
二战之后,德国与日本同为战败国,但他们对于自己国家所犯错误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德国一直致力于检讨纳粹犯下的罪行,德国总理在华沙的惊人一跪让世人原谅了德国;日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否认其战争罪行,美化其侵略行径,右翼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无一不使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难以接受。犯下相同错误的2个国家,1个知耻而后进从而赢得别国的尊敬,另1个却不知耻,终究落得为人所唾弃。“知耻”之重要,可见一斑。
“知耻近乎勇”“ 知耻”是前提。只有“知耻”,才能唤起洗刷耻辱、捍卫尊严的勇气,激发出改造自我与社会的巨大力量,从而战胜脆弱、委琐与渺小,为自我、群体乃至国家、民族赢得伟大与光荣。
文学巨匠鲁迅,正是为“灵魂中有毒气和鬼气”而感到羞耻,所以才“无情面地解剖自己”,“月月时时自己和自己战”,成为“空前的民族英雄”。共产党员孔繁森正是因为“阿里的贫穷,就是我们的耻辱”,才为藏族同胞的富裕、幸福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马克思曾指出:“耻辱就是1种内向的愤怒”,“耻辱本身已经是1种革命”,“如果整个国家真正感到了耻辱,那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蒙受百年耻辱、进行百年抗争的中华民族,对这一真理的感知和理解尤为深刻。
针对今日之国情,胡锦涛主席提出新时代的荣辱标准:“八荣八耻”,解析了真伪、善恶、美丑,澄清了是非。这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囊括内在的道德修养,又涉及主体的社会实践;既继承了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又灌注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基本原则,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它有助于全体国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对于优化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恰如一场及时雨。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自我做起,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够兴旺发达,我们的民族一定能够焕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顾炎武说过:士大夫无耻,是为国耻。为了我们的明天,就让历史的耻辱永远鲜活于我们每1个国民的记忆之中吧,皆因知耻近乎勇!
本文标题:知耻近乎勇-道德修养名言:知耻近乎勇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