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采莲曲
山色湖光隐
洞庭波未平
依依采莲女
默默不得情
晨起伴鸟鸣
晚归弄舟楫(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浮萍一道开
谁与长相依
二 : 采莲曲
多情最是芙蓉面,
清纶绝色画中[www.61k.com)仙。
荷风盈露碧波间,
语笑嫣然冷香远。
一叶倾心可采莲,
泛舟烟雨亦无怨。
自古离别两难全,
昨夕残落何须念。
明朝常记今宵缘,
来年花开再相见。
三 : 采莲曲
采莲曲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
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 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 为“七绝圣手” “诗家天子” 。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作品有 《王昌龄集》。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
注释: 1.罗裙:丝织的裙子。 2.芙蓉:这里指莲花。 3.乱入:争先恐后地进入。
4.始:才,刚刚.
译 诗:
采莲姑娘的罗裙像荷叶一样,荷 花向着姑娘们红润的脸庞开放,脸庞 夹在荷花中间难以分辨。 她们划船进入荷塘后,分不清哪 里是荷花哪里是姑娘,只有听见姑娘 们的歌声后才知道她们来了。
析诗
前两句:写花人相似,人花难辨
后两句:写人入莲池,浑然一体
前置作业
1.你从诗中读出了一群怎样的少女形象?
‘荷叶罗裙”‘芙蓉向脸”写出了少女的青春美 丽, ‘乱入池中” ‘闻歌来”写出了少女的天真l 烂漫,朝气蓬勃. 2.诗人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本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有正面描写 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 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 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赏诗
1.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荷叶罗裙一色裁,芙 蓉向脸两边开”。 a.运用比喻手法,把采莲少女红润艳丽的脸庞 比作出水的荷花,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一幅 采莲少女与鲜艳荷花融为一体相互照映,人 花难辨的美丽图景。 b.运用对偶,……
2.请从炼字的角度品味“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的表达效果。
“乱入”是争先恐后进入。写出采莲少女与 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而又不见踪影的美。 “看”“闻”“觉”从目,耳,心三个角度突 了视觉之美,听觉之美和想象之美。表现 出了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之情。
四 : 采莲曲
仲秋时节,“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采莲时节了。采莲诗中,名声最大是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荷花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在。”其意境其实来自粱元帝的“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全诗开头是“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小家碧玉就出自此。
而采莲曲的初创是简文帝,根在他这首“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莲疏藕折香风起。香风起,白日低,采莲曲,使君迷。”其中所用桂棹兰桡又出自《楚辞。九歌》中的“桂棹兮兰枻,断冰兮积雪”,枻是楫,“莞尔一笑,鼓枻而去”,多洒脱美。所以,中华文化中之诗意美是代代相袭而来。我是特别喜欢简文帝,他还有采莲曲:“晚日照空矶,采莲水晚晖。凤起湖难度,莲多摘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多美啊。唐诗从六朝诗发展而来,李白的采莲曲其实远好于王昌龄:“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踯躅空断肠。”简文帝比他雅多了。
本文标题:采莲曲-采莲曲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