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高危人群-潇潇:别让“先锋力量”成了“高危人群”

发布时间:2018-01-24 所属栏目:高危人群

一 : 潇潇:别让“先锋力量”成了“高危人群”

今年5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共通报全国各地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例256起,点名曝光361人。在这361人中,乡镇领导干部是违反“八项规定”的高发群体。(网易新闻,6月3日)

一直以来,“山高皇帝远”的优势让乡镇干部自以为是,滋养了“占山为王”,我行我素的思想。对相关规定置若罔闻,肆意违反工作纪律,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此次点名曝光,再次揭露了乡镇干部管理漏洞,给反腐工作敲了警钟,切莫忽略了乡镇干部这一特殊群体,别让“先锋力量”成了“高危人群”。

乡镇干部直接接触基层群众,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群众直观感受党员形象,认识党员干部的最直接方式,更影响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看法。乡镇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整体形象和执政地位,关系着人心向背和社会和谐。如果纪律涣散、举止不正,无疑是败坏了党风政风,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更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宗旨相悖。

大网之下必有漏鱼。在反腐工作高度关注“近亲”的时候,却忽略了乡镇干部这个“远戚”,使得他们成了反腐工作的“漏网之鱼”,更在反腐的夹缝中寻得自己的利益。乡镇政府善搞“一言堂”,为群众办事默许“吃、拿、卡、要”,举办生日宴、庆婚宴,如同日常工作,违反工作纪律、违规使用公车、公款吃喝,也就成了打声招呼的事。这些“土皇帝”们政治观念淡薄,唯利益是图,实在是党员队伍的垃圾,必须清除!

乡镇干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滋生了他们自恃甚高的工作态度,这是自身思想脱轨造成的。但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正确考核、监管乡镇,如何在肃风正纪的高压态势之下,有效遏制新的腐败手段?笔者认为,最根本在于建章立制,严格执法,打造乡镇干部违法乱纪的高压线。勿以地远而忽略,对乡镇干部的管理必须全方位、高质量,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监管制度,强化惩处力度,加强监管力度,强化人民监督,把乡镇的“优势”变成反腐的突破口,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发挥乡镇干部的“先锋力量”,做好群众工作。

二 : 10大"注孤生"高危人群

身处孤独寂寞中的男女恐怕最不愿意见到这张脸,见到这张脸不禁悲从心生、怨从心起:

注孤生 10大"注孤生"高危人群

因为这张脸代表FOREVERALONE--永远孤独,代表注定孤独一生--"注孤生".

据说,极有可能成为"注孤生"的高危人群有以下10类:

1.出身在父母婚姻不幸家庭的男女.父母婚姻的不幸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有可能从此落下恐婚的病根。

注孤生 10大"注孤生"高危人群

2.失恋或婚姻失败的男女。失恋或婚姻失败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极深的阴影,有可能从此埋下排斥、仇恨异性的种子。

注孤生 10大"注孤生"高危人群

3.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男女。他们深受“男女授受不亲”思想的毒害,坚信男女关系是肮脏的,性是龌龊的.

注孤生 10大"注孤生"高危人群

4.学霸.这类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天天只晓得在书海中遨游,而对身边的美女帅哥有眼无珠.他们中的一些也思春,但他们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小帅哥”,只要书读好了,面包会有的,老婆丈夫会有的,于是读本、读研、读博、读博后,自己把自己年龄搞大了,自己给自己戴上了“注孤生”的帽子。

注孤生 10大"注孤生"高危人群

5.痴迷游戏者。不论他们在PC面前还是在相亲时,他们的脑子里还是只有自己游戏的属性和武器装备,什么美女帅哥、男神女神统统见鬼去吧.

注孤生 10大"注孤生"高危人群

6.屌丝。男屌丝,穷、丑、矮、挫、撸、呆、胖,工作低贱,耽于幻想,懦弱,善良,缺乏自我反思/毅力及改变生活的能力;女屌丝,穷、丑,自卑,但心地善良,性格温和,勤奋上进,内心感情丰富而内敛。男女屌丝有1个共同特征:都喜好异性,但都不受异性关注和重视。悲哦!



7。女汉子。汉子需要淑女,淑女追求汉子,女汉子仅凭自身就完成了这种弥补和包容,她们不需要男人了。

注孤生 10大"注孤生"高危人群

8.宅男宅女。不管是家居宅还是技术宅,他们一下班就静静地蹲在家里,他沉迷于网络中、游戏里或身边的模型和所谓的创意中,他们摒弃了窗外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空气.他们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了虚拟的另一半.

注孤生 10大"注孤生"高危人群

9.低头族.在任何场合,包括拉屎、相亲时,都低头看手机的人群,他们冷漠周围的一切,只有手机才是亲爱的.

注孤生 10大"注孤生"高危人群

10.食草族.对性不感兴趣的人群.本大瞎猜测他们是环境恶化、有毒食物的受害者.令人忧虑的是该族都还在扩大,不信?你去中学、大学看一看,有多少男娃娃长胡子,现在的男生细皮嫩肉、齿白唇红,说话嗲声嗲气,手一伸兰花指.

注孤生 10大"注孤生"高危人群

三 : 北川有10%—20%心理高危人群

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自杀震惊中国,北川机关干部和群众的心理援助问题再次摆在公众面前。

在5·12大地震周年到来之际,周年危机更为紧迫。

北川干部和群众到底会面临哪些问题?

4月27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心理援助北川站站长史占彪。



周年反应,是“危险”也是“机遇”

潇湘晨报:冯翔自杀前留下的博客中,暗指某个人给他施加了压力。目前面对网络的追查,如果真有这个人,他此时会不会面临极大压力,甚至有被舆论压垮的可能?冯翔的部分亲友,是否同样会因为失去亲人好友的悲痛,而面临心理危机?我们应该怎么消除这种危机?

史占彪:这就是很多媒体所说的“最后一根稻草”问题吧。冯翔自杀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地震让他失去儿子失去亲人始终是罪魁祸首,其他因素都是“稻草”。他与博客中所说的那个人在工作中存在冲突,但这些可能都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和身边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冲突,也许事情本身并不大。

媒体追问这个人的存在肯定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他真实存在,媒体不断的追问只会给他带来伤害。雷锋和乔安山有冲突吗?没有,但乔安山背负了一生的压力,还给他守墓。

冯翔的亲人现在压力很大,我们今天上午去慰问了冯翔的妻子,她真的是个很坚强的人,也是个很好的老师。先后失去了丈夫和儿子,这种悲伤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现在已经安排心理专家对她进行疏导了,帮助她慢慢走出阴影。

基层干部没时间接受心理援助

潇湘晨报:冯翔自杀事件为北川干部的心理问题再次敲响了警钟。心理援助工作覆盖到他们身上了吗?

史占彪:我们心理援助其中的一块就是基层干部。冯翔这个级别的干部不在此列。我们走访过很多乡镇,基层干部太辛苦了,没时间接受心理援助,我们已经建立了“北川心理援助联盟”,与曲山镇(原北川城关镇)一起合作,对该镇80多个干部中的30多个进行了深入访谈,并进行每个月两次、一次两天的轮训。这项工作还要继续下去。

潇湘晨报:冯翔自杀事件为灾区群众的心理问题再次敲响了警钟。有种说法是大地震过后一年的时候存在“周年危机”,这种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史占彪: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周年反应”。地震一周年的时候,人们又会想起地震的情景,失去家园、亲人的痛苦又席卷心头。人们会感到紧张、害怕、恐慌、悲伤,尤其是丧亲的人感受会格外深切,严重的会导致抑郁,甚至出现自杀等行为。地震之后自杀的人不止冯翔,还有好几个,他们有一个共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疏导。还有就是愤怒、悲伤的群众在现实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冲突,比如重建物资分配不公、冲突引起他们的不满,有可能导致他们做出冲动行为,从而造成社会不稳定。

“周年”也是个机会,以前没有讲出来的话在周年时可以讲出来,没有发泄的情绪可以发泄出来,如果政府处理得好,给群众一个合适的机会把情感展示出来、发泄出来,就能很好地把握这个机会,化解“危机”。

潇湘晨报:马上就是5月12日了,全国各地的媒体和其他的社会组织、团体聚集在北川,与灾区群众接触过程中可能会触碰到灾民的情感伤疤。我们在与当地群众干部接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史占彪:首先要清楚,媒体的工作很重要。周年时灾民的情感很脆弱,因为自己的悲伤而恐慌,媒体应该向他们解释,这个叫周年反应,很正常。媒体喜欢挖掘细节,但在这个时候不要过多提及采访对象在地震那一天发生的事,要学会积极地提问题。

记者应关注人们如何从地震中走出来,要对他们进行鼓励、赞美。如果记者没有医生的本领,就不要碰他们的伤口,有些记者采访了群众的伤心事,完成任务就走了,这是不负责的。伤口可以被揭开,但揭开后应该缝上,不要让伤口被感染。

心理援助工作要坚持20年

潇湘晨报:现在有这么一个现象,地震后受到援助的灾民都有感恩的想法,而许多捐助过灾民的人也希望灾区对自己感恩,包括部分媒体也经常以各种形式倡议感恩之心。这样会不会给灾区群众带来压力?

史占彪:感恩是需要的,但不应成为一种灾民的道德责任和负担。如果要感恩,可以是政府向全国人民表示感恩,而不应要求一个个体去感恩。他们肯定都有自己的感恩方式,但任何媒体和个人不要将感恩作为责任强加在他们身上,他们承担不起这种情感责任。媒体不要在周年庆的时候强调灾民应“感恩全国,感恩某某人”。

地震周年祭,我们倡议的主题词是“静”。我们不提倡在小群体内进行哀悼,甚至有些去灾区的人搞出很多花样,比如点几根蜡烛、摆一个心等等,没意义。周年祭要严肃进行,公祭是最好的形式,政府主导进行大范围内的祭奠仪式,这样最好。

潇湘晨报:在北川,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史占彪:可以用“艰苦卓绝”四个字来形容我们的工作。我们在三个方面下的力度最大,社区、教育和基层干部。社区工作,就是在帐篷和板房中开展的。去年5月份我们到了北川,最先从孩子开始,建立帐篷学校,孩子的朗朗读书声是对当地群众最大的安慰,后来又建立家长学校。现在我们在北川仁家坪、擂鼓、竹林和永兴四大板房区开展工作。

潇湘晨报:心理援助应该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这个跨度会有多长?

史占彪:我们早就提出心理援助工作要坚持20年。震后5年之内是心理问题高发期,我们的专家在3到5年内不会离开灾区,因为这段时间抑郁症和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人群会有10%到20%的比例,这就是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是重点辅导群体

四 : 当学生成为高危人群

壹心理导读:一项新研究发现,在瑞士,有七分之一的大学生试图通过药物来提高认知能力。这项研究由苏黎世大学和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 www.61k.com

 当学生成为高危人群

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使用过精神振奋药物,例如,利他林、镇静剂、酒精或者大麻。

研究人员报告说,学生服用药物大多是在考试时期。同时,他们发现,只有稍微过半数的学生报告说,使用药物后达到了他们预期的效果。

此前不久,美国和欧洲有类似研究表明,部分学生正在使用处方药或药物以提高认知能力。这些结果促使瑞士的科学家们开展了此次研究,他们在苏黎世大学、巴塞尔大学以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调查了6725名学生,试图知道这些学校的学生使用神经增强药物的情况。

研究人员报告说,在调查的学生当中,有94%的人听说过神经增强药物,13.8%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尝试过用这些药物来提高认知能力。

 当学生成为高危人群

在学生所使用的药物中,比例最大的是酒精(5.6%),接着是利他林(4.1%),镇静剂和安眠药(2.7%),大麻(2.5%),β阻断剂(1.2%),安非他命(0.4%),以及可卡因(0.2%)。

学生说,他们主要是在准备考试的时候服用药物,但很少在考试中或者平常的学习里使用。每天都服用神经增强药物的学生比例很低,只有1.8%的学生。多数学生在重要考试前服用“软增强剂”,比如,含咖啡因的产品,非处方维生素产品,或者草药镇静剂。这些学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天都服用这些“软增强剂”。

通常,兼有一份工作并且压力比较大的高级学生服用增强药物更加频繁,研究人员指出。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药物的情况有一定区别。例如,建筑学(19.6%)、新闻学(18.2%)、化学(17.6%)、经济学(17.1%)、医学(16.2%)、药剂学(16.1%)专业的学生使用比例相对较高,而数学(8.6%)或体育专业学生(7%)则较少。

根据这项研究,只有稍微过半的学生报告说,使用药物达到了他们的预期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半数左右的学生会再次服用药物以提高脑力的原因。

“在瑞士的大学里,这些神经增强药物的使用应当被监控,学生构成了一类高危人群,他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本项研究的调查者,瑞士公共卫生和成瘾研究所(Swis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Public Health and Addiction)负责人迈克尔·肖布( Michael Schaub)博士说道,“但是,目前还没有必要进行干涉。”

邮箱订阅:留下Email,追踪每周心理精选!

译者:Taele

作者:Janice Wood

来源:Psycentral

原文:1 in 7 Swiss Students Dabbles in 'Smart' Drugs

心理延伸

心理圈:心理学人都在这里

心理FM:谁都不能控制你的生活

打卡学习:为什么害怕时会闭眼?

五 : 猝死六大高危人群

据统计,我国每年在1万人中大概有4人猝死,每分钟就有1人猝死——
本文标题:高危人群-潇潇:别让“先锋力量”成了“高危人群”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521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