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月光下的遐想
月,是水中的鱼,无论你走到哪儿,它都和你游在一起;月,又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无论你身在何方,都寄托着你幽幽的情思。
我喜欢看深夜的圆月。因为它既没有初升的月那样唐突,也没有黎明前的月那样黯淡,而是那样温柔、静谧和神奇。
初夏的一个夜晚,又和往常一样,月光如水。我写完作业,准时到阳台赏月。天上没有云,深蓝色的夜幕上,散落着很稀落的星点。月亮穿行着,把透明的光辉撒在广场上。有积水的洼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大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家乡的夏天,映照得如同水晶一样,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我轻轻地闭上眼,听到耳边的风轻轻地吹,感觉到了柳梢划过皮肤的清凉。啊!月亮在带着我的思绪飞翔。我似乎看到了故乡的那片熟悉的田野,那满是耀眼的绿色,像一只只载满希望的小船。
“快睡觉吧”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我的身后,轻轻的提醒我,“天,不早了。”这是妈妈的一个习惯。多少年了,她一直这样。我不情愿的离开阳台,回到自己的小屋,进入了梦乡。在梦里,我依旧遐想着,月亮——女孩——故乡……
初三:暗夜之痕
二 : 月光下的遐想 月光下的遐想
月光下的遐想
今晚,月光非常皎洁。我仰望着它,思绪在脑海中漫无边际地游荡着。
小时候,我总是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什么无论我走到哪,抬头总是能见到月亮?我不明白,但每次问妈妈,她也说不清,只是唱着:“月亮走,我也走。”直到长大后学了科学知识才知道“月亮跟我走”完全是一种假像。
那天上的月亮古往今来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传说中天上曾有十个太阳,可月亮永远只有一个,物以稀以贵,这表明月亮是十分珍贵的;再说嫦娥当初为什么不奔向别处,只选择“奔月”呢?这也只能证明月亮是块风水宝地。诗仙李白曾把明月比作是“白玉盘”和“瑶台镜”;如今人们把团圆的日子选在八月十五这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还有著名歌手邓丽君的那首《月亮代表我的心》,这些也都说明了月亮是“美好”和“温馨”的象征。
但有时,月亮却给人带来相反的感受,那就是寂寞、冷清和忧伤。同样是李白,他曾发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咏叹;东坡先生也曾有过“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感慨。这种感情是难以理喻的,惟有当你带着感伤的心情,抬头仰望那明月时,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当今著名学者于丹曾讲过一种境界——“花未全开,月未全圆”。它之所以是一种境界,是因为当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的时候,你对它还会有憧憬,一旦花全开,月全圆了,你对它们还会有期盼吗?所以相对来说,我更喜欢那弯弯的月亮,不仅是因为它那个性化的形状,更因为它寄托着我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月亮,它是黑夜里最亮的一盏灯,它照亮了整个世界,它在各个方面给予我们灵感,给予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仰望着它,我想,或许有一天它将成为第二个地球,成为我们人类的新“家”。
祝愿月长久,让离别的人们都能够“千里共婵娟”。
三 : 紫色月光下的遐想
紫色月光下的遐想
又到中秋月圆时,诗人说:让心底美好的祝愿融入月光……
我喜欢紫色,沉迷在紫色的梦幻中。于是写了《中秋节在紫罗兰的月光下》,让心底美好的祝愿与期待融入月光……
紫气,古人以为瑞样的征兆或宝物的光气;紫气东来,寓意着吉祥如意。
果然,紫气亦有东来时!
离家多年在异国他乡的80后回来了,长大了,他心中充满了感恩与怀念,利用短短几天的带薪假,与亲人团圆,约恩师相聚,看北京的发展,体会北京的堵与霾……最令我动情的是陪他重游陶然亭时,在名亭园内,他依然记得醉翁亭、独醒亭、沧浪亭等名人留下的名言和故事;依然记得中国园林“道法自然”的精神。原来,这位忙于实验室写论文的在读理工博士生依然怀有赤子丹心!
80后的归期到了,远在天涯海角的60后回来了,叔侄二人本想在机场见个面,吃顿饭,无奈飞机晚点,错过了见面的机会,好在他们经常有视频联系。这位80后更忙,只停留5天,目的明确:回家看看……
孩子们来了,又走了,月影由圆变缺,未来的路,需要他们各自去创造,担负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只是,大家都希望在满月的时候,都能时想起那么多的曾经,那么多的美好,望穿人们在月亮里注入的哲理。
天涯虽远,明月相系,无法割舍的不是月光,而是那梦真正开始的地方。
月光下,充满太多哲理,我在沉醉,沉醉在思绪的涌动里。
其实,中秋月,总有那几丝的残缺。月的美,或许更因为缺而美。他们需要的是,像月亮一样,用自己绚丽的光芒,去洗涤遗憾,弥补残缺,容纳它。这,才是最美的。
辛弃疾说: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到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心中的月都是圆的,面对月亮,我们要做的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那轮明月所承载着的重量。
本文标题:月光下的遐想-月光下的遐想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