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姑娘庙-登临翠华姑娘庙有感

发布时间:2017-12-27 所属栏目:散文随笔

一 : 登临翠华姑娘庙有感

翠华姑娘庙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西安翠华山景区的最高处,我曾两次登临,一次是成年前,一次是成年后。

翠华山,原名太乙山,是因为太乙真人在此山修行得道而命名的,后改为翠华山是因为翠华姑娘避难于此,并升空成仙而更改的。

说到翠华姑娘不得不提到一段有关于她的流传久远的动人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咸阳的泾阳县有个名叫翠华的姑娘,其人不仅美丽出众,而且心灵手巧。与本村一位名叫潘郎的男子两情相悦,并私定了终身大事。由于翠华的父母早亡,她的婚事就由兄嫂做主,兄嫂为图钱财将她许配给咸阳城里一位姓王的财主为妾,逼其成婚。眼看婚期将至,翠华思恋潘郎,日夜纺线。一天夜里,翠华来到潘郎家门前,正欲敲门突闻有野犬狂吠,吓得翠华赶紧躲开。犬吠过后,翠华把纺线系于潘郎门前的大树上,然后为逃婚连夜直奔太乙山,藏于山间湖畔的石洞中,盼望着潘郎能顺着纺线找到她,与其私奔。妹妹跑了,兄嫂难以向王财主交代,便四处打听妹妹的下落,当得知翠华藏于太乙山时,忙上山寻找,果然见其坐在石洞旁,他们上前扯住翠华,让她与王财主成亲,翠华不愿意,在彼此拉扯之时,只听霹雳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山景骤变,只见天仙出现并古乐齐鸣。在众仙女的陪伴下,翠华姑娘成风冉冉升空,成为天宫的仙女。为纪念这位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姑娘,后人将太乙山更名为翠华山,并修建翠华姑娘庙供人瞻仰膜拜。

登临瞻仰后,站立于庙前,观看着山上的胜景,回想着动人的故事,使我的思绪不由得想到了“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中国古典四大爱情传说,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情节生动感人,结局褒贬不一,但都是对封建礼教的抨击。包括翠华姑娘故事在内的所有爱情传说,都可以使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传统观念对爱情或婚姻约定俗成的一种束缚的理念。

这种理念就是在婚姻中要讲究的“门当户对”。就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作一例证,试想:如果织女要嫁给的人不是牛郎,而是供职于天庭的文官或者武将,那么王母娘娘还会这样横加阻拦、棒打鸳鸯吗?我想:可能不仅不会,而且还会为其加官进爵。可是,身为天宫仙女的织女偏偏看上的却是凡夫俗子、世代为农的牛郎,王母娘娘能不生气吗?当召织女回天宫时,她对牛郎还恋恋不舍,充满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王母娘娘能不大为光火吗?

古典爱情传说,虽然悲剧的成分较多,但仍能广为传颂,是因为它们的内涵与思想是几千年来,人们对待爱情与婚姻的综合:理想中的爱情能使人津津乐道,现实中的婚姻又可使人欣然接受。但是,人们几乎都认为,只有“门当户对”两人才能幸福长久,这就是“门第观念”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个人并不否认这样的观念存在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完全正确。因为能存在于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必须要相对地、理性地去看待和对待。爱情与婚姻更是如此,如果只是一味的讲求于“门当户对”,而忽略了两人之间的感情,那样会令彼此都很痛苦难受;反之,如果只过于看重感情,而忽视其他对婚姻产生影响的客观因素,那样两个人同样不会幸福、快乐。毕竟,爱情是理想的,婚姻是现实的它不是两个人的简单结合,而是两个人生活习性、家庭环境、社会背景、文化层次等等诸多方面的有机而统一地结合。(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由翠华姑娘及古典爱情传说,偶感而发如上所述。我在心里只愿有情人终成属,这是一种企盼,但更多的是渴望人世间有更加温馨浪漫又充满喜剧色彩的爱情与婚姻!

观看完美景,回想完传说,感受完人生,天色也晚了,我该下山了。

二 : 安平圣姑庙

冀东南衡水市最北部有一个平原县,名字叫安平。安平县城位于省道保衡线的大概中间位置,从保定始发,至安国继续沿线南行约三十公里即到。如从石家庄出发,走石黄高速深州西出口转保衡线向北二十五公里处。县城虽不及保定衡水城市的规模,但也不失繁华。城内南北走向的丝网大世界就是原保衡线穿越县城的一条主要街道。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保衡线于县城的西侧另辟新路。圣姑庙坐落在为民路上,在丝网大世界东约一公里处。

安平孝感圣姑庙始建于东汉,是光武帝刘秀降旨修建的。元代公元一三零六年,在原庙东侧筑台重建。又经过明清两代多次扩建方有后来的规模。前有牌楼三间,上有敕封金字匾,横出金字“孝感圣姑庙”。经过碑廊便是圣姑庙的主体,七十层石阶的蹬道,数十尺高台上的工字形大殿。远远望去大庙红墙绿瓦掩映在云雾之中,仿佛是空中仙阁,被称为“仙台”、“圣姑山”,非常宏伟壮观。拾阶而上,有水、火二神护庙,东南、西南两角有钟楼、鼓两楼。殿前还有山神、土神二庙。大殿共有前中后三座,前殿东西两侧各有五个武士塑像,岑朋马武等威武雄健。中殿两旁塑有众多女像,有送子娘娘、偷子娘娘等。三进后殿是圣姑庙重心,正中高座上塑有三位女神像,中间是孝感圣姑。

圣姑姓郝名女君,周末时安平会沃村人。品行贞洁,性格善良。父生背疮,久治而不愈,用口吸吮疮口的脓血秽物,治好父病。为孝敬父母终生不嫁。父母死后,守墓三年不懈怠,她的孝道感动上苍,成了神仙。东汉时刘秀此地遇险,得仙姑神助,成皇之后封其为孝感圣姑。圣姑庙平时香客不断,初一、十五香客如潮。路阻庙满。清康熙安平县志对庙的香火盛况记述“燕赵齐鲁之民,虽千百里之远,致香火者如织”。每年五月、九月两次庙会,周边各县及全国各地香客、商人济济,文化活动、物资交流非常活跃,对安平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曾起过积极作用。

这个享誉古今中外的名胜古迹,于1945年毁于日寇侵略的战火中。2007年省文物局批准同意在原址上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复建。从2009年开始,历时两年余的修复工程于2012年完成,一座巍峨耸天、雄壮古今的省保文物呈现在世人面前。复建后的孝感圣姑庙,分为山门、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工”字形大殿和观稼亭。东西配殿分别叫做“娘娘殿”和“财神殿”,核心建筑“工”字大殿仍由前殿、中殿和后殿三部分组成。前殿横亘,中殿束腰,后殿宏伟。前殿左右分列五尊武士,中殿东西各设30尊神位,就是人们广为人知的“六十甲子”。后殿是孝感圣姑庙的核心地——孝感圣姑的参拜殿,圣姑端坐神台,大姑左右两侧的二姑和三姑也如大姑一样,保佑着人们的幸福和安康。大姑、二姑、三姑前面有六位侍女打理照顾着三尊先圣。整个工字大殿从入门的东侧绕殿一周的彩色壁画详细介绍了圣姑的故事。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就是教育我们要尽到做子女的责任,好好的孝敬父母,不要成为后人耻笑对象。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安平每年的农历五月,九月庙会一直延续到今天。安平人不仅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的责任。(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安平县人民具有孝道的传统美德。圣姑的孝道感天动地,流芳百世。几百年来影响和教育着这里的人民。这里民风淳朴,崇尚孝义,为人诚恳。家庭与社会和谐安定。有了这样一个好的社会环境,百业兴旺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文标题:姑娘庙-登临翠华姑娘庙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194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