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不懂-怎样自然妆?不知道为什么,我化妆后总是感觉很后,明明没有用很重的

发布时间:2018-01-14 所属栏目:为什么你总怕来不及

一 : 怎样自然妆?不知道为什么,我化妆后总是感觉很后,明明没有用很重的

怎样自然妆?

不知道为什么,我后总是感觉很后,明明没有用很重的量,看上去就是很厚,郁闷(-_-!)


你是指底妆厚吗?我看这可能有这几个原因。第一,这个粉底或粉饼粉不够细,没法和皮肤自然融合,自然看上去比较厚了,这样的话你只要换一个粉底便可,这个我还是建议你买大牌一点比较好,将彩妆对皮肤的伤害降到最低。而且大多大牌的粉都比较细。第二,可能是你的色号没有选好,如果比肤色太浅了几个色号,就会显得很假,选粉底若是想要白一点,也只能选比自己浅一个色号的,这样就会比较自然。第三,可能是你的手法问题,你把粉底涂得太均匀了,其实粉底中间涂厚些没关系但一定要记住从中间向四周慢慢薄下去一直到耳朵,脖子也别忘了涂,不然会有两截感。其实最自然的方法还是用两中粉底,中央部位用浅色,其余用深色的,自然过渡,不仅你的脸看上去会小而且还非常自然。另外,如果有天你不小心把自己涂得白了点,就可以用这个方法,在两颊处用深色粉底涂一下,就会自然了。

二 : 什么是等效平衡?不要说定义我看不懂用直白的语言说出来什么样的化学?

什么是等效平衡

什么是等效平衡?
不要说定义 我看不懂
用直白的语言说出来
什么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的分类是怎么回事?
等效平衡在那个模块会学到??????


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问题是指利用等效平衡(相同平衡或相似平衡)来进行的有关判断和计算问题,即利用与某一平衡状态等效的过渡平衡状态(相同平衡)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判断,或利用相似平衡的相似原理进行有关量的计算。所以等效平衡也是一种思维分析方式和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往往用在相似平衡的计算中。

由上叙述可知,相同平衡、相似平衡和等效平衡是不同的,相同平衡是指有关同一平衡状态的一类计算,相似平衡是指几个不同但有着比值关系的平衡的一类计算,而等效平衡则是利用平衡等效来解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

建立相同平衡或相似平衡与外界条件有关,一是恒温恒容,一是恒温恒压。

①在恒温、恒压下,只要能使各物质的初始物质的量分别相等,就可以建立相同平衡。两个平衡的所有对应平衡量(包括正逆反应速率、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等)完全相等。只要能使各物质初始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就可以建立相似平衡。即两平衡的关系是相似关系。两平衡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质量分数、各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对应相等;而两平衡中的正逆反应速率、各组分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等对应成比例。

②在恒温、恒容下,只要使各物质初始浓度相等即可建立相似平衡。即两平衡的关系是相似关系。两平衡中的正、逆反应速率、各组分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质量分数、各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对应相等;而两平衡中各组分平衡时的物质的量等对应成比例。

注意事项:

1、平衡等效,转化率不一定相同

①若是从不同方向建立的等效平衡,物质的转化率一定不同。如在某温度下的密闭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M(g)+ N(g)=2E(g),若起始时充入2molE,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则E的转化率是40%;若开始时充入2molM和1molN,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是60%。

②若是从一个方向建立的等效平衡,物质的转化率相同。如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2E(g) =2M(g)+ N(g),若起始时充入2molE,达到平衡时M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E的转化率是40%;若开始时充入4molE,达到平衡后M的物质的量为1.6mol,则E的转化率仍为40%。

2、平衡等效,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

①原料一边倒后,对应量与起始量相等的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

②原料一边倒后,对应量与起始量比相等(不等于1)的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相等,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

等效平衡问题由于其涵盖的知识丰富,考察方式灵活,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一直是同学们在学习和复习“化学平衡”这一部分内容时最大的难点。近年来,沉寂了多年的等效平衡问题在高考中再度升温,成为考察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点内容,这一特点在2003年和2005年各地的高考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很多同学们在接触到这一问题时,往往有一种恐惧感,信心不足,未战先退。实际上,只要将等效平衡概念理解清楚,加以深入的研究,完全可以找到屡试不爽的解题方法。

等效平衡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判断题设条件是否是等效平衡状态,以及是哪种等效平衡状态。要对以上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就需要牢牢把握概念的实质,认真辨析。明确了各种条件下达到等效平衡的条件,利用极限法进行转换,等效平衡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一. 概念辨析

概念是解题的基石。只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在解题中触类旁通,游刃有余。人教版教材对等效平衡概念是这样表述的:“实验证明,如果不是从CO和H2O(g)开始反应,而是各取0.01molCO2和0.01molH2,以相同的条件进行反应,生成CO和H2O(g),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里CO、H2O(g)、CO2、H2各为0.005mol,其组成与前者完全相同(人教版教材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38页第四段)。”这段文字说明了,化学平衡状态的达到与化学反应途径无关。即在相同的条件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从既有反应物又有生成物开始,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是相同的,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也就是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的内涵是,在一定条件下(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都相同,这样的平衡互为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的外延是它的分类,即不同类型的等效平衡以及其前提条件,这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有更广泛的应用。等效平衡可分为三种类型:

(1)等温等容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反应物的投料相当。例如,在恒温恒容的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投入1mol N2、3mol H2 与2mol NH3,平衡时两容器中NH3的质量分数相等。

(2)等温等压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反应物的投料比相等。例如,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两个容器中,分别投入2.5mol N2、5mol H2 与5mol N2、10mol H2,平衡时两容器中NH3的质量分数相等。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无论是等温等容还是等温等压,只要按相同比例加入反应物和生成物,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二. 方法指导

解等效平衡的题,有一种基本的解题方法——极限转换法。由于等效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不论反应时如何投料,都可以考虑成只加入反应物的“等效”情况。所以在解题时,可以将所加的物质“一边倒”为起始物质时,只要满足其浓度与开始时起始物质时的浓度相同或成比例,即为等效平衡。但是,要区分“浓度相同”或“浓度成比例”的情况,必须事先判断等效平衡的类型。有了等效平衡类型和条件的判断,就可以采用这种“一边倒”的极限转换法列关系式了。下面我们看一看这种极限转换法在解题中的运用。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起始量不同,但达到平衡时任一相同组分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均相等,这样分别建立起来的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不同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1. 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建立平衡,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能够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如:按下列三条途径,在恒温、恒容下建立的平衡等效

Ⅰ 3mol 1mol 0

Ⅱ 0 0 2mol

Ⅲ a b c

Ⅲ中,应满足:b+c/2=1,a+3c/2=3。

例1. 有一可逆反应:2A(g)+3B(g)=x C(g)+4D(g),若按下列两种配比,在同温、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1)0.8mol A,1.2mol B,1.2mol C,2.4mol D

(2)1.4mol A,2.1mol B,0.6mol C,1.2mol D

达到平衡后,C的质量分数相同,则x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解析:因为在等温、等容下平衡时,C的质量分数相同,则属于同一平衡状态,变化的A、B、C、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6∶0.9∶0.6∶1.2=2∶3∶2∶4。故选B项。

2. 在恒温、恒压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方程式系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等效。

如:按下列三条途径建立的平衡为等效平衡

Ⅰ 3mol 1mol 0

Ⅱ 0 0 2mol

Ⅲ 3n n x(x≥0)

小结:若恒温、恒容,则3n+3x/2=3, n+x/2=1;若恒温、恒压,则(3n+3x/2):(n+x/2)=3:1 即可。

例2. 在恒温、恒压下,有下列气体反应分别从两条途径进行

2A(g)+2B(g)=C(g)+3D(g)

Ⅰ 2mol 2mol 0 0

Ⅱ 0 0 2mol 6mo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Ⅱ两条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

B. Ⅰ、Ⅱ两条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不同。

C. 达到平衡时,Ⅰ途径所用的时间与Ⅱ途径所用的时间相同

D. 达到平衡时,Ⅰ途径混合气体密度等于Ⅱ途径混合气体的密度

解析: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对该平衡无影响,途径Ⅰ、Ⅱ为等效平衡,故选A、D项。

3. 在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例与原平衡的相同,两平衡就是等效平衡。(相当于恒温、恒压下的等效平衡,原因是平衡不受压强影响)。

例3. 在两个密闭容器内,保持温度为423K,同时向A、B两容器中分别加入a mol、b mol HI,待反应2HI(g)H2(g)+I2(g)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A>tB

B. 平衡时I2浓度c(I2)A=c(I2)B

C. 平衡时I2蒸气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A%>B%

D. HI的平衡分解率相等

解析:等温下,该反应前后系数不变,平衡不受压强影响,A、B两容器中的平衡可视为等效平衡,故应选D项。

例4. 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充入3mol A和2mol B,反应3A(g)+2B(g)x C(g)+y D(g)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若将0.6mol A,0.4mol B,4mol C,0.8mol D作为起始物充入,同温同容下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m%,则x=_______,y=_______。

解析:同温同容下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m%,则两平衡为等效平衡,因而有

3A(g)+2B(g)x C(g)+y D(g)

Ⅰ 3mol 2mol 0 0

Ⅱ 0.6mol 0.4mol 4mol 0.8mol

所以有:0.6+(3×4)/x=3,0.6+(3×0.8)/y=3。

解得:x=5,y=1。

解析2:

恒温恒容 一边倒 完全相同

1:3 2 0 0

2:0.6 0.4 4 0.8

4/x*3+0.6=3 0.8/y*2+0.4=2 解出 X=5 Y=1

三 : 怕什么来什么!你会不会经常有这样的感觉

怕什么来什么 怕什么来什么!你会不会经常有这样的感觉

「怕什么来什么」的可能性来源于墨菲定律,深刻的印象和幸存者偏差密不可分,多数情况又陷入了自我妨碍的泥潭,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恐惧」情绪的作用——

墨菲定律指出,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www.61k.com]只要满足大于零的概率和足够多的样本,怕什么一定会来什么。

然而,并不是只要「恐惧」的事情出现了,我们就一定会有「怕什么来什么」的感觉:

  • 吃完晚饭,和家人出去散步消食。还没走出小区,就听到接连的狗叫声,没有几秒就看到三只狼狗龇着牙冲到了面前。瞬间吓得动都不敢动,直到狗主人喝走了它们,才缓过口气,长叹一声“吓死我了”。

  • 附近新开了一家鬼屋,网上的评论都说效果逼真,去的人都尖叫连连。正好今天没有事情,自己决定去探索一番。在门口换好票,突然感觉有点害怕,腿都有点发软了。

  • 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这门课只断断续续的听过三四次,书到现在也没有翻开。感觉复习也复习不完了,打两盘刀塔压压惊,赢了就去扫扫重点好了。唉,好害怕期末考试挂科呀。

三件事情都存在「恐惧」的事情(狼狗、鬼屋效果、挂科),假设最后都发生了,哪种我们会有「怕什么来什么」的感觉呢?通常只有第三种。第一种情况根本来不及反应,狼狗冲过来就直接感受到了「恐惧」,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第二种情况预期到了,也确实对鬼屋的效果「恐惧」,但是这种感觉对我们并不是糟糕的事情。由此可见,即使都是「恐惧」,认知卷入较少的、一定会发生的或者评估和预期比较积极的,都不会让我们产生「怕什么来什么」的感觉。

与其说「怕什么」,不如说「期待不发生什么」,而这种期待一定是有可能实现的。通常在复杂的社会性活动中,我们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正如 @贝加所说,考虑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友情、亲情和爱情确实是这种现象的重灾区。需要指出的是,「期待不发生什么」这种情绪和「恐惧」有所差别,它既包含了「恐惧」中不良的感受、注意和认知评价的偏差,又包含了可能不发生时候那种「希望感」。

「恐惧」会导致注意偏向的改变,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危险,我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对相关的因素投入更多的注意。我们害怕狼狗会咬自己,就会时不时的盯着周围的宠物;我们害怕会被突如其来的事物惊吓,就会一点点的移动保持警戒。社会性的恐惧尤其如此,很多人会有意识的注意男朋友出轨的蛛丝马迹,注意周围人看自己时表情的细微改变,注意每一道题目不熟悉的细节。

「恐惧」还会继续导致评价的偏差,当我们的注意收集到了足够丰富的消极因素,似乎更坐实了自己的害怕。这种评价会对我们的行为作出调整,可能会开始对男朋友冷淡,对周围人投以敌视的目光,或者开始潦草而不假思索的答题。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当我们似乎坚信「恐惧」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时,我们可能不再费尽心力的避免事情本身,而开始善后的事宜——如何让糟糕的事情看起来更体面。这样,自我妨碍的步骤就开始了,有些人可能开始和其他的异性勾搭,有些人则选择降低自己的人际需要,还有些人会在考试前通宵刀塔。到这里,「怕什么」很可能就来了。

然后,我们还有一点点侥幸的心理,似乎有些细节还令我们充满「希望」。可能会偶尔发现男朋友对自己的好,会看到有些人对自己的理解和包容,或者是想到这门课往届的挂科率并不高。这种情绪虽然会让我们稍显放松,但是同时也失去了「恐惧」带来的紧迫感。而且「希望」对恐惧的调节未必有帮助,如果说「恐惧」是反复加工、深思熟虑的产物,那么「希望」像是突发奇想、稍纵即逝的火花,不能持续,希望破灭的时候反而让我们更加恐惧。

我们常说“心想不一定事成,怕处一定有鬼”。我们越是担心的事它越是要发生。仿佛冥冥之中真的有命运安排,有超能力使然,于是,我们常常会归结为命运本该如此。

“怕什么来什么”,更多集中在人际关系上,亲情、爱情、友情。

我一个女朋友,其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总是担心老来无依无靠,安全感极低。尽管其对母亲百般孝顺百般照顾百般讨好,她的母亲还是唉声叹气,消极悲观。多年下来,女友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像空气一样消散的无影无踪,依然无法使母亲快乐起来,这种关系让女友很累,再也不想费尽心思讨好母亲。她的母亲终于像实现愿望似得唠叨“我就是可怜,老了没人管,你们都讨厌我”。

爱情上亦如此,初恋的女人总是怕男友不爱自己,一天男友不打电话就怀疑他干坏事去了,稍微做的不好,就认为对方不爱自己。慢慢地,男友面对百般折腾的爱情再也体会不到爱的味道,结果真的不爱了。

我以前接过一个咨询,求助者觉得自己太内向,朋友们肯定不喜欢自己。为了掩盖内心的担忧,他还故意伪装自己,显得自己什么都不在乎。朋友们也渐渐疏远了。后来,侧面才知道,朋友们开始觉得他挺实在,不焦躁,也很愿意交往,结果发现他的行为有点虚伪,慢慢地就淡了。

为什么人际关系上更容易出现“怕什么来什么”?

心之所至,行之所往。你的心念,引导了你的认知,你的认知又决定了你的行为,你的行为会影响别人的行为,而别人的行为恰好就印证了你的心念。这是一个死循环。不过,你的心念只能影响到和你有关系的人或事。和你没有关系的人或事,就算是你担心,它也不会发生。比如你担心战争,战争却不一定发生,你担心外星人入侵,外星人至少在你有生之年不会毁灭地球。因为战争不由你的心念决定,外星人不由你的心念决定,所以你担心与不担心都不影响结果。

只有存在关系,才有可能出现“怕什么来什么”。因为我们的行为是通过关系影响他人的。所以,在人际关系最亲密的亲人或恋人之间,经常会发生“怕什么来什么”。

就如同上面谈到的母亲。母亲担心无依靠、被抛弃。于是,总是表现出自怨自艾,面对女儿的一片孝心也总是不鼓励不赞扬。久而久之,母女相处越来越不快乐,女儿就会尽量避免去见母亲,结果母亲的“被抛弃感”更重。

同样,如果一个妻子对于婚姻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抛弃。那么在她的行为模式里就会时刻集中在这个方面,总是把问题往这个方向引导。比如丈夫和别的女人吃个饭,她就会担心丈夫是和别人有暧昧。这种担心如果无法抑制,那么就会表现出对丈夫的质问、不友好,让丈夫在夫妻关系中感受不到信任,缺乏人际交往自由。为了避免争吵,丈夫会进一步选择逃避,隐瞒;妻子就会进一步感受到“被抛弃”的威胁,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怕什么来什么”是由于我们的行为影响了他人的行为。但是,我们的行为从哪里来的呢?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的行为是由我们的认知决定的,而认知又具有个体差异性,受个人经验、情绪等影响。

“怕”作为一种情绪,会直接影响认知

想象一下,如果你穿着不好怕被笑话,是不是感觉所有的人都在看你的衣服,如果你觉得自己丑,是不是觉得所有人都在看你的脸?

心理学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先在志愿者脸上化妆出难看的伤疤,拿出随身的小镜子,让志愿者看看自己伤疤的模样,然后收走镜子。接着化妆师会以固定伤疤、让其更持久的借口偷偷把伤疤擦掉,但是志愿者们并不知情,他们以为伤疤还在。志愿者们被分别带到了各大医院的候诊室,在人潮密集的医院呆一会,让志愿者们在这里充分观察和感受人们的种种反应。实验结束后,志愿者们各自向心理学家陈述了当时的情况。有人说别人对他露出鄙夷的目光;有人说他们像躲避瘟神一样躲避自己,太缺乏同情心;也有人义愤填膺地说两个女人私下嘲笑自己。总之,志愿者们的感受出奇一致,普遍认为别人在盯着他们的脸看,透露出厌恶和恶意。估计恨不得溜着墙根走。

当这些志愿者们走出化妆室的时候,他们担心什么?

——担心被议论,被嘲笑,被鄙视,担心不受欢迎。

那么,他们在别人的眼中看到了什么?

——鄙夷、躲避、嘲笑、厌恶、恶意。

那么,当他们“看到”了别人这些不友好的反应之后,志愿者们什么反应?

志愿者们觉得别人缺乏同情心,为此义愤填膺。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志愿者脸上根本就没有伤疤,旁观者也不可能真的在嘲笑他们,或者讨论他们。这一切都是他们担心来的,由于这些志愿者怕被嘲笑、怕不被欢迎,他们就真的“看到”了这些反应的存在。

他们对外界的认知就这样被误导了。

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无形的“疤痕”。这也是“怕什么来什么”的“疤痕心理”。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够漂亮,不值得被爱,不够聪明,没有用处,甚至一无是处,担心被抛弃,担心不受欢迎……那么,我们在与外界交往中,一定会在不知不觉间来反复验证、反复确认。然后确认到自己信以为真。

“怕”是如何误导认知的?

当一个人处于“怕”的情绪中,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处于“低安全感状态”。而一个人在低安全感状态的时候,他的本能反应一定是拼命保护自己。试想:如果你身处一个黑暗的环境,你刚躲避过一只射向你的剑,这时候你身边出现了几个人。你害怕,紧张,如果有能力,你会不会“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只要这些人无法向你证明他没有杀你,你会先假定他们都是想杀你的。

听起来很残忍很不理智,但是处于低安全感状态的人就会采取这样的策略保护自己。这类似于法律上的“有罪推论”,即一个人一旦被怀疑为有罪,那么,只要这个人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无罪,他就有罪。

当一个妻子非常担心婚姻不稳定的时候,每一个出现在丈夫身边的女人都会被她怀疑有不正常关系,但凡有说不清楚关系的人,那就是丈夫出问题了。也就是,只要丈夫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没有出轨,那就是出轨。比如,看到丈夫和其他女子说话。正常人会做出合理的解读,有很多原因造成他们两人在说话。但是处于极度不安全感状态的人,也就是“怕”到至极的人,因为她极其关注结果,那么当她看到与结果相关的行为,比如,丈夫和其它女子说话。那么,只要无法证明他们俩没关系,那他们就是有关系的。她的“有罪推论”模式就会立刻启动,对这种结果做出负面解读。

负面解读就会导致负面行为。在开始的时候,丈夫或许会理解,会解释,会拿出证据证明清白之身。但是,人总会厌倦被误会、被怀疑而自证。那么,只要有一件事丈夫没能或者不愿意证明,那就会被视为出现了问题。当一系列缺乏理性思考的行为出现时,结果注定是婚姻的破裂。妻子害怕的事最终出现了。

“怕”本来是一种正常情绪,这种情绪会促使我们趋利避害。但是,一旦“怕”的过度,情绪超越了一个人的理智判断,那么“怕”就成了这个人的认知与行为的主宰,一切结果就由此而生。而在这里,结果产生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内心由于恐惧而产生的认知和解读。

“怕什么来什么”——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内心。

好了,我说到这,我好害怕这篇文章有评论啊~

四 : 何谓真爱真爱是什么感觉?我要真的真正的答案。不是那种漂亮的排比句

何谓真爱

是什么感觉?我要真的真正的答案。不是那种漂亮的排比句就行的


人世间的真爱,一般为:单爱型的,因为要是双方都爱对方爱的死去活来,两个人必然就会走到一快了,也体现不出来什么是真爱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就算因为某重原因没能走到一起,也会爱对方一辈子,在她无助的时候去帮助她,在很想念对方的时候,而是偷偷的去看望一下,之所以偷偷的去看望,是怕打搅对方安静的生活,你会眼睁睁的看着你爱的人不幸福吗??还是爱一个人就一定要她爱着你,还是就一定要她和你一起生活,否则你就不在爱她了吗??

难道爱一个人的结果就为了让她做自己的妻子吗??

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可能会难过,这比一个人爱过你之后,又舍弃你要好上一千倍了.....!爱不止是拥有,还要懂的放弃.

爱是一种永无止境的付出.........................

本文标题: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不懂-怎样自然妆?不知道为什么,我化妆后总是感觉很后,明明没有用很重的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478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