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尼采认为最伟大的天才-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

发布时间:2018-04-23 所属栏目:杂文评论

一 : 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


网友元达南[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感谢殷羊师 @殷守甫的邀请。这个问题比较大,也可以说是尼采的核心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懂得尼采的思想就不是很难了。我粗略地看了一下所有的答案:
一楼 @李淼的回答方向是对的,但太传统了。
二楼 @irenezh的回答其实蛮深刻,但是估计因为给人的干货感太弱,所以没那么引人注意。
@Wild Alexander 同学第一句“阳否阴述(apophasis)”是对的,“ 尼采对耶稣基督教之福音的理解,是绝大多数教会神学家难以望其项背的”这句断言,虽然必然会令人不舒服,但我也同意。但仍有意犹未尽之感。
@金翼霄小同学的文史功底我很是佩服,但这个回答我个人不是太同意。tot固然有那两层意思,不过那两层意思是为“死”这一层意思所涵盖的,而不是反之。所以把理解的重心放在那两层意思上,不是很妥当,好歹也要在这几层敞开的意义中来回流转才行。举个偏门的例子:就好比夏目漱石的学生问他“I love you”怎么翻译,而夏目漱石回答他“今晚月色很美”一样。在这个语境下理解“今晚月色很美”这句话时,不能偏重“月色美”和“我爱你”这两个意思中的任何一端,而是要在两个意思之间自由游戏,这句话的味道才能出来。“上帝死了”也是。
接下来言归正传,简单地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作为最初的例子,我讲个小故事:

村民甲:“我听说皇上是天下最有钱的人。”
村民乙:“那必须的,想必他顿顿都吃白面馒头吧。”
村民甲:“呸,当了皇上还光吃白面馒头,说什么每顿都得有咸菜吧?”
村民乙:“那是,那是。”

村民们难道想否定皇上吗?村民们难道不知道皇上有钱吗?他们当然无心否定皇上,也很清楚地知道有钱。但很不幸的,他们对皇上的“有钱”这一属性的肯定,其实恰好构成了对皇上“有钱”这一属性的否定。而当他们明白了这一点以后,才能明白“有钱”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他们使用“有钱”这个定语,才是贴切的。可惜,几乎没什么人明白。
接下来让我们看上帝。当我们热情满满地向天空敞开胸怀,大声疾呼“啊,我全能全善的主啊”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人所认为的全能与全善,真的肯定了上帝吗?如果说村民尚有机会见识到皇帝的满汉全席或者私人储备,人又何德何能,能使上帝在自己面前显现呢?请注意,村民与皇帝之间只有量的差别,而人与上帝之间则是质的差别:人人都可以做到与皇帝对等的位置,但人不可能僭越上帝。上帝是完全超越的。
埃克哈特大师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对于上帝,凡是有所言说都是错的。这乍一看是大逆不道的,但其实是对的。因为如果你承认有一个上帝,那上帝就不可能和人一样是有限者。而作为有限者的人,用自己的语言系统去描摹作为无限者上帝,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是在人为地规定上帝的本质。尼采说:没有事实,只有事实的解释。稍作改动,也可用在这个情况上:有上帝,但只有被解释过的上帝。
我们现在可以正视“上帝死了”这句话了。这个断言的另一层意思,如@Wild Alexander 同学所说是“上帝活过”。上帝作为超越者,生与死自然都与其无关,肯定也谈不上活没活过,所以这里的“死”与“活”也只能在修辞的语境上来理解。那么尼采的本意是什么呢?以我个人的解读,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其一,你假如不去关心,那就不构成对上帝本质的断言,更谈不上断言的对错。就像耶稣那样去行动——那些曾经跟随耶稣的人是这样生活的,但后来人们陷入了执拗的神学思考中,开始穷究起上帝的本质之类的问题,这反而离上帝越来越远了。不仅如此,当人在一次次自信地断言“上帝如何如何”的时候,上帝本身也被否定了。当这种否定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上帝的神圣性就被消解了,这就是上帝之死

其二,尼采的做法是什么呢?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其实就是反对这样一种已经由形式变为主义的基督教文化,以希腊人传统和耶稣时的原始基督教二者来破除滞涩的时代氛围。

其三,当然,更重要的是,尼采通过“上帝死了”这个宣言,把作为超越者的上帝“悬置”了起来:对于上帝,我们存而不论。我们不讨论与我们隔着一个深渊的超越者,也不讨论如何触及这个超越者,因为这是一场注定无意义的争论。该被拯救的自然会被拯救,该下地狱的自会下地狱,这些轮不到人来操心。人不但不能预知自己的前程,亦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在如此情况下,正确的做法不是耽于无意义的祈祷和偶像崇拜,也不是继续思考上帝的本质这样的问题,而是”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向着人能达到的顶峰——超人——而攀登。


读尼采,一定不要耽于一边。尼采的文里有很多狂暴的见解,“上帝死了”就是其中一类。尼采那里有很多个“对法”,比如奴隶对主人,善对恶,末人对超人,希腊对基督教,肉体对理性……看到这些对子,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成另一者的反面,而是要更往下挖一层——尼采的所有“对法”都建立在“超越”二字上,只有对基督教有深刻的理解,才有资格《敌基督》,站在《善恶的彼岸》,自然能善能恶。不能只看到尼采只破不立的那一面,更要看到他以破为立的那一面。
对我的以上所有废话,也应做同样的理解。


网友王永豪[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感谢Dr. Timothy Costelloe的教导,感谢羊村=v=


要理解“上帝死了”最最最基本的是要意识到上帝死了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一点太多人弄错了,包括当初的我)。上帝虽然死了,但是我们不需要上帝。其次,尼采通过上帝死了是想对当时的道德进行批判,并在上帝之外,也就是从我们自己之中寻找存在的意义


感觉现有答案没有把尼采的想法讲清楚, 一些答案确实部分地正确理解了尼采的答案,但在解释尼采心中的上帝时仍有偏差,并没有触到尼采最核心的想法。至于底下还有一堆原文都没有读过就随便回答的我也不说什么了。尼采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但是就是这么被大众玩坏了的。国内大部分人对宗教一无所知(国外当然也有很多,包括基督徒),所以看到这句话就高兴地不得了了,根本不想去深入了解尼采的想法。学习之前我试图靠已有答案帮助理解,收效甚微,于是学完之后试答。


这个问题比看上去还要大。要理解“上帝的死亡”(death of God),必须理解尼采眼中的上帝,以及尼采对道德的批判。想要深入理解不仅要读《快乐的科学》(The Gay Science, Die fr?hliche Wissenschaft),而更一定要读他的《论道德的谱系》(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Zur Genealogie der Moral)(这篇也是尼采大量集中地阐释他理解的上帝和他对道德的批判的一本书)。其中,在快乐的科学中尼采第一次提出了“上帝死了”的说法,而他关于道德的观点则主要出现在论道德的谱系中。

(如果有能力读读《偶像的黄昏》(Twilight of the Idols, G?tzen-D?mmerung)和《善恶的彼岸》(Beyond Good and Evil, Jenseits von Gut und B?se)会更好的帮助理解尼采的观点。)


尼采的观点如果直接读结论会觉得莫名其妙或平淡无奇,但是尼采的思考是极其深刻的,所以此文沿着 @殷守甫大人的思路引用大量原文来解释尼采的想法。要理解尼采必须反复读他的原文。


三言两语当然无法讲清尼采的想法,故内容神长,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如有理解的偏差也希望各位不惜指正。


关于翻译:

翻译是我自己认真翻译的,因为我没有中文译本,而且看了一下守甫大人参照的中文译文感觉翻译的不好,很多很重要的意思都没有体现出来,尼采的很多中文译著并不是哲学家翻译的,尼采又是一个没有系统理论的人,如果翻译家自己不理解尼采的意思就很难准确的翻译出尼采想表达的意味,容易误导。于是我自己认真翻译了一下,以英文版为基础并对照德语原文校对(目前还没有直接翻译德语的水平),力求把尼采想表达的意思表示清楚。笔力有限,可能无法还原原文中的文学水平(尼采还个是诗人),但尽可能保证意思的传达。若出现中文英文不符的情况一般是对照德语原文校正了,如有疑问可以提出。尼采使用的德文与现在的德语会有出入,如tot为todt, gebt为giebt, Tatsache为Thatsache等。


目录:

前言,及论学好英语对学好哲学的重要性(就是上面扯的那堆)

1.上帝是怎么死的?——inthe Gay Science

2.上帝为什么会存在?上帝为什么该死?——in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 in Twilight of the Idols

3.我们该如何成为我们自己的上帝?——in the Gay Science


第二部分尤为重要。


=============================割=============================


上帝是怎么死的?


尼采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一小节一小节的,在Gay Science(Gay是快乐的意思,少想点)中尤甚。他不像其他哲学家一样严谨的一层层论证(尽管他的想法仍然是严谨的),而是用大量的修辞来装饰。在Gay Science中的几段直接讨论“上帝死了”的文本分别出现在第108, 125, 343节中。


守甫大人的答案中的是最重要的一篇(125节),但并不是最初的一篇,最初的一篇是在Book Three的108节 - New Struggles (新的奋斗)。

After Buddha was dead, his shadow was still shown for centuries in a cave-a tremendous, gruesome shadow. God is dead; but given the way of men, there may still be cav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which his shadow will be shown. -And we-we still have to vanquish his shadow, too.

释迦摩尼死后,他的影子仍然在一个洞穴中展现着——一个巨大的,可怕的影子。上帝死了;但是根据人的行为来看,他的影子可能还会在几千年中在洞穴里展现。而我们,我们也仍必须战胜他的影子

(横线或粗体均为我所加,下同)

这里是尼采第一次提到God is dead的地方。上帝死了,而我们需要“战胜”(vanquish)他的影子,换句话说,我们并不需要上帝或者他的影子,我们需要借助别的东西来我们寻找人生的意义。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柏拉图的洞穴吧?一群被锁住的人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子,却无法看见事物真实的样子。我们就这样被上帝的影子迷惑着。而尼采认为,我们必须战胜这些影子,看到事物的本质。109节并没有直接讨论,但是间接地提出了问题:

When will all these shadows of God cease to darken our minds? When will we complete our dedeification of nature?

什么时候这上帝的影子才会停止让我们的思想变得黑暗?什么时候我们才会将自然完全的去神化?


接着在125节这最著名的一节中尼采借疯子(the madman, der tolle Mensch)之口做了详细的解释。虽然中英译文都将"toll"译作“疯”,但是实际上它还有“厉害”(awesome)的意思,这里尼采也是在玩文字游戏(作为诗人的尼采可爱干这个了)。


疯子在早晨点着灯笼,声称在寻找上帝,周围很多不信上帝的人都笑他,而他则对众人说:

"Whither is God?" he cried; "I will tell you. We have killed him-you and I. All of us are his murderers. But how did we do this? How could we drink up the sea? Who gave us the sponge to wipe away the entire horizon? What were we doing when we unchained this earth from its sun? Whither is it moving now? Whither are we moving? Away from all suns? Are we not plunging continually?Backward, sideward, forward, in all directions? Is there still any up or down? Are we not straying as through an infinite nothing?Do we not feel the breath of empty space? Has it not become colder? Is not night continually closing in on us? Do we not need to light lanterns in the morning? Do we hear nothing as yet of the noise of the gravediggers who are burying God? Do we smell nothing as yet of the divine decomposition? Gods, too, decompose. God is dead. God remains dead. And we have killed him.

How shall we comfort ourselves, the murderers of all murderers? What was holiest and mightiest of all that the world has yet owned has bled to death under our knives: who will wipe this blood off us? What water is there for us to clean ourselves? What festivals of atonement, what sacred games shall we have to invent? Is not the greatness of this deed too great for us?Must we ourselves not become godssimply to appear worthy of it?There has never been greater deed; and whoever is born after us-for the sake of this deed he will belong to a higher history than all history hitherto."

”上帝去哪了?"他呼喊着;“我来告诉你们。我们杀死了他——是你们和我!我们所有人都是杀他的凶手!但是我们是怎么杀死他的?我们是怎么样把海水喝干的?谁给了我们把整个地平线都擦掉的海绵?我们把地球从它太阳的锁链下解放出来的时候在做什么?现在地球在向哪运动?我们又在向哪运动?离开所有的太阳的方向吗?我们不是在一直坠落吗?向后、向前、向旁侧、全方位地坠落吗?上和下还存在吗?我们难道不是像在无尽的虚无中迷路吗?我们难道没有感受到虚无空间的呼吸吗?难道现在没有变得更冷了吗?黑夜难道不是一直在逼近着我们?在早晨我们就不需要点起灯笼了吗?难道我们没有听到正在埋葬上帝的掘墓人的吵闹吗?难道我们没有闻到上帝分解腐烂的味道吗?就算是神也会分解腐烂。上帝死了!上帝不会再复活了!是我们把他杀死了!

我们这些凶手中的凶手又应该如何安抚我们自己?那个整个世界有过的最神圣最强大的神竟在我们的刀下流血死亡:谁会抹掉我们身上的血迹?我们能用什么水清洗我们自己?我们必须发明什么样的弥补仪式和神圣游戏?难道这伟大的功绩对于我们不是过于伟大了吗?难道我们自己不是必须变成上帝,我们才值得这样的功绩吗?从未有过比这更伟大的功绩;而因为这样的功绩,无论谁出生在我们之后都将属于比至今一切历史都要崇高的历史中!”

(PS: 注意尼采在文中反复使用do we not, are we not, must we not(Müssen wir nicht)这类用反问表达必然的说法。要明白尼采的意思需要多读几遍这段文字,最好读英文。)


注意在这段文字中,尼采根本不是在指责我们杀死了上帝,而是指责我们没有意识到上帝的死亡,不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在这之后,众人都震惊都看着疯子(stared at him in astonishment)(而不是异样地不信任地)。众人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但是并不知道怎么办。这群人虽然不信上帝,但是也一直被上帝的影子所笼罩着。现在,大家终于发现上帝死了。但是要怎么做才对?众人不明白,但是尼采明白,我们必须自己变成上帝,才能擦掉我们身上上帝的血迹。我们自己怎么能变成上帝?不仅尼采自己要变成上帝,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都必须变成上帝。尼采在给我们指一条路,一条比上帝还要好的路。


不过上帝为什么被我们杀死了?这个放到第二部分讲。


而在343节尼采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上帝死了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大好事:

Indeed, we philosophers and "free spirit" feel, when we hear the news that "the old god is dead," as if a new dawn shone on us; our heart overflows with gratitude, amazement, premonitions, expectation.At long last the horizon appears free to us again, even if it should not be bright; at long last our ships may venture gain, venture out to face any danger; all the daring of the lover of knowledge is permitted again; the sea, our sea, lies open again; perhaps there has never yet been such an "open sea."-

确实,当我们听到“旧上帝死了”的时候,我们哲学家和自由的灵魂就像感受到了一缕新的阳光洒在了我们身上;我们的心充满了感激,惊叹,预感和期待。这么久之后,终于,水平线又自由的出现在了我们面前,风平浪静,尽管还并不明亮;这么久之后,终于,我们的船只又可以出航冒险,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危险;所有勇敢地热爱知识的人又被允许追寻知识了;海,我们的海,又敞开了;也许还从来没有如此的一片“敞开着的海”。


尼采的意思到现在已经很明确了:上帝死了,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正是上帝的死让我们能够出发去寻找真正的知识,去寻找生活的意义。

所以说 @金翼霄 同学所说的就比较偏离尼采想表达的意思了(应该是把上帝之死看做坏事了)。上帝死了,无疑,然而重点是,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而新上帝又会是谁?

并不是尼采自己,而(应该)是我们所有人。


以上是快乐的科学中直接谈到上帝死了的篇章。



而上帝是怎么死的?上帝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的是几千年来人们的道德来源,而当尼采发现,上帝作为这个载体不仅没有让人们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反而上帝影响了我们去寻求真正的知识的时候,尼采便宣称上帝死了。


==============================再割==============================


上帝为什么会存在?上帝为什么该死?


尼采的重点当然不是证明“上帝存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尼采想探究的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其中包括着对当时道德的批判。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所有的价值(revaluate all values),尤其是道德上的。对道德的批判在《偶像的黄昏》和《论道德的谱系》中都有所体现。而认清楚这一点对于理解“上帝死了”也至关重要。@Wild Alexander 说的上帝活过自然没错,在西方社会中上帝一直承担着道德载体的角色。上帝活着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旧道德,但重要的是上帝死后的我们要做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下尼采对于道德的看法。在偶像的黄昏中的"The "Improvers" of Mankind"的第一节尼采很简单明了(难得的简单明了- -)的解释了。看原文:

One knows my demand of philosophers that they place themselves beyond good and evil - that they have the illusion of moral judgement beneath them. This demand follows from an instinct first formulated by me: that there are no moral facts whatever.Moral judgement has this in common with religious judgement that it believes in realities which do not exist. Morality is only an interpretation of certain phenomena, more precisely a misinterpretation. Moral judgement belongs, as does religious judgement, to a level of ignorance at which even the concept of the real,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imaginary, is lacking: so that at such a level 'truth' denotes nothing but things which we today call 'imaginings'. To this extent moral judgement is never to be taken literally: as such it never contains anything but nonsense. But as semeiotics it remains of incalculable values: it reveals, to the informed man at least, the most precious realities of cultures and inner worlds which did not knowenough to 'understand' themselves. Morality is merely sign-language, merely symptomatology: one must already know whatit is about to derive profit from it.

大家知道我对于哲学家的要求:他们应该把自己置于超越善与恶的位置上——他们应该把道德评判这种幻觉置于脚底。这样的要求来自于由我第一次提出的直觉:根本就没有什么道德事实。道德评判和宗教评判相似,都相信根本不存在的事实。道德只是对特定现象的解释,准确的来说是解。道德评判,就像宗教评判一样,属于一种无知的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中就算是真实的概念,也缺少真实的和想象的之间的区别:所以在这样的水平中“真理”仅仅表示了我们叫做“异想天开”的东西。在这种程度上,道德评判根本不应该被真正的当回事:它只是胡说八道罢了。不过作为一种符号,它还是有无法计量的价值的:至少对于有学识的人来说,它展示了文化和内心世界中最珍贵的现实,而文化和内心世界知道的却不足以理解他们自己。道德仅仅是符号语言,仅仅是一种症状:一个人必须知道道德到底是关于什么的才能从中获益。


虽然这一段文字越到最后越晦涩(翻译的好累...),但是也明显可以看出尼采对道德的鄙视。尼采是一个道德虚无主义者(但不是每一个方面都是虚无主义者),他认为所有的道德评判都是误解:世上本来就没有道德这种客观的东西存在,是人们硬要捏造出来的概念,而这种概念是“反人性”(Anti-Nature)的。而尼采认为,这种令人鄙视的道德的出现,宗教是罪魁祸首。


而在《论道德的谱系》中则是整篇都在讲道德,Essay 1中第13节的这一段比喻十分有意思:

That lambs dislike great birds of prey does not seem strange: only it gives no ground for reproaching these birds of prey for bearing off little lambs. And if the lambs say among themselves: "these birds of prey are evil: and whoever is least like a bird of prey, but rather its opposite, a lamb-would he not be good?" there is no reason to find fault with this institution of an ideal, except perhaps that the birds of prey might view it a little ironically and say: "we don't dislike them at all, these good little lambs; we even love them: nothing is more tasty than a tender lamb."

羊并不喜欢大型的禽鸟,这一点也不奇怪:这并不是在指责禽鸟抓走小羊羔。如果羊羔们在羊群中说着:“这些大鸟是邪恶的:那个和禽鸟最不像的,而是像它的反面,一只小羊羔——难道它不是好的吗?”我们没有任何原因去在这样的条件中指责这句话的错误,不过禽鸟们可能会略带讥笑得看待这句话:“是啊是啊,我们一点都不讨厌他们,这些可爱的小羊羔们;我们甚至爱他们呢:没有什么东西比一只软软的小羊羔更好吃了。”


尼采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概念:“The slave revolt in morality",可以翻译成“奴隶的道德反叛”。尼采把大众叫做奴隶(the slaves),叫做暴民(the mob),叫做畜群(the herd)。大众是弱者,而在尼采眼中这群弱者内心充满了憎恨(ressentiment),而他们借用“道德”来反对那些强者。


这个反叛是什么意思呢?尼采通过他对语言学(philology, 与现在的语言学linguistics不同)的研究认为在古代“好”的概念和“贵族”的概念一样。这些贵族有一种对“安全,身体,生活,舒适的漠视和鄙视”(indifference to and contempt for security, body, life, comfort),他们“危险的生活着”(live dangerously),充分的享受生活,他们肯定生命(life-affirming),他们是强者。而弱者们处于对他们的憎恨(ressentiment)想要改变这样的概念,他们只想舒舒服服的活过一辈子,不想危险地生活,他们想要让贫穷的,无能的,低劣的人(the poor, impotent, lowly)成为“好”的。

We weak ones are, after all, weak; it would be good if we did nothing for which we are not strong enough.

我们这些弱者毕竟很弱;对我们来说不去做那些我们没有强大到应付的了的事自然是好的。

弱者想要保持一种安逸的生活,就会把“变强”“危险的生活”赋予“不道德”的含义来阻止别人变强。


但是这难道不就是生命的意义吗?

[W]ith the priests everything becomes more dangerous, not only cures and remedies, but also arrogance, revenge, acuteness, profligacy, love, lust to rule, virtue, disease—but it is only fair to add that it was on the soil of this essentially dangerous form of human existence, the priestly form, that man first became an interesting animal, that only here did the human soul in a higher sense acquire depth and become evil—and these are the two basic respects in which man has hitherto been superior to other beasts.

对于教士来说所有的事都变得更危险了,不只是治疗,还包括自大,复仇,精明,放荡,爱情,对权力的欲望,美德,疾病——但是要这样说的话只有加上这些东西才算公平:只有在这样危险的形式下人类的教士的存在,人类才第一次成为了一种有趣的动物,只有这样人类的灵魂才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得到了深度,变得邪恶——深度和邪恶便是人类迄今比野兽更高级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

要注意邪恶不是一个贬义词;尼采根本不认为道德评判有任何意义。而“危险的生活”正是我们生命意义的一种;我们不断探索,远航,寻求知识,探索生命,这才是人比动物强的地方。


而这些弱者们则不喜欢这样危险的生活,于是上帝的概念被用来为道德准则提供依据。宗教则给弱者们提供了一件完美的武器。他们(宗教,尤其是对欧洲影响最大的基督教)宣扬,我们生来都是罪人,我们本应向上帝赎罪。我们所有的原始冲动,我们的本能,都是罪,都是不应该存在的。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遵循上帝的话语,老老实实的,就改变自己的罪恶,做一个无私的人。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这样的“良心”(conscience)就印到了我们的脑海里。


就这样,道德起源了。而上帝的影子就这样笼罩着我们,让我们看不见生命真正的意义。


对于尼采来说,这种良心并不是一个好的东西——相反,它只有坏处,是一个“坏的良心”(bad concience)(不是说良心坏了)。这是一个否定生命(life-denying)的行为。生命本应自由不羁,基督教却想要通过“道德”“良心”来限制它,否定它,让我们无法自由的寻找生命的意义。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杀死上帝,杀死道德准则的前提。而科学的发展则正好给了尼采一个契机:科学解释了以前各种人们不理解的现象,从而让人们越来越不相信上帝了。于是尼采高声宣告上帝的死亡,来宣扬他的道德虚无主义。


杀死那个上帝。

============================割割割割============================


我们该如何成为我们自己的上帝?


答案到上面本来已经可以结束了,估计大家也看累了(如果你真的看到这了的话)。但是杀死上帝之后怎么办?我觉得这一点也应该讲讲,顺便简单谈谈尼采提出的其他概念。


尼采虽然认为道德没有意义,但是他绝对不相信生命本身是虚无无意义的。就算上帝死了,我们也仍然能够在自己之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很多人在当时信仰破灭之后就陷入了完全的虚无主义之中,认为人生完全没有意义。但是尼采并不是这样认为的。神的存在恰恰是否认我们人生意义的(life-denying),而神的死亡则给了我们机会去肯定我们的生命意义(life-affirming)。


“永恒的轮回”(the eternal recurence) 应该有不少人听说过,在341节他最先提出了这样的概念,也是我最喜欢的一节。最沉重的重量。The greatest weight.


-What, if some day or night a demon were to steal after you into your loneliest loneliness and say to you: "This life as you now live it and have lived it, you will have to live once more and innumerable times more; and there will be nothing new in it, but every pain and every joy and every thought and sigh and everything unutterably small or great in your life will have to return to you, all in the same succession and sequence-even this spider and this moonlight between the trees, and even this moment and I myself. The eternal hourglass of existence is turned upside down again and again, and you with it, speck of dust!"

Would you not throw yourself down and gnash your teeth and curse the demon who spoke thus? Or have you once experienced a tremendous moment when you would have answered him: "You are a God and never have I heard anything more divine."...The question in each and every thing, "Do you desire this once more and innumerable times more?" would lie upon your actions as the greatest weight....

如果有一个白天或晚上,一个恶魔偷偷尾随你进入了你最孤独的孤独中,对你说:“你必须再活一次,甚至无数次你活过的和现在过的生活;在这无数次的生活中不会有任何新的东西,你生活中的每一次痛苦,每一次喜悦,每一个想法和每一次叹息和一切小到不能再小大到不能再大的事情都会在完全一样的顺序重新再来——甚至这只蜘蛛和这树中间的月光,甚至是此时此刻和我自己。永恒的存在沙漏被来来回回地调转,而你这颗灰尘中的小颗粒便在之中。”

你不会跪倒在地咬牙切齿地诅咒说这些话的恶魔吗?还是说,你会经历一个极其伟大的时刻而对他说:“你是上帝啊!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神圣的话语!”……这个问题,“你渴望再一次并无数次地经历(你现在正在做的)吗?”会像最沉重的重量一样,一直压在你的每一个行动中。

说这话的恶魔简直就是上帝啊。


为什么?这样的生活好吗?一遍遍地过一样的生活好吗?为什么尼采觉得这样的生活如此美妙?在此之前尼采在233节(23333)最危险的想法(The most dangerous point of view)中也简单的说明了他的想法。

What I do or do not do now is as important for everything that is yet to come as is the greatest event of the past: in this tremendous perspective of effectiveness all actions appear equally great and small.

对于所有将要来临的事,我现在做的和不做的事就和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一样:在这惊人的有效的观点下,所有的行为都一样的伟大和渺小



尼采想告诉世人的是,我们现在所活着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我们要完完全全地活出自己的生活,要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到在生活上千遍万遍也不会觉得疲乏厌倦。不要在幻想那些死后的天堂地狱,不要否定我们的天性来幻想死后能够去天堂,我们唯一要做的,应该是活好我们眼下的生活,在现在的世界中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去危险地生活,去享受我们的生命,去affirming life。不要让自己在上帝的阴影下平淡地活,不要做一个弱者,要去成为一个超人(übermensch),要成为我们自己的上帝,主宰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把上帝杀死的意义。


==========================最后一割=============================

后记:

在存在主义的课中我们也读了祁克果(另译克尔凯郭尔,S. Kierkegaard)的著作。作为一个基督教哲学家和存在主义者,祁克果认为人的意义要在和上帝的关系(God-Relationship)中寻找,而上课之前刚决定做一个基督徒的我发现我的想法竟与祁克果十分相似,读的时候甚是感动。祁克果比尼采早生了几十年,但可惜尼采似乎并没有读过祁克果的著作,大概与当时翻译速度很慢有关,真的很想知道如果尼采看了祁克果的著作会有何感想。尼采对上帝的批判的地方都不是祁克果所看重的,祁克果看重的是借助与神的关系来寻找存在的意义,通过谦卑、信仰来获得力量,最重要的也是去affirming life,其实和尼采所倡导的有相似之处。这种信仰超越了基督超越了我们的罪恶(正统基督徒别打我)。而尼采则只是认为我们在自己之中便可以找到人生的意义。我仍认为对基督教的信仰是正确的,尽管我也认为尼采的想法也是正确的。



Got ist todt.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如果没有关于祁克果的问题出现的话,大概等我学完海德格尔和萨特之后再找一个存在主义的题来把我这学期讲的所有存在主义哲学家详细讲述吧。



(ps. 每次打尼采输入法都会显示你猜,心好累。)

(但是终于写完了,好开心!)


网友蒙面大侠[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我尼采读得不好。鉴于很多回答读得更不好,我尝试带领大家读一段文本。许多是当年Timothy O'Leary老师的洞见,只是年久,与良多往事一样,不能记起。

《快乐的科学》,125,整个小节像是一部小小的戏剧,戏剧有自己的名字,德文叫:

Der tolle Mensch

中文我们叫疯子。这里“toll”很有趣,就像英文里我们说“Oh, that's crazy~~” 这是一种惊叹,对于异乎寻常的事物的惊叹(cf 法文本注,感谢 @赵守卿 同学的电子版)。这其实在说“Oh, that's great~~” 德文也是,Das ist toll~~ 就是表达一种惊叹。尼采引入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疯子,作为全剧的主角:

你们是否听说有个疯子,他在大白天手提灯笼,跑到市场上,一个劲儿地呼喊:“我找上帝!我找上帝!”那里恰巧聚集着一群不信上帝的人,于是他招来一阵哄笑。其中一个问,上帝失踪了吗?另一个问,上帝像小孩迷路了吗?或者他躲起来了?他害怕我们?乘船走了?流亡了?那拔人就如此这般又嚷又笑,乱作一团。

这个开场可以问许多问题。首先,他在大白天,拿着灯笼干什么?难道他没有读过庄子么?“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 好吧,他当然没有读过。或者说,导演尼采为什么要安排他的主人公在正午拿着灯笼登场?白昼——以及这背后的太阳,象征着什么?是创世的无限光芒么?还是启明(enlighten)世界的永恒的理性?那灯笼又意味着什么?这是一道思考题,哪位同学有兴趣写一篇~~

其次,这个疯子是来找上帝的。他为什么要去市场上,市场上可以找到上帝么?市场上,我们会想到谁?苏格拉底?他也去市场上和人说话,被人嘲笑,告诉大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知道,他惹恼大家。如果说尼采最后要发动一场对苏格拉底以来的哲学的批判,他为什么引入这样一个人物?

疯子跃入他们之中,瞪着两眼,死死盯着他们看,嚷道:“上帝哪儿去了?让我们告诉你们吧!是我们把他杀了!是你们和我杀的!咱们大伙儿全是凶手!我们是怎么杀的呢?
上帝被杀了,那么上帝至少存在过。这里的问题问题是:这些人不是不信上帝的么?

某种意义上,那些市场上的人们已经不相信圣经中的那个上帝了,那个耶和华和他创世的故事。但是他们依然相信着另一种主宰的力量,别一种上帝,在不知不觉中。这上帝是我们思想的基础,我们伦理生活的基础,我们的价值的基础。因为有着一个这样或那样的理性的基础,我们言说、生活、判断。我们相信这个基础的存在,即使我们不知道他是什么。但我们杀死他了。我们一起杀死他了,又在不知不觉中。为什么我们相信一种基础的存在会反而杀死这种基础呢?因为,我们相信这个基础的存在最终是为了要在它之上寄托我们生活的大厦,最终,有一刻,我们会发现我们这基础根本无法承载起我们的寄托——我们的言说、生活与判断——最终将和我们所预设的基础一起崩塌。那一刻,我们杀死了我们的基础,我们的上帝。

这里我们进入了德国哲学的内核,或者说康德哲学的精神。康德说,我们的理性在一开始就有着自己的边界,她只能在这里活动,她可以知道并理解很多事情。但她偏偏要走出她的边界,去追问许多她本无力追问的事情,上帝、自由意志、灵魂不朽。最终理性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仿佛理性什么都不能知道、什么都不能理解。理性杀死了自己?或者,我们杀死了理性?或者,我们对理性无限度的信任最终杀死了她?尼采不是一个很好的康德的读者。但尼采把许多后康德哲学的主题搬上了“屏幕”。

这令人震惊的疯子开始一段追问:

我们怎能把海水喝干呢?谁给我们海绵,把整个视界擦掉呢?我们把地球从太阳的锁链下解放出来,再怎么办呢?地球运动到哪里去呢?我们运动到哪里去呢?离开所有的太阳吗?我们会一直坠落下去吗?向后、向前、向旁侧、全方位地坠落吗?还存在一个上界和下界吗?我们是否会像穿过无穷的虚幻那样迷路吗?那个空虚的空间是否会向我们哈气呢?现在是不是变冷了?是不是一直是黑夜,更多的黑夜?在白天是否必须点燃灯笼?我们还没有听到埋葬上帝的掘墓人的吵闹吗?我们难道没有闻到上帝的腐臭吗?上帝也会腐臭啊!上帝死了!永远死了!是咱们把他杀死的!我们,最残忍的凶手,如何安慰我们自己呢?那个至今拥有整个世界的至圣至强者竟在我们的刀下流血!谁能揩掉我们身上的血迹?用什么水可以清洗我们自身?我们必须发明什么样的赎罪庆典和神圣游戏呢?这伟大的业绩对于我们是否过于伟大?我们自己是否必须变成上帝,以便显出上帝的尊严而抛头露面?从未有过比这更伟大的业绩,因此,我们的后代将生活在比至今一切历史都要高尚的历史中!”

让我们想象,我们在剧场中,或者,我们在市场上。我们听完他长长的独白。我们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啊,我们干了什么?”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一个人是否可以拿着一块百洁布,把自己脚下的地平线擦掉?擦完之后,这个人站到哪里去?我们的一切在太阳的照射下,理性的太阳的光辉;如果没有太阳,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如何言说、生活并判断?那一天我们是否要自己点燃自己的灯笼?我们要做出自己的判断?这该怎么办?尼采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观众。

疯子说到这里打住了,他举目望听众,听众默然,异样地瞧他。终于,他把灯笼摔在地上,灯破火熄,继而又说:“我来得太早,来得不是时候,这件惊人的大事还在半途上走着哩,它还没有灌进人的耳朵哩。雷电需要时间,星球需要时间,凡大事都需要时间。即使完成了大事,人们听到和看到大事也需要假以时日。这件大事还远着呢!比最远的星球还远,但是,总有一天会大功告成的!”

很显然,听众不明白。尼采知道。现在,他的主人公又把自己的灯笼扔了。主人公在说的是:你们还不明白已然在发生的事情。你们以为理性的太阳与基础依然照耀着这个世界,关照着我们的生活。需要时间。在一段时间之后,你们才会感受到崩塌,天崩地裂的崩塌。不过现在,“这件大事还远着呢!”但疯子并没有完全走开:

人们传说,疯子在这一天还闯进各个教堂,并领唱安灵弥撒曲。他被人带出来,别人问他,他总是说:“教堂若非上帝的陵寝和墓碑,还算什么玩意呢?”

他为什么要带领大家唱安灵弥撒,他是为上帝唱的么?显然是,因为他说,教堂就是上帝的陵寝和墓碑。那他又在唱给谁听?这又是一道思考题。这道题要求我们思考,在尼采那里,希腊的理性的上帝与希伯来的信仰的上帝,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后来,尼采给自己的小剧写了一个剧评,《快乐的科学》,343。他再次强调,那上帝死了的事件对于众人来说实在是太远,那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但他又说:“我们哲学家或自由的灵魂听到旧的上帝死了的时候,我们知道,一个新的黎明来到了。”这里的“我们哲学家”是谁?仿佛包含了尼采自己了……但注意:为什么是旧的上帝,难道“我们哲学家”还会创造出新的上帝?新的黎明,那意味着新的太阳,新的理性的太阳,难道我们哲学要建立新的基础?某种意义上,尼采又在与“我们哲学”保持距离,他意识到了哲学背后的某种内在局限,我们在《论道德的谱系》中还会读到。


想来,很多年前,我还写过一篇这样的作业。现在,我写得更糟了。这个回答告诉我:不进则退。我以后再也不写尼采了。


网友叶佳舟[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获赞最多的答案基本胡扯。 在19世纪,基于理性的现代性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而科学的进步也使得基督教的世界观一步步被推翻。 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即是在这一背景下,随着基督教被科学的全面超越,伴随基督教的西方文明的整个符号体系崩溃了。在中世纪,人是在天堂人界地狱中存在着的人,人的价值、意义、起源、归宿都能被基督教解释,但在基督教被科学击倒后,以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自然不存在了。这也使得西方人被自己的理性放逐到了虚无的边境,难以找到自己扎根的位置。所以,尼采才说"上帝死了,是被我们杀死的"。 对于上述问题,尼采才提出了权力意志和酒神精神。


网友Calon[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关键在于理解价值是由人创造和评估的和“对一切价值进行重估”。

维基百科上的相关说明可以看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97%E9%87%8C%E5%BE%B7%E9%87%8C%E5%B8%8C%C2%B7%E5%B0%BC%E9%87%87%E7%9A%84%E5%93%B2%E5%AD%B8%E6%80%9D%E6%83%B3#.E8.99.9B.E7.84.A1.E4.B8.BB.E7.BE.A9

以下引自邓晓芒的《欧洲虚无主义及其克服》:尼采是从他自己的虚无主义的立场来给以往的虚无主义下定义的。在他看来,柏拉图对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划分奠定了后来西方基督教世界观的基石,当一切价值都被归于上帝的最高价值时,人生的现实价值就被淘空了。人之所以要把他自身的价值全部归于上帝,是因为他在现实世界中实现不了这些价值;而他之所以实现不了他的价值,则是由于他缺乏“强力意志”,因此他就通过某种 “人化”的方式使一个对象获得最高价值,而设定了一个拥有所有这些价值的上帝来供自己谟拜。

神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本质,上帝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虚无主义不能从外部来加以克服。仅仅用另一个理想,诸如理性、进步、经济和社会的社会主义、单纯的民主之类的东西,来取代基督教的上帝,从而试图把虚无主义强行拆毁和排除掉——这样做,是克服不了虚无主义的。反之,只有对一切价值进行“重估”,将过往一切形而上学所追求的价值、因而将形而上学本身加以颠倒,用“强力意志”这种“主人的道德”取代生命力萎缩的“奴隶道德”,才能克服虚无主义。“尼采把他的形而上学理解为极端的虚无主义,而且,这种虚无主义同时不再是虚无主义了。”为什么不再是虚无主义了呢?因为尼采把与虚无相对立的存在理解为“价值”,因而把虚无主义理解为最高价值的失落,而把对虚无主义的克服理解为价值的重建:“一切价值重估”。正因为重建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强力意志”,所以它虽然是对一切自在的价值的毁灭,但却是对一种动态的、人为的价值的恢复,这就是“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的绝对价值。

尼采以一种新的形而上学颠覆了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在他看来,“目的”、“统一性”、“真理”这样一些概念,作为彼岸世界的自在的价值,都是骗人的,都是对人的生命的此岸价值的抽空。尼采的颠覆就在于,公开宣布“上帝死了”,不再用任何自在的价值来衡量此岸世界的事物,而是就在此岸世界中凭借生命的强力意志创造出自身的价值来。


网友李淼[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好吧,这个问题是曲解了尼采的典型看法。
记得上中学时,政治课本中有一句"尼采宣布自己就是太阳"用来攻击唯心主义的愚蠢,说到这个往往是满堂大笑外加贬损老外神经病。但因为我在那之前看了「权力意志」,「偶像的黄昏」和「苏鲁支语录」(又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所以怎么也笑不出来。
尼采的唯意志论是一种能够给人很大能量的哲学:人可以通过认识自身的方式来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the will to power)的超人(「苏鲁支语录」),而这种强大生命力可以超越传统道德的善恶观(「善恶的彼岸」),战胜愚昧单纯的宗教(「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唯意志论虽然缺乏明确的理论体系,但却在逻辑上可以方便地解释很多的人类行为,并且给予人积极方向上的鼓励。

至于尼采"如何杀死上帝",我尝试用他的思维来解释:
对于神的信仰缘自于人类的懦弱、无知和懒惰,"如果一切都可以用神的旨意来解释的话,那么我就可以安于现状了"。而这些缺点克服的唯一方法便是从认识自身做起,寻找可以去接纳一切、热爱一切的超人力量,"爱你的敌人吧!",一旦你连最大的敌意也可以接纳,那么对你来说,对任何生命的博爱便可以使你战胜一切虚无的"依靠":善恶观,信仰,对自身的怀疑等等。不需要信仰,不需要神,不需要上帝。而当你不再需要他们,他们就死掉了,消失了。

尼采晚年发疯的主要原因就是,他自己的理论使他开始同情一切,甚至抱着牲畜大哭。可怜的人,可爱的人,愿他的灵魂安息。


网友蒙面大侠[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在尼采之前的哲学家 都说世界上存在绝对真理 只是他们认定的真理不同
尼采提出了没有绝对真理 换句话说 就是没有一个绝对的“上帝” 于是上帝被杀死了····


网友大胖[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新约 使徒行传 2章22-24节
“以色列人哪,请听我的话:神藉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将他证明出来,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他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藉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他复活,因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


网友王昱洲[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我认为“上帝已死”这句话要放在当时的环境下来分析。


尼采是一位存在主义者。而在存在主义之前,很多哲学家都认为,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有其目的的。例如:土地的目的是让草木生长,雨水的目的是滋润万物。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里,生物的器官顺着功能而演变,功能不是顺着器官而来。”这就好像是在说,人是为了得看见东西,所以才长了眼睛。尽管这种观点在现在看起来荒谬,但是在当时却是被很多人所信奉的。


如果按照这种目的论的观点,人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于上帝了。因为上帝早已为人类的存在赋予了一个意义。上帝告诉了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上帝告诉了人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于是人类也不需要再去思考存在的意义了,因为上帝早已把它定好。人们只需要去遵循上帝的旨意就可以了。


但是尼采所说的上帝,不是指基督教的那种狭义上的上帝,而是代表着像上帝那样的绝对的,权威的,普遍的价值标准。尼采发现,人们对于这种绝对权威的信仰正在缺失。如果我们仅仅依靠“上帝”给予的这种道德标准来生活,当信仰被打破时,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而当人们失去这样的一个标准时,就会变得茫然而不知所措。


“上帝已死”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呼吁人们为信仰的崩塌寻找一个新的出路。而尼采找到的这个出路,就是存在主义。


网友金辉[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电影】《上帝未死》--假期最后一天来看场电影,超好看,强烈推荐基督徒观看

【周末大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天堂真的存在》(Heaven Is for Real) 美国影片

很好看的电影。
跟随耶稣,达致完全,神就是爱,爱是永不止息。


网友基甸[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尼采与基督教


[基甸]

我是基督徒,当然不可能认同尼采的思想。但是我也反对简单化地拒斥--特别是
还不了解的时候。对尼采,跟对其它任何世俗的哲学、“文化”等等一样,我相
信基督徒都应该持“批判”的态度,而“批判”不是“批倒批臭的大批判”那样
的攻击贬低,而是近似康德所用的意思,作一些必要的“界定”、鉴别。而正如
尼采自己发现的一样,“信仰之争”这样的“思想交锋”一定是整体性的(你看
尼采也不是完全是疯狂没有道理么),所以基督徒不应该跟着别人掉到“断裂琐
碎”的争论里面去,而基督徒的“整体心灵”、信仰根基,是上帝的启示,我绝
对相信上帝的道高过世上的一切哲学思想,所以我相信基督徒的信仰能够--也只
有基督信仰才能够--真正地批判象尼采这样的哲学、思潮。

对尼采,我想很多人都并不了解,所以“会错意”的肤浅的看法很多。我说尼采
不是完全疯狂,但是他的确也够疯够狂。不过一个完全停走的钟每天还有两次报
时准确的时候,所以尼采的东西当然比网上司空见惯的对基督教信仰进行谩骂攻
击的“低层次”浅薄批判要深沉、要“有力”,但是仍然免不了(跟网上宗教狂
热的“反教徒”一样)从反的方向“见证”上帝(虽然不过尼采的钟好象连
指针都失去了。。。:))。我不会扯开嗓子把尼采臭骂一顿,但是看到兄对这
个疯狂的“超人”这么“崇拜”(也许是有点盲目的),想起以前在国内(我自
己还很年轻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候)到书摊上看,满眼尽是尼采、萨特、
叔本华这些虚无绝望的东西,我(可能跟其他几位基督徒朋友一样)心里面有些
不是滋味,有点悲哀可惜的感觉。

尼采的“上帝死了”我想很多人都不一定理解其背深刻的思想背景而只是捡来
“用”(“反教”等等)。不错,尼采可以说是“仇恨”“基督宗教”(当一个
信仰带出来的是仇恨的时候,我想我们就应该好好审视反思一下了。。。),但
是他对基督本人的感情却是复杂的。”尼采痛恨“历史的”基督“教”,对基督
信仰不遗余力地攻击,但是对拿撒勒人耶稣他甚至可以说是心怀尊敬的,甚至他
热烈得疯狂的“宗教情怀”都要与耶稣“心有戚戚”--他的自传书名《瞧,这个
人》,“基督味十足”,他精神崩溃前留下的最一张纸条落款是“走向十字架
的人”。。。尼采判了死刑的“上帝”,真的是圣经启示的耶稣基督,是“亚伯
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吗?有没有可能如祈克果所讲的那个“免费熨烫”的
故事一样是“表错情、会错意”?(祈克果说,有人在一个商店橱窗里看到一个
“免费熨烫”的牌子,赶紧回家拿了一堆衣服去熨烫,结果店员告诉他人家是专
卖商店招牌的店子。。。:))

上帝死了吗?我想基督徒也可以说“上帝死了”--两千年前耶稣基督的的确确死
在十字架上。但是这正是上帝的救恩,而且三日以耶稣复活了!所以“耶稣基
督今天仍然活着:他与我行,他伴我走,生命窄路同过。。。”,每一个基督徒
都能够见证这位又真又活的上帝。

我可以承认尼采是一个天才的思想家。但是反叛“基督宗教”,或者“哲学家的
上帝”的思想家有很多,不是都会走向虚无主义的极端。西方思想史上有尼采的
“真理是个王八蛋(这是基甸的翻译:))”,也有祈克果反基督“教”而崇尚
基督的“神圣的反讽”和海德格“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不是哲学家的上
帝”的“期待上帝之思”,更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卡尔巴特等等的“回到圣经
”。他们当然也有“资格”被尊为“伟大的思想家”。para兄可以再多一点、广
一点的了解一些。我仍然相信兄有追求真理的愿望--而这本身就已经是对尼采的
“叛变”了--因为尼采真的是虚无主义的。

虚无主义是黑暗的,无望的,没有任何值得我们“推崇”的。因为虚无主义一定
把人引向绝对的道德相对主义和真理上的相对主义。如果“真理”只不过是“权
力意志”的产物,如果“强权即真理”,那么一切都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误、善
与恶、爱与恨。。。这些都完全相对,探索真理、追求美善都是“妄念”,毫无
意义,人生也只有荒谬没有意义,象萨特说的“他人即地狱”,疯狂、自杀、杀
人。。。都是“合理”的,希特勒斯大林还有我们都知道是谁都是伟大超级英雄
,网上靠谩骂人身攻击语言暴力“取胜”的那些宗教狂就是最高的高手,而你我
在这里讨论、交流、对话、切磋。。。根本就是吃饱了撑的,毫无意义。。。para
兄,你真的有“超人的铁石心肠”秉持这样的“信仰”吗?说它疯狂真的是在骂
它而已吗?

的确,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对西方思想史影响甚钜。从存在主义(无神的一支,
萨特等等--祈克果海德格等等明显不跟他们一拨。。。)到现在的种种“后现代”
思潮,都有这个疯狂超人的影响,而人类走到今天,精神困境到这个地步,在基
督徒看来,恰恰正是人背离上帝、“上帝死了”的的必然结果。所以我说是从反
面见证上帝。希特勒很欣赏尼采,而最近美国网络上评“二十世
纪最具影响的历史人物”,得票最高的就是希特勒,我知道美国中学里面滥杀无
辜的中学生也是崇拜希特勒,深受虚无主义“权力意志”文化影响,常常有朋友
批判基督教的“信仰实践”,为什么不应该想想虚无主义的“信仰实践”给人类
带来的苦难?

尼采和基督,我绝对选择后者--因为我选择生命而不是死亡、信念而不是虚无、
光明而不是黑暗、爱而不是恨、希望而不是绝望、价值而不是荒谬。

尼采已经发疯死了,基督今天仍然活着。

尼采值得同情,基督值得用一生去跟随。“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
跟从谁呢?”

存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其实可以说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反基督”、引向
虚无主义的,我们在国内所接触了解的,非常极端地偏向这个方向。另一个方
向我自己认为完全可以说是“指向”上帝(基督信仰)的。所以存在主义的鼻
祖祈克果被认为是“基督教思想界”,所以海德格尔的哲学被(诸如刘小枫等
国内学术界的人)称为“期待上帝之思”(例见刘小枫《走向十字架的真》),
就算是尼采的“上帝死了”,也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肤浅(西方现代
神学还有“神死神学”呢。我虽然不同意,但是他们有至少有一两点是对的:
“哲学家的上帝”确实死了,基督徒的上帝也在两千年前死了--只不过他却复
活,今天仍然活着。。。)

下面抄几段其他学者和网友谈尼采与基督教的文章和帖子。






[一乐]

中国人是无法体会西人在尼采大声宣扬“上帝死了”之意义下所遇
见的虚无的。“上帝死了”的巨大黑暗的虚无,要把西人的整个文
明--从社会到个体吞噬下去。如果要继续生存,并有意义地生存,
就要另找生命的支点。要么人成为上帝,要么被虚无吞噬。而在此
背景下的“自我实现(self authentication/realization)”完全
是在时间流变中的挣扎,对自我存在的体验,其目的仅仅是对个体
存有的体认。而在中国大众化的口号中,“自我实现”则是冲破意
识形态桎酷,取得社会认同中的成功,并被接纳的思想表达。西人
的“自我实现”不需要社会接纳,而中国的“自我实现”则与社会
认同息息相关。两者相去甚远,但在冲破意识形态桎酷,个体解放
方面,“自我实现”这个口号是有积极贡献的。这与当今中国学者
研究后现代的解构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看他们也是醉翁之意
不在酒。
--《思想随笔》

其实我是很同意福柯讲的“人死了“(其实并不是他第一个讲的)。
是的,从基督徒的眼光看,人早就死了。当人与上帝毁约的那一时
刻,人就完全死了。当企图自主的人发现自己并未自主的时候,他
就要杀死上帝。尼采讲上帝死了,因为他是一个深刻的无神论者,
胜过虚张声势的萨特。伪善的罗素在他面前只不过是一个小丑。尼
采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承受上帝已死的痛苦。他用自己的生命所
揭示的上帝是相当深刻的,深过一切庸人的生命与对上帝低俗的攻
击(网上可见一斑)。

作为庸人的我,是不可能成为超人的。如果说文明压抑的疯颠揭示
了文明的疯颠,杀死上帝的人证明人已经死了的话,我唯一的出路
就是回溯到疯颠之前的文明,从已经死了的尸身上,再活过来。这
是上帝救赎的工作,在耶稣基督里面,我获得新生。我与神的关系
被复合,与人的关系被复合,与自然的关系被复合。这是我的见证,
这是我的诗歌。我就这样一天天活在上帝面前。
---《关于福柯与基督教的对话》

[思路]

存在主义的先驱无疑可追溯到十九世纪的克尔凯戈尔和尼采。心灵深处的
挣扎和搏斗,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是他们思想的写照。他们都用他们的
生命体验感受到作为传统哲学核心的“类本质”与个体生存之间的巨大疏
离,于是,转而关注个体的存在(生存)境况,并且先在地体验到个体存
在的巨大背谬:奴役在存在的根底潜伏着。他们共同捍卫个体价值,否弃
虚伪的集体道德。但是,同为存在主义先驱的他们,其思想根基和言路却
是完全相异的,前者是从基督教信仰出发并抵达上帝,而后者则否弃甚至
亵渎上帝,抵达强力意志的超人。二十世纪世俗存在主义基本上就是沿袭
着尼采的思想脉络推进的。

尼采,他体感到生命中的重重奴役和价值颠覆,提出“重估一切价值”,
并用他语言铁锤进行哲学思考,甚至他将基督教信仰中的谦卑看作是一种
奴隶道德,鼓吹超人的主人道德,他甚至借查拉图斯拉之口宣布“上帝已
死”。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是存在于酒神精神之中,这是一种强力的过剩,
自我生命的勃发。酒神的象征其实来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在这种秘仪中,
人们打破一切禁忌,狂饮烂醉,放纵性欲。而这正是二十世纪的情形,一
场永无止息的酒神狂欢。而尼采所倡导的超人,是一个拥有“强力意志”
的人,知道世界本是个无意义的所在,但面对非存在的恐惧和奴役,他用
加倍的强力去肯定自身,用强力的幻象麻痹自身,并将这样的意志强加于
世界,试图以奴役来克服被奴役。但是,柏拉图说,“君王即奴仆”,对
他人的奴役,同样也是对自身的奴役。尼采,这个鼓吹强力的孱弱者,终
于在新世纪的门口被他的强力意志消耗殆尽,在痛苦的疯狂中死去。
---《自由:在突围与困厄之间——对奴役和自由的思考...

[江绪林]
伴随着近代自由理念实践的,是理论上的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公共领域对自
由和个性的强调。然而随着价值变得愈来愈具体,愈来愈可操作化,技术构架
也日益称为生活的基石。社会结构对个体构成不可抗拒的制约,生活变成一件
愈来愈明确的选择,而整个生命的意义却越发不可捉摸,生命似乎不再是神圣
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盘踞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这是启蒙运动始料未及的。
根源被追溯到启蒙运动本身对人自身的乐观观念,对人类理性的推崇,在这种
乐观和推崇中蕴涵着对神圣和无限的反抗和拒绝:在《疯子》那则关于“上帝
已死”的寓言中,尼采借“疯子”之口说出“我们已经把上帝杀死了”:形而
上学不再关注彼岸的东西,或者关注一种超感官的、超越的存在之基础,而转
向了对于此世事物的关注,人类智识界通过自身的努力拒绝和抛弃了神性的眷
顾,人类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神性的眷顾和看护了。近代自由理念即是此种
拒绝的精神类型,然而,这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成长,更深处还是人类精神
结构和类型的转换,这一点随着近代自由理念的弊端在实践中显露出来而愈益
被意识到。牛津大学伦理学家格林区分了人的两种精神类型:圣徒和社会改革
家。社会改革家类型关注的是经验中相互间合理关系的界定,而圣徒这种宗教
类型则寻求一颗圣洁的心寓居于肉身之中。格林指出,社会的改良,外在自由
的界定至终目标都指向人类心灵的圣洁和高贵。这点在现象学神学家舍勒认为
爱的秩序优越于理智秩序时得到回应。社会改良应指向灵魂的高贵,这个在智
识上容易博得同情,现实中重要的是,人类精神在何种程度上仍渴慕于灵魂的
高贵?换句话说,启蒙以来发生的自由向经验领域的转向在何种程度上遗忘了
自身心灵之圣洁和高贵。这种缺失使得回溯到宗教类型和《圣经》神学的现实
性在理论上又被凸显出来。
--- 《高贵及其缺失》

[羽毛乱飞]

‘Wohin ist Gott?‘ rief er, ‘ich will es euch sagen! WIR HABEN IHN
GET;TET – ihr und ich. Wir alle sind seine Mörder!‘ ...
‘Gott ist tot!‘"


“上帝死了”是尼采最著名的一句话,但是在尼采看来,当他说这一段话的时候,
他意思的关键不单单是上帝死了这么简单,而是“是我们谋杀了他”这句(也就
是上面那段原文里面全大写的那句)。

“上帝死了”的呼喊,在尼采那里其实是在说:“人死了”,因为尼采的那里的认
识创造上帝的人,尼采那里的上帝是人创造的上帝,人是上帝的上帝。尼采的上
帝是人精神所创造,人精神所依据的根基和对象,是一切价值道德律承载的对象。
所谓“上帝死了”,其实就是“人的世界崩溃了”的意思。从中世纪天主教的作
为来看,说基督教所代表的西方精神世界崩溃了倒是毫不为过。

在尼采那里的沉重,变成了科学主义者的欢呼了。

(“关天茶舍”回帖)




网友蒙面大侠[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因为尼采发现在他的老师叔本华的哲学里已经悄无声息、顺理成章地埋葬了上帝,于是他就满世界地嚷嚷唯恐天下不知上帝的死讯。上帝虽然死翘翘了,但是我们这位可爱的尼同学作为一根天生的神棍,没有上帝的日子是一天也过不下去的。于是他就自己动手制造了一个,还给这位上帝起了一个很酷的名字——查拉图斯特拉,尼同学自从信奉了这个新的上帝,没过多久就犯了狂躁症,彻底疯了。


网友生生[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因为尼采所说的上帝是基督教中的教育人要与人为善,克己复礼。而这与尼采的权利意志、超人意志所说的回归人性有悖,所以他说上帝死了!!


网友张志强[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把尼采按照自己设定的套路来解释?第一个获赞最多的答案更是错得离谱,尼采变成了一个博爱的,富有同情心的人。
尼采一直到死都坚持他的超人理论,毫无同情心,鼓吹他所谓的“高贵人”统治权,依他的意见,多数者应当只是极少数人完成优越性的手段,不可认为他们有要求幸福或福利的独立权利。他提起普通人,习惯上称作“粗制滥造的”,假如他们的受苦受难对产生伟人是必需的,他认为这件事就无可反对。
对于基督教,尼采是反对的,他最鄙视的就是基督教所提倡的博爱,因为在他看来,劣等人就是为超人服务的,基督教否定“自豪、有距离的哀愁、伟大的责任、意气昂扬、光辉的兽性、战争和征服的本能、炽情的神化、复仇、愤怒、酒色、冒险、知识”的价值,这一切尼采都是好的,却都被基督教说成坏的。
“在基督教中我们反对的是什么东西呢?反对的是它存心要毁掉强者,要挫折他们
的锐气,要利用他们的疲惫虚弱的时刻,要把他们的自豪的信心转化成焦虑和良心苦恼;
反对的是它懂得怎样毒化最高贵的本能,使它染上病症,一直到它的力量、它的权力意
志转而向内反对它自己——一直到强者由于过度的自卑和自我牺牲而死亡:那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死法,巴斯卡尔就是最著名的实例。”所以,尼采要杀死基督教中的上帝,他是要推翻这个道德标准,建立他所谓的超人世界秩序。

有伙伴觉得罗素对尼采评价有偏见,下面这段摘自梯利的《西方哲学史》
尼采也摈斥传统的道德,因为这种道德建立在恻隐之心上,有利于弱者和萎靡的人,不利于条件优越的人,因为同样的理由,尼采也弃绝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他轻蔑科学和哲学,这可以作同样的解释,就是他推崇谋权的意志。和平、幸福、怜悯、克己、轻蔑世界、优柔寡断、不抵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平等、宗教、哲学和科学都被摈斥了,因为它们同生活相矛盾;认为这些东西有价值、其本身值得追去的一切思想体系和一切制度,都是衰退的预兆。


网友风威冷[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尼采没把自己当成人民教师,他的话不能单从字面理解。为什么艺术家、哲学家甚至疯子爱戴他,因为他的话是哲学也是艺术,你得有点想象力。
尼采说上帝死了,不是说楼下那个谁昨晚脑溢血死了。而是指某种约束是时候消失了。
尼采认为宗教、道德、习俗、国家等等我们习以为常的、理所当然的规则是想象出来的,甚至是弱者为了约束强者,为了阻止超人开创全新的、以弱者的能力难以理解的更好的世界而编造出来的阻碍。如果人类想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想要救赎自己、想要进步发展——就要破除这些阻碍。
这是非常危险的理论,但也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因为如果没有人规定你的白纸上必须画十字架——那就意味着你可以畅快淋漓发挥自己的所能了!人为什么不能变得更好,所有的生物都在不择手段地进化,人为什么要被以上帝为代表的各种无意义的规则所约束。


尼采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他聪明且善良。他同情人类,你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难道不激动不感动不能体会他的绝望和绝望的爱吗?他的爱亚于上帝吗?我深深怀疑上帝会爱吗?当然这质疑是出于后现代视角,对宗教本身我无意冒犯。

可惜精英主义落在邪恶者手中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尼采自己就预言了有一天他的名字会和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联系在一起。不过说真的,元首本来只想当个艺术家的...如果没有一个本无所谓的价值取向、规则、对职业贵贱的认识、whatever阻止元首做个“百无一用”的艺术家,也许历史也会不同。

总之,此处的上帝不是一个实体、具体的上帝,而是一个象征,其意义无穷可随时代改变。这是箴言啊!当然我也将你的问题理解为一个诗意的问题,也许你要问的是尼采如何解放了人的意志。不过这个问题需要更系统化的解答,超出我能力范围啦。


网友粮光光[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我尝试用最简单不掉书袋的话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要知道,在尼采之后,福柯(Foucault)曾经说过,“人也死了”。
为什么呢,让我们回到
一、尼采生活的时代
尼采(1844-1900)可以说是人类剧变的时代,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日趋强盛,于此同时,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此处略详细可直接跳过:工业革命后,祖国的统一及建立资本注意制度对于德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上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878年俾斯麦正式开始贸易保护政策。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之下,1880后,德国政府开始有意识的指导重工业的发展。人力、物力在国家的指导下被更加合理的利用。使得电气、化工、铁路、钢铁等产业迅速跃居世界前列。这是使德国迅速成为工业强国的最有效的一种手段。1889年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德国成为工业国家。英国用了将近100年完成的工业革命,在德国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时间。)
概括来说就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日渐强盛,但仅仅是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在文化上还没有能够与之匹敌的力量。(举个今天的例子,天朝经济够牛*了吧,但人家就觉得你是土豪,又想巴结你骗点钱又不愿与你为伍。所以我们要输出文化,办那么多孔子学院,强调什么软实力。)但事实上,德意志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从康德一路来的德国古典哲学虽气血两虚,但底子特硬。
更为关键的是,在尼采看来,人性在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从康德一路来的理性精神过分强调人定胜天,工具理性和工业革命给人的自由带来极大挑战,人就是被工业绑架的活机器——压抑、沉闷,又有着无尽的爆发力。
尼采觉得人被扭曲了,而宗教信仰又让人永远活在“神”的荣耀中——其实更确切是”阴影“——精神生活被强力控制。
于是,尼采振聋发聩得喊道”上帝死了“!
二、”酒神精神“VS”日神精神“
古希腊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强调”理念“、”理性“,也就说人要学着去掌握规律,按规矩办事。而这一传统经过千年的涤荡,被文艺复兴一代重新发掘后,历经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在尼采那个时代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
这,就是尼采所谓的”日神精神“,理性、严谨,而它的负面在于压抑人性,社会文化成为人类自由的枷锁。
而”酒神精神“就是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前的荷马时代,是诗、音乐、舞蹈的时代,人们听着游吟诗人的朗诵、看着戏剧,喝着美酒,感情自然流露,敞开心扉欢乐、跳舞,通宵达旦。尼采认为,只有在这样的时代,人才真正为人。
所以,尼采是要回到”酒神精神“,用”酒神精神“作为现代人的精神指导。
三、”上帝死了“和“超人(übermensch)“
我觉得说到这里为什么尼采说“上帝死了”已经不用太过解释了。基督教从生活习惯到哲学、伦理给人前所未有的控制,而且那些“打左脸伸右脸”的桥段在尼采看来也是虚伪柔情的幌子,不过是让人跪下安分守己当基督的奴才,尼采要做的是真正释放人。
在《悲剧的起源》里,尼采就为德国人找到了精神复兴的钥匙,那就是瓦格纳的音乐,他觉得瓦格纳的音乐真正体现了德意志民族,人要做自己的主人,人人要变成“超人”,不是武林高手轻功震天的超人,而是德语的übermensch(翻译英文即over men),要超越现在的人。
(当然后来他和瓦格纳也闹翻了,因为觉得瓦格纳是个骗子,不过这是后面的事,不影响全面理解他的想法。)
四、纳粹之帮凶?
话赶话到这里不得不再提这个老问题,尼采的思想是不是纳粹思想的源头或者帮凶。
楼猪看来,尼采已死,错不在他,而在于后人怎么用他的想法。共产主义也有大清洗、有大革命,可当年它被提出来的时候多少理想青年为之痴狂,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终身。尼采不过是看不惯当时的状况,想更进一步解放人,把人从理性的主体里抽离出来,做一个酒神一样的非理性主体。
五、余论
并非危言耸听,楼猪看来,每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发展成宗教的可能性,只是太多思想只有思想,如果人们真的身体力行,再加之以组织、戒律,那就又是一门宗教了。
”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西方的启蒙无论是德国的康德、英国的休谟、法国的狄尔泰或卢梭,都在于要人能合理运用自己的理性进行思考,首倡”开民智“。而在今天的中国,历经晚晴、五四一代,八十年代,我们的启蒙仍未完成。
所以,理所当然,上帝死了、人死了、权威死了。你要做的,就是运用你的理智去判断。
相信常识,相信自己。

(纯粹是一些大白话,其中任何一两个点都能写成几本书,欢迎在学理上挑刺,无可厚非的漏洞太多。但楼猪本意不在此。你能懂的。见谅。)


网友Wild Alexander[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阳否阴述(apophasis)是一种欲迎还拒的伎俩,作者把真正要说的话藏在迷魂阵里,借此筛选预期的读者---他不低估我们的智力,我们也别辜负他的苦心。

“上帝已死”的光芒刺眼地照亮了前景,潜台词“上帝活过”躲在幕后。

无论尼采对基督教的攻击多么恶毒,我们必要忘记这个事实: 尼采对耶稣基督教之福音的理解,是绝大多数教会神学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尼采的密码在这句话里“哦,查拉司图特拉,你这样的不信仰要比你信仰的时候还更加虔诚! 在你心里肯定有某一位上帝才使得你反过来变得这样不信神。”


网友金翼霄[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上帝已死”是尼采被误解最多的话,很多人以此来嘲笑尼采狂妄自大。
我在这里只说一下句子的理解问题,“Gott ist tot”的这个tot真的是死的意思吗?tot还有两层意思值得考量,一是失去作用的,二是极度劳累的。也就是说,尼采可能也陷入了关于神正论的思考,产生了对上帝的质疑。
尼采一生曾经两次服役。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尼采的祖国萨克森面临入侵,尼采却毅然站到了普鲁士一边,第二次也是。而且尼采本人虽然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德国,却也在和好友的信中提到:“高尚的目标决不能通过邪恶的手段来实现”,他还说:“我认为普鲁士现在对一切文明国家都非常危险”。尼采的两次服役记录也不甚光彩,第一次作为炮兵骑马时摔伤被迫退役,第二次作为医务兵接受伤员还染上了痢疾。尼采曾这样记载第二次的经历:“我乘坐的是一节破旧的运牲口的车厢......他们的骨头都被打碎了,有的人负伤四处,两个人伤口出现了蛆虫。”最后的结果是普鲁士赢得了胜利,德意志德国成立。尼采的理想和现实起了冲突,他所渴望的古希腊英雄式的战争变成了冷冰冰的工业机器的互相杀戮。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遭遇,尼采后来才说:“Gott ist tot”,并且写下了《Der Antichrist》(敌基督)一书。


网友陈陈[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这里的上帝是什么意思呢?上帝这个名称表示的是柏拉图之后的形而上学的理念和理想的领域。上帝死了,就是指西方形而上学大厦的倾覆。



网友James Cai[尼采]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给出的答复:
怀疑一切,推翻一切,尼采的上帝已死只是宣传口号,上帝说他是真理,尼采不能说他比真理还真理,只能说上帝死了,再给你推销超人哲学,鱼丸没有了,你吃粗面吧,就是这样。

二 : 天才的作品,为何死后才天价?

题记——天才多苦难,奢华多纨绔,小桥藏流水,大海多暗礁。

许多作家,若干画家,还有无数诗人,在历尽沧海的苦水里奔涌,翻滚,他们尝尽了寂寞,落寞了无数泪水,唯独没有见到花开的刹那。

何为如此?也许是他们的才气只够在孤寂里回转,他们没有觅寻到一方平台为他们的作品炒作。俗话说,越炒越热,不炒就会冷却。这么多繁华的作品蒙蔽在尘世间,唯独少了一双双眼睛。

不是他们的作品不够美,也不是他们的意境不到火候,是他们的贫穷在拉着他们的后腿,是落寞的情绪在折磨着他们的华贵,是自卑挡住了攀登的路途,他们大多数都会折戟沉沙。

梵高的作品在生前一文不值,死后一幅向日葵作品炒成了天价——3950万美元。生前他想都没有想过这个数字会流转到他的画中,并且这幅被炒得火热的向日葵是他的一张复制品,是准备送给好朋友高更的纪念品。可惜他没有等到那一天,他因为对艺术的疯狂,举枪自杀了年仅37岁,倒毙在荒凉的田野间,连一只鸟儿都没有惊醒。一个火热的年龄在硝烟中陨殁了。要知道他生前唯一能卖出去的一幅画是《红色的葡萄园》,价格仅仅是四百法郎,这么低廉的金钱能给予他哪一餐午饭呢?或许是命运会造化弄人,财富和名气都会妒忌天才,只有在他死去之后,他的作品才会被拂去尘埃亮世人前。更或许,是人世间本来就这样,钱不喜欢天才,直到他死去,才肯出来为他们的作品买单。

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是他死后,好友帮忙整理出来的,他或许还不知道吧!因为遗言是托付这位好友将杂乱困惑的文字付之一炬,他对自己的作品是不太满意的。他对自己的生活也是极端不满,他是生活的牺牲品,只不过抓住了生活的尾巴,留下了惊天动地的语言,他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所以他注定不成功。幸好他是一个天才,他的文采被朋友赏识整理了出来,轰动了社会,震撼了文学界。是天才就会发光的。卡夫卡为何不能生前得到命运女神的眷顾呢?也许是他太苦难,太穷,加上肺痨的折磨,他眼前的生活都是灰色的,连树叶尖端的甘露都是灰色的,这何尝不是悲哀呢?苦难或许是天才的炼丹炉,文学泰斗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天才的铺路石。卡夫卡的生活与发现成就了他的《变形记》,可是他还是穷死了,天才的思维也就不活他。(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天才已随星光而去,留下的岁月精彩渐渐得点醒了世俗的目光,原来他们是来自遥远的天堂。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他们都是来自遥远的星星,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芒还要等些时日,人类才会领略风采,他们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饱受最凌冽的风寒。苍凉的路途,成就伟大。漠然的孤独,构建死亡。

不是他们的作品不好,是他们生活在生活的底层,世俗的目光发现不了,因为目光都是向上的,谁愿意低头看一看?

不是他们的作品不美,是他们日子太丑,遮盖了作品华丽的容装,因为目光是挑剔的,谁愿意穿过褴褛的外装去看丰美的乳房?

不是他们的作品不经典,是他们太势单力薄了,只有搞团队才容易出彩,不是说,团结就是力量么?孤僻和自卑出卖了他们,将他们扔进了风雨里独自承受哭泣。如果他们能组合成一个个团队,那情况就可能不一样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点一个赞就可以一路高歌了。所以点赞的作品未必是最好的,点赞少的作品未必是垃圾。

在天才的路上行走,要耐得住寂寞,一路星光前行,或许漫漫长路总会有伯乐。也或许 天才的路途艰难,往往没有走完一半就中道崩殂了,好凄凉的天才路,只要踏上了,他们是绝对不后悔,就算廋骨嶙峋,步履苍凉。

我扪心自问,我不是天才,所以我也不要那么凄凉,只有边走边看了。

结束语:要成就天才,或许自有苦不堪言的磨难了。

大山无影;

三 : 伟大的春天

  无聊时,我算了算日子,呀!都已经三月份了,迎春花要开了,为什么我没有察觉到呢?也许是春天来得太快,让我一下子接受不了。也许是因为春天来的太慢,慢的让我感觉不到。也许是春天这个季节对于我来说根本不重要。

  想到春天时,我看了看窗外的桃花树,仔细一看,里面有好多含苞待放的桃花,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如果人们不仔细想想日子,春天也许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因为没有人会注意即将萌发的小芽、没有人会注意即将展开的叶子、绽放的花朵、也没有人会注意不起眼的小动物正在苏醒,因为没人会注意春天,因此夏天很美,可这美丽因该是春天的,人们只沉迷于夏天的美景,而忘了春天的辛苦,就像只看美丽的鲜花而忘了泥土的辛苦一样,是无闻的春天才让夏天变得如此美丽。是人们觉得恶心的泥土才让鲜花变的如此娇艳。

  春天啊!你真伟大!你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无比敬佩

 

    初一:小小作文张帆

四 : 任天堂switch大火 但索尼认为VR才是未来的主流

  全网营销推广 A5营销双节大优惠

  提起掌机,所有人估计都知道索尼推出的PSP和PSV,但随着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索尼对着掌机市场的投入也逐渐降低,反而在VR领域投入颇多。

  今年3月,任天堂公司推出旗下新一代掌机switch,销售半年仍供不应求,任天堂股价也应声大涨210亿美元。日前,索尼互动娱乐总裁Andrew House接受采访时透露,虽然掌机市场回暖,曾经的掌机王者索尼也没有计划回归。他表示目前索尼依然专注于PS4与psvr领域。

  索尼互动娱乐总裁Andrew House称,目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Switch已经影响索尼的内容或者硬件销售。“任天堂Switch是一款混合设备,它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不同。我们并不认为这个市场有巨大的机会。”Andrew House说。IDC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六月,索尼在三个月内卖出了50万台psvr头显。在家庭VR领域,索尼psvr显然已是王者。

五 : 小众土特产月销千单,商派云起认为顾客才是最好的分销商

  开抢了!双11创业者优选服务!

  分销一直是零售避不开的重量级词汇。在如今规模如此之巨的社交环境中,全民皆有分销之力,而能运用好这种力量的就能够创造裂变式流量,创造销量神话。云起微商城自带分销功能,能简单快速引导顾客复制店铺,分销同时收获佣金分红:随意分享一个卖云南土特产的商家来说明。

  在此基础上,商派云起推出了强化版的“全民分销”产品, 让微信8.89亿人抢着帮你卖货。想要知道这个流量裂变的秘密,诚邀您参与[高层互联网分销线上交流会],限时报名免费哦~可在文末扫码领取席位!

  云南土特产的分销之路: 让每一位顾客都成为“分销商”!

  据相关数据报道,近年来各地的土特产成了挑剔吃货们的新宠。大家越来越注重健康、绿色、本地化的食品消费,而不仅仅痴迷于大鱼大肉的饕餮。

  云起商家“云南土特产”刚好就是做着一块儿的。算是赶上了这个愈演愈烈的地方特产风尚。

  

 

  商家的云起微商城店铺

  但你不知道的是,商家之前没有找到好的线上工具时,售卖和推广一直都很艰难。几经波折,通过云起微商城的“我要开店”的快速发展分销商模式,找到了很好的交叉点:土特产喜好人群影响的社交属性,开启顾客开店分销模式。

  大家都有能体会那种般吃到了正宗好的地方特产,总是经不住想要推荐和分享给周围人的心情吧。因此这一类型的商品时最适合发展顾客为分销商的。

  

 

  下方菜单栏的“我要开店“,点击即可快速进入开店

  购买土特产的人群都有爱分享饮食心得的特点,并且老少皆宜,顺应了健康食品的潮流。这给拓展分销渠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云起微商城提供的快速开店,复制店铺的功能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推动因素。点击主页面[我要开店]即可快速复制开店,分享产品链接给自己的朋友。

  

 

  在顾客成的店铺和分享链接中被购买的商品,无需分销商管理订单、发货等,都交由总店处理。但顾客在分享商品的过程中却能获得相应的佣金,可谓双赢。

  除此之外,商家还可以根据顾客在分销过程中的一些反馈,得到自己商品优化的启示。更加清楚自己受欢迎的环节,不断提升商品的品质和组合。这种分销是很好的良性循环。

  这些还不够,还有更强化的分销功能!为了探索流量裂变的秘密,商派云起诚邀您参与本周五[全民分销-高层互联网分销线上交流会]。限时免费,仅100席位!就等你啦!已有48位老板抢占先机!赶快扫码报名!

  

本文标题:尼采认为最伟大的天才-尼采为什么认为上帝死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396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