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
读安娜的起因是在网上的几个朋友的写得很好看的书评,每看完一篇我就想,要去找来
看看了,每下一次决心就给我增添一次心理压力,因为《安娜》应该就是那种我知道很
好而又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看得到它的好的书。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以前只在中学看过《复
活》,也算是完成暑假作业,看完以后老实不客气地不喜欢,那个岁数的比现在更在乎
文字是不是花团锦簇,情节是不是跌宕起伏,这本书连带托尔斯泰这个名字给我的印象
一直像暑假里的午觉,昏沉沉,灰扑扑,没完没了。有了这样的先入为主,我很担心这
次读安娜会像以前很多次一样,翻了几页就撂下了。还好,事实证明,如果年龄给我带
来任何优点的话,那一定是日益增长的耐心;事实还证明,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很少的一
些书,是值得勉强自己读下去的;当然事实还证明,有鼓励你去勉强读这些书的朋友,
是非常难得的。
我不敢说我看懂了安娜这本书全部的好,但是至少,我懂得这是一本让我敬仰的书。李
碧华说张爱玲是口古井,不同的人都能从里面淘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淘宝应该用这句话
来作广告)。我觉得不只是张爱,一部能称得上伟大的作品,一定要够丰富够有弹性,
让不同的读者能读出不同的好来。在这本有名的书的有名的开篇里面作者说,幸福的家
庭大多相同,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而和我生活中看到和经历的一样,这位宽厚的作者
笔下的所有家庭都各不相同,照这个理论逆推回去,所有家庭都是不幸的 – 看,托尔
斯泰也有他不动声色的调皮。不管逻辑如何,这一句被引用至俗滥的话,正好给这本恢
宏的著作一个明确的基调,这是一本关于家庭和伦理的小说。
安娜和沃伦斯基的相逢,就像石子投入湖水,一层层的涟漪荡漾开去,成就了结构恢宏
,涵盖广阔又不失细腻的画卷 – 是画卷,不是画面,因为阅读过程中你几乎可以看到
一双大手缓缓拉开帷幕,抽丝剥茧地向你耐心地讲述爱情,伦理,婚姻,政治,生死和
因果。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大智若愚的写作方式,叙事当中没有时空颠倒,没有人称转
换,几乎没有任何花样和技巧,托尔斯泰老老实实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即不是上帝,
也不单纯是看客,讲述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又怎么结束。而他笔下的人也老老实实地生
活,恋爱,争吵,思考,分分合合,跟现实生活一样,有时候平缓的让人不耐烦,有时
候又充满了匪夷所思的转折。可是整本书的结构又不可谓不精巧,安娜和沃伦斯基在舞
会上火星撞地球一样的偶遇,从起因到结果,几乎没有从安娜和沃伦斯基的角度正面描
述过,可是最没有想象力的读者也不难理解这是一场怎样的相逢。安娜和列文两条线索
,两位主角,也几乎没有过任何正面交流(除了安娜自杀前的一次),却共同串起了一
幅跨越莫斯科,彼得堡,乡间,国外,跨越一百多年前的俄罗斯的政界,社交界,农村
和学术界的浮世绘。无怪乎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位杰出的建筑师。
我一直搞不清楚文体之间的差别,特别是小说和散文,好像虚构非虚构这个界限不能说
服我它们之间的不同,因为在我看来任何写作都是一定程度上的虚构,作者读取信息然
后把信息传达出来,谁能保证百分之百是给事实照了个相而已。读安娜的时候突然想起
以前学组织学的时候的一个概念,punctuated equilibrium,好像也是从生物学里面借
过来用来描述组织的生存状态的:大部分组织都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平衡是相对的,这
一点相对的平衡还经常被打破,所以变化是绝对的,不过是程度不同。我想小说是不是
相对散文来说更多动态。篇幅短的小说可以和散文没多大区别,描写一个静态的切面,
就像王家卫的电影,一个一个的画面拼接起来。但是篇幅长的小说却离不开动态的平衡
,哪怕是给人物画工笔画像,也少不了情节的推动。情节不一定是狗血,任何打破或者
可能打破这种平衡的因素都是情节。安娜超越好看而成为文学史上的巅峰,原因很多,
我想其中之一也许就是他几乎还原了人生原汁原味的动态的平衡,打破平衡的是可大可
小的情节,可以是故事开始的奥勃朗斯基的家庭纠纷,可以是安娜和沃伦斯基的金风玉
露一相逢,也可以是列文的求婚未遂,以及他在路上和基蒂的不期而遇,也可以琐碎到
列文的一次出猎,让他醍醐灌顶的一场对话,甚至是书的结尾的一次仰望星空。
一再向我推荐这本书的小友似乎很钟情于一个比喻,他老说托尔斯泰的小说就像一条大
河,平缓,宽阔,深沉。看完安娜之后我明白他为什么这么钟情于这个比喻,因为实在
再也找不到更恰当的比喻来形容这本书了。原来觉得安娜有标题党之嫌,因为她的戏份
相对列文来说不算主导,可是合上书以后我就不这么想了。对于这本浩瀚的巨著而言,
安娜的故事是线索,也是让读者思路清晰地跟着书里的人物顺着河流旅行的浮标。的确
,书里面所有人物都跟现实中的人一样,在人生这条河上载沉载浮,顺着河流向未知的
远方奔流。当安娜的故事嘎然而止的时候,列文得以继续他的旅行,也继续他的漂泊,
那个近乎开放式的结局,似乎在暗示着一切都没有结束:对于一切活着的人而言,生命
就像一条永不停止的河流,每一天,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变化的可能,都是一次不不
同规模的变革,都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或者是惊喜,或者是灾难,或者是醒悟,或者
是沉迷,谁知道呢,谁在乎呢,反正在乎也没有用 – 就像前一阵看到的一篇小说里面
写的,黑奴们上了贼船:“只要知道自己在奔流不息的河水上航行,他们就心安了。”
文章地址:
二 :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摘抄
1、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2、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
3、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4、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
5、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6、“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7、由此可知,上帝是1个禁欲主义者。他不允许别人干他不喜欢的事,因此他又是1个独裁主义者。
8、爱情如(www.61k.com]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9、爱情的力量使她几度冲破世俗的藩篱,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自私感和罪恶感立即来到她的身边,使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楚。
10、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11、我们有罪,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样的人,拯救像她那样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12、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13、弗龙斯基是1个身体强壮的黑发男子,不十分高,生着一副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决的面孔。他的整个容貌和风姿,从他的剪短的黑发和新剃的下颚一直到他的宽舒的、崭新的军服,都是又朴素又雅致的……当他走近她的时候,他的美丽的眼睛放射出特别温柔的光辉,脸上微微露出幸福的、谦逊而又得意的微笑(列文这样觉得),小心而恭顺地向她鞠躬,把他的不大而宽的手伸给她。
三 : 《波莉安娜》读书笔记
一个十一岁善良的小女孩——波莉安娜,她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她与当牧师的父亲相依为命,每天都过着艰苦的生活。可在波莉安娜十一岁的时候,她的父亲也离开了她,去天堂了,但波莉安娜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世而失望哭泣,反而能去勇敢地面对困难。波莉安娜成了孤儿,也只好去投奔到她唯一的亲人——住在贝订斯镇的姨妈波莉小姐那里。姨妈是妇援会的一员也是个脾气不好、冷漠孤傲的人,后来波莉安娜才知道原来波莉姨妈是因为年轻时与恋人的一次口角,便于恋人分开了,性情也随着变得冷傲。波莉姨妈笃信基督,认为做人要尽到自己的职责。而波莉安娜却努力地用自己的心身去改变波莉小姐,很快便使波莉小姐原来古板单调的生活变得勃勃生机,精彩起来。波莉安娜将父亲交给她自己的“快乐游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使每个为生活烦恼的人变得快乐起来,这也使波莉小姐与自己的恋人重逢,结为终身伴侣。四 : 《小哥白尼》读书笔记
这学期订杂志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订了《小哥白尼—军事科学》杂志。我非常喜欢这本杂志,因为它教会我许多的知识。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