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薛宝琴并没有落榜
薛宝琴并没有落榜
李铁
在现有的“金陵十二钗”排名中,薛宝琴是“落榜”的。但贾母非常喜欢薛宝琴,王夫人也认她为干女儿,我认为薛宝琴其实并没有“落榜”。
薛宝琴诗写得比较好,很有才,有点像黛玉和香菱。她是薛宝钗的“胞妹”,自然有三分像薛宝钗。而薛宝钗很像秦可卿,所以,薛宝琴也很像秦可卿。更重要的是,在薛宝琴参加贾家“祭宗祠”的时候,大厅里有12把象征着“金陵十二钗”的椅子,薛宝琴很自然上去坐了,这些都说明,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
第49回,薛宝钗说薛宝琴也很像史湘云。但曹雪芹立刻又通过贾母之口,说她“还小”呢,要别人“别多心”,所以,史湘云不能算“金陵十二钗”之一。
从清朝开始,就有人质疑薛宝琴参加贾门“祭宗祠”,认为薛宝琴是外人,参加这样的活动不合“风俗礼仪”。其实,从薛宝琴一进大观园,贾母就让王夫人认薛宝琴为“女儿”,从这时起,薛宝琴已是贾家子弟,她参加贾家“祭宗祠”不仅十分合理,也非常必要。(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再一个就是抄揀大观园。抄揀大观园时抄揀了林黛玉,但没有抄揀薛宝钗,到现在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抄揀林黛玉并不是更怀疑林黛玉,第3回贾家就已经“收养”林黛玉,林黛玉是贾门子弟,应当抄揀,而薛宝钗是薛姨妈带来的不能抄揀的“亲戚”,区别非常明显。
秦红玉曾是曹家的“主子”,从“戏子”变成“主子”,认亲是惟一可能的方法。在《红楼梦》里写年轻姑娘“认亲”的,是贾母让王夫人认了薛宝琴为“女儿”。这次认亲,让薛宝琴成了贾家人。所以,薛宝琴认亲,是秦红玉的写照。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是“若玉”。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给贾母编的一个故事里面有“若玉”。“若玉”17岁死了。17岁这个年龄不应该是死去的时候,而是婚配的年龄。秦红玉正是在这个年龄去了那个“见不得人的地方”。贾赦要娶鸳鸯为妾,失败后花800两银子买了嫣红,嫣红当时也是17岁。宝玉给了茗烟一些钱,让茗烟去找“若玉”,可茗烟没找着,宝玉还为此懊恼了一阵子。但“若玉”没有任何情节,她不应该构成一“钗”。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是秦钟。曹雪芹可能怕后人看不懂,反复强调秦钟性格腼腆,羞羞怯怯,像个女孩。他把秦红玉的事迹也写在秦钟身上。
反着看《红楼梦》我们可以得知,秦钟实际上是个女孩儿。秦红玉小时候曾经给曹雪芹当过“伴读书童”,贾母也就是曹雪芹的奶奶非常喜欢秦红玉,曾经给了秦红玉一个荷包和一个金魁星。脂砚斋也记得这个金魁星,他批注:“作者今尚记金魁星之事乎?抚今思昔,肠断心摧。”由此可见,曹雪芹和脂砚斋小时候就生活在一起。
二 : 薛宝琴
薛宝琴:──她是宝钗的堂妹,有热情,有才华,也是一个才女。她是大观园中除黛玉外的又一绝代佳丽!曹雪芹对她也是投入了极大的情感和热泪!曹雪芹的这一支妙笔,为什么如此赞美宝琴,大有深意。她一来,就得到贾母的青睐。贾母要求她跟她一块住,享受与湘云,黛玉,宝玉过去的同等待遇,住在贾母房内。并且把压在衣箱底的一件大红的凫(fú)靥(yè)裘给了薛宝琴,作为亲外孙女的黛玉,都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老太太是聪明的也是爱美的。 所以她欣赏她,一下子就看中了内秀外美的薛宝琴。
宝琴的美,是从里到外,从外至里,没有一点暇疵的美!在曹雪芹的笔下,第五十回,他描绘了一幅双艳图──雪后粉装银砌的大观园里,薛宝琴披着大红的凫靥裘站在雪后山坡上,背后站着丫鬟小螺,小螺手中捧着一只瓷花瓶,瓶中插着刚刚从拢翠庵乞来的红梅。真是白中映红,红外又点绿,人艳景也美,已胜过贾母房内的一幅仇十洲的《双艳图》。宝琴曾随父漫游过山南海北,见识远远超过大观园中的所有人,她天资聪慧,出口成章,也工于诗词,她的十首诗谜,至今红学专家们仍争辩不休,尚未得出确切的解释。
薛宝琴的到来, 同时给大观园增加了不少裙钗,也给大观园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不久,贾母就开口询问宝琴的生辰八字,言下之意,要给宝琴做媒,这确是破天荒的一句话,薛姨妈立即明白又高兴了。 度其意,欲与宝玉提婚,当然她很愿意,宝钗不能嫁给宝玉,贾母选择宝琴,也很好,因为她是正当的保护人(宝琴之父已病亡,其母患有痰疾),今后薛家依靠贾家这一座大山,复兴薛家有望。至少,宝玉是贾家唯一的正统接班人。
奈何,其父生前已将宝琴许配给梅翰林家,凤姐不等薛姨妈讲完便嗐声不止说:“偏不巧,我正要作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贾母笑道:“你给谁说媒?”凤姐笑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确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家,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这里曹雪芹耍了一个狡笔,贾母没有说明对象,王熙凤也没有说明下家,通统都没有说明,闷着盖子摇。──谁家呢?我想她们是给金陵甄家甄宝玉配婚,后廿八回中估计有所交代。王熙凤是贾母派系的,她们决不会破坏宝、黛婚姻的。甄家又是老亲,顺水人情,何而不为呢?!书中不会明白地告诉你结果的。
薛宝琴,曹雪芹没有把她放入金陵正十二钗之中,在第五回的判词中也没有牵涉到宝琴。 曹雪芹在写《石头记》时,从无赘笔或废文,既然列出了薛宝琴这个名子,而且是用相当多的文笔来描绘这么一个艳美少女,决不会是心血来潮,定有他的安排。刘心武在情榜中,把薛宝琴安排在金陵百零八钗第十五位,第一付册的第三位,有点道理。因为她既不是贾家的人,更不是四大家族的丫鬟,女佣之辈,不过她也是一个主人。从曹雪芹如此用心来写的用意来看,只有把她放在第一付册的第三位比较合适。根据刘心武编的情榜看,又付册是大丫鬟,三付册是二等丫鬟,四付册是十二个小女戏子,五付册是三等丫鬟,六付册是外帏和小妾,七,八付册除三个恶货外(金桂,秋桐,宝蟾)都是女佣之女,这一些都不配与薛宝琴放在一起,所以只有第一付册比较合适。
宝琴的出现,是曹雪芹内心对美的一种抒发,是对人性美的一种感触,是他在写《石头记》时痛苦外的一种对美的享受!宝琴的美是自然的,是绚丽的,是艺术形象上的人性美!
宝琴、妙玉半个徒弟的邢岫烟,平儿和四儿的四个人的生日,被作者设计得竟和宝玉同一日, 又是农历芒种节。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不理解作者的用意!红学研究界也没有得出个子丑寅卯来。是不是,他们都在芒种,都在耕耘,是否都与宝玉一样,忙了一阵子,最终都没有收获,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曹雪芹化了好大篇幅写一场祠祭,这是一个大家族的祠祭。而且,安排了毫无关系的非贾家的一个小丫头薛宝琴参加,她完完全全地目睹了这一场家族式祠祭,不知曹雪芹是何用意?
宝琴她在《浦东寺怀古》诗中说:
不在梅边在柳边, 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 一别西风又一年。
宝琴许婚梅翰林之子,但从诗中暗示她自己的命运有婚变或迫离,大都数红学研究者认为后来径与柳湘莲结合。当然原因很多,或许梅翰林之子因战事而亡,或因梅家遭抄家之祸……,虽然曹雪芹没有在前八十回书中安排宝琴的结局,但从其诗中我们不难想像到与湘云一样,多次罹难的宝琴从薛家惨败后幸运地与柳湘莲双栖双飞浪击江湖的情景。
“团圆莫忆春香到”,团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多亏丫鬟“春香”参与。这丫鬟是谁?是宝琴身边的?还是哪一位?前八十回中没有说明,脂砚也没有透露。丫鬟帮忙的情节如何,又如何促成他们的姻缘,还需要进一步探佚。
当然柳湘莲有与尤三姐这么一段经历,认识与提高了他对爱情的理解。当时他就很后悔拒绝了尤三姐而造成她的死。可是当他与宝琴邂逅时他会放弃薛宝琴吗?这只是逻辑上的推理与分析,爱情是自私的,过去和现在都一样,对这位才貌双全,又是大观园中的绝艳,作为英俊而又侠胆的柳湘莲,她绝不会放弃的!这就是“不在梅边在柳边”推理基础。
整个大观园中的裙钗,个个都是薄命的,只是各人经历不同而已。不然不会成为“红楼一梦”了。
本文标题:
薛宝琴-薛宝琴并没有落榜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