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太上老君
洛 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系 毕 业 论 文 梦幻西游吟老君 ——道破今日伤心事
姓名:司文英
学号:S10155243
专业:初等教育(文科) 指导老师:谭丽娜
日期:2013年3月10号
1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摘 要
我以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主,参看新旧版本《西游记》的拍摄内容和拍摄形式。(www.61k.com)通过比较分析,我对太上老君这一人物形象自己新的看法 、新的评判。不再局限于大家对老君片中的娱乐性、笑料性的观点,而是将他穿越塑造对比成现代“仁父”之形象。看过《西游记》的大多数人,都对太上老君没太大的印象或觉得很普通很平凡的角色。其实不然,我在反复的阅读和观看中发现“太上老君应属《西游记》里最具现代人形象的仙人了!”无论是外部相貌,还是内在品格他都是一品一的现代人形象。首先,他的个人相貌。我们大家都熟知《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是一头银发,胡须花白,一手拿着捆仙绳,一手奉着紫金葫芦的老头子;看到这样一个老头子,不得不使我们想起当今社会上那些才华盖世、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智者、学者或成功人士之类的吧!抛开老君的潇洒、倜傥的外貌不说,单看《西游记》中能够轻松打败沙僧、八戒、白龙马,收走孙悟空金箍棒,还有哪吒的砍妖剑、斩妖刀、缚妖锁、降魔杵、绣球、风火轮,以及火德星君的火龙、火枪,雷公的锤,托塔天王的宝塔,十八尊罗汉的金丹砂的“金刚琢”,我们就知《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法力是至高无上的!再看《西游记》第五十二回青牛下凡作怪之事,不仅掳走了唐僧,还收了众神仙的法宝,甚至差点要了猴子的性命!可老君却是一句“牛儿,你还不快快显出原形来”而不了了之。老君的爱徒心切,宽厚仁爱甚至有点护短的情节。老君的这些表现让我不得不想起当今社会的热点人物“李双江”,甚至更多的有权有势的“官爷、“富爷”、“星爷”们啊!
关键词:法力无边,宽厚仁慈,暗箱操控,助纣为孽,
(英文)
2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3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目 录
摘要················································2 前言················································3 本轮················································4
第一章 老君法力无边································4
第一节 法宝“金刚琢”·······································4
第二节 权高位重············································5
第二章 老君宽厚仁爱·································6
第一节 如来、玉帝、老君最仁厚·······························6
第二节 得过且过·············································7
第三章 老君处心积虑,助纣为虐·······················8
第一节 助纣为虐·············································8
第二节 为师不仁·············································10
第三节 追悔莫及·············································11
结论·················································12 谢辞·················································13 参考文献············································4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前 言
吴承恩以唐朝青年和尚玄奘到天竺(印度)游学为线索。[www.61k.com)结合明朝的时代背景,发挥自己大胆的想象,将魔幻、游侠、神话有机结合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例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憨厚老实的沙和尚,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时时都在我们脑海中浮现着。然而,在这我想告诉大家的另一个常被我们遗忘的角色太上老君。《西游记》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大闹天宫?首先介绍了取经人物孙悟空,又埋伏下他后来取经的命运;?江流儿?的故事交代唐僧出世和取经缘起;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来。各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错落有致,而又因果分明。如从红孩儿的被擒到三借芭蕉扇,引出罗刹女被遗弃、牛魔赴宴等情节。还有佛祖给观音三个神箍以及老鼋驮经落水的伏笔,都显示了作者对结构布局的匠心。《西游记》的语言韵散结合,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敌我交锋,经常用韵语各自表明身分;交手后,又以此渲染气氛的炽烈和紧张。在人物对话中,白话的简单明确和方言的生动活泼相互融汇。如运用了?不当人子?、?活达?、?了帐?、?囫囵吞?、?一骨辣?这些方言词语,行文十分活泼。作者写人物往往寥寥几笔便神采焕发,揭示出微妙的心理活动。如猪八戒吃人参果、狮陀国三妖设谋、孙悟空以金箍棒指挥风云雷电的描写,都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驾驭语言的才能。
5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本 论
第一章 法力无边
第一节 法宝“金刚琢”(他的实力)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第三十妖怪的法宝,最厉害的要数青牛精的——金刚琢。(www.61k.com]轻松的打败了沙僧,八戒,白龙马,收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哪吒的砍妖剑,斩妖刀,缚妖锁,降魔杵,绣球,风火轮也都被收走;而且还有火德星君的火龙,火枪;以及雷公的锤,托塔天王的宝塔,十八尊罗汉的金丹砂。。。。。等等很多宝物都被这个圈所收,这个法宝见啥收啥。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当年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候,就是被太上老君的这个圈圈所擒,不过当初是砸了孙悟空的脑袋,而不是收了他的金箍帮棒。连太上老君都说:“金刚琢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吸收天地之灵气,修炼成宝物。凭你水火,兵器都近他不得。”
所以,由此可见,此金刚琢是《西游记》里最厉害的宝物!
6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第二节 权高位重(就他原型而言)
老子的神化是魏晋时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www.61k.com)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为躲避战乱与杀戮,士大夫们逃避现实,崇尚虚无,因而老庄玄学之风大畅。影响所及,加上道教尊崇其为祖师,传说人物老子自然便成了神话人物,后来更成为天上的太上老君。《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居住在兜率宫,乃三十三天之上的离恨天。虽然受玉帝的管辖,但相对于其他神仙来说,他有更多的自由,其职责也比较单纯,主要是为玉帝炼丹熬药,譬如他经常为玉帝的“丹元大会”敬献“九转金丹”。玉帝与太上老君的关系,更像是人间皇帝与道士的关系。这其实隐含着作者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某种批判。当时以皇帝为首的统治者迷恋于修道炼丹,妄想长生不老。明世宗更是崇尚道教到了极点,他先后封道士邵元节、陶仲文为“真人”,官至礼部尚书,甚至于自号为“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君”。由于皇帝的大力提倡,上行下效,整个社会被弄得乌烟瘴气。 其实太上老君已经是神化了的人物。 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神化格,道教奉为教祖 。在我国信仰里,由历史人物而演变成的神明,最为显明的要算这位太上老君了。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明之一,是三位超级神明中的一位;而它的原型老子是先秦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老庄学派的开创人,被奉之为道教的鼻祖。神化了的太上老君是“神”。 7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历史人物的老子要“普通”得多,太上老君生卒年不详。[www.61k.com)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亦称 为伯阳、太上老君、老聃、老君、老子、老子道君。代之前的老子大概还只是以思想家的面孔出现的,他被神圣化开始于东汉。东汉时的张陵(后来的张天师)创立了五斗米道,为了与佛教对抗,便抬出老子为祖师,并且尊称为太上老君。后来称之为“太上道德天尊”。在道与佛的抗争之中,道教徒们还创建了“老子化胡”的传说,说老子曾点化及指教过外来的佛教。且在早期道教中,老子是最高的神,之后降为正规道教中三清的第三位。
8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第二章宽厚仁慈
第一节 宽厚仁慈(与玉帝、如来相比)
如来、玉帝和太上老君对待手下的态度不尽相同。(www.61k.com]如来对手下的众佛要求很严。唐僧的前身金禅子便是因为听他讲法时偶尔走神而遭受贬下凡尘之苦。他一般不轻易离开所居住的西方灵山宝刹大雷音寺,唯一的一次出山是被玉帝请去降伏孙大圣。而在临走时,他还嘱咐众徒弟:“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不过如来有时也会有仁慈的一面。譬如他对灵山脚下得道的黄毛貂鼠精便网开一面,尽管貂鼠精偷了灵山琉璃盏的灯油,后来又在下界为妖作恶,但还是被他赦免;对陷空山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如来也是大发善心,虽然老鼠精偷了他的香花宝烛,但他还是以“积水养鱼终不钓,深山喂鹿望长生”为由饶了妖精的性命。
关于玉帝对手下人的态度,我们有专门的论述,归纳起来便是个“严”字,猪八戒和沙僧便是明显的例子。只有太上老君较仁慈,小说中几乎没写到他对弟子的惩罚,反倒经常出现他为下界为妖的“身边人”(包括金银二童子、坐骑青牛等)护短的事。看来只有在老君手下才好过些。
如来和玉帝还有较强的报复心。第三十九回,文殊菩萨被乌鸡国国王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三天三夜。如来一气之下将那乌鸡国国王推下井去,浸了三年,算是报了那三日水灾之恨。玉帝的报复较之如来更重。如来还只是对一个人进行报复,而玉帝的报复更是波及到周围的其他人。第八十七回,玉帝三年前出行,驾至凤仙郡,发现地方长官将斋天的素供推倒喂狗,并口出秽言。玉帝盛怒之下罚凤仙郡三年干旱,造成当地的老百姓“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境况极其悲惨。本来,郡守只是无意中冒犯了玉帝,那料玉帝的惩罚竟然这样严厉,玉帝的心胸确实狭窄。
9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第二节 得过且过(对他的徒弟而言)
黄袍怪的碗子山, 便是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地盘了: 平顶山。(www.61k.com]角大王、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两个烧火的童子, 仅仅只是太上老君私人的两个仆役, 并不在天庭任职, 因此, 他们不是正果, 没有编的, 是妖怪。不过, 跟老君混的, 要想成为神仙也是很容易的, 就看他们是否舍得为老君卖命。
太上老君让金角、银角带着他的家当: 紫金葫芦、玉净瓶、幌金绳、七星宝剑、芭蕉扇五件法宝来的, 这五件法宝是老君手上仅次于那个圈儿的宝贝, 两个小家伙不可能像搬家一样一次性偷走, 绝对是老君给他们的! 两个怪,一个是我看金炉的童子,一个是我看银炉的童子。只因他偷了我的宝贝,走下界来,正无觅处,却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绩。”
老君说的倒轻巧, 童子偷了你的宝贝, 你会寻不到? 哦, 你寻不到, 恰巧这个时候, 你就忽然又寻到了? 这也太没水平了吧, 若不是人家要拿走他的宝贝, 他还不会出来! 西游记里有个太上老君降青牛的故事。 青牛怪有个怪圈圈,能套走所有人的兵器,孙悟空没辙了,找太上老君,孙悟空借助芭蕉扇的威力,才降伏了青牛怪。
10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第三章 助纣为虐 暗箱操控
第一节 助纣为虐
过了黄袍怪的碗子山, 便是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地盘了: 平顶山。(www.61k.com]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两个烧火的童子, 仅仅只是太上老君私人的两个仆役, 并不在天庭任职, 因此, 他们不是正果, 没有编的, 是妖怪。不过, 跟老君混的, 要想成为神仙也是很容易的, 就看他们是否舍得为老君卖命。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11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12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第二节 为师不仁
13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第三节 追悔莫及14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结 论
通过
谢 辞
自论文选材到搜集资料,从写稿到交稿;在这期间我进行了反复的推敲、筛选、修改。(www.61k.com)现在,我以不太成熟的语言、技巧、思想递交我“太上老君对后世的影响”的初稿。
作者:司文英 15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16
太上老君的法宝 太上老君
参考文献
【1】蒋和森.红楼梦论稿. 第三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马瑞芳.《红楼梦》人物形象解析.第一版. 吉林文史出版社:左振坤主编,2004年5月
【3】周汝昌.红楼梦的真故事. 第二版. 华艺出版社,1998年7月
【4】俞平伯.红楼梦研究. 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5】李希凡.红楼梦艺术世界. 第二版.文华艺术出版社,1997年7月
【6】成穷.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 第一版.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17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 : 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人物生平,太上老君-人物象征
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教祖,即太清道德天尊。 又称道祖、太上道祖、开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师宝天尊。 全称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简称太上老君。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玉宸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按道教说老子为其八十一化之一,着有震古烁今的道教祖经-《道德经》五千余言。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道教创始者-道祖老君的圣诞日,为国际道教节。
太上老君_太上老君 -人物生平
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老君爷也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老子就是老君爷的第十八世化身。度人无数,为三教之师;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老子,道家创始人,被尊为道教的教祖。据《史记》记载老君,又称老子,姓“李” ,名“耳”,字“伯阳”,谥号“聃”。
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天地未开之际,太上老君创世创神开创诸天,这也是被历代皇帝推崇与说的最多的,也压倒了元始度老君说。老君乃一切无有有无之祖,大道化身,居于太清天之上(道教的居天与佛教不同),在千年中国道教的演变史中,一直担任着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是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开山教祖。
老子生活在先秦的春秋末期,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问题,他着有五千字的《老子》,此书被视为道家的开创之作及道教的经典。西汉伊始,道家学派黄老学派大兴,老子和黄帝受到了先前未有的祭祀,汉人对老子和黄帝的个人崇拜也逐渐达到顶峰,汉代宫廷开始出现祭祀黄老场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学派开始走入汉族民间,形成黄老道。老子本身的哲学理论加上汉朝子民的敬仰使得老子此时已为共识的神仙,东汉皇帝大张旗鼓去往老子庙祭祀,而老子之母的墓志铭亦说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
东汉张陵继承汉代的黄老道,创立了天师道的教团,用黄老之术教化西蜀少数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于是老子自然而然成为新教团的教主。自佛教进入中原,这个和中国似曾相识的宗教使得汉朝士大夫普遍认为老子西去印度度化成佛陀;而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微不足道,更是迫切依附在道教上发展,西来传教的佛教徒也宣称老子是佛陀的老师。于是,老子化胡的说法成为当时的共识。汉魏时期,太上老君是早期道教教团组织的最高的神。
魏晋时期道教神仙已十分庞杂,但散乱无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论家陶弘景写的《真灵位业图》作为第1个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开始出现。在这神谱中,陶弘景将神仙分为7个等级,每个等级设一中位,有1个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设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诸神。7个等级高低有别,以第一等级为最高,以此分级,秩序井然。各等级除了中位主神外,还有左右诸位神仙,数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级左位 29 神外,右位 19 神。第三等级左位 50 余神,右位 30 余神。这些左右诸神仙,有的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圣人先贤,如第三等级的孔子、颜回、庄子,第七等级的秦始皇、汉高祖、齐桓公、晋文公、魏武帝、刘备、李广、韩遂、孙策、徐庶等。有的是道教著名领袖,如第二等级的魏华存、许穆、许拥是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徐来勒、葛玄是灵宝派的创始人,而第四阶次的张陵是天师道的鼻祖,葛洪是道教大理论家。有的是神话传说人物,如第三阶次的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第四阶次的赤松子等等。总之,神谱中各色各样的人物都有,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也有无人知晓的人物,难以考其来源,有的与道教关系不大,像孔子也拉进神谱,显得不伦不类。除陶的神谱外,还有各种不同的神谱,其结构和内容也互有出入。
太上老君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神谱只是上清派一家之言,它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阙帝君等为最高神,灵宝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为最尊,而天师道则尊老子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问题上彼此不完全认同,随着道教的发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现了统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最终定型。
“三清”尊神的建立,却经历了一较长的发展过程。道教初创时,是以老子为其始祖,称之为太上老君又称太上道君,尊奉为最高神灵。例如于吉等人所编的《太平经》和张陵等人所造作的道书,皆托名为老君所授,直至北魏寇谦之所撰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录图真经》以及他的“天师”称号,皆托名老君所赐。这是包括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内的早期道教的1个共同特点。乃至以后的全真道道统渊源,仍称太上老君传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传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及至东晋中后期上清、灵宝等道派出现后,对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便发生了变化。这些新起的道派,便不再尊奉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了,而是以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与太上大道君的地位最尊。在这两派的经书中也提到太上老君,但往往把它摆在1个次要的地位,有些经书甚至把它作为元始天尊或元始天王和太上道君的弟子看待。这种分歧,在《魏书·释老志》和《隋书·经籍志》对道教的介绍中,便可明显地看出来。《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说:“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
②这显然是反映了天师道以老子为最高尊神的思想。《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则称:“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这明显是以元始天尊为最高尊神,太上老君也是元始天尊所传度的弟子之一,代表上清派的思想。
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3个主要道派在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方面,分歧既然有如此之大,即道教经书既有大中小之分,则造说这些经书的教主也势必会有先后等级的差别,在《云笈七笺》卷六《三洞经教部》之《三洞并序》里即称:“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后法3种分别。”在三洞尊神之间,如何划分先后等级的差别呢?故道教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在上引《九天生神章经》里即含有三清皆由道气所化之意,在《三洞并序》中说:“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用分三,皆以诱俗修仙,从凡证道,皆渐差别,故有三名。”即是说,三洞的本元,都是来自同一的道气,只是应用不同,才分为3个不同的名称。尽管如此,但具体到究竟是由谁一气化三清呢?则又有不同说法。1种意见是认为,道教的三清是由大罗天的玄、元、始三气所化而成。如大约为东晋或南北朝初年出世的《太真科》就说:“三天最上号曰大罗,是道境极地,妙气本一,唯此大罗生玄元始三燕,化为三清天也。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这种说法,并未解决三清尊神之间先后等级的实质问题,而且还会引来住大罗天的尊神是谁,三清尊神是否为这位尊神所化而成等一系列的问题,故道教通常又有另外2种说法,1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元始天尊一气所化,上清派道士多主张之。《三洞并序》引证《业报经》和《应化经》说:“天尊日: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无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这就说,三洞尊神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的化身,三洞经书也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所说,这样对道教各派便不会产生等级高下之分,导致教派之间的矛盾了。不过这很明显是代表上清派的说法,《隋书·经籍志》采用之。道教的另1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老子一气所化,这主要以天师道为代表的道士们的思想。这种思想,其渊源甚早。早在道教正式产生之前,就开始对老子进行神化。东汉明帝(公元 57~75 年在位)、章帝(公元 76~88 年在位)之时,益州太守成都人王阜所作的《老子圣母埤》即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这里便把老子与道合而为一,而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老子也就自然成为造物主,当然也就是至高无上的神灵了。早期道教继承并继续发挥了这一思想。在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中便说:“老子者,得道之大圣,幽明所共师者也。应感则变化随方,功成则隐沦常住。住无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虚,教化三界,出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毕究。”
传为张陵(或张鲁)所作的《老子想尔注》,也把老子作为道的化身,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云笈七簸》卷一《道德部》之《总叙道德》引葛玄《五千文经序》说:“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手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堂堂乎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禀之得生……故众圣之所共宗。”其后南宋谢守灏所撰编的《混元圣纪》、《太上老君年谱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等着作中更反复地说:“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又说:“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又说:“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祖,万道之宗,乾坤之根 本,天地之精源。”又引唐尹文操的话说:“老子者,即道之身也,迹有内外不同,由能应之身或异也。”并称他“秉生成之柄,镇造化之原,故在天为众圣之尊,在世为万教之主。谓之老子者,道之形也,应既不一,号亦无量,或三十六号,或七十二名。”又说:“老君在天皇时,号玄中大法师,亦日通玄天师,出《洞真经》一十二部,以无极大道下教人间。在地皇时,号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经》一十二部,化人以无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时,号盘古先生,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无为之道。”
按照这种说法,则是三洞经书,皆由老子所造作。不仅如此,甚至还说:“老君于三皇时说经,世谓之《三坟》之书,久失其传,兼累世所说经,多藏琼室瑶台,或秘龙宫海藏,神真保护,世莫得闻,今所传者,太山一毫芒尔。”这就是说,三洞之外的众多经书,也系老子所造。我们知道,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修道成仙为最终目的,这是一切道派的共同思想,也是道教和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天师道一系从东汉以来即将老子看作是道的化身,老子与道是一是二、二而一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作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老子,自然也就成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神之帝君”,当然也就是道教的最高神灵了。那末,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也就不言而喻了。但在《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下又有“老君日:夫三洞宝经,皆三清之上道也,吾昔受之于元始天尊”的一段话与全文主题不类,应是宋朝上清派昌盛掌权编辑《道藏》时所添改的观点。魏晋道教有另2种创世说存在,1种也就是元始天王创世。另1种是太上老君创世,也是被历代皇帝推崇与说的最多的。不过,唐代四川“三宝窟”开始供奉道教神像。
太上老君在全国有非常高的敬奉,各地都有宫观奉祀。因为号“太清太上老君”,因此主祀他的宫观庙殿称他太清宫、太清殿、老君殿或老君庙。
太上老君_太上老君 -人物象征
道家人物 ,坐骑为青牛。在庄严肃穆的 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站在三清大殿大门看, 三清即玉清 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 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 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
太上老君_太上老君 -历史起源
三清起源
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的起源为三清之一太清道德天尊。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
首次出现
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于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此后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
东汉明帝、章帝之际(公元 58~88 年),益州太守王阜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
汉顺帝时(公元 126~144 年)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
声名益显
太上老君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把先天神降格为后天神。然而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立道教为国教。太上老君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为唐朝第一至高神。
到宋代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 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
太上老君_太上老君 -史书记载
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说:“太上老君,屡世为王者之师。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托孕于玄妙玉女,经八十一年,于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降生。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周武王时老君仍为柱下史。号经成子,授道周公,乃游西极太秦,竺干等国,号古先生。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前汉文帝时,老君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亦曰河上丈人。汉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于琅琊曲阳,授于吉《太平经》。后汉明帝元和二年,老君下降,授于吉真人一百八十戒。汉顺帝汉安元年,老君降于蜀山鹤鸣山,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盛》秘录;再降赐《太清中经》九百三十卷,符文七十卷。建康元年又授天师三洞众经及超度九祖斋直之法。北魏明皇帝神瑞二年,老君降于嵩山,授道士寇谦之《云中音诵新科之戒》;泰常二年又降赐符录七十卷。太武帝太平元年,老君降于嵩山,命寇谦之授帝以太平真君之号。唐高祖武德二年,老君降于羊角山,语吉善行,令奏闻云:“我帝祖也”。唐高宗龙朔二年,帝祠老君。干封元年上尊号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故截止于宋。”
《云笈七签》云,“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故曰:吾生于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出虚,出入杳冥。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步宇宙之旷野,历品物之族群。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太上老君_太上老君 -人物理论
宇宙论
道教宇宙起源说
道教宇宙形成论
道教造物主论
道教宇宙论
大罗天形成论
是时无天无地,幽幽冥冥,灵文暗睦,运推自来,为万气之根,空 洞结真,气清高澄,成天广复,倏刹自玄。
是时二象分仪,开张厚载,一时成型。
是时三千六百日月,一时同明,照耀诸天,无幽不砌。
是时上圣大神妙行天真,无鞅数众,朝礼玉庭,玄行太空,赞咏灵文。
天发自然妙乐,百千万种,一时同作,激朗玄宫,上庆神真。
百咏空生,十方宫商相和,皆成洞张。
璇玑停关,星宿不行,天无昼夜,四运齐晨。
紫云吐珲,流丽诸天,一切万物,普受光明。
春夏秋冬,不暑不冰。气流柔和,神奇兴盛。
五镇安立,玄教无穷。
是时玄下七宝神奇,以散诸地,资生兆民。
七宝奇林,一时空生,光明垂荫,弥复十天。(见《无上秘要》 卷二十四《天瑞品》引《洞玄赤书经》) 玄景始分,化为九气,成为九真皇,居于三清境,三清境各置八帝,成为三天二十四帝。后来,东王公、西王母从气而化生,各置宫第,于是又有了营卫职官。
生命论
混元之时,元始祖尊于虚无之中,基七耀三恒,秉天然之胤,结成未回之霞,运混沌合鸿蒙溟熔。博览执臻,过数劫,终成圆体天球。经三万度,由子入丑,大气初凝。玄风渐鼓,最初的地球大气层中充满尘埃,天水地火不相容。元宰陶钧,凝结浑灏,环转周旋,如是轮转,经三万度,无所停息,转转不已,渐次陶钧,阴阳初判,混沌始清。大气层中尘埃累落渐结为地。维重为浊,纲维八极,粗者为峙,清者为流。靡终靡极,或载或成,无疆之化,天地成能。
生命形成
生命发展
生命意义
太上老君秩序论
天地秩序论
人类秩序论
太上老君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在中华文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在国外被最为广为翻译和阅读的一本书要
算是《道德经》。《道德经》中所说的中心思想是:“道”,而“道”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的意思虽然比较难明白,但我们可以说“道”的意思是“自然”。
道家认为,个人不应该反对“道”,而是要顺从于“道”,按“道”行事。争权夺利是荒唐的,也是非常不道德的。“道”是不败的,人应该顺其道而行。道家认为水是非常柔弱的,心甘请愿地向低处流去,即使遇上最弱的力量,也不表示反抗,然而水却是不可摧毁的。反之,最坚硬的石头也有被水击破的那一天。对于个人,朴素和自然是值得赞扬的。暴力应该被避免,人应当清心寡欲。人不应该改变世界,而是要尊重世界。
对于政府,无为而治政策是最聪明的方针。通过更繁复的法制或是强制实行法制,通常是使事情便得更糟。高税赋和战争都和道家的哲学精神相违背。《道德经》的影响巨大。这本书的篇幅很短,中文不到6000字,但其思想的内涵却是极其丰富。在中国,虽然儒家思想是中国历代哲学的主流,不过儒家的哲学中吸收了道家的很多思想,儒家还是很尊重道家思想的。
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之一,是3大超级神中的一位。老君的信仰,始于东汉。东汉的张陵(后来的张天师)设天师道,尊为老子为太上老君,后称“太上道德天尊”。谓其生于无始之时,无因而起,是万物之先,元气之先。
太上老君_太上老君 -人物作品
《太上老君开天经》 、《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太上老君内观经》、《混元皇帝圣纪》、《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太清金液神丹经》、《北斗经》、《太上老君说了心经》、《太上老君内丹经》、《太上老君养生诀 》、《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太上老君说五厨经》、《太上九要心印妙经》等。
太上老君_太上老君 -轶事典故
西出函关
西出函关春秋末年,老子骑一青牛,从洛阳向函谷关而来。函谷关守吏
尹喜平日里喜好道学,颇有些道根。老子来之前,尹喜观星象、望气,就看见一股紫气从东方冉冉而来,他于是推算出必有真人要来。当老子驾牛车过关时,尹喜认定老子就是那位真人,就挽留老子留下,希望老子在隐世前能给他们讲经说道,给后世留下着作。老子盛情难却,就给尹喜留下了史上有名的老子五千文,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道德经》。
老子临别时告诉尹喜:要他一千天后,去到成都青羊肆去找他。其时,尹喜准时在青羊肆等待老子,只见老子骑着一头青牛,从空中而下。后来,传说老子就在那里度化尹喜得道成仙,并带他一起到西域向佛门弟子们传道去了。而在老子度化尹喜的地方,还留有一首诗:
西出函关佛事拜,
东来鲁国圣人参。
化胡为佛
老子化胡,老子在道教中是一位非常尊贵的神,被称为“太上老君”或“道德天尊”,认为他是创立道家思想和哲学的人。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只是当年佛教从印度西来,在文化上极度自信的中国人却很少有人相信,印度西来的佛教徒为了更好的让中国人接受佛教,在中国传教时自己编造“老子化胡”的故事,道教徒也欣然接受,后道教徒撰写《老子化胡经》。
八十一化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
据传,太上老君一共 81 化,老子是第十七化。
第一化:老君生于天地之先,空洞之中。所谓空洞,便是真一之气,此一气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而生上三气,每气又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气相合,生无上,也就是虚皇天尊(元始天尊的真寂不动之身,"真灵位业图" 第一中位 "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 便是此义) 无上生后,又经过如上的岁数,生中三气,每气又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气相合,生玄老,也就是元始天尊。玄老生后,又经过如上的岁数,生下三气,三合成德,生太上,也就是太上玉晨大道君。道君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而生前三气,每气又各相去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三气相合,再次生太上老君。老君生后,才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这五运的天地变化。
第二化: 空洞之中,又生太无,太无之内生玄元始三气,三气混沌,凝结变化,化生玄妙玉女,也就是无上元君。老君于是化作五色弹丸,流入玉女口中,积八十一年而又生,不过此时,还是天地未分。老君生后,便分辟三气,其中轻气上升为天,重气下沉为地. 中气化为水气,化生万物。
第三化: 太虚之气 往来乱射,经百亿万气之后。其气才慢慢的往来流行,又号弥罗万梵之气。又经过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亿气之后。结吉祥之气。成“盘古圣人”。自号元始天王( 这是元始天尊的化身)。同时生五老(五行之主),立年号龙汉。又经如上气数。化生太上道君,立年号赤明。同时生九老。分为九天。又经如上气数。又一次生太上老君,立年号上皇,时生八公。老君又结阴阳二气,分布天地,万物才齐备。
第四化:如是又过数十亿岁,老君分出神识化作一圣人,号女娲娘娘,攒泥土而造人。
......
第十七化:老君分出神识降世为人名曰李耳,于人间立教,史称道家。
.....
如此计算,太上老君第三化的时候,也就是他出生后数百万亿年后,才有盘古创造宇宙。
太上老君_太上老君 -后世纪念
老君殿
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既然是道教尊神,肯定受到道家的崇奉,与此同时也得到汉族
民间的供奉,传说农历二月十五日则是太上老君的诞辰,许多道家学者都来到河南鹿邑县东关的太上老君台来朝拜。
骊山老君殿
道教宫观。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的骊山西绣岭第三峰上 。 原为唐代华清宫之长生殿所在地,相传唐玄宗曾两次在此遇见太上老君降临,故称之为“降圣阁”、“朝元阁”。后殿内供奉太上老君,故名老君殿,昔时殿内所奉太上老君白玉雕像,造型细腻,刀法简练,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为唐代西域著名雕塑家元兄迦之作,今珍藏于陕西省博物馆内,殿内现供太上老君塑像,为近代所塑立。殿内窗明几净,环境清幽,殿外景色秀美,风光迷人。为陕西省重点道教开放宫观。
巍宝山老君殿
太上老君道教庙宇。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前山。又名清微观、清霞观。相传其址为太上老君点化南诏王细奴逻之地,创建年代不详,初为南诏祭祀太上老君之所,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湖北武当山全真道士沈妙章建此大殿,殿内原供太上老君铜铸像,现改为泥塑像,白鬓胡须,神态自若,右手握羽毛扇,左陪祀郭天师,右陪祀张天师,上悬“大赤天宫”、“青霞再现”二匾额;殿左右房舍为道士食宿之所,左侧舍额悬“片石含青”匾,内藏《青霞观山场地界碑记》石碑一通,殿后有“老君打坐石”等名胜。
奉祀活动
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三 : 太上老钧
没错,他就是太上老钧,一个看似正常的好学生。
五年级时,我们同班了。同是天涯沦落者,我们很快就成了朋友——我们都热衷于整人等各种好学生从来不会做的事,而且我们的思维明显不同于他人,所以我们一拍即合,成了一条道上的人。
他高高瘦瘦的,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文绉绉的,横看竖看都是个学霸的样。然而,人不可貌相。他如此斯文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无法令学霸们想象的心。
他成绩挺好,唯一一点不好的就是做题太慢。我们都有着不太正常的大脑,因为一道别人看看就想出来的题,我们可能会钻研上几天,然后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搬出来才发现这只是一道超简单的题。当然,别人不会的题,我们也会钻研上好几天然后对着答案沾沾自喜。
到了周末,他常常会先花一个上午的时间和我聊qq,感慨人生无常,岁月不再,然后草草“扒”几笔作业,和我比比谁做的少。这当然不是一个好学生会做的,然而我们血液中都流淌着这种奇怪的基因,所以,我们开始在与“好学生”平行的另一条道上行走着。星期六下午,他往往会告诉我他什么题不会做,然后,一场人与数学的竞争就开始了。两名不太正常的少年与数学大军对抗着。虽然我们做不到“趴在床板上,用一盏油灯,几支铅笔和几麻袋草稿纸,解决了这道世界难题”,但算上一个下午也是有可能的。在对待学习中,他其实也是一丝不苟,只是在别人眼中他仿佛不把学习当回事罢了。
上星期天晚上,我突然发现我有一堆作业没写,我马上通知老钧同志。接着,手机屏幕上便充满了痛哭流涕的小人。他也没写。此时正是九点半。一张难倒大片学生的数学试卷还有英语练习册成了我们此刻最想丢进火山烧掉的东西。他说,我们十点半再见。然后,他的头像就灰暗了。
满天星斗旋转着,月亮飘在天上盯着我。我在书桌前苦苦煎熬着。英语练习册容易,但是数学就难了。我孤军奋战着,渐渐地,夜深了。我孤独得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了。突然,“叮咚”一声响起——直觉告诉我那不是腾讯新闻。我点开qq,一堆气泡就开始刷满了屏幕——“在不?”“呃……我想死了。”“我相信你已经睡了。”……我立刻把我这方面的情况汇报给了他。瞬间,一堆刺眼的开心表情就映入我眼帘。此刻,世界另一个角落里的他,也在刷着作业,刷着同一张试卷。他说,我们要不要比比熬夜。我知道他是那种生命值特高的夜猫,不到月落乌啼绝不闭眼,但在这寂静的夜里,我害怕孤独,所以我答应了。比赛开始——
现在是十一点。世界开始安静了,角落里的灯火越发醒目。我把前面的新手题做完了,他也不甘示弱,写到了后面的困难模式。看着烧脑的题目,我真想沉睡万年啊!我想退缩,却想起了我刚刚打出的“陪你疯”三个字。那一瞬间,我才明白友情是什么。飞舞的秒针把我拉回了这个世界。十一点半。冰冷的数字冰冷地刻在冰冷的闹钟上,冰冷地看着我。我换了一支笔芯,继续挥霍着脑细胞。终于,我们看见了希望——三道噩梦般的题直直地立在我们面前,而它们背后,就是试卷的尽头。
qq响了。他说,世界晚安,三点夜车见。他爸妈让他睡了。
看着凌乱的好友列表,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灰色的头像太刺眼,彩色的头像太虚伪……
十二点半。时间激活了我尚未被发掘的熬夜技能,然而我却击毙了三道难题。我关了灯,爬上床。接着,各种折腾各种胡思乱想……两点,我准时入睡。
六点,我被闹钟撵出了被窝。晨风吹过我的脸,我突然感到了一种清醒,充满了活力。(熬夜后我就会出现这种现象,然而一到晚上脑细胞就开始集体冬眠,我苦不堪言……)
教室里,两只国宝正在对话——他告诉我,他昨晚睡了之后,就忘记了时间,在梦里做完了千万张试卷。看着他的黑眼圈和没写完的试卷,我突然呵呵地笑了,不知道为什么。
当然,我们还是原来那样的好朋友。我眼前,我们仿佛还在夜车上奔驰着,然后我突然倒下睡着了,他还在世界另一个角落里奋战着,为了“陪你疯”三个字坚持着……世界模糊了……也许,友谊,就是付出与快乐吧。
初一:许泽扬
四 : 梦见太上老君
1.梦见太上老君,是个好梦,暗示着你会有提升的良机。
2.梦见与太上老君对话,象征着你有成仙的天分。
3.文学嗜好者或作家梦见太上老君,代表着你的文学水平会有大大的提升。
周公解梦
梦见老君言,有仙分。《周公解梦》
老君真人,皆大吉。《周公解梦》
看太上陈事,大吉。《周公解梦》
梦见太上老君者,尘凡欲隔,仙骨将成。贵宦高迁,文人进业,常人得遇。《梦林玄解》
梦见太上老君。主尘凡迥隔,仙骨将成。文人主业进,常人得机遇,吉昌。《断梦秘书》(完)
来源:
本文标题:太上老君-太上老君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