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卖蔬菜-卖文章与卖蔬菜

发布时间:2018-04-21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卖文章与卖蔬菜

不久前,网络红人凤姐成了凤凰新闻客户端的主笔,当时微信朋友圈里一片诧异。尤其对那些写得一手好文章的资深主笔们而言,这并不是个美妙的消息:“主笔”这个词的格调,似乎一下子被拉低了。

不过,若是宇野千代还活着,对于这类事她一定会无所谓吧。

卖蔬菜 卖文章与卖蔬菜

宇野千代(1897-1996),日本文化功劳者,曾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勋二等瑞宝勋章。写过无数小说和专栏随笔。不少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法等多国语言在海外出版。尤其是她的代表作《阿娴》,就连被日本文坛称为“批评之神”的著名文学批评家小林秀雄,也意外地给予了极高的赞美与评价。

这部被誉为“最具古风的经典爱情小说”,不仅被改编成电影,还被多次改编成舞台剧在日本各地公演。

拥有这样的业绩,宇野千代当然是以自己能成为作家而骄傲的。但这种骄傲并非因为宇野千代认为“作家”这个职业如何神圣如何崇高如何与众不同,而是源于宇野千代对于“作家”二字另一番完全不同的认识:“只要一个装蜜橘用的硬纸箱,再加上一支笔和一沓稿纸,就可以靠写作吃饭了。真是一笔好买卖。”

在宇野千代看来,做作家和开蔬菜店,并没有什么两样:一个卖文章,一个卖蔬菜,都是一种买卖而已。

宇野千代年轻时非常穷,居住的出租屋里没有书桌,就用一个装蜜橘用的硬纸箱代替。她给有钱的中国留学生做过女佣,在东京的西餐厅打过工。虽然年轻爱美,但却穷得只有一件和服。改变宇野千代这种人生窘境的,是写作。第一篇小说《脂粉之颜》,因为获得小说征文一等奖,拿到了366日元的奖金。当时是1922年,日本普通男职员的工资收入大约是每月20日元-30日元,刚刚踏入社会打零工的年轻女孩,月收入更少,只有8日元-12日元左右。所以,这366日元对于年轻而贫穷的宇野千代而言,真是笔令人心花怒放的巨款啊!

晚年的宇野千代,在她的《文学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我当时从‘中央公论社’的总编龙田樗阴先生手中接过奖金之后,兴奋得连‘谢谢’都忘记了说,拿着稿费就飞奔着出了门。跑出‘中央公论’大楼之后,首先便去了当铺,那是我以前典当东西经常光顾的地方。”

“当铺里的大叔,瞧啊!这是我的第一笔稿费,366日元,366日元啊!!巨款吧!”千代抓起整整的一叠钱,伸到当铺老板眼皮下,大声炫耀说:“我现在是有钱人了!以后再也不用来这儿典当东西了。”

写作既然是如此低成本、高收入的“好买卖”,宇野千代也就乐此不疲,一直勤奋地经营着这笔“好买卖”:98岁因为偶感风寒去世之前,宇野千代还在日本媒体撰写专栏,一天也没停止过写作。甚至就在临终前几个月,还出了一本人气随笔集《我觉得自己根本不会死呢》。

宇野千代年轻时,写过一部有名的人物传记《人形师天狗屋久吉》,讲述出身于日本德岛的人偶工艺师久吉,从18岁开始,一直到88岁去世之前,70年如一日,每天坐在同一间屋子、以同样的姿势,制作造型各异的不同人偶的故事。

通过人偶工艺师久吉的故事,宇野千代得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写作是一件简单的事,谁都能写上几句。“作家”也是件人人都能做的事:只要你能像人偶工艺师久吉那样,愿意花上一辈子的时间,每天面对书桌,铺开稿纸,毫不厌倦地、精益求精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坚持不断地写下去。

宇野千代这种人生经验,不仅影响了她自己,还影响着她的文坛后辈们。例如现年93岁的日本文坛名流、尼僧作家濑户内寂听,就是其中一位,她正是在阅读过宇野千代的《人形师天狗屋久吉》之后,才从此立志走上作家之路。

可是,在濑户内晴美后来真正成了作家,并见到了宇野千代时,宇野千代却对她说:“濑户内桑,我想说:作家可不是什么特别的职业,跟卖鱼的、卖蔬菜的、卖面包的可没什么不一样,只是卖小说的商人而已。作家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

当年的濑户内晴美,第一次听到宇野千代对她说出这句话时,惊讶得瞠目结舌,感觉内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作家这么神圣的职业,怎么可以和卖鱼的卖蔬菜的卖面包的相提并论呢?

直到多年之后,濑户内晴美遁入佛门,成为尼僧作家“濑户内寂听”,才开始对“作家”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年过六十之后,我终于开始明白宇野千代先生当年对我说过的话,因为我终于开始明白什么叫作“平常心”。

(www.61k.com)

二 : 卖菜

卖 菜

王一兆

垛田人把赶集市、进市场、走街串巷销售蔬菜叫做“出门卖货”。

这卖蔬菜跟渔民开网,唱戏的开场一样,都有一定的规矩的。每当蔬菜上市,把采集好的蔬菜装上船,停靠的河边整装待发的时候,站在河边的人不得说“留点家里吃吃”之类的话,更不得从秤上、扁担上用脚跨过,否则就认为不吉利。因此,懂规矩的大人,特别是女人,一见到河边有准备赶市的船,就会自动走开,要是遇上不懂事的小孩,大人就会把他拉走。

开船的时候,他们总要用竹篙在船前来回划三次水,其意扫除一切障碍,一帆风顺。这时,他们一人、两人、或三四人才划着船,或撑着篙,顶着风,迎着浪,像蜗牛爬行那样,慢慢赶往自己心中早就选定的村落、集市或街巷。他们的船头上安有锅箱,后舱里带有烧饭用的茅草及油盐酱醋。他们吃在船头,睡在船舱。要是赶往路途遥远的南通、盐城、扬州,他们就得这样在船上生活好几天。

夏天,他们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身披一口洋面袋(过去装面粉用的白布袋),双臂晒得冒油;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们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赶市口。(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出门在外,遇上狂风暴雨是常有的事,每当这时,他们只好抛锚停船躲雨。有时候雨一下就是两三天,这时船上烧的潮了,吃的没了,他们只好干瞪着眼忍饥挨饿。人还罢了,可是那满船的货物就会变质、腐烂,一季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就这样眼睁睁地抛入滚滚的河水中,随风飘散而去。有时候,他们在行驶的过程中,突然遇上一条狗或是一条蛇从船前的河道里游过,他们便会立即高兴起来,赶忙把船停靠到附近的村庄,去请来香纸蜡烛,在船头烧香磕头敬菩萨,认为是麒麟下水、青龙引路,一定会是快市,能卖出好价钱。

赶到了市口,他们便忙着把船靠到码头,马不停蹄地去找那些大贩。他们和那些大贩谈质论价总喜欢用暗语(动作)或是用舌子(黑话),如:青菜,他们说成“林儿”,韭菜说成“弯刀”,菠菜说成“如意”等等,蔬菜的价钱不说数字,一说成“水把”,二说成“微把”,三说成“学把”......。这倒不是他们故意卖关子,而是为了不让前来买货的人听懂,否则那些大贩的生意就不好做。如果价格谈拢了,他们便会顾不上吃饭,立即把船上整个货物卸去。有时同类蔬菜一齐上市,他们生怕烂市(卖不出去),更是四处奔走于本地及周边城市的蔬菜公司,早早的订下蔬菜收购计划,以期货物不积压,卖个好价钱,增加收入。

至于那些划着小船走村串巷的,叫“卖小市”,垛上人会把满载货物的船只停靠到乡下村口的码头上,大声吆喝着:“卖青菜吆——”。如果是两三人同往赶市口的,就会派人上庄(进村子里)走街串巷去吆喝。而在城市里赶市的,更多的是挑着货担,穿行于这街和那街之间,一边前行,一边叫卖。这样的小打小敲,一(满)船的货物有时很难卖掉,于是他们又得往别处赶,有时一天要赶好多村子、走好多街巷,即使划累了胳膊、撑痛了手臂、走破了鞋,他们都不泄气,直到卖完了船上所有的货物为止。

赶市口有时也有运气好的时候,如果河下(市口)一条卖货的船都没有,他们就会碰上独市(单独卖),这独市的价钱随便你要,说多少就多少,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样就能卖出个意想不到的好价钱。等他们喜笑颜开地回到家时,便会放鞭炮敬菩萨。大人们享受着从街市上带回来的小吃,小孩子享受着喜欢的食品,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三 : 除了卖菜

也许午后

看见空旷似的街道

放松下来

连菜车也靠在

建筑的高墙边

两位妇女的悄悄话(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就是此时此刻的主要营生

剩下的茄子

可以躺会儿了

南瓜在光着膀子午睡

手工馍盖上了被子

大肉铺子的快刀站了许久

西瓜的甜水暂时没有走动

在听树影下蒲扇的摇晃

这一刻的相互观望

沉浸在溜光的热浪里

菜价找到了原始的土地

卖家与买家的陈列

在这个时候有了融洽

另一场的对峙

没有了一点敌意

本文标题:卖蔬菜-卖文章与卖蔬菜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070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