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要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18-04-15 所属栏目:入伏是什么意思

一 : 三伏天要注意什么

  俗话说热在三伏,那么在三伏天我们该如何注意自己的身体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关于三伏天的注意事项,欢迎大家阅读。

三伏天要注意什么

  三伏天要注意什么

  三伏天谨防“情绪中暑”

  很多人到三伏天就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心烦、焦躁、易怒。夏属火,与心对应,很多人出现脾气暴躁、心烦失眠等症状,都是因为心火太旺的原因,夏季气温高,易使人烦躁、怠倦,因此三伏天除了防中暑外,更要谨防情绪中暑。” 那么,怎样预防情绪中暑呢?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重视心神的调养,是预防情绪中暑的关键,建议大家在三伏天多安心静养,不要遇到一些小事就急躁,一旦出现‘情绪中暑’,建议闭上双眼深呼吸,以缓解自己不安的情绪。

  三伏天养生因体质差异方法不同

  平和质的人胖瘦匀称、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调补原则是协调阴阳,畅通气血,促进代谢,在饮食上没有明显的禁忌;而痰湿质的人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怠,调补应以疏肝理气为主,饮食上宜食具有健胃、行气、活血之物,如陈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阳虚质的人怕冷,肢体不温,经常感到背部和膝关节以下寒冷,调补应以温补脾肾,宜食温热的食物,比如荔枝、龙眼、羊肉、狗肉等;气虚质的人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调补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饮食上宜食性质平和、偏温之物,如山药、龙眼肉、莲子等。

  三伏天,饮食宜清淡且多吃“苦”

  三伏天饮食要格外注意。饮食要清淡,注意卫生,避免夏季传染病。同时,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等,这样可以清热祛暑,健脾开胃,还能增进食欲,缓解不适感。 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三伏天气温较高,人体代谢快,能量消耗大,这个时候一定要适当补充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左右,如鸭肉。据了解,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并且还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 邓燚指出,除了补充蛋白质,三伏天酷热,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的状态,这时可以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菊花粥等。值得注意的是,体质偏热的人在三伏天要注意少吃温性、热性食物,比如羊肉、狗肉、黄鳝等。

  三伏天外出防晒防中暑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当最高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人要减少运动量,不要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并保持充足的饮水。三伏天最好避开中午出门,减少中暑的几率,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一般来说,上午十点到下午三四点,紫外线指数最高,容易中暑,大家最好在此期间减少户外活动。要外出的话,要做好相应的防暑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防晒霜。可以多喝些淡盐水和绿豆汤,消暑又补充水分。

  若自己或亲友出现头昏眼花、胸闷、恶心等中暑先兆,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去阴凉处。喝清凉饮料,必要时可在头部、腋下或腹股沟处放冰袋或洒凉水。若出现血压降低、虚脱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二 :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进入三伏就更热了,而且潮湿?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www.61k.com)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如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其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三 :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进入三伏就更热了,而且潮湿?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如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其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本文标题: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要注意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548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